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作家》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现当代文学PPT 第五章 四大文学社团的贡献与影响

பைடு நூலகம்
冰心在 《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 《秋风秋雨愁煞人》等 “问题小说”中揭露 了 “旧社会旧家庭的不良现状”。其中, 《斯人独憔悴》写参加学生运动的颖铭、颖石 两兄弟与顽固守旧的父亲之间的矛盾,小说真实地反映了 “五四”时期具有相当普遍 性的父子两代人的思想冲突,传达了当时一班不甘为家庭所拘囿的新的时代青年的愁 苦,产生了强烈而广泛的社会影响。这些小说来自投身于五四运动的青年冰心的真切 感受,敏锐地捕捉住时代的脉搏,目的在于 “感化社会”、 “叫人看了有所警觉”、 “想 去改良”,透露出鲜明的时代气息,也显示了冰心从家庭窗口审视社会的独特视角。此 时的冰心,也把同情的目光投向处于社会下层的劳动人民,描写他们的不幸和凄楚, 如 《三儿》等。
第二阶段以1921年发表的 《超人》为发端,突破了第一阶段对社会问题 “只问病 源,不开药方”的局限,冰心在这个时期的作品中开出了她对种种社会问题的 “药 方”——爱的哲学。冰心把艺术视为给人们以精神慰藉的手段,竭力寻找一种救治时 代 “病源”的药方,这便是 “万全之爱”。冰心深受基督教博爱思想和泰戈尔哲学的影 响,在她看来,只要世界上的人们彼此相爱,便可以化解一切痛苦,而母爱、童心和 大自然便是使人体会到这种超越一切的 “爱”的桥梁,因而也成为冰心作品的三大母 题。《超人》是冰心宣扬 “万全之爱”、讴歌伟大的母爱的代表性作品。原本冷心肠的 何彬,信奉尼采的超人哲学,但在 “母爱”与童心的感化下,转而虔信 “世界上的母 亲和母亲都是好朋友,世界上的儿子和儿子也都是好朋友”。书信形式的心理独白以及 富有诗意的梦境描绘,使作品笼罩着浓厚的抒情气氛。
第五章 四大文学社团的贡献与影响
第一节 文学研究会 “为人生”的文学主张 与创作实践第二节 创造社 “为艺术”的文学主张与创作实践第三节 新月社对新诗格律化的追求和贡献第四节 语丝社的散文理论及小品散文的独特成就
冰心在 《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 《秋风秋雨愁煞人》等 “问题小说”中揭露 了 “旧社会旧家庭的不良现状”。其中, 《斯人独憔悴》写参加学生运动的颖铭、颖石 两兄弟与顽固守旧的父亲之间的矛盾,小说真实地反映了 “五四”时期具有相当普遍 性的父子两代人的思想冲突,传达了当时一班不甘为家庭所拘囿的新的时代青年的愁 苦,产生了强烈而广泛的社会影响。这些小说来自投身于五四运动的青年冰心的真切 感受,敏锐地捕捉住时代的脉搏,目的在于 “感化社会”、 “叫人看了有所警觉”、 “想 去改良”,透露出鲜明的时代气息,也显示了冰心从家庭窗口审视社会的独特视角。此 时的冰心,也把同情的目光投向处于社会下层的劳动人民,描写他们的不幸和凄楚, 如 《三儿》等。
第二阶段以1921年发表的 《超人》为发端,突破了第一阶段对社会问题 “只问病 源,不开药方”的局限,冰心在这个时期的作品中开出了她对种种社会问题的 “药 方”——爱的哲学。冰心把艺术视为给人们以精神慰藉的手段,竭力寻找一种救治时 代 “病源”的药方,这便是 “万全之爱”。冰心深受基督教博爱思想和泰戈尔哲学的影 响,在她看来,只要世界上的人们彼此相爱,便可以化解一切痛苦,而母爱、童心和 大自然便是使人体会到这种超越一切的 “爱”的桥梁,因而也成为冰心作品的三大母 题。《超人》是冰心宣扬 “万全之爱”、讴歌伟大的母爱的代表性作品。原本冷心肠的 何彬,信奉尼采的超人哲学,但在 “母爱”与童心的感化下,转而虔信 “世界上的母 亲和母亲都是好朋友,世界上的儿子和儿子也都是好朋友”。书信形式的心理独白以及 富有诗意的梦境描绘,使作品笼罩着浓厚的抒情气氛。
第五章 四大文学社团的贡献与影响
第一节 文学研究会 “为人生”的文学主张 与创作实践第二节 创造社 “为艺术”的文学主张与创作实践第三节 新月社对新诗格律化的追求和贡献第四节 语丝社的散文理论及小品散文的独特成就
中国现当代文学-PPT课件

(一)左翼作家联盟(左联)
1. 1928年初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 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 关于无产阶级文艺思潮的推广 2.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成 立。 1936年春解散。 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翻译、介绍和研究工作。 自觉地加强了与世界文学的,特别是世界无产阶级文 学运动的联系。 积极推动文艺大众化运动。大众语和文字拉丁化的讨 论。
大学语文
第二部分 文学作品赏析
第九章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史 现代:modem (1917-1949) 当代:contemporary (1949- )
第一节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一、现代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1.世界文化的催生和新文学对外来文化的择取。 2.自身历史孕育的结果,晚清以来文学变革的态势 启蒙 借思想文化以解决问题的思路,强调用现代知识照亮人们的 头脑,用科学民主理性来启蒙。“立人”(“五四”运动称 为“人的运动”)。梁启超提出“新民”,新的是思想, “欲新一国民,必新一国之小说”。 李大钊《晨钟报》:由来新文明之诞生,必有新文艺为之先 声,而新文艺之勃兴,尤必赖有一二哲人,犯当世之不韪, 发挥其理想,振其自我之权威,为自我觉醒之绝叫,而后当 时有众之沉梦,赖以惊破。 文学是思想文化、伦理道德的重要载体,要革新旧文化,就 必须革新旧文学。
(五)文学革命的功绩
1.白话文的全面推广 2.思潮涌入:把西方几千年的思潮在几年内全 部搬演一遍 3.社团蜂起: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等 4.文学理论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5.创作实绩 1918年5月《狂人日记》第一篇白话小说问世
三、第二个十年(1928—1937年)
三个特征: 1.“五四”所开启的有相对思想自由的氛围消失了,文 学主潮随着社会的变革而变得空前政治化。 2.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 论的传播与初步的运用,并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此 后二三十年间文坛的面貌 3.左翼文学兴发的同时,自由主义作家的文学及其 他多种倾向文学彼此互相竞争,共同丰富着30年代 的文学创作。
中国现当代文学第3版PPT第二十一章 新时期戏剧的多方面探索

第二十一章 新时期戏剧的多方面探索
概要
第一节 闻捷、李瑛、李季的抒情叙事诗 第二节 戏剧形式的革新与探索 第三节 新式戏剧的高品格追寻
2
第一节 现实主义戏剧的复苏与发展
3
1977年至1980年前后是新时期话剧的复苏阶段。这一阶段的话剧无论从创作演 出 的繁荣,还是从观众踊跃的程度来看,都显示出磅礴的气势和盎然的生机。围绕着 “人的重新发现”这一主题,话剧文学首先开始了对 “文化大革命”十年的反思与批 判。金振家、王景愚的 《枫叶红了的时候》,苏叔阳的 《丹心谱》,宗福先的 《于无 声 处》等便是其中的代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话剧创作从揭露、批判转入 反思,现实生活中的拨乱反正、解放思想、厉行改革、振兴经济等一系列重大课题, 都 在创作中得到了反映。沙叶新的 《陈毅市长》,宗福先、贺国甫的 《血,总是热的》, 梁秉坤的 《谁是强者》,中杰英的 《灰色王国的黎明》等以其思想的敏锐、题材的切 中 时弊而在广大观众中引起强烈的共鸣。这些剧作基本沿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对 易卜生、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创—表—导体系多有借鉴。随着各项改革的不断推进, 社 会生活中出现了大量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戏剧中也开始出现了对现实生活问题进行 思考 的作品。如赵梓雄的 《未来在召唤》、邢益勋的 《权与法》、赵国庆的 《救救她》、 崔德志的 《报春花》等。尽管这些被称为 “社会问题剧”的作品存在着反映现实生活 不够深刻,有着明显的时代局限等缺点,但却给读者以启发,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 反 响。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剧作家有苏叔阳、沙叶新、崔德志等。
8
五、李龙云
李龙云 (1948— ),祖籍河北河间县,生于北京, 1979年考取南京大学中文系研 究生,师从剧作家陈 白尘,1982年起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任专职编剧, 著有大型话剧 《有这样一个小院》、《小井胡同》、 《这里不远是圆明园》、 《正红旗下》,独幕剧 《球 迷》、 《人间烟火》,长篇小说 《落马湖王国的覆没》, 纪实文学 《我所知道的于是之》 等。五幕话剧 《小井胡 同》发表于1981年,是一部典型的 “京味”话剧, 它用平实流 畅的京味语言,用素描的手法来表现老北京 各个阶层,特别是中下层老住户那些小人 物的喜怒悲欢 的日常生活,被誉为 《茶馆》的续篇。它以北平解放前 夕、1958年夏末 秋初的 “大跃进”期间、“文化大 革命”时期、“四人帮”垮台的消息正式传出的前夕、 三中全会以后1980年夏末等五个重大历史关头为背 景,写出了小井胡同几十年的生活 变化。作品既写出了 大杂院里的生活画面,又通过市井小民的人心向背透露 出历史大 变动即将和必将到来的某些消息。
概要
第一节 闻捷、李瑛、李季的抒情叙事诗 第二节 戏剧形式的革新与探索 第三节 新式戏剧的高品格追寻
2
第一节 现实主义戏剧的复苏与发展
3
1977年至1980年前后是新时期话剧的复苏阶段。这一阶段的话剧无论从创作演 出 的繁荣,还是从观众踊跃的程度来看,都显示出磅礴的气势和盎然的生机。围绕着 “人的重新发现”这一主题,话剧文学首先开始了对 “文化大革命”十年的反思与批 判。金振家、王景愚的 《枫叶红了的时候》,苏叔阳的 《丹心谱》,宗福先的 《于无 声 处》等便是其中的代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话剧创作从揭露、批判转入 反思,现实生活中的拨乱反正、解放思想、厉行改革、振兴经济等一系列重大课题, 都 在创作中得到了反映。沙叶新的 《陈毅市长》,宗福先、贺国甫的 《血,总是热的》, 梁秉坤的 《谁是强者》,中杰英的 《灰色王国的黎明》等以其思想的敏锐、题材的切 中 时弊而在广大观众中引起强烈的共鸣。这些剧作基本沿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对 易卜生、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创—表—导体系多有借鉴。随着各项改革的不断推进, 社 会生活中出现了大量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戏剧中也开始出现了对现实生活问题进行 思考 的作品。如赵梓雄的 《未来在召唤》、邢益勋的 《权与法》、赵国庆的 《救救她》、 崔德志的 《报春花》等。尽管这些被称为 “社会问题剧”的作品存在着反映现实生活 不够深刻,有着明显的时代局限等缺点,但却给读者以启发,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 反 响。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剧作家有苏叔阳、沙叶新、崔德志等。
8
五、李龙云
李龙云 (1948— ),祖籍河北河间县,生于北京, 1979年考取南京大学中文系研 究生,师从剧作家陈 白尘,1982年起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任专职编剧, 著有大型话剧 《有这样一个小院》、《小井胡同》、 《这里不远是圆明园》、 《正红旗下》,独幕剧 《球 迷》、 《人间烟火》,长篇小说 《落马湖王国的覆没》, 纪实文学 《我所知道的于是之》 等。五幕话剧 《小井胡 同》发表于1981年,是一部典型的 “京味”话剧, 它用平实流 畅的京味语言,用素描的手法来表现老北京 各个阶层,特别是中下层老住户那些小人 物的喜怒悲欢 的日常生活,被誉为 《茶馆》的续篇。它以北平解放前 夕、1958年夏末 秋初的 “大跃进”期间、“文化大 革命”时期、“四人帮”垮台的消息正式传出的前夕、 三中全会以后1980年夏末等五个重大历史关头为背 景,写出了小井胡同几十年的生活 变化。作品既写出了 大杂院里的生活画面,又通过市井小民的人心向背透露 出历史大 变动即将和必将到来的某些消息。
《中国现当代文学》PPT课件

《彼岸》:表现“人与人的牵制关系”主题。戏剧提 供一系列游戏的方式,展示了作者的思考。
(四)80年代散文概述
80年代散文呈现出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 一是对散文基本品格真实与真诚的追寻; 二是创作主体对散文本体意识的自觉,注重散 文的审美存在。 散文创作的最高成就是巴金的《随想录》。此 外,陈白尘的《云梦断忆》、杨绛的《干校六 记》、贾平凹的《爱的踪迹》、曹明华的《一 个女大学生的手记》等中青年作家的散文创作, 不乏高质量的作品。
以及对人的尊严与价值的 捍卫,对人道主义与理想 主义的呼唤。
舒婷、北岛、顾城、 江河、杨炼、梁小斌、 芒克、多多、食指等 “朦胧诗派”主将的 名 字,将永远与20世纪 80年代的中国诗坛紧 联在一起。
1986年,“新生代”诗 歌“新生代”以绝对 反传统的姿态跃上诗 坛。
以韩东、于坚、王小龙、 车前子、蓝马、尚仲 敏等人为代表,在极 短时间内各自树立起 不同的旗帜。
《绝对信号》:以小剧场的新颖方式和独特的剧作结构、 舞台形象别具匠心而引起人们的广泛注目。剧作在形 式上打破了现实生活的逻辑,黑子、蜜蜂、小号的回 忆、现实与想象有机交织与穿插,现实时空和心理时 空交错叠加,在现代化的声光设施的帮助下,将人物 的内心世界、心理时空具像化于舞台上。
《野人》:表现了人类的迷惘和痛苦,是对人的全面 反思和自然与人的关系的思考。
2.现实主义的争论。
讨论所涉及的作品有《班主任》(1977年)、《伤痕》、 《失去的爱情》(1978年)、《乔厂长上任记》、《我 该怎么办》(1979年)、《在社会档案里》(1979年)、 《女贼》、《爱,是不能忘记的》、《人啊,人》、 《夏》、《人到中年》、《公开的情书》和“朦胧诗” 等。
(三)80年代后期的文学思潮
(四)80年代散文概述
80年代散文呈现出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 一是对散文基本品格真实与真诚的追寻; 二是创作主体对散文本体意识的自觉,注重散 文的审美存在。 散文创作的最高成就是巴金的《随想录》。此 外,陈白尘的《云梦断忆》、杨绛的《干校六 记》、贾平凹的《爱的踪迹》、曹明华的《一 个女大学生的手记》等中青年作家的散文创作, 不乏高质量的作品。
以及对人的尊严与价值的 捍卫,对人道主义与理想 主义的呼唤。
舒婷、北岛、顾城、 江河、杨炼、梁小斌、 芒克、多多、食指等 “朦胧诗派”主将的 名 字,将永远与20世纪 80年代的中国诗坛紧 联在一起。
1986年,“新生代”诗 歌“新生代”以绝对 反传统的姿态跃上诗 坛。
以韩东、于坚、王小龙、 车前子、蓝马、尚仲 敏等人为代表,在极 短时间内各自树立起 不同的旗帜。
《绝对信号》:以小剧场的新颖方式和独特的剧作结构、 舞台形象别具匠心而引起人们的广泛注目。剧作在形 式上打破了现实生活的逻辑,黑子、蜜蜂、小号的回 忆、现实与想象有机交织与穿插,现实时空和心理时 空交错叠加,在现代化的声光设施的帮助下,将人物 的内心世界、心理时空具像化于舞台上。
《野人》:表现了人类的迷惘和痛苦,是对人的全面 反思和自然与人的关系的思考。
2.现实主义的争论。
讨论所涉及的作品有《班主任》(1977年)、《伤痕》、 《失去的爱情》(1978年)、《乔厂长上任记》、《我 该怎么办》(1979年)、《在社会档案里》(1979年)、 《女贼》、《爱,是不能忘记的》、《人啊,人》、 《夏》、《人到中年》、《公开的情书》和“朦胧诗” 等。
(三)80年代后期的文学思潮
《中国现当代文学》PPT课件

《丑石》、《月迹》、《商州初录》、《商 州又录》等
赵丽宏:景清新、情真挚,人事质朴,宛如 林中小溪,意境悠远,有诗意之美。
《风啊,你这弹琴的老手》《生命草》《维纳 斯在海边》《与象共舞》《学步》《爱在 人间》《赵丽宏散文选》 等散文集
张洁、陈慧英、马瑞芳、李佩芝、斯妤、梅 洁、苏叶、王英琦、唐敏、叶梦、韩小蕙 等女性散文作家以独特的个人视角、女性 视角观察社会和人生,感悟生命,书写出 独具风情的多彩人生和别具一格的情感世 界。
当然与“大散文”观念相对的有“艺术散文” 的提倡。
“创作‘主体’以第一人称写法和真实、自 由的笔墨,用来抒发感情、表现个性、裸 露心灵的艺术性散体短文,即谓之散 文”。——刘锡庆
巴金的《随想录》
包括巴金从1978年12月至1986年9月写成的150 篇散文,共42万字。先以单篇的形式发表于 香港《大公报》等报刊上,后以发表时间为 序编成《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 《病中集》《无题集》五集,以《随想录》 为总题出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86年出 版,获全国优秀散文(集)荣誉奖。
●在散文理论上贾平凹提倡“大散文”观念。
其一是人情怀中走出 来,关乎时代、社会。
其二是主张散文的审美境界要“大”,美学风 格上要追求“大境界”、“大气象”。
其三则是力主散文文体形式可“泛”,正如贾 平凹所说的:“散文是大而化之的,散文是大 可随便的,散文就是一切的文章。”
杨绛的散文
杨绛(1911- ),原名杨季康,江苏无 锡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 员,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剧作家、 学者。
●情感表现的含蓄与文字的分寸感与准确,形成一 种含蓄蕴藉的美,使文章有一种大家气象:
一九七九年冬,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
所为调查清末中国同盟会(包括其他革命团体) 会员情况,给我一封信,原文如下:“令尊补塘 先生是江苏省最早从事反清革命活动的人物之一, 参加过东京励志社,创办《国民报》《大陆杂 志》,在无锡首创励志学社,著有影响”,因此 要我介绍简历及传记资料等,并提出一个问题: “在补塘先生一生中,有过一个重大的变化,即 从主张革命转向主张立宪。这中间的原因和过程 如何,是史学界所关心的,盼望予以介绍。”
赵丽宏:景清新、情真挚,人事质朴,宛如 林中小溪,意境悠远,有诗意之美。
《风啊,你这弹琴的老手》《生命草》《维纳 斯在海边》《与象共舞》《学步》《爱在 人间》《赵丽宏散文选》 等散文集
张洁、陈慧英、马瑞芳、李佩芝、斯妤、梅 洁、苏叶、王英琦、唐敏、叶梦、韩小蕙 等女性散文作家以独特的个人视角、女性 视角观察社会和人生,感悟生命,书写出 独具风情的多彩人生和别具一格的情感世 界。
当然与“大散文”观念相对的有“艺术散文” 的提倡。
“创作‘主体’以第一人称写法和真实、自 由的笔墨,用来抒发感情、表现个性、裸 露心灵的艺术性散体短文,即谓之散 文”。——刘锡庆
巴金的《随想录》
包括巴金从1978年12月至1986年9月写成的150 篇散文,共42万字。先以单篇的形式发表于 香港《大公报》等报刊上,后以发表时间为 序编成《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 《病中集》《无题集》五集,以《随想录》 为总题出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86年出 版,获全国优秀散文(集)荣誉奖。
●在散文理论上贾平凹提倡“大散文”观念。
其一是人情怀中走出 来,关乎时代、社会。
其二是主张散文的审美境界要“大”,美学风 格上要追求“大境界”、“大气象”。
其三则是力主散文文体形式可“泛”,正如贾 平凹所说的:“散文是大而化之的,散文是大 可随便的,散文就是一切的文章。”
杨绛的散文
杨绛(1911- ),原名杨季康,江苏无 锡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 员,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剧作家、 学者。
●情感表现的含蓄与文字的分寸感与准确,形成一 种含蓄蕴藉的美,使文章有一种大家气象:
一九七九年冬,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
所为调查清末中国同盟会(包括其他革命团体) 会员情况,给我一封信,原文如下:“令尊补塘 先生是江苏省最早从事反清革命活动的人物之一, 参加过东京励志社,创办《国民报》《大陆杂 志》,在无锡首创励志学社,著有影响”,因此 要我介绍简历及传记资料等,并提出一个问题: “在补塘先生一生中,有过一个重大的变化,即 从主张革命转向主张立宪。这中间的原因和过程 如何,是史学界所关心的,盼望予以介绍。”
中国现当代文学第3版PPT第八章 曹禺、夏衍等人的戏剧创作

曹禺剧作的根本追求曹禺的主要代表作是被称为四大名剧的雷雨日出原野和北京人以及根据巴金同名小说改编的剧本家表现抗战题材的剧本黑字二十八蜕变还有1949年以后创作的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曹禺的这些剧作在中国乃至世界戏剧史上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第八章 曹禺、夏衍等人的戏剧创作
概要
第一节 《雷雨》、《日出》及曹禺剧作的艺术风格 第二节 夏衍、田汉、洪深剧作的艺术风格
15
◦ 总之,曹禺的出现使中国人真正认识到话剧这种外来剧种的独特魅力。曹禺剧作是最 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它用外来的艺术形式成功地表现中国的社会生活、中国的人物命 运,并巧妙地糅进了本民族的艺术表现方式;曹禺剧作又是最善于吸取外国艺术营养 的,他娴熟地运用了外国的戏剧理论和戏剧舞台的表演技巧,让中国的读者和观众对 话剧的艺术形式耳目一新。曹禺在这两个方面的积极探索,真正奠定了中国现代话剧 走向成熟的基础。
8
《原野》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明显增强了性格的奇异 色彩和心理矛盾冲突的剧烈程度,特别是对仇虎、 花金子、焦母这三个形象从外在到内心的个性化和 复杂化的表现,都在曹禺剧作中达到了极高的艺术 水准。在剧本最后一幕中,仇虎偕花金子逃入一片 漆黑的大森林时,他的精神压力和痛苦达到了顶点。 他一边不停地奔跑,心里相当空虚,深怀着沉重的 负罪感;一边又拼命地为自己解脱,在黑林子里他 对仿佛一直跟着自己的焦大星的冤魂,急切甚至可 怜地哀诉:“啊,大星,我没有害死他,小黑子不 是我弄死的。大星,你不该跟着我。大星!我现在 害了你,不是我心黑,是你爹爹,你那阎王爹爹造 下的孽!小黑子死得惨,是你妈动的手!我仇虎对 得起你,你不能跟着我!”曹禺通过仇虎复仇之后 的惊恐、矛盾和忏悔,在更深的层次上揭示出这样 的问题:仇恨不能仅仅靠仇恨来消除,被损害者报 了仇雪了恨,却又产生新的惶惑不安,这种纯粹的 复仇本身不也似乎在作孽吗?
第八章 曹禺、夏衍等人的戏剧创作
概要
第一节 《雷雨》、《日出》及曹禺剧作的艺术风格 第二节 夏衍、田汉、洪深剧作的艺术风格
15
◦ 总之,曹禺的出现使中国人真正认识到话剧这种外来剧种的独特魅力。曹禺剧作是最 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它用外来的艺术形式成功地表现中国的社会生活、中国的人物命 运,并巧妙地糅进了本民族的艺术表现方式;曹禺剧作又是最善于吸取外国艺术营养 的,他娴熟地运用了外国的戏剧理论和戏剧舞台的表演技巧,让中国的读者和观众对 话剧的艺术形式耳目一新。曹禺在这两个方面的积极探索,真正奠定了中国现代话剧 走向成熟的基础。
8
《原野》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明显增强了性格的奇异 色彩和心理矛盾冲突的剧烈程度,特别是对仇虎、 花金子、焦母这三个形象从外在到内心的个性化和 复杂化的表现,都在曹禺剧作中达到了极高的艺术 水准。在剧本最后一幕中,仇虎偕花金子逃入一片 漆黑的大森林时,他的精神压力和痛苦达到了顶点。 他一边不停地奔跑,心里相当空虚,深怀着沉重的 负罪感;一边又拼命地为自己解脱,在黑林子里他 对仿佛一直跟着自己的焦大星的冤魂,急切甚至可 怜地哀诉:“啊,大星,我没有害死他,小黑子不 是我弄死的。大星,你不该跟着我。大星!我现在 害了你,不是我心黑,是你爹爹,你那阎王爹爹造 下的孽!小黑子死得惨,是你妈动的手!我仇虎对 得起你,你不能跟着我!”曹禺通过仇虎复仇之后 的惊恐、矛盾和忏悔,在更深的层次上揭示出这样 的问题:仇恨不能仅仅靠仇恨来消除,被损害者报 了仇雪了恨,却又产生新的惶惑不安,这种纯粹的 复仇本身不也似乎在作孽吗?
中国现当代作家

字佩弦,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 研究会成员。著有诗集《踪迹》、散文 集《背影》《欧游杂记》。他的优秀散 文《春》《荷塘月色》等。
2020/4/27
21
郑振铎
现代作家、文学史家。1921年与茅 盾、王统照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 先后主编《小说月报》等,1937年写成 长诗《卢沟桥》。
2020/4/27
2020/4/27
16
成仿吾
现代作家、“创造社”发起人之一, 著有短篇小说集《流浪》,出版《长征 回忆录》。
2020/4/27
17
曹靖华
我国著名翻译家、散文家。1923年 就开始翻译俄国进步作品和前苏联革命 作品。其中主要译有《三姊妹》《青年 近卫军》《铁流》。
2020/4/27
18
王统照
现代作家、“文学研究会”发起人 之一,一度主编《文学》。
2020/4/27
42
冯至
现代诗人、散文家,鲁迅曾称他为 “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出版诗集 《无花果》。
2020/4/27
43
李广田
现代文学家。早期作品有诗集《汉 园集》、散文集《画廊集》等。后写散 文集《灌木集》,长篇小说《引力》, 诗集《春城集》。
2020/4/27
44
赵树理
现代小说家和人民艺术家。代表作 为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三里 湾》,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短篇 小说《小二黑结婚》《登记》等。他的 作品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被誉为“山药 蛋派”
冯铿
现代女作家,“左联”五烈士之一。 写有诗集《春雷》,短篇集《铁和火的 新生》。
2020/4/27
48
于伶
现代作家,著有《夜上海》《聂耳》 等著名剧本。
2020/4/27
2020/4/27
21
郑振铎
现代作家、文学史家。1921年与茅 盾、王统照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 先后主编《小说月报》等,1937年写成 长诗《卢沟桥》。
2020/4/27
2020/4/27
16
成仿吾
现代作家、“创造社”发起人之一, 著有短篇小说集《流浪》,出版《长征 回忆录》。
2020/4/27
17
曹靖华
我国著名翻译家、散文家。1923年 就开始翻译俄国进步作品和前苏联革命 作品。其中主要译有《三姊妹》《青年 近卫军》《铁流》。
2020/4/27
18
王统照
现代作家、“文学研究会”发起人 之一,一度主编《文学》。
2020/4/27
42
冯至
现代诗人、散文家,鲁迅曾称他为 “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出版诗集 《无花果》。
2020/4/27
43
李广田
现代文学家。早期作品有诗集《汉 园集》、散文集《画廊集》等。后写散 文集《灌木集》,长篇小说《引力》, 诗集《春城集》。
2020/4/27
44
赵树理
现代小说家和人民艺术家。代表作 为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三里 湾》,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短篇 小说《小二黑结婚》《登记》等。他的 作品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被誉为“山药 蛋派”
冯铿
现代女作家,“左联”五烈士之一。 写有诗集《春雷》,短篇集《铁和火的 新生》。
2020/4/27
48
于伶
现代作家,著有《夜上海》《聂耳》 等著名剧本。
2020/4/27
现当代文学PPT课件

发展历程
起始阶段
转型阶段
五四运动时期,以鲁迅、茅盾、郭沫 若等为代表,作品以小说、散文、随 笔等形式为主,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 思想潮流。
改革开放以后,以莫言、余华、贾平 凹等为代表,作品以小说、诗歌、散 文等形式为主,反映了社会转型和思 想多元化的趋势。
发展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以巴金、老舍、钱钟 书等为代表,作品以小说、散文、戏 剧等形式为主,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 和人民生活的变迁。
交互式文学
新媒体技术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如交互式小说、游戏化 文学等,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参与故事情节。
跨媒体叙事
新媒体时代打破了传统文学的叙事模式,出现了跨媒体叙事,如电影、 电视剧、游戏等与文学的结合,丰富了文学的表现形式。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流
跨国文学合作
全球化背景下,各国文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跨 国文学节、国际书展等活动为各国作家提供了交流平台。
详细描述
知青文学的作家通过书写自己在农村的生活和经历,表达了对那个时代的反思 和思考,作品多以回忆录的形式呈现,具有浓郁的历史感和怀旧情感。
先锋小说
总结词
先锋小说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的一股文学潮流,强调小说的形式和实验性。
详细描述
先锋小说的作家通过尝试新的写作手法和形式,打破了传统小说的限制,作品多 以短篇小说为主,具有强烈的现代感和创新意识。
现当代文学ppt课件
• 现当代文学概述 • 文学流派与思潮 • 文学批评与理论 • 文学与社会文化 • 跨文化交流与比较文学 • 未来展望与挑战
目录
Part
01
现当代文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现当代文学是指自五四运动以来的中国文学,它标志着中国文学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哲人的智慧,加上孩子的天真,或许就能成个好作家 了。
4.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 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
5.没有民族风格的作品,是没有根的花,它不但在本乡 本土活不下去,而且无论在哪里也活不下去。
6.一个作家实在就是个全能的演员,能用一枝笔写出王 二、张三与李四的语言,而且都写得恰如其人。
中国现代作家
——老舍
• 人物简介 • 笔名来历 • 创作风格 • 代表作品 • 老舍名言 • 老舍故居
作者简介: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
本名舒庆春,字舍 予,中国现代著名 小说家、文学家、 戏剧家。文革期间 受到迫害,1966年8 月24日深夜,老舍
含冤自沉于北京西
北的太平湖畔,终 年67岁。
7.最伟大的牺牲是忍辱,最伟大的忍辱是反抗。 8.北京的春风能把春天吹跑 。
老舍故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他善于描绘城 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尤其擅长刻画浸透了封建 宗法观念的保守落后的中下层市民,在民族矛盾 和阶级搏斗中,在新的历史潮流冲击下。他喜欢 通过日常平凡的场景反映普遍的社会冲突,笔触 往往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或者民族命运的思考, 让人从轻快诙谐之中品味出生活的严峻和沉重。 关于自然风光的色彩鲜艳的渲染和关于习俗人情 的细致入微的描摹,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情 趣。在现代文学史上,老舍的名字总是与市民题 材、北京题材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他是现代中国 文坛上杰出的风俗、世态(尤其是北京的风土人情) 画家。作为一位大家,他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可能 不够辽阔,但在他所描绘的范围之内,却把历史 和现实,从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不同时代的社 会气氛、风俗习惯,一直到三教九流各种人等的 喜怒哀乐、微妙心态都结合浓缩在一起,有声有色、 生动活泼,自成一个完整丰满、"京味"十足的世界。 这是老舍在现代文学史上作出的特殊贡献。
❧代表作品:
《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 《龙须沟》
老舍的一生,总是在忘我地工作,他是文 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他自己说: “我终年是在拼命地写,发表也好,不发 表也好,我要天天摸一摸笔。”
老舍名言:
1.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再锋利的刀刃,若日久 不磨,也会生锈。
2.熟才能生巧。写过一遍,尽管不像样子,也会带来不 少好处。不断地写作才会逐渐摸到文艺创作的底。纸 篓子是我的密友,常往它里面扔弃废稿,一定会有成 功的那一天。
笔名来历:
• 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 另有絜青、絜予、口青等笔名。因为老 舍生于阴历年底,父母为他取名“庆 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 意。舒庆春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 “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 予,我。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 我”的意思。这个“老”并不表示年龄 大,而是含有一贯、永远的意思,合起 来就是一贯、永远“忘我”。他用“老 舍”这一笔名发表了大量文学作品,以 致不少人只知道他的笔名。
4.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 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
5.没有民族风格的作品,是没有根的花,它不但在本乡 本土活不下去,而且无论在哪里也活不下去。
6.一个作家实在就是个全能的演员,能用一枝笔写出王 二、张三与李四的语言,而且都写得恰如其人。
中国现代作家
——老舍
• 人物简介 • 笔名来历 • 创作风格 • 代表作品 • 老舍名言 • 老舍故居
作者简介: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
本名舒庆春,字舍 予,中国现代著名 小说家、文学家、 戏剧家。文革期间 受到迫害,1966年8 月24日深夜,老舍
含冤自沉于北京西
北的太平湖畔,终 年67岁。
7.最伟大的牺牲是忍辱,最伟大的忍辱是反抗。 8.北京的春风能把春天吹跑 。
老舍故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他善于描绘城 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尤其擅长刻画浸透了封建 宗法观念的保守落后的中下层市民,在民族矛盾 和阶级搏斗中,在新的历史潮流冲击下。他喜欢 通过日常平凡的场景反映普遍的社会冲突,笔触 往往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或者民族命运的思考, 让人从轻快诙谐之中品味出生活的严峻和沉重。 关于自然风光的色彩鲜艳的渲染和关于习俗人情 的细致入微的描摹,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情 趣。在现代文学史上,老舍的名字总是与市民题 材、北京题材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他是现代中国 文坛上杰出的风俗、世态(尤其是北京的风土人情) 画家。作为一位大家,他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可能 不够辽阔,但在他所描绘的范围之内,却把历史 和现实,从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不同时代的社 会气氛、风俗习惯,一直到三教九流各种人等的 喜怒哀乐、微妙心态都结合浓缩在一起,有声有色、 生动活泼,自成一个完整丰满、"京味"十足的世界。 这是老舍在现代文学史上作出的特殊贡献。
❧代表作品:
《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 《龙须沟》
老舍的一生,总是在忘我地工作,他是文 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他自己说: “我终年是在拼命地写,发表也好,不发 表也好,我要天天摸一摸笔。”
老舍名言:
1.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再锋利的刀刃,若日久 不磨,也会生锈。
2.熟才能生巧。写过一遍,尽管不像样子,也会带来不 少好处。不断地写作才会逐渐摸到文艺创作的底。纸 篓子是我的密友,常往它里面扔弃废稿,一定会有成 功的那一天。
笔名来历:
• 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 另有絜青、絜予、口青等笔名。因为老 舍生于阴历年底,父母为他取名“庆 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 意。舒庆春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 “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 予,我。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 我”的意思。这个“老”并不表示年龄 大,而是含有一贯、永远的意思,合起 来就是一贯、永远“忘我”。他用“老 舍”这一笔名发表了大量文学作品,以 致不少人只知道他的笔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