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逋咏梅诗
《山园小梅二首(选一)·林逋》原文与赏析

《山园小梅二首(选一)·林逋》原文与赏析《山园小梅二首(选一)·林逋》原文与赏析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首句写秋尽冬来,百花凋谢,唯有梅花开得鲜丽灿烂。
正因为她是“独”开,所以风情独占。
首联以“众芳摇落”来衬托梅花傲霜斗雪、卓然特立的风姿。
颔联写月下梅花特有的风韵:月色昏黄,梅香阵阵浮动于静谧的月光中。
梅枝斜曳,临照水面,月光将疏枝倩影,投在清浅澄净的水中。
没有正面写梅,只写清水中梅枝的倒影,写月色中梅香的浮动,月夜恬静、馨香的美好气氛,使人陶醉;梅花秀美、雅洁而又楚楚动人的形象,更是唤之欲出。
故此二句,历来评为写梅的千古绝唱。
颈联写梅花虽美,却矜持不可轻犯。
故“霜禽欲下”时,得“先偷眼”看一下,不敢冒昧。
侧面写出梅花虽美,但属高洁纯正者,不容丝毫亵渎。
这是一种高尚的美,不是妖冶与艳媚。
“粉蝶如知合断魂”,进一步衬托了梅的可爱。
百花皆爱的粉蝶,毕竟无法与之交接,只合断魂而已。
这两句写梅的气质高雅绝俗。
尾联画龙点睛,指出梅花是不须用“檀板” “金尊”来陪伴的,这些只有在豪门宴饮、浅斟低唱时所需,对于高洁的梅花来说,她更喜爱的,还是这山边小园,与在小园中同清贫诗人那高山流水式的微吟相伴。
全诗写出了梅花傲霜斗雪的品格,它风姿绰约,月下花前,秀美动人,矜持高尚,令人爱,更令人敬。
苏轼评林逋时说:“先生可是绝伦人,神清骨冷无尘俗。
”林逋笔下梅花的风骨也正是他本人的风骨。
他写梅不只是写形、写特色,更写出了梅的深沉而复杂的内在因素,故元人徐抱赞他“招得梅花枝上魂”,确是写出了梅花之“魂”,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处士林逋居于杭州西湖之孤山。
逋工笔画,善为诗,如“草泥行郭索,云木叫钩辀”,颇为士大夫所称。
又《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评诗者谓:“前世咏梅者多矣,未有此句也。
中国科大咏梅诗词

咏梅的诗词1. 《梅花》作者:王安石(北宋)原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 《卜算子·咏梅》作者:陆游(南宋)原诗: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3. 《山园小梅·其一》作者:林逋(宋)原诗: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4. 《雪梅二首》其一作者:卢梅坡(南宋)原诗: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作者:王冕(元)原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6. 《卜算子·咏梅》作者:毛泽东原诗: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7. 《梅花九首》其一作者:高启(元末明初)原诗: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8. 《西江月·梅花》作者:苏轼(宋)原诗: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
倒挂绿毛么凤。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
不与梨花同梦。
作者:张谓(唐)原诗: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10. 《咏梅》作者:萧绎(南朝梁)原诗: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
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杯。
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
2022届高中语文课外阅读:宋词名作精选《山园小梅》林逋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山园小梅》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评析]北宋诗。
林逋作。
为咏梅著名诗作之一。
作者一生隐逸不仕,性格恬淡好古,不趋荣利。
诗风淡远,款款袭人。
《山园小梅》为其代表作,以梅品寄寓幽逸之趣。
为七言律诗,描绘梅花的独特形态,"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为写梅花的千古名句,曲尽梅之体态,为人所共赏。
[作者介绍]北宋诗人。
字君复。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少时多病,未婚娶。
布衣终身。
大约40岁以前,长期漫游于江淮一带。
后半生隐居于杭州西湖孤山。
喜欢梅、鹤,自称"以梅为妻,以鹤为子"。
他在隐居生活中自得其乐,相传20年足不入城市。
但是声名远扬,常有士大夫、文人往谒。
朝廷曾赐给他粟帛,并要地方官员照顾他。
他同范仲淹、梅尧臣都有诗歌唱和。
卒谥和靖先生。
林逋的诗,除一些赠答之作外,主要描写西湖优美的自然景色,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
如七律《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底处凭阑思眇然?孤山塔后阁西偏。
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葑上田。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迟留更爱吾庐近,□待重来看雪天。
"清冷幽静、闲淡深远,典型地体现出他的诗歌艺术风格。
咏梅的诗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梅花》),成功地传写出梅花清幽香逸的独特风姿,是为人传诵的名句。
林逋作诗随写随弃,散失很多。
现存《林和靖诗集》4卷,《补遗》1卷,近300首,有《四部从刊》本。
1 / 1。
最好的梅花诗10首

最好的梅花诗10首1、《梅花》[宋]王安石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山园小梅.其一》[宋]林逋众储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始知合断魂。
翰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3、《早梅》[唐]张谓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末销。
4、《卜算子.咏梅》[宋]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5、《上堂开示颂》[唐]黄櫱禅师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场。
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6、《白梅》[元]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7、《雪梅二首.其二》[宋]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8、《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宋]李清照知春信侄,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
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沈绿蚁。
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9、《早梅》[唐]紀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10、《寒夜》[宋]杜耒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林逋《山园小梅》二首

林逋《山园小梅》二首山园小梅二首宋代: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剪绡零碎点酥乾,向背稀稠画亦难。
日薄从甘春至晚,霜深应怯夜来寒。
澄鲜只共邻僧惜,冷落犹嫌俗客看。
忆着江南旧行路,酒旗斜拂堕吟鞍。
译文及注释译文百花凋零,独有梅花迎着寒风昂然盛开,那明媚艳丽的景色把小园的风光占尽。
稀疏的影儿,横斜在清浅的水中,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之下。
寒雀想飞落下来时,先偷看梅花一眼;蝴蝶如果知道梅花的妍美,定会消魂失魄。
幸喜我能低声吟诵,和梅花亲近,不用敲着檀板唱歌,执着金杯饮酒来欣赏它了。
梅花像剪碎的丝绸点缀着酥酪般的枝干,要画出那姿态和布局确实为难。
整个白天直到日薄西山都可以尽情享受春天的温暖,等到夜晚霜寒露重时应该会胆怯吧?清新鲜艳的梅花只能让隔壁的僧人爱惜,被人冷落也不愿让城里的俗人来观赏。
回忆过去在梅花盛开、洒旗飘拂的江南路上,微风吹过,梅花簌簌地坠到马鞍上。
注释暄(xun)妍:景物明媚鲜丽,这里是形容梅花。
疏影横斜:梅花疏疏落落,斜横枝干投在水中的影子。
疏影,指梅枝的形态。
暗香浮动:梅花散发的清幽香味在飘动。
黄昏:指月色朦胧,与上句“清浅”相对应,有双关义。
霜禽:羽毛白色的禽鸟。
根据林逋“梅妻鹤子”的趣称,理解为“白鹤”更佳。
偷眼:偷偷地窥看。
合:应该。
断魂:形容神往,犹指销魂。
狎(xi):玩赏,亲近。
檀(tn)板:檀木制成的拍板,歌唱或演奏音乐时用以打拍子。
这里泛指乐器。
金樽(zn):豪华的酒杯,此处指饮酒。
绡(xio):生丝绸。
酥:酥酪一般的。
乾(gn):枝干。
向背:面向和背对的姿态。
稀稠:疏疏密密的布局。
日薄:日落。
从:任从。
甘:甘心。
澄鲜:清新。
吟鞍:指吟诗者所骑的马鞍。
创作背景这组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林逋是宋代著名隐士,年轻时漫游江淮,四十余岁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
喜梅与鹤,自谓以梅为妻鹤为子,一生写了不少咏梅诗篇,这组诗即是其中最有名的两首。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作者:翟盼来源:《群文天地》2013年第03期摘要:林逋是北宋初的著名隐逸诗人,诗学“晚唐体”,他的诗歌具有较高的成就,隐居孤山二十年,著有《林和靖先生诗集》。
林逋的咏梅诗在其著作中有八首,其中以《山园小梅》其一描写梅花最为出色,并于诗中借梅自喻,表达了自己的品性及情怀关键词:林逋;隐逸;梅花;情怀林逋(968-1028),字君复,浙江大里黄贤村人氏(一说杭州钱塘人氏),北宋初诗人。
自幼好学,通经晓史,但性情孤傲,一生恬淡,曾在江淮之地漫游,后隐居杭州西湖,于孤山结庐而居。
林逋终生不仕,于孤山中隐居二十载,终身未娶,以种梅养鹤为乐,被人称作“梅妻鹤子”。
在《林和靖先生诗集》中,直接描写梅花的有八首诗,其中不乏咏梅名句,受到诸多推崇,以《山园小梅》最为出色,借梅花生动展现了其孤逸傲洁的人格情怀。
一、别具一格的咏梅写照《山园小梅》其一原诗如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这首诗历来被认为是咏梅的绝唱之笔。
诗的大意是讲百花零落梅花独妍,小园风光都似乎被它占尽。
梅花东横西斜,疏影落于清浅水底,朦胧月色下香气幽散。
白色的飞鸟偷望,缤纷的蝴蝶陶醉失魂。
幸亏有微吟的诗人可与相互亲近,而不必凡俗之人相陪。
在林逋的这首《山园小梅》中,他对梅花的形神和品格进行了多方位而富有层次的展现。
梅花的形神。
颔联两句把梅花的形态与神韵表现的最佳。
这两句诗是对前人江为的“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的成功化用,从而将对梅花的描写表现得活灵活现。
“疏影”说明此处所描绘的梅花并非成片,而应是一株或者几株。
“疏”字暗含梅花的初放状态,花稀故影疏,“横斜”一词描述梅花生长形态,而整句诗极致地把握了梅花自然生长的状态,同时也暗含诗人希望能如梅花一样发挥自我本性,不受阻碍与破坏;“暗”字指出梅花的香味并不浓烈,即为“小梅”可知园中梅花数量不多,因而其香气也只是隐隐透出。
古诗山园小梅·剪绡零碎点酥干翻译赏析

古诗山园小梅·剪绡零碎点酥干翻译赏析《山园小梅·剪绡零碎点酥干》作者为宋朝诗人林逋。
其古诗全文如下:剪绡零碎点酥干,向背稀稠画亦难。
日薄从甘春至晚,霜深应怯夜来寒。
澄鲜只共邻僧惜,冷落犹嫌俗客看。
忆着江南旧行路,酒旗斜拂堕吟鞍。
【前言】《山园小梅二首》是宋代诗人林逋创作的七言律诗组诗作品。
这首组突出地写出梅花特有的姿态美和高洁的品性,以梅的品性比喻自己孤高幽逸的生活情趣。
作者赋予梅花以人的品格,作者与梅花的关系达到了精神上的无间契合。
第二首诗首联写梅花像是剪碎的丝织品,自然且画不出来。
颔联写梅花享受春晚日落而受不住寒冷霜夜,表达出诗人对梅花的无比深情。
颈联把“邻僧”和“俗客”对举,用以赞美梅花孤高绝俗的品性。
尾联描写落下的梅花打着走在江南路上吟诗者的马鞍,以此作结,饶有情趣。
【注释】⑻绡:生丝绸。
酥:酥酪一般的。
干:枝干。
⑼向背:面向和背对的姿态。
稀稠:疏疏密密的布局。
⑽日薄:日落。
从:任从。
甘:甘心。
⑾澄鲜:清新。
⑿吟鞍:指吟诗者所骑的马鞍。
【翻译】像剪碎的丝绸点缀着酥酪般的枝干,要画出那姿态和布局确实为难。
尽情享受着日落春晚,影单应当怯怕霜重夜寒。
澄洁鲜艳只与相邻的高僧共惜,冷落孤傲犹嫌被俗人一看。
想起旧时在江南的旅途上,香魂飘落于酒旗下行吟的马鞍。
【赏析】这组诗具体创作年代已无法考证。
林逋是宋代著名隐士,年轻时漫游江淮,四十余岁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
喜梅与鹤,自谓以梅为妻鹤为子,一生写了不少咏梅诗篇,这组诗即是其中最有名的两首。
第二首诗开头两句是说梅花像是剪碎了的丝织品,上面涂了油酥,正反面有深有浅,多么自然,画是画不出来的。
这里用精细轻薄的丝织品绢和油酥制品来比喻悔花的滋润柔美,十分传神。
这在宋代诗词作品中一不乏其例,如苏轼《腊梅》诗中就有“天工点酥作梅花”的句子。
“向背”、“稀稠‘’描绘了在白天丽日高照下的梅花风姿。
接下去说梅花在整个白天直到日薄西山这段时间里,可以尽情地享受春天的温暖,但到夜幕降临的时候,在严霜的侵袭下,梅花可能要受不了吧。
《山园小梅》林逋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山园小梅》林逋原文注释翻译赏析第一首诗的上半部分描绘了梅花在众芳凋零的寒冬时节独自绽放的景象。
“众芳摇落独暄妍”,“众芳摇落”暗示了百花的凋零,而“独暄妍”则突出了梅花的艳丽和独特。
“占尽风情向小园”,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梅花在小园中独占风情的地位,表现了它的高贵和优雅。
颔联“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千古名句,被誉为咏梅的绝唱。
这两句诗生动地描绘了梅花的姿态和香气。
“疏影横斜”写出了梅花稀疏的枝干在水中的倒影,给人以轻盈、优雅的感觉;“暗香浮动”则描绘了梅花清幽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给人以芬芳、陶醉的感受。
这两句诗通过对梅花形态和香气的细腻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幽、淡雅的意境,展现了梅花的神韵和魅力。
颈联“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从侧面进一步描绘了梅花的美丽。
“霜禽欲下先偷眼”,描写了霜禽对梅花的喜爱,它们似乎在偷偷地窥视着梅花,表达了对梅花的倾慕之情;“粉蝶如知合断魂”则以粉蝶的断魂来衬托梅花的魅力,暗示如果粉蝶知道梅花的美丽,它们也会为之陶醉、失神。
这两句诗通过禽鸟和蝴蝶的反应,从侧面烘托出梅花的美丽和高贵。
最后两句“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和亲近之情。
诗人庆幸自己可以与梅花为伴,低声吟诗,享受这份清雅之趣,而不需要借助檀板和金樽等豪华的娱乐方式。
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孤高自赏、淡泊名利的心境,以及与梅花融为一体的情感。
第二首诗的上半部分“剪绡零碎点酥乾,向背稀稠画亦难”描绘了梅花的形态。
诗人将梅花比作剪碎的丝绸,形象地写出了梅花的轻柔与细腻。
“向背稀稠画亦难”则表达了梅花在姿态和布局上的难以描绘,暗示了梅花的独特之美。
颔联“日薄从甘春至晚,霜深应怯夜来寒”描绘了梅花的生长环境和耐寒的品性。
“日薄从甘春至晚”描绘了梅花在春天的阳光下绽放的景象,“从甘”二字表达了梅花的从容和淡定;“霜深应怯夜来寒”则描写了梅花在寒霜中的坚韧和耐寒,表现了它对寒冷的适应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园小梅》
作者:林逋年代:宋
剪绡零碎点酥乾,向背稀稠画亦难。
日薄从甘春至晚,霜深应怯夜来寒。
澄鲜祇共邻僧惜,冷落犹嫌俗客看。
忆着江南旧行路,酒旗斜拂堕吟鞍。
《山园小梅》
作者:林逋年代:宋
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梅花》
作者:林逋年代:宋
几回山脚又江头,绕着孤芳看不休。
一味清新无我爱,十分孤静与伊愁。
任教月老须微见,却为春寒得少留。
终共公言数来者,海棠端的免包羞。
《梅花》
作者:林逋年代:宋
小园烟景正凄迷,阵阵寒香压麝脐。
湖水倒窥疏影动,屋檐斜入一枝低。
画工空向閒时看,诗客休徵故事题。
惭愧黄鹂与蝴蝶,只知春色在桃溪。
《梅花》
作者:林逋年代:宋
吟怀长恨负芳时,为见梅花辄入诗。
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
人怜红艳多应俗,天与清香似有私。
堪笑胡雏亦风味,解将声调角中吹。
《梅花二首》
作者:林逋年代:宋
宿霭相粘冻雪残,一枝深映竹丛寒。
不辞日日旁边立,长愿年年末上看。
蕊讶粉绡裁太碎,蒂疑红蜡缀初乾。
香萏独酌聊为寿,从此群芳兴亦阑。
《梅花二首》
作者:林逋年代:宋
孤根何事在柴荆,村色仍将腊候并。
横隔片烟争向静,半粘残雪不胜清。
等闲题咏谁为愧,子细相看似有情。
搔着寿阳千载后,可堪青草杂芳英。
《又咏小梅》
作者:林逋年代:宋
数年闲作园林主,未有新诗到小梅。
摘索又开三两朵,团栾空绕百千回。
荒邻独映山初尽,晚景相禁雪欲来。
寄语清香少愁结,为君吟罢一衔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