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电气管线分离及预埋配管设计

合集下载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建筑物电气配管与线路敷设技术与标准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建筑物电气配管与线路敷设技术与标准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建筑物电气配管与线路敷设技术与标准随着现代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不断提升,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建筑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电气配管与线路敷设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深入探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电气配管与线路敷设技术与标准。

一、电气配管技术1. 专用管材选择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常见的电气专用管材有塑料波纹管材和金属波纹管材。

塑料波纹管材适用于非重要区域的电缆引入和布线,金属波纹管材则适合于防火分区、地下室等重要区域。

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专用管材可以有效确保电气系统运行安全。

2. 接口连接方式在电气配管过程中,接口连接方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确选择接口连接方式可以确保连接牢固、防水防尘,并简化安装过程。

目前常见的接口连接方式有螺纹连接、法兰连接和快速接头连接等,不同场合下可选择适合的接口连接方式。

3. 保护措施电气配管暴露在室内外环境中,容易受到机械损伤、湿气侵蚀等因素影响,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常用的保护方法包括使用槽钢、阻燃密封胶带和绝缘填充材料等。

这些保护措施可以有效提高电气配管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二、线路敷设技术1. 布线方案设计在进行建筑物电气线路敷设之前,需要进行布线方案设计。

布线方案设计涉及到用电负荷计算、回路划分、支路设置等内容。

合理的布线方案能够确保电气系统运行稳定,并满足不同区域的用电需求。

2. 线缆选择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可选用多种类型的电缆进行线路敷设。

例如聚氯乙烯绝缘软铜芯电缆适用于低压应用场景,而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则适用于中高压应用场景。

依据设计需求选择合适的线缆材料和规格可以确保线路敷设的安全可靠。

3. 敷设方式和标准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常见的线缆敷设方式有埋地敷设、明管敷设和架空敷设等。

各种敷设方式都需要符合相应的标准要求,如GB 50217-2002《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和GB 50057-2010《民用建筑物强弱电工程设计规范》等。

装配式建筑电气管线预留预埋方法

装配式建筑电气管线预留预埋方法

装配式建筑电气管线预留预埋方法正文:随着国家洋房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已有大量的预制装配式住宅建成投入使用,田彬以住宅传统内装为基础,分析剪力墙我国装配式了住宅预制构件中机电管线预留预埋的设计方法,并提出了对实现内装建筑设计工业化的机电设计展望。

引言预制装配式住宅,顾名思义就是用工厂预制的构件在现场装配而成的住宅。

而建筑节能剪力墙住宅,是指结构承重构件主要由钢筋混凝土墙体来承担的装配式住宅。

近年来,随着国家主权国家住宅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已有大量的装配式剪力墙住宅建成投入使用,这种建筑建造速度快、节约人力成本,并相当程度程度上提高了建筑质量。

装配式剪力墙住宅常用技术控制技术主要有:保温装饰一体化钢结构混凝土外墙板、预制楼梯、预制阳台板、叠合楼板等工业化技术以及整体卫浴、整体厨房、架空地板、同层排水等内装工业化工业生产技术。

其中内装工业化技术的应用应用软件很大程度受住宅交付使用形式的制约。

目前,我国住宅仍以传统装修为主,内装工业化技术还未全面确实推广推广,因此,在钢管结构体上的关键点预留预埋则是当下电气设计的关键。

下面对这种形式下的装配式剪力墙住宅电气管线预留预埋设计进行分析总结。

装配式住宅电气管线预留预埋设计毛坯房中电气设备烟道安装到位。

在这种形式下,电气系统设计及管线敷设基本沿用了现行的常规做法:沧州明珠管线浇筑于结构体内。

装配式住宅电气的关键技术就是做好预制结构体内管线的预留预埋。

设计人员需在设计阶段精确定位设备管线并与土建构件一起生成BIM模型提供服务给预制构件厂,预制相关人员按照图纸,根据一元化的标准对统一标准各预制板、墙中的线、盒、新增箱等进行精确定位的预留预埋。

电气管线电线管的预留预埋在机电中占非常大的比重。

对于利穆县交房的住宅,电线管基本上是筑成浇筑在结构体内的:预制墙体内的电线管及线盒,是随结构体在工厂内一次性浇筑成型的;当采用交错楼板时,水平电线管,是敷设在楼板的现浇倒置钢架层内,仍需要有在现场湿作业完成。

装配式住宅建筑电气管线与结构分离的应用

装配式住宅建筑电气管线与结构分离的应用

装配式住宅建筑电气管线与结构分离的应用随着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愈加深入,人们逐渐不满足于当前的建造方式,并希望通过新型建造方式以及不同专业技术的突破,使得装配式建筑的整体质量和建筑业的科技含量升级。

其中由于常规项目和装配式建筑存在差异,电气的线管敷设与常规的不同应该怎么解决呢?或许在看完今天对“装配式住宅建筑电气管线与分离应用”之后你可以找到答案。

(原文作者:瀚华机电所主任工程师吴建权)在装配式建筑中推荐管线分离的意义在装配式项目中,按常规做法,所有电气管线将在叠合楼板的现浇层处暗敷,会产生较多交叉,将破坏结构的钢筋保护层,影响结构安全。

同时,人们对生活品质不断追求,可能多次对自己居住的空间内部进行装修,暗敷在楼板内的管线维护更换难度大。

因此,科学将电气管线与结构分离,充分发挥管线分离不破坏结构钢筋保护层,保证结构安全稳定,又可避免施工单位漏埋电管而引起的后开凿现象的优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管线分离:对于裸露于室内空间以及敷设在地面架空层、非承重墙体空腔和吊顶内的管线应认定为管线分离;管线未分离:对于埋置在结构构件内部(不含横穿)或敷设在湿作业地面垫层内的管线。

电气管线(含桥架)等在地面架空层、吊顶内敷设的,属于管线与结构分离;在楼板、墙体里暗敷的管线认定为未分离。

电气管线与结构分离的几种做法01电气管线与结构分离的几种做法在装配式住宅项目中,所有电气管线明敷或者敷设于架空层和吊顶内的管线可做到全分离,但存在诸多弊端。

因此在装配式住宅项目中,一般较少采用管线与结构全分离做法。

02电气管线与结构部分分离管线与结构部分分离技术,采用明敷线管与暗敷线管相结合做法。

它在不影响结构主体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多专业、多工种的协同配合,巧妙地设计电气管线敷设路由,使得既满足美观性,又便于人们后期更新维护。

电气管线与结构部分分离技术项目分享01户型的电气管线与结构部分分离做法某项目工程概况如下:住宅楼为装配式建造项目,共33层,标准层采用预制叠合楼板、预制内隔墙、预制楼梯、叠合板式阳台等预制构件。

电气配管及管道预埋工程施工方案

电气配管及管道预埋工程施工方案

电气配管及管道预埋工程施工方案一、总则预留预埋施工严格执行图纸设计要求及国家施工规范规定。

二、工程特点本工程内部设施比较完备、技术设备多,工程量大且工艺复杂、质量要求高,加上工期紧迫.为此,密切配合土建,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势在必行.三、目前状况根据现行施工图纸及会审记录结合土建施工计划,目前安装主要配合土建主体施工进行预留预埋。

电气部分主要是暗配管及盒箱预埋预留,管道工程目前是套管、铁制件预埋及孔洞预留。

四、预留预埋内容1、电气配管:照明、动力、消防、其它弱电系统、等电位、防雷接地系统;2、管道套管:柔性、钢性;3、通风空洞洞口预留。

五、电气配管工程本工程预埋主要使用镀锌钢管ф40、ф50的规格、T4型灯头盒、86型接线盒、插接盒、自制过线盒(镀锌)、套管、镀锌扁钢、圆钢。

1、材料要求(1)凡所使用的器材均按国家或部颁布现行的技术标准,并具有合格证件、准用证、质量证等.(2)所有电气器材到达现场后,做系列检查:产品的技术文件齐全和按施工规范作外观检查。

(3)本工程采用镀锌钢管,其壁厚均匀、焊缝均匀,无折扁、裂缝砂眼,管内无铁屑及毛刺,镀锌管内外表面层完整地剥落现象,并整洁,耐腐蚀性强。

(4)根母的外形完好无损,丝扣清晰、护品完整无损,铁制灯头盒、开关盒、接线盒等金属板厚度不小于1。

2mm,镀锌层无剥落,无变形开焊,敲落孔完整无损,面板安装孔与地线焊接脚齐全。

(5)面板盖板的立与宽、安装孔距与所用盒配套,外形完整无损,板面颜色均匀一致。

(6)圆钢、扁钢、角钢等材质符合国家标准,镀锌层完整无损。

(7)其它铺材(如铅丝、电焊条、防锈漆、水泥、机油等)无变质过期现象.2、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1)预留预埋施工前认真熟悉图纸并结合土建管道通风施工图,密切配合好土建施工进度,做到预留预埋一次到位,且位置正确,严禁漏留少埋.A.钢管暗配:1、钢管内外均应刷防腐漆,埋入混凝土内的管外壁除外; 埋入土层内的钢管,刷两层沥青或使用镀锌管。

装配式建筑电气管线分离和预埋配管设计说明书

装配式建筑电气管线分离和预埋配管设计说明书

裝配式建筑电气管线分离及预埋配管设计随着国内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及国家政策的引导,建筑工业化技术标准体系的技术研究越来越成为国家关注的重点。

传统的高能耗、高消耗的建造技术在建造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建筑垃圾,已经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浪费和破坏,不利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对此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和推进建筑工业化发展的政策和指导性文件,目的就是要加快建筑工业化技术的推广和发展,使我国的装配式工业化建筑技术能够持续健康发展。

建筑工业化的特点是标准化、模块化、重复化和通用化。

目前我国推行的装配式建筑中大量采用预制混凝土(PC构件)技术,即把事先做好的梁、板、柱及墙体等PC构件运到施工现场后象搭乐高积木一样再进行组装。

对于电气专业来说,电气配管如何配合建筑预埋在预制结构体上或集成在建筑装饰面层内的一体化设计就成了研究的关键。

一、公共部位电气系统的管线设计对于装配式住宅建筑而言,底层及标准层公共区域一般采用传统的建造模式,以现浇方式为主,套内建筑墙体及楼板才会以装配式预制构件为主。

基于上述建筑建造原则,在住宅电气设计中,总配电房、通信机房通常设置于底层,标准的楼层强弱电配电间设置于公共区域内。

在此公共区域内敷设的水平电气管线宜在公共区域的吊顶内敷设,当受条件限制必须做暗敷设时,可敷设在现浇层内,以减少在预制构件中预埋大量电气管线。

对于竖向管线可集中敷设在预留的孔洞内,垂直电缆桥架及管线通过事先预留的孔洞明装,电气管线与结构体系脱离。

对于设置在公共区域内的需要穿越楼板引上及引下的照明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管线,可将引上、引下配电管线预埋在现浇混凝土墙体内,而不是预埋在预制墙板内。

以满足预制构件墙板预埋管线标准化、模块化设计要求。

单元强弱电竖井布置如图1所示。

图1 单元强弱电竖井布置图二、套内住宅电气预埋配管设计方法通过笔者对工业化居住建筑电气配管集成设计的研究及市场调研发现,电气配管敷设在工业化建筑体内主要有以下3种方式:a. 采用标准化预制构件生产技术,对预埋在预制混凝土墙体(PC 构件)内的电气配管进行标准化、模块化的设计,从而将其集成到建筑PC构件中。

浅谈装配式建筑管线分离

浅谈装配式建筑管线分离

浅谈装配式建筑管线分离摘要:对于裸露于室内空间、敷设在地面架空层、吊顶和墙面干法装饰层内的管线应认定为管线分离;对于龙骨类隔墙,包括轻钢龙骨和木龙骨隔墙等,敷设于墙体空腔内的管线应认定为管线分离;对于埋置在结构构件、非承重混凝土或轻质隔墙内部(不含横穿)或敷设在湿作业地面垫层内、湿作业墙体找平层内的管线认定为管线未分离关键词:装配式建筑;管线分离;SI住宅体系;集成式卫生间;叠合板预埋件因为在装配式建筑构件厂从事构件深化设计工作,我遇到很多装配式建筑有管线实施分离的时候发现,但如何落实管线分离,管线分离的效果如何,项目参与各方都有顾虑。

从构件厂就涉及管线分离实施过程,这阶段管线分离争议高发阶段,业主或总包方疑质:叠合板区域该不该实施管线分离,或分离后效果更差,然后会议再探讨。

本在设计阶段事变成施工阶段设计变更的问题,本末倒置之味。

这现象了表现了大家对管线分离的认识不足及争议。

我们的很多项目,管线分离都被业主否定,换回成传统的管线暗敷方式,其原因与其结果都让人深思的。

管线分离就设备管线系统,主要为内装设备(给排水系统、电器与照明系统、燃气系统、暖通与空调系统、新能源系统、智能化系统)与结构体的分离,预留单独的管线和配线空间,不将其埋入结构体中,以便于后期改造。

也提高材料与结构的耐久性性能,从而有效延长住宅寿命;后期便捷的维修和低成本的改造费用即可满足住宅的正常使用。

实践中,管线分离难点主要是在横向构件的分离。

地电气管线常规做法,将管线在叠合楼板的现浇层处暗敷,会产生较多交叉,将破坏结构的钢筋保护层,影响结构安全,暗敷在楼板内的管线维护更换难度大。

因此,如何科学将电气管线与结构分离,充分发挥管线分离不破坏结构钢筋保护层,保证结构安全稳定,又可避免施工单位漏埋电管而引起的后开凿现象的优势,实施管线分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电气管线(含桥架)等在地面架空层、吊顶内敷设的,属于管线与结构分离;在楼板、墙体里暗敷的管线认定为未分离。

装配式建筑电气管线敷设解析

装配式建筑电气管线敷设解析

城市周刊2019/6 CHENGSHIZHOUKAN 33装配式建筑电气管线敷设解析徐云龙 江苏中诣智慧城市建设有限公司摘要:本文分别从公共部位电气系统、套内住宅电气、整体厨房、卫浴管线、住宅建筑防雷设计与接地设计几方面入手,探讨电气管线敷设,本文研究结果仅供参考。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电气管线;敷设工艺随着国内建筑工业化发展,在国家政策的正确引导下,社会各界开始关注建筑工业化技术体系及标准体系。

传统建设方式,不仅会增加能耗,还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一、公共部位电气系统管线设计就实际情况而言,装配式建筑一般选择的是传统建造模式,会将地层、标准层区分开,以先浇筑的方式施工,只在墙体及楼板进行装配式预制件安装。

就装配式建筑公共部位电气系统管线设计,可参照下图1的设计方式。

图1 单元强电、弱点竖井布置示意图依照国家规定的建筑建造原则,装配式建筑住宅公共部位电气设计,应当在底层设置总配电房、通信机房,并设置标准楼层强弱配电间。

就公共区域内敷设的水平电气管线,应当敷设在公共区域吊顶内。

若受到条件限制,无法进行暗敷设,则需要敷设在现浇层,以此减少预制构件内预埋大量管线的情况出现。

就竖向的管线,一般选择集中敷设方式,将管线全部预留在孔洞内,垂直电缆桥架、管线,在预先设置的孔洞内明装,促使电气管线与结构体系相互脱离。

就公共区域的照明系统管线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管线,可选择引上、引下的方式,将管线预埋在现浇混凝土墙体内。

不可预埋在预制板墙内,以此满足装配式建筑标准化及模块化的管线设计要求[1]。

二、套内住宅电气预埋配管设计通过研究与调查现代工业化居住建筑电气配管集成设计,当前应用的装配式建筑套用住宅电气预埋配管设计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种:①PC 构件设计,将其集成到装配式建筑PC 构件中。

工人依据设计好的图纸,精准定位装配式建筑电气配管及接线盒,并在PC 构件板上预留足够的操作空间,降低施工人员对PC 构件内建筑电气配管精度要求。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管线安装与预埋工作技术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管线安装与预埋工作技术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管线安装与预埋工作技术装配式建筑是一种高效、快速且可重复使用的建筑方式,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

而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管线安装与预埋工作技术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从管线安装和预埋工作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介绍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相关技术。

一、管线安装技术1. 管道选择与排布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各种类型的管道被广泛使用,包括给水管道、消防管道、电气管路以及空调系统等。

在进行管线安装前,需要对不同类型的管道进行选择,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的排布设计。

同时还需考虑供水供气等系统之间的连接关系,保证整体施工顺利进行。

2. 合适材料的选择为了保证管道的质量和耐久性,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用于制造管道。

如今市场上存在多种材料可供选择,例如钢铁、铜、塑料等。

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适合的材料,并注意其抗压强度、耐腐蚀性和密封性等方面的要求。

3. 预制管道与现场拼装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通常会采用预制管道的方式进行安装。

预制管道在工厂内进行加工和制造,可以大大减少现场施工时间,并提高施工效率。

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只需将各个部件进行拼接安装即可。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保证管道的质量,还能够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

4. 维护与清洁管线的维护与清洁是确保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步骤。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对于新安装的管线,需要定期检查并及时解决任何问题。

此外,在使用过程中也需注意对管线进行清洁、防腐处理等措施,延长其使用寿命。

二、预埋工作技术1. 施工前评估与设计预埋工作是指在模块化组合之前,在结构体或构件上预先布置好需要埋设的设备或构建物。

为了确保预埋的设备或构建物能够完美嵌入结构体内部,并不影响整体稳定性和功能性,需要在施工前进行评估和设计。

这包括结构强度分析、设备防火性能要求、管线维修通道设置等方面的考虑。

2. 孔洞预留与标记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预留一定数量和规格的孔洞用于后续的管线和设备安装。

为了确保预埋工作的准确性和操作性,需要在模块制造过程中对孔洞进行标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裝配式建筑电气管线分离及预埋配管设计
随着国内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及国家政策的引导,建筑工业化技术标准体系的技术研究越来越成为国家关注的重点。

传统的高能耗、高消耗的建造技术在建造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建筑垃圾,已经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浪费和破坏,不利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对此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和推进建筑工业化发展的政策和指导性文件,目的就是要加快建筑工业化技术的推广和发展,使我国的装配式工业化建筑技术能够持续健康发展。

建筑工业化的特点是标准化、模块化、重复化和通用化。

目前我国推行的装配式建筑中大量采用预制混凝土(PC构件)技术,即把事先做好的梁、板、柱及墙体等PC构件运到施工现场后象搭乐高积木一样再进行组装。

对于电气专业来说,电气配管如何配合建筑预埋在预制结构体上或集成在建筑装饰面层内的一体化设计就成了研究的关键。

一、公共部位电气系统的管线设计
对于装配式住宅建筑而言,底层及标准层公共区域一般采用传统的建造模式,以现浇方式为主,套内建筑墙体及楼板才会以装配式预制构件为主。

基于上述建筑建造原则,在住宅电气设计中,总配电房、
通信机房通常设置于底层,标准的楼层强弱电配电间设置于公共区域内。

在此公共区域内敷设的水平电气管线宜在公共区域的吊顶内敷设,当受条件限制必须做暗敷设时,可敷设在现浇层内,以减少在预制构件中预埋大量电气管线。

对于竖向管线可集中敷设在预留的孔洞内,垂直电缆桥架及管线通过事先预留的孔洞明装,电气管线与结构体系脱离。

对于设置在公共区域内的需要穿越楼板引上及引下的照明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管线,可将引上、引下配电管线预埋在现浇混凝土墙体内,而不是预埋在预制墙板内。

以满足预制构件墙板预埋管线标准化、模块化设计要求。

单元强弱电竖井布置如图1所示。

图1 单元强弱电竖井布置图
二、套内住宅电气预埋配管设计方法
通过笔者对工业化居住建筑电气配管集成设计的研究及市场调研发现,电气配管敷设在工业化建筑体内主要有以下3种方式:
a. 采用标准化预制构件生产技术,对预埋在预制混凝土墙体(PC 构件)内的电气配管进行标准化、模块化的设计,从而将其集成到建筑PC构件中。

工厂工人根据设计好的深化设计图纸,对预埋在PC构件内的电气配管及接线盒进行准确定位,并在PC构件板上预留出足够的操作空间,以降低施工人员对预埋在现浇层叠合楼板上的电气配管与预埋在PC构件内的电气配管直接对接的精度要求。

对于在叠合楼板内的电气配管预埋,由于叠合板底板上部现浇混凝土层厚度仅为70 mm左右,在叠合板上可排布的配管空间有限,需要尽可能对强弱电预埋配管分层、错位布置,以减少管线二次交叉,避免出现管线三次交叉的情况,以免造成预埋配管外露。

电气预埋管外伸大样示意如图2所示。

图2 电气预埋管外伸大样示意图
有关住宅单元强弱电配电箱不宜设置在PC构件内而应设置在现浇墙体内的做法,笔者认为大可不必担心,从技术上分析只要安装在各单元客厅内的住户配电箱与信息配线箱分开、交错布置,在不影响结构安全的前提下都可以通过生产模具将强弱电箱体提前预制在PC构件墙体内。

预埋在叠合楼板内的电气配管如图3所示,配电箱安装在预制墙体内做法如图4所示,配管预埋预留操作空间做法如图5所示。

图3 预埋在叠合楼板内的电气配管示意图
图4 配电箱安装在预制墙体内做法示意图
图5 配管预埋预留操作空间做法示意图
b. 电气配管与建筑结构体系采用分离设计。

主要利用建筑墙体与内装饰面之间的缝隙敷设电气配管,从而省去了在建筑结构体内预留预埋电气配管的过程,降低了建筑构造对各专业的配合度要求。

电气配管与结构体分离做法基本等同于传统的电气施工做法。

只有少量预埋在现场叠合楼板现浇层内的照明灯具接线盒为了露出叠合楼板而需要采用深100的接线盒,接线盒的预埋位置还需要考虑结构安全,不能敷设在预制构件的接缝处。

与配管预埋在预制墙体内敷设相比,通过采用分离结构设计的电气配管可以直接铺设在轻质隔墙中而不需要预制。

电气接线盒及配管也不需要精确定位,能在不损伤结构的情况下自由改变、更换电气配管,可灵活应对不同的建筑装修风格设计需求。

但由于电气配管需要在现场敷设施工而不能事先预制在构件内,标准化、模块化、装配率及生产施工效率都较低。

电气配管安装在装饰面层墙体及面层地板内与结构体系分离的做法如图6所示。

图6 电气配管安装在装饰面层墙体及面层地板内,与结构体系分离做法示意图
c. 采用集成楼盖(双层楼板)的电气配管技术。

利用预制密肋板作为楼板结构受力体系,结构上下板和肋都采用预制,利用上下板之间的空腔安装机电管线。

以达到装配建筑机电管线模块化、标准化设计要求,如图7所示。

图7 集成楼盖技术,机电管线集成在楼板内示意图
设备管线预埋在结构楼板空腔内的做法在国外已很普遍,也有成熟案例的应用,与国内目前普遍采用的预埋在现场叠合楼板二次现浇层上的电气配管技术相比,预埋在结构楼板空腔内的设备管线,可以在工厂内根据图纸进行模块化、标准化生产,运至施工现场后,可根据不同的组合在现场进行装配,从而减少了现场预埋湿作业的工作量。

预埋在结构楼板空腔内的管线可根据建筑构件形式组成不同的管线接口模块,各管线模块之间的连接通过管线接口技术在现场进行灵活组装,避免了传统预埋电气配管的施工做法,基本实现了电气配管
与主体结构的分离设计,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适用性。

如何合理利用楼板密肋间的空间,配合工业化电气集成管线技术,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