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大硕士论文格式要求

合集下载

硕士毕业论文格式要求

硕士毕业论文格式要求

硕士毕业论文格式要求学位论文是学科学术成果的一种体现,而引用作为一篇完整的学位论文中的必不可少组成部分,是对以前成果的借鉴、利用和发展,并能影响硕士论文的质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硕士毕业论文格式要求,仅供大家参考。

硕士毕业论文格式要求:1.标题(1)论文的标题一般分为三级,具体的格式要求为:1级标题:中文黑体,三号(21px),段前、段后间距均为1行;英文为times new roman.2级标题:中文黑体,四号(19px),段前、段后间距为1行;英文为times new roman.3级标题:中文黑体,小四号或(16px),段前、段后间距为1行;英文为times new roman.段前、段后的间距可根据文章的实际情况做适当的调节,以便于控制正文合适的换页位置。

(2)标题的表述可以用“章、节”、“一、(一)”、“1、1.1”等形式。

其格式如下:“第一章□□□□□(一级标题,居中,单列一行)”“第一节□□□□□(二级标题,空两格左对齐,单列一行)”“一、□□□□□(三级标题,同二级标题)”对于其他样式的格式,要求不变。

对于其他级次的标题或者需要突出的重点部分,可用五号黑体字体进行标示,也可单列一行,或者放在段首。

2.正文字体(1)硕士论文的正文中,如无特殊要求中文一律采用简体,特殊情况可用繁体,字号为五号宋体,行间距为18磅;(2)图、表标题采用小五号黑体;表格中文字、图例说明采用小五号宋体;表注采用六号宋体;(3)英文、罗马字符一般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按规定应采用斜体的采用斜体;(4)阿拉伯文、日文等其他文字使用该文字的惯用字体。

3.图表、公式(1)硕士论文中的表格均采用标准表格形式。

表中的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

表序、标题居中置于表的上方。

表的备注置于表的下方。

表格一般放在同一页内显示,一般不要分页显示。

(2)图中的术语、符号、单位等应与正文中的表述一致。

图序、标题、图例说明居中置于图的下方。

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撰写格式试行

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撰写格式试行

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撰写格式(试行)为了规范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的撰写,根据由国家标准局批准颁发的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将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的撰写格式及有关标准统一规定如下。

1. 学位论文的组成学位论文应用汉字(除外国语言文学专业要求用其它文字外)撰写。

学位论文一般由十二个部分组成,依次为:1.中文封面;2.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声明;3.中文摘要;4.Abstract;5.目录;6.图表清单;7.符号说明;8.正文(第1章,第2章……);9.附录;10.参考文献;11.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12.致谢。

1.1 中文封面封面按统一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封面的内容和格式填写。

索取号由图书馆确定,密级部分如属于秘密、机密或绝密必须填,其余填写“公开”。

论文题目:应简明扼要地概括和反映出论文的核心内容,一般不宜超过30字。

研究生:填写研究生姓名。

指导教师:填写导师姓名,后附导师职称“教授”、“研究员”等。

培养单位:填写研究生所属学院的全称。

一级学科、二级学科: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97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为准。

完成时间:填写论文成文打印日期。

答辩时间:填写论文答辩日期。

1.2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声明声明置于封面之后,对其内容不得作任何改动,提交时作者须亲笔签名。

1.3 中文摘要摘要是学位论文内容的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等,要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

摘要中一般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语言力求精炼准确。

学位论文中文摘要字数在800个字左右。

关键词是为了便于文献标引,从该学位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般选取3~6个,之间用“,”分开。

1.4 AbstractAbstract内容与中文摘要相对应。

南师大论文格式规范

南师大论文格式规范

自学考试毕业论文论文题目年月日作者:准考证号:指导教师:学科专业:ContentsAbstract ……………………………………………………………………………………2 Acknowledgements (3)1. Introduction (4)1.1 ##################### (4)1.1.1 ############## (4)1.1.2 ############### ……………………………………………………………..…5 1.2###############......................................... . (7)1.2.1############### ................................ (7)1.2.2 ################## ................................ . (8)2. ######################## 以下页码依此类推(页码必须与论文实际页码完全一致)2.1 ########################2.1.1 ####################2.1.2 #################2.1 ##########################2.1.1 ######################2.1.2 #######################2.1.3 #################2.2 ##########################2.2.1 #######################2.2.2 ##################2.2.3 ###################…………………………………………..…………………………………………..…………………………………………..4. ###########################4.1 ######################4.1.1 #####################4.1.2 ############################4.2 ##########################4.2.1 ######################4.2.2 ########################..……………………………………………Conclusion (14)Bibliography (15)……………………………………………………………………………………………………………………………………………………………………………………………………………………………..……………………………………………………………………………………………………………………………………………………………………………………………………………………………………………………………………………………………………………………………………………………………………………………………………………………………………………………………………………………………………………………during the past few months. I am greatly indebted to Prof. ________, who ………………………………………………… …………………………………………………………………………………………………..……………………………………………………………………………………….. Hearty thanks should also be given to _________, who ……………………………………… ……………………………………………………………………………………………………………………………………………………………………….., who ……………………………………… …………………1.1 #########################1.1.1 ##########################……………………………………………………………… “This made reading less detestable and, actually, fun,” said one participant in the study (Rodrigo 1995: 13).1.1.2 ####################………………………………………………………………… Ridgway (1994: 64) notes the need for readers to automatize the encoding of word percepts. Paran (1996) and Koda (1996b) also stress the need for automatic word recognition as a basis for reading.1.2 ##########################……………………. This is an interesting counterpoint to Dickinson (1995), who sought to establish a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autonomy and motivation, and indeed concluded, “… learning success and enhanced motivation is conditional on learners taking responsibility for their own learning, being able to control their own learning and perceiving that their learning successes or failures are to be attributed to their own efforts and strategies rather than factors outside their control” (1995: 174). ……………………………………………………………………………………………………………………………………………………………………………………………………………………………………………………………………………………………………………………………………………………………………………………………………………………………………………………………………………………………………………………………………………………………………………………………………………………………………………………………………………………………………………………………………………………………………………………………………………………………………………5. Conclusion ……………………………………………………………………………………………………………………………………………………………………………………………………………………………………………………………………。

硕士学位论文格式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格式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格式要求一、论文正文字数硕士学位论文:人文学科一般为3~5万字,其中引言(或绪论)要求为3000~5000字。

二、论文版式、格式研究生学位论文一律要求在计算机上输入、编排与打印。

1.论文页面设置纸张:纸型为A4(21.0 cm×29.7cm)标准,双面印刷。

版芯要求:左边距:30mm,右边距:30mm,上边距:36mm,下边距:25mm。

装订线位置:装订线在左侧,装订线距左边距0mm。

页眉边距:28mm,页脚边距:20mm。

论文装订后成品尺寸为:宽200 mm、长280 mm。

2.论文标题论文分三级标题:一级标题:另起一页,居中,黑体,三号,段前、段后间距为2行;二级标题:左对齐顶格,黑体,小三号,段前、段后间距为1.5行;三级标题:左起齐顶格,黑体,四号,段前、段后间距为1行;上述段前、段后间距可适当调节,以便于控制正文合适的换页位置。

3.论文字体中文采用国家正式公布实施的宋体简化汉字。

英文、罗马字符和阿拉伯数字均应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按规定应采用斜体的采用斜体。

文中采用的术语、符号、代号,全文必须统一,并符合规范化的要求。

如果文中使用新的专业术语、缩略语、习惯用语,应加以注释。

国外新的专业术语、缩略语,必须在译文后用圆括号注明原文。

学位论文的插图、照片必须确保能复制或缩微。

正文的中文采用小四号宋体,英文为小四号Times News Roman字体;正文中的图、表标题采用相应的五号宋体和五号Times News Roman字体,均居中;表格中文字、图例说明采用五号宋体;表注采用小五号宋体。

字距和行距:如无特殊说明,全文一律采用无网格,行间距为固定值20磅,段前段后不空行。

页眉文字均采用五号宋体。

页眉居中排列。

全文的页码、脚注均采用小五号宋体,页码排在页脚居中位置。

三、学位论文的各组成部分与排列顺序1、中文摘要中文摘要一般要求硕士生约1200字左右。

论文摘要一般包括:这项研究工作的目的和重要性;完成了哪些工作(研究内容各过程的概括性叙述);获得的主要结论,这是本摘要的中心内容。

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撰写格式

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撰写格式

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撰写格式(试行)为了规范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的撰写,根据由国家标准局批准颁发的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将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的撰写格式及有关标准统一规定如下。

1. 学位论文的组成学位论文应用汉字(除外国语言文学专业要求用其它文字外)撰写。

学位论文一般由十二个部分组成,依次为:1.中文封面;2.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声明;3.中文摘要;4.Abstract;5.目录;6.图表清单;7.符号说明;8.正文(第1章,第2章……);9.附录;10.参考文献;11.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12.致谢。

1.1 中文封面封面按统一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封面的内容和格式填写。

索取号由图书馆确定,密级部分如属于秘密、机密或绝密必须填,其余填写“公开”。

论文题目:应简明扼要地概括和反映出论文的核心内容,一般不宜超过30字。

研究生:填写研究生姓名。

指导教师:填写导师姓名,后附导师职称“教授”、“研究员”等。

培养单位:填写研究生所属学院的全称。

一级学科、二级学科: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97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为准。

完成时间:填写论文成文打印日期。

答辩时间:填写论文答辩日期。

1.2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声明声明置于封面之后,对其内容不得作任何改动,提交时作者须亲笔签名。

1.3 中文摘要摘要是学位论文内容的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等,要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

摘要中一般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语言力求精炼准确。

学位论文中文摘要字数在800个字左右。

关键词是为了便于文献标引,从该学位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般选取3~6个,之间用“,”分开。

1.4 AbstractAbstract内容与中文摘要相对应。

硕士论文格式及排版要求

硕士论文格式及排版要求

硕⼠论⽂格式及排版要求硕⼠学位论⽂排版格式和装订要求⼀、论⽂编排格式要求1、封⾯①“分类号”(宋体,⼩4号):依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标出论⽂的学科属性,宋体,⼩4号,加⿊。

②“密级”(宋体,⼩4号):密级⼀般分为“⽆”、“秘密”、“机密”、“绝密”,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我校绝⼤数硕⼠学位论⽂⽆密级。

宋体,⼩4号,加⿊。

③“单位代码”(宋体,⼩4号):我校代码为10430。

Times New Roman体,⼩4号,加⿊。

④“学号”(宋体,⼩4号):请根据研究⽣学⽣证号填写。

Times New Roman体,⼩4号,加⿊。

⑤“论⽂题⽬”(⿊体,⼩3号):控制在25字以内,宋体,⼩2号,加⿊。

⑥“研究⽣姓名”(⿊体,⼩4号):按研究⽣录取时省招考院信息库姓名填写。

宋体,⼩4号,加⿊。

⑦“专业名称”(⿊体,⼩4号):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专业⽬录中的专业为准,⼀般为⼆级学科。

宋体,⼩4号,加⿊。

⑧“指导教师姓名”(⿊体,⼩4号):在导师姓名后空⼀格填写导师的职称。

宋体,⼩4号,加⿊。

⑨“学院”、“⼊学⽇期”、“论⽂提交⽇期”(⿊体,⼩4号):如实填写。

宋体,⼩4号,加⿊(数字⽤Times New Roman体)。

⑩论⽂书脊部分中“论⽂题⽬”、“”字样,⿊体,5号;论⽂题⽬,⿊体,5号,加⿊,居中。

2、扉页①页⾯设置:上下各为2.5cm,左右各为3cm,装订线0.5cm,页眉、页脚各为1.5cm.②“硕⼠学位论⽂题⽬”,⿊体,4号,居中。

③论⽂题⽬,⿊体,⼩2号,加⿊,居中。

若该课题受到资助,论⽂题⽬下另起⼀⾏,注明“某某资助项⽬(项⽬号)”,楷体_GB2312,4号,居中。

④其余部分均为宋体,⼩4号。

3、声明①“原创性声明”和“学位论⽂使⽤授权声明”,⿊体,⼩3号,居中。

②声明内容:楷体_GB2312,⼩4号,⾏距23磅。

③页⾯设置:上下各为2.5cm,左右各为3cm,装订线0.5cm,页眉、页脚各为1.5cm.④学位论⽂作者、导师签名及⽇期位置须⽤蓝、⿊笔⼿写。

南京师范大学论文格式

南京师范大学论文格式
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撰写格式(试行)
为了规范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的撰写,根据由国家标准局批准颁发的 GB7713-87《科学 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将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的撰写格式及有关标 准统一规定如下。
1. 学位论文的组成
学位论文应用汉字(除外国语言文学专业要求用其它文字外)撰写。学位论文一般由十 二个部分组成,依次为:1.中文封面;2.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声明;3.中文 摘要;4.Abstract;5.目录;6.图表清单;7.符号说明;8.正文(第 1 章,第 2 章……); 9.附录;10.参考文献;11.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12.致谢。
与题名间空一个汉字符
××××××× 宋体小四号(英文用 Times New Roman 体小四号),两
3.5 中英文摘要
标题 段落文字 关键词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摘要:黑体三号加粗居中,单倍行距, Abstract:Arial 三号加粗居中,单
段前段后 1 行
倍行距,段前段后 1 行
宋体小四号,行距 20 磅,段前段后 0 Times New Roman 小四号,行距 20

磅,段前段后 0 行
同上,“关键词”三字加粗
关键词是为了便于文献标引,从该学位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 目的单词或术语,一般选取 3~6 个,之间用“,”分开。
1.4 Abstract
Abstract 内容与中文摘要相对应。
1.5 目录
目录应将正文内的章节标题依次排列,具体格式见“格式范例”。
1.6 图表清单
本条为非必要部分。如遇图表较多,可以分别列出清单,清单置于目录后,由另页开 始。图(表)的清单应有序号、图(表)名和页码。

南京师范大学博硕士学位论文格式规范及样式(参考)

南京师范大学博硕士学位论文格式规范及样式(参考)

博士、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书写格式(一)纸张要求:学位论文一律用A4纸打印。

(二)论文内容要求及排列顺序1、封面按照学校统一规定的学位论文格式打印,题目一般在20个字以内为宜,要求简明、恰当,中、外文题目应一致。

封面颜色为:博士,红色;硕士:咖啡色;教育硕士:浅蓝色;高校教师(两课):深蓝色;同等学力:浅黄色。

2、声明论文扉页内容为“声明”(包括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声明”,详见下,可由研究生部网页下载。

),声明须由作者本人签名,未签名者不得参加论文答辩。

3、索取号由《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给出的论文分类号和论文著者号组成。

索取号应打印在封面的左上角(见封面样页)。

注:索取号由校图书馆提供,详见图书馆网站→本博硕学位论文4、目录分章、节列出并注明每章、节的页码号,附录、附件也应列入页码号。

5、摘要500字左右(含3-5个关键词),其内容同前言,但要更简明、精辟,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引用和作为推广介绍。

与中文对应的英文摘要亦含关键词。

6、前言博士:5000-8000字左右,硕士:2000—5000字左右。

应包含学位论文的主要信息,包括本领域的前沿动态、作者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和最终结论,其重点是作者的创新性成果和结论。

7、正文学位论文的主体,要求文科博士学位论文一般不低于6万字,理科博士学位论文一般不低于4万字(含艺术类、体育类专业);文科硕士学位论文一般不低于3万字,理科硕士学位论文一般不低于2万字(含艺术类、体育类专业)。

8、参考文献和注释按文中出现的顺序列出直接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注释可列在所在页下方,应标明引文的所在页码。

具体格式为:引文源于著作时:[序号]作者,著作名,出版者,出版年份卷(期),引文在著作中的页码。

引文源于杂志时:[序号] 作者,文章题目,杂志名称,发行年份和期号,引文在杂志中的页码。

引文源于论文集、丛书时:[序号]论文集或丛书主编,论文集或丛书名,出版者,出版年份,引文在论文集或丛书中的页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师大硕士论文格式要求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撰写格式(试行)
为了规范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的撰写,根据由国家标准局批准颁发的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将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的撰写格式及有关标准统一规定如下。

1. 学位论文的组成
学位论文应用汉字(除外国语言文学专业要求用其它文字外)撰写。

学位论文一般由十二个部分组成,依次为:1.中文封面;2.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声明;3.中文摘要;4.Abstract;5.目录;6.图表清单;7.符号说明;8.正文(第1章,第2章……);9.附录;10.参考文献;11.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12.致谢。

中文封面
封面按统一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封面的内容和格式填写。

索取号由图书馆确定,密级部分如属于秘密、机密或绝密必须填,其余填写“公开”。

论文题目:应简明扼要地概括和反映出论文的核心内容,一般不宜超过30字。

研究生:填写研究生姓名。

指导教师:填写导师姓名,后附导师职称“教授”、“研究员”等。

培养单位:填写研究生所属学院的全称。

一级学科、二级学科: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97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为准。

完成时间:填写论文成文打印日期。

答辩时间:填写论文答辩日期。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声明
声明置于封面之后,对其内容不得作任何改动,提交时作者须亲笔签名。

中文摘要
摘要是学位论文内容的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等,要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


要中一般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语言力求精炼准确。

学位论文中文摘要字数在800个字左右。

关键词是为了便于文献标引,从该学位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般选取3~6个,之间用“,”分开。

Abstract
Abstract内容与中文摘要相对应。

目录
目录应将正文内的章节标题依次排列,具体格式见“格式范例”。

图表清单
本条为非必要部分。

如遇图表较多,可以分别列出清单,清单置于目录后,由另页开始。

图(表)的清单应有序号、图(表)名和页码。

符号说明
本条为非必要部分。

如果论文中使用了大量的物理量符号、标志、缩略词、专门计量单位、自定义名词和术语等,应编写成注释说明汇集表。

若上述符号等使用数量不多,可以不设此部分,但必须在论文中出现时加以说明。

正文
正文是学位论文的主体和核心部分,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引言(或绪论)(第1章):包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问题的提出,选题的背景,文献综述,研究设想,研究方法,论文结构安排等,不要与摘要雷同,一般教科书有的知识不必赘述。

(2)各具体章节:正文是论文作者的研究内容,是学位论文的核心部分,要求做到客观真切,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练可读。

(3)结论(最后1章):结论是学位论文最终的、总体的概括性论述,应明确、精练、完整、准确阐述作者的创造性工作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本学术领域的地位、作用和意义,还可进一步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和建议。

附录
本条为非必要部分。

附录作为学位论文主体的补充,可包括重要的原始数据、数学推导、计算程序、框图、结构图、注释、统计表、计算机打印输出等。

附录的序号编排按附录A,附录B…编排,附录(例如附录B)内的顺序可按规律编排。

图表按:图B1,图B2,表B1,表B2的规律编排。

参考文献
为了反映论文的科学依据和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以及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应列出参考文献表。

参考文献表中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

私人通信和未公开发表的资料,一般不宜列入参考文献,可紧跟在引用的内容之后注释或标注在当页的页脚。

参考文献一般应按文中引用出现的顺序列出,一律放在正文后,不可放在各章节之后。

在论文的引用中注明参考文献的顺序号,例如:“文献[4]”或在引用位置的右上角标注[4]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按发表的时间顺序列出;研究成果可以是在学期间参与的研究项目、申请的专利或获奖情况等。

致谢
致谢是作者对该学位论文的形成作过贡献的组织或个人予以感谢的文字记载,内容要准确,语言要恰当、简短。

2.学位论文书写要求
学位论文每章从新的一页开始,各部分格式要求如下:
层次标题
正文标题按层次编排,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用小圆点“.”相隔,末位数字后面不加点号,如“1”,“”,“等;各层次的序号后空1个字间距接排标题。

页眉页码
篇眉从中文摘要开始,内容与该章的标题相同;论文篇眉奇偶页相同,各部分首页也要有篇眉。

页码从第1章(引言)开始按阿拉伯数字(1,2,3……)连续编排,之前的部分(中文摘要、Abstract 、目录等)用大写罗马数字(Ⅰ,Ⅱ,Ⅲ……)单独编排。


图应有图名、图号及必要的说明。

图应具有“自明性”,即只看图、图名和图例,不阅读正文,就可理解图意。

必要时应将图上的符号、标记、代码或实验条件等用最简练的文字,横排于图名的下方。

曲线图的纵横坐标应标注量纲及标准规定的符号,只有在不必要标明(如无量纲等)的情况下方可省略。

图号按章编排,图名在图号之后空一格排于图的下方居中,图中若有分图时用(a )、(b )等置于分图之下。

如第二章第一个图的图号及图名,“图自混合干涉系统的三镜腔等效模型”。


表应有表名、表号或必要的说明,表也应有“自明性”。

表的编排尽可能按内容(或测试项目)由左至右横排、数据依序竖排的格式安排,表的各栏应标明量纲、单位或标准规定的符号,只有在无必要的情况下方可省略。

表内不宜用“同上”、“同左”或类似的词,表内空白表示“无此项”或“未测”,“——”或“……”代表“未发现”。

表号按章编排,表号和表名之间应空一格,居中排于表的上方。

如第二章第一个表的表号及表名,“表 理论计算得到的PZT 运动一个周期内干涉条纹数”
如某个表需要转页接排,在随后的各页上要重复表的编号,编号后跟表题(可省略)或跟“(续)”,如表 (续)。

续表均要重复表的编排。

表达式
表达式需另行起排,并用阿拉伯数字分章编号。

序号加圆括号,右顶格排。

例如:第3章第2个表达式
0022n k l M π=
()
量和单位
要严格执行GB 3100~3102—93(国家技术监督局1993-12-27发布,1994-07-01实施)有关量和单位的规定。

量的符号一般为单个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并一律采用斜体(pH例外)。

为区别不同情况,可在量符号上附加角标。

在表达量值时,在公式、图、表和文字叙述中,一律使用单位的国际符号,且无例外地用正体。

单位符号与数值间要留适当间隙。

注释
当论文中的字、词或语句需要进一步加以说明或标明具体的文献来源时,用注释。

注释分散着录在“脚注”。

例如: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页。

参考文献
文献的作者不超过3位时,全部列出;超过3位时,只列前3位,后面加“等”字或相应的外文;作者姓名之间用“,”分开。

建议根据《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的要求书写参考文献,并按顺序编码制,一般按中文引用的参考顺序将参考文献附于文末。

引用着作格式
[序号] 作者姓名.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起-止页码例如:
[3] 严士健. 测试与概率. 第1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 17~28
引用论文格式
[序号] 作者姓名.论文题名.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例如:
[8] 禹延光,姚建荃,叶会英.含预反馈的激光自混合干涉型位移测量结构.光学学报,2002, 22(3): 308-312
其余类型的参考文献的编排顺序参照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

在论文的引用中注明参考文献的顺序号,例如:“文献[4]”或在引用位置的右上角标注[4]。

引用学位论文格式
[序号] 姓名.文题:[XX学位论文].授予单位所在地:授予单位,授予年
例如:
[9] 丁光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非线性反应分析的随机模拟分析:[博
士学位论文] .上海:同济大学,2001
引用专利格式
[序号] 申请者.专利名.国名,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引用技术标准格式
[序号] 发布单位.技术标准代号.技术标准名称.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
[12] 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六分委员会.GB 6447—86 文
摘编写规则.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6
3.排版与印刷要求
论文自正文起双面印刷,之前部分单面印刷。

论文须用热胶装订,不能使用钉子装订。

纸张与页面设置
封面
书脊
学位论文的书脊用仿宋四号,行距16磅,段前段后0磅。

依次写“××学位论文”、二级学科、研究生姓名、“南京师范大学”。

声明
中英文摘要
目录
正文
其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