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牌小学国学经典国文诵读《王勃山中》校本课程表格式教案

合集下载

《少年王勃》教案备课

《少年王勃》教案备课

《少年王勃》教案备课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作者王勃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手法。

(2)学会如何查阅资料,提高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2. 生字词的学习与应用。

3. 作者王勃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手法。

2. 如何查阅资料,提高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注释。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教学多媒体展示王勃的画像,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外貌特征,激发学生对作者的好奇心。

简要介绍王勃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教师巡视课堂,针对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手法。

教师引导学生从词语、句子、段落等方面入手,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 课堂展示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课堂展示,分享本组讨论的成果。

其他组的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和补充。

5. 知识拓展引导学生查阅与王勃相关的资料,了解他的其他作品及其文学地位。

学生分享查阅到的资料,增加对作者的了解。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和思考。

7. 作业布置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思考能力。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批改,关注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表达能力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

少年王勃课堂教案设计

少年王勃课堂教案设计

少年王勃课堂教案设计第一章:王勃生平介绍一、教学目标1. 了解王勃的生平背景和创作成就。

2. 掌握王勃的代表作品及其特点。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王勃的生平简介:出生、家族背景、生平经历等。

2. 王勃的代表作品:滕王阁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

3. 王勃作品的文学特点:豪放、激昂、辞藻华丽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王勃的生平背景和创作成就。

2. 鉴赏法:分析王勃的代表作品,引导学生体会其文学特点。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简要介绍王勃的生平背景。

2. 讲解王勃的代表作品,分析其文学特点。

3. 学生自主阅读王勃的作品,体会其文学风格。

4.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对王勃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5.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熟读王勃的代表作品。

第二章:滕王阁序解读一、教学目标1. 理解滕王阁序的文意和背景。

2. 分析滕王阁序的文学特点和艺术价值。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滕王阁序的背景介绍:滕王阁的历史和建造背景。

2. 滕王阁序的文学特点:辞藻华丽、对仗工整、寓意深刻等。

3. 滕王阁序的艺术价值:历史、文化、文学等方面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滕王阁序的背景和文学特点。

2. 鉴赏法:分析滕王阁序的艺术价值,引导学生体会其美感。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简要介绍滕王阁序的背景。

2. 讲解滕王阁序的文学特点,分析其艺术价值。

3. 学生自主阅读滕王阁序,体会其美感。

4.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对滕王阁序的理解和感受。

5.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熟读滕王阁序。

第三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解析一、教学目标1. 理解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意境和情感。

2. 分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文学特点和艺术价值。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背景介绍:杜少府的身份和任职背景。

2.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文学特点:激昂、豪放、情感真挚等。

《少年王勃》的教学教案设计

《少年王勃》的教学教案设计

《少年王勃》的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少年王勃》。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王勃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

(3)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的用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培养文学素养。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

2. 王勃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的掌握。

3. 重点词语和句式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古汉语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2. 对王勃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的深入理解。

3. 如何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课文的韵律和意境。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少年王勃》的文本。

2. 王勃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王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简单介绍王勃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和意境。

(2)让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理解王勃的文学成就。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详细讲解王勃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

5. 实践环节:(1)让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体会课文的韵律和意境。

(2)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

7. 作业布置:(1)抄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写一篇关于王勃的生平和文学成就的短文。

8. 板书设计:少年王勃生平事迹文学成就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练习等,评估学生的积极性。

王勃 山中教案

王勃 山中教案

王勃山中教案教案标题:王勃《山中》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王勃的《山中》,使学生了解唐代诗人的创作背景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力和感受力。

3. 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山中》的基本内容和意境。

2. 分析《山中》的诗歌语言和修辞手法。

3. 运用所学知识,自己创作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歌。

教学准备:1. 课文《山中》的复印件。

2. 课堂展示图片或视频,展示山中的景色。

3. 学生课前阅读并做好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呈现一幅山水画或播放一段山中的视频,引起学生对山中景色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山中景色的印象和感受。

二、学习《山中》(15分钟)1. 分发《山中》的复印件,让学生先默读,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 逐句解读《山中》,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3. 分析《山中》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引导学生发现并解释其意义。

三、诗歌创作(20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课堂展示的山中图片或视频,让他们感受自然的美。

2.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山中的景色,并尝试用诗歌的形式表达。

3. 学生自由创作后,可以互相交流、分享,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四、诗歌分享与总结(10分钟)1. 邀请学生上台分享自己创作的诗歌,让其他同学欣赏和评价。

2. 通过学生的分享,总结《山中》的主题和诗歌表达方式。

3.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山中的景色会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激荡。

五、课堂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将自己创作的诗歌整理好,并准备下节课的分享。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唐代诗人的作品,了解不同风格和主题的诗歌。

2.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比赛或朗诵比赛,展示他们的才华和创造力。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

2. 诗歌创作质量:评价学生创作的诗歌是否表达了自然景色的美感和个人情感。

3. 学生的诗歌分享和评价:评价学生对他人创作的诗歌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少年王勃》的教学教案

《少年王勃》的教学教案

《少年王勃》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的生字词。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王勃的生平及代表作《滕王阁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课文内容。

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引导学生学习王勃的才华与胆识,激发学生立志成才。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课文的朗读与情感把握。

3. 对王勃生平及代表作的了解。

三、教学难点1. 文中古文语句的理解与翻译。

2. 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采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音频。

2. 王勃生平及代表作的资料。

3. 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王勃的生平及文学地位。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少年王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查阅字典。

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惑。

3. 合作探究:学生分小组讨论,探讨课文内容,分享学习心得。

教师组织小组汇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 朗读感悟:学生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情感。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技巧,培养朗读能力。

5. 课堂小结:学生整理学习笔记,巩固所学知识。

七、作业布置1. 抄写生字词。

2. 熟读课文,准备进行课下展示。

3. 查找王勃其他作品的资料,了解其文学成就。

八、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学生参与度、合作意识、表达能力等。

2. 作业完成情况:生字词掌握、课文朗读、课后拓展等。

3. 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十、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古典文学知识竞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少年王勃》的教学教案设计

《少年王勃》的教学教案设计

《少年王勃》的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王勃的生平背景和文学成就。

2.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3. 通过学习《少年王勃》,使学生领悟到坚持梦想、勇于创新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王勃的生平介绍2. 《少年王勃》原文阅读与解析3. 课文重点词汇和句式的讲解4. 课堂讨论与写作练习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步骤一、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王勃的生平背景和课文知识点。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表达能力。

3. 实践法: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王勃的生平背景。

2. 让学生阅读《少年王勃》原文,感知文本。

3. 分析课文,讲解重点词汇和句式。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王勃的文学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第三章:教学评价一、评价方法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3.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王勃及其作品的题目,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

二、评价标准1. 课堂表现:积极发言、认真听讲、参与度高。

2. 写作练习:内容充实、结构清晰、表达准确。

3. 期末考试:答题正确、理解深入、论述合理。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辅助材料一、教学资源1. 教材:《少年王勃》原文及注释。

2. 参考书:关于王勃的生平和作品的资料。

3. 网络资源:有关王勃的生平介绍和学术评论。

二、辅助材料1. 王勃诗文选集:供学生课后阅读和欣赏。

2. 王勃研究论文: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王勃及其作品。

3. 视频资料:关于王勃的生平介绍和作品解析,用于课堂展示。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时间安排一、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共15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进度:按照章节顺序逐步推进,保证教学内容的连贯性。

二、时间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王勃的生平背景,阅读《少年王勃》原文。

2. 第3-4课时:讲解课文重点词汇和句式,分析文本内容。

3. 第5-6课时:课堂讨论,探讨王勃的文学成就及其影响。

《少年王勃》第二课时之一教案

《少年王勃》第二课时之一教案

《少年王勃》第二课时之一《少年王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柳州市三中路小学白克荣教学要求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骛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色,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和才华横溢.(难点) 教学准备小黑板,板贴用的词句教学时间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篇人物故事,齐读课题)1、出示词语齐读,谁能读出意思来?2、出示诗句齐读,谁能读出停顿来?(板书停顿符号/)二、复习课文,精读指导一有感情地齐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你用上先……再……最后……说(参加宴会—写成《腾王阁序》—成为名文)二分清主次,指导读1、课文哪一自然段写了王勃被邀请参加腾王阁宴会?(指名读第一节) 他被邀请来参加宴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很有才气) 自读第一句话,谁能把探望换成另外一个词,又不改变原意,怎么读?(指名读)2、课文哪一自然段写了王勃写出的《腾王阁序》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名文? (指名读最后一自然段) 谁能读出句子的意思来?(读懂词语:千古传诵)3、在这个故事当中,你认为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 (怎样写成《腾王序阁》的) ①找一找,哪个自然段重点讲写成了《腾王阁序》?(第4自然段) 提示:怎样才能读好课文呢?(要把自己当成是课文中的人物,像他那样去想一想,然后再读,才能读得好.(指名读第4自然段) ②读了课文,特别是读了第4自然段,你认为王勃是个怎样的少年? (板书:有才华) 你是通过读了哪几个词语看出来的?(板书: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引导读懂这些词意小结:王勃虽然年少,可他才华横溢啊! ③师问:参加宴会的就王勃一个人吗?那么其他人在干什么呢? ④朗读第2自然段,理解为什么其他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 (都督要求当场写庆贺的文章,时间又短,怕写不好,有难度) 相比之下,王勃是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他怎么就能做到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呢?请朗读第3自然段⑤王勃凝望江面,他看到了什么?谁用读来告诉大家? (指名读远处的……飘荡……) 谁能读出那迷人的秋景呢?(指名读出意思来) 师边述(画面内容)边板贴词语:天连着水水连着天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披着落日的余晖联想:假如你也看到了如此美丽的秋景,你会怎样呢?(指名说) ⑥小结引出诗句: 如此美丽的秋景,使王勃的心中充满了创作的激情,当即用了两句短短的话语就把这情景描绘下来了,你知道他用的什么句子吗? 出示并齐读诗句(板贴:落霞与孤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⑦谁能看着黑板,凭着对课文的理解和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相机板书) ⑧读到如此美丽的佳句,不光是我们认为王勃是多么的有才气,就连那位都督也终于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了,他竟忍不住拍案叫绝.谁来学学他拍案叫绝的样子读读他说的话?(指名读) 引导体会词意:拍案叫绝(好) 读好奇才!真是奇才!两感叹号的意思. 师:同学们,你佩服王勃吗?你想怎样来称赞少年王勃呢?(指名说)三、.总结全文:今天,我们读了一个王勃参加滕王阁宴会时当场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滕王阁序》,让我们又认识一个文思敏捷,才华横溢的少年王勃.四、师生合作:朗读三,四自然段,准备背诵(教师引读课文3,4自然段).五、练习:背诵3,4自然段.六、交流,拓展:1、像王勃这样年少机敏的少年,你还知道有哪些? (司马光,刻苦练字的怀素,敢破陋习的孙中山……)2、你想过怎样使自己变得更聪明一些吗? (像王勃勤思考,勤观察,敢于创作等等). (下课) 附:一、板书设计9 少年王勃天连着天水连着水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披着落日的余晖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很有才华参加宴会写成了《滕王阁序》成为名文二、课前准备1、小黑板出示(词句):滕王阁序刚刚整修一新很有才气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千古传诵的名文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2、板贴纸卡(见板书) -1- -2- 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少年王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由教案频道h。

《少年王勃》的教学教案设计

《少年王勃》的教学教案设计

《少年王勃》的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王勃的生平和文学成就,感受其才子气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培养爱国情怀。

(2)引导学生学习王勃勤奋好学、敢于挑战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王勃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王勃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工具书或询问教师,学习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口头或书面练习。

(2)教师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表扬。

5. 欣赏与感悟:(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篇小短文。

2. 拓展作业:(1)收集其他关于王勃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欣赏。

(2)了解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思考王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学生朗读课文、参与讨论的表现。

(2)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1)家庭作业的完成质量。

(2)拓展作业的完成质量。

3.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1)通过课堂讨论、分享感悟的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 《山中》
教学重点 能有节奏、有韵律的诵读古诗。


1.初步感受古诗中所表现的景色,体会诗人通过这首诗所要表达出的情感。

教学难点
2.识、读“悲、滞、归、况、属、晚”,理解整首诗的内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古典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
教学组织 之前那首古诗大家还记得吗?请全班同学大声的把它诵读出来好吗?
步骤 1.看图导入:学生观察书中图片,并讲述看到了什么? 总结:时间就像滚滚的长江水一般,流走了就不会再流回来。

引出《山中》。

步骤 2.板书诗文,教师朗读全诗。


步骤 3.教师带读,给学生诵读的标准,学生在语言和情感上模仿跟读。


步骤 4. 解意(字):
王勃:唐朝诗人。


悲:感叹。


滞:滞留。


况:何况。


属:是。

教学步骤
高风:秋高气爽的风。


步骤 5.标注重读、轻吟、缓诵读、停顿等位置,全班同学齐读,并请个别同学有感情的
朗读。


步骤 6.逐句讲解句意,请同学按照上面解释过的字意依次总结每一句的大意,分句熟读。


步骤 7.分句背诵
步骤 8.初背与带背
步骤 9.通背和抽背
步骤 10.请个别同学总结古诗大意,复习巩固。




教学拓展 采用多种方式分句背诵古诗,如:悄悄话、接龙、开火车、打地鼠 家庭作业 复习今天所学习古诗和生字。

教学反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