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的针灸疗法
程为平教授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经验

系足少阴肾经和冲脉之交会穴,主治多以补益为主。
《针灸甲乙经》云:“大便寒中,大便干,腹中切痛”可用。
临床多见配伍横骨、大敦治疗疝气痛。
4 肓门肓:膜也;门:门户。
穴在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属足太阳膀胱经,与三焦俞水平,连及内府脂膜。
与肾经之肓俞相应,上有膏肓、下有胞肓、前有肓俞,由脊背透连脐腹,犹上下前后诸肓穴之门户,也是三焦之气通向诸肓之门,故名。
《内经》言:“肓之原,根于背上,生于肝系”,即意本穴内应肓原,犹肓原外达之门,连通广泛也。
本穴可通调肠胃、化滞消痰,主治胃痛、痞块、食积、腹胀、便秘、消化不良、妇人乳肿等。
5 讨论此4穴皆以“肓”字命名,其中定有其意义所在。
观前人的释义,“肓”即“膜”或“心下膈上”之义[15、16]。
高氏[17]通过对于“肓”字义、结构与功能的探讨,得出结论:《内经》所谓的“肓”,并不仅局限于“心下膈上”,而是皮肤、分肉、胸腹、脏腑之间,具有曲折伏藏、隐蔽深入、立体交叉特点的连续性组织间隙。
而“膈肓”、“肉肓”、“肓膜”只因所在部位的不同故名称各异,其本质皆为“膜原”所构成的“肓膜”。
在生理上,“肓”与“膏”协同,完成津液气血对于人体脏腑、形体、官窍的输布与联系,尤其突出了“肓”通行卫气的生理功能。
但从此四穴的主治特点来看,此种对应治疗关系似乎不太明显,这也就给我们一个疑惑:到底是我们还未完全明确“肓”的现代解剖部位?还是因为此四穴的命名并非按照功用来命名,而是据解剖或者其它。
以上粗略的罗列了针灸腧穴中的4个“肓”穴的一些基本情况,古人对“肓”的理解总体来看,在于其联系脏腑、通行卫气两方面。
提示我们在治疗相关疾病的时候,也许应该适当予以考虑运用此四穴。
参考文献:[1] 周震,李岩.膏肓俞、四花穴应用贺氏强通法治疗亚健康状态[J].针灸临床杂志,2005,21(11):40[2] 雒成林,张弘强,刘世琼,等.膏肓灸法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147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2,10(9):9[3] 王海.“膏育”穴释义及其在推拿临床中的应用[J].按摩与导引,1999,15(5):18[4] 林少英.膏肓穴放血治疗麦粒肿48例[J].中国针灸.1997,17(5):282[5] 吕士琦.膏肓俞点刺拔罐治疗乳痈62例[J].针灸临床杂志,1998,14(8):48[6] 刘亚楠.放血疗法治疗急性乳腺炎30例[J].陕西中医,2007,28(3):330[7] 李戎,闫智勇,李文军,等.艾灸肺俞、膏肓对BLM A5诱导大鼠肺纤维化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4,24(3):204[8] 李戎,李文军,蔡永宁,等.艾灸肺俞、膏肓对BLM A5诱导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05,32(4):354[9] 李戎,周蜜娟,李翠霞,等.艾灸肺俞、膏肓对博莱霉素A5诱导肺纤维化大鼠Ⅰ/Ⅱ型细胞因子平衡调节的影响[J].针刺研究, 2005,30(3):164[10] 李戎,李文军,蔡永宁,等.艾灸“肺俞”“膏肓”影响BLM A5诱导肺纤维化大鼠TG F-β1表达实验研究[J].中国针灸,2005,25(11): 790-792[11] 齐惠涛,齐惠景.针刺配合电针治疗梨状肌综合征68例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4,11(2):31[12] 桂斯立.脐周四穴的临床应用[J].上海针灸杂志,2004,23(11):24[13] 张学丽.浅析肓俞穴在治疗二便失调中的作用[J].针灸临床杂志,1997,13(10):34[14] 张颖新,彭国富.针刺天枢、肓俞、气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康复,2004,19(1):42[15] 高式国1针灸穴名解[M]1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16] 郑魁山1针灸集锦[M]1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17] 高嘉骏.《内经》“肓”义探蕴[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9(4):237收稿日期:2008-03-18医家针要程为平教授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经验龚誉华1,迟艳茹1,程为平2(1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关键词:针灸;帕金森病;名医经验中图分类号:R24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779(2008)09-0054-01作者简介:龚誉华(1983-),男,2002级中医学(针灸推拿方向)七年制专业学生。
身柱穴粗针治疗帕金森病40例

身柱穴粗针治疗帕金森病40例陈巧玲【期刊名称】《上海针灸杂志》【年(卷),期】2011(030)011【总页数】2页(P770-771)【关键词】帕金森病;粗针;针刺疗法【作者】陈巧玲【作者单位】浙江省中医院,浙江杭州 3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6.6帕金森病(PD)又名震颤麻痹,是一种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为主要特征的中老年人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神经系统的疑难病症。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发展,发病率在逐渐上升[1]。
我院针灸科采用身柱穴粗针治疗帕金森病40例,并与常规针刺治疗38例相比较,现将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
78例帕金森病患者均为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针灸科门诊患者,患者均曾服用复方左旋多巴(125 mg/次,每日4次),且疗效减退已超过3个月。
按单盲法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
治疗组中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龄67岁。
对照组中男21例,女17例;平均年龄66岁。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患者均在治疗期间口服复方左旋多巴,每日4次,每次125 mg。
取身柱穴。
患者取坐位,双上肢交叉趴于桌上或两手放于膝关节上,头微前倾,常规消毒后,采用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生产的华佗牌1.00 mm×100 mm不锈钢粗针进行针刺,针刺方向与上背部夹角呈30°,快速进针0.2~0.4 mm,然后使针与脊柱平行,沿督脉向下进针,只留针身约5 mm于体外,留针4~6 h。
隔天治疗1次,每星期治疗3次,共治疗3个月。
取曲池、外关、合谷、足三里、悬钟、太冲穴。
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后,采用0.25 mm×40 mm毫针进行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
隔天治疗1次,每星期治疗3次,共治疗3个月。
采用统一帕金森氏病病症量表(UPDRS)评分进行疗效评定。
分别在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后记录UPDRS评分。
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帕 金 森 病 (a kn o ’ i e s ,O 又 称 震 颤 麻 痹 , P r is n S d sa e P )
针取顶颞前斜线 (S ) 额旁 3线 (S ) 顶旁 1 (S ) 顶 M6 、 M 4、 线 M8 、 旁 2 (S ) 枕下旁线 (S 4 , 线 M9 、 M 1 ) 可提高 P D患者各脑区葡萄 糖代谢 , 改善肢体功能活动 , 提高认知水平 , 促进机 能协调 , 提 高生存质量, 且未发现副作用 ; 并运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 断层扫描 (P C ) S E T 技术发现 头部 电针可 以减 少基底节 区多 巴胺转运体 (A ) D T 的丢 失, 改善基 底节区 D T的活性 , A 达到
李立 红 ,张 海 峰 z ,
1 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 杭州 3 0 0 ; 浙江省 中医院针灸科 , 1002 浙江 杭州 30 0 1 06
摘 要 回顾 近年针 灸疗法治疗 帕金森病 的临床研究现状 ,应用计算机检 索 CK 数据库 20 年 1 NI 00 月至 2 0 07 年 1月针灸治疗帕金森 病的中医研究专著 , 索词 “ 检 帕金森病 ‘ 灸疗法” 且针 。初 审最新研 究成果 , 选取 对写作有意 义的文章 , 然后对 2 篇原文进行分类综合 。明确针灸是 目前疗效 可靠、 2 毒副作用小的治疗方 法。 关键词 帕金 森病 / 灸疗 法; 针 头针 ; 体针; 透针 ; 花针 ; 梅 灸法
以对 症 疗 法 和 左 旋 多 巴替 代 性疗 法 为 主 ,但 长 期 使 用 会 出
直接灸治疗帕金森症

直接灸治疗帕金森症一女,45岁,主诉:一年来发生头摇手抖,精神萎靡,并且逐渐严重。
诊断:帕金森症。
处方:关元,直接灸,每日七壮。
嘱咐患者家人为其施灸。
一个月后,来电告知所有症状消失。
令她以后每月灸关元10天,不仅预防复发,更能促进健康。
老师您好,麻烦把治疗肺癌的灸法给俺发一下,**************直接灸关元,每日三小时,连续40天。
艾炷从米粒大逐步增加到花生米大。
结痂厚了要及时扣掉。
灸完后等待化脓,三个月灸疮平复,病通常就痊愈了。
万一还有症状,再考虑下一疗程。
针灸书都说恶性肿瘤不能用灸法我用化脓灸治疗了8例各种癌症,6例痊愈,两例死亡。
死亡两例中一例治疗10天,从腹水不能吃饭状态到所有症状消失,能吃能睡,患者自以为痊愈,不肯继续重灸10天,四个多月后复发死亡。
一例可能因为违反禁忌(杜绝房事)导致开始有效后来无效而死亡。
本来重症就不能同房,同房后病情加剧,我算是一个实例了,现在还需要治疗较长时间,可知禁忌还是要守。
其实古今不同了,很多古代所谓的绝症和疑难病经过千年发展已经逐渐可以治愈了。
所以有一些理论是过时了,例如肺结是民国时期基本攻克了,代表人物是岳美中,他就是自学中医治愈肺结核的民国代表人物了。
当然同时代还有反面人物,鲁迅他爹好像就是肺结核死的。
这种针灸书肯定是当代人写的,写的人根本没有实践过就下了恶性肿瘤不能灸的结论,其依据可能是想当然的认为灸疗只能用于寒性,虚证疾病,而恶性肿瘤他们认为是实证疾病。
其实灸疗既可以用于寒性,虚证,也可以用于热性,实证,恶性肿瘤也不能认为是实证。
他们对两者的看法都是错误的。
他们想当然认为恶性肿瘤,既然是肿瘤就应当活血化瘀,也就是泻法。
而癌症的根本原因是病人因为年龄或其它原因衰老而引起的。
活血化瘀最多能短期缓解症状,长期是加速死亡。
中医学术和中医临床方面存在着牵强附会,误解古籍含义,用想当然代替深入思索,妄下结论的风气,对中医学的发展和普及造成了阻碍。
其实老一辈中医大多认为癌症是虚实夹杂的,所以不会纯攻或补。
帕金森病中医针灸治疗方案

帕金森病中医针灸治疗方案1.目前治疗帕金森有什么好的方法呢?2.帕金森怎么治疗?3.帕金森怎么治疗最有效?目前治疗帕金森有什么好的方法呢?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通常患者可以出现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直、步态和姿势障碍等症状,其一般会对运动系统、精神系统、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引发脑部病变。
因此在临床上本病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可辅助电刺激,按摩针灸等中医方式进行治疗。
帕金森的治疗:1、治疗时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减轻病痛、延缓疾病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药物治疗方面: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包括复方左旋多巴制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抗胆碱能制剂和金刚烷胺等。
常用药物有盐酸苯海索、金刚烷胺、司来吉兰、盐酸普拉克索、恩他卡朋。
3、而手术治疗方面则主要有两种,神经核毁损术和脑深部电刺激术(DBS)。
神经核毁损术常用的靶点是丘脑腹中间核(Vim)和苍白球腹后部(PVP)。
患者的饮食注意:1、便秘的患者应多饮水、多进食富含纤维的食物。
2、适当的运动对于患者的功能恢复有一定的帮助。
3、早期患者日常生活可自理,至中期多数患者需要一定程度的帮助。
4、晚期患者日常生活需要照料,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的患者可给予鼻饲饮食。
5、在饮食上患者要平衡进食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食物,不偏食、细嚼漫咽,食物品种多样化,防止便秘。
帕金森怎么治疗?一、帕金森病的治疗方法之一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千年中医精髓和国外先进理论、设备为基础,结合国内诸多中医药研究院研究成果,形成了独特的中西医离子靶式经络疏通治疗体系。
可以达到标本兼治、预防复发、降低毒副作用等目的。
二、帕金森病的治疗方法之一还有针灸治疗:针灸是通过在选定的穴位进行针刺或针灸,同时按照中医辨证、施治理论采用恰当的手法,以达到调节患者的机体的阴阳平衡,疏通经络。
三、反射疗法也属于帕金森治疗方法。
为了减轻帕金森病震颤,可以用拇指按摩膈膜和太阳经相应区域,按摩脑和脊髓区有助稳定神经系统,这也是帕金森的治疗方法。
中医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和慢性神经系统疾病的增加,帕金森病成为了全球范围内亟待解决的健康难题。
而在现代医学的治疗中,中医针灸作为一种独特的治疗手段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中医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以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一、中医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概述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直和运动迟缓等症状。
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法主要依靠药物治疗,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和深部脑刺激等。
然而,这些药物治疗往往伴有副作用,并不能有效缓解病情。
相比之下,中医针灸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手段备受关注。
传统中医认为,帕金森病是由于“肝风内动,脑络失养”引起的,因此通过针灸调节人体气血、平衡阴阳,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二、中医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机制研究针灸作为一种特殊的物理刺激手段,其对帕金森病的疗效机制一直备受研究者关注。
目前的研究表明,针灸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发挥治疗作用:1. 调节多巴胺系统功能:帕金森病患者主要是由于多巴胺神经元减少引起的,而针灸可以通过调节多巴胺系统功能来改善病情。
研究发现,针灸可以促进多巴胺释放、调节多巴胺受体的表达以及提高多巴胺合成酶的活性,从而增加多巴胺在体内的含量。
2. 抑制炎症反应:炎症反应在帕金森病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而针灸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减少炎症细胞浸润和细胞凋亡等途径,降低炎症反应的程度,从而减轻患者的症状。
3. 调节神经递质平衡:除了多巴胺系统,针灸还可以通过调节其他神经递质的平衡来发挥治疗作用。
研究发现,针灸可以调节谷氨酸酸、GABA、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含量和功能,从而恢复大脑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三、中医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应用近年来,中医针灸在帕金森病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受到医生和患者的重视。
在中国,已经有许多医疗机构开展了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针药结合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观察

针药结合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针药结合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我院52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6例采用口服西药,治疗组在口服药基础上加电针治疗。
每天一次,针刺6天休息一天,30天为一疗程,60天后结束治疗,随访3个月后进行疗效统计。
结果在临床疗效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针药结合治疗帕金森病有很好的疗效。
【关键词】针药结合;帕金森病;疗效观察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63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928-01帕金森病是以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直,动作减小和姿势障碍为特征的中老年疾病,病变部位主要是黑质及纹状体,其病理变化为黑色素减少,神经细胞减少,纹状体中多巴胺、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均减少,乙酰胆碱功能相对亢进。
而产生临床诸多症状。
笔者自2008年-2011年运用针药结合的方法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52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患者,以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对照组26例中男17例,女9例,年龄61-78岁,平均69.5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15年,平均6.4年;治疗组26例中,男19例,女7例,年龄66-75岁,平均70.5岁,病程最短9个月,最长18年,平均9.5年。
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均无明显差别。
1.2 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符合1992年英国pd协会脑库(ukpdbb)临床诊断标准。
运动迟缓(随意运动启动缓慢,伴随重复动作的速度和幅度进行性减少),并至少具备以下一项:肌强直;4-6hz静止性震颤;不是由于视力、前庭或本体感觉障碍导致的姿势不稳。
[1]1.3 治疗方法临床观察期间,全部病例继续按以前的治疗方案口服西药(美多巴),剂量保持不变。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电针治疗。
头部取运动区前1.5厘米的平行线,为震颤特定刺激区、平衡区、印堂、百会;双上肢取曲池、手三里、外关、;双下肢取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太冲。
中医针灸治疗帕金森病改善肌肉僵硬与震颤

中医针灸治疗帕金森病改善肌肉僵硬与震颤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症状包括肌肉僵硬、震颤、运动缓慢以及姿势和平衡障碍。
目前,传统中医针灸疗法被广泛应用于帕金森病的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通过对中医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探讨,说明其改善肌肉僵硬与震颤的作用。
一、帕金森病的特点及肌肉僵硬和震颤的机制帕金森病是由神经细胞退化引起的疾病,主要影响身体的运动能力。
病人常表现为肌肉僵硬及不自主的震颤。
肌肉僵硬主要是由于多巴胺神经元的死亡导致了脑内运动控制的失衡,造成肌肉的刚性和僵硬感。
而震颤则是由于背侧脑纹状体和黑质的损伤,导致神经信号传递的紊乱,从而引起震颤的发生。
二、中医针灸治疗的原理中医针灸治疗帕金森病通过刺激人体经络、调节气血平衡、改善运动功能等方式来改善病人的症状。
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气血运行,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的僵硬感。
同时,针刺产生的刺激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传递,从而调节脑内的神经功能,减轻震颤症状。
三、经典针灸疗法1. 移形换位法移形换位法是中医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常用方法,常选取手太阴肺经的穴位,如太渊、太冲等进行针刺。
移形换位法通过刺激相应穴位,调整气血运行,改善肌肉僵硬以及震颤症状。
2. 刺络法刺络法是一种通过刺激人体经络来调节气血平衡的针灸方法,适用于帕金森病患者的肌肉僵硬和震颤症状。
常见的刺络穴位有合谷、阳陵泉等。
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的僵硬感,减轻震颤症状。
3. 导引法导引法是一种通过针灸刺激和按摩,配合呼吸调整等手法来改善运动功能的方法。
常选择手厥阴心包经的穴位,如内关、神门等进行针刺。
导引法可以通过调节气血运行,缓解肌肉的僵硬感,提高患者的运动协调性。
四、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证实。
研究表明,针灸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肌肉僵硬和震颤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康复MODERN REHABILITATION2000 Vol.4 No.3 P.346-349帕金森病的针灸疗法王玲玲摘要:帕金森病(PD)在病机上以风气内动为其根本,其中肝肾阴虚、气血不足、脾肾阳虚为动风之本,肝风、痰浊、瘀血是动风之标。
在本病的选穴处方上,应兼顾主症、证候和兼症三方面,其中头部选穴对本病尤为重要;手法上主张综合多种治疗,电针、艾灸和刺络放血结合使用。
临床观察结果发现,针灸对本病具有改善症状、延缓病程、减少抗帕金森病药物用量、减轻药物副作用及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等作用。
对于针灸的疗效机理,认为主要具有升高脑内单胺类递质水平、清除神经损伤因素和改善病变组织修复环境等效应,因而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帕金森病;针灸疗法分类号:R74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496(2000)03-0346-03Acupuncture therapy of Parkinson's diseaseWANG Ling-ling(Second Clinical Medical Univerisity, Nanj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University,Nanjing 210029,China )Abstract:Because Parkinson's Disease(PD)is a chronic and debilitating disease it is difficult to treat well.Acu_moxi of Traditonal Chinese Medicine(TCM)seems well to this. This paper includes an extensive literature review summarizing advances in recent years such as the etiology of the PD,selection of points,individual and combined therapies and the effcacy process of acumoxi.Many articles indicated that the essential etiology of PD is internal wind caused by lack of Qi and blood,and deficiency of Yin of the spleen and kidney. In selecting points,this paper takes into account the combination of the main symptoms and the differentiation of syndron\mes from accompamied symptoms.of cell the points used those on the head are considered to be vital in the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This paper advocates using several therapies including electricacupuncture,moxibustion,and bloodletting for high- level ing these combined therapies,can result in the relief of symptoms,decreased dosage and side effects of western medicine,a delay in the advance of the disease,tonifying of the constitution and enhancing resistance of the body.Animal experiment indicate that acu_moxi can increase monoamino_transmitter,reduce lesion factors,and improve the general health of the whole body.This literature review shows conclusively that acupuncture treatments can benefit PD suffers to lead a more comfortable lifestyle.Key words:Parkinson's disease;acupuncture therapeatic 灸对震颤性疾病的治疗,古代虽有涉及,但并不系统,近10余年来,针灸治疗PD 的报道逐渐增多,在病机证候、取穴、刺灸法及疗效机理等方面均做了一定的工作,概括如下。
1对PD证候的研究 证候的认识是针灸立法处方的基本依据,对于本病的证候认识,大多参照了古人对“颤振”的病机理解[1]。
认为帕金森病的病位在肝,并与脾、肾关系密切,病理基础是内风,风气内动,走窜四末,则震颤;若风痰内阻,经筋失养,出现僵硬,少动等症状。
内风本于正虚,常由阴血虚少或阴虚及阳,阳气亏虚而产生。
“虚”是本病的关键所在,由虚而引发内风,风动更加重正虚,同时,正虚又可变生血瘀、痰浊,痰瘀内阻,形成本虚标实的病理格局,使证候益加缠绵。
然而,本病不仅病机变化复杂,其临床证候亦变态丛生,就诊的患者很少有单纯证型。
在临床分析具体病人的证候时,除了应考虑上述病变的机理外,还应注意以下因素会影响临床表现,增加了正确把握证候的难度。
1.1诸病相兼由于帕金森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这些人精气亏乏,阴血生化不足,常多病相兼,一病未愈,另一病又起。
帕金森病人常同时兼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骨骼退行性病变等。
1.2初证模糊由于本病证形成隐袭,待到病证明确诊断时,常常已有2~3年的病程,这样使得病证初期的证候难以清晰记录,给审因辨证及分析证候演变过程带来难度。
1.3多向变化本病证至今未有根治的说法,病程长,多数病人可存活十几年或几十年。
在发病后长期演变中,证型可能向多种方向变化。
1.4药物干扰应用西药治疗PD的副作用是难以避免的。
由于西药的副作用及正面效应可能改变原有的证型表现。
患者所诉症状,究竟是西药的副作用还是病变本身引起的症状,有时相互混淆。
因此,临床上应注意排除上述影响因素,才能在主症各异、亦寒亦热、亦虚亦实、混杂纷繁的临床表现中,准确地抓住本病的证候。
2PD针灸选穴的研究 至今临床尚未发现治疗帕金森病的特效穴位,如上所述,本病症状众多,机理复杂,故用穴较为广泛,遍及头身和四肢。
针灸治疗帕金森病,在选穴时首先是针对本病的主症考虑,其次是针对不同的证候处方,此外也不能忽视针对病人的次要症状即所谓兼证选穴。
2.1针对主症,熄风止颤针对本病主要病理是肝风内动,临床表现震颤和僵直,故平熄内风,镇静止颤是针灸选穴着力考虑的问题。
临床常用的熄风穴位是,四神聪、百会、风池、本神、曲池、太冲和合谷等。
位于头部的穴位可直接起到镇静熄风的作用。
合谷和太冲同用,称为“开四关”,传统认为这组小型处方有熄风止颤,行气止痛、活血通络等作用,两穴一阴一阳,位于手与足相应的位置,针刺通常有较明显的得气感,并不因为病人足颤抖而影响留针。
2.2根据体质,辨证选穴本病病人多病相兼,本虚标实,证候演变复杂,临床治疗应区别证候选穴,从而从整体上改善病人的机能状态,为主症的改善创造良好的条件。
肝肾阴虚,虚风内动,可选用肝俞、肾俞、阳陵泉;气血虚弱,虚风内动,可选用气海、足三里;气虚血瘀,可加用曲池、合谷、太冲;痰浊阻滞,可选用中脘、丰隆。
针对病人普遍存在精气亏乏,阴血生化不足,可经常在处方中选用背俞穴或夹脊穴,从上而下,轮番使用,起到扶正固本的作用。
2.3针对兼症,临床变通临床上各个病人所表现的症状或左或右,或上或下,即所谓“风无常处”,风邪也可挟痰、挟瘀、挟寒、挟热窜行不同部位,同时因多发于中老年人,常兼有多种慢性病症。
故患者除了典型症状外,还会有某些兼症,也会给病人带来许多痛苦,选穴上临时给予考虑,将有益于减轻症状。
临床对于颤抖较甚者可用大椎、少海、后溪、僵直较甚者可用大包与期门温和灸,也可用刺血法;汗多者选用肺俞、脾俞;皮脂溢出可选用内庭、曲池;胃脘腹部胀满选用梁门、中脘、气海;便秘用天枢、气海;口干舌麻用承浆、廉泉、复溜。
2.4常用头针,调神健脑脑为元神之府,神之所主,本病多发生于中年以后,病人脑髓渐耗,使肢体失去统摄而震颤不已,神不导气,使肢体僵直不用。
25年前,焦顺发总结的头针10多个区中,发现了1个专门控制震颤的治疗区,20多年来一直用于以震颤为主要表现的锥体外系病的治疗,这一现象很值得思考。
针刺舞蹈震颤区、运动区、足运感区、可以刺激到曲鬓、悬厘、悬颅、目窗、承光、前顶、四神聪、五处、本神、头临泣等穴,可见体针治疗本病选用头部穴位和头皮针治疗本病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间的内在关系有待于进一步阐明,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用体针治疗本病时,选用头部空位的重要性。
治疗帕金森病常用的头针选区是舞蹈震颤控制区,其次是运动区、足运感区、伴有心慌、气闷者,可用胸腔区;伴有脘胀,食欲不振用胃区。
3针灸操作的研究 治疗帕金森病除体针外,头针、刺血法、灸法等各有一定的效果。
3.1体针及电针操作刺激穴位的方法有上百种,目前最常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的是体针。
就体针针刺方法而言,总的原则是根据证候虚实、患者的反应性来决定针刺刺激量大小,但因本病病程较长,患者多有本虚,故针刺应平稳轻柔,使病人感到舒适为度。
若急于求成而片面强刺激,反而容易诱发患肢兴奋,部分病人震颤、僵直加重。
因本病较为顽固,临床上常使用电针,针刺后接G-6805电针仪,连续波,频率为180次/min,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留针时间较长,多留针30~50min,隔日治疗1次。
头针操作可用1.5~2寸毫针,进针时针身与头皮与头皮呈30°角进针,在帽状腱膜下将针身进入头皮2/3时,在原位快速平稳捻针,达2~3次/s,使局部有热、麻、重压的感觉,每隔5~10min行针1次。
或配合电针,留针30~40min。
3.2刺络放血,治疗顽疾治疗帕金森病常用的刺络部位有曲泽、委中、大椎、太阳等。
可在上述穴位所在部部位找到瘀血络脉,常规消毒后,用磨快的三棱针迅速刺入约1cm,任其自然出血,待血止后,再加拔火罐,进一步拔出瘀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