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第3.7课时)PPT教学课件
《乘法分配律》PPT—人教版小学数学乘法分配律ppt教学2

(60+50)×8 (6+4)×5 (7+5)×4
60×8+50×8 6×5+4×5 7×4+5×4
《乘法分配律》PPT—人教版小学数学 乘法分 配律教 学课件 2
《乘法分配律》PPT—人教版小学数学 乘法分 配律教 学课件 2
(60+50)×8 60×8+50×8
110 8个110
8个110
8个60 8个50
《乘法分配律》PPT—人教版小学数学 乘法分 配律教 学课件 2
(60+50)×8=880 60×8+50×8=880 (6+4)×5=50 6×5+4×5=50 (7+5)×4=48 7×4+5×4=48
《乘法分配律》PPT—人教版小学数学 乘法分 配律教 学课件 2
《乘法分配律》PPT—人教版小学数学 乘法分 配律教 学课件 2
7个4 5个4 12个4
(60+50)×8 (6+4)×5 (7+5)×4
60×8+50×8 6×5+4×5 7×4+5×4
(60+50)×8 (6+4)×5 (7+5)×4
60×8+50×8 6×5+4×5 7×4+5×4
(60+50)×8 (6+4)×5 (7+5)×4
60×8+50×8 6×5+4×5 7×4+5×4
……
(60+50)×8 (6+4)×5 (7+5)×4
60×8+50×8 6×5+4×5 7×4+5×4
(60+50)×8 (6+4)×5 (7+5)×4
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乘法分配律课件(共26张PPT)

问:以上2个等式可不可以用等号连 接?为什么?
仔细观察
(20+15)×4 =20×4+15×4 (4+2)×= 4 × 3+2 × 3
提问:同学们有没 有发现什么规律? 这个规律正确吗?
探索规律
返回
想一想
非常棒!
观察下列等式并分组讨论
➢(8+3) × 4=8 × 4+3 × 4 ➢(5+9) × 3=5 × 3+9 × 3 ➢(11+27) × 6=11 × 6+27 × 6
提问:以上3个等式左边有什么 相同点?右边有什么相同点?
返回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 乘的积等于每个加数分别与 这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
加起来,这叫做乘法的分配 律。
如果用字母a 、b、c分别表 示3个数,那 么乘法的分配 律用字母怎样 表示?
返回
用字母表示是:
( + )× = × + ×
返回
做一做:
(20+15)=140(元) (3)20×4+15×4=140(元) (4)(20+15)×4=140 (元)
提问:以上4个等式可不可以用等 号连接?
上 一张
下一张
问:一共有多少个笑脸?
第七张
(1)先算出一行有多少个笑脸,再算出四 行共有多少个笑脸。
列式:(4+2)×3=18(元) (2)先算出绿色笑脸、红色笑脸各有多少 个,再算出一共有多少个笑脸。
返回
思考题
(1)25 × 41= (2)36 × 99 + 36=
乘法分配律((教案)-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有关乘法分配律的实践活动,如制作乘法分配律的宣传海报、举办乘法分配律的知识竞赛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4)课后阅读材料:推荐一些与乘法分配律相关的课后阅读材料,如数学杂志、科普读物等,让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拓宽知识视野。
在乘法分配律新课呈现结束后,对乘法分配律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强调乘法分配律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乘法分配律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教学反思与总结
教学反思:
在教授乘法分配律这一节内容时,我深感教学方法、策略和管理方面的重要性和挑战性。首先,我意识到在进行概念讲解时,需要用简洁明了的语言,结合生动的例子,让学生在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其次,通过设计各种互动探究活动,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不同的观点和疑问,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乘法分配律,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乘法分配律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乘法运算,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乘法分配律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最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优质课件

35×5×20 =35×(5×20) =35×100 =3500
25×(4+8) =25×4+25×8 =100+200 =300
51
典型例题
2.下面哪些算式是正确的?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29+22+78=29+100 35×16=35×2×8 123-68+32=123-(68+32) 102×56=100×56+2 12×97+3=12×100
35
小试牛刀
2.填一填。(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在 里填上适
当的运算符号)
25
×
42
50
1 00
1 050
观察左边的竖式: 先算25× 2 =50 , 再算25× 40 = 1000 , 最后算 50 + 1000 = 1050,
即25×42=25×( 40 + 2 )=25× 40 + 25× 2
探究点
乘法分配律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 需要用到哪些条件?
根据题意,你能列式 解答吗?
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28
探索新知
方法一: (4+2)×25
方法二: 4×25+2×25
=6×25
=100+50
=150
=150
1. 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 你还能举出像这样的等式吗?至少写出4组。
40
乘、除法的简便运算
41
目录
01 课前导入 03 学以致用
02 新课精讲 04 课堂小结
42
课前导入
43
情景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乘法的 运算定律,今天我们继续来 探究乘、除法的简便计算。
44
新课精讲
45
《乘法分配律》(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实际计算练习、例题分析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实际计算练习、例题分析等活动,体验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乘法分配律》(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乘法分配律》(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教学内容分析
《乘法分配律》(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主要教学内容为乘法分配律的定义、理解和运用。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主要在于:先前的乘法运算知识,以及基本的代数知识。
(三)改进措施
1.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指导: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概念,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2.优化课堂活动组织: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活动的实效性。例如,通过设置有趣的游戏环节、设置实际问题情境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教师应积极更新和丰富教学资源,结合多媒体资源,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问题解决: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4.数据分析:通过实际例子的分析和计算,使学生能够理解乘法分配律在数据分析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精品课件

(2)545 – 167 – 145 =545-145-167 =400-167 =233
(3)487 – 187 – 139-61 (4)169-25-25-50
= (487 – 187) – (139+61) =169-(25+25+50)
=300-200
=169-100
=100
=69
四 巩 固 练 习 教材P22T3
六拓展练习
你能试着用今天学习的知识来解决这个数 学问题吗?
1+2+3+4+……+99+100 =(1+100)+(2+99)+……+(50+51) =101×50 =5050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
第三单元 运 算 定 律
第3课时 连减的简便计算
一复习导入
1.口算竞赛: 第一组(男生做) 136-65-35 362-87-113 545-149-251
二探索新知
234-66-34 =168-34 =134(页)
234-66-34
=234-(66+34) =234-100 =134(页)
234-66-34
=234-34-66 =200-66 =134(页)
二探索新知
小结: (1)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等于这个数减
去这几个减数的和。即a-b-c=a-(b+c)
66+113+87+34
= (66+34) +(113+87)
=100+200
答:一共花了300元钱。
=300
四巩固练习
教材P22T1 优翼
《乘法分配律》(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乘法分配律》(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我今天要为大家教授的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中的《乘法分配律》。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教材内容是第67页至第69页,这部分内容主要讲述了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应用。
乘法分配律是指:对于任何三个数a、b和c,都有a×(b+c)=a×b+a×c。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并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在乘法分配律中,括号内的数是如何分别与括号外的数相乘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乘法分配律,我准备了PPT和一些实际问题的例子。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先用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比如:“小明有3个苹果,每个苹果分给小华2块巧克力,小华一共得到了多少块巧克力?”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乘法分配律。
2. 讲解:然后我通过PPT展示乘法分配律的定义和公式,并解释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3. 例题:接着,我通过一些例题来讲解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比如:“如果有5个小组,每个小组有4个人,一共有多少人?”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来解答。
4. 随堂练习:然后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们独立完成,以检验他们是否掌握了乘法分配律。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会写出乘法分配律的公式,并标注出重点词汇,以帮助学生们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一个班级有20名学生,每个学生分得3块巧克力,一共需要多少块巧克力?(2)一个水果店有苹果、香蕉和橙子三种水果,苹果每斤5元,香蕉每斤3元,橙子每斤2元,如果顾客买了2斤苹果和3斤橙子,一共需要多少钱?答案:(1)20×3=60(块)(2)2×5+3×2=10+6=16(元)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次教学的效果,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乘法分配律,并根据学生的反应调整教学方法。
3.7乘法分配律(例7) 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人教版

3.7乘法分配律(例7)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掌握乘法分配律的表达方式。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乘法分配律的概念2. 乘法分配律的表达方式3.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及其应用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遇到的价格问题,引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2. 探究新知让学生观察一些乘法算式,如(3 4)×5、3×5 4×5,引导学生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总结出乘法分配律。
3. 讲解乘法分配律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及其表达方式。
4. 练习与应用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巩固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同时,引导学生将乘法分配律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乘法分配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布置一些拓展题目,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与乘法分配律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以及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程度。
3. 测试成绩:通过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2. 练习题:与乘法分配律相关的练习题3. 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教学,展示乘法分配律的实例和练习题。
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概括,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乘法分配律。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课后,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学会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观察、分析、归纳和概括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想一想:怎样区分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呢?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或a×(b+c)=a×b+a×c
乘法结合律是三个数相乘,而乘法分配律是两个 数的和,与另一个数相乘。
课堂练习
033 学而时习之册
56×(19+28)=56×19+28 ( )× 32×(7×3)=32×7+32×3 ( ) × 64×64+36×64=(64+36)×64 ( )√
方法一:先求每个小组里有多少人, 再求一共有多少名同学。
(4+2)×25 =6×25 =150(名)
答:一共有150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新知探究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交流:展示你的答案并说说你是怎样思考的?
方法二:先分别求出负责挖坑、种树的和抬水、浇树的各有多少 人,再求一共有多少名同学。
4×25+2×25 =100+50 =150(名)
(3×25)×4=3×(25×4)
(
乘法结合)律
新知探究
02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新知探究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新知探究 思考:你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新知探究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交流:展示你的答案并说说你是怎样思考的?
(30+60)×5 =30×5+60×5 ……
新知探究 说一说:仔细观察这三个等式,你发现了什么?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4+2)×25 = 4×25+2×25 (5+3)×125 =5×125+3×125 (30+60)×5 =30×5+60×5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 分别相乘,再相加。
新知探究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4+2)×25 = 4×25+2×25 想一想:25×(4+2) = 25×4+25×2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 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用字母表示为:(a+b)×c=a×c+b×c
或:a×(b+c)=a×b+a×c
新知探究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答:一共有150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新知探究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4+2)×25 =6×25 先求出两个=数1的5和0,再
乘第三个数。
(4+2)个25
= 4×25+2×25
=100+50
结果相等=150先分别求再出相两加个。数的积,
?
4个25+2个25
你还能写出像这样的等式吗?
(5+3)×125 =5×125+3×125
四 下数 学
3.7 乘法分配律
讲师:当图网
2020年8月19日
CONTENTS
目 1 温故知新 录 2 新知探究
3 课堂练习
4 课堂小结
温故知新
01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知新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126+48)+52=126+(48+52) ( 加法结合律)
60×a=a×60
( 乘法交换律 )
乘法分配律 乘法分配律
课堂练习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方法一:75×60+45×60 =4500+2700 =7200(元)
方法二:(75+45)×60 =120×60 =7200(元)
答:李阿姨花了7200元钱。
课堂小结
04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课堂小结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4+2)×25 = 4×25+2×25 25×(4+2) = 25×4+25×2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 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用字母表示为:(a+b)×c=a×c+b×c 或:a×(b+c)=a×b+a×c
四 下数 学
3.7 乘法分配律
讲师:当图网
2020年8月19日
课堂练习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25
× 12 50
250
300
25×12 =25×(10+2) =25×2+25×10 =50+250 =300
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课堂练习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117×3+117×7=117×(3+7) 24×(5+12)=24×17
4×a+a×5=(4+5)×a 36×(4×6)=3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