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导学案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教案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教案教案: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教学目标:1. 了解酶在生物体内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作用;2. 掌握酶的结构和功能特点;3. 知道一些常见的酶及其应用;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2. 酶的结构和功能;3. 常见酶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1. 理解酶如何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2. 说明酶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3. 掌握酶的应用场景及其原理。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实验器材、案例分析等。
2.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教材相关内容,准备实验记录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用案例或实际场景引出酶的作用,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理论知识讲解(20分钟)1. 酶的定义和作用机理- 酶是特殊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反应的特性。
- 酶能够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能量,即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 通过调节反应速率,使生物体内的代谢反应能够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
2. 酶的结构和功能- 酶的三级结构:原生结构、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
- 酶的活性位点:与底物结合并催化反应的区域。
- 酶与底物的亲和力:酶底物亲和力越大,催化反应的速率越快。
3. 酶的应用场景及原理- 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例如面包发酵、啤酒酿造等。
- 酶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例如酶替代治疗、酶标记技术等。
- 酶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例如污水处理、生物除草剂等。
三、实验操作演示(30分钟)教师进行酶催化反应的实验操作演示,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相关数据。
四、实验分析与讨论(15分钟)1.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并填写实验报告或实验笔记。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酶催化反应的影响因素及应用场景。
五、案例分析(2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相关的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介绍一些酶的前沿研究领域,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酶学的最新发展。
人教版教学教案降低化学反应的酶 导学案

高一生物导学案 5.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2、通过阅读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的资料,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
3、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重点】酶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难点】 1.酶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2.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第一课时酶的作用和本质一、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1、细胞代谢:。
2、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1)实验原理:2H2O2−→−酶2H2O+O2 2H2O2−−→−+3Fe2H2O+O2(3)讨论⑴——⑷见教材P79。
⑸本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各是什么?怎样检测因变量?⑹在对照实验中,除了要观察的变量外,其它条件均相同,即遵循____________原则。
以本实验为例分析:________试管为对照组;________试管为实验组。
3、酶的作用:(1)活化能:分子从______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状态所需要的能量(2)作用:_________化学反应所需的____________更显著,因而_________更高(3)意义:使细胞代谢在______________条件下快速进行用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如H2O2的分解,20℃没有催化剂时需活化能75kJ/mol ;用铂作催化剂时,只需活化能54kJ/mol;用H2O2酶时,活化能下降到29 kJ/mol以下。
二、酶的本质:1、探索历程:(阅读资料分析,回答P82页问题)2、酶的本质:酶是__________产生的具有_____________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的酶是________,少数酶是_________。
随堂练习1.1783年,斯帕兰札尼在研究鹰的消化作用时做了一个巧妙的实验,这个实验的巧妙之处在于()。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教案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教案《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酶的作用及原理,掌握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的相关知识。
2、通过学习酶的作用机制,培养学生对生物化学反应的认知能力。
3、通过对酶的应用实例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酶的作用及原理2、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3、酶的应用实例三、教学步骤:(一)引入1、通过展示一些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过程,让学生了解生物化学反应的多样性。
2、提出酶在生物化学反应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关注酶的作用机制。
(二)酶的作用及原理1、介绍酶的定义和分类,阐述其与一般催化剂的区别。
2、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到酶对化学反应的作用,理解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
3、介绍酶的专一性,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酶的特异性。
4、分析酶的作用机制,引导学生理解酶如何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三)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1、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到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理解酶如何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2、介绍不同类型的酶及其在生物体内的分布和作用,引导学生理解酶在生物体内的生理功能。
3、通过数据对比,让学生了解酶的催化效率远高于一般催化剂。
(四)酶的应用实例1、介绍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洗涤剂、食品加工等。
2、介绍酶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如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等。
3、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如药物研发和疾病诊断。
(五)总结与巩固1、对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2、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3、布置课后作业,包括理论题和实验操作题,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估:1、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2、针对学生反馈和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确保教学质量。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1、酶的作用机制和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是本课的难点,需要通过实验演示和形象化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酶的作用和本质》教案

第五章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酶的作用和本质一、教材分析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而新陈代谢的进行又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因此,了解酶的作用和本质,为理解细胞中复杂的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本节内容还与选修模块的相关内容有着内在联系。
例如,选修模块中有关酶的应用等,都是以“酶与代谢”部分的相关内容为基础的。
此外,学生通过有关酶的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获得的技能,对进一步学习生物技术实践等知识起到保证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
(2)、阐述细胞代谢的概念2. 能力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推理、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2)、通过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3)、在有关实验、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探究等的问题讨论中,提高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分享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阅读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的资料,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
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吸收不同意见中的合理成分,还要具有质疑、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2)、通过小组间的讨论、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精神。
(3)、通过让学生了解酶的发现过程,使学生体会实验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通过讨论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酶的作用、本质2、教学难点: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四、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初三、高一阶段化学的学习,对于纯化学反应已比较熟悉,但是对于细胞内部的化学反应及生物催化剂──酶的认识有限。
工业制氨的化学反应是在高温高压并且催化剂作用下进行的,细胞内部却是常温常压的温和状态,而细胞代谢包括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的进行应该有生物催化剂──酶的参与,才能使其高效有序的进行,由此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引入对酶相关知识的学习。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教案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教案具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酶的作用原理。
4)启发式教学法: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分析、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
5)互动教学法:教师和学生之间要有良好的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
二、教学内容1.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2.酶的本质及特性3.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三、教学重点1.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2.酶的本质及特性3.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四、教学难点1.酶的本质及特性2.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五、教学方法1.问题探讨法2.实验探究法3.直观教学法4.启发式教学法5.互动教学法六、教学手段1.教材2.实验器材3.FLASH动画4.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通过斯帕兰札尼研究鹰的消化作用,引出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2.概念讲解讲解细胞代谢的概念,引出酶的本质及特性。
3.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分解过氧化氢的速率,了解酶的催化作用。
4.原理讲解通过FLASH动画和图解,讲解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
5.问题探讨引导学生思考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酶来解决某些问题。
6.总结总结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酶的本质及特性、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的原理,并展示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八、教学评估1.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提交实验报告,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实验分析和结论。
2.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了解学生对酶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及时纠正错误认识。
3.小结测试通过小结测试,检测学生对酶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入,引出细胞代谢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索的历史和过程。
在介绍酶的本质和作用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资料自主思考,并帮助学生归纳酶的定义和特点。
通过提问比较酶和无机催化剂的异同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酶的特殊性质。
第二课时酶的作用机理实验环节教师活动通过实验展示酶的催化作用和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导学案

第五章 第一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一课时 酶的作用和本质 学案【学习目标】1.学生阅读教材P78,理解细胞代谢的场所、实质及意义。
2.学生阅读教材P78-79“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通过课前预习明确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确保课中小组能够合作完成实验。
3.学生通过进行该实验,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同时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4.学生通过对实验条件和现象的比较,理解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同时体会酶对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是至关重要的。
5.学生阅读教材P80的内容,通过对问题串的进一步探究,理解酶作用的机理。
6.学生阅读教材P81-82“关于酶本质的探索”的资料,通过总结各位科学家的观念,归纳和理解酶的定义及本质。
7.学生通过谈谈对科学发展过程的认识,体会科学是在不断的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
【学习建议】本节课采用教师的过程式教学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课前学生在预习中通过思考,明确自己的疑惑,并记录在相应位置。
课堂中学生通过实验操作,采用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得出结论的方法,重点解决酶的作用机理和酶的本质。
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实验探究法、观察法、讨论法、总结归纳法。
【重点和难点】重点:酶的作用、本质。
难点:(1)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
(2)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课前预习区 35min>【问题探讨】斯帕兰札尼对鹰的消化作用的研究〖知识扩充〗1. 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2.物理消化:通过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
3.化学消化:通过各种消化液、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吸收的营养物质。
阅读课本P78“问题探讨”,根据〖知识扩充〗的提示思考:<4min> 1.将肉块放在笼子里是为了排除________消化的干扰,进而探究鸟类的胃里除________消化外,是否有___________消化。
学案5.1.3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3)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学案5.1.3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3)[方法规律]与酶有关的曲线图表分析1.表示酶高效性的曲线(1)催化剂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
(2)酶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的时间,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2.表示酶专一性的图解及曲线(1)表示酶专一性的图解①图中A表示酶,B表示被催化的反应物。
②酶和被催化的反应物分子都有特定的结构。
(2)表示酶专一性的曲线①在A反应物中加入酶A,反应速率较未加酶时明显加快,说明酶A催化底物A参加反应。
②在A反应物中加入酶B,反应速率和未加酶时相同,说明酶B不催化底物A参加反应。
3.影响酶活性的曲线(见学案5.1.2)4.底物浓度和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1)在其他条件适宜、酶量一定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但当底物达到一定浓度后,受酶数量限制,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增加。
(2)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适宜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
[巩固练习]18.有人做了这样一系列实验:第一组将萝卜磨碎,制得提取液,立即冷却,然后取几只试管分别加入pH为3~9的一定量的过氧化氢的溶液,30 ℃保温,均加入少量冷藏提取液。
第二组重复上述实验,只是把提取液的添加量减半。
第三组重复第一组实验,只是把提取液进行80 ℃热处理。
然后绘成曲线如下图,分别表示一、二、三组结果的是()。
A.a、b、cB.c、b、aC.a、c、bD.b、a、c19.下图是小麦淀粉酶在不同温度下的催化效率的变化曲线,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小麦淀粉酶在35 ℃时,小麦淀粉酶的催化效率最高B.0 ℃和100 ℃时,酶的催化效率都降为0C.A图曲线表示从0~35 ℃过程中酶的催化效率可望恢复D.B图从100 ~35 ℃的过程中酶的活性也将直线上升20.下图曲线OABC表示在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某种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导学案

第 1 页共 4 页第 2页共4页
2014-2015年度高一生物导学案编号:10 使用时间:2014.11.21 编制: 18、30、35班高校科研小组审核: 包科领导: 班级:姓名:小组:评价:
第 3 页共 4 页
第 4页共4页(用表中操作步骤中的序号表示)2m l
2014-2015年度高一生物导学案编号:10 使用时间:2014.11.25 编制: 赵金龙尹瑞霞孙琳 18、30、35班高校科研小组审核: 包科领导: 班级:姓名:小组:评价:
(底物充足)
2014-2015年度高一生物导学案编号:10 使用时间:2014.11.21 编制: 18、30、35班高校科研小组审核: 包科领导: 班级:姓名:小组:评价:科学巨人。
主要原理: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细菌繁殖越慢;温度越高,繁殖越快。
但温度太
高,细菌就会死亡。
不同的细菌有不同的最适生长温度和耐热、耐冷能力。
巴氏消毒其实就是
利用病原体不是很耐热的特点,用适当的温度和保温时间处理,将其全部杀灭。
但经巴氏消毒
后,仍保留了小部分无害或有益、较耐热的细菌或细菌芽孢,因此巴氏消毒牛奶要在4℃左右的
温度下保存,且只能保存3到10天,最多16天。
第 3 页共 4 页
第 4页共4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花一叶
霍山文峰学校“213教学模式”预习与探究学案
年级:高一学科:生物编写者:彭凤审核者:
课题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本课题总课时数 2
第1 课时学习内容酶的作用课型新授课
上课时间:年月日星期午别
一、学习目标
1.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并初步了解酶的特性。
2.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二、学法指导
结合学案中的问题,阅读课本P78-82有关内容,自主学习完成“课前自主学习”部分,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完成学案“课堂学习交流”部分。
分析探究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初步学会设计实验,控制实验中对照组、实验组、自变量、因变量的设置。
(重、难点)
三、学习过程
***课前自主学习***
1.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统称为细胞代谢。
2.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以过氧化氢酶为例来进行研究)
⑴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
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为,
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做,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
除一个因素以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叫做,它一般设置组和组。
3.分子从常态转变为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称为活化能。
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因而更高,这样细胞代谢就能在条件下快速进行。
***课堂学习交流***
探究活动: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实验报告单
实验题目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1. 实验原理:
2. 实验目的:通过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快慢,了解过氧化氢酶的作用和意义
3. 实验材料和用具: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
溶液,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
量筒,试管,滴管,试管架,卫生香,火柴,酒精灯,试管夹,大烧杯,三脚架,石棉网,温度计。
4. 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步骤具体操作
1 试管编号 1
2
3 4
2 加入
H2O2
溶液
体积分数
剂量
3 设置不同反应条件常温90℃水浴2滴FeCl3溶液2滴肝脏研磨液
4 观察的气泡
产生速率
5 带火星的卫
生香检验
注意事项:1、所用试管必须清洁,过氧化氢有一定的腐蚀性,请尽量避免接触皮肤
2、所用肝脏必须新鲜且须研磨
3、滴加不同溶液时不能用同一滴管
4 、卫生香不能插入气泡或碰到试管壁,使用完要立即熄灭
5. 结果与讨论
①与1号试管相比,2号试管出现了什么不同的现象?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其原因又是什
么?
②在细胞内,能通过加热来提高反应速率吗?
③3号与4号试管未经加热,也有大量气泡产生,这说明什么?其原因和加热一样吗?
④3号与4号比较,哪支试管中反应速率快?这说明什么?这对细胞内化学反应的进行有何意
义?
⑤请根据以上分析,总结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是
进一步探究:控制变量
1、我们已知在常温下过氧化氢分解十分缓慢,现象不明显,那还有设置1号试管的必要吗?
2、每个实验组中的哪个因素是与对照组不同的?
四、练习与提高
1、某同学探究酶的高效性的实验设计如下:取一支试管,加入2ml H2O2,再加2滴新鲜土豆研磨液,观察到产生大量气泡时,用带火星的卫生香检测,卫生香猛烈燃烧,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该同学设计的最大不足之处是()
A.应选用新鲜肝脏研磨液,因为新鲜土豆研磨液并不含有过氧化氢酶
B.应再取一支试管,滴加2滴FeCl3溶液,其余条件都相同,以作对照
C.应选用2ml淀粉糊加1ml唾液,37℃保温,以淀粉的分解证明酶的高效性
D.应将所产生的气体收集后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检测所产生的气体
2.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滴入过氧化氢酶的试管内:()
一花一叶A.产生的气泡多,燃烧得不猛烈 B.产生的气泡多,燃烧得猛烈
C.产生的气泡少,燃烧得不猛烈 D.产生的气泡少,燃烧得猛烈
3.在做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时,向试管中插入燃烧但无火焰的卫生香时,不要插到气泡中,原因是:()
A.气泡中的氧含量低 B.气泡中的气体灭火
C.卫生香会因潮湿而灭火 D.燃烧过旺,不安全
4.在右图所示的实验中属于自变量的是()
A.催化剂不同 B.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的大小
C.试管的大小 D.试管中的过氧化氢溶液的量
5.酶具有极强的催化功能,其原因是()
A.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B.增加了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
C.提高了反应物分子的活化能
D.酶提供使反应开始所必需的活化能
6.关于活化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反应物分子从常态变为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B.加热、加压通常能使反应物分子获得足够的活化能
C.无机催化剂使反应物分子获得的活化能的总量更多而加快反应速率
D.酶能降低反应物分子发生反应的活化能而使反应更容易进行
“想一想,也许你就成功了!”
1、请在同一个坐标中绘制“无催化剂、无极催化剂、有酶催化三种条件下分解等质量过氧化氢
曲线图”。
2、设计实验:探究加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去油污能力
(1)实验材料:若干大小相同的白布,污染白布的油,普通洗衣粉,加酶洗衣粉,清水、量勺等。
(2)尝试写出实验的基本思路,并绘制表格记录实验现象。
五、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疑问,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告诉老师
你的疑问
1
2
3
项目试管编号
1234
H2O2的量3%2ml3%2ml3%2ml3%2ml 反应条件常温90℃水浴加热
滴加3.5%FeCl32
滴
滴加20%肝脏研磨
液 2滴
结果
气泡产生
带火星木条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