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各地本土方言使用及生存状况的调查报告
方言调查报告

方言调查报告方言是一种地区性口头语言,是特定地区或特定社会群体所使用的语言。
方言是中国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仅反映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也是中国语言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方言的存在不仅丰富了中国的语言文化,也为我们了解中国的地域文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本次调查报告旨在了解方言在当代社会的使用情况,以及对方言保护和传承的思考。
一、方言使用情况调查。
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了方言在当代社会的使用情况。
首先,我们发现在一些乡村地区,方言仍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主要语言。
老年人和年长者之间的交流依然以方言为主,这表明方言在一些地区仍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其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方言在城市中的使用逐渐减少。
许多年轻人更倾向于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方言的使用范围逐渐缩小。
这说明方言的使用正在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方言保护和传承的思考。
在调查中,我们也思考了方言的保护和传承问题。
首先,我们认为方言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得到保护和传承。
方言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其次,我们应当加强对方言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可以通过开设方言课程、举办方言文化节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学习和使用方言,从而保护和传承方言文化。
三、方言与当代社会的关系。
在当代社会,方言与现代化、全球化的关系也备受关注。
一方面,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方言的使用范围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挑战。
另一方面,随着全球化的影响,一些外来语言和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方言的使用和传承。
因此,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方言文化,让方言在当代社会中找到更好的发展空间。
四、结语。
通过本次方言调查报告,我们对方言在当代社会的使用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方言的保护和传承提出了一些思考。
方言是中国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当加强对方言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让方言在当代社会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希望我们的努力能够为方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方言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方言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一、引言方言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地区的方言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
为了深入了解方言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我们进行了一次方言社会实践调查。
本报告旨在总结我们的调查结果,并对方言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调查方法我们选择了三个城市进行调查,分别是北京、上海和广州。
在每个城市,我们随机选择了十个街区,并在街头对过路行人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内容涵盖了方言的使用频率、使用场景、方言与身份认同的关系等方面。
三、调查结果1. 方言的使用频率调查结果显示,在北京和上海,方言的使用频率相对较低,只有约20%的受访者表示经常使用方言。
而在广州,有近60%的受访者表示经常使用方言。
这说明方言在不同地区的受欢迎程度存在差异。
2. 方言的使用场景调查结果显示,在北京和上海,方言的使用场景主要集中在家庭和亲友之间。
而在广州,方言的使用场景更加广泛,除了家庭和亲友,还包括工作场合和社交场合。
这反映了广州方言在社会交往中的重要地位。
3. 方言与身份认同调查结果显示,在北京和上海,方言的使用与身份认同关系不大,大部分受访者认为方言只是一种语言工具,不代表地域身份。
而在广州,有相当一部分受访者认为方言是广东人的象征,是彰显地域文化的重要标志。
四、分析与讨论1. 方言的使用频率差异方言的使用频率差异可能与城市的发展和人口流动有关。
北京和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吸引了大量外地人口,导致方言的使用受到限制。
而广州作为广东的省会城市,方言的使用更加普遍,因为广东人口的流动性相对较低。
2. 方言的使用场景差异方言的使用场景差异可能与地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有关。
北京和上海作为中国的文化中心,受到了现代化的冲击,导致方言的使用场景相对受限。
而广州方言作为广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保护,因此在各个场合都有机会使用。
3. 方言与身份认同的关系方言与身份认同的关系可能与地域文化的自豪感有关。
北京和上海作为中国的首都和经济中心,人们更多地强调国家和城市的身份认同,而不太注重地域身份。
关于方言的问卷调查报告

关于方言的问卷调查报告一、引言方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和记忆。
为了深入了解方言的现状和人们对方言的态度,我们开展了此次问卷调查。
二、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旨在了解以下几个方面:1、人们对方言的使用频率和场合。
2、对方言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3、方言在传承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4、人们对保护和传承方言的看法和建议。
三、调查对象及方法1、调查对象本次调查涵盖了不同年龄、性别、地域、职业的人群,以确保调查结果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2、调查方法采用了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问卷调查方式,共收集了_____份有效问卷。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1、方言使用频率约_____%的受访者表示在家庭中经常使用方言;在工作场合,仅有_____%的人会使用方言;而在社交场合,使用方言的比例为_____%。
这表明方言在家庭中的使用较为频繁,但在工作和社交场合的使用相对较少。
2、对方言的认知大部分受访者认为方言能够体现地域特色(_____%),但也有部分人觉得方言在交流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_____%)。
3、重视程度约_____%的人认为保护方言很重要,但只有_____%的人会主动学习和传承方言。
4、传承面临的问题认为方言传承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普通话的推广(_____%)、年轻人对方言的兴趣降低(_____%)、缺乏相关教育和宣传(_____%)。
5、保护和传承的建议多数受访者建议通过开展方言文化活动(_____%)、在学校教育中增加方言课程(_____%)、利用媒体传播方言(_____%)等方式来保护和传承方言。
五、结论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方言在家庭中仍有一定的生命力,但在公共场合的使用逐渐减少。
2、人们普遍认识到方言的重要性,但在实际行动中对其传承的积极性有待提高。
3、方言传承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加以应对。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方言,我们建议:1、加强方言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对方言的重视程度和认同感。
关于方言调查总结

关于方言调查总结篇一:方言调查报告班级方言调查报告调查时间——20XX年11月28至30日一、调查目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了解班级同学家乡方言使的用情况,找出在方言使用过程之中出现的问题,尝试找出一点保护和传承地方方言的有效措施。
二、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在班级中发放问卷。
我利用晚上班级专业课前的几分钟把调查问卷发到同学手中,三节课后收回方言调查的问卷。
其中也有好几份问卷是第二天和第三天才收回的。
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32份,实际回收29份,其中有效问卷27 份,这里要特别感谢农资一班几位热情帮我填写问卷的同学。
陕西版翻译,瓜娃,天冷咧,记着多chan些,甭感冒咧,记着fei觉时be踢bie,瓜娃,记着be熬眼,这话si额想给你she滴,zhan发滴人会永远幸福三、调查内容我找了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汇,让同学把他们翻译成本地它们方言,可以使用别字或拼音标注的方式表现出其读音,另外用每个方言词汇造个本地的方言句子。
附上问卷调查表班级方言调查表调查地点——广西大学农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09级二班姓名——彭旭涛出生地——陕西省咸阳兴平市成长地——陕西省咸阳兴平市问卷预计要花费您 15 分钟时间,非常感谢您的帮助四、问卷分析我们班共有28人,其中有8人是外省的,广西本地还有壮族,瑶族,和毛南族,语言的成分比较复杂,调查的难度也较大。
一】我所遇到的困难主要有1、城里的同学面对问卷有些为难,他们的方言就是普通话。
2、有些同学使用的方言是粤语或壮话,好些方言词汇的读音无法用别字和拼音表示,举个方言使用的例子更是困难。
3、班级的同学大都是90年左右出生的,很多本地的方言词汇不是很熟悉或者根本不知道。
二】我所得到的结论主要有1、各个地方的方言差别还是有的,南北差距较大,但是有些时候方言的读音还是有共性的,比如母亲的读音就较为统一。
2、民族的语言差别真的很大,我想这不应该用地方方言去解释了。
3、粤语同普通话和各地的方言在读音方面区别很大,甚至说话的方式,以及叙述的语序也有很多不同。
调查方言现状分析报告总结

调查方言现状分析报告总结1. 引言方言是指一种地方特有的语言变体,通常与某一特定的地理区域或群体相关联。
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丰富多样文化遗产的国家,方言的存在至关重要。
方言不仅是人们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传承和地域认同的象征。
本报告旨在对中国方言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以进一步了解方言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发展趋势。
2.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
我们在全国范围内随机选择了50个城市进行调查。
问卷内容包括方言使用情况、方言传承、方言与现代社会等方面的问题。
我们共收回有效问卷1000份,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
3. 方言使用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国現代社会,使用方言的人口比例逐渐下降。
69%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常使用方言,而只有31%的人表示他们至少每天都会使用方言。
其中,大部分方言使用者主要集中在农村和年长群体中,而在城市和年轻人群体中,方言的使用率较低。
造成方言使用率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在城市中生活和工作,为了融入城市的社交圈子,使用普通话成为一种必要的生存技能。
其次,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让人们更容易接触到全国性的流行文化,方言在这一过程中逐渐被边缘化。
4. 方言传承方言传承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调查显示,近一半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不会说自己的家乡方言,仅有26%的受访者表示他们能够流利地使用家乡方言。
这一数据显示了方言传承面临的挑战。
方言传承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家庭环境和教育因素。
受访者中有62%的人表示他们的父母从小就鼓励他们使用普通话,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而在学校教育方面,近六成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学校并未将方言作为正式的课程内容,这导致了方言传承的断档。
5. 方言与现代社会方言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受到了冲击,但它仍然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社会作用。
调查显示,67%的受访者认为方言是保持地方文化传统和身份认同的重要元素。
此外,58%的受访者认为方言在民间艺术、音乐和文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方言调查报告范文(一)

方言调查报告范文(一)引言概述:方言是中国特有的语言形式之一,其地区性和个体性使得方言在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和特点。
本文旨在调查和分析某地区的方言使用情况以及对方言的态度,以期加深对方言的了解和推广,同时也有助于保护和传承方言文化。
正文内容:一、方言的地理分布1. 方言的定义:方言是在普通话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语言形式,具有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差异。
2. 方言的地理分布:调查显示,该地区主要使用本地方言,但也有少部分使用普通话的情况。
二、方言的使用频率1. 家庭使用:大部分调查对象在家庭中使用本地方言,与家人交流更加亲切自然。
2. 社交使用:方言在社交场合中被广泛使用,与本地居民交流更加融洽。
三、方言的特点和影响1. 语音特点:对比普通话,本地方言更加音调上扬,清晰度稍低,有独特的韵律感。
2. 词汇特点:本地方言的词汇丰富多样,其中包含一些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的特殊词汇。
3. 语法特点:本地方言在语法结构上与普通话有所差异,更加灵活多变。
四、对方言的态度和认知1. 重视程度:绝大多数调查对象认为方言是本地文化的一部分,应予以重视和传承。
2. 语言沟通:大多数人认为使用方言可以更好地沟通和表达情感,对于社区归属感的建立具有重要作用。
五、方言保护与传承1. 方言教育:调查显示,方言教育在学校和社区中得到了一定的开展,但需要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2. 方言传承:调查对象普遍认同方言传承的重要性,希望能够加强相关的文化活动和传统节日。
总结:方言是中国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表明该地区的方言在社交和家庭中普遍使用,并且受到了调查对象的重视和认可。
为了保护和传承方言,我们需要加强方言教育和推广活动,并在社区中组织更多的文化交流活动,以促进方言的传承和发展。
方言调查报告(共7篇)

方言调查报告(共7篇)第1篇:方言调查报告重庆方言隶属北方方言区的西南官话。
虽与北方方言区的其它分支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也有不少自己的特点,在语音、词汇、句式等方面都自成一体。
狭义的重庆言子,专指重庆人的“展言子儿”,即歇后语或陷语,于谐趣幽默里见智慧,为重庆方言的一大特殊现象。
一、重庆话与普通话在语音方面的差异 (一)、声母1、在普通话中舌尖后音zh、ch、sh、与舌尖前音z、c、s、读音明显,但在重庆方音中没有zh、ch、sh、这组声母,而是把普通话分别读作zh、ch、sh、和z、c、s、的两组声母,都读成了z、c、s。
例如:例字普通话读音重庆方言音寨 zhai在 zai zai 柴 chai才 cai cai 诗 shi私 si si2、普通话有明显的边鼻音l、n之分,而在重庆话中是不分鼻音n 和边音l的。
另外,普通话里还有一个舌尖后浊擦音r在重庆方音里一般都读成舌尖前音。
如:日、软、荣等字的读音。
重庆方音还有将这部分声母相混淆的情况,如下面的例字。
【1】例字普通话读音重庆方音造躁zao cao 肇zhao sao 纯唇chun sun吃 chi ki(万州等地)荣融容 rong yong(二)、韵母1、重庆方音把普通话中的e韵母,分别读成了o或ê。
(1)、分清0和e重庆方音中,和g、k、h直接相拼的o韵母,在普通话里很大一部分读e韵母。
如:例字重庆方音普通话读音歌、各、戈、割go ge 课、科、柯、渴ko ke喝、盒、河、贺 ho he(2)、分清e和ê重庆方音中,ê除了不同f、j、q、x相拼外,其他的声母都可以直接和它相拼。
例如:例字重庆方音普通话读音伯、泊bê bo 迫、珀pê po 特、忑tê te2、普通话读üe韵母、uo韵母、ei韵母的字,重庆话分别读成了io韵母、uê韵母和ui韵母。
例如:例字普通话读音重庆方音约、确、学üe韵io韵国、扩、阔 uo韵uê韵雷、类、内 ei韵 ui韵此外,重庆方音en和eng、in和ing不分,把普通话中的eng 韵母读成en,把普通话中的ing韵母读成in。
方言调查报告范文

方言调查报告范文一、引言方言是指其中一特定地区或族群内使用的,与标准语言有一定差异的语言变体。
在中国,由于广大的地域和多元的民族,方言种类繁多。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方言的分布情况、方言对于民众生活的影响以及方言保护的措施。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面对面的访谈方式对调查对象进行询问。
调查对象包括广东、四川、湖南、福建等四个省份的居民,共计500人。
三、调查结果1.方言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广东方言在广东省占绝大部分,而四川方言在四川省也占主导地位。
湖南和福建省的方言种类较为多样,由于地域较大,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导致方言差异较明显。
2.方言对于民众生活的影响3.方言保护的措施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认为方言应该得到保护,并提出了多种措施。
其中,教育是最重要的一项。
他们认为学校应该开设方言课程,培养学生对方言的兴趣和认同。
此外,政府也应该出台方言保护政策,并加强对方言研究的支持。
四、讨论方言作为地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
方言的保护不仅是对语言自身的保护,更是对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保护。
通过方言保护,可以增强地域认同感,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五、结论通过本次调查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方言在中国各省份具有较高的分布情况,广东方言和四川方言占据主导地位。
2.方言对于民众生活具有重要影响,是他们进行社交交流的工具,也是地域认同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3.方言保护是必要的,可以通过教育和政府支持来加强方言的保护力度。
六、建议1.学校应该开展方言课程,提高学生对方言的认同和兴趣。
2.加强方言研究的力度,为方言的保护和传承提供理论支持。
3.政府应出台相关方言保护政策,为方言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4.提倡方言使用,通过方言的传播来加强地域文化的认同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各地本土方言使用及生存状况的调查报告目录前言 (1)调查方法及步骤 (3)调查结果及分析 (3)小结: (9)方言价值之探究 (10)1)方言与语言研究 (10)2)方言的交流与情感价值 (11)3)文化的多元化和载体性 (11)方言的社会认同 (12)总结与建议 (14)1)总结 (14)2)建议 (14)自评与感受 (15)附录 (15)前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一定地理范围内常用的交流沟通语言媒介,某一些汉语方言如吴语,它们的使用人数甚至比世界上大多数语言的使用人数都要多,对地域的影响力也不言而喻。
在长期的使用和改进过程中,除了发挥交流媒介的作用以外,方言也组成了社会生活链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丰富多彩的方言反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方言的变迁折射出社会的变迁。
所以,方言无疑是一笔丰富的文化遗产,对研究传统地域文化具有珍贵价值。
然而,时代总是在不断的革新中发展,在迎来新的事物的同时,一些旧有文化也在不可避免地流失。
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也是当代各种文化因素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项。
通用语言对提高国家信息化水平,增强各地经济文化交流,促进社会全民文化进步和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在其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中,都必须完成这样一个任务,就是普及国家通用语言。
1956年1月28日,中央成立了由陈毅同志担任委员会主任的中央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同时国务院还做出决议,即于同年2月6日发出的《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语言统一势在必行。
当传统方言受到现代通用语言的冲击,当这一地域文化载体面临统一民族文化的同化,各地方言的生存状态会受到怎样的影响,我们又应该如何看待应对方言所受影响并保存其中的文化精髓,是值得探究的问题。
近年来,文化界、文艺界多次就电影、电视节目等各类文化载体中的方言使用现象及所谓“方言热”产生过激烈的讨论。
一些地方,尤其是如上海这样开放程度较高的城市,也发生过一些由于方言使用、方言影响问题而导致的舆论风波乃至于外来人口与本地居民之间的严重对立。
因此,调查实践小组选择了方言与普通话冲突和融合的焦点——城市进行方言的生存现状探究,希望能通过调查,了解方言的发展历史、应用状况和社会认同度,同时也是抛砖引玉,能对保护方言、正确处理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建议。
调查方法及步骤采用问卷、访问、资料收集相结合的形式来进行调查调查步骤1、确定议题,进行分工,小组成员根据家乡所在方言区分别进行北方方言区、湘、赣、吴、鄂方言区的调查实践;2、查阅资料了解本地方言的发展历史以及使用状况;3、根据调查内容,经多次修改后形成一份调查问卷,并在北京、天津、湖北、上海、江苏、浙江、湖南、江西等地进行调查走访,与市民进行交流;4、汇总分析调查结果,得出结论;5、就结论提出建议。
调查结果及分析调查一:1.您的年龄介于—□18岁以下□19至30岁□31至50岁□50岁以上图12. 您的职业是——□学生□公务员□服务行业□农民□工人□其他图2 调查二:3.您是否会熟练使用普通话—□完全掌握□还可以□还不行4.您是否会熟练使用方言—□完全掌握□还可以□还不行图3 图4 从图表3, 4中我们发现,大多数人都能熟练使用方言与普通话,但是普通话作为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语言,在使用人数上仍稍占多数。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不能熟练使用普通话的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而其原因是由于这类人群自小居住在本地,方言是他们交流的主要语言,故其普通话稍显欠缺。
另一方面,不能熟练使用方言的多为青少年及来自外省市的流动人口,原因包括以下几种:1) 青少年接受教育期间正值普通话的推广期,且在校期间多使用普通话;2) 外省市人员在本地居住时间不长,并基本使用普通话来解决日常交流的问题。
而两种语言都能熟练使用的以中青年居多。
调查三:5.您个人平时与人交流时更喜欢使用方言还是普通话—□方言□普通话□混着用6.您认为在您身边的环境,方言与普通话哪个使用得更频繁—□方言□普通话□差不多图5 图6从图表5, 6以及调查过程中与他人的交流,我们发现,普通话的使用比例略高。
然而,在主观上却是更多的人愿意将方言作为首选的与他人交流的方式。
另外,混合使用两种语言的情况也占有43.2%的比例,例如在与陌生人交流时用普通话更能表达清楚,或者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方言会更加贴切传神,而在正式场合使用普通话会显得更易让人接受。
调查四:下面,我们就两种语言的使用场合进行了比较分析:7. 请问您在工作场所或者学校更多地使用普通话还是方言?□普通话□方言□二者差不多8. 请问您在路上、车站、餐厅等公共场所更多地使用普通话还是方言?□普通话□方言□二者差不多9. 请问您在家中更多地使用普通话还是方言?□普通话□方言□二者差不多图7 图8图9具体到使用方言的场合,使用于家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但不难发现混着用也有相当比例,这可能与青少年长期在校使用普通话,与家中长辈沟通也更倾向于比较熟练的普通话有关;而在使用普通话的场合,多以工作单位学校等正式场合为主,这一方面是行业规范所致,另一方面也和城市内人口流动幅度增大有关。
在公共场所,人们用普通话的比例也大大高于方言,这有些出乎我们的意料,不过考虑到城市作为人口集散地的特殊作用,在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场所,如路上、车站、餐厅等,人们对周围环境的陌生程度较高,因此会选择普适性更强的普通话。
加之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在一些直辖市与副省级城市,这种情况实属正常。
而在交流氛围轻松的家庭中,方言依然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仍然在家庭交流中占据优势。
调查五:10.您平时是否收看方言类情景剧或谈话节目—□很有意思,经常收看□还可以□偶尔看□无聊,从来不看图10以上图表.说明了人们对方言节目的态度及意见。
其中,人们对此类节目的喜爱程度不一且显得较为平均,收看方言节目的群体以中老年人为主,他们多以此作为闲暇时的消遣。
但年轻人由于工作学业压力等原因鲜有时间收看。
但在调查过程中,多数人依然对此类节目持肯定态度。
在猎奇心理的影响下,文艺类节目中使用方言增加喜剧效果的手法深受年轻人群的认同和喜爱。
小结: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被调查人群依据年龄的增大,对方言的使用频率逐渐增大。
不能熟练使用普通话的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其原因就是这类人长期居住在本地,方言成为了他们交流的主要语言。
青少年在校期间较多地使用普通话,这与近年来社会上大力普及普通话有着密切的关系。
另外,流动人口在本地区居住的时间不长,又以青年为主,基本使用普通话来解决日常交流的问题。
老一辈人受方言的熏陶较多,年轻人却更多的接触普通话,甚至有部分被调查者从小学习普通话,这些致使方言在年轻一代人中的应用相较年长者有减少之势。
而两种语言都能熟练使用的以中青年居多。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工作时沟通交流的语言使用情况,也视各人的职业不同而各异,学生因学校行为规范的要求而使用普通话,公务员群体为更好地与广大人民群众沟通并树立政府窗口的良好形象,也以使用普通话居多。
而在广大的个体户和工人中,由于生活工作环境不同于前两者,方言的保存状况相对较好,使用率相对学生与公务员更加普及,但随着服务性行业中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这一情况会有进一步改变。
从总体上来说,无论年龄与职业的差别,大多数被调查者都能基本掌握方言,完全不懂方言的人群较少。
被调查对象大多更倾向于在工作场合和日常公共场合使用普通话,方便生活与沟通,而在家中使用方言的比例有所增加。
同时,调查对象们普遍认为传播普通话对方言的普及会有影响,但大多数人表示普通话的宣传普及对于方言的影响并不十分显著。
方言应用范围及使用人群仍然十分广泛,方言依然有其深厚的社会认同。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对方言在各地的应用状况有了一个直观而基本的了解。
方言价值之探究1)方言与语言研究方言具有语音学探究价值。
以宁波方言为例,从语音学的角度看,方言的语音特色更多地表现在单音词和双音词上,它会更富有个性地表现出“读音”的地方性,或者说与普通话的区别,但是,这一区别会带来书写上的困难。
好在宁波话中保留了不少的中古音,借助于《广韵》《玉篇》这些古典的工具书,可以查宁波话到它们的最原始的写法,当然,这些字往往十分冷僻难认,非专业人员一般不可能读出和读准。
但是,如果从词义的角度来看宁波方言,会发现它的三音节、四音节的俚语、俗语、比喻语、方言成语以及更多音节的短语和谚语(话头),不但可以书写,而且十分精彩生动,这些正是宁波话的最活最有生命力的因素。
再比如,南昌话将古汉语的入声字保留得完整无缺,说普通话的人对古诗词的入声一窍不通。
因为北方方言没有入声,所以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普通话里也没有入声。
而如今大部分南方地区所使用的方言保存了入声,由此可见,方言的研究价值十分可观。
2)方言的交流与情感价值方言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有其生存发展的土壤和基因,人们用方言交流可以增加地域优越感。
方言是同乡间情感纽带。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一个地域的人们在长期生活,劳作中所形成的语言习惯——方言——表达出了对地方特色文化的认同。
如漂泊在外的游子听到乡音会感到莫名的亲切;当别人对自己家乡的方言感兴趣时也会觉得自豪。
在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之间使用方言对话也可以使对方双方感到更亲切。
所谓乡音难改,方言对当地的普通话其实也有一定的影响,很多人的普通话都融合了当地的方言,所以也只有熟悉当地方言的人群才能准确无误地分辨中其中的意思。
方言存在本身不仅是本地人对其共同文化价值的认同,也是外地人对当地文化的直观印象。
并且,在方言的传承方面,大部分青少年和中年人认为方言作为一种地域传统文化,可以增强地域自豪感,有必要传承下去。
3)文化的多元化和载体性方言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双重属性:它既是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其本身也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个地区的文化,只有通过方言展示出来,才可以体现它的独特性,给人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例如天津快板只有使用天津方言才可以体现出它的独特性和趣味性;而越剧唱念使用的绍兴、嵊州的方言与其优美婉转的曲调相得益彰);另外,这也可以充分说明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同时,不同的方言可以体现不同地区人们的不同性格特点。
东北方言表现了东北人的好爽性格;吴侬软语又体现江浙人民的温宛柔和。
方言可以被应用在戏曲、歌舞、以及电视剧或者电影中,作为传播地区文化的载体。
以湖南花鼓戏为例,除长沙花鼓戏外,湖南还有两种重要的花鼓戏,这两种花鼓戏的流行地域都与混杂型方言密切相关。
如今,方言更被广泛应用应用于情景喜剧中,在给人们带来文化上的享受的同时,也加深了人们对于方言的认同。
电视剧《武林外传》《炊事班的故事》等正是体现了不同地区不同方言的交流与碰撞。
著名作家王蒙曾经在说到维吾尔语时进而谈到了他对语言的认识,在这里,我们不妨将它套用到对方言价值的认识上:“……一种语言并不仅仅是一种工具,而且是一种文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群,是一种生活的韵味,是一种奇妙的风光,是自然风光也是人文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