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09讲《气压带和风带》知识点导学及答案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课后习题:气压带和风带(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气压带和风带课后篇巩固提升必备知识基础练读以北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关于图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共有3个气压带和4个盛行风带B. b风带盛行西南风C. ①②气压带影响下多雨,③④气压带影响下少雨D. a为东北信风带,c为西风带2.关于图示气压带、风带形成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气压带是高空气流堆积下沉形成的B. a风带的风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影响C. ③气压带是冷、暖气流交汇,暖气流上升形成的D. ②气压带是热力原因形成的1题,该图表示的是北半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其中①是赤道低压带,②是副热带高压带,③是副极地低压带,④是极地高压带;a是东北信风带,b是西风带,c是极地东风带。
北半球的西风带盛行西南风。
第2题,①气压带是空气膨胀上升形成的;a风带的风在近地面应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影响;②气压带是高空气流堆积下沉形成的,是动力原因形成的。
2.C读世界局部地区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完成第3~4题。
3.图中的M气压带是指()A.赤道低压带B.副极地低压带C.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D.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4.图中M、N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可能是()A.M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5月份B.M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7月份C.N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7月份D.N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10月份3题,根据纬度位置和盛行风向可知,风从M气压带向两侧吹,且风向向右偏,则可以推断M气压带为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D项正确。
第4题,读图可知,M气压带向南移动,可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间可能为1月份。
N气压带为赤道低压带,其向北移动,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时间可能为7月份,C项正确。
4.C读世界部分区域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完成第5~7题。
5.图中所示的季节应为北半球的()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6.亚洲低压是图中的()A.①B.②C.③D.④7.此时,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的盛行风向为()A.东北风B.西南风C.东南风D.西北风①(亚洲低压)控制,应为北半球的夏季。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必背知识及答案

选择性必修一必背知识过关十一1.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
2.热力原因和动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带。
3.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
4.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
5.气压带风带对天气的影响。
6.1月份和7月份北半球的高低压中心。
7.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对比。
8.绘制北半球气候分布模式图。
9.说出几种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和成因。
10.如何通过气温降水示意图判断气候类型。
11.气候形成的影响因素。
12.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13.我国的雨带推移规律。
先进行背诵,再查阅答案!1.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
2.热力原因和动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带。
热力原因: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
动力原因: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
3.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
高低相间、对称分布。
4.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
夏季(北半球)北移,冬季(北半球)南移。
5.气压带风带对天气的影响。
以上风带对天气的影响为一般情况。
特殊情况还需要考虑风从陆地吹来还是从海洋吹来。
6.1月份和7月份北半球的高低压中心。
1月份,亚洲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亚洲地区为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太平洋上为阿留申低压,大西洋上为冰岛低压。
7月份,亚洲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亚洲地区为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太平洋上为夏威夷高压,大西洋上为亚速尔高压。
7.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对比。
8.绘制北半球气候分布模式图。
9.说出几种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和成因。
(一)热带雨林气候1.分布:南北纬10°之间;2.特点:全年高温多雨;3.成因: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二)热带草原气候1.分布:南北纬10°之南北回归线之间;2.特点: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3.成因: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三)热带沙漠气候1.分布:南北回归线之30°之间;2.特点:全年炎热干燥;3.成因: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四)地中海气候1.分布: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2.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3.成因: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1册 3.2 气压带和风带(教师版)

第三章大气的运动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目标导航3.分析图文材料,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1.大气环流(1)概念: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知识精讲(2)意义:使高纬度和低纬度之间、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
2.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均匀的地球表面高、低纬度地区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影响⇒三圈环流⎩⎪⎨⎪⎧a.低纬度环流圈b.中纬度环流圈c.高纬度环流圈(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①气压带(北半球)气压带分布形成②风带(北半球)风带分布风向【微】图形法记忆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如上图所示,四个手指与手掌弯曲成90°角,它们之间的接触带的凹陷处和凸起处分别代表低气压带和高气压带,其中中指和无名指的凸起处分别代表不同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它们之间的凹陷处代表赤道低气压带,食指和小拇指的凸起处分别代表不同半球的极地高气压带,食指与中指之间以及小拇指与无名指之间分别代表不同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1)原因: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2)规律(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微】(1)气压带、风带移动的幅度和范围大约是10个纬度,小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幅度和范围。
(2)根据气压带、风带位置可以判定季节,反过来也可以根据季节判断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方向和位置。
【即学即练1】下图为不同节气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①气压带的名称是()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2.甲节气时,重庆市的气候特征是()A.炎热干燥B.高温多雨C.温和湿润D.秋高气爽【答案】1.B 2.B【解析】1.赤道低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30°附近,副极地低气压带位于60°附近,极地高气压带位于南北两极。
读图可知,①气压带位于30°附近,为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
人教版必修一地理2.2《气压带和风带》

人教版必修一地理2.2《气压带和风带》《气压带和风带》◆教材分析绘制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平面图),并说出移动规律。
通过理想地球单圈环流的铺垫,分步附加地球自转(地向偏向力)、公转(季节性移动)和海陆分布差异,得到三圈环流及其季节移动规律;得到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断裂和海陆高低压形势季节性转换现象,最终把推导得到的结论让学生明确下来。
按发生规律绘制气压带风带分布图(极地、赤道冷热大势-极地高压、赤道低压-气压带相间分布-副极地低压、副热带高压-风带风向判断-风带命名),说出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方向,在冬、夏海平面等压线图上标示高低气压中心。
根据气压带风带性质对判定气候的特征。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指导学生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并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原理形成示意图的地理技能。
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难点】1.三圈环流示意图的绘制与理解。
2.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变化规律。
3.亚欧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影响而西岸受气压带、风带影响的原因。
4.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3、四季的形成。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在南、北纬30度附近海面,风不经常来做客,这可苦坏了古代航海的商人。
因为他们不得不把准备运往美洲大陆的马匹放在船上,等待顺风的到来,结果由于经常等不到风,致使大批马匹因缺少草料而死亡,大量马匹也只能命丧大海。
人们因此给这个令人苦恼的无风带起了一个非常古怪的名字—马纬度。
无风带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呢?【讲授新课】师: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形式通常称为大气环流。
它会有什么样的作用呢?(输送和交换热量。
)大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主要形式,它促进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调整全球的水热分布,促进地球上的水量平衡和热量平衡,也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这节课我们首先要学习三圈环流。
(板书)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师:由于不同纬度地区所得到的太阳辐射是不同的,因而高低纬度间因太阳辐射而产生的热量差异,会驱使大气不断的运动。
气压带和风带讲解高中地理知识点

气压带和风带讲解高中地理知识点气压带和风带讲解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学习地理不能只盲目做题,更多的是要从题目中掌握知识的漏点,巩固地理方面的知识点。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之气压带和风带讲解吧!知识点概述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小节的知识点,主要知识点包括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因素分析,以及气压带和风带形成分布等知识点。
知识点总结本部分内容主要考点有:大气受热过程;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锋面系统(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低压、高压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等。
常见考点考法运用等值线分布图(如等温线、等压线、等高线等)考查地面状况对气温、气压的影响,以及对风向、风力大小及天气状况的影响。
20l1年高考大纲全国卷9—10题以坐标图为切人点考查了热力作用的时空差异及其影响等方面的知识和相应的读图能力;提供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或表格数据、文字、坐标图等材料,考查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成因、分布规律、特征等的影响。
20l1年高考福建文综10—12题通过提供北极地区等压线分布图的形式综合考查了风向判别、海陆分确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等;以图像或等压线分布图为载体,考查锋面或低压(高压)过境时的天气变化特征。
2011年高考江苏地理5-6题、安徽文综第34题、北京文综第7题、广东文综第6题和天津文综地理部分lO—11题都侧重考查了锋面、低压、高压等主干知识和天气系统图的分析判读能力常见误区提醒误区提醒通过绘制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等削弱作用;大气保温作用原理重在理解大气逆辐射的意义;热力环流的成因要注意理解大气受热差异与气压差异、气流运动之间的关系;风向的判断要掌握一定的技巧;通过绘图的方法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利用读图分析法掌握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的规律;熟悉气候类型的判读方法,并注意通过分析统计数据理解和掌握各气候类型的特征;通过列表比较的方法,理解气旋和反气旋、各气压带之间、风带之间、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之问的异同。
高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知识点总结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规律(3)季节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考点:气压带和风带的判读1.读纬线,辨气压带和风带(1)0°纬线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
(2)30°纬线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3)60°纬线附近为副极地低气压带。
(4)90°纬线附近为极地高气压带。
(5)0°~3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信风带。
(6)30°~6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西风带。
(7)60°~9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极地东风带。
2.读风向,辨南北半球(1)风向右偏为北半球,如甲、丙两图。
(2)风向左偏为南半球,如乙、丁两图。
3.读气压带位置,辨节气(1)若各气压带分别被0°、30°、60°纬线平分,则为春、秋分。
(2)若各气压带位置偏北(赤道低气压带全部位于赤道以北,副热带高气压带全部位于30°纬线以北,副极地低气压带全部位于60°纬线以北),则为北半球夏至。
(3)若各气压带位置偏南(赤道低气压带全部位于赤道以南,副热带高气压带全部位于30°纬线以南,副极地低气压带全部位于60°纬线以南),则为北半球冬至。
4.读风向,辨气压带高低和名称(1)风由中间向两侧吹的为高气压带。
如上图中甲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乙为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2)风由两侧向中间吹的为低气压带。
如上图中丙为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丁为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气压中心M是蒙古—西伯利亚(亚洲)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气压中心N是印度(亚洲)低压,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3.季风考点:季风环流的形成与应用1.1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2.7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提醒:在赤道南北两侧的地区都会有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形成的季风现象。
气压带和风带(含答案)

气压带和风带高频考点:7个气压带6个风带名称、位置及移动规律、海陆气压中心分布、季风环流一、单选题下图为英国泰晤士河口(英国东南距海岸20公里之外)某风电场内单个风电机组示意图,该风电场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海上风电场。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该风电场风电机的扇叶朝向为A.东南B.西北C.西南D.东北2.该风电场建立可能带来的影响是A.英国年降水量减少B.影响空中飞机飞行C.陆地风向发生改变D.危及低空飞行鸟类读某地气候统计图及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3.为该地带来降水的主要气压带或风带是A.①B.②C.③D.④4.与该气候类型成因类似的是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读北半球三圈环流示意图(下图),完成下列各题5.形成三圈环流的因素有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②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③高低纬之间的冷热不均④地转偏向力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下列能正确表示c气压带两侧大气运动的是A.B.C.D.图为世界部分地区三圈环流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气流的运动方向。
读图,回答第下列各题。
7.通常能够为其所影响地区带来降水的有A.①③④B.①③⑤C.①⑤⑥D.④⑤⑥8.图示环流状况出现时,A.内蒙古高原北风吹雪B.地中海沿岸碧海晴空C.南非高原上草木葱茏D.南极大陆紫外线强烈9.能够正确表示气流②运动模式的是A.B.C.D.下图为局部的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0.就北半球来说,该图反映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控制地区多出现高温多雨的天气B.乙控制地区盛行下沉气流C.丙控制地带气候多湿润特征D.甲是副热带高压高带,乙是赤道低压带下图为“某风带示意图”,箭头表示风向。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2.图中城市可能是()A.南半球低纬度B.南半球中纬度C.北半球低纬度D.北半球中纬度13.常年受该风带控制的地区()A.常绿硬叶林广布B.形成温带季风气候C.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D.以发展乳畜业为主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模式,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1册 3.2 气压带和风带

2.气压带、风带的名称: A__赤__道__低__气__压__带__ , B___东__北__信__风__带___ , C_副__热__带__高__气__压__带_ , D__盛__行__西__风__带___ , E_副__极__地__低__气__压__带, F___极__地__东__风__带___ , G_极__地__高__气__压__带__。 3.三圈环流的名称: ①__低__纬__环__流____,②__中__纬 ___环__流___,③__高__纬__环__流____。
4.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 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做周期性 的季节移动。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 是夏季偏___北_____,冬季偏____南____。如图所示:
[归纳总结]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1)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而且气 压带、风带相间分布,气压带表现为高压和低压相间分布。 (2)同一半球,信风带与西风带风向相反,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 同。
1~2.解析:第 1 题,甲图位于北半球,由甲图中气压带的位置 可知,此时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位置偏南,北半球为冬季,该季节 30°N~40°N 受西风带控制,盛行西南风。第 2 题,由上题分析可 知,甲图表示北半球的冬季;乙图也表示北半球,图中赤道低气压 带、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位置偏北,表示北半球的夏季。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最新课标要求】 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 形成的影响。
核心素养定位 1.在示意图中指出主要的气压带、风带,并说明其分布特点。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2.结合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说出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综合思维) 3.运用示意图,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分析 其对气候形成的作用。(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压带和风带考点解读1.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2.解释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分布运动的原因。
3.掌握季风气候的特点与成因。
知识清单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三圈环流的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于热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带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由于动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带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气压带、风带随着季节有移动现象,规律是与________________一致,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_____,冬季_____。
4.由于________________,以亚欧大陆为例,1月份________________被大陆上的_____高压——________________切断,保留在海洋上(_____________)。
7月份________________被大陆上的_____低压——________________切断,保留在海洋上(______________)。
南半球由于_______占绝对优势,地表性质均一,气压带______分布明显。
5.季风成因:(1)东亚季风:________________;(2)南亚季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高低纬间冷热不均2.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差异 地转偏向力 地表均匀 赤道低气压带 极地高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概念:________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特性:________、有规律性、长时期平均状态意义;调整全球________分布,影响天气和气候大气环流 低纬环流:副热带高气压带−−−→信风________低气压带(热力环流) 中纬环流:副热带高气压带−−−→西风________低气压带(动力环流)高纬环流:________高气压带−−−→东风副极地低气压带(热力环流) 三圈环流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压带全球性全球性水热赤道副极地极地3.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北移南移4.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副极地低压带冷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副热带高压带热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海洋带状5.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要点精析要点一:大气环流与三圈环流1.根据气流运动判断气压高低空气下沉时,单位面积空气柱内的空气增加,气压升高;空气上升时,部分空气从上空外流,单位面积空气柱内的空气减少,气压降低。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总是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
因此,风的来向为高气压区,风的去向为低气压区。
2.三圈环流图【高清课堂:气压带和风带】以北半球为例低纬环流赤道附近受热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形成赤道低气压带(热力成因),上升的暖空气在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北流动同时右偏,在北纬30°附近上空,风向偏转成西风(图中箭头1),不能继续北进。
从赤道源源不断流来的空气在这里不断地堆积,由于重力作用下沉,使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动力成因)。
在近地面,大气由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偏转成东北信风(图中箭头2,因常年存在,很守“信用”而得名)。
东北信风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在赤道地区辐合上升。
这样,便在赤道与北纬30°之间形成一个低纬环流圈。
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北流出的一支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偏转成西南风(图中箭头3),称为盛行西风。
极地附近空气下沉,形成极地高气压带(热力成因)。
气流向南流出逐渐向右偏转为东北风(图中箭头5),称为极地东风(因来自极地而得名)。
盛行西风和极地东风在北纬60°附近相遇,暖而轻的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气流之上,形成上升气流,致使北纬60°附近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动力成因)。
上升气流到高空,又分别流向副热带和极地上空(图中箭头4和6),形成中纬与高纬环流。
南半球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左偏,所以环流方向与北半球不同。
注意:三圈环流的纵剖面示意图【典型例题】下图是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气压带的名称:A为________,B为________。
(2)图中风带的风向:①为________,②为________。
(3)下列关于上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为温暖湿润的风B.②为寒冷干燥的风C.受气压带A控制的地方多阴雨天气D.气压带B是由于空气冷却下沉形成的解析:三圈环流中位于两个环流之间的高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所以B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根据已知条件“南半球”可知,副热带高气压带以北的环流为低纬环流,A为赤道低气压带,①为南半球东南信风;副热带高气压带以南的环流为中纬环流,②为盛行西风。
答案:(1)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2)东南风,西北风(3)C要点二:全球气压带和风带1.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比较气压带分布成因特征气流气流性质极地高气压带(2个)南北纬90°附近热力原因热高压下沉冷干副极地低气压带(2个)南北纬60°附近动力原因冷低压上升温湿副热带高气压带(2个)南北纬30°附近动力原因热高压下沉干热赤道低气压带(1个)0°附近热力原因热低压上升湿热风带分布风力气流性质北半球南半球(影响气候)极地东风带(2个)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之间东北风东南风冷干中纬西风带(2个)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西南风西北风温湿低纬信风带(2个)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东北风东南风干燥2.巧绘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绘制步骤:绘制口诀:“高压低压相间插,一撇一捺向低压。
”说明:以上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均是建立在当太阳直射赤道(二分日)时的情景,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气压带和风带也在南北移动。
【典型例题】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
下图为火山喷发图片。
导致冰岛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压带和气流是()A.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B.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C.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风D.副极地低气压带和东北风解析:解答本题需要把握以下几点:(1)由“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可知火山喷发地的大致纬度位置及其与欧洲的相对位置。
由“2010年3月以来”可知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位置。
(2)准确把握不同季节北极圈附近所处的气压带和风带。
3月以后,副极地低气压带由北极圈附近向北移动。
西风带也随之北移。
北极圈附近的冰岛火山喷发主要受其影响,导致火山灰向东部飘移,影响欧洲。
答案:B要点三: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高清课堂:气压带和风带】以赤道为对称轴的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是以太阳直射赤道为前提的。
实际上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每年都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有规律地移动,由此引起了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典型例题】例题1 (2016 北京东城高一期末)读下图“世界局部地区及其对应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气压带的名称是_________,其控制地区干湿状况是_________。
(2)由气压带、风带分布特点可以判断,甲地处于_________季,此季节气压带、风带因_________移动而位置偏南。
解析:(1)图示A区域为低气压带,而且在赤道附近,所以为赤道低气压带,该地区蒸发旺盛,空气对流运动强烈,降水多,所以高温多雨,属于湿润地区。
(2)甲地处于欧洲西海岸,此时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气压带和风带南移了,为冬季,太阳直射点也应移动到了南半球。
答案:(1)赤道低气压带湿润(2)冬太阳直射点例题2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箭头表示大气运动方向。
该图表示北半球____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理由是________。
(2)一般地说A地比B地降水量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C气流来自哪个气压带?________。
为什么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________。
C与D之间形成的气压带是________,该气压带是________原因形成的。
解析:由图可知,此时气压带、风带移向南半球,北半球应是冬季。
A地是盛行西风带,风从低纬海洋吹向陆地,降水较多;B地是东北信风带,风从高纬吹向低纬,温度不断升高,难以成云致雨。
C是来自30°附近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暖轻气流,所以遇到来自极地的冷重气流D时向上爬升。
C与D之间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属动力原因形成的。
答案:(1)冬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南移(2)丰富A处气流由低纬流向高纬,气温降低,有利于水汽的凝结、降水的发生;而B处气流由高纬流向低纬,气温升高,不利于水汽的凝结,难以形成降水(3)副热带高气压带C气流暖而轻,遇到来自高纬度地区冷而重的D气流后向上爬升副极地低气压带动力要点四: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高清课堂:气压带和风带】1.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成因①成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②分布——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2.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分布图夏季冬季原因气温气压气温气压陆地高低低高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洋低高高低注意:由于南半球陆地面积相对较小,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
所以气压带相对于北半球而言,几乎未被切断。
【典型例题】读“北半球1月份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A、B气压中心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
(2)A气压中心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被切断的气压带是________。
(3)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点盛行________风,D点盛行________风,我国的气候是以________为主要特征。
解析:题目图示主要信息:①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②A为亚欧大陆,B为太平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依据图中等压线分布状况正确判断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上的气压分布差异。
第(1)题,1月份亚欧大陆上由于气温比同纬度海洋低,形成高压区,为亚洲高压;北太平洋的气压中心为低压即为阿留申低压。
第(2)题,1月份,为北半球冬季,亚欧大陆迅速降温,蒙古、西伯利亚一带成为寒冷中心,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形成强冷高压,将该纬度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
第(3)题,图中C点位于东亚,此时为高气压区,形成西北风;D为南亚,此时受东北季风控制为东北风。
我国在寒冷的冬季风影响下气候以寒冷干燥为主。
答案:(1)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2)冬季大陆气温低副极地低气压带(3)西北东北寒冷干燥要点五:季风环流【高清课堂:气压带和风带】是大气环流的一个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