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外科常见疾病中运用三种微创技术治疗的探讨
对微创外科技术治疗脊柱疾患的一些看法

以较 小 的创 伤达 到较 好 的治 疗 效果 ,一 直是 脊 柱外 科 医师追 求 的 目标 。随着 临床 医学 技术 水平 的
进步和医疗设备的改善 , 微创脊柱外科技术在我 国 得到 广泛 开展 。但 在脊 柱 微创 外科 技术 迅速 发展 过 程 中也 出现 了一些 争议 , 对某 一种 脊柱 疾 患 , 创 如 微 技术 是 否优 于传 统 开放 手 术 , 采用 何 种 类 型微 创 技 术 为 最优 选择 等 。因此 , 些 问题 很 值 得 大 家 共 同 有 探讨。
作者简介 : 池永龙( 9 5 ) 主任 医师, 1 一 , 4 教授 , 士生导 师 博 作 者单位 : 52 浙江 , 3 07 2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医院脊柱外科
变性疾病》 近期随访表明单侧微创经椎 间孔腰椎椎 体间融合 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对腰椎后部结 构 的损 伤较少 、 术 费 用 减 少 、 发 症 少 、 椎 椎 间 手 并 腰 植骨 融合 率高 , 一 种 有 效 的治 疗 方 法 。腰 椎 翻 修 是 术 往往 需 要从 残 留骨 性 结 构 中确 认解 剖关 系 , 通 并 过切 除残 留骨 结 构发 现 重 要 解 剖 标 志 , 期 刊 出 的 本 《 微创经椎 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翻修治疗腰椎退变 性疾病》 明微创融合技术翻修治疗腰椎退变性疾 表 病是一种安全有效 的技术 , 但也要认识到微创腰椎 融合术 手 术通 道 固定 有 限 ,往 往暴 露不 充 分 ,增加 了椎管 减压 和椎 间植 骨 融 合 的 难度 和损 伤 风 险 , 并 使 得在 置 入椎 弓根 螺钉 及放 置椎 间融 合器 时有 一定 的 困难 , 因而 比开 放 手术 更 容 易 出现 内 固定 物放 置 不 当… 、 间准备 不 好 或植 骨 不 够 而 导 致 假关 节 形 椎 成 。和传统手术相 比, J 微创腰椎椎间融合术仍 费 时 、 力 、 术要 求 和 操 作 难 度 较 高 , 特 殊设 备 和 费 技 需 工具 , 术中医患所受辐射量较大 引。掌握微创新技 术有一个陡峭的学 习曲线且时间较长 , 要熟悉脊 需 柱 周 围 的三维解 剖 结构 。
脊柱外科微创技术——椎间孔镜手术全面解析,

脊柱外科微创技术——椎间孔镜手术全面解析,椎间孔镜技术介绍微创手术是外科手术发展趋势,脊柱外科目前已经开展的微创技术有:经皮椎间盘切除术、经皮椎间盘镜直视下椎间盘切除术、后路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后外侧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等,其中椎间孔镜手术是脊柱外科目前最先进的微创靶点治疗技术。
在欧美发达国家,椎间孔镜手术已经成为治疗脊柱疾病的主导手术方式,国内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早已经开展。
椎间孔镜手术过程根据椎间盘突出大小、部位不同,从背部侧方或后放入路,进入椎间孔,在安全三角区、椎间盘纤维环之外实施手术。
在内窥镜直视下清楚看到突出的髓核、神经根、硬膜囊和增生的骨组织;彻底清除突出或脱垂的髓核和增生的骨质,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治疗椎管狭窄、修补破损的纤维环等。
椎间孔镜手术适应证1、腰椎间盘突出症:反复发作的腰痛、腰腿疼,行走受限,间歇性跛行等。
2、椎间盘源性疼痛:椎间盘突出不明显,但是疼痛明显,反复发作保守治疗无效。
3、颈椎病:慢性头晕恶心,颈肩部沉重、疼痛,上肢根性酸胀、灼痛等症状。
4、腰椎椎间孔狭窄:腰腿痛,椎间孔骨质增生或韧带肥厚等原因,形成椎间孔狭窄。
5、椎管狭窄:疼痛、麻木、感觉运动障碍。
椎间孔镜手术禁忌症椎间孔镜适用于大多数脊柱疾病的治疗,对于不同的病理阶段,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来选择治疗方法。
椎间孔镜手术优势1、微创:通过侧方或后方入路到达病变区域,避免对椎管和神经的干扰,不咬除椎板,不破坏椎旁肌肉和韧带,对脊柱稳定性无影响。
2、直接:靶点穿刺直达病灶,能够可视下直接摘除突出的椎间盘。
3、并发症低:创伤很小,形成血栓和感染的几率降低;避免在后方重要结构处留下瘢痕,造成椎管和神经的粘连。
4、安全性高:整个手术在局麻下进行,书中医生能与病人互动,不伤及神经,基本不出血,手术视野清晰放大,大大降低误操作的风险。
5、康复快:由于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次日即可下地活动,平均3-6周恢复正常工作和体育锻炼。
2024年脊柱微创手术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脊柱微创手术市场前景分析1. 引言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提高和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微创手术成为脊柱手术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脊柱微创手术通过小切口、减少组织损伤和术后恢复时间的方式,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安全、快速的治疗选择。
本文将对脊柱微创手术市场前景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发展趋势和挑战。
2. 脊柱微创手术市场现状目前,脊柱微创手术市场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微创手术技术的引入使得脊柱手术的成功率大幅提高,患者术后疼痛和并发症的风险也得到明显降低。
同时,脊柱微创手术还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脊柱微创手术市场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微创手术所需的设备和技术较为复杂,需要医生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
其次,脊柱微创手术的费用相对较高,限制了一部分患者的选择。
3. 脊柱微创手术市场前景在当前技术和需求的推动下,脊柱微创手术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1 技术不断进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脊柱微创手术的技术将变得更加成熟和精确。
先进的成像技术和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降低手术风险。
3.2 人口老龄化的推动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脊柱疾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
老年人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较高,他们更倾向于接受微创手术治疗,因此脊柱微创手术市场将在老龄化社会的推动下获得更多机会。
3.3 政策支持与市场推广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视和支持也将推动脊柱微创手术市场的发展。
优惠的医疗保险政策和资金补贴将吸引更多患者选择微创手术治疗,促进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3.4 患者需求的提高随着患者对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的要求提高,脊柱微创手术的需求也会相应增加。
微创手术可以减少术后疼痛和恢复时间,这符合了患者对手术效果和恢复速度的期望。
4. 发展趋势和挑战4.1 发展趋势脊柱微创手术市场有望向以下方向发展:•技术不断创新,推动手术效果和安全性的提升;•设备和材料的进一步改进,降低手术成本和风险;•医疗机构的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脊柱微创手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包括各种脊柱疾病和病变的治疗。
脊柱常见的手术类型

脊柱常见的手术类型
脊柱常见的手术类型包括:
1. 椎间盘切除术:用来治疗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通过切除椎间盘来减轻压力和疼痛。
2. 脊柱融合术:用来治疗脊柱退行性疾病、脊椎侧弯等病症,通过固定椎骨使其融合在一起,稳定脊柱。
3. 椎体成形术:用来治疗脊椎压缩骨折、骨质疏松等疾病,通过加压或注射特殊材料填充受损的椎体。
4. 椎板切除术:用来治疗椎管狭窄、脊髓压迫等疾病,通过切除部分椎板来释放压力和恢复脊髓功能。
5. 椎间融合术:用来治疗脊椎退变性疾病、滑脱等病症,通过植入融合材料或植骨物质促使相邻椎骨融合。
6. 椎弓根减压术:用来治疗脊柱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通过切除部分椎弓根来减轻压力和疼痛。
7. 椎管扩张术:用来治疗脊柱管狭窄、腰椎间盘膨出等疾病,通过扩张椎管来减轻压力和恢复脊髓功能。
需要强调的是,具体手术类型会因患者病情、病因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必须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选择。
脊柱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探讨

脊柱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探讨发布时间:2022-08-21T08:47:34.122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第30卷4月第7期作者:谭金军[导读]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脊柱微创手术治疗后的效果。
谭金军巫溪县人民医院重庆 405800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脊柱微创手术治疗后的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80例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治疗,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
对照组接受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脊柱微创手术治疗,比较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更低,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脊柱微创手术整体效果优于传统手术,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更短,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值得推广。
关键词:脊柱微创手术;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时间、出血量、不良反应腰椎间盘突出症已经成为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该疾病的发生与破坏腰椎盘间纤维有关,因而出现髓核突出的问题,刺激了患者的马尾神经与神经根,表现为综合征状。
该疾病的发生临床上主要可以表现为腰痛、坐骨神经痛、一侧出现放射性疼痛等问题,对患者的工作与生活均造成很大影响[1]。
因此,手术是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方法,但传统手术并不利于患者康复。
随着医学的发展,微创技术以操作简单、创口小、术后恢复快得到广泛应用。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脊柱微创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分析80例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治疗,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
全体研究对象临床上表现为腰痛、坐骨神经痛、患者腰部活动时疼痛度明显加剧,且在休息后症状得到减轻,部分患者病情严重,活动受限。
1.2方法对照组接受传统手术治疗。
脊柱外科常见手术名称

脊柱外科常见手术名称脊柱外科是一门专注于脊柱疾病治疗的外科学科,涉及到多种手术操作。
在脊柱外科中,有一些常见的手术名称,下面将介绍其中几种常见的手术。
1. 脊椎融合术脊椎融合术是一种常见的脊柱外科手术,用于治疗脊柱退行性疾病、脊柱畸形、脊柱骨折等问题。
手术的目的是通过固定融合脊椎骨块,使其稳定并消除疼痛。
融合术可以采用自体骨或人工植入物进行。
2. 椎间盘切除术椎间盘切除术是一种用于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
在手术中,医生会通过切除椎间盘的一部分或全部来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
这种手术可以减轻疼痛、恢复椎间盘功能,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3. 脊柱镜手术脊柱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技术,适用于治疗脊柱间盘突出症、脊柱管狭窄症等疾病。
通过脊柱镜的引导下,医生可以进行精确的手术操作,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和创伤,并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
4. 椎板切除术椎板切除术是一种用于治疗脊柱管狭窄症的手术。
在手术中,医生会切除脊椎的椎板,以减轻对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
这种手术可以扩大脊柱管的空间,缓解疼痛和其他症状,并恢复神经功能。
5. 脊柱矫形手术脊柱矫形手术是一种用于治疗脊柱侧弯、脊柱裂和脊柱滑脱等畸形的手术。
手术的目的是通过植入螺钉、钢板等植入物来纠正脊柱的曲度,并使其恢复正常的形态和功能。
这种手术可以改善患者的体姿、减轻疼痛,并避免进一步的脊柱畸形发展。
6. 植入人工椎间盘植入人工椎间盘是一种用于治疗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手术。
在手术中,医生会移除受损的椎间盘,并植入人工椎间盘来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和功能。
这种手术可以减轻疼痛、恢复脊柱的活动度,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脊柱外科手术是一项精细而复杂的技术,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和先进的设备支持。
通过这些常见的手术,患者可以获得减轻疼痛、恢复功能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机会。
然而,每个手术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患者在接受手术前应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手术的利弊,做出明智的决策。
同时,在手术后的康复过程中,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恢复训练和注意伤口护理,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脊柱常见疾病的疼痛治疗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脊柱外科副主任医师。
擅长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胸腰椎管狭窄等疾病及脊柱创伤的诊治与微创治疗,较早开展了椎间孔镜手术,目前颈椎间盘置换手术量居科室前列。
已发表多篇SCI论文,参编论著6部。
承担多项科研课题,曾获得省科技创新奖1项,省科技进步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脊柱外科副主任医师侯勇脊柱常见疾病的疼痛治疗【定义】大家都经受过疼痛。
疼痛是伴有实质性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是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精神上的体验。
1995年美国疼痛学会把疼痛列为第五大生命体征,前四大体征是呼吸、脉搏、体温、血压。
2001年的亚太地区成都论坛把消除疼痛作为患者的基本权利。
疼痛不仅仅是一种症状,慢性疼痛更是一种疾病。
很多老年人长时间腰腿疼,受着慢性疼痛的困扰。
2002年疼痛学会将它列为一种疾病。
【分类】疼痛可分为三大类。
伤害感受性疼痛也就是常说的组织损伤。
以骨科为例,就是骨折、关节炎,还有平时的创伤、刀割伤、烫伤等。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感觉系统遭受损伤、疾病而引起的疼痛。
比如带状疱疹等。
混合型疼痛是两种疼痛同时存在。
以骨科为例,如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颈椎病、神经卡压综合征等,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腕管综合征。
【常见病】1.颈肩腰腿痛。
颈肩疼是颈椎病的一种,好多老年人都会有。
腰腿疼也是有很多种病因,比如腰间盘突出,脊柱周围所有结构受到损伤都会引起疼痛,直接表现为腰疼、腿疼。
它主要是椎间盘源性的。
第二个是小关节脱关节,如果有扭伤、炎症也会造成腰疼。
再一个是椎体的一个来源,椎体有感染、骨折、损伤的情况会出现疼痛。
2.神经根性痛。
指神经受刺激、受压迫。
如腰椎间盘突出压迫腰的神经根,颈椎间盘突出压迫颈椎的神经根,都可造成神经根性的疼痛。
3.肌筋膜痛。
如果肌肉表面的筋膜发生无菌性炎症,会导致疼痛的发生。
4.牵涉痛。
是指内脏痛反射到腰背部或肩背部,比如胆囊炎等。
5.骨质疏松症。
骨痛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主要的症状,其中又以腰背痛最为常见。
微创内镜下,颈、腰椎椎间盘切除技术介绍

微创内镜下,颈、腰椎椎间盘切除技术介绍目的:对于软性椎间盘突出,经皮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是一种有效的微创脊柱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spine surgery, MISS)。
这篇综述的目的是描述脊柱内镜手术的当前适应症,手术技术和临床结果。
方法:主要集中对经皮微创颈椎和腰椎椎间盘切除的适应症和临床结果。
此外,描述了经皮内镜和全内镜椎间盘切除术使用的工作通道内镜。
结果:描述颈腰椎椎间盘突出的手术基本原则,手术技术和临床结果。
对于腰椎椎间盘突出(LDH),椎间孔和椎板间入路被综述;颈椎椎间盘突出(CDH),前入路和后入路被综述。
总结:对于软性椎间盘突出而言,脊柱内镜手术是一种有效的微创减少组织创伤技术。
考虑到近来的技术进步,脊柱内镜手术的手术适应症任然在扩大,临床结果变得越来越安全可靠。
关键词:椎间盘切除,内镜,适应症,椎板间,椎间孔介绍腰椎、颈椎或者胸椎椎间盘突出是引起根性疾病的最常见原因,这需要广泛和特殊治疗。
传统的椎间盘突出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是开放下椎间盘切除术,包括或不包括融合手术。
然而,相当多的手术创伤相关后遗症与(和)较长的恢复时间是传统脊柱手术的主要问题。
由于这个原因,随着许多国家的老龄化人口急剧增加,生活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微创脊柱手术(MISS)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自Hijikata和Kambin分别引入后外侧经皮腰椎髓核切除术以来,一系列内镜脊柱手术已成为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一种重要的微创手术选择。
内镜下脊柱手术的优点是:皮肤切口刺穿,不需要肌肉剥离,避免过度骨去除,尽量小的神经骚扰,局麻下操作,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早期恢复正常生活活动。
随着内镜脊柱手术技术的发展,包括光学设计、手术器械、特定手术入路等,其临床应用变得实用、规范。
本文就内镜下脊柱椎间盘切除术的适应证进行了讨论,并对其预后进行了说明。
此外,我们技术角度阐释内镜脊柱手术取得临床成功。
基本概念和历史脊柱内镜椎间盘切除术的基本概念是提供一个以最小组织损伤直接到达椎间盘,并且在内镜可视化下切除突出椎间盘(图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柱外科常见疾病中运用三种微创技术治疗的探讨
发表时间:2019-07-19T10:41:34.33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3月上第5期作者:方婷
[导读] 脊柱外科常见疾病治疗过程中需要掌控好具体的适应症,选择最适宜的微创技术,则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湖北省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 448000
【摘要】目的:脊柱外科常见疾病中选择正确的微创技术可以降低病患的损伤度,改善治疗效果。
方法:对收治的90例行微创手术的脊柱外科病患进行研究,探讨三种微创技术(经皮成形术、自动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以及显微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的治疗情况。
结果:A 组病患治疗优良率为90.00%;B组治疗优良率为96.67%,病患未出现1例并发症症状;C组30例病患手术完成48小时内其腰背疼痛均得到了有效改善。
结论:脊柱外科常见疾病治疗过程中需要掌控好具体的适应症,选择最适宜的微创技术,则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脊柱外科;常见疾病;三种微创技术;治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挑选我院于2018年2月-2019年1月来我院脊柱外科治疗的90例病患进行研究,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三组,即A组(30例)、B组(30例)与C组(30例),A组病患实施APLD(自动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B组实施MED(显微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C组病患实施PVP(经皮椎体成形术)。
所有病患中男性49例,女性31例,年龄为60-80岁,平均年龄(63.7257.03)岁。
对入选90例病患的一般资料展开对比分析,比对差异不显著>0.05,有一定的对比价值。
1.2手术治疗方法
A组病患行APLD,病患取俯卧位,将腰桥升起,确保腰椎后凸,病变间隙后部增大,局麻,在症状相对严重的一边距离正中线旁边开一8-10厘米开口,与水平面保持35-45°的角,并对准突出间隙后1/3工作三角区进行穿刺处理,正侧位透视作用下见针的位置正确,逐级套管扩张,再将入口扩开,将突出髓核取出,将残余髓核运用负压切吸冲洗干净,完毕后将针眼覆盖。
侧路下切吸术是运用专用的工作套管,于内壁放置一个专用的内镜,连接MED系统,可防止盲目性问题的产生。
B组病患行MED治疗,给予硬膜外麻醉,病患取俯卧位,为悬空腹部可垫软枕,在腰桥升起后保持腰椎后凸,开大病变椎板间隙,于C 壁X线下从病变间隙后正中线旁开出0.5厘米,同时插入导针,于透视状态下确保针的位置准确后以针眼为中心行一1.2厘米的纵行切口,将套管逐级扩张,将工作套管口端放置在椎板间黄韧带表面,采用自由臂加以固定,与成像系统以及显示器连接起来,将黄韧带与椎板中表面软组织清除干净,并将椎板间、上位椎板下缘以及关节突内缘黄韧带显露出来,咬除关节突内缘与椎板下缘(视情况而定),将神经根与保护硬膜囊显露出来,用髓核凿将突出间盘部分清除掉,同时运用钳取出间盘内退变松动髓核,确保神经要根管狭窄部分扩大。
最后拔管、冲洗缝合切口。
C组病患实施PVP治疗法,依照病患的临床情况选择针对性的麻醉方式,取俯卧位,悬空腹部,消毒铺巾,于C臂X光机的指引下行经皮穿刺,通常情况下,伤椎进入由胸椎弓根外横突肋凹处穿刺,而腰椎伤椎则经椎弓穿刺进入。
在确保穿刺针处于准确位置后注入造影剂,观察造影剂于病变椎体中的分布情况,将调好的骨水泥采用螺旋加压器推注进入病椎中,完成后将穿刺针拔出后覆盖无菌敷料。
2.结果
A组30例病患经治疗后,其治疗效果依照Macnab标准展开评定,30例病患中优有19例,良有8例,可有2例,差1例,优良率为90.00%。
B组30例病患经治疗后,针对病患的治疗效果肜Nakai标准加以评定,其中优有26例,良有3例,可有1例,优良率为96.67%,病患未出现1例并发症症状。
C组30例病患仅有2例治疗椎体转移瘤,有28例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手术过程中未出现1例骨水泥渗漏情况,无神经根、脊髓损伤症状。
手术完成48小时内其腰背疼痛均得到了有效改善。
3.讨论
脊柱外科常见疾病主要有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产生的腰背疼痛等。
就腰椎间盘突出症来说通常选择保守治疗,若效果不显著则可实施开刀手术,然而手术带来的创伤度不小,也会为病患带来相应的并发症,使病患无法完全接受。
微创手术运用于脊柱外科中可以改善上述出现的问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从本研究结果来看,三组不同微创技术呈现出的效果是相当显著的,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Macnab I.Negative disc exploration:an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nerve root involvement in sixty-eight patients[J].Bone Joint Surg(AM),1971;53(5):891-893.
[2]Nakai O,Ookaw A,Yamaura I.Long-term roentgeno-graphic and functional changes in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with wide fenestration for central lumbar stenosis[J].Bone joint Surg(2M),1971;73(8):1184-1196.
[3]银和平,钟秀,曹振华.三种微创技术在脊柱外科常见疾病中的应用[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6(05):403-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