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影响水质的几个关键性指标

合集下载

水厂日常水质检测9项指标

水厂日常水质检测9项指标

水厂日常水质检测9项指标
作为供应市民日常生活用水的重要设施,水厂每天都要进行水质检测。

下面列举了水厂日常水质检测的9项指标:
1. pH值:衡量水的酸碱程度,一般要求在6.5-8.5之间。

2. 溶解氧量:反映水体中氧气的含量,要求达到5毫克/升以上。

3. 总硬度:反映水中的钙、镁等离子物质含量,超过300毫克/升则会影响生活用水。

4. 氨氮:反映水中有机物分解后释放出的氮物质,要求不超过1.5毫克/升。

5. 铁:反映水中铁的含量,应控制在0.3毫克/升以下。

6. 锰:反映水中锰的含量,应控制在0.1毫克/升以下。

7. 氯化物:反映水中氯离子的含量,应控制在250毫克/升以下。

8. 总大肠菌群:反映水中是否有细菌污染,要求不得检出。

9. 氟化物:反映水中氟离子的含量,应控制在1.0毫克/升以下。

通过对以上指标的检测,能够保障水质达到国家卫生标准,为市民提供安全、卫生的饮用水。

- 1 -。

为您详解水质调控中影响水质的关键指标以及调控方法

为您详解水质调控中影响水质的关键指标以及调控方法

为您详解水质调控中影响水质的关键指标以及调控方法“养鱼先养水,好水养好鱼”。

自然水体有合理的动态生态系统,具备自净能力。

养殖水体由于经济生物的投放,破坏了原有生态系统的平衡,亟待干预调整,以使水体建立新的动态平衡。

人工环境的动态生态系统更易遭到破坏。

因此,养鱼要先养水。

一、影响水质的因素影响水质的五项指标为:pH值、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

影响水质的生物因素有:藻类、原生动物、细菌、虫卵。

影响水质的环境因素有:天气、药物、水源、底质。

(1) 溶氧:造成溶氧缺乏的因素有:高温、养殖密度过大、有机物的分解作用、无机物(硫化氢、亚硝酸盐)的氧化作用、浮游生物不平衡。

引起鱼类浮头的原因包括:上、下水层温差产生急剧对流;水质过肥或败坏。

光合作用不强,浮游动物大最繁殖,氨氮、亚硝酸盐过高抑制鱼类呼吸;鱼类呼吸器官病变。

增氧应该采取以下措施:经常加注新水,保持水质“肥、活、嫩、爽”;晴天中午、后半夜、阴雨天气经常开增氧机;经常定期泼洒葡萄糖、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制剂;使用粒粒氧或底质改良剂等来改良底质;有效控制浮游生物的过度繁殖。

(2) pH值:淡水养殖pH值应保持在6.5~8.5,最佳生长值是7.5~8.2。

pH值决定着水体中很多的化学过程,如氨氮、硫化氢等有毒物质,会由于pH值的不同产生不同的毒性。

pH值决定着一些藻类的繁殖,影响藻类的很多生物过程。

酸性水中(pH值低于6.5)可使鱼虾血液的pH值下降,削弱其载氧能力,造成生理性缺氧。

尽管水中不缺氧但仍出现鱼浮头。

pH值过高则直接腐蚀鳃组织,引起鱼虾大批死亡。

PH值对水质的影响表现在:过高或过低的pH值均会使水中的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使有机物不易分解。

pH值高于8时,大量的离子氨转化为有毒的分子氨,PH值低于6时,水中90%的硫化物以硫化氢形式存在,增大硫化物的毒性。

总之,过高或过低的pH值均会增加水中有毒物质的毒性。

调节水体pH值:水体偏酸时可用生石灰20克/米³或小苏打3~5克/米³全池遍洒;水体偏碱时可通过用降碱灵、碱消(降碱酶)、醋精、乳酸菌或进行杀藻处理。

自来水水质检测9项检测指标

自来水水质检测9项检测指标

自来水水质检测9项检测指标自来水,这个每天都跟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想必大多数人对它的质量其实没怎么注意过。

大家基本上都是“眼不见心不烦”,水龙头一开,水就来了,喝了、洗了、做饭了,生活照样过得有滋有味。

可是,说到自来水水质,其实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小秘密哦!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自来水的9个重要检测指标,别看这些名字听起来挺复杂,其实就像一碗汤,大家不一定能知道里面有多少料,但只要汤好喝,大家就不问了。

大家最关心的肯定就是水里的“氯”。

说到氯,可能有朋友会想:“这东西不会是漂白水吧?”其实啊,氯在水里有个重要的作用,它能杀死水里的细菌,保证我们喝到的水是干净的。

不过,氯一旦超标,那味道就不好了,有点像那个泳池水的味儿。

喝上一口,嘴巴里好像就剩下了“消毒水”的味道,怪不得有时候你喝到水的味道怪怪的。

所以,氯的含量要合适,太多了不行,太少了也不行。

再来谈谈水里的“浑浊度”。

有时候你打开水龙头,看到水流出来有点像“黄汤”,那就是水里的悬浮物让水变浑了。

你可能会想:“水怎么能这么脏?!”水里的浑浊物质有很多,可能是泥沙、铁锈,也有可能是水厂处理过程中没有完全去除干净的杂质。

正常情况下,水的浑浊度应该很低,清澈透明的水才是好水。

要是水浑浊,喝上一口,你会不自觉皱起眉头:“这水是不是不太行?”说到水质,还有一个大家可能没怎么注意过的指标,那就是“总硬度”。

这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水中矿物质的含量。

水里的钙、镁离子越多,水就越“硬”。

这就好比你家的洗衣机,水太硬,洗衣粉泡不开,衣服洗了也不干净。

更严重的,洗澡的时候可能会觉得皮肤干涩,头发也没那么柔顺。

所以,水的硬度过高也不好,过低也不行,最好保持在适中的水平,这样对皮肤、对家电都好。

再来说说“pH值”。

你可能听过酸碱度这个词,pH值就是用来衡量水的酸碱性的。

水的pH值如果过低,也就是酸性过强,可能对人的消化系统不好;如果过高,就是水偏碱,可能会影响口感,喝起来怪怪的。

水质监测 环境 标准 10项指标

水质监测 环境 标准 10项指标

水质监测环境标准 10项指标水质监测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工作之一,通过对水体中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指标进行监测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水污染问题,保障水资源的安全和人民的饮水安全。

中国环境保护部在《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对水的环境质量指标做了详细规定,其中包括了10项重要指标。

第一项指标是溶解氧浓度。

溶解氧是指水中溶解的氧气分子的浓度,是维持水体生物生存和自净能力的重要指标。

水中的溶解氧来自大气中的氧气和水体中的光合作用,它不仅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也能反映出水体中是否存在有机物和微生物的活动。

第二项指标是化学需氧量(COD)。

COD是用来衡量水中有机物含量的指标,它表示单位体积水样中氧化有机物所需的化学氧量。

COD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水体的生物生态系统平衡和饮用水的安全性。

第三项指标是五日生化需氧量(BOD₅)。

BOD₅是在一定的温度下,生物在水和有机物共存条件下所需的氧量,它能反映出有机物在水体中的分解速度和水中的微生物数目。

第四项指标是氨氮含量。

氨氮是水中常见的一种重要有机化合物,尤其是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出水中常常存在。

氨氮的超标说明水体中存在有机废弃物的进一步处理需要。

第五项指标是总磷含量。

总磷在水体中是一种重要的养分,过量的磷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并引发水华等问题。

监测总磷含量是了解水体富营养化状况的重要手段。

第六项指标是总氮含量。

总氮含量主要包括有机氮、无机氮和氨基氮等多种形态的氮。

它反映了水体中氮肥的利用效率和富营养化的程度。

第七项指标是pH值。

pH值是衡量溶液酸碱性的指标,pH值的变化会对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产生重要影响。

第八项指标是电导率。

电导率是测量水中电解质含量的重要参数,它可以反映出水中溶解物质的种类和浓度,是判断水体污染程度的一个指标。

第九项指标是浊度。

浊度是反应水体中悬浮物质含量的指标,太高的浊度会使水具有浑浊不清的外观,影响水质。

第十项指标是颜色。

二十个污水处理关键参数控制指标收藏!

二十个污水处理关键参数控制指标收藏!

二十个污水处理关键参数控制指标收藏!污水处理是指对城市、工业、农村等产生的污水进行处理,以移除其中的污染物质,使其达到排放标准,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为了确保污水处理的有效性和稳定性,需要对处理过程中的关键参数进行控制和监测。

本文将介绍二十个污水处理关键参数控制指标。

1.废水pH值:控制废水的酸碱度,通常要求在中性或碱性范围内,以确保后续处理过程的稳定性。

2.水温:影响废水中的活性微生物生长速率和反应速度,一般需要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处理。

3.高锰酸盐指数:衡量废水中的可被氧化物质含量,反映有机物浓度和污染程度,需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4.溶解氧浓度:控制废水中的氧气含量,确保微生物生存和生物降解过程的进行。

5.总悬浮物(TSS)浓度:反映废水中悬浮物的含量,需要控制在排放标准范围内,以防止沉淀和堵塞处理设备。

6.化学需氧量(COD):衡量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需要控制在排放标准限值内。

7.生化需氧量(BOD):反映废水中的可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含量,同样需要控制在排放标准限值内。

8.氨氮浓度:反映废水中的氨氮含量,需要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以防止对环境的影响。

9.总磷浓度:衡量废水中的总磷含量,需要控制在排放标准限值内,防止过度富营养化。

10.总氮浓度:反映废水中的总氮含量,需要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以减少对水体生态的影响。

11.悬浮沉淀物(SS)浓度:控制废水中的悬浮颗粒物含量,以防止设备堵塞和水体浑浊。

12.投加药剂量:控制废水处理中添加的药剂量,以确保处理效果符合要求。

13.混合剂用量:调节废水处理过程中的搅拌和混合作用,确保废水中的污染物能够均匀分布和接触到处理剂。

14.填料比表面积:衡量废水处理设备中填料的接触面积,以提高物质转化速率和处理效果。

15.气体输入量:控制废水处理中添加的气体量,如氧气和臭氧,以促进氧化和降解过程。

16.曝气时间:控制废水中微生物接触气体的时间,以确保氧气传递和生物降解反应。

水质分析中的常用指标

水质分析中的常用指标

水质分析中的常用指标水质分析是对水样中各种物质含量、污染程度和水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的过程。

水质分析中使用的指标非常多,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指标。

一、物理指标1.温度:水温对水体中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有直接影响,也是反映水体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

2.pH值:反映水体的酸碱度,是水质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3.浊度:浊度是表征水体悬浮物浓度的指标,一般用肉眼或浊度仪来测定。

4.电导率:电导率是水中电离物质的浓度和种类的综合指标,反映水体的盐度。

二、化学指标1.总溶解固体(TDS):是水中所有溶解在其中的固体物质的总重量,反映水中总溶解性物质的含量。

2.溶解氧(DO):溶解氧是指溶解在水中的氧气,是衡量水体中生物呼吸状态和富营养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3.化学需氧量(COD):是水中有机物氧化所消耗的氧量,反映水体中的有机物污染程度。

4.生化需氧量(BOD):是水中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所需的氧气量,用来判断水体的自净能力。

5.氨氮(NH₃-N):是水中的主要无机氮形态之一,是衡量水体富营养化状态的重要指标。

6.亚硝酸盐氮(NO₂⁻-N)和硝酸盐氮(NO₃⁻-N):是水中的主要无机氮形态之一,也是判断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指标。

7.总磷(TP)和总氮(TN):是衡量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重要指标,通常与水体中的藻类生长和富营养化程度关联。

三、有机物指标1.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一类易挥发的有机化合物,常见的有苯、甲苯、二甲苯等,是常见的水体有机污染物。

2.悬浮物(SS):悬浮物是水中悬浮态物质的总称,包括悬浮固体和悬浮液滴等。

悬浮物的含量反映水质的浑浊程度。

3.油脂和脂类:包括水中的原油、石油产品、炼油废水中的石脑油、轻柴油、石蜡、脂肪酸等,是水体中常见的有机污染物。

四、微生物指标1. 大肠杆菌群(E. coli):是常见的水中致病微生物指标,其含量可以反映水体的细菌污染程度。

2. 耐热大肠杆菌群(Thermotolerant coliform):与大肠杆菌群类似,也是常用的水质微生物指标。

水质分析这五大水质指标你知道吗

水质分析这五大水质指标你知道吗

水质分析这五大水质指标你知道吗水质分析:这五大水质指标你知道吗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生活离不开清洁安全的饮用水。

而为了保证水的质量,水质分析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水质分析主要通过五大水质指标来评估和监测水质情况。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五大水质指标。

第一大水质指标是溶解氧。

溶解氧是指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分子。

水中的溶解氧来源于大气中的氧气以及光合作用。

溶解氧的含量直接影响水中生物的呼吸。

通常情况下,饮用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应在5-8mg/L之间,否则可能存在水体富含有机污染物或生物生长不正常的问题。

第二大水质指标是水温。

水温是指水体的温度。

水温对于水体中的生物生存和繁殖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水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对生物的生理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水温还会影响溶解氧的含量,高温使溶解氧减少,低温则有利于溶解氧的增加。

第三大水质指标是酸碱度。

酸碱度又称为PH值,它反映了水体中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的含量。

PH值的范围为0-14,数值越小表示酸度越大,数值越大则表示碱度越大,7为中性。

一般来说,饮用水中的PH值应保持在6.5-8.5之间,过高或过低都会对水体中的生物造成不利影响。

第四大水质指标是浊度。

浊度是指水中悬浮颗粒物质的含量。

悬浮颗粒物质包括泥沙、沉积物、微生物等。

浊度高的水往往具有较大的固体悬浮物含量,这将影响水的透明度和水质。

饮用水的浊度一般要求在1 NTU以下。

第五大水质指标是总大肠菌群。

总大肠菌群是指水中存在的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总量。

大肠菌群是评价水体是否受到粪便污染的重要指标。

正常情况下,饮用水中的总大肠菌群不应存在。

如果出现总大肠菌群超标的情况,可能存在着水中存在有害细菌的风险。

水质分析是保障水的安全和卫生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这五大水质指标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水体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和改善。

如加强水体保护,控制污染物排放,加强饮用水处理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简单的方法来初步评估水质。

水质检测指标T

水质检测指标T

水质检测指标T水质检测是对水中各种物质、微生物和物理性格参数等进行监测和测定的一项工作。

水质检测指标是用来评价水质好坏的参考值和判断标准。

不同的水体有不同的水质指标,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水质检测指标以及对水质的影响。

1.pH值pH值是评价溶液酸碱性强弱的指标,其数值范围从0至14,7为中性。

pH值对水质有一定的影响,过高或过低的pH值对水中生物造成危害。

例如,当水中的pH值过低时,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的生长和繁殖能力会受到影响。

2.溶解氧(DO)溶解氧是指水中溶解的氧气,对水中的生物是必需的。

溶解氧水平高时,水中生物的生长繁殖活动得到促进。

相反,溶解氧低时可能导致水中生物窒息,甚至引起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3.化学需氧量(COD)化学需氧量代表着水中有机物的含量,高COD值表示水中有机物浓度较高。

过高的COD值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生物生态系统失衡。

4.总悬浮物(TSS)总悬浮物是指水中的浮游物质,包括悬浮颗粒、沉降物、浮游生物等。

高TSS值表示水质较差,会影响水中生物生存和繁殖。

5.氨氮(NH3-N)氨氮是一种有机氮化合物,其含量高低代表着水体中的富营养化程度。

过高的氨氮含量会导致水中藻类和水生动物大量繁殖,从而引发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6.高锰酸盐指数(KMnO4)高锰酸盐指数是评价水中有机物和无机物含量的一种指标。

高锰酸盐指数值过高可能表示水中有机物含量较高,缺氧情况加重,从而对水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7.浑浊度浑浊度是指水体中微粒和悬浮物对光线散射的程度,也是反映水质清洁程度的一个指标。

过高的浑浊度可能代表水体中有大量的悬浮颗粒和污染物。

8.生化需氧量(BOD)生化需氧量是指生物在特定条件下分解水中有机物所需的氧气量。

高BOD值表示水体中有机物浓度较高,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生物死亡。

9.高氯酸盐浓度高氯酸盐浓度可以反映水中的污染物含量,特别是光气等有毒物质的存在。

10.重金属含量水中的重金属含量是评价水质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垂直变化
影响因素
池水密度流、光照强度和浮游植物的分 布。
水的密度变化特点
一般来说,当水温为4℃时,水的密度最大。 在4℃以下,水温降,密度降,反之水温升, 密度增 在4℃以上,水温升,密度小,反之水温降密 度增 凌晨,池水各个水层的溶解氧差距减小。 阳光出现后,水上层和下层溶解氧量差距越 来越大,15∶00~16:00差距最大 。 日落后,水上层和下层溶解氧量差距越来越 小,2∶00~5:00差距最小
影响水质的几个关键性指标
一、溶氧(DO)
不同养殖品种对溶氧要求不同,草 鱼必须有16个小时以上时间大于 5mg/L,任何时间不得低于3mg/L, 罗非要求低些。 氧气来源:1)池塘换水;2)空气 溶解氧;3)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 产生的氧气。 水体溶氧的主要贡献者是浮游植物, 所产含量一般占80%以上,多的可达 90% %,而空气溶解的氧仅占7%-8% , 换水补给,一般一般占全部增氧的 3~4%。 养殖池塘耗氧,鱼呼吸耗氧20%,水 呼吸耗氧71%,底质耗氧9%,其余可 忽略不计。 水中溶氧的特点:量少多变
二、pH值(酸碱度)
氢离子浓度一向被认为是养鱼水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分析养鱼用水的水质时通常都要测 定pH值。 这是因为氢离子浓度从多个方面影响到鱼和鱼的生产。 1.鱼类能够安全生活的pH值范围大致是 6到9,而最适宜的范围在鲤科鱼类为弱碱性, 即pH值为7到8.5,在鲑科鱼类为中性附近即pH值为7上下。pH值超出一定范围(高限为 9.5到10,低限为4到5)会直接造成鱼的死亡 。 2.pH值还通过影响其他的环境因子而间接影响到鱼。 例如在低pH值下,Fe离子和H2S的浓度都会增高,而这些成份的毒性又和低pH值 有协力作用,pH值越低,毒性越大;另一方面,高的pH值又会增大氨的毒性。 另外pH值偏离了中性到弱碱性范围而变得过高或过低时,都会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 腐败菌的分解作用;而前者又会影响到水体的氧气状况和鱼类的呼吸条件,后者又会影响到 水中有机质的浓度。 3.pH值还严重影响到水体的生物生产力,首先pH值的不适宜会破坏水体生产的最重 要的物质基础-磷酸盐和无机氮合物的供应。 如果水偏碱会形成难溶的磷酸三钙,偏酸又会形成不溶性的磷酸铁和磷酸铝都会降低肥 效,在氮的循环中pH值也起重大作用,硝化作用固氮作用都以弱碱性pH值 7.0到8.5最适 宜,遇到酸性或弱碱性条件都会受到抑制,此外,pH值还通过直接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 各类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从而影响水体的整个物质代谢。
容易缺氧的情况 1. 水温26℃以上 2. 水温最高季节 • 7月中旬-8月中旬(浮头或 泛塘频率最高) 3. 施有机肥之后 4. 人的自我感觉(暴风雨之 后) 5. 天气的变化 6. 新开鱼池
防止缺氧的措施 定期测量DO 生物制剂,降解水中耗氧物 质 平时增氧:增氧机或化学试 剂 抽排底层水
4、增氧机的使用
1、影响溶氧的因素
一定条件下,水中DO达到饱和时的 含量,称该条件下DO的饱和含量 1.1、 气压(氧气分压)越高, DO的饱和 浓度越高; 1.2、温度越高, DO的饱和浓度越低; 1.3、盐度越高, DO的饱和浓度越低;
淡水中溶氧与温度的关系
2、溶氧的分布和变化
2.1、昼夜变化
2∶00~5∶00左右, 处于最低水平。浮头现 象多发时段。 阳光出现时,溶解氧 开始增加。随光线强度 增加而增加,与浮游植 物的光合作用 密切相 关。 下午15∶00~16∶00 最高。 尔后逐渐降低。日落 后降低速度加快。
4.1、作用: 增氧:增加空气与水的接触 曝气:使水中有毒气体如硫化氢、氨、甲烷等的逸出 净化水质 混合:使上层过饱和溶氧量送入下层,加速下层有机质的 矿化过程和池塘的物质循环 (中午开机) 4.2、使用方法 晴天12:00-4:00点开机,因为此时表层水的温度较高,光 照充分,光合作用最强,溶氧量达到饱和,而在池水深度1 米多的水层,光照较暗温度较低,光合作用弱,溶氧不足, 相对地产生了氧债。此时开动增氧机搅水,可促使池塘上 下层水体对流交换,填补了下层水体的氧债,增加了水体 的溶氧量。开机时间长短以增氧机负荷水面多少而定。晴 天午后开机一段时间之后,一般到次日清晨还保持必要的 氧气含量,所以一般情况不必开机。
• 阴天时次日清晨开机。其目的是直接搅水增氧,因为阴天 光合作用弱,池水溶氧储备少,经过大半夜池水溶氧的消 耗,溶氧降到必要的需要量以下。大致在凌晨3-5点就需 要开机增氧,若水肥鱼多还可以提前,开机开到鱼没有浮 头的预兆和危险为止。 • 阴雨连绵或因水肥鱼多等原因有严重浮头的危险时,要在 鱼浮头之前,即池中野杂鱼、小虾开始浮头之时开机。一 般在半夜前后,因为此时池水中溶氧含量很少,大约是2 毫克/升左右,若等到鱼浮头之后再开机,往往来不及了。 • 一般情况下傍晚不要开机。因为此时池水中的溶氧还不缺 乏,没有开机的必要;而且还会促使鱼池上下水体提前对 流混合,延长消耗水中氧气的时间。阴雨天时白天不开机。 阴雨白天光合作用较弱,表层池水溶氧不会过饱和,此时 没有开机的必要,可安排在夜间或黎明开机
2.3、水平变化
水平变化规律性不强,常因风力大小、风向、浮 游植物的水平分布、水流存在与否而产生不同的情况。
3、缺氧判断,补救
缺氧反应: • 鱼类出现窒息死亡时水体的溶解氧含量称为鱼体的“窒息点”,“窒 息点”的高低可以反映鱼类耐受低氧的能力的大小。
• 在养殖池塘中,鯵条等野杂鱼的窒息点最高、其次为鲢鳙鱼、再次为 鲤鱼鲫鱼:鲢鱼0.72-0.37 mg/L、鳙鱼0.68-0.34 mg/、草鱼0.510.3 mg/L、鲤鱼0.34-0.3 mg/L、鲫鱼0.13-0.11 mg/L。 • 野杂鱼出现浮头作为轻度缺氧、鲢鱼浮头作为中度缺氧、鳙鱼浮头作 为重度缺氧、鲤鲫鱼浮头作为严重缺氧的定性判别指标。在野杂鱼出 现浮头时就必须开动增氧机增氧、而当鲤鲫鱼出现浮头是就已经出现 “泛池”、大量死鱼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