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岭三章 原文 赏析

合集下载

《梅岭三章》赏析

《梅岭三章》赏析

《梅岭三章》赏析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因“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指挥而导致失败,红军主力不得已被迫作战略转移。

陈毅因伤奉命留下,担负起领导江西革命根据地的工农红军进行游击战争的重任。

当时形势如黑云压顶,敌强我弱,赣南游击队在敌人重兵围攻中,斗争万分艰苦。

陈毅和战友们转战在深山密林中,已有两个年头。

由于和陕北中央长期失去联系,大家非常着急。

这时,有个派在敌军内部做兵运工作的陈海叛变投敌,他写信上山谎称中央派人前来联络。

要游击区负责人下山前往县城接关系,妄图诱捕我游击区领导人。

陈毅接到密信,亲自赶往大余城接头,幸遇我基本群众报告陈海叛变,于是立即离开县城。

归途中又遇陈海带领反动军队搜山,只好躲进树丛,避开敌人的搜捕。

敌人听说山上有游击队的重要负责人,便调集了四个营的兵力,将梅山团团围了20多天。

陈毅以伤病之身伏丛莽间,幸得脱险。

《梅岭三章》便是陈毅同志被困梅山,自料难免牺牲的情况下写成的一组带有绝笔性质的诗篇。

第一首诗的前两句用倒接法。

照理说诗意顺序应是先写革命事业的开创自然是备极艰难,总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再谈如今自己面临即将来到的牺牲的心情。

但做诗要是顺着这个意思去写,就显得太平实。

诗人把“断头今日意如何”一提前,恰似睛空中的一声惊雷,把一个革命者面对牺牲的情景一下子推到了读者面前,给整个组诗造成了一种苍茫悲壮的基调。

对读者来说,则能产生一种凝精聚神,急欲一读的强烈效果。

再说这一组诗主要在于抒写一个革命者面对牺牲的胸怀,而不在于述说革命创业的艰难,所以这一提前又有侧重意义。

而更重要的是,这个开头对整个组诗起到了大气包举,笼照全篇的作用。

所以这是一个发端突兀,豪气凌云的极好的起句。

后两句以“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作结,是对前面自问式起句的呼应,也可以说是自答之词。

但这里丝毫没有议论式的叙说,而是以一种奇特的悬想,形象地表明了陈毅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至死不渝的心迹,即使化作鬼魂,也要在九泉之下带领雄兵十万,将反动的统治者彻底埋葬!这个结句犹如空谷中一声惊天动地的长鸣,壮怀激烈,使人拍案叫绝,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梅岭三章原文和译文

梅岭三章原文和译文

梅岭三章原文和译文梅岭三章(三章庵经)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散文体作品。

它收录了晚唐时期伟大作家张元干的三篇散文,分别为「梅岭旧宅」、「梅岭雪叶」和「梅岭待鹤」。

作者在简洁的文字里描写出对家乡的怀念之情,委婉地表达了一代人对家乡的美好祈愿。

梅岭三章有一种深沉的思想渊源,一种抒情的叙事风格,深受中外文学史读者的喜爱。

《梅岭旧宅》原文:梅岭旧宅,居者古今。

故人已尽,唯有杜鹃,满树鸣夜。

方士谁识,雪压坟门,古苔难见。

开房重识,未央旧栏,寥寥芳草。

试驾芳草,时惊绿池,石桥画行。

怀古未尽,目断苍苔,空垂钩门。

译文:梅岭旧宅,从古至今都有主人居住。

老故人早已一去不回,只有杜鹃的鸣叫声满树回荡。

唯有方士,才能真正认识这里:雪压在坟门上,古苔难以寻见。

但是,开房重新来到,未央的古栏林立,寥寥的芳草景致依然。

摘取芳草,时时刻刻把绿池惊扰,石桥被画家们筑成离奇。

我爱怀念古时,想起眼前苍苔不再,空空地垂下的钩门。

《梅岭雪叶》原文:梅岭雪叶,树树纷纷。

若诉芳补,满地芙蓉。

新唱清调,不知心意。

寒山上寻,翠竹点点。

西湖暖处,醉看红菱。

只有梅花,千瘦一骨。

译文:梅岭雪叶,满园纷飞。

如要表达芳香,满地芙蓉绽放。

新唱清调,谁也猜不出内心念头。

在寒山上寻找,翠竹点点。

到了西湖温暖的地方,喝醉酒看红菱。

唯有梅花,千瘦千古,一骨万般美妙。

《梅岭待鹤》原文:梅岭待鹤,客子回顾。

迟春暮色,湖月当空。

水光满中,影引青松。

焚香谁知,梅岭月明。

筝声萧萧,猿鸣晓钟。

虚怀未尽,彼鹤友。

译文:梅岭待鹤,客子回望。

春季西暮,湖月明晃晃照耀着湖面。

湖水宛如镜子,青松影见影引。

划船烧香,令人难以猜测真正的意图,只知梅岭月光如此明亮。

筝声萧萧,猿鸣悠扬清晨,我的思绪不绝。

为了缅过去的鹤友,我深深地思念。

以上就是梅岭三章原文和译文,它们深受中外文学史读者的喜爱。

它们抒发了对家乡的怀念之情,一代人对老故人的深切思念,传递出的是抚今追昔的情怀。

读者在梅岭三章中,看到了熟悉的家乡,品味到了家乡的美好,感受到了家乡的灵魂。

梅岭三章全诗每句翻译

梅岭三章全诗每句翻译

梅岭三章全诗每句翻译
梅岭三章全诗:
一章。

高峰山梅当阴。

依稀处处满岭春。

无数雪花朝晴飞。

流落布帘满城门。

青山绿水任故乡。

芳草萋萋更芳新。

多少年许久别。

犹怀此处再归真。

高山上的梅花绽放在灰暗的天空之中,四处都充满春意。

无数雪花舞动,在晴空中飞舞。

雪花飘洒在城市的街道和城门,点缀起美好的景象。

蓝色的山脉,碧绿的水流,如此看来像是故乡一样熟悉。

香草芬芳,更多的是新鲜的春意气息。

多少年以前,分别有多久,却犹记得此处,回归如此真实。

二章。

梅花分外明丽。

花开又作岭南春。

凄凉行客入梅峰。

落日江山更惆怅。

嗟余东风流梅实。

山谷送迎新芳尘。

月照古老舟船。

何处青冥当游人。

梅花鲜艳异常,开花时铺上了山南的春色。

游客行行凄凉,踏上梅峰,日落处的山水景色更是苍凉。

嫌太多的东风带走了许多梅花,山谷唤来新
的春天,芳香尘流转。

月光照耀着古老的船只,哪里会有青冥,活动在游
客身上。

三章。

梅花满山醉晓色。

常让人犹怀故国。

千里明月照清溪。

花飞流水满山川。

芳草明月能自诉。

更与客醉连天眠。

可惜行客无言语。

犹成归来又归去。

七年级上册梅岭三章

七年级上册梅岭三章

七年级上册梅岭三章《梅岭三章》原文1.其一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2.其二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3.其三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注释1.梅岭:即大庾岭,在今江西大余和广东南雄交界处。

陈毅同志在梅山被国民党军队包围,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考虑不能脱险,便写了这组诗藏在衣底。

2.泉台:传说中的阴间。

3.旧部:从前的部下。

这里指为革命牺牲的同志。

4.旌旗:旗帜的通称。

这里借指军士。

5.阎罗:即阎罗王,佛教称地狱的君主。

6.南国:这里指南方的广大地区。

7.烽烟: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烽火台上点起的报警用的烟火,后泛指战火或战争。

这里指1927 年以后的国内革命战争。

8.国门:城门。

9.诸君:各位同志。

10.纸钱:旧俗祭祀时烧给死者的纸做的假钱。

11.血雨腥风:形容疯狂杀戮的凶险气氛或环境。

12.取义成仁: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这里指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英勇献身。

解释1.其一即将要断头了,今天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回想起来,自从参加革命以来,历经艰难险阻,身经百战。

这次我要到阴间去召集已经牺牲的同志,带领十万英灵,把反动的统治者彻底打倒。

诗人以问句开篇,展现出豪迈的气概,体现出诗人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他把死亡看作是新的战斗的开始,表达了与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

2.其二南方已经进行了十年的革命战争,我死之后,也要把头颅悬挂在城门之上,亲眼看着革命的胜利。

那些还活着的同志们要多多努力啊,等你们胜利的消息传来,就当作是给我的祭品吧。

这一章体现了诗人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同志的殷切期望。

他希望活着的人能够继续奋斗,用胜利来告慰牺牲的同志。

3.其三从投身革命的那一天起,就把革命事业当作自己的家。

这充满血腥和残酷的斗争应该有结束的时候。

今天为正义而牺牲生命是我的职责,我只希望革命成功后,自由之花能在人间处处开放。

梅岭三章原文和译文 梅岭三章全诗赏析翻译

梅岭三章原文和译文 梅岭三章全诗赏析翻译

梅岭三章原文和译文梅岭三章全诗赏析翻译
诗歌,语言凝炼,形式精致,讲究韵律和节奏,其内容包罗万象,丰富多彩。

无论是博大、深沉的情感,还是幽远、隽永的哲思,无论是对自然、社会的赞颂,还是对理想的追求、对信念的坚守,都可以用诗歌来表达。

《梅岭三章》
陈毅
1936年冬,梅山被围。

余伤病伏丛莽间20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

旋围解。

(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三)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赏析〗《梅岭三章》正是一名革命者在生死关头的告白。

诗人以“泉台”“烽烟”“血雨腥风”等意象,形象的概括了革命征程的艰辛,表达了对牺牲者的缅怀,又以“斩阎罗”的十万“旌旗”、纷飞的“捷报”、遍种人间的“自由花”等意象,表达了不屈的战斗意志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梅岭三章》解析

《梅岭三章》解析

《梅岭三章》解析
梅岭,位于中国南方,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也是许多文人墨客钟爱的题材。

其中,有一首名为《梅岭三章》的诗篇,堪称经典之作。

这三章诗分别描绘了春、夏、秋三个季节在梅岭的景色,每一章都有着独特的意境和情感。

第一章,描绘了梅岭春天的景象。

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将梅岭春天的生机勃勃、百花争艳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梅花盛开,百鸟争鸣,碧草如茵,蝴蝶翩翩起舞,给人一种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感觉。

读者仿佛可以感受到春风拂面,花香扑鼻的清新。

第二章,描绘了梅岭夏天的景象。

夏日的梅岭,绿树成荫,小溪潺潺流淌,蝉鸣不绝于耳,给人一种闲适、宁静的感觉。

作者通过对夏日景象的描写,展现了梅岭夏日的清凉和宁静,读者仿佛可以听到蝉鸣声、感受到凉风拂面的清爽。

第三章,描绘了梅岭秋天的景象。

秋日的梅岭,层林尽染,一片金黄色调,落叶如雨,给人一种凄美、萧瑟的感觉。

作者通过对秋日景象的描写,展现了梅岭秋日的凄美和萧瑟,读者仿佛可以看到一片金黄色调的美景,感受到秋风带来的凉意。

《梅岭三章》这首诗篇通过对梅岭不同季节景象的描写,展现了梅岭独特的风景韵味,每一章都有着深刻的意境和情感。

读者在阅读这首诗篇时,仿佛可以身临其境,感受到梅岭不同季节的美丽与神奇。

总的来说,《梅岭三章》是一首优美的诗篇,通过对梅岭景色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这首诗篇不仅展现了梅岭的美丽风景,也反映了作者的情感和感慨。

读者在阅读这首诗篇时,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也可以感悟到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梅岭三章》是一首富有诗意和情感的佳作,值得一读。

梅岭三章的解析和感悟

梅岭三章的解析和感悟

梅岭三章的解析和感悟《梅岭三章的解析与感悟》《梅岭三章》是陈毅元帅在生死存亡之际写下的壮丽诗篇,就像黑暗夜空中闪烁着的最耀眼的星辰。

咱们先来聊聊这《梅岭三章》的第一章吧。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这一章开篇就问“断头今日意如何”,就好像一个勇士在直面死亡的时候,还能镇定自若地思考自己的心境。

这是怎样的一种气魄啊!创业艰难百战多,这一句简单的话里包含了多少艰辛啊。

就好比一个人辛辛苦苦地盖房子,一块砖一块砖地往上垒,经历了无数次风吹雨打、困难挫折。

陈毅元帅他们在革命的道路上也是如此,经历了数不清的战斗,这才是真正的创业艰难啊。

而后面“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哇,这简直是把死亡都不放在眼里了。

他说就算是死了,也要到黄泉之下召集旧部,带着千军万马去把阎罗王给斩了。

这阎罗王在这里就像是所有恶势力的代表,他是绝不服输的,就算是到了另一个世界也要战斗。

这就像一个超级英雄,不管是在人间还是在想象中的地府,都要为正义而战。

再看看第二章,“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南国烽烟正十年”,这十年的烽火岁月啊,就像一场漫长的暴风雨,整个南国大地都在这风雨飘摇之中。

“此头须向国门悬”,这是一种怎样壮烈的情怀呢?就好比一个忠诚的卫士,就算是死了,也要把自己的头颅高悬在国门之上,看着自己守护的土地,那是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忠诚。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他这是在鼓励后来的同志啊。

就像一场接力赛,他跑完了自己的路程,把接力棒交给了后面的人,还说你们要努力啊,你们取得的胜利消息就是给我最好的祭奠。

这就像家里的长辈对晚辈的殷切期望,他虽然面临着巨大的危险,却依然心系着革命的胜利。

第三章呢,“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投身革命即为家,这革命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无数的革命者在这个大家庭里为了共同的理想而奋斗。

陈毅诗词《梅岭三章》赏析(转)

陈毅诗词《梅岭三章》赏析(转)

陈毅诗词《梅岭三章》赏析(转)陈毅同志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闻名中外的军队将帅,同时也是一位才华横溢成就斐然的马上诗家。

在革命战争年代,他的诗真实的记录了硝烟弥漫、血肉横飞的峥嵘岁月,抒发了革命大无畏英雄主义的战斗豪情;热情的歌颂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如火如荼斗争,表现了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广阔胸怀和革命乐观主义的昂扬斗志,显现出他彻底的无产阶级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共产党人高尚情操和崇高气节。

毛泽东高度评价热情赞扬他的诗具有“大气磅礴”的特色。

(一)《梅岭三章》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应向国门悬。

死后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崖。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二)组诗《梅岭三章》是陈毅同志的代表作,写于一九三六年冬,这组诗表现了陈毅同志对党和人民的赤诚之心和对于共产主义事业的无限忠诚,字字句句闪烁出了共产党人的革命气节、大无畏英雄主义和革命者的乐观主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老一代革命家的“正气歌”。

第一首是由一问一答构成:“断头今日意如何?”------第一句是设问;“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这三句是回答。

一问一答,问得惊心动魄,答得豪情冲天。

根据作者前面的小序,诗人当时的处境是处于生死关头,“断头今日意如何?”就是在“虑不得脱”的极为凶险的情况下产生的。

一个人面临“断头”,所悬念的当然是认为人生最紧要的事情。

作为身经百战的革命家陈毅此时“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诗人在这里毫无遗憾的做了回答。

诗人回顾南征北战,出生入死创立革命事业的艰辛历程,面对死的处境,毫无惧色,没有丝毫的悲观和失望,在极为严峻的生死考验面前,视死如归,坚信革命必然胜利。

当然诗人不是没有一点遗憾,他的遗憾是理想没有完成,事业未竞,死不能泯目,这一句为后面的诗表达的内容作了铺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文
梅岭三章
陈毅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困。

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

旋围解。

〔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三〕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译文
1936年冬天,梅山游击队根据地遭敌围困,当时我受伤又生病,在树丛草莽中隐伏了20多天,心想这次大概不能突围了,就写了三首诗留藏在衣底。

可是不久,我们又有幸的逃脱了敌人的包围。

〔一〕
今即将兵败身死我该写些什么?身经百战才创立了这番革命事业,多么的不易啊!这次我要到阴间去召集已经牺牲过的同志。

带领十万英灵击败国民党反动派!
〔二〕
南方已经打了十年的仗了,我死后,我的头颅要挂在城门上,那些还活着的同志要多多努力,一定要用胜利的消息来祭奠我。

〔三〕
革命者四海为家,含有血腥味的风雨应当有止境,今天为正义的事业牺牲生命,反动派必将失败,自由幸福的美好理想必将实现。

注释:
旋:不久。

泉台:传说中的阴间。

旧部:从前的部下。

这里指牺牲了的战友。

旌旗:这里借指部队。

旌,古代用于指挥或开道的一种旗帜。

烽烟: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高台上点燃起来作报警用的烟火,后泛指战火。

这里指当时的国内革命战争。

诸君:这里是各位同志的意思。

诸,许多、各位。

君,对人的尊称。

涯:边际,止境。

取义成仁:为真理或正义事业而献身。

这里指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英勇牺牲。

取,求取。

义,正义。

成,成全,达到。

仁,现在借指崇高的道德。

写作背景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因“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指挥而导致失败,红军主力不得已被迫作战略转移。

陈毅因伤奉命留下,担负起领导江西革命根据地的工农红军进行游击战争的重任。

当时形势如黑云压顶,敌强我弱,赣南游击队在敌人重兵围攻中,斗争万分艰苦。

陈毅和战友们转战在深山密林中,已有两个年头。

由于和陕北中央长期失去联系,大家非常着急。

这时,有个派在敌军内部做兵运工作的陈海叛变投敌,他写信上山谎称中央派人前来联络。

要游击区负责人下山前往县城接关系,妄图诱捕我游击区领导人。

陈毅接到密信,亲自赶往大余城接头,幸遇我基层群众报告陈海叛变,于是立即离开县城。

归途中又遇陈海带领反动军队搜山,只好躲进树丛,避开敌人的搜捕。

敌人听说山上有游击队的重要负责人,便调集了四个营的兵力,将梅山团团围了20多天。

陈毅以伤病之身伏丛莽间,幸得脱险。

《梅岭三章》便是陈毅同志被困梅山,自料难免牺牲的情况下写成的一组带有绝笔性质的诗篇。

课文主旨
《梅岭三章》是中国共产党人陈毅在梅岭被国民党四十六师围困时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

陈毅虽然处在危难之际,但献身革命的决心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却矢志不移。

他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后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艰苦创业,勇往直前,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