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岩石的野外观察和描述以及鉴定特征
三大类岩石的辨别方法

三大类岩石的辨别方法
岩石是地球表面的基础构成物质,它们由不同的矿物质组成,因此有着不同的特征。
常见的岩石可以分为三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下面介绍一些辨别这三类岩石的方法。
火成岩的辨别方法:
1. 细看火山岩:火山岩通常是灰色、黑色或棕色,表面不光滑,带有许多小孔。
这是因为火山岩在喷发时,热气和气泡产生了这些孔洞。
2. 测量硬度:火成岩通常非常坚硬,可以用钢钻或切割机切割。
这是因为火成岩是从地壳深处升华出来,冷却形成的。
3. 观察颜色:火成岩的颜色通常比较暗淡,但也有很多种颜色。
常见的颜色有灰色、棕色、黑色、绿色和红色。
沉积岩的辨别方法:
1. 观察颗粒:沉积岩是由沉积物形成的,因此它们通常是由不同大小的颗粒组成的。
如果颗粒比较大,那么这种岩石就叫砾岩,如果颗粒比较小,那么这种岩石就叫泥岩。
2. 检查质地:沉积岩的质地通常比较软,可以用指甲刮掉表面的一层。
3. 辨别化石:沉积岩中有时会保存下古代生物的化石,这是非常明显的特征。
变质岩的辨别方法:
1. 检查花岗岩的形态:花岗岩是一种变质岩,通常具有平行的
线条和角度,这是由于岩石在变质过程中受到了挤压力的影响。
2. 观察颜色:变质岩的颜色通常比较深,但也有很多种颜色。
常见的颜色有灰色、棕色、黑色、绿色和红色。
3. 测量硬度:变质岩的硬度通常比较高,可以用钢钻或切割机切割。
这是由于变质岩在地下受到了极高的温度和压力的影响。
三大类岩石野外观察描述定名经验总结

三大类岩石野外观察描述定名经验总结引言简要介绍岩石学的基本概念以及野外观察在岩石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一、岩石分类概述1. 岩石的定义定义岩石并简述其形成过程。
2. 三大类岩石列举三大类岩石: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3. 野外观察的重要性讨论野外观察对于岩石分类和定名的重要性。
二、火成岩的野外观察与定名1. 火成岩的特征描述火成岩的矿物组成、结构和构造特征。
2. 观察方法介绍火成岩野外观察的方法和技巧。
3. 定名经验总结火成岩定名的经验和注意事项。
4. 案例分析提供几个火成岩的野外观察案例,并进行分析。
三、沉积岩的野外观察与定名1. 沉积岩的特征描述沉积岩的成因、层理结构和矿物组成。
2. 观察方法介绍沉积岩野外观察的方法和技巧。
3. 定名经验总结沉积岩定名的经验和注意事项。
4. 案例分析提供几个沉积岩的野外观察案例,并进行分析。
四、变质岩的野外观察与定名1. 变质岩的特征描述变质岩的变质程度、矿物重组和结构变化。
2. 观察方法介绍变质岩野外观察的方法和技巧。
3. 定名经验总结变质岩定名的经验和注意事项。
4. 案例分析提供几个变质岩的野外观察案例,并进行分析。
五、野外观察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策略1. 观察误差分析野外观察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及其原因。
2. 定名困难讨论在岩石定名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3. 解决策略提出解决观察误差和定名困难的策略和方法。
六、野外观察与现代技术结合1. 地质信息系统(GIS)讨论GIS在野外岩石观察中的应用。
2. 遥感技术介绍遥感技术如何辅助岩石的野外观察。
3. 便携式分析仪器描述便携式矿物分析仪器在野外观察中的作用。
七、经验总结与建议1. 观察技巧总结总结野外观察岩石的关键技巧和方法。
2. 定名经验总结汇总岩石定名的经验和建议。
3. 持续学习与实践强调持续学习和实践在提高野外观察能力中的重要性。
结语总结野外观察在岩石学研究中的作用,强调经验积累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岩石学(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鉴定

岩⽯学(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鉴定第三篇岩浆岩岩⽯学实验指导⼀、岩浆岩⼿标本描述的容和⼀般程序⼿标本描述容及程序如下:1、颜⾊及⾊率;2、岩⽯结构的综合描述和命名,根据结晶程度、⾃形程度、相对粒度和绝对粒度等⽅⾯的性质加以综合命名;3、岩⽯构造命名及其特征简述(对较特殊的构造要详细描述其特征);4、岩⽯的矿物成分特点及其百分含量:包括矿物学特证,矿物的外部结构特点,如⾃形程度,粒度⼤⼩等;似斑状结构者,分斑晶和基质描述;5、次⽣变化及其它;6、正确定名。
下⾯详细论述如何观察、描述以上各⽅⾯的岩⽯属性:⾸先要在实验报告上写上实验名称、⽇期、,对每⼀块标本要写上标本编号及产地,然后再详细地逐次系统观察。
(⼀)颜⾊及⾊率观察岩⽯标本时,第⼀眼的印象便是颜⾊。
岩⽯的颜⾊是指标本所呈现的总体⾊调。
观察颜⾊时,易远观其整体,看其总体⾊调,忌近观其局部,颜⾊的描述包括颜⾊本⾝及其⾊调的深浅。
描述颜⾊有三种⽅法:(1)标准⾊谱法,⼜称单⾊描述法;(2)⽤复合⾊描述,如浅褐⿊⾊、灰绿⾊、黄绿⾊等,后者为主⾊调;(3)形象化描述:如⾁红⾊,砖红⾊等。
三种描述法前均可加“深”、“浅”等形容词。
岩⽯的颜⾊受以下⼏个因素影响:(1)暗⾊矿物含量,暗⾊矿物含量多则颜⾊深;(2)组成岩⽯的矿物晶体的粒度,粒度越细则颜⾊较深(注:在相同暗⾊矿物含量的基础上⽐较)。
⾊率,⼜称颜⾊指数,是指暗⾊矿物(铁镁矿物)在岩⽯中所占的体积百分⽐。
⾊率是显晶质岩⽯(尤其是具有等粒结构的深成岩)的鉴定和分类的重要标志之⼀,因隐晶质、玻璃质结构的岩⽯的颜⾊并不能真正客观地反映暗⾊矿物的含量,故只能⽤于显晶质岩⽯。
根据⾊率,可以⼤致划分岩浆岩⼤类,反映基性或酸性程度。
超基性岩(超铁镁岩)⾊率 >90基性岩⾊率 40~90(常为50±)中性岩⾊率 15~40(常为25±)酸性岩⾊率 <15(常<10)注意:岩⽯的颜⾊要以新鲜的、⼲燥的断⾯的颜⾊为主,因为蚀变和风化都可改变颜⾊。
三大岩石的野外观察和描述以及鉴定特征

三大岩石的野外观察和描述以及鉴定特征岩石是地球表面的主要物质组成部分之一,其种类繁多,其中最主要的三大类岩石为火山岩、沉积岩和岩浆岩。
在野外观察和描述这些岩石时,需要注意其外貌特征、颜色、质地、结晶程度、矿物组成等方面,以便准确鉴定其种类。
以下分别介绍如何进行这三类岩石的野外观察和描述以及鉴定特征。
一、火山岩的野外观察和描述火山岩是由火山活动产生的岩石,分为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等多种类型。
在野外观察和描述玄武岩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和描述:1. 外貌特征:玄武岩色泽深浅不一,大多呈黑灰色或暗绿色。
质地致密坚硬,有时呈毛细结构,切割面有光泽。
2. 结晶程度:玄武岩为深成岩,具有颗粒状的结晶,但结晶程度一般较低。
3. 矿物组成:玄武岩主要由斜长石、黑云母、辉长岩、磁铁矿等矿物组成,这些矿物一般肉眼可见。
在野外观察和描述安山岩时,也可从上述方面进行观察和描述。
安山岩形成于中酸性岩浆,与玄武岩相比,其颜色较浅,通常为灰色或棕灰色。
其质地也比玄武岩稍微细腻,有时呈流纹状结构。
安山岩的矿物组成较为复杂,主要有镁铁质斜长石、角闪石、黑云母等矿物。
1. 外貌特征:流纹岩表面常有米粒状或半球形凸起,由于形状类似牛乳突起而得名。
颜色一般呈浅灰色或黄灰色,质地坚硬。
2. 结晶程度:流纹岩的晶体一般很小,肉眼很难看到。
其基质由细小的熔岩组成,直径约为0.1毫米至3毫米,成团状的熔岩通常有多种颜色和形态。
沉积岩是由地层沉积作用形成的岩石,主要类型有砂岩、泥岩、灰岩等。
在野外观察和描述这些岩石时,需要注意其颜色、粒度、质地、厚度以及沉积环境等方面。
1. 砂岩的野外观察和描述:砂岩由石英砂颗粒累积而成,颜色和质地均较不均匀。
在野外观察和描述砂岩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和描述:a. 粒度大小:砂岩的砂粒大小差异较大,范围从0.063毫米到2毫米不等。
b. 粒度成分:由于砂岩主要由石英砂组成,因此其质地较细,切割面常有光泽。
三大岩类鉴定特征

三大岩类鉴定特征岩浆岩的肉眼鉴定一、岩石的概念岩石是一种或多种矿物或岩屑组成的集合体,是地质作用的产物。
目前巳知的岩石的1000多种,按其成因分成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二、岩浆岩的概念岩浆:是在地下深处形成的富含挥发成分的高温、粘稠的硅酸盐熔融体。
岩浆岩:是熔融状态的岩浆岩冷凝而成的岩石。
三、岩浆岩的分类岩浆岩的种类很多,主要根据SiO2的含量将岩浆岩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四大类;按岩浆的产出状态(或冷凝深度)可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侵入岩又可分为深成侵入岩(简称深成岩)和浅成侵入岩(简称浅成岩)详见下表:岩浆岩分类简表四、岩浆岩的构造岩浆岩的构造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集合体之间的排列和充填方式所反映的形态特征。
岩浆岩的构造除与岩浆本身性质有关外,还取决于形成时的环境。
常见的岩浆岩构造有:块状构造(致密块状构造):矿物分布均匀,无一定的排列方向,岩石无空洞,矿物紧密结合,它是岩浆岩最常见的构造,尤其在侵入岩中更为常见。
气孔构造或杏仁构造:这种构造是喷出岩的常见构造,在熔岩冷却时,尚未逸出的气体被保留在岩石中形成大小不等的空洞,称气孔构造。
基性熔岩的气孔多半呈圆形、椭圆形;酸性熔性岩中气孔多为不规则状。
气孔的拉长方向往往代表熔岩流动方向。
当气孔被后期形成的钙质或硅质矿物所充填时,称为杏仁构造。
流纹构造:为酸性喷出岩的常见构造,它是由不同颜色不同成分的条纹或拉长的气孔定向排列表现出来的一种流动构造。
五、岩浆岩的结构岩浆岩的结构是指岩石组分(矿物、玻璃质等)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和自形程度等。
由于冷凝时的物理化学条件(如温度、压力、粘度、冷却速度等)不同,岩浆岩可具有不同的结构。
按矿物的结晶程度和颗粒的绝对大小可分为:全晶质结构:岩石全由结晶矿物组成。
其中,肉眼能分辨的称显晶质结构,多见于侵入岩;肉眼不能分辨的称隐晶质结构,多见于喷出岩。
显晶质结构又可按颗粒大小分为:粗粒结构(d>5mm)中粒结构(d=2-5mm)和细粒结构(d<2mm)。
关于野外如何辨认岩石的类型

关于野外如何辨认岩石的类型一、岩浆岩的野外观察和鉴定岩浆岩的肉眼观察和鉴定一般遵循从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到最后综合分析定名的步骤。
(一)颜色的观察岩石的颜色是指岩石总体的颜色,它是暗色矿物与浅色矿物相对含量的反映。
在岩浆岩中,从超基性岩到酸性岩,暗色矿物含量逐渐减少,其颜色也相应地由深变浅。
一般超基性岩常呈黑色,黑绿色基性岩常呈灰黑色、灰绿色中性岩常呈灰、暗灰或灰白色酸性岩常呈灰白,肉红色等。
因此,根据岩石的颜色可以初步确定岩石的类别。
(二)结构、构造的观察结构、构造是成岩环境的反映。
一般说,具中、粗粒结构,等粒结构以及似斑状结构者多属于深成岩具细粒,斑状结构者多属于浅成岩具隐晶质、玻璃质结构者多属于喷出岩。
玻璃质与隐晶质结构的区别在于前者具玻璃光泽,贝壳状断口或酷似炉渣后者断口粗糙不平。
浅成岩与喷出岩均可具斑状结构,其区别在于前者的基质多为细粒,显晶质矿物,斑晶较粗大后者的基质多为隐晶质或玻璃质,斑晶粒度较细。
块状构造多属于深成岩气孔构造、杏仁状构造,流纹构造多属于喷出岩。
因此,根据岩石的结构,构造可以大致确定岩石的产状。
(三)矿物成分的观察矿物成分是岩石定名最主要的依据,对于具显晶质结构的岩石需要全面鉴定其主要矿物和次要矿物,并且估各种矿物颗粒的大小及其百分比含量。
在观察矿物成分时,应首先鉴定指示矿物,然后鉴定长石类矿物和其他暗色矿物。
鉴定指示矿物时,石英含量较多者属于酸性岩,橄榄石较多者属于超基性岩,少含或不含指示矿物者属于中性岩或基性岩。
鉴定长石类矿物时,先观察岩石中有无长石,不含长石者属于超基性岩如含长石,则要进一步区分长石种类并估计其相对含量。
一般说,以正长石为主要且含较多石英者属于酸性岩以斜长石为主,不含或极少含石英者属于中性岩或基性岩,这时需根据其暗色矿物再定岩类。
在暗色矿物含量较多的岩石中,需具体鉴定出矿物名称。
以橄榄石为主者属于超基性岩以辉石为主者属于基性岩以角闪石为主者属于中性岩以黑云母为主者属于酸性岩。
岩石的野外观察描述与鉴定

岩石的野外观察描述与鉴定《岩石的野外观察描述与鉴定》
嘿,你们知道吗?有一次我和几个朋友去野外玩耍,那可真是一次超级有趣的经历啊!
我们沿着一条小路走着,突然就看到了一块大大的岩石。
哇哦,那块岩石可真特别呀!它就那样静静地躺在那里,好像在向我们诉说着什么故事呢。
我走近仔细观察起来。
这块岩石的颜色有点暗暗的,不是那种特别鲜艳的色彩,就像大地的颜色一样。
它的表面摸起来糙糙的,有点像砂纸的感觉。
我还试着敲了敲它,发出了“咚咚”的声音,嘿,还挺清脆的呢!
然后我又绕着它转了一圈,发现它的形状还挺不规则的,这边凸出来一块,那边又凹进去一块,就像一个调皮的小孩子随意捏出来的一样。
我心想,这岩石在这儿待了不知道多少年啦,经历了风风雨雨,才变成现在这个模样。
接着,我开始研究它上面的纹路。
哎呀呀,那些纹路可真有意思,有的像细细的线,有的像弯弯的弧,组合在一起就像是一幅神秘的地图。
我感觉自己就像是一个探险家,在努力解读着这幅地图的秘密呢。
我们几个人在那儿对着这块岩石研究了好久,还争论着它到底是哪种岩石。
虽然我们也不是特别专业的啦,但就是觉得特别好玩。
最后,我们带着对这块岩石的好奇和不舍离开了那里。
但那块岩石的样子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每次想到那次野外的经历,我就会忍不住笑出来。
这就是我对岩石的一次野外观察描述与鉴定啦,是不是很有意思呀!哈哈!。
野外三大岩的肉眼鉴定

◆在野外如何准确的区分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沉积岩具有层状构造,层理清楚,有的沉积岩有化石,地表出露有规律性,有明显的地层产状。
岩浆岩具有矿物和胶结物之分,斑岩的斑晶和胶结物的成分往往差别比较大,岩石致密坚硬,无层理和解理的块状构造,有的岩浆岩还可以见到俘虏体,地表出露没有规律性,找不到产状。
变质岩具有明显的丝捐光泽,片理明显,变余结构清楚,有重结晶现象。
片麻岩的黑白相间条带特殊。
地表出露比较有规律如何在手标本上区分三大岩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一是各大岩石由于成分的侧重性而有所区别;二是结构构造上有各自特点。
具体分析一下。
岩浆岩:主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长石、角闪石、黑云母、辉石、橄榄石。
酸性岩浆岩中前几种矿物居多,而基性岩浆岩中则偏向于后者。
也因此,在岩石的颜色上来说由肉红色--灰白色--黑色变化。
结构上来说,侵入的岩浆岩里面的矿物应该是较均匀的分布,岩石呈现块状。
而喷出的流纹岩中会呈现一些流动构造;以及喷出的安山岩和玄武岩中会有气孔和杏仁状构造,这种特殊的结构构造也是它们的鉴定标志。
沉积岩:由于组成沉积岩的矿物都是经过了风化和搬运,所以一般来讲每种沉积岩在成分上相对较简单。
沉积岩的划分就是根据成分划分的,泥岩、碳酸盐岩、石英(长石)砂岩。
所以沉积岩就以某种成分为主(如以泥质、或以石英等)。
构造上沉积岩一般都呈现层状构造。
当然如果手表本很小的话可能见不到层理而是块状的。
沉积岩还有一大特点就是生物的出现。
尤其在碳酸盐岩里面贝壳等生物的出现很普遍,这是一大鉴别标志。
变质岩:变质岩是岩浆岩和沉积岩经过后期的高温或者高压过后,原来的岩石经过了成分和构造上的改造而形成。
所以成分上来讲除了与前两种岩有相同的造岩矿物外还有一些比较特别的属于变质岩的专有矿物或者矿物组合。
例如红柱石,出现红柱石的岩石就必定是低级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石榴石与紫苏辉石组成的代表高温高压环境的麻粒岩。
但手表本鉴别变质岩更主要的依据是其结构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