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法案例
实验法案例及误差分析

实验法案例及误差分析第四组成员:某企业为了了解“托儿”对商品销售的作用,决定采用两组实验设计来确定“托儿”的实际效果。
其所选择的三个摊位基本效益差不多,实验结果如表:商品销售额变动结果事前测量是否引入“托事后测量儿”实验组100 有150控制组1 102 无110控制组2 无有125分析:该公司采用前后对照组的实验方法,选择了摊位基本效益差不多的三个小组(实验组/控制组1/控制组2 ),以实现实验前三个小组的相似性,在该实验中:因变量---商品销售额自变量---引入托儿抽样误差:案例中三个小组除基本效益相似外还存在例如位置、摊位摆设等其他外生变量,因此在实施中会产生随机误差。
非抽样误差:在进行实验法的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收集、处理等不可避免的系统误差。
商品销售额变动结果分析:根据以上数据,计算结果是:(1)实验组本身总效应=150-100=50即从实验组来看,引入托儿后销售额增加了50,但不能说明销售额的增加仅仅是由引入托儿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其他外生变量引起的。
(2)前后测量本身可能导致的销售额的差异,也即控制组1所导致的结果差异为:控制组1导致的结果差异=110-102=8因为控制组1没有引入托儿及自变量没有发生变化,所有该销售额的变动只能解释为是有其他外生变量引起的。
(3)无前测量所导致的差异(控制组2)=125-(100+102)/2=24(4)所以控制组的总效应=8+24=32(5)引入“托儿”及前测的交互效应(实验效果)=50-32=18在排除外生变量的影响后,可以认为“引入托儿”使销售额增加了18。
评价:该实验法的类型是现场实验即在自然环境的环境中操纵自变量,提高了该研究结果在现实生活中推广的可能性即外部效度较高。
从所得数据可看出,误差控制得较好。
材料2.1实验法案例

实验法案例案例一现场实验帮助A公司胜诉美国的A公司生产著名的运动包,该公司发现B公司(一个大型的中心商业集团)引进一条生产线,生产的运动包与A 公司生产的运动包形状几乎完全一样,消费者很难区分。
A公司指控B公司,说B公司误导消费者,让消费者觉得自己买的是A 公司的产品,而实际买的却是B公司的产品。
为了证实这一点,A公司进行了一次现场实验。
试验中选择了二组妇女,给第一组妇女看的是A公司生产的包,包面上的所有标签都去掉,所有的标识、说明都印在包的内层。
给第二组妇女看的是B公司生产的包,包面上的商标明显可见,所有的标签和悬挂物都按出售现场的样子保留。
A公司希望通过这种实验了解妇女们购买包时的选择标准。
例如,她们能否区分出包的不同来源和品牌,她们依据什么进行识别或辨认,如果靠某些东西来辨认的话,那么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
每组样本都是200人,实验分别在芝加哥、洛杉矶和纽约的大商场进行。
调查采用拦截式面访,被调查者是配额样本,即按妇女不同的年龄比例分配样本单位。
实验结果表明,大多数消费者无法区分两种包的不同来源,她们购买包时的依据主要是包的款式,而A公司生产的包是名牌商品,这种包的款式是人们所熟悉的。
这个结果支持了A公司的立场。
调查数据帮助A公司在法庭上胜诉,B公司同意停止销售自己公司所生产的包。
案例二科普节目效果实验为了提高儿童(4岁~7岁)对天文学基本知识的了解,培养家长和儿童对天文学和观察天象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对天文学的鉴赏能力,有关部门制作了一套天文学科普节目,在天文馆展出。
为了了解这套节目的效果,需要调查在天文馆的观看经历对儿童产生了什么影响。
这种影响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短暂的影响,这可以通过受访者对观看节目的感受得到反映;另一个是长期影响,即看完节目后采取了什么相关行动。
所以这项节目效果实验调查的设计是这样的:在儿童观看节目前和观看节目后的几分钟时间内对他们进行短暂的调查,然后,在观看节目一个月以后,进行另一项跟踪调查。
实验法的实际案例

经济学实验
在股市实验中,研究 人员模拟股票市场环 境,并让参与者进行 股票交易。通过观察 参与者的交易行为, 研究人员可以了解市 场情绪、泡沫和崩盘 等现象。这些实验结 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 真实股市的行为
生物学实验
生物学实验
DNA复制实验
DNA复制实验是生物学中的经典 实验之一。研究人员通过将DNA 暴露在特定的温度和化学物质下 来研究DNA的复制过程。通过这 个实验,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 DNA复制的机制和过程,并探索 与之相关的疾病和治疗方法
-
THE END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结构强度实验
工程学实验
结构强度实验是为了测试建筑物或结构的承 载能力。研究人员会对不同材料和结构的样 品施加压力、弯曲或振动等载荷,并观察其 是否发生变形、断裂或失效等现象。这些实 验结果有助于工程师设计出更安全、更耐用 的建筑物和结构
总之,实验法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研究人员可以更好 地理解自然现象、探索未知领域、验证假设 和理论,并为实际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生物学实验
转基因食品实验
转基因食品实验是为了研究通过 基因工程改造的食品对人体健康 的影响。研究人员会通过给志愿 者食用转基因食品并监测其生理 反应来评估这些食品的安全性。 这些实验有助于确定转基因食品 是否适合人类食用
Part 4
工程学实验
工程学实验
火箭推进剂实验
火箭推进剂实验是为了研究不同推进剂对火箭性能的影 响。研究人员会通过点燃不同成分的推进剂来观察火箭 的发射高度、速度和燃烧时间等参数。这些实验有助于 工程师选择最佳的推进剂组合来提高火箭的性能和安全 性
20XX
DOE案例经典

水准二(现行)
A:石灰石量
5%
1%
B:某添加物粗细 度
C:蜡石量
细 53%
粗 43%
D:蜡石种类
新方案组合
现行组合
E:原材料加料量 1300公斤
1200公斤
F:浪费料回收量 0%
4%
G:长石量
0%
5%
4
实验方法
1.一次一个因素法:
每次只改变一个因子,而其它因子保持固定。 但它的缺点是不能保证结果的再现性,尤其是当有交 互作用时。
可以有效降低实验次数,进而节省时间、金钱而 且又可以得到相当好的结果。
8
次数 A B C D E F G 结果 1234567
1 1 1 1 1 1 1 1 Y1 2 1 1 1 2 2 2 2 Y2 3 1 2 2 1 1 2 2 Y3 4 1 2 2 2 2 1 1 Y4 5 2 1 2 1 2 1 2 Y5 6 2 1 2 2 1 2 1 Y6 7 2 2 1 1 2 2 1 Y7 8 2 2 1 2 1 1 2 Y8
但事实上厂商选得是A1B2C1D1E2F1G2 ,主要的原因是C(蜡石)要因的价格很贵, 但改善的效果又不大,所以选C1(蜡石含量 为43%)
12
内部瓷砖
外层瓷砖 (尺寸大小有变异)
改善前
改善后 上限
尺
寸
大 小
外部瓷砖
内部瓷砖
下限
13
讨论题
从本案例中,你认为?
最能提供最完整的实验数据的是那一个方法
139
34.75
C1
101
25.25
G1
132
33.00
C2
92
D1
76
实验案例法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实验研究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实验过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案例将以一起实验事故为例,分析其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法律建议。
二、案例简介某高校化学实验室在进行一项新型化学物质的合成实验时,由于实验员操作不当,导致实验室内发生爆炸,造成一名实验员重伤,实验室设备严重损坏。
事故发生后,受害者家属要求学校承担赔偿责任,但学校认为事故是由于实验员操作不当所致,拒绝承担责任。
三、法律分析1. 实验员的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
”在本案例中,实验员是在执行工作任务过程中发生事故,因此,用人单位(学校)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 学校的责任(1)安全教育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学校应当对受教育者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在本案例中,学校未对实验员进行充分的安全教育,导致实验员缺乏安全意识,从而引发事故。
(2)设备管理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生产者、销售者应当对其生产、销售的产品承担质量责任。
”在本案例中,学校所使用的实验设备可能存在质量问题,导致事故发生。
(3)事故处理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六十七条规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事故单位应当立即采取应急救援措施,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报告事故情况。
”在本案例中,学校未及时采取应急救援措施,导致事故后果加重。
3. 受害者家属的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侵害他人人身权益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在本案例中,受害者家属有权要求学校承担侵权责任,包括赔偿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等。
四、法律建议1. 学校应加强对实验员的安全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 学校应加强对实验设备的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教育实践实验法举例分析

摘要:教育实践实验法是教育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它通过在真实的教育环境中进行实验,验证教育理论的有效性。
本文以几个具体的案例为例,分析教育实践实验法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探讨其实验设计、实施过程和结果分析等方面的问题。
一、引言教育实践实验法是一种以教育实践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设计和实施,验证教育理论、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方法。
这种方法强调在真实的教育环境中进行实验,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教育实践实验法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二、案例一:翻转课堂实验1. 实验背景翻转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课前在线学习、课中讨论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为了验证翻转课堂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效果,某中学开展了翻转课堂实验。
2. 实验设计实验对象:随机选取该校高一年级两个平行班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方法:实验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
实验内容: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考核方式保持一致。
3. 实施过程(1)实验组:课前通过在线平台学习课程内容,课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实践,课后完成作业和复习。
(2)对照组:按照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4. 结果分析经过一学期的实验,实验组学生在期末考试中的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明显提高。
结论:翻转课堂实验表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案例二:分层教学实验1. 实验背景分层教学是一种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进行教学的方法,旨在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为了验证分层教学在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和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方面的效果,某中学开展了分层教学实验。
2. 实验设计实验对象:随机选取该校高一年级两个平行班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方法:实验组采用分层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
实验内容: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考核方式保持一致。
3. 实施过程(1)实验组: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兴趣爱好,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案例(市场调查的复杂性、实验法)速溶咖啡的故事

•速溶咖啡初上市时, 广告的主题是方便省时, 但销售毫无起色 •心理学家设计了两张 家庭主妇的食品购物表
购物表
实验方法
• 让被调查的家庭主妇分别看这两张购物表,并 推测按这两份表购物的两位家庭主妇甲和乙有 什么特点。
实验结果
• 实验结果:被试对甲、乙两个家庭主妇的描述差异很大。对甲表中 购买速溶咖啡的主妇甲的描述是喜欢凑和、图省事的妻子;而表乙 中买新鲜咖啡的主妇乙被描绘成勤劳能干、喜欢烹调、热爱家庭的 妻子。
• 结论:速溶咖啡销售不畅的原因是家庭主妇们不愿意被认为是懒惰 的、不能干为宣传速溶咖啡美味 可口,突出宣传其百分之百纯咖啡。
管理学实验法案例

管理学实验法案例
以下是一个管理学实验法的案例:
研究问题:影响员工满意度的因素是什么?
实验设计:
1.参与者:选择20名员工作为实验对象。
2.变量:
自变量:领导风格。
因变量:员工满意度。
控制变量:工作类型、工作环境、工作时间等。
3.操作:
将20名员工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的领导采用民主式领导风格,鼓励员工参与决策,提高员工参与感和归属感;对照组的领导采用命令式领导风格,下达指令并要求员工执行。
分别使用问卷调查法、个体访谈法和焦点小组法来调查员工满意度,设定时间为两个月。
结果:实验组极具显著性地高于对照组,员工满意度显著提高。
结论:采用民主式领导风格可以有效提高员工的参与感和满意度,这对于企业的发展和士气的提高非常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法案例
案例一
巴克希尔食品公司的销售经理迈克?吉尔正在与公司的广告代理商讨论巴克希尔咖啡的广告战略前景。
此刻讨论的焦点转向杂志广告和这些广告的设计样式。
吉尔先生刚刚参加了一个关于心理感应的会议。
会上指出,尽管有“不能以貌取人”这个格言,但在实际的人际交往中,还是这样做。
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第一感觉和反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外表的吸引力。
其研究结果简单地说就是“美的就是好的”。
会议上用来引证这个观点的例子,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然而给吉尔先生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一个人对另一个外表吸引人的人的好感并不取决于与其的实际交往。
如果我们把外表吸引人和不吸引人的照片都给判断者看,这种现象就会发生。
吉尔认为对这个现象的认识有利于巴克希的广告设计。
他建议在广告中应出现一个很有想力的女性的形象。
而广告代理商则持相反的观点,他认为应用外表并不出众的人做广告而使得广告更为可信和有效。
另外,代理商还建议用男性而不是用女性形象来做广告。
经过充分讨论后,广告代理商建议进行如下的研究以回答这些问题:
应该用外表吸引人的还是一般的人做广告,
应该用男性形象还是女性形象,
实验设计:
准备四种不同的广告。
四个广告其它都一样,只是手拿咖啡的人不同。
四种分别是:有魅力的男士,有魅力的女士,普通的男士,普通的女士。
四种形象的吸引力是这样确定的,让一组样本看,,张照片,男女各,,张,然后评分,,分最低,,分最高。
最高分和最低分被选作实验广告中采用。
然后,四种彩色的广告和设计好的杂志就产生了。
接着,在纽约市的电话号薄上通过随机抽样产生参加实验的样本。
联系上的被告知邀请参加一项市场研究的实验。
并给予报酬,到广告代理商总部的车费可以报销。
96名愿意参加者到广告商总部后,被随机地分派到某个广告的实验组中。
首先,48名男士和48名女士被随机地分为12组,每组八人,每组中每一人分派到四个广告中的一个。
每个人看到且只看到一个实验的广告。
然而,另外还有三个虚构的广告,用来掩盖那个我们感兴趣的广告的独特性。
每个参加实验者所看到的虚构广告是一样的。
在实验开始时,我们对每个参加实验者作以下介绍:我们希望得到你们关于实验广告的观点;每次将向你们出示四个广告,看过之后,将询问你们对广告及广告中的产品的反应。
请注意这个实验并不是比较哪一个广告更好,你们在评价时无须把四个广告相互比较,仅就各个广告本身评价。
在回答完问题之后,实验者把第一个广告给受实验者。
受实验者看完
之后,广告被拿走;实验者再给受实验者一份样本调查表(表,)。
填完表后,再给第二个广告,重复上述过程,在实验过程中,受实验者不能再回头看已经看到的广告。
为了使受实验者适应这种工作,实验的广告通常放在第三个。
表, 巴克希尔咖啡的样本调查表
在下面的空格上,选择最佳的程度描述你所读到的广告。
有趣的: ————————乏味的
不吸引人的: ————————吸引人的
不可信的: ————————可信的
印象深的: ————————印象浅的
信息性强: ————————信息性弱
清楚的: ————————模糊的
惹眼的: ————————不惹眼的您对以上广告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不喜欢: ————————喜欢就产品本身而言,你认为这个产品与其它厂家生产的类似产品相比如何,
突出: ————————平常你愿意尝试一下这种产品吗,
绝对不愿意: ————————绝对愿意如果你碰巧在商店看到这种产品,你愿意购买吗,
绝对愿意: ————————绝对不愿意你愿意在商店中寻找出这个产品然后买它吗,
绝对不愿意: ————————绝对愿意
标准:
表,中选择那些内容的标准是为了观测被测者的认知度、情感与意向。
一般说来,认知度可通过可信性、信息性和清晰性来检验;情感会受趣味性、感染力、吸引力和引人注目的程度;意向性则通过调查表最下面的三项行为倾向的内容来检验。
这些预先制定的标准并不是很严格地确定的。
若分析中涉及的趣味性的基本内容与这三个都没有关系,就不予考虑。
对每个标准的反应总和,就是每个标准的总分。
对这些分数的分析表明:
,(有魅力的男士形象产生的认知性分数最高。
,(有魅力的形象在异性受实验者中产生的情感性分数最高。
,(有魅力的男士形象在女性实验个体中的意向分数最高。
同时,普通的女性形象在男性实验个体中的意向分数最高。
在这些结论的基础上,广告代理商建议在广告中采用有魅力的男士形象。
案例二
1986年暑假,我们一行,人旅游来到北京城。
一天,骄阳似火,几乎快将整个京城烤焦。
在北海公园的树荫下,我们准备休息片刻。
不一会,一位衣着典雅脱
俗,看上去文静、清秀的小姐微笑着朝我们走来“今天好热,女士们想喝点、吃点什么,”“谢谢”我们中有两人同时回话。
那小姐紧接着说:“我是北京商学院的学生,暑假里被美国肯德基炸鸡公司聘为临时职员,公司为了征求中国顾客对肯德基炸鸡的意见,在这公园设置了免费品尝点,还准备了一些免费饮料。
”那小姐指着公园东南边的小餐厅,“各位能否帮助我的工作。
谢谢。
”
我们随着这位小姐走进了餐厅。
餐厅内,大理石地面,奶白色的墙纸,粉红色的窗帘,两边墙上各有一排古铜色、方形的鸿运扇,正面墙上挂着巨大的迎客松图,,,多张大圆桌上铺着洁白的桌布,宽大明亮的窗户外
是翠绿婆婆的修竹,……这儿的一切使人感到仿佛身处春天。
待我们盥洗完毕,一位衣冠楚楚的男士彬彬有礼地请我们就座,并在每个人面前摆放好以塑料袋盛装的白毛巾,随之送上苏打饼干和白开水,以消除口中异味,片刻又送上油亮嫩黄的鸡块。
稍事品尝后,一位女士开始发问;“您觉得这鸡块做得老了还是嫩了,”“鸡块外表是否酥软,”“鸡块水分多了还是少了,”“胡椒昧重了还是轻了,”“是否应加点辣椒,”“味精用量如何,”“还应加点什么佐料,”“鸡块大小是否合
适,”“这块鸡卖0.9元是贵还是便宜,”……其项目十分详细,令人赞叹。
“那么,您对餐厅设计有什么建议呢,”她边说边拿出一大本彩色画册,显示了各种风格、色调和座位布置的店堂设计。
她一边翻着画册,一边比划着这个餐厅的设计、问我们一些问题,诸如:墙壁、窗户的色调和图案,座椅靠背的高低,座次排列的疏密,室内光线的明暗等等。
为了使气氛更轻轻松愉快,她随便地聊起北京的天气和名胜古迹,尔后,
谈话很自然地又引入她的需要。
“您认为快餐店设在北京哪儿最好,”“象您这样经济状况的人每周可能光顾几次,”“您是否愿意携带家人一齐来,”……最后,她询问了我们的地址、职业、收入、婚姻和家庭状况等。
整个询问过程不到,,分种。
那位女士几乎收集到了我们能够给予的全部信息。
临行前,引我们入座的那位男士又给我们每人送上一袋热腾腾的炸鸡,纸袋上“肯德基Kendagy Co.”的字样分外醒目。
“带给您的家人品尝,谢谢您的帮助。
”他轻声说道。
1987年,我们听说美国肯德基炸鸡公司在北京前门开业,他们靠着鲜嫩香酥的炸鸡,纤尘不染的餐具,纯朴洁雅的美国乡村凤格的店容,加上悦耳动听的钢琴曲,赢得了来往客人的声声赞许。
这时我们才意识到当初肯德基公司设置品尝点的良苦用心及其价值。
我想,我们的企业也应象肯德基公司那样,以深入细致的调查去开拓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