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形成性考核册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22电大《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2022电大《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2022电大《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册答案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单元作业辅导1第一章绪论1.美术的定义及特点是什么?美术教育的含义可以通过美术和教育两方面体现出来。

根据对两者的倚重不同,我们可以相应地将美术教育分成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和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

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着眼点是美术本身,即由美术本位出发,以教育为手段,发展和延续美术文化,也就是借助一定的教育方式和手段,横向和纵向传播美术知识和技能,促进文化的发展。

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着眼点在教育,即从教育价值的角度看待美术教育,以美术作为教育的媒介,追求一般教育学意义的功效,也就是通过美术教育有目的地培养人的道德感、审美趣味、意志、智力和创造性等基本素质和能力,以及进行心理疏导和艺术治疗等。

这一观点为不同层面的美术教育的实施提供了较明晰的导向。

3.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有哪些?包括学前美术教师、学前儿童、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内容及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媒体的使用。

4.学前儿童绘画教学的内容有哪些?学前儿童绘画教学领域是教师引导学前儿童运用各种笔、纸、颜料等绘画工具和材料,用线条、色块、构图等艺术语言创造视觉形象来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活动。

学前儿童绘画教学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绘画工具和材料的认识与使用学前儿童在绘画活动中要认识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了解其性质活地使用绘画工具和材料。

并能灵活的使用绘画工具和材料学前儿童经常使用的绘画工具和材料有可直接握在手中、运用简便的铅笔、水彩笔、蜡笔、油画棒等,还有需要和水粉笔、毛笔、排笔、铅画纸、宣纸、卡纸等多种材料一起使用的较复杂的水粉颜料等。

这些工具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质,如油画棒的油性和固体性、水粉颜料的水性和宣纸的渗透性等。

绘画的工具和材料多种多样,其使用方法也各不相同,学前儿童学习绘画的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也有不同,如线描——笔和纸发生摩擦产生的线状痕迹,由此派生出各种各样形状的外轮廓、结构和肌理、疏密等。

电大2024春季《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电大2024春季《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电大专科学前儿童艺术教化(美术)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第一次作业一、填空题:1、美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依靠何2、美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和手段是一线条、形体、结构和色调.3、20世纪初期,在我国建立无趣园时,福禄倍尔、—蒙台梭利的幼儿教化思想及杜威的教化思想相继传入我国,就造型美术教学方法而言,当时主要摹仿接受的是经由日本传来的福禄倍尔以造型性嬉戏和手工制作为主的教学模式。

4、1994年定稿并出版的美国《艺术教化国家标准》指出:“年幼的儿童以极大的热忱对视觉艺术教学所供应的艺术材料进行试验,对各种观念进行探究。

他们在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共享过程中表露出快乐和兴奋。

创建是这种教学的核心,”二、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1、美术也称C、D或F。

A、形体艺术B、影像艺术C、造型艺术D、视觉艺术E、民间艺术F、空间艺术2、学前儿童美术教化的内容涉及C、D和F三大板块,它们各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

A素描、B设计、C绘画、D手工、E色调、F观赏3、美术教化史上第一个“发觉了儿童绘画”、给儿童绘画以崇高地位的人是_A_:A.弗兰兹•西泽克B.福禄倍尔C.皮亚杰D.冈仓觉4、1923年幼儿教化家先生在南京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园一一鼓楼无趣园,提倡中国化的幼儿教化。

A.张雪门B.陶行知C.陈鹤琴D.蔡元培三、简答题:1、怎样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化的涵义?答:(1)通过美术教化,追求一般幼儿教化的价值。

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保证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培育儿童的道德感,审美情趣,认知实力,意志品质以及创建性。

(教化取向为主)(2)美术取向为主的学前儿童美术教化是旨在持续和发展人类的美术文化而实施的教化的最初环节。

幼儿阶段是实施这种价值的最初阶段。

2、在学前儿童美术教化中如何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答:(1)运用多媒体教学功能。

常用的有图片,实物和师生具体操作的物质材料,如美术作品,实物教具,步骤图和示意图,演示和辅导等,还有电脑限制的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幻灯和摄像等。

电大学前教育学形成性考核册题目及参考答案

电大学前教育学形成性考核册题目及参考答案

电大"学前教育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最新〕作业1〔第一---第二章〕一、单项选择题ACDCD CBCAB二、名词解释题1.最近开展区:是指导儿童现有心理机能的开展水平〔儿童实际的开展水平〕与在成人的指导下和帮助下所到达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儿童潜在的开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

2.教育功能:是指教育本身所特有的对个体或社会所产生的功用或价直。

一般地这种功能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期望层次;潜在层次和现实层次3.学前教育效益:就是指学前教育发挥其功能的表现和结果,它是由学前教育功能决定的。

三、简答题1.简述夸美纽斯对学前教育开展的奉献。

答:夸美纽斯在论述幼儿教育时,不仅广泛汲取了以往和当时教育思想开展的成果,而且还力图在当时科学开展的水平以及他个人对儿童生理及心理发开展的认识水平上,把幼儿教育建立在一定的科学根底上,这是十分可贵的。

夸美纽斯的幼儿教育理论,为近代西方学前教育理论的开展奠定了一定根底,标志着西方学前教育研究从神学化向人本化的方向转变。

2.简述学前教育对个体的期望功能。

答:学前教育对个体的期望功能,包刮以下三点:1,学前教育的保育功能。

2学前教育促进个体认知开展。

3学前教育促进个体人格的健全开展。

3.简述提高学前教育功能发挥的策略。

答:学前教育功能发挥的策略,包刮以下几点;1提高对学前教育的重视。

2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监管3提高学前教育师资的素质;4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的力度;5多渠道办托幼机构;6办学前教育立法。

4.简述提高学前教育效益的途径。

答:(1)提高社会对学前教育的认识。

(2)树立正确的学前儿童教育思想。

(3)调整幼儿园教育教学内容。

(4)加强幼儿园的科学自主管理。

(5)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科学研究。

(6)改善幼儿园的师资力量。

四、论述题1.略。

2.如何提高学前教育的经济效益?答:学前教育投资的经济效益不能以直接的物质产品与投入相比拟,也不能直接以国民收入怎增长来衡量,学前教育投资所培养的人才也很难用一个笼统的投入产出比拟结果来表示。

学前儿童艺术学习教育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包括答案.docx

学前儿童艺术学习教育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包括答案.docx

作业 1一、填空题1.加德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是:感受系统、制作系统、知觉系统。

2.幼儿园音乐作品表现性的二种依附性是对形式的依附、对再现性的依附。

3.儿童艺术发展三阶段是:(0-1 岁)前符号阶段、(2-7 岁)符号运用阶段、(8 岁后)继续进步与可能的退步阶段。

4.音乐的句法因素是旋律、和声与节奏。

5.节奏的两个方面是拍子与节奏型。

6.幼儿拍感的两个方面是合拍,二拍、三拍的强弱韵律感。

7.音乐的非句法因素是音色、织体、速度、曲式结构与力度。

8.早期儿童艺术教育研究者需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让8 岁以后的儿童的艺术表达能力不退化9. 对于幼儿园音乐教师来说挖掘音乐作品再现内容一般可以采取以下两个步骤:第一步,曲式分析,旨在捕捉再现内容的音乐主题;第二步,动作表现,旨在诠释再现内容。

10. 用肌肉感引导幼儿辨认先紧后松节奏型的方法是双手抱拳与伸展。

二、简答题1.简述音乐教育的儿童在八岁前没有获得全面而基础的音乐经验的可能原因。

答:第一,早期音乐学习缺乏感受系统的参与 ; 第二,早期音乐学习缺乏音乐知觉系统的参与;音乐学习缺乏制作系统的参与。

2. 简述幼儿节奏感发展特征。

答: 3-4 岁幼儿可以通过大量的身体动作表演与打击乐演奏表演获得稳定的节拍感;4-5 岁幼儿通过快与慢的配合理解节拍通过歌谣朗诵理解节奏型;5-6 岁幼儿已经能够理解歌曲的节奏型能独立完成快慢节拍的变换能理解节奏的主题、动机。

3. 简述制作系统、知觉系统、感受系统的含义。

答:1、制作系统:制作系统的产物是行动,而行动是指向目的的,不只是单纯的身体运动。

2、知觉系统:知觉系统的产物是识别,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是对各种音乐形式样式的辨别、确认。

3、感受系统:感受系统的结果是情感,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这种情感可以包括任何有关儿童的情绪情感反应。

4.简述音乐作品的形式性、再现性及表现性的含义。

国家开放大学《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形成性考核册1-4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形成性考核册1-4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形成性考核册1-4参考答案第一册考核题目1题目:请列举两种介绍儿童音乐教育的方式。

参考答案:•通过讲解: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来介绍儿童音乐教育,包括音乐的基本概念、音符的名称和内容、音乐的分类等。

教师可以在讲解的过程中使用图表或实例来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

•通过实践:教师可以通过让儿童参与音乐活动来介绍儿童音乐教育。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音乐游戏,让儿童亲身体验音乐的乐趣,并通过互动的方式帮助儿童理解音乐的基本要素和概念。

考核题目2题目:请简要说明儿童音乐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参考答案:儿童音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儿童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儿童音乐教育的任务是通过音乐教学活动,使儿童能够理解和欣赏音乐,掌握音乐基本概念和技能,培养儿童的音乐表现能力,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考核题目3题目:请简要说明儿童音乐教育中的德育目标和任务。

参考答案:儿童音乐教育的德育目标是培养儿童健康的人格,培养儿童的良好品德和道德修养。

儿童音乐教育的德育任务包括: - 培养儿童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合唱和乐团等活动,让儿童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音乐作品。

- 培养儿童的纪律意识和自律能力。

通过音乐教学的规范和要求,让儿童学会遵守纪律,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培养良好的自制力和自律能力。

- 培养儿童的审美情操和艺术情感。

通过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和艺术表演,让儿童感受音乐的美和艺术的魅力,培养儿童的审美情操和艺术情感。

第二册考核题目1题目:请列举两种培养儿童音乐表演能力的方法。

参考答案:•组织合唱活动:通过合唱活动,让儿童学习和掌握合唱技巧,培养儿童的节奏感和音准感,提高儿童的音乐表演能力。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学的合唱曲目,注重团队合作和集体意识的培养。

•组织小型乐团活动:通过小型乐团活动,让儿童学习和掌握乐器演奏技巧,培养儿童的协作能力和乐器表演能力。

2023年电大春季《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2023年电大春季《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学前小朋友艺术教育(美术)形成性考核册参照答案一、填空题:1.美术形象旳存在方式依赖_空间___。

2.美术旳基本体现形式和手段是__线条___、形体、构造和色彩。

3.20世纪初期, 在我国建立幼稚园时, 福禄倍尔、__蒙台梭利旳幼儿教育思想及杜威旳教育思想相继传入我国。

就造型美术教学措施而言, 当时重要摹仿采纳旳是经由日本传来旳福禄倍尔以造型性游戏和手工制作为主旳教学模式。

4.1994年定稿并出版旳美国《艺术教育国标》指出: “年幼旳小朋友以极大旳热情对视觉艺术教学所提供旳艺术材料进行试验, 对多种观念进行探究。

他们在艺术作品旳创作和共享过程中表露出欢乐和兴奋。

发明是这种教学旳关键。

”1.陈鹤琴把小朋友绘画旳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涂鸦期、__象征期、__定型期、写实期。

2.里德生平著作等身, 最重要旳著作是《通过艺术旳教育》_。

3.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 成果不尽相似, 但一般认为涂鸦线条有涂鸦线、单一线、__圆形线、命名线四种水平。

4.以画面色彩与再现客观事物或体现主观情感有无关系及关系旳亲密程度为原则, 幼儿对色彩旳运用可以分为__涂抹___、__装饰__、__再现和体现__三个阶段。

1.学前小朋友美术教学活动旳目旳是小朋友美术教育旳目旳和规定旳归纳, 是学前小朋友美术教学活动旳详细原则和规定。

2.在幼稚园, 美术教育内容一般可分为欣赏、绘画和手工三大方面。

3、技能技巧旳形成需要有一定旳练习, 这种练习包括分步练习与整体练习。

4.学前小朋友绘画创作活动从心理学旳角度看, 大概经历了知觉、体验与反思、体现这样一种流程。

5.对话法是指美术欣赏教育中美术作品、教师与学生三者之间旳互相作用与互相交流。

6.手工教学中, 教师应注意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 弄清原理和环节, 以协助小朋友形成技能, 并将技能迁移到其他手工制作活动中去。

1、学前小朋友美术旳评价是一种整体旳评价, 不仅包括对小朋友美术__成果和发展____和__小朋友美术____旳测量和评价, 还包括对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旳评价。

电大春季《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电大春季《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电大专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第一次作业一、填空题:1、美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依赖_空间___。

2、美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和手段是__线条___、形体、结构和色彩。

3、20世纪初期,在我国建立幼稚园时,福禄倍尔、__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思想及杜威的教育思想相继传入我国。

就造型美术教学方法而言,当时主要摹仿采纳的是经由日本传来的福禄倍尔以造型性游戏和手工制作为主的教学模式。

4、1994年定稿并出版的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指出:“年幼的儿童以极大的热情对视觉艺术教学所提供的艺术材料进行实验,对各种观念进行探究。

他们在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共享过程中表露出欢乐和兴奋。

创造是这种教学的核心。

”二、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1、美术也称__C____、___D___或 ___F___。

A、形体艺术B、影像艺术C、造型艺术D、视觉艺术E、民间艺术F、空间艺术2、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涉及__C__、__D__和__F__三大板块,它们各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

A 素描、B 设计、C 绘画、D 手工、E 色彩、F 欣赏3、美术教育史上第一个“发现了儿童绘画”、给儿童绘画以崇高地位的人是__A___:A.弗兰兹?西泽克 B.福禄倍尔C.皮亚杰D.冈仓觉4、1923年幼儿教育家___C___先生在南京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园——鼓楼幼稚园,提倡中国化的幼儿教育。

A.张雪门B.陶行知 C.陈鹤琴D.蔡元培三、简答题:1、怎样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涵义?答:(1)通过美术教育,追求一般幼儿教育的价值。

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保证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培养儿童的道德感,审美情趣,认知能力,意志品质以及创造性。

(教育取向为主)(2)美术取向为主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旨在延续和发展人类的美术文化而实施的教育的最初环节。

幼儿阶段是实施这种价值的最初阶段。

2、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如何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答:(1)运用多媒体教学功能。

最新电大《学前教育学》形成性考核册题目与参考答案(最新)

最新电大《学前教育学》形成性考核册题目与参考答案(最新)

电大《学前教育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最新)作业1(第一---第二章)一、单项选择题ACDCD CBCAB二、名词解释题1.最近发展区:是指导儿童现有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儿童实际的发展水平)与在成人的指导下和帮助下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儿童潜在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

2.教育功能:是指教育本身所特有的对个体或社会所产生的功用或价直。

一般地这种功能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期望层次;潜在层次和现实层次3.学前教育效益:就是指学前教育发挥其功能的表现和结果,它是由学前教育功能决定的。

三、简答题1.简述夸美纽斯对学前教育发展的贡献。

答:夸美纽斯在论述幼儿教育时,不仅广泛汲取了以往和当时教育思想发展的成果,而且还力图在当时科学发展的水平以及他个人对儿童生理及心理发发展的认识水平上,把幼儿教育建立在一定的科学基础上,这是十分可贵的。

夸美纽斯的幼儿教育理论,为近代西方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标志着西方学前教育研究从神学化向人本化的方向转变。

2.简述学前教育对个体的期望功能。

答:学前教育对个体的期望功能,包刮以下三点:1,学前教育的保育功能。

2学前教育促进个体认知发展。

3学前教育促进个体人格的健全发展。

3.简述提高学前教育功能发挥的策略。

答:学前教育功能发挥的策略,包刮以下几点;1提高对学前教育的重视。

2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监管3提高学前教育师资的素质;4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的力度;5多渠道办托幼机构;6办学前教育立法。

4.简述提高学前教育效益的途径。

答:(1)提高社会对学前教育的认识。

(2)树立正确的学前儿童教育思想。

(3)调整幼儿园教育教学内容。

(4)加强幼儿园的科学自主管理。

(5)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科学研究。

(6)改善幼儿园的师资力量。

四、论述题1.略。

2.如何提高学前教育的经济效益?答:学前教育投资的经济效益不能以直接的物质产品与投入相比较,也不能直接以国民收入怎增长来衡量,学前教育投资所培养的人才也很难用一个笼统的投入产出比较结果来表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电大~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作业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从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产生的渊源来看,我国传统的音乐教育内容是西方音乐作品1.加德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这三大系统是:制作系统、知觉系统、感受系统。

2.幼儿园音乐作品表现性的二种依附性是对形式的依附、对再现性的依附。

3.儿童艺术发展三阶段是:(0-1岁)前符号阶段、(2-7岁)符号运用阶段、(8岁后)继续进步与可能的退步阶段。

4.音乐的句法因素是旋律、和声与节奏。

5.节奏的两个方面是拍子与节奏型。

6.幼儿拍感的两个方面是合拍,二拍、三拍的强弱韵律感。

7.音乐的非句法因素是音色、织体、速度、曲式结构与力度。

1.幼儿的三种身体动作类型非移动动作、移动动作、与物体一起移动动作。

2.非移动动作可以从四个方面探究,它们是意识到身体的部分与整体、空间、层次、重量。

3.3-4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是d1-b1。

4.4-5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是d1-c2。

5.5-6岁幼儿嗓音能达到的音区是d1-d2。

6.歌曲即兴的两种类型是创编歌词与自发咏唱。

7.幼儿的音乐创作形式是即兴。

8.音乐制作的关键经验有动作制作、歌唱、演奏。

9.幼儿音乐学习中的原有知识是音乐音响之外的内容。

10.音乐再现性最重要特征是与幼儿生活经验相连。

11.幼儿音乐感知有效性的两个制约条件是在行动中感知;感知的内容指向音乐形式的样式。

1.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的主要取向是表现性目标。

2.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目标的四个层次是音乐课程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具体活动目标。

3.学前儿童音乐课程内容组织的标准是连续性、顺序性与整合性。

4.幼儿园音乐课程评价的四个基本问题是评什么、谁来评、为什么评、怎么评。

5.学前儿童音乐技能类型有身体动作音乐技能、嗓音表达音乐技能、打击乐器音乐技能、即兴音乐技能。

6.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运用铺垫手法的两种目的是为音乐审美经验铺垫;为生活经验本身铺垫。

7.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两种铺垫方式是围绕目的进行铺垫;以综合为视角进行铺垫。

1.节奏经验的年龄目标有稳定的节拍;疏密节奏型。

2.节奏与节拍分离的二种音乐材料类型是童谣与常规游戏;一字一音并具活泼风格的歌曲。

3.学习打击乐器音色所用的三类音乐材料是打击乐器演奏的音响材料;能用打击乐乐器模拟的生活中的声音;即兴创作打击乐作品。

4.学习人声所用的四类音乐材料是分辨说、唱、悄悄话与喊叫的音响材料;故事;歌曲;用于辨别的音响。

5.风格经验的年龄目标有摇篮曲、舞曲、进行曲。

6.进行曲的音乐特点是进行曲的音乐特点是用偶数拍子、节奏鲜明、重拍突出、结构整齐。

7.进行曲的二种类型是比较优雅的进行曲、比较喧闹的进行曲。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制作系统的产物是行动,而行动是指向目的的,不只是单纯的身体运动2.知觉系统的产物是识别,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是对各种音乐形式样式的辨别、确认。

3.音符单一的节奏型只有一到二种音符组成的节奏型4.音乐作品的再现性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主要用来描绘或刻画人、物、地点、事件等客观现实的性质。

5.音乐作品的形式性音乐作品中涉及由句法与非句法因素组成的作曲或即兴的音乐设计。

1.故事性歌曲指那类歌词内容有故事情节的歌曲。

2.音乐即兴是音乐制作的一种形式,在这种形式中一人或多人自发地、同时地对一音乐作品进行诠释、表演、创作。

3.创编歌词活动是利用幼儿语言发展能力先于音乐能力的优势,通过把歌唱的心理能量主要用于编歌词的方式促进嗓音控制能力自动化的活动。

4.自发咏唱幼儿基于一个很熟悉的歌曲片断或一个简单的词,或是无词的,哼唱出在一个简单的音调上绕来绕去的旋律。

5.感受系统的结果是情感,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这种情感可以包括任何有关儿童的情绪情感反应。

1.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音乐经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各种音乐教育活动的总和。

2.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内容组织指在音乐价值观的指导下,将选出的课程内容要素妥善地组织成幼儿园教育活动结构,使教育活动要素在动态运行的教育活动结构系统中产生合力,以便有效地实现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

3.音乐技能指对感知到的音乐再现性与表现性做出符合音乐形式特性的表达,即音乐能力。

4.技能指做身体动作、咽喉肌肉控制、打击乐器的肌肉动作等能力,它们本身与音乐可以毫无关系。

5.意象是由想象力形成的一种形象显现,经由感知、表象到意情统一。

1.音乐作品的表现性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对人类情感、情绪的表达性质。

2.自发咏唱一般是指幼儿基于一个很熟悉的歌曲片段或一个简单的词,或是无词的歌曲,哼唱出在一个简单的音调上绕来绕去的旋律,其中有许多旋律被认为是音阶歌。

当幼儿的身体不停的摇摆时,这些音阶歌的曲调就随着向上或向下进行配合。

3.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内容组织指在音乐价值观的指导下,将选出的课程内容要素妥善地组织成幼儿园教育活动结构,使教育活动要素在动态运行的教育活动结构系统中产生合力,以便有效地实现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

5.直列舞是指以两直列队形为基本队形的集体舞。

三、简答题(每题7分,共35分)1.音乐所能表现的两种情感状态是:(1)表现与人类的说话调、动作姿态比较接近的情感;(2)表现生命意义上的广泛的情感。

2.演奏即兴有哪几种契机:(1)音色探究活动的展开;(2)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3)音乐创作。

4.简述“瑞典狂想曲”音乐内容的主题:A段表现农民扛着劳动工具上田头,接着浇水、松土,然后回家的情境;B段表现禾苗茁壮成长,并与同伴嬉戏、玩耍的情境;A’段又表现农民扛着劳动工具上田头、浇水、松土,然后回家的情境。

1.幼儿节奏感发展特征是:3-4岁幼儿可以通过大量的身体动作表演与打击乐演奏表演获得稳定的节拍感;4-5岁幼儿通过快与慢的配合理解节拍,通过歌谣朗诵理解节奏型;5-6岁幼儿已经能够理解歌曲的节奏型,能独立完成快慢节拍的变换,能理解节奏的主题、动机。

2.幼儿速度知觉的年龄特征是:3-4岁幼儿能用简单的身体动作合中速、稍快、中速偏慢的音乐;4-5岁的幼儿可以辨别渐快、渐慢,并能调节身体动作去合速度;5-6岁幼儿能辨别与理解快慢的所有变换关系。

3.符合幼儿趣味的歌曲特点:(1)歌词本身生动、具有儿童语言的口味,幼儿容易朗诵;(2)歌词所描述的主题突出、故事性强、幼儿容易动作表演;(3)旋律音调与词调吻合,幼儿容易歌唱。

4.学前儿童再现性音乐作品的类型有:(1)句式规整、童趣盎然的再现性器乐曲;(2)句式规整的再现性成人器乐曲;(3)句式不规整的再现性器乐曲。

5.简述大脑神经系统发展领域对音乐学习关键期的二种解释。

答:(1)一种解释:神经元轴突的髓鞘化过程对儿童早期的发展非常重要,也正是神经元轴突髓鞘化是产生学习关键期的基础。

(2)另一种解释:在生命的早期,许多神经元尚未被确定今后负责、控制什么,10岁之前,所有关于运动的经历和经验决定皮层上究竟有多少神经元控制身体的各个具体部位。

1.在柯达伊歌唱教学中,准确音调歌唱的三个条件是:(1)选择适合幼儿智力和身体发展程度的音域合适的短小歌曲进行教学。

(2)选择在合适的音高上歌唱。

(3)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具有准确音调、正确发音吐字和带有愉快情绪的范唱。

2.简述引发幼儿自发咏唱的策略。

答:(1)在日常生活中教师经常与幼儿进行喧叙调式的对话;(2)当引导幼儿创编完整曲子时,要求幼儿最起码说三件事。

3.进入音乐思维迁移环节有:(1)歌曲的动作表演与歌唱活动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2)舞曲的动作表演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3)器乐曲的动作表演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4)身体打击乐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

4.学前儿童音乐经验获得的三个条件:(1)在听音乐的同时让幼儿“见”到音乐的再现内容;(2)用一种制作方式让幼儿去感知与其音乐经验相符的音乐形式样式;(3)用其它类型的制作方式让幼儿去解释他们对音乐形式样式的理解。

5.再现音乐内容的三项标准:(1)形式规限标准;(2)意象思维标准;(3)以身体动作呈现方式为主,以其它呈现方式为辅标准。

1.以音乐教育内容为结构框架的目标体系中组成体系的四部分内容结构与三个目标纬度各是:四部分内容结构:歌唱、韵律活动、打击乐器演奏、欣赏;三个目标维度:认知、情感与态度、操作技能。

2.音乐表现性评价设计的三个步骤:第一步,确定表现性任务;第二步,设计表现性任务的情境;第三步,确定评价标准。

3.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理论观:(1)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过程是学习者的新旧知识反复地、双向交互的过程。

只有针对学习者已有经验和兴趣的教学,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有可能是主动、有效、深入的。

(2)幼儿已有的知识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基于和利用幼儿已有的知识是教学成功的重要策略。

但幼儿已有的知识是有限的,当幼儿与教学内容的对话因已有知识不够而无法有效的进行,教师应努力激活幼儿已有的知识,为新旧知识的连通铺平道路;当幼儿与教学内容的对话因缺乏生活经验的积累而无法有效的进行时,教师需要在幼儿现有的水平和不可能的水平之间搭上支架,创立最近发展区,为幼儿学习新的知识扫清障碍。

4.器乐曲动作意象方式有:(1)依据作品原意进行情节性的动作意象;(2)离开作品原意,进入幼儿能理解的生活情节的动作意象;(3)带有舞蹈意味的无情节的动作意象。

5.简述动作意象的原则:(1)把握音乐形式结构,事先画出句段图的原则;(2)动作诠释遵循音乐重复、对比等音乐形式组织手法的原则;(3)动作与音乐句法与非句法形式吻合原则;(4)动作简单原则。

1.简述节拍音乐经验获得机制:(1)幼儿通过模仿老师的身体动作制作方式来感知拍子。

(2)用同样的身体制作方式在不同的音乐作品中表达对拍子的理解。

(3)对同一音乐作品通过打击乐制作方式来表达对拍子的理解。

2.“雨落在草地上,雨落在树上,雨落在房顶上,就不落在我身上。

”写出这首童谣的节奏型与节拍:节奏型:A xAxcA xAxcA A’A xAxcA A A’A xAxcA xAxcA A’xAxcA xAxcA A xAxcA/节拍:A A A A’A A A A’A A A A’A A A A/3.简述打击乐器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1)用打击乐器模拟日常生活音色;(2)探索录音中的打击乐声音是如何发出来的,并实践尝试;(3)即兴创作打击乐器作品的演奏。

4.简述幼儿对声音高低进行感知与歌唱的特点:一方面幼儿对声音高低的辨别需要用音与音之间大的跨度来提醒;另一方面幼儿的歌唱却是从二度、三度开始,幼儿最容易模仿与喜欢唱的音程是二度、三度、四、五度5.简述人的音色经验的获得机制:(1)用嗓音模拟日常生活音色;(2)绘声绘色地表演故事中的角色,尤其是需要头声的角色;(3)努力进行头声歌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