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EG图像压缩毕设开题报告改
JPEG解码IP的研究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JPEG解码IP的研究与实现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数字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图片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应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如广告、媒体、医学、安全监控等。
保存图片常用的格式有JPEG (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格式、PNG(Portable Network Graphics)格式、GIF(Graphics Interchange Format)格式、BMP(Bitmap)等。
其中,JPEG格式因其压缩比高、色彩丰富等特点,被广泛应用,是Web图像中最流行的格式之一。
笔者在此基础上,选择了JPEG解码IP的研究与实现作为毕业设计的选题。
二、选题意义在目前的数字图像处理中,JPEG将图像压缩成为一个“压缩码流”,以此方式缩减图像的存储空间,从而达到快速传输和存储的目的。
JPEG解码器将压缩码流解码,以还原出原始图像。
而JPEG解码IP则是实现JPEG解码算法的硬件设备,可以直接嵌入到系统中,实现高效的图像解码和处理。
通过对JPEG解码IP的研究与实现,可以提升图像处理的效率和质量。
对于数字媒体、安防监控等领域来说,这一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减少数据传输的时间和成本;对于医学图像的处理来说,则可以提高图像处理的速度和准确度,有助于医生在诊断中更快、更精准地作出判断。
三、研究内容本次毕业设计的主要研究内容是:1.研究JPEG压缩算法原理和解码算法原理;2.研究JPEG解码器的设计和实现方法;3.基于Verilog HDL设计JPEG解码IP;4.在FPGA上进行仿真和验证,对设计进行性能与功耗分析优化。
四、进度安排本次毕业设计的进度安排如下:第一周:确定选题,制定毕业设计计划;第二周至第四周:开始研究JPEG压缩算法原理和解码算法原理,并对其进行总结和归纳;第五周至第七周:开始研究JPEG解码器的设计方法,并进行初步实现;第八周至第十周:基于Verilog HDL设计JPEG解码IP,并进行仿真验证;第十一周至第十二周:对JPEG解码IP的性能进行分析和优化,探索更高效的实现方式;第十三周至第十四周:整理材料,准备毕业设计答辩。
JPEG图像压缩毕设开题报告改

毕业设计(论文)附件课题名称JPEG图像压缩算法研究和实现学生姓名潘永目录1.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2.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3.毕业设计(论文)进度考核表……………………………4.毕业设计(论文)评阅表…………………………………2014年5月20日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书课题名称JPEG图像压缩算法研究和实现学生姓名潘永学号1041303024系、年级专业信息工程系、10通信工程指导教师周晓燕2013年12 月13 日一、课题的来源、目的、意义(包括应用前景)、国内外现状及水平(1)课题来源:随着现代信息社会对通信业务要求的不断增长,图像通信与通信网的容量的矛盾日益突出。
特别是具有庞大数据的数字图像通信,更难以传输与存储,极大地制约了图像通信的发展,已成为图像通信发展的“瓶颈”问题。
图像压缩编码的目的就是以尽量少的比特数表征图像,同时保持复原图像的质量,使它符合特定应用场合的要求。
(2)课题目的:掌握图像压缩算法的基本原理,编程实现对图像的压缩。
(3)课题意义:随着多媒体技术和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娱乐、信息高速公路等不断对信息数据的存储和传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现有的有限带宽以严峻的考验,特别是具有庞大数据量的数字图像通信,更难以传输和存储,极大地制约了图像通信的发展,因此图像压缩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图像压缩的目的就是把原来较大的图像用尽量少的字节表示和传输,并且要求复原图像有较好的质量。
利用图像压缩,可以减轻图像存储和传输的负担,使图像在网络上实现快速传输和实时处理。
(4)国内外现状及水平:图像压缩编码技术可以追溯到1948年提出的电视信号数字,到今天已经有60年的历史了。
Kunt提出了第一代数据压缩编码的概念,他把20世纪40年代中研究的以去除冗余为基础的编码方法称为第一代编码。
直至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图像压缩技术仅仅停留在预测编码法、亚采样以及内插复原等技术的研究上,而且还很不成熟。
JPEG静止图像压缩技术的ASIC实现的开题报告

JPEG静止图像压缩技术的ASIC实现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数字图像的普及,图像处理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对于存储和传输大量图像数据的应用,压缩技术是必不可少的。
其中,JPEG压缩技术将图像分成小块,采用离散余弦变换(DCT)将每一小块进行频域变换,然后利用量化和哈夫曼编码等算法将变换后的图像信息压缩存储到文件中。
JPEG压缩技术具有压缩比高、图像质量可控等优点,适用于对静止图像的压缩。
ASIC(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芯片是一种专门针对某一特定应用领域设计、加工制造的集成电路芯片,具有高效、低功耗、体积小等优点。
因此,利用ASIC实现JPEG静止图像压缩技术的研究,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和研究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ASIC实现JPEG静止图像压缩技术,实现压缩比高、图像质量可控的压缩效果,为数字图像处理领域提供高效、低功耗的解决方案。
三、研究内容1. 熟悉JPEG压缩技术和ASIC设计原理,深入分析JPEG压缩技术的原理和实现方法,了解ASIC设计流程、设计工具及设计方法。
2. 开发基于ASIC的JPEG静止图像压缩算法,包括将图像分块、进行DCT变换、量化和哈夫曼编码等步骤。
3. 利用ASIC设计工具进行JPEG压缩算法的硬件实现,包括电路设计、电路布局、硅片制造等步骤。
实现ASIC芯片的精确设计和布局,使得设计能够在低功耗、低噪声和低损耗的情况下运行。
4. 搭建ASIC设计环境,进行基于ASIC的JPEG压缩算法的仿真测试和性能优化,包括对ASIC芯片的功耗、速度、可靠性和错误率等方面进行测试和分析,验证设计可行性。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利用ASIC实现JPEG静止图像压缩技术,具有以下研究意义:1. 提供一种高效、低功耗、可靠的图像压缩解决方案,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2. 推动ASIC技术在图像处理领域的应用和发展,丰富ASIC技术的研究内容和应用领域。
基于JPEG的图像隐写分析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JPEG的图像隐写分析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图像文件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人们在网络上传输的图像文件也变得越来越容易被攻击者窃取或篡改。
因此,人们需要一些有效的安全措施来保护自己的图像信息。
其中,图像隐写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加密手段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JPEG作为一种常用的图像压缩格式,其在图像隐写中也广泛应用。
当前,对于基于JPEG的图像隐写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图像信息隐藏的有效性和鲁棒性分析上,对于隐写算法的逆算法分析还比较缺乏。
因此,本研究将从逆算法分析的角度出发,对基于JPEG的图像隐写技术进行深入研究。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基于JPEG的图像隐写分析,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 对基于JPEG的图像隐写算法进行分类和系统的梳理,分析各种算法的优缺点。
2. 基于JPEG的图像隐写算法实现,并通过实验验证各种算法在隐写信息容量、隐写效果、抗攻击性等方面的表现。
3. 对基于JPEG的图像隐写算法进行逆算法分析,尝试提出有效的逆隐写算法。
本研究将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进行算法的验证,并对研究过程中的实验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
同时,将采取文献资料法、实验研究法、数学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和手段,对基于JPEG的图像隐写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三、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 对于基于JPEG的图像隐写技术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为今后研究提供基础和参考。
2. 分析各种算法的优缺点,在实践中发现算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今后算法改进和优化提供思路和方向。
3. 提出有效的逆算法分析方法,为加强图像安全保护提供有力的技术手段。
四、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包括:1. 对基于JPEG的图像隐写技术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对各种算法的优缺点进行评估。
2. 实现和验证不同隐写算法的性能和表现。
3. 提出一种有效的基于JPEG的图像隐写逆算法分析方法。
图像无损压缩 开题报告

图像无损压缩开题报告图像无损压缩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图像无损压缩是一种重要的图像处理技术,旨在通过压缩图像文件的大小,减少存储空间的占用,同时保持图像质量不受损。
随着数字图像的广泛应用,如电子商务、医学影像、卫星图像等领域,图像无损压缩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图像无损压缩的原理和方法,以提高图像压缩的效率和质量。
通过深入研究图像编码和解码的过程,分析现有的图像无损压缩算法,并针对其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和优化,以实现更好的图像压缩效果。
三、研究内容1. 图像压缩的原理和分类介绍图像压缩的基本原理,包括冗余性和相关性的概念,以及图像压缩的分类,如有损压缩和无损压缩。
2. 图像无损压缩算法的研究分析目前常用的图像无损压缩算法,如Huffman编码、LZW编码、算术编码等,对其原理和特点进行深入研究。
3. 改进和优化现有算法针对现有算法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和优化的方法,以提高图像无损压缩的效率和质量。
例如,通过引入上下文建模和自适应编码,提高图像压缩的效果。
4. 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果,分析改进算法与现有算法的优劣之处,并给出相应的结论。
四、研究意义1. 提高图像存储和传输的效率图像无损压缩技术可以减少图像文件的大小,从而节省存储空间和传输带宽,提高图像存储和传输的效率。
2. 保证图像质量的完整性图像无损压缩技术可以在减小图像文件大小的同时,保持图像质量的完整性。
这对于一些对图像质量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如医学影像和卫星图像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3. 推动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图像无损压缩技术是图像处理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通过深入研究和改进现有算法,可以推动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为其他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支持。
五、研究计划1. 阶段一:文献综述和理论研究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图像无损压缩的基本原理和现有算法,并进行理论研究,分析其优缺点。
2. 阶段二:算法改进和优化针对现有算法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和优化的方法,以提高图像无损压缩的效率和质量。
图像压缩的开题报告

图像压缩的开题报告图像压缩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数字化技术的普及,图像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高分辨率的图像文件占用大量存储空间,给网络传输和存储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因此,图像压缩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变得尤为重要。
图像压缩是指通过删除冗余信息和减少图像数据量的方式,将原始图像转换为一个更小的文件。
这不仅可以节省存储空间,还可以提高图像的传输速度和质量。
图像压缩技术的研究不仅对于网络传输和存储有着重要的意义,还对于移动设备、医学影像和视频流媒体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本研究的目标是探索和改进图像压缩技术,以提高图像的压缩比和重建质量。
具体而言,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 基于变换的压缩方法:通过将图像转换到不同的颜色空间或频域,利用变换的性质来减少冗余信息。
常见的变换方法包括离散余弦变换(DCT)和离散小波变换(DWT)等。
2. 预测编码方法:通过利用图像中像素之间的相关性,使用预测模型来减少冗余信息。
常见的预测编码方法包括差分编码和运动补偿编码等。
3. 无损压缩方法:与有损压缩不同,无损压缩方法可以完全还原原始图像,但压缩比相对较低。
我们将研究和改进无损压缩方法,以提高其压缩比和编码效率。
4. 混合压缩方法:结合多种压缩技术,通过分层编码和自适应算法等手段,提高图像的压缩比和重建质量。
三、研究方法与计划本研究将采用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具体计划如下:1. 收集和整理图像压缩领域的相关文献和数据集,了解当前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2. 针对不同的压缩方法,设计和实现相应的算法和模型,并使用合适的评价指标进行性能评估。
3. 通过对比实验和理论分析,发现和解决当前图像压缩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和优化的方案。
4. 根据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总结和归纳出图像压缩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研究方向。
四、预期成果与应用前景通过本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提出一种高效的图像压缩方法,以提高图像的压缩比和重建质量。
开题报告图像压缩技术研究报告及应用

毕业设计<论文)材料之二<2)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图像压缩技术的研究及应用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Image Compression课题类型:科研□论文√模拟□实践□学生姓名:丁云凤学号: 3060202101专业班级:电子061班系别:电气工程系指导教师:朱世东开题时间: 2018年4月2018 年 04 月 15 日一、毕业设计内容及研究意义设计的内容: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图像压缩技术。
具体框架是首先介绍了图像压缩的基本原理以及其相关压缩方法分类等理论知识,并且说明了对图像进行压缩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然后针对目前图像压缩现状和发展趋势,着重介绍了小波变换,并以其为基础来进行数字图像的压缩处理,这也许会成为图像数据压缩的主要技术之一。
接着又根据相关知识编写了一些简单的图像处理程序,对前面的理论进行实验、分析、论证。
最后,对整篇论文进行总结,发现自身研究的不足,并展望其未来发展前景研究意义:图像信息给人们以直观、生动的形象,正成为人们获取外部信息的重要途径。
然而,数字图像具有极大的数据量,在目前的计算机系统的条件下,要想实时处理,若图像信息不经过压缩,则会占用信道宽,是传输成本变得昂贵,传输速率变慢。
这对图像存储、传输及使用都非常不利,同时也阻碍了人们对图像的有效获取和使用。
另外,伴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图像压缩技术在通信系统和多媒体系统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高,在我们的学习、生产、生活以及国防事物中等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为此,人们给予了图像压缩技术广泛的关注,如何用尽量少的数据量来表示图像信息,即对图像进行压缩,越来越成为图像研究领域的重点课题。
二、毕业设计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现状:第一代图像压缩编码的研究工作是从上个世纪50年代提出电视信号数字后开始的,至今己有60多年的历史。
主要是基于信息论的编码方法,压缩比小。
1966年J.B.Neal对比分析了差分编码调制(DPCM>和脉冲编码调制(PCM>并提出了用于电视的实验数据,1969行了线性预测编码的实际实验。
JPEG图像失配隐密分析研究的开题报告

JPEG图像失配隐密分析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随着数字媒体的普及,数字图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数字图像的篡改和伪造已成为社会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目前,一些数字图像工具可以轻易地篡改或伪造图像,这种现象对社会造成了
严重的影响,特别是在刑事案件中的证据鉴定和审判过程中。
JPEG(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图像
压缩标准,由于它的高效性和广泛应用,JPEG成为了篡改和伪造数字图
像的一个重要的对象。
一种与之相应的失配隐密分析方法可以检测JPEG
图像的篡改和伪造,并且可以帮助数字图像取证。
二、研究目的
首先,本研究旨在探讨JPEG图像的失配隐密分析方法,明确其分析的原理和技术,以及如何应用到实际的案例中。
其次,研究在开发一种
创新的失配隐密分析工具方面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并提供一种实际的
工具,以检测和分析JPEG图像是否受到了篡改和伪造。
三、研究内容
1. 梳理JPEG图像失配隐密分析的相关文献,了解现有方法和技术。
2. 分析失配隐密分析的原理和技术,建立分析模型。
3. 运用所建模型分析JPEG图像,检测是否存在篡改和伪造。
4. 开发失配隐密分析工具,并使用实验进行验证和测试。
5. 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提升研究成果的实用性和恰当性。
四、研究意义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提供一种有效的JPEG图像失配隐密分析新方法,帮助数字取证和数据安全保障,以及促进相关领域研究的发展。
同时,本研究还能丰富数字图像的领域知识,对相关行业和领域的人员具有指导和启示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论文)附件课题名称JPEG图像压缩算法研究和实现
学生姓名潘永
目录
1.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2.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3.毕业设计(论文)进度考核表……………………………
4.毕业设计(论文)评阅表…………………………………
2014年5月20日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书
课题名称JPEG图像压缩算法研究和实现
学生姓名潘永
学号1041303024
系、年级专业信息工程系、10通信工程
指导教师周晓燕
2013年12 月13 日
一、课题的来源、目的、意义(包括应用前景)、国内外现状及水平
(1)课题来源:
随着现代信息社会对通信业务要求的不断增长,图像通信与通信网的容量的矛盾日益突出。
特别是具有庞大数据的数字图像通信,更难以传输与存储,极大地制约了图像通信的发展,已成为图像通信发展的“瓶颈”问题。
图像压缩编码的目的就是以尽量少的比特数表征图像,同时保持复原图像的质量,使它符合特定应用场合的要求。
(2)课题目的:
掌握图像压缩算法的基本原理,编程实现对图像的压缩。
(3)课题意义: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娱乐、信息高速公路等不断对信息数据的存储和传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现有的有限带宽以严峻的考验,特别是具有庞大数据量的数字图像通信,更难以传输和存储,极大地制约了图像通信的发展,因此图像压缩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图像压缩的目的就是把原来较大的图像用尽量少的字节表示和传输,并且要求复原图像有较好的质量。
利用图像压缩,可以减轻图像存储和传输的负担,使图像在网络上实现快速传输和实时处理。
(4)国内外现状及水平:
图像压缩编码技术可以追溯到1948年提出的电视信号数字,到今天已经有60年的历史了。
Kunt提出了第一代数据压缩编码的概念,他把20世纪40年代中研究的以去除冗余为基础的编码方法称为第一代编码。
直至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图像压缩技术仅仅停留在预测编码法、亚采样以及内插复原等技术的研究上,而且还很不成熟。
第二代数据压缩编码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设计出另一种更为精确,更能接近信息论中“熵”极限的编码法。
第三代压缩编码技术主要从60年代至今,图像压缩技术的主要成果体现在小波编码、分形编码等。
为了解决JPEG压缩中存在的计算复杂和块效应的问题,近年来出现了很多新的压缩编码方法,如使用人工神经元网络的压缩编码算法:分形、小波、基于对象的压缩编码算法、基于模型的压缩编码算法等。
从国际数据压缩技术的发展尤其是MPEG的发展可以看出,基于内容的图像压缩编码方法是编码的发展趋势。
它不仅能满足进一步获得更大的图像压缩比的要求,而且能够实现人机对话的功能。
小波图像压缩和分形图像压缩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但二者也有各自的缺点。
总之,图像压缩是一个非常有发展前途的研究领域,这一领域的突破对于我们的信息生活和通信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或工程技术方案和准备采取的措施
(1)主要内容:
图像编码的基本原理,JPEG图像压缩算法实现的过程及步骤,用JPEG算法对图像进行压缩。
(2)研究方法:
本课题将用类比的方法,使用JPEG算法和基于离散余弦变换数据压缩算法对图像进行压缩,再比较压缩的效果,接着使用MATLAB编程实现图像压缩算法,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3)准备采取的措施:
第一:大量翻阅与该课题有关的资料,通过上网查询图像压缩,使得对图像压缩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第二: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对课题有更全面的理解,以及对设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有个宏观把握;
第三:编程实现算法,用该算法对图像进行压缩并作对比。
第四:利用相关数据统计工具。
三、现有基础和具备的条件
在邵阳学院就读的四年间,通过实习、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更是对以往所学知识进行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深化,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动手经验,这为我完成此课题的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信息工程系各实验室为毕业设计提供专用实验室,配备服务器1台,客户机120台,连接因特网,并装有相应软件,这为我实现我的课题设计提供了很好的环境。
在文献和资料方面,有《基于JPEG2000的实时红外图像压缩系统设计》、《数字图像处理和压缩》和各类期刊论文资料。
已具备的条件: 掌握数字图像处理中图像编码的原理,熟悉该算法的实现过程。
终上所述,我已经具备完成此课题所需的所有条件。
四、总的工作任务,进度安排以及预期结果
(1)总的工作任务:
掌握图像编码的基本原理,并且了解JPEG图像压缩算法实现的过程及步骤,用JPEG算法对图像进行压缩。
(2)进度安排如下:
(1)2013年11月1日-2013年11月22日:确定课题,下达任务书。
(2)2013年11月23日-2013年12月20日: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完成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工作。
(3)2013年12月21日-2014年4月11日:设计流程图,各模板程序,完成程序及报告。
(4)2014年4月12日-2014年4月18日:中期检查并总结。
(5)2014年4月19日-2014年5月30日:完成系统测试,进行成果归纳、整理、总结并撰写毕业设计报告(论文),作好答辩准备,答辩资格审查。
(3)预期结果:
压缩前后的图像相比,压缩后的图象稍显模糊,这是因为该压缩算法为有损压缩,压缩后的图象丢失了原始部分数据信息。
但由于DCT变换有使图像能量集中在左上方的特性,因此压缩图案保留了原始大部分的图象特征,其视觉效果与原始图像相差不大。
五、指导教师审阅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月日六、教研室审查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月日七、系审查意见
主管系领导(签名)
月日备注
邵阳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进度考核表
设计(论文)课题JPEG图像压缩算法研究与实现
系别信息工程系年级专业10级通信工程学生姓名潘永学号 1041303024指导教师周晓燕
起止日期毕业设计(论文)各阶段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指导教师签
字
2013年11
月1日-11
月15日
确定课题,下达任务书。
2013年11月16日-12月20日
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完成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工作。
2013年12月21日-4月15日
进行系统设计和数据库设计,完成前台与后台数据库的连接和编码,实现编码。
2014年4
月16日-5
月20日
中期总结
2014年5月21日—5月30日
完成系统测试,进行成果归纳、整理、总结并撰写毕业设计报告(论文),作好答辩准备,答辩资格审查。
2014年5月31日—6月7日
毕业设计(论文)及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答辩。
备
注
注:本表用于考核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进度及完成情况,是学生毕业答辩资格认定和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
邵阳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评阅表
系别信息工程系年级专业10级通信工程
学生姓名潘永学号1041303024
课题名称JPEG图像压缩算法研究和实现
一、指导教师评定(占40%)
评分项目资料查阅开题报告基本技能设计(研究)能力科学素养工作量成绩权重 4 5 10 12 5 4
分数
指导教师评语: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二、评阅人评定(占30%)
评分项目资料完整性编写规范设计(论文)质量创造性成绩
权重 5 5 10 10
分数
评阅人评语:
评阅人签字:
年月日
三、答辩小组评定(占30%)
评分项目介绍表达情况答辩准备水平和工作量回答问题表现成绩权重 5 51010
分数
答辩纪要和评语:
答辩小组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四、综合评定成绩等级(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评定)
成绩评定等级:
系答辩委员会主任(签名):
年月日复审评定成绩:
专家(签名):
年月日
注:复审评定由学校组织专家抽查、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