孩子从小背三字经有害

合集下载

《三字经》要不要读?如果读,如何读?

《三字经》要不要读?如果读,如何读?

《三字经》要不要读?如果读,如何读?透过《三字经》删节之争,我们需要思考:面对传统文化,我们是该严苛些,还是该宽容些?漫画:袁昕新闻背景:新华网济南1月5日电(记者赵仁伟、陈灏)“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内容”——近日,山东省教育厅向全省中小学下发的一纸禁令引发争议,一时众说纷纭。

有关专家表示,当前轰轰烈烈的中小学生“读经热”有盲目跟风和利益驱动的弊端,应该加以规范和引导。

同时,传统文化教育不能断章取义,营造“世外桃源”,而是要积极引导孩子形成独立判断是非的能力。

同时有媒体报道,此前,湖北已有学校使用删节版《三字经》,“昔孟母,择邻处”等语句已经在教材中消失。

■叫停背诵《三字经》:《三字经》《弟子规》腐蚀学生心灵?山东省教育厅下发《关于规范中小学传统文化课程实施和专题教育活动内容的通知》,其中提到,一些中小学开展中小学生经典诵读活动时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对诵读活动的内容研究不深,分析不透,甄别不够,致使一些带有糟粕性的内容流入学校,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念,腐蚀了中小学生的心灵,造成了很坏的负面影响,引起社会和家长的强烈关注。

为此,要求中小学要认真甄别和筛选优秀传统文化,原则上应以地方课程《传统文化》规定的学习篇章作为诵读的主要内容,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内容。

里面有强调言听计从、一味顺从等陈旧的东西,这与现代社会的主流思想是冲突的,不应该让孩子全盘接受,家长和老师应该有所选择和指导。

”——济南明湖小学教师谭晓庆现在幼儿园和低年级小学生几乎人手一本《三字经》《弟子规》,自己8岁的女儿也曾大篇幅背诵,现在回过头看的确有些盲目。

——山东省利津县北宋中学语文教师崔金英传统文化作品中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随便拿来就用,比如《弟子规》《三字经》中就有宣扬宿命论、顺民思想等封建礼教和迷信思想的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悖的,必须加以扬弃,不能不加选择地灌输给中小学生。

家长会发言稿:一位差生家长的肺腑之言

家长会发言稿:一位差生家长的肺腑之言

老师,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几位家长朋友一定是分别代表不同的层次,我大概是代表那些比较落后,但正在进步的孩子家长讲几句话,所以我的讲话的前半部份可能更像是检讨。

我和孩子的妈妈都很关心孩子的学习,也付出不少,但这不是个愉快的过程。

我是个教育工作者,有满脑子的教育理想、教育理论,所以开始我力图对孩子的学习不干预,抱定多观察,多鼓励,多引导的原则,坚持不在外边报班,相信自己的教育。

结果,我看到孩子磨磨蹭蹭,时常大脑像断了线一样,长期的愣神,作业往往耗到十到十一点。

于是,终于抛却原先的理念,开始陪学、辅导,从那以后,家里就充斥了呵斥、不满和哭泣。

我不能接受这样一个事实。

做老师的都知道,不怕你笨,就怕你缺意志力,不怕你学不会,就怕你没有一个紧凑、自我管理的好习惯。

失败的情绪容易转化为暴躁,黔驴技穷时我也打孩子,有时下手很重。

每当打过孩子,特别是下手比较狠的时候,心情坏到极点,看到孩子蜷缩在角落,十分无助,默默哭泣的时候,每到看到这个平时那末漂亮可爱的孩子,而他无论在体力和智力都远远不能跟我对抗,仅仅因为学习,就要承受心理和肉体的摧残,而这个他是自己的宝贝,自己的惟一,此时怜惜、悔恨、心疼,难以明说。

直到现在,每当回想当年,看自己当年写的文章,还是感觉很对不起孩子,我的孩子也常看我的文章,他知道爸爸的懊悔是真的。

爸爸对得起他的就是爸爸的坚持,永不抛却的顽强。

比如在孩子小的时候,最需要打一个古典文化的底子的时候,我连续两年的寒暑假,哪里也不去,陪孩子背论语,背三字经,背千字文,他背我也背,当时没有看到什么效果,现在孩子再看电视时,特殊爱看文化类节目,看到经典内容有一种亲切,有一种自豪,我知道,当年的功夫起了作用。

去年带他和朋友的几个孩子一起去旅游,别的孩子爱去游乐场,我的孩子喜欢跟我欣赏名园,能肃静的喝茶,默默的欣赏苏州评弹,去伍子胥死难的胥门,他有凭吊的忧伤。

这些细微的变化,别人不可能注意到,每当此时,我都为孩子身上有了些文化的影子而欣慰,宛然也是一种收获。

删减《三字经》有什么副作用

删减《三字经》有什么副作用

删减《三字经》有什么副作用去年春晚上背《百家姓》的小女孩据媒体报道,山东省教育厅近日要求各地加强对传统文化等专题教育内容的管理,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认真甄别和筛选优秀传统文化,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内容。

湖北很多中小学都开展了《三字经》、《弟子规》等诵读活动,在编印的经典读本里,“昔孟母,择邻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句子被删掉。

此做法立刻引来大批网友和媒体的批评,我们不禁会思考,孩子们阅读诵读被删减后的《三字经》对到底会有什么副作用?有位一线教师表示,对经典的擅加删改,把本来只是教育教学工具的教科书当成了必须让学生绝对信服、全盘接受的“神圣法经”,严重忽视了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作为教科书的经典读本,完全不必要删改。

真正需要删改的,是某些陈腐的、“不科学或与时代发展相悖”的教育观念、教学思想。

诸如“昔孟母,择邻处”,主张删除者认为夸大了环境的作用,但实际上,这句话有警示人们择善而处的积极意义,教师更可以引导孩子们认识到母爱,认识到改造环境的重要性,等等。

“书中自有黄金屋”之类说法,即使庸俗,也恰恰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读书观。

学者秋风认为,《三字经》这样的精华并不是某个人或者某个机构自负地遴选、确定、告诉世人的。

他们是在漫长的时间过程中,由无数父母、孩子、老师自发地选择出来的。

山东省教育厅却开始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对人们的努力进行限制。

这个原则人们十分熟悉,看上去也很正确。

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前提是有人来取,有人来去,对于这样的事业,谁有能力来“取”和“去”?第二个疑问是:即便这世间真有某个人或者某个机构相信,自己具有这个取、去的能力,那么,他将按照什么样的标准进行取、去?国学究竟应不应该重进校园,这个问题还处于争论之中。

而念念全本《三字经》和《弟子规》,是否就会被糟粕导向错误也还需要论证。

少年儿童天天看奥特曼,也没见他们飞到太空去打小怪兽。

【专栏思呈学当妈】孩子要不要背诵三字经

【专栏思呈学当妈】孩子要不要背诵三字经

【专栏·思呈学当妈】孩子要不要背诵三字经?作者简介陈思呈正职:七岁小儿的妈妈副业:写作者、媒体人非专家、非主流、非专业的育儿专栏,胜在个性经历、真诚思考,独家创见。

要么三字经,要么梨膏糖,总有一款适合你儿子徐宇澄(也称徐兄,也称徐小宝)五岁时,我跟很多家长一样,也是一个“一头水”、没主见的妈妈。

那时候,我们家里的老人们,都开始坐不住了:“小宝都五岁了,怎么还不会认字啊?别人家的孩子,不但会认字,都会写了呢!” “小宝都五岁了,怎么还不会算术啊?连二加三等于五都要翻着白眼想半天?别人家的孩子都会两位数以上相加了!” …… 以至于那段时间,任何以“小宝都五岁了……”为开头的句式,都会令我虎躯一震,心中一凛。

觉得一个天才已经被我亲手扼杀了。

于是有一天,还是以“小宝都五岁了”为开头,老人们质问的是:“小宝都五岁了,怎么还不会背诵《三字经》和《弟子规》啊?别人家的孩子,才三岁呢,不要说弟子规三字经,连……”我心虚地问:“是不是连佛经都会背了?” 老人们白我一眼,继续说:“连英语都会背!” 噢,是的,才三岁,就学贯东西了。

家里的老人不能接受“孙子是个文盲”这种残酷的事实,为了尽尽孝道,当天晚上,我开始了一项伟大的教育项目:指导孩子背《三字经》。

三字经,以前不知道,现在细看,实在够励志、够主流,对徐兄的意义就等于是紧箍咒,可以让他心猿归正。

其实,只要是正经东西,对徐兄的作用都等于是紧箍咒。

果然徐兄痛苦得不得了,每念几句,就要站起来对我苦苦哀求一遍:“妈妈,我将来长大的工作是研究昆虫,研究昆虫是不用学习三字经的。

” 话说,他一共有过几个理想工作:寻找恐龙化石,发明新的战斗武器,研究昆虫以及卖水果。

这些工作我倒是都挺满意的,尤其是前面几个工作,都是高科技的活。

可是就目前的发展来看,他长大还是卖水果的可能性最大。

接下来就是我们充满了悖论的对话:我:研究昆虫也要背诵三字经。

徐兄:为什么研究昆虫需要背三字经呢?我:我怎么知道?我又不研究昆虫!徐兄:……有时被他问烦了,我就大吼一声“幼不学,老何为!给我坐好!”徐兄爹早下断论:“孩子虽然调皮好动,但其实是老实孩子,别人真生气了,他就怯了。

山东禁止中小学推荐学生全文阅读三字经

山东禁止中小学推荐学生全文阅读三字经

山东禁止中小学推荐学生全文阅读三字经2010-12-30 01:52:06来源: 山东商报山东省教育厅昨日发出通知,表示各地中小学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由于甄别不够,致使一些带有糟粕性的内容流入校园,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念。

省教育厅要求中小学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不可不加选择,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近年来,我省中小学开展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有的中小学在课程实施中没有认真开设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有的地方和学校在开展相关专题教育活动特别是开展中小学生经典诵读活动时,对诵读活动的内容研究不深,分析不透,甄别不够,致使一些带有糟粕性的内容流入学校,造成了很坏的负面影响。

省教育厅表示,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是全省统一规划建设的课程科目,精选了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经典篇章,是中小学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载体,各地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按照省定课程设置和教学指导意见规范组织实施。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组织以颂扬传统文化为内容的专题教育活动,要广泛征求意见,慎重选择学习诵读内容。

原则上应以地方课程《传统文化》规定的学习篇章作为诵读的主要内容,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内容。

省教育厅要求各市教育局要将此文件精神迅速通知到所属中小学校,并立即组织开展一次专项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要立即予以制止和纠正。

记者徐玉芹(本文来源:山东商报作者:徐玉芹)60名小学生3年完成陶制三字经墙(图)2010-09-29 05:12:00来源: 济南日报(济南)崔健靳鑫摄本报9月28日讯(记者王端鹏)“人之初,性本善……”南辛庄小学60名小学生耗时3年制作了陶制三字经墙(上图)。

今天,全市首个“陶艺文化教育基地”落户南辛庄小学。

在基地揭牌仪式上,学生们展示了精心制作的陶制三字经墙。

三字经墙由1134块陶制泥板构成,精细的手工、完美的造型让所有来宾赞叹不已。

背《三字经》的好处

背《三字经》的好处

;’.背《三字经》的好处人的一生要学的东西很多,对每个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通过教育培养他学习的兴趣以及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字经》,顾名思义,三个字就是一句话,虽然概括性很强,但却浅显易懂,读起来琅琅上口,易于背诵。

例如开篇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意思是说:每个人在婴儿时期,本性都是善良的。

如此短小、浅显的内容非常适合幼儿学习,概括起来讲,学习《三字经》的好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扩大幼儿的视野《三字经》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了历史知识、天文地理、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如:“昔孟母,择邻处”,讲的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揭示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是说明季节和方位的;“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俱”,是说人具有七情六欲等情绪体验和心理意识;“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概括说明了动物的种类和特征,不用多解释,幼儿一看就能明白其中的内容。

这些贴近幼儿生活的知识,对幼儿的熏陶是显而易见的。

二、是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的良好素材《三字经》涉及的品德培养和生活伦理等方面的内容也很多,如“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说的就是著名的孔融让梨的故事;“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首孝第,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都是强调尊老爱幼、为人处事的道理的,和我们现在提倡的“先做人、后做事”是一个道理。

幼儿天真、单纯,通过教育、学习,掌握待人接物的方法和处事的原则,建立正确的人生观,指导人一生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三、背诵《三字经》,可以锻炼幼儿的记忆力,提高其智力《三字经》读起来琅朗上口,富有韵律和节奏,可以发展幼儿的语言,培养幼儿的语感;同时长期的朗读和背诵,又可以锻炼幼儿的记忆力,刺激幼儿的大脑细胞更加活跃、敏锐,从而提高智力。

有研究表明:六、七岁幼儿脑的重量约占成人的90%,也就是说,这一时期,正是大脑接受大量信息刺激的最佳时期,“越动脑、越聪明”。

幼儿《三字经》诵读教育价值及教育方法研究

幼儿《三字经》诵读教育价值及教育方法研究

幼儿《三字经》诵读教育价值及教育方法研究《三字经》是我国的经典蒙学读物,自古以来很多读书人小时候读此书,接受教育。

《三字经》中蕴含着丰富的劝学、明志的道理,也记载了很多优秀的,值得人们学习的历史故事。

这些对于幼儿从小接受爱学习教育、丰富历史知识,都有十分重要的帮助。

因此,近一些年来,《三字经》诵读也受到很多人士的关注,本文将从幼儿《三字经》诵读入手,探讨《三字经》的教育价值,以及《三字经》教学中的教育方法等问题。

一、《三字经》的教育解读人类在幼儿时期到底应该习得怎样的知识和技能?古人在《三字经》中给出了他们的答案。

《三字经》中很多重要的内容是告诉人们勤学好问的道理,又用了很多历史典故,告诉人们学习应该勤奋刻苦。

同时,还希望人们保持善良美好的品德。

(一)《三字经》注重培养幼儿的学习态度从《三字经》的内容上可以看出,人在幼年时期应该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要知道学习的重要性。

《三字经》开篇就讲到了“人之初,性本善”,它从人善论出发,认为每个人一开始的时候都是善良的,纯洁的。

也就是说,只要人从小就读书学习,都可以做善贤之人。

紧接着又讲到“苟不教,性乃迁”,就是告诉人们,如果不学习的话,人就会有好坏之分。

《三字经》有很多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人要努力学习,要有正确学习态度的道理。

从人的发展角度提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从学习的时间上提出“子不学,非所宜”,认为孩子从小就要开始学习。

这些都体现了《三字经》内容中“劝人学习”占很大的比重。

(二)《三字经》劝诫幼儿要勤奋学习《三字经》中,有很多故事里蕴含着教导幼儿刻苦学习的道理。

《三字经》传递这样一个信息:成才成名、金榜题名,都是靠刻苦努力学习换来的。

不论是乡绅大亨还是普通百姓,都有机会通过读书成名。

所以,“头悬梁,锥刺股”、“如囊萤,如映雪”、“披蒲编,削竹简”这类故事,都被记载在《三字经》中。

《三字经》通过孟母三迁、窦燕山教五子的故事,在人们心中从小就树立起这样一个观念: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身边的环境,创造出有利于学习的环境,通过改变自己所处的环境,做到坚持学习,这种持之以恒,也是勤奋学习的一个方面。

凤凰卫视三字经的辩论

凤凰卫视三字经的辩论

凤凰卫视三字经的辩论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三字经>该有所删节吗?》观后感春节期间,看了凤凰卫视胡一虎主持的“一虎一席谈”,论题是《<三字经>该有所删节吗?》,但重点讨论的是在小学教育中该不该读《三字经》的问题。

嘉宾观众争论得很激烈,但感觉还是没有把这个问题说透。

先罗列一下嘉宾们的正反观点。

细节记不准确了,大致意思了。

支持者理由之一:应该让孩子从小接受中国传统的优良道德,云云。

这个观点很光明正大,不含糊。

但《三字经》中的道德箴言是否优良?很值得商榷;理由之二,说是语文教育。

这个理由就很虚伪,是个什么小学校长主张的。

语文教育用《三字经》这样的顺口溜有必要吗?比《三字经》文本好的古典名著名句不多了去?理由之三,作为中国人,必须或者说应该了解中国的传统经典,否则就不算中国人。

这个理由很强大。

主张者是台湾的一个法律人士,谢女士。

后来她在最终结辩时,退了一步,变成必须有一部分人了解中国的传统经典,好到孔子学院任教,向世界推广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昭示中国的崛起与强大。

以往也在这个节目中看到过谢女士的精彩辩言,感觉她熟知和认同自由民主的价值和具有基本的常识。

但这次的观点,却让我大跌眼睛。

不知她何故如此。

“作为中国人,必须或者应该了解中国的传统经典”就有违基本的常识。

反对者的理由比较一致,只是表述上有所差别。

基本的立论就是读《三字经》、《弟子规》这样的东西会禁锢孩童的思想和个性发展。

著名反孔学者黎鸣态度最激烈,斥责儒家经典都是毒害人们思想的东东。

但他同时又大肆吹捧《道德经》,却又今人费解。

另一位女作家从死记硬背,不解其意的学习方式上也加以反对,认为她自己就受到了这种学习方式的伤害。

撇开《三字经》不谈,就“读经”而言,如果不嫌麻烦,我宁愿用“读中国传统典籍”这样的表述,我认为还是应当在中小学教育中有的,但这不是提倡。

当然,我也不反对。

《三字经》又不是什么原典,很垃圾的东西。

如果按山东省去其糟粕的删节搞法,就剩不下几句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孩子从小背三字经有害
由于社会上长期以来呼吁保护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国内“国学热”持续高温不降,很多小孩子也参加各种国学班。

到底孩子该不该学国学呢?
“对于现在有学校、家长让孩子读背《三字经》、《弟子规》做法,我持坚决反对意见。

说严重点,我认为这是毒害青少年心灵!”前不久,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美学学会会长彭富春提出建议。

彭富春言论一经报道,立即在网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国学热”再次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

家长反映:
学国学对孩子成长有帮助
据科技部研究中心对国学教育改革评估报告显示,73%家长和87%老师认为国学教育对孩子起到了弘扬传统文化作用,近90%家长和96.7%老师认为对孩子个人修养和人格发育起到了良好作用。

幼儿园大班刘晨星妈妈说:“现在物质生活丰富了,家里一般只有一个孩子,难免任性、娇气。

晨星自从学习了《弟子规》后,在这方面改变了很多。

日常生活中更礼貌了,还学会了一些生活自理技能,如整理自己学习用品等。

”今年已经6岁晨星,读起《弟子规》里章句,非常流利。

记者问她喜不喜欢读这些时,她兴奋地说:“喜欢,因为这些句子很押韵,读起来像唱歌一样。


专家看法:
学国学不可急功近利
在国学热同时,随之兴起还有各种教育基地、讲座、交流会以及不同版本国学教材。

不少家长急于求成,欲让孩子在几岁之前读完多少经典国学,并选择最难经典让孩子朗诵,以此开发孩子智力。

对此,有网友说,“国学热”可喜,但是对国学盲目狂热却是绝对不可取。

中国传统文化中,糟粕也有不少,国学一定要学,但不能跟风。

很多家长都看重国学对自己孩子品格教育,但一涉及到具体问题,往往从实用主义出发,把上国学班等同于上音乐、舞蹈特长培训班了。


有个别家长抱着与人攀比心态,看到别人孩子都上国学班了,自己孩子说什么也不能落后。

其实,这远远不够。

亲子教育专家陈禾教授认为,国学是人生修养过程,不可急功近利,需要随着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积累,慢慢体会其中意义,这就意味着:国学教育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

而且,父母在送孩子去读国学经典后,自己也应当好好体会经典意思。

专家建议:
学国学可从唐诗宋词开始
想让孩子学点国学,陈禾教授建议:四五岁孩子,家长可以选一些浅白,容易上口唐诗宋词,和孩子一同背诵,不求多,但要理解。

这样可让孩子感受汉语美,让孩子知道语文原来是这么有趣,这么好学习。

摘录一些国学经典名句,和孩子一同背诵、讨论。

例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类语句容易记忆,也能让孩子明白许多做人道理。

年龄稍大一些孩子,不妨诵读《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篇章,家长和老师可以给孩子做点讲解,也可借助多媒体手段帮助孩子,但不能贪多,关键是让孩子吸收中国经典文化精髓。

当孩子积累了一定量汉字后,家长不妨鼓励孩子读一些中国古典原着,不一定要求全懂,重在培养兴趣,重在阅读名着过程本身,通过阅读,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孩子国学素养。

相关链接
国学到底是什么
绝大多数人承认并不懂国学,也不能给国学一个定义,似乎印象中国学就是四书五经。

国学究竟是什么?是不是仅仅就是四书五经孔孟之道呢?百度百科中对国学解释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

“国学其实是一个国家学术文化简称,也可以是一个国家一切学问简称。

国学不仅为中国独有,世界上其他国家也有。

”云南传统蒙
学研究会会长郑千山认为,所谓中国国学,其实就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历史文明简称,涵盖了神州大地三江五岳人文与生活经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