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期末试卷专题练习(解析版)

苏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期末试卷专题练习(解析版)
苏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期末试卷专题练习(解析版)

苏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期末试卷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选择题

1.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122a x m -+=的解为1x =,则a m -的值为( )

A .5

B .4

C .3

D .2

2.某路口的交通信号灯每分钟红灯亮30秒,绿灯亮25秒,黄灯亮5秒,当小明到达该路口时,遇到红灯的概率是( ) A .

13

B .

512

C .

12

D .1

3.已知OA ,OB 是圆O 的半径,点C ,D 在圆O 上,且//OA BC ,若

26ADC ∠=?,则B 的度数为( )

A .30

B .42?

C .46?

D .52?

4.如图,已知等边△ABC 的边长为4,以AB 为直径的圆交BC 于点F ,CF 为半径作圆,D 是⊙C 上一动点,E 是BD 的中点,当AE 最大时,BD 的长为( )

A .23

B .25

C .4

D .6

5.如图,AB 是O 的直径,AC 切O 于点A ,若70C ∠=?,则AOD ∠的度数为

( )

A .40°

B .45°

C .60°

D .70°

6.如图1,在菱形ABCD 中,∠A =120°,点E 是BC 边的中点,点P 是对角线BD 上一动点,设PD 的长度为x ,PE 与PC 的长度和为y ,图2是y 关于x 的函数图象,其中H 是图象上的最低点,则a +b 的值为( )

A .73

B .234+

C .

14

33

D .

22

33

7.用配方法解方程2890x x ++=,变形后的结果正确的是( ) A .()2

49x +=-

B .()2

47x +=-

C .()2

425x +=

D .()2

47x +=

8.设()12,A y -,()21,B y ,()32,C y 是抛物线2

(1)y x k =-++上的三点,则1y ,

2y ,3y 的大小关系为( )

A .123y y y >>

B .132y y y >>

C .231y y y >>

D .312y y y >>

9.如图,BC 是A 的内接正十边形的一边,BD 平分ABC ∠交AC 于点D ,则下列结

论正确的有( )

①BC BD AD ==;②2BC DC AC =?;③2AB AD =;④51

2

BC AC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10.关于二次函数y =x 2+2x +3的图象有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①它开口向下;②它的对称轴是过点(﹣1,3)且平行于y 轴的直线;③它与x 轴没有公共点;④它与y 轴的交点坐标为(3,0). A .1

B .2

C .3

D .4

11.如图,点P (x ,y )(x >0)是反比例函数y=

k

x

(k >0)的图象上的一个动点,以点P 为圆心,OP 为半径的圆与x 轴的正半轴交于点A ,若△OPA 的面积为S ,则当x 增大时,S 的变化情况是( )

A .S 的值增大

B .S 的值减小

C .S 的值先增大,后减小

D .S 的值不变

12.如图,△ABC 中AB 两个顶点在x 轴的上方,点C 的坐标是(﹣1,0),以点C 为位似中心,在x 轴的下方作△ABC 的位似图形△A′B′C′,且△A′B′C′与△ABC 的位似比为2:1.设点B 的对应点B′的横坐标是a ,则点B 的横坐标是( )

A .12

a -

B .1

(1)2

a -

+ C .1

(1)2

a -

- D .1

(3)2

a -

+ 二、填空题

13.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0x a +=没有实数根,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14.如图,点A 、B 分别在y 轴和x 轴正半轴上滑动,且保持线段AB =4,点D 坐标为(4,3),点A 关于点D 的对称点为点C ,连接BC ,则BC 的最小值为_____.

15.如图,将△ABC 绕点C 顺时针旋转90°得到△EDC ,若点A 、D 、E 在同一条直线上,∠ACD =70°,则∠EDC 的度数是_____.

16.在比例尺为1∶500 000的地图上,量得A 、B 两地的距离为3 cm ,则A 、B 两地的实际距离为_____km .

17.如图,Rt △ABC 中,∠ACB =90°,AC =BC =4,D 为线段AC 上一动点,连接BD ,过点C 作CH ⊥BD 于H ,连接AH ,则AH 的最小值为_____.

18.如图,ABC ?是O 的内接三角形,45BAC ∠=?,BC 的长是

54

π

,则O 的半径是__________.

19.长度等于62的弦所对的圆心角是90°,则该圆半径为_____. 20.如图示,在Rt ABC ?中,90ACB ∠=?,3AC =,3BC =

,点P 在Rt ABC ?内

部,且PAB PBC ∠=∠,连接CP ,则CP 的最小值等于______.

21.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2430x x +-=,配方后的方程为2

(2)x n +=,则n 的值为______.

22.如图,AB 是⊙O 的直径,弦BC=2cm ,F 是弦BC 的中点,∠ABC=60°.若动点E 以2cm/s 的速度从A 点出发沿着A ?B ?A 方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s )(0≤t <3),连接EF ,当t 为_____s 时,△BEF 是直角三角形.

23.若圆弧所在圆的半径为12,所对的圆心角为60°,则这条弧的长为_____. 24.顶点在原点的二次函数图象先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后,所得的抛物线经过点(0,﹣3),则平移后抛物线相应的函数表达式为_____.

三、解答题

25.(1)解方程:234x x -=;(2)计算:2tan 60sin 452cos30?+?-?

26.已知二次函数2

16y ax bx =++的图像经过点(-2,40)和点(6,-8),求一元二次方程2160ax bx ++=的根.

27.如图,在Rt ABC ?中,90BAC ∠=?,点G 是BC 中点.连接AG .作BD AG ⊥,垂足为F ,ABD ?的外接圆

O 交BC 于点E ,连接AE .

(1)求证:AB AE =;

(2)过点D 作圆O 的切线,交BC 于点M .若

1

4

GM GC =,求tan ABC ∠的值; (3)在(2)的条件下,当1DF =时,求BG 的长.

28.如图,已知抛物线y 1=﹣

12x 2+3

2

x+2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直线l 是抛物线的对称轴,一次函数y 2=kx+b 经过B 、C 两点,连接AC . (1)△ABC 是 三角形;

(2)设点P 是直线l 上的一个动点,当△PAC 的周长最小时,求点P 的坐标; (3)结合图象,写出满足y 1>y 2时,x 的取值范围 .

29.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AB =4,动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线段AB 方向匀速运动,到达点B 停止.连接DP 交AC 于点E ,以DP 为直径作⊙O 交AC 于点F ,连接DF 、PF .

(1)求证:△DP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2)若点P 的运动时间t 秒.

①当t 为何值时,点E 恰好为AC 的一个三等分点;

②将△EFP 沿PF 翻折,得到△QFP ,当点Q 恰好落在BC 上时,求t 的值.

30.(1)(学习心得)于彤同学在学习完“圆”这一章内容后,感觉到一些几何问题如果添加辅助圆,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可以使问题变得非常容易.例如:如图1,在ABC 中,

,90AB AC BAC ∠==,D 是ABC 外一点,且AD AC =,求BDC ∠的度数.若以点A

为圆心,AB 为半径作辅助

A ,则C 、D 必在

A 上,BAC ∠是A 的圆心角,而

BDC ∠是圆周角,从而可容易得到BDC ∠=________.

(2)(问题解决)如图2,在四边形ABCD 中,90BAD BCD ∠=∠=,25BDC ∠=,求BAC ∠的度数.

(3)(问题拓展)如图3,,E F 是正方形ABCD 的边AD 上两个动点,满足AE DF =.连接交于点,连接CF 交BD 于点G ,连接BE 交于点H ,若正方形的边长为2,则线段DH 长度的最小值是_______.

31.如图,某数学兴趣小组为测量一棵古树BH 和教学楼CG 的高,先在点A 处用高1.5米的测角仪测得古树顶端点H 的仰角HDE ∠为45?,此时教学楼顶端点G 恰好在视线DH 上,再向前走7米到达点B 处,又测得教学楼顶端点G 的仰角GEF ∠为60?,点A 、

B 、

C 点在同一水平线上.

(1)计算古树BH 的高度;

(2)计算教学楼CG 的高度.(结果精确到0.1 1.4≈ 1.7≈). 32.若关于x 的方程()2

260x b x b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1)求b 的值;

(2)当b 取正数时,求此时方程的根,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满足题意的有两点,一是此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即未知数x 的次数为1;二是方程的解为x=1,即1使等式成立,根据两点列式求解. 【详解】 解:根据题意得, a-1=1,2+m=2, 解得,a=2,m=0, ∴a-m=2.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方程解的定义,对定义的理解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根据随机事件A 的概率P(A)=事件A 可能出现的结果数÷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数,据此用红灯亮的时间除以以上三种灯亮的总时间,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每分钟红灯亮30秒,绿灯亮25秒,黄灯亮5秒, ∴红灯的概率是:301

302552

=++.

故答案为:C. 【点睛】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简单事件的概率问题,熟记概率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3.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连接OC ,根据圆周角定理求出∠AOC ,再根据平行得到∠OCB ,利用圆内等腰三角形即可求解. 【详解】 连接CO , ∵26ADC ∠=? ∴∠AOC=252ADC ∠=? ∵//OA BC ∴∠OCB=∠AOC=52? ∵OC=BO , ∴

B =∠OCB=52?

故选D.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圆周角定理,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圆的基本性质及圆周角定理的内容.

4.B

解析:B 【解析】 【分析】

点E 在以F 为圆心的圆上运到,要使AE 最大,则AE 过F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圆周角定理证得F 是BC 的中点,从而得到EF 为△BCD 的中位线,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证得CD ⊥BC ,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得结论. 【详解】

解:点D 在⊙C 上运动时,点E 在以F 为圆心的圆上运到,要使AE 最大,则AE 过F , 连接CD ,

∵△ABC是等边三角形,AB是直径,

∴EF⊥BC,

∴F是BC的中点,

∵E为BD的中点,

∴EF为△BCD的中位线,

∴CD∥EF,

∴CD⊥BC,BC=4,CD=2,

故==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圆周角定理,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熟练并正确的作出辅助圆是解题的关键.

5.A

解析:A

【解析】

【分析】

先依据切线的性质求得∠CAB的度数,然后依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性质得到∠CBA 的度数,然后由圆周角定理可求得∠AOD的度数.

【详解】

解:∵AC是圆O的切线,AB是圆O的直径,

∴AB⊥AC,

∴∠CAB=90°,

又∵∠C=70°,

∴∠CBA=20°,

∴∠AOD=40°.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切线的性质、圆周角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得∠CBA=20°是解题的关键.

6.C

解析:C

【解析】

【分析】

由A、C关于BD对称,推出PA=PC,推出PC+PE=PA+PE,推出当A、P、E共线时,

PE+PC的值最小,观察图象可知,当点P与B重合时,PE+PC=6,推出BE=CE=2,AB=BC=4,分别求出PE+PC的最小值,PD的长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解:∵在菱形ABCD中,∠A=120°,点E是BC边的中点,

∴易证AE ⊥BC , ∵A 、C 关于BD 对称, ∴PA =PC , ∴PC +PE =PA +PE ,

∴当A 、P 、E 共线时,PE +PC 的值最小,即AE 的长. 观察图象可知,当点P 与B 重合时,PE +PC =6, ∴BE =CE =2,AB =BC =4,

∴在Rt △AEB 中,BE =

∴PC +PE 的最小值为

∴点H 的纵坐标a = ∵BC ∥AD , ∴

AD PD

BE PB

= =2,

∵BD =

∴PD =

233

?=

∴点H 的横坐标b ,

∴a +b ==

; 故选C . 【点睛】

本题考查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

7.D

解析:D 【解析】 【分析】

先将常数项移到右侧,然后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配方后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

2890x x ++=, 289x x +=-, 2228494x x ++=-+,

所以()2

47x +=,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熟练掌握配方法的一般步骤以及注意事项是解题的关

键.

8.A

解析:A 【解析】 【分析】

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得到抛物线y =-(x +1)2+k (k 为常数)的开口向下,对称轴为直线x =﹣1,然后根据三个点离对称轴的远近判断函数值的大小. 【详解】

解:∵抛物线y =-(x +1)2+k (k 为常数)的开口向下,对称轴为直线x =﹣1,而

A (2,y 1)离直线x =﹣1的距离最远,C (﹣2,y 3)点离直线x =1最近,∴123y y y >>. 故选A . 【点睛】

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满足其解析式.也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

9.C

解析:C 【解析】 【分析】

①③,根据已知把∠ABD ,∠CBD ,∠A 角度确定相等关系,得到等腰三角形证明腰相等即可;②通过证△ABC ∽△BCD ,从而确定②是否正确,根据AD =BD =BC ,即 BC AC BC

AC BC

-=解

得AC ,故④正确. 【详解】

①BC 是⊙A 的内接正十边形的一边, 因为AB =AC ,∠A =36°, 所以∠ABC =∠C =72°,

又因为BD 平分∠ABC 交AC 于点D , ∴∠ABD =∠CBD =

1

2

∠ABC =36°=∠A , ∴AD =BD ,∠BDC =∠ABD +∠A =72°=∠C , ∴BC =BD ,∴BC =BD =AD ,正确; 又∵△ABD 中,AD+BD >AB ∴2AD >AB, 故③错误.

②根据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易证△ABC ∽△BCD ,

BC CD

AB BC =,又AB =AC , 故②正确,

根据AD=BD=BC,即BC AC BC AC BC

-

=,

解得BC=

1

2

AC,故④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圆的几何综合,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圆的基本性质和几何图形的性质. 10.B

解析:B

【解析】

【分析】

直接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

①y=x2+2x+3,

a=1>0,函数的图象的开口向上,故①错误;

②y=x2+2x+3的对称轴是直线x=

2

21

-

?

=﹣1,

即函数的对称轴是过点(﹣1,3)且平行于y轴的直线,故②正确;

③y=x2+2x+3,

△=22﹣4×1×3=﹣8<0,即函数的图象与x轴没有交点,故③正确;

④y=x2+2x+3,

当x=0时,y=3,

即函数的图象与y轴的交点是(0,3),故④错误;

即正确的个数是2个,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特征,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根据二次函数解析式求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对称轴、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

11.D

解析:D

【解析】

【分析】

作PB⊥OA于B,如图,根据垂径定理得到OB=AB,则S△POB=S△PAB,再根据反比例函数k的

几何意义得到S△POB=1

2

|k|,所以S=2k,为定值.

【详解】

作PB⊥OA于B,如图,则OB=AB,∴S△POB=S△PAB.

∵S△POB=1

2

|k|,∴S=2k,∴S的值为定值.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在反比例函数y=k

x

图象中任取一点,过这一个

点向x轴和y轴分别作垂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是定值|k|.

1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设点B的横坐标为x,然后表示出BC、B′C的横坐标的距离,再根据位似变换的概念列式计算.

【详解】

设点B的横坐标为x,则B、C间的横坐标的长度为﹣1﹣x,B′、C间的横坐标的长度为a+1,

∵△ABC放大到原来的2倍得到△A′B′C,

∴2(﹣1﹣x)=a+1,

解得x=﹣1

2

(a+3),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位似变换,坐标与图形的性质,根据位似变换的定义,利用两点间的横坐标的距离等于对应边的比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

13.a>0.

【解析】

试题分析:∵方程没有实数根,∴△=﹣4a<0,解得:a>0,故答案为a>0.考点:根的判别式.

解析:a>0.

【解析】

试题分析:∵方程20

x a

+=没有实数根,∴△=﹣4a<0,解得:a>0,故答案为a>0.

考点:根的判别式.

14.6

【解析】

【分析】

取AB的中点E,连接OE,DE,OD,依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即可得到BC=2DE,再根据O,E,D在同一直线上时,DE的最小值等于OD-OE=3,即可得到BC的最小值等于6.

解析:6

【解析】

【分析】

取AB的中点E,连接OE,DE,OD,依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即可得到BC=2DE,再根据O,E,D在同一直线上时,DE的最小值等于OD-OE=3,即可得到BC的最小值等于6.

【详解】

解:如图所示,取AB的中点E,连接OE,DE,OD,

由题可得,D是AC的中点,

∴DE是△ABC的中位线,

∴BC=2DE,

∵点D坐标为(4,3),

∴OD22

34

5,

∵Rt△ABO中,OE=1

2AB=

1

2

×4=2,

∴当O,E,D在同一直线上时,DE的最小值等于OD﹣OE=3,

∴BC的最小值等于6,

故答案为:6.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运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掌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15.115°

【解析】

【分析】

根据∠EDC=180°﹣∠E﹣∠DCE,想办法求出∠E,∠DCE即可.

【详解】

由题意可知:CA=CE,∠ACE=90°,

∴∠E=∠CAE=45°,

∵∠ACD=7

解析:115°

【解析】

【分析】

根据∠EDC=180°﹣∠E﹣∠DCE,想办法求出∠E,∠DCE即可.

【详解】

由题意可知:CA=CE,∠ACE=90°,

∴∠E=∠CAE=45°,

∵∠ACD=70°,

∴∠DCE=20°,

∴∠EDC=180°﹣∠E﹣∠DCE=180°﹣45°﹣20°=115°,

故答案为115°.

【点睛】

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16.15

【解析】

【分析】

由在比例尺为1:50000的地图上,量得A、B两地的图上距离AB=3cm,根据比例尺的定义,可求得两地的实际距离.

【详解】

解:∵比例尺为1:500000,量得两地的距离

解析:15

【解析】

【分析】

由在比例尺为1:50000的地图上,量得A、B两地的图上距离AB=3cm,根据比例尺的定义,可求得两地的实际距离.

【详解】

解:∵比例尺为1:500000,量得两地的距离是3厘米,

∴A、B两地的实际距离3×500000=1500000cm=15km,

故答案为15.

【点睛】

此题考查了比例尺的性质.注意掌握比例尺的定义,注意单位要统一.

17.2﹣2

【解析】

【分析】

取BC中点G,连接HG,AG,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HG=CG=BG=BC=2,根据勾股定理可求AG=2,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得AH≥AG﹣HG,当点H在线段AG上时,

解析:25﹣2

【解析】

【分析】

取BC中点G,连接HG,AG,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HG=CG=BG=1

2

BC=2,根据

勾股定理可求AG=25,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得AH≥AG﹣HG,当点H在线段AG上时,可求AH的最小值.

【详解】

解:如图,取BC中点G,连接HG,AG,

∵CH⊥DB,点G是BC中点

∴HG=CG=BG=1

2

BC=2,

在Rt△ACG中,AG22

AC CG

5

在△AHG中,AH≥AG﹣HG,

即当点H在线段AG上时,AH最小值为52,

故答案为:52

【点睛】

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直角三角形中勾股定理关系式. 18.【解析】

【分析】

连接OB 、OC ,如图,由圆周角定理可得∠BOC 的度数,然后根据弧长公式即可求出半径. 【详解】

解:连接OB 、OC ,如图, ∵,

∴∠BOC=90°, ∵的长是, ∴, 解得:

解析:52

【解析】 【分析】

连接OB 、OC ,如图,由圆周角定理可得∠BOC 的度数,然后根据弧长公式即可求出半径. 【详解】

解:连接OB 、OC ,如图, ∵45BAC ∠=?, ∴∠BOC =90°, ∵BC 的长是54

π, ∴

905

1804

OB ππ?=, 解得:5

2

OB =. 故答案为:

52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和弧长公式,属于基本题型,熟练掌握上述基本知识是解答的关键.

19.6 【解析】 【分析】

结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根据勾股定理求解即可.

【详解】

解:如图AB =6,∠AOB =90°,且OA =OB , 在中,根据勾股定理得,即 ∴,

故答案为:6. 【点睛】

解析:6 【解析】 【分析】

结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根据勾股定理求解即可. 【详解】

解:如图AB =62,∠AOB =90°,且OA =OB ,

在Rt OAB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222OA OB AB +=,即2222(62)72OA AB === ∴236OA =,

0OA > 6OA ∴=

故答案为:6.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在等腰直角三角形中灵活利用勾股定理求线段长度是解题的关键.

20.【解析】 【分析】

首先判定直角三角形∠CAB=30°,∠ABC=60°,,然后根据,得出

∠ACB+∠PAC+∠PBC=∠APB=120°,定角定弦,点P 的轨迹是以AB 为弦,圆周角为120°的圆弧 72

【解析】 【分析】

首先判定直角三角形∠CAB=30°,∠ABC=60°,

()

2

222

3323AB AC BC =+=+

=,然后根据PAB PBC ∠=∠,得出

∠ACB+∠PAC+∠PBC=∠APB=120°,定角定弦,点P 的轨迹是以AB 为弦,圆周角为120°的圆弧上,如图所示,当点C 、O 、P 在同一直线上时,CP 最小,构建圆,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解. 【详解】

∵90ACB ∠=?,3AC =,3BC =,

∴()

2

222

3323AB AC BC =

+=+

=

∴∠CAB=30°,∠ABC=60°

∵PAB PBC ∠=∠,∠PAB+∠PAC=30° ∴∠ACB+∠PAC+∠PBC=∠APB=120°

∴定角定弦,点P 的轨迹是以AB 为弦,圆周角为120°的圆弧上,如图所示,当点C 、O 、P 在同一直线上时,CP 最小 ∴CO ⊥AB ,∠COB=60°,∠ABO=30° ∴OB=2,∠OBC=90° ∴()

2

2

2

2

237OC OB BC =+=+

=

∴72CP OC OP =-=-

故答案为72-.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直角三角形中的动点综合问题,解题关键是找到点P 的位置.

21.7 【解析】 【分析】

根据配方法,先移项,然后两边同时加上4,即可求出n 的值. 【详解】

∴, ∴, ∴, ∴; 故答案为:7. 【点睛】

本题考查了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解题的关键是熟

解析:7 【解析】 【分析】

根据配方法,先移项,然后两边同时加上4,即可求出n 的值. 【详解】

解:∵2430x x +-=, ∴243x x +=, ∴2447x x ++=, ∴2

(2)7x +=, ∴7n =; 故答案为:7. 【点睛】

本题考查了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配方法的步骤.

22.1或1.75或2.25s 【解析】

试题分析:∵AB 是⊙O 的直径, ∴∠C=90°. ∵∠ABC=60°, ∴∠A=30°. 又BC=3cm, ∴AB=6cm .

则当0≤t <3时,即点E 从A 到B 再到

解析:1或1.75或2.25s 【解析】

试题分析:∵AB 是⊙O 的直径, ∴∠C=90°. ∵∠ABC=60°, ∴∠A=30°.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填空(每空1分,计20分) 1、5÷10=10: ( )=( )%=( )折 2、( )乘6的倒数等于1. 3、甲数的2 1相当于乙数,乙数加上7.5以后与甲数相等,乙数是( ) 4、圆周率是( )和( )的比值,这个比值用字母( )表示。 5、8吨比 ( )吨少 41,( )米比15米多8 3 米。 6、六(1)班女生人数是男生的5 4 ,男生人数是女生的( )%,女生比男生少( )%,女生占总人数的( )%。 7、一根绳子长6米,对折再对折,每段绳长是1米的( ),是这根绳长的( )。 8、甲数的8 1给乙数以后,甲乙两数相等,甲乙两数的比是( ) 9、今年粮食产量比去年增产20% ,今年粮食产量是去年的( )% 10、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的比是( )。 11、冰化成水,体积减少了11 1 ,水结成冰,体积增加( ). 12、一种电扇先后两次降价,第一次降价20%,第二次降价10%,现在的价钱是原来的( )%。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一吨煤用去4 3吨,还剩下它的25%。 ( ) 2、六(1)班植树95棵,全部成活,成活率是95%。( ) 3、圆、长方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 4、20克盐溶解在100克水里,盐占盐水的25%。 ( ) 5、通过一个圆的圆心的线段,一定是这个圆的直径。( )

6、王师傅做了100个零件,2个不合格,又补做了2个合格的,他做这批零件的合格率是100%。……………………………………………………………( ) 三、选择。(填正确答案的序号,计5分) 1、如果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相等,那么面积最大的是( ) A 、圆 B 、正方形 C 、长方形 2、稻谷的出米率大约是………………………………………..( )。 A 、100% B 、70% C 、30% 3、大圆和小圆的半径比是3:2,那么小圆和大圆的面积比是( ) A 、2:3 B 、3:2 C 、9:3 D 、4:9 4、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4:3:2,这个三角形是( )。 A 、等腰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锐角三角形 四、计算。(32分) 1、直接写得数。(4分) 31÷41= 65×103= 54÷34= 25×5 3= 12÷8 3= 1÷75%= 1%÷10%= 42%-0.42= 2、化简比。(2分) 5小时:50分= 3、求比值。(2分) 2.8吨:400千克= 4、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9分) 57÷13-52×131 23÷[9×(65-43)] 36×(32+94-65)

苏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上)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图形与证明(二) 1.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1.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2.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1.2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1.判定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称“HL”)。 2.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3.角平分线的判定: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推论:直角三角形中,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事斜边的一半。 1.3: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 1.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定理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定理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定理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2.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从边: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矩形的性质定理: 定理1:矩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 定理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4.矩形的判定定理: 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5.菱形的性质定理: 定理1:菱形的4边都相等。 定理2:菱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6.菱形的判定定理: 1.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7.正方形的性质定理: 正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4条边都相等,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正方形即是特殊的矩形,又是特殊的菱形,它具有矩形和菱形的所有性质。 8.正方形的判定定理: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2、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1.4: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 1. 等腰梯形的性质定理: 定理1: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底角相等。 定理2: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完整版)苏教版九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汇总(20201018211140)

第一章 教学内容:证明(二) 重点:直角三角形,线段垂直平分线与角平分线的证明 难点:证明逆命题的真假,角平分线的证明及其对逆命题的理解易错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角平分线的定理及逆定理的判别第二章 教学内容:一元一次方程 重点:用配方法,公式法,分解因式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难点:黄金分割点的理解,用配方法解方程 易错点:利用因式分解法和公式法解方程 第三章 教学内容:证明(三) 重点: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 难点: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证明 易错点:各定理之间的判别 第四章 教学内容:视图与投影 重点:某物体的三视图与投影 难点:理解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的区别 易错点:三视图的理解,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的区别第五章 教学内容:反比例函数 重点: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的概念与性质 难点:反比例函数的运用,猜想,证明与拓展 易错点:主要区别反比例函数与x 轴和与y 轴无限靠近第六章 教学内容:频率与概率 定义和命题:频率与概率的概念 难点:理解用频率去估计概率 易错点:频率是样本中才出现的,概率是整体中出项的 苏教版九年级数学上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图形与证明(二) 1.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 1.2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称“HL”)。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角平分线的判定: 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直角三角形中,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事斜边的一半。 1.3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 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定理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定理2:平行四边 形的对角相等。 定理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判定——从边: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 两组对边分 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从角: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矩形的性质与判定:定义:有一个角的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定理1:矩形的4 个角都是直角。定理2:矩 形的对角线相等。

苏教版高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东台市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 二 数 学 试 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卷面总分160分) 一、填空题(每题5分,计70分) 1.函数y =的定义域是 。 2.在△ABC 中,已知7,a b c ===,它的最小内角为 度。 3.在等差数列{}n a 中,已知151 ,,566 n a d S = =-=-,则n a = 。 4.命题“集合A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是集合B 的元素”的否定是 。 5.已知△ABC 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A (0,4)、B (-2,0)、C (2,0),则△ABC 内任一点M (x ,y )所满足的条件为 (并排写)。 6.函数ln x y x = 的导数是 。 7.已知方程22 1||12x y m m +=--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8.与双曲线22 1916 x y -=有公共的渐近线,且经过点(-3,的双曲线方程为 。 9.设n S 是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396,,S S S 成等差数列,则公比q = 。 10.(文)已知数列 1157 ,,,221854 --,则可以写出它的一个通项公式n a = 。 (理)平面α的法向量为(,,)e A B C =,且经过点000(,,)P x y z ,则该平面可以用方程 来表示。 11.已知椭圆短轴上的两个三等分点与两个焦点构成的四边形的周长等于长轴长,则椭圆的离心率为 。 12.曲线3 2 32y x x x =-+的一条切线的斜率是-1,则切点坐标为 。 13.(文)已知点A 在抛物线2 2y x =上,且到焦点F 与到点B (2,1)的距离之和最小,则点A 的坐标为 。 (理)直线y x k =+与抛物线2 2y x =相交于点A 、B ,且OA ⊥OB ,则k = 。 14.已知半圆上一点到直径两端点距离之和的最大值为4,则该圆的半径为 。

最新苏教版九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汇总

最新苏教版九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汇总 苏教版九年级数学上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图形与证明(二) 1.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简称“等 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 1.2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称“HL”). 角平分线的性质: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角平分线的判定: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直角三角形中,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事斜边的一半. 1.3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 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定理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定理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定理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判定——从边: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从角: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矩形的 性质与判定: 定义:有一个角的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定理1:矩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 定理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判定: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2对角线相等的平 行四边形是矩形.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定理1:菱形的4边都相等. 定理2:菱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判定:1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正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4条边都相等,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正方形即是特殊的矩形,又是特殊的菱形,它具有矩形和菱形的所有性质. 判定: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2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1.4 等腰梯形的性质与判定 定义: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定理1: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底角相等. 定理2: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判定:1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2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1.5 中位线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的一半. 中点四边形:依次连接一个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称为中点四边形(中点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原四边形对角线中点四边形 相等菱形 互相垂直矩形 相等且互相垂直正方形 第二章数据的离散程度 2.1 极差: 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叫做极差.计算公式:极差=最大值-最小值. 极差是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变化范围.一般说,极差越小,则说明数据的波动幅度越小. 2.2 方差 各个数据与平均数的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记作S2. 巧用方差公式: 1、基本公式:S2=n1[(X1-X—)2+(X2-X—)2+……+(Xn-X—)2] 2、简化公式:S2=n1[(X12+X22+……+Xn2)-nX—2] 也可写成:S2=n1(X12+X22+……+Xn2)-X—2 3、简化②:S2=n1[(X’12+X’22+……+X’n2)-nX—2] 也可写成: S2=n1(X’12+X’22+……+X’n2)-X—2 标准差: 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叫做这组数据的标准差,记作S. 意义: 1、极差、方差和标准差都是用来描述一组数据波动情况的特征,常用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我们通常研究的是这组数据 的个数相等、平均数相等或比较接近的情况. 2、方差较大的波动较大,方差较小的波动较小. 3、方差大,标准差就大,方差小,标准差就小.因此标准差同样反映数据的波动大小. 注意:对两组数据来说,极差大的那一组不一定方差大,反过来,方差大的极差也不一定大. 第三章二次根式 3.1 二次根式 定义:一般地,式子(a≧0)叫做二次根式,a叫做被开方数. 有意义条件:当a≧0时,有意义;当a≦0时,无意义. 性质: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人教版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期末试卷 一、我会算。(共18分。) 5+7=3+6=6-6=6+9=2+8= 14-4=9+9=11-10=19-1=16-4= 4+4+6=10-1-9=8-3+6=6+4-5= 12-2+4=3+5+9=17-4+3=9+9-7= 二、我会填。(共40分,每空1分。) 1、12里面有()个十,有()个一。 2、一个数的个位是7,十位是1,这个数是(),它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与它相另邻的两个数是()和()。 3、被减数和减数都是5,差是()。 4、一个加数是6,另一个加数是7,和是()。 5、在 6、11、20、18、0、13这些数中。 (1)从右往左数,第5个是();从()数起,0排在第()个。 (2)请圈出从右数起的第4个数。 (3)把这些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 ()﹥()﹥()﹥()﹥()﹥() 6、比6大比10小的数有:()、()、()。 7、3个一和1个十组成的数是()。 8、十位上的数是1,个位上的数比十位上的数大5,这个数是()。 9、比14少2的数是()。

10、在O里填上“﹥”、“﹤”或“﹦”。 75+3 16-68+2 9 +816 10-410+4 11、从5、7、12和19中选三个数组成两道加法和减法算式。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1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7=46+()=1410-()=5 10 =()+()8+5 = 7+()9-()<8 三、看钟表,填写时间。(8分) ( :) ( :) ( :) ( :) 四、我会比。(共8分) 1、在最短的后面画“√”, 2、在最高的下面画“√”,在最长的后面画“○”。在最矮的下面画“△”。 3、画△,比□多2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哪一行数与其他三行不一样?在后面的括号里画“√ ” 。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期末试卷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小升初模拟试题(一)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填空: 1. 三十五万八千写作( ),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万。 2. 一个数由4个10、5个1和6个组成,这个数写作( ),读作( )。 3. 43 5 的分数单位是( ),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4. 5480千克=( )吨,21 4 小时 =( )时( )分。 5. 能同时被 2、3、5整除的最小两位数是( ),最大两位数是( )。 6. 48和72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7. 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 )比例;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成( )比例。 8. 在一幅地图上,用20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100千米,这副地图的比例尺是( )。 9. 一个正方体棱长是5厘米,它的表面积是( ),体积是( )。 10. 10千克的小麦能磨出千克的面粉,小麦的出粉率是( );80千克这样的小麦能磨出( )千克的面粉。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 一个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这个数的大小不变。 ( ) 2. 真 分 数 的 倒 数 都 大 于 1 。 ( ) 3. 所 有 的 的 整 数 都 可 以 做 分 数 的 分 母 。 ( ) 4. a × a × a 可 以 简 写 成 3a. ( ) 5. 只 有 一 组 对 边 平 行 的 四 边 形 叫 梯 形 . ( ) 6. 等 底 等 高的 圆 柱 与 圆锥 体 积 比 是 3 ︰ 1. ( )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 1. 角的两边是两条( ). A.线段. B.射线 C.直线 2. 一个合数至少有( )个约数. 3. 圆是轴对称图形,它有( )条对称轴。 A.一条 B.两条 C.无数条 4. 比的前项扩大5倍,后项缩小5倍,比值( ). A.扩大10倍 B.扩大25倍 C.不变 5. 两个质数的乘积一定是( ). A.奇数 B.偶数 C.合数

苏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案全集

1.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 教学内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学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 2、能用“基本事实”和“已经证明的定理”为依据,证明等腰三 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其证明。 主要教法:讲授法,探究法 教学准备:直尺,作业纸 学情分析: 学习过程 一、复习回顾: 在初中数学八(下)的第十一章中,我们学习了证明的相关知识,你还记得吗?不妨回忆一下。 1、用___________的过程,叫做证明。经过_________称为定理。 2、证明与图形有关的命题,一般步骤有哪些?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推理和证明的依据有哪几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初中数学中,选用了哪些真命题作为基本事实: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外,还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也都看作是基本事实。 5、在八(下)的第十一章中,我们依据上述的基本事实,证明了哪些定理?你能一一列出来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预习检查: 三、新课讲授:

小学一年级数学期末试卷(6套)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期末试卷 班级姓名 一、智力拼盘(28分) 1、8个十去掉3个十是()个十,是()。 4、看图写数。 ()()() 5、59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6、56比73少();比28多15的数是();37比()多19;() 比41少15。 7、100是()位数,76是()位数。 8、长方形有()条边,正方形有()条边,三角形有()条边。 9、将下列各数从小到大排列。 52 49 100 87 46 78 ()<()<()<()<()<() 10、4角3分=()分 10角=()分 78角=()元()分 100分=()元 11、最小的两位数与最大的两位数相差()。 12、8个十和6个一组成的数是()。 13、24中的2在()位上,表示()个();4在()位上, 表示()个()。 14、根据9 + 7 = 16写两个减法算式。 二、公正的裁判员(在○里填上“>”、“<”或“=”)(6分) 9+5○15 27+6○35 42-7○35 71+9○78 86-57○25 1元7角○17角

三、按要求写数(6分) 1、写出1——100中十位上是7的数。 2、写出0——100中个位上是0的数。 四、我比电脑算得快(10分) 72 – 20 = 67 – 9 = 86 – 6 = 7 + 62 = 37 – 3 = 43 – 30 = 46 + 3 = 7 + 62 = 27 + 40 = 86 – 40 = 57 + 3 = 32 + 60 = 29 + 4 = 75 – 5 = 90 – 40 = 五、在你认为合适的答案下面找“√”(12分) 小明折了5朵 (1)小红折的比小明的多25朵,小红折了多少朵? (2)小军折的比小红折的多得多,小军折了多少朵? 六、看图写算式(8分) 1、 2、

苏教版五下数学期末试卷

小学五年级数学期末考试卷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填空.(24分) 1.87里面有( )个8 1、5个61是( ). 2.在( )里填上最简分数 20分 =( )时 40厘米=( )米 500千克=( )吨 3.43 =( )÷16 =()8 =( )小数 4.把2米长的绳子、平均截成3段、每段占全长的()()????、每段长()() ????米. 5. 27 的分数单位是( )、再添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是最小的素数. 6. 在a ÷b=8中、(a 、b )=( )、[a 、8]= ( ) 7.五(1)班有女生24人、男生30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 ????、男生人数占全班的()() ????. 8.在○里填上“<” 、“>”或“=”. 32○0.67 76 ○ 9 8 30分 ○0.5时 9.如右图、一张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上 画了两个圆、每个圆的周长是( )厘米、面积 是( )平方厘米. 10.下表粗线框中三个数的和是9.在表中移动这个框、一共可以得到( ) 11. 明明和青青原来一共有30本图书、明明给青青4本后后、两人的图书同 样多、明明原来有( )本、青青原来有( )本.

二、判断.(5分) 1.真分数都小于1、假分数都大于1. ( ) 2.把3千克糖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这些糖的8 3. ( ) 3.半圆也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 ( ) 4.最简分数的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数. ( ) 5.两段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段剪下74米、第二段剪下全长的7 4、那么两段剪下的一样长. ( ) 三、选择(5分) 1.下面的式子中、( )是方程. A 、45-15=30 B 、x+8<15 C 、4x=2 D 、3x 2.如果4 x 是假分数,那么符合条件的x 的值有(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无数个 3. 2是8和12的( ). A 、公倍数 B 、最小公倍数 C 、公因数 D 、最大公因数 4. 6 5 的分子加上5、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 ). A 、加上5 B 、加上 6 C 、乘以5 5.李童看一本60页的故事书、他第一天看了这本书的4 1、第二天看了这本书的2 1、还剩这本书的( )没有看. A 、21 B 、31 C 、41 D 、5 1 四、计算.(23分) 1.直接写出得数.(5分) 73+71 = 43-41 = 51+61 = 1-8 3 = 21+83 = 65-31 = 92+8 = 113-11 3 = 23 +45 +13 = 1-45 -15 = 2.解方程.(6分) x +81 = 43 x -32 = 6 1 0.2x =30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 期末试卷测试与练习(word解析版)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 期末试卷测试与练习(word 解析版) 一、选择题 1.有9名同学参加歌咏比赛,他们的预赛成绩各不相同,现取其中前4名参加决赛,小红同学在知道自己成绩的情况下,要判断自己能否进入决赛,还需要知道这9名同学成绩的( ) A .平均数 B .方差 C .中位数 D .极差 2.二次函数y =3(x -2)2-1的图像顶点坐标是( ) A .(-2,1) B .(-2,-1) C .(2,1) D .(2,-1) 3.如图,在△ABC 中,点D 、E 分别在AB 、AC 边上,DE ∥BC ,若AD =1,BD =2,则DE BC 的值为( ) A . 12 B . 13 C . 14 D . 19 4.方程(1)(2)0x x --=的解是( ) A .1x = B .2x = C .1x =或2x = D .1x =-或2x =- 5.一元二次方程x 2 -x =0的根是( ) A .x =1 B .x =0 C .x 1=0,x 2=1 D .x 1=0,x 2=-1 6.如图,点A 、B 、C 都在⊙O 上,若∠ABC =60°,则∠AOC 的度数是( ) A .100° B .110° C .120° D .130° 7.将二次函数y =x 2的图象沿y 轴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沿x 轴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所得图象对应的函数表达式为( ) A .y =(x +3)2+2 B .y =(x ﹣3)2+2 C .y =(x +2)2+3 D .y =(x ﹣2)2+3 8.cos60?的值等于( ) A . 12 B .22 C . 3 D . 3 9.如图,在矩形中, , ,若以为圆心,4为半径作⊙.下列四个点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5年秋学期一年级数学期末测试卷 学校班级姓名 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20分) 3+9= 5 +9 =4+7= 4 +2=8 +7= 6+9=12-10=8+8= 13-3=9 -6= 5+7= 2 +8 =4+3=0 +10=10-6= 14-4 -3=4+0+6=8+9-10= 3 +9 -2= 16-10+4=1+9+5=11-1-8=19-10-3= 二、填空(30分) 1、17里面有()个十和()个一,这个数在()和()的中间。 2、最小的两位数是(),它里面有()个一;2个十是()。 3、一个数的个位上是0,十位是2,这个数是(),它在()的后面。 4、按规律填数: 5里填上“<”、“>”或“=”. 9-910+4 +514+4 9 + 2 6+36-6 123+9 5+7 6、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4+()=11()-()=57+4=()+()()+3>11 ()-4<9 14-()<10 7、☆☆☆☆★☆☆☆☆☆☆☆☆☆☆☆☆☆ (1)一共有()个五角星。 (2)将左起的第8个☆涂上黑色。 (3)★在左起第()个。 (4)第15个☆的右边有()个☆ 三、选一选,给合适的答案画上“√”。(10分) 1、比一比,哪枝铅笔最长? 2、比10小的数有几个? 10个 11个 9个 □□□ 3、比12大又比16小的数是()。 11 □13 □17 □ 4、哪个算式的得数比15小? 10+7 □13-10 +9 □8+9 □5+5+5 □ 5、小朋友们排成一队做操,从前往后数,小红排在第5个,从后往前数, 小红还是排在第5个,这一队共有()个小朋友。 9个□10个□11 个□ 四、看图列式.(15分)

苏教版初二数学期末试卷

初 二 数 学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101001.0-, 7, 41 , 2 π - , 0中,无理数的个数是(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 A . B . C . D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的平方根是0 B .1的平方根是1 C .-1的平方根是-1 D .()2 1-的平方根是-1 4.有一组数据:10、20、80、40、30、90、50、40、50、40,它们的中位数是 A .30 B .90 C .60 D .40 5.如果点P (m ,1-2m )在第四象限,那么m 的取值范围是 A .1 02 m << B .1 02m - << C .0m < D .1 2 m > 6.正方形具有而菱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A .对角线互相平分 B .对角线互相垂直 C .对角线相等 D .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7. 已知一次函数(1)3y m x =-+,若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则m 的取值范围是 A .1m > B .1m < C .2m > D .2m < 8.如图所示,在梯形ABCD 中,AD ∥BC ,中位线EF 交BD 于点O ,若OE ∶OF =1∶4,则AD ∶BC 等于 A .1∶2 B .1∶4 C .1∶8 D .1∶16 l D C B A (第10题) P F E C D B A (第9题)

9.如图所示,在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ABC 中,已知点P 是三角形内任意一点,则点P 到三角形的三边距离之和PD +PE +PF 等于 A B . C . D .无法确定 10.如图所示,在长方形ABCD 的对称轴l 上找点P ,使得△P AB 、△PBC 均为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P 有 A .1个 B .3个 C .5个 D .无数多个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1.正九边形绕它的旋转中心至少旋转 后才能与原图形重合. 12.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2,3,m ,则m = . 13.-27的立方根是 . 14.已知5个数据的和为485,其中一个数据为85,那么另4个数据的平均数是 . 15.已知点A (a ,2a -3)在一次函数y =x +1的图象上,则a = . 16.已知等腰三角形ABC 的周长为8cm ,AB =3cm .若BC 是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则BC = cm . 17.如图所示,点A 、B 在直线l 的同侧,AB =4cm ,点C 是点B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AC 交直线l 于点D ,AC =5cm ,则△ABD 的周长为 cm . 18.如图所示,在△ABC 中,已知AB=AC ,∠A =36°,BC =2 ,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则AD = . 三、解答题 (本大题共64分) 22.(本题满分6分)已知点O (0,0),A (3,0),点B 在y 轴上,且 △OAB 的面积是6,求点B 的坐标. (第17题) C B A D l (第18题) C D B A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1.南京某饭店有37层高,地面以下有2层,地面以上第7层记作+7层,地面以下第2层记作()层。 2.右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 涂色部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3.5个一和4个百分之一组成的数是( );10.70里面有一个十和( ) 个十分之一。 4.全国假日办发布的《2008年“五一”黄金周旅游统计报告》显示:2008年“五一”黄金周期间,某市共接待游客1236000人次。把它改写成用“万人次”作单位的数是()万人次,再把改写后的数保留整数写出近似数是( )。 5.○☆☆☆○○☆☆☆○○☆☆☆○……按这种规律,第29个图形是()。6.6.8×0.35的积是( )位小数,16÷23的商保留两位小数是( )。 7 0.7 0.56 1.06 4.23米 4.32米 0.56×2.4 2.4 1.43÷0.99 1.43 0.2×0. 2 0.4÷0.1 8. 1.5公顷=( )平方米 5000公顷=( )平方千米 9. 已知A=0.00……096,B=0.00……03,则A÷B=( )。 二、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5分) 1.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3.平行四边形面积是梯形面积的2倍。………………………………… () 4.小数不一定比整数小。…………………………………………………()5. 46.9-(6.9+2.8)=46.9-6.9+2.8=37.2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6分) 1.大于2.7而小于2.8的小数( )。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 期末试卷(Word版 含解析)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 期末试卷(Word 版 含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ABC 的顶点在网格的格点上,则tanA 的值为( ) A . 12 B . 105 C . 33 D . 1010 2.如图,OA 是⊙O 的半径,弦BC ⊥OA ,D 是优弧BC 上一点,如果∠AOB =58o,那么∠ADC 的度数为( ) A .32o B .29o C .58o D .116o 3.抛物线2 23y x x =++与y 轴的交点为( ) A .(0,2) B .(2,0) C .(0,3) D .(3,0) 4.在Rt △ABC 中,∠C=90°,BC=4,AC=3,CD ⊥AB 于D ,设∠ACD=α,则cosα的值为 ( ) A . 45 B . 34 C . 43 D . 35 5.如图,在由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点A ,B ,C ,D 都在格点上,点E 在AB 的延长线上,以A 为圆心,AE 为半径画弧,交AD 的延长线于点F ,且弧EF 经过点C ,则扇形AEF 的面积为( ) A . 58 B .58 π C .54 π D . 54

6.如图, 点A 、B 、C 是⊙O 上的三点,∠BAC = 40°,则∠OBC 的度数是( ) A .80° B .40° C .50° D .20° 7.某篮球队14名队员的年龄如表: 年龄(岁) 18 19 20 21 人数 5 4 3 2 则这14名队员年龄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A .18,19 B .19,19 C .18,4 D .5,4 8.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bx-6=0的一个根为2,则b 的值为( ) A .-2 B .2 C .-1 D .1 9.将二次函数y =x 2的图象沿y 轴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沿x 轴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所得图象对应的函数表达式为( ) A .y =(x +3)2+2 B .y =(x ﹣3)2+2 C .y =(x +2)2+3 D .y =(x ﹣2)2+3 10.如图,∠1=∠2,要使△ABC ∽△ADE ,只需要添加一个条件即可,这个条件不可能是 ( ) A .∠ B =∠D B .∠ C =∠E C . AD AB AE AC = D . AC BC AE DE = 11.如图是二次函数y =ax 2+bx+c 图象的一部分,图象过点A(﹣3,0),对称轴为直线x =﹣1,下列结论:①b 2>4ac ;②2a+b =0;③a+b+c >0;④若B(﹣5,y 1)、C(﹣1,y 2)为函数图象上的两点,则y 1<y 2.其中正确结论是( ) A .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12.已知抛物线与二次函数2 3y x =-的图像相同,开口方向相同,且顶点坐标为(1,3)-,

小学一年级数学期末测试题

2009--- 2010学年度上学期 小学一年级数学期末测试题 班别姓名座号成绩 一、填一填。(第15题3分,其余每空0.5分,共26分) 1. 比16少1的数是()。1个十和8个一组成()。 2. 13和15的中间的数是(),19后面的数是()。 3. 7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4. 比10多6的数是(),10比6多()。 5. 个位上是4,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 6. 15是由()个一和()个十组成的。 7. 最大的一位数是( ),最小的两位数是()。 8. 5前面一个数是( ),6后面一个数是( )。 9. 请你写出一个数,使它的个位上的数比十位上的数多3,这个数是()。 10. 与15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11. 请写出比6大而又比16小的数是 12. 找规律填数。 13.在○里填上“+”或“-”。(3分) 15○5=10 4○9=13 8○8=0 10+2=6○6 16○6=10 7○0=7 14.在○里填上“>”、“<”或“=”。(3分) 6+9○16 12-1○13 9+9○19 8-6○8+6 9-9○0+9 16+2○18 15.把下面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3分) 15 6 8 17 20 0 2 10

二、比一比,填一填。(第1题3分,第2题2分,共5分。) 1.△△△△○○○○○○□□□□ ()和()同样多。○比△多()个。再画()个○,就比□多5个。2.在多的后面打“√” ,在少的后面打“×” (1)△△△△△()(2)********() ●●●●●● ()☆☆☆☆☆☆() (3分) 1.上面一共有( )个图形。 2排在第( 排在第()个。 3.把从左数起的第三个图形起来,把右边的4个图形圈起来。 四、给下面的图形分类。( 5分) □ 立体图形平面图形 五、连一连。(6分) 六、画一画。(第1题6分,第2题2分,共8分) 1.6+()=9 ○○○○○○ 5+()=10 ○○○○○ 2+()=4 ○○ ①② ③ ④ ⑤ ⑥⑦ ⑧ ⑨ ⑩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一、填一填 □÷□=8 □×5=□□÷5=□□×□=24 □÷□=8 □×4=□□÷6=□□×□=32 □÷□=8 □×7=□□÷5=□□×□=35 □÷□=8 □×8=□□÷7=□□×□=63 二、填空 6个8相加是(),比8个8少(),比5个8多(); 3个7相加是(),比2个7多(),比4个7少()。 三、填上合适的单位。 同学们每天在学校时间大约是6()铅笔长大约是6()小玲从家到学校大约要走10()小床长大约是2()跳30下绳大约需要25()大树高约15() 课桌高约70()脚大约长20() 四、写出下列钟表的时间 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五、看图填空 1、每()个一堆,有()堆萝卜,一共有()个萝卜。 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6个萝卜,平均分成()堆,每堆()个。 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6个萝卜,每()个一堆,平均分成了()堆。 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六、 每两点之间连一条线段。数一数,共有()条 线段,最长的一条大约()厘米,最短的一

条大约()厘米,两条线段相差()厘米。 七、计算的结果可能是几十多?圈出来。 1、八十几减三十几 五十几四十几4050 2、二十几加三十几 五十几50六十几60 八、把下面的长方形用一条线段按要求分一分 分成两个三角形分成两个四边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分成一个三角形和 一个四边形一个五边形 九、 1、孔雀馆的南面是()馆。 猴子馆在孔雀馆的()面,在蛇馆的()面; 狮子馆在蛇馆的()。 2、用“可能”“一定”“不可能”填一填 从老虎馆到孔雀馆()经过蛇馆,从老虎馆到狮子馆()经过蛇馆。 十、完成统计图 十一、解决问题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试卷及答案

九年级上数学摸底试卷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亲爱的同学们请相信自己,沉着应答,你一定能愉快地完成这次测试之旅,让我们一同走进这次测试吧。祝你成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1. 将图1所示的图案通过平移后可以得到的图案是( ) 2. 如图2,AB ∥CD ,直线l 分别与AB 、CD 相交,若∠1=130°,则∠2=( ) (A )40° (B )50° (C )130° (D )140° 3. 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3所示,则a 与b 的大小关系是( ) (A )b a < (B )b a = (C )b a > (D )无法确定 4. 二次函数2)1(2 +-=x y 的最小值是( ) (A )2 (B )1 (C )-1 (D )-2 5. 图4是广州市某一天内的气温变化图,根据 图4,下列说法 中错误.. 的是( ) (A )这一天中最高气温是24℃ (B )这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为16℃ (C )这一天中2时至14时之间的气温在逐渐升高 (D )这一天中只有14时至24时之间的气温在逐渐降低 6. 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22 2 )(n m n m -=- (B ))0(1 2 2≠= -m m m (C )422)(mn n m =? (D )6 4 2)(m m = 7. 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x ≥3的是( ) (A )1 = y (B )1=y

(C )3-=x y (D )3-=x y 8. 只用下列正多边形地砖中的一种,能够铺满地面的是( ) (A )正十边形 (B )正八边形 (C )正六边形 (D )正五边形 9. 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5cm ,侧面积为65πcm 2,设圆锥的母线与高的夹角为θ(如图 5)所示),则sin θ的值为( ) (A ) 125 (B )135 (C )1310 (D )13 12 10. 如图6,在 ABCD 中,AB=6,AD=9,∠BAD 的平分 线交BC 于点BG=24,则 E ,交DC 的延长线于点 F ,B G ⊥AE ,垂足为G ,ΔCEF 的周长为( ) (A )8 (B )9.5 (C )10 (D )11.5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 11. 已知函数x y 2 = ,当x =1时,y 的值是________ 12. 在某校举行的艺术节的文艺演出比赛中,九位评委给其中一个表演节目现场打出的分数如下:9.3,8.9, 9.3,9.1,8.9,8.8,9.3,9.5,9.3,则这组数据的众数是________ 13. 绝对值是6的数是________ 14. 已知命题“如果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写出它的逆命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如图7-①,图7-②,图7-③,图7-④,…,是用围棋棋子按照某种规律摆成的一行“广”字,按照这种 规律,第5个“广”字中的棋子个数是________,第n 个“广”字中的棋子个数是______ 16. 如图8是由一些相同长方体的积木块搭成的几何体的三 视图,则此几何体共由________块长方体的积木搭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