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奥数.应用题.和差倍问题(C级).教师版
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三讲 和差倍问题教师版

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三讲和差倍问题教师版第3讲和差倍问题一内容概述掌握基本和倍、差倍、和差问题的解法,进而学会处理简单的多个量之间的和差倍问题。
重点学习如何利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
典型问题兴趣篇1. 小悦和冬冬参加学校组织的植树活动。
两人一共种了12棵树,其中冬冬植树的棵数是小悦的2倍。
冬冬一共种了几棵树,【答案】8棵【解析】冬冬和小悦一共种了3份树,12?3=4 4×2=8棵2. 甲、乙两堆货物一共有160件,已知甲堆货物比乙堆的3倍还多40件。
甲、乙两堆各有多少件货物,【答案】甲堆130件,乙堆30件【解析】甲、乙两堆货物一共有四份多40件,(160-40)?4=30件甲有30×3+40=130件,乙有30件。
3. 书架上放着一些童话小说和科幻小说,一共有47本,童话小说的数量比科幻小说数量的4倍少3本。
书架上放着多少本科幻小说,【答案】10本【解析】童话小说的数量比科幻小说数量的4倍少3本,一共有5份少3本,每份(47+3)?5=10本科幻小说有一份所以10本。
4. 小陈为找工作准备了中、英文两份简历。
中文简历的字数是英文简历单词数的3倍,而且中文简历字数比英文简历单词数多220。
请问:中文简历的字数是多少, 【答案】330个【解析】中文简历的字数是英文简历单词数的3倍,而且中文简历字数比英文简历单词数多220,所以每份220?(3-1)=110个,110×3=330个5. 小悦和阿奇在操场上练习跑步,一段时间过后,阿奇跑的距离比小悦跑的3倍还多80米。
如果小悦比阿奇少跑500米,那么小悦和阿奇一共跑了多少米, 【答案】920米【解析】阿奇跑的距离比小悦跑的3倍还多80米。
小悦比阿奇少跑500米,每份(500-80)?2=210 共跑4份还多80米210×4+80=920米。
16. 原先《花城日报》和《鹏城晚报》有同样数目的版面。
后来《花城日报》扩充版面,增加了10版,这样《花城日服》的版面比《鹏城晚报》的4倍少2版,两种报纸现在各有多少版,【答案】《鹏城晚报》4版,《花城日报》14版【解析】画线段图求得每份(10+2)?3=4版,4×3+2=14版7. 冬冬在玩具店看中了两件汽车模型,如果两件都买,一共需要400元。
三年级奥数第25次课:差倍问题(教师版)

【我生命中最最最重要的朋友们,请你们认真听老师讲并且跟着老师的思维走。
学业的成功重在于考点的不断过滤,相信我赠予你们的是你们学业成功的过滤器。
谢谢使用!!!】差倍问题一、考点、热点回顾:1、与和倍应用题相似的是差倍应用题。
它的“基本数学格式”是:已知大、小二数之“差”,又知大数是小数的几倍,求大、小二数各是多少。
2、问题中,有“差”、有“倍数”,所以叫做差倍应用题。
差倍问题中大、小二数的数量关系可以用下面的线段图表示:从线段图知,“差”是小数(即“1倍”数)的(倍数-1)倍,所以,小数=差÷(倍数-1)。
3、差倍公式:小数=差÷(倍数-1)大数=小数+差,大数=小数×倍数。
例如,大、小数之差是152,大数是小数的5倍,则小数=152÷(5-1)=38,大数=38+152=190或38×5=190。
二、典型例题例1、王师傅一天生产的零件比他的徒弟一天生产的零件多128个,且是徒弟的3倍。
师徒二人一天各生产多少个零件?分析:师徒二人一天生产的零件的“差”是128个。
小数(即“1倍”数)是徒弟一天生产的零件数,“倍数”为3。
由差倍公式可以求解。
徒弟一天生产零件128÷(3-1)=64(个),师傅一天生产零件128+64=192(个)或64×3=192(个)。
答:徒弟、师傅一天分别生产零件64个和192个。
例2、两根电线的长相差30米,长的那根的长是短的那根的长的4倍。
这两根电线各长多少米?解:“差”=30,倍数=4,由差倍公式得短的电线长30÷(4-1)=10(米),长的电线长10+30=40(米)或10×4=40(米)。
答:短的电线长10米,长的电线长40米。
解差倍应用题的关键是确定“1倍”数是谁,“差”是什么。
上两例中,“1倍”数及“差”都极明显地直接给出。
下面讲两个稍有变化,不直接给出“差”和“1倍”数的例子。
三年级奥数第23讲-和倍问题(教)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学员编号: 年 级:三年级 课 时 数:3 学员姓名:辅导科目:数学学科教师:授课主题 第23讲-和倍问题授课类型 T 同步课堂 P 实战演练S 归纳总结教学目标 1. 学会分析题意并且熟练的利用线段图法能够分析和倍问题2. 掌握寻找和倍的方法解决问题.授课日期及时段T (Textbook-Based )——同步课堂和倍问题就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以及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的问题. 它的结构可用下图来表达: 倍数(小数)几倍数(大数)数量关系式:两数和÷(倍数+1)=小数(1倍数) 小数×倍数=大数(几倍数) 两数和—小数=大数(几倍数)和倍问题的特点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大数是小数的几倍,要求两个数,一般是把较小数看作1倍数,大数就是几倍数,这样就可知总和相当于小数的几倍了,可求出小数,再求大数. 和倍问题的数量关系式是: 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 或 和一小数=大数 如果要求两个数的差,要先求1份数: l 份数×(倍数-1)=两数差.解决和倍问题,关键是学会画线段图,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弄清各数量之间的关系。
例1、小华和爷爷今年共72岁,爷爷的岁数是小华的7倍.爷爷比小华大多少岁?知识梳理典例分析和÷+=(岁),【解析】小华:72(17)9⨯=(岁),爷爷:9763⨯-=(岁).63954-=(岁)或9(71)54例2、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36厘米,长是宽的2倍,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解析】先求出长方形长和宽的和:36÷2=18(厘米)把长方形的宽看作1份,长就是2份,长和宽的和对应的就是3份,所以长方形的宽是:18÷(2+1)=6(厘米)长是:6×2=12(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12×6=72(平方厘米)例3、师、徒两人共加工105个零件,师傅加工的个数比徒弟的3倍还多5个,师傅和徒弟各加工零件多少个?【解析】引导学生画图时,一定要注意“多5个”的画图方法,并找和与份数之间的关系.从线段图上可以看出,把徒弟加工的个数看作1份数,师傅加工的个数就比3份数还多5个,如果师傅少加工5个,两人加工的总数就少5个,总数变为(105-5)个,这样这道题就转化为例5类型的题目,就可以求出师傅和徒弟各加工多少个了.-=(个),列式:如果师傅少做5个,师、徒共做: 1055100÷+=(个),徒弟做了:100(31)25⨯+=(个).师傅做了:253580例4、维尼熊和跳跳虎去摘苹果.维尼熊爬上树去摘,跳跳虎在地上跳着摘.跳跳虎每摘7个,维尼熊只能摘4个.维尼熊摘了80分钟,跳跳虎摘了50分钟就累了,不摘了.他们回来后数了一下,共摘2010个苹果,那么其中维尼熊摘的有________个.【解析】依题意有相同时间内若跳跳虎摘了7份,则维尼熊摘了4份。
小学数学三年级暑假奥数《和差倍数问题》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三年级奥数和差倍数问题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1、南京长江大桥共分两层,上层是公路桥,下层是铁路桥。
铁路桥和公路桥共长11270米,铁路桥比公路桥长2270米,问南京长江大桥的公路和铁路桥各长多少米?2、三个小组共有180人,一、二两个小组人数之和比第三小组多20人,第一小组比第二小组少2人,求第一小组的人数。
3、甲、乙两筐苹果,甲筐比乙筐多19千克,从甲筐取出多少千克放入乙筐,就可以使乙筐中的苹果比甲筐的多3千克?(二)1、在一个减法算式里,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等于120,而减数是差的3倍,那么差等于多少?2、已知两个数的商是4,而这两个数的差是39,那么这两个数中较小的一个是多少?3、姐姐做自然练习比妹妹做算术练习多用48分钟,比妹妹做英语练习多用42分钟,妹妹做算术、英语两门练习共用了44分钟,那么妹妹做英语练习用了多少分钟?(三)1、已知△,○,□是三个不同的数,并且△+△+△=○+○,○+○+○+○=□+□+□,△+○+○+□=60,那么△+○+□等于多少?2、用中国象棋的车、马、炮分别表示不同的自然数。
如果,车÷马=2,炮÷车=4,炮-马=56,那么“车+马+炮”等于多少?3、聪聪用10元钱买了3支圆珠笔和7本练习本,剩下的钱若买一支圆珠笔就少1角4分;若买一本练习本还多8角,问一支圆珠笔的售价是多少元?(四)1、甲、乙两位学生原计划每天自学的时间相同,若甲每天增加自学时间半小时,乙每天减少自学时间半小时,则乙自学6天的时间仅相等于甲自学一天的时间。
问:甲、乙原订每天自学的时间是多少分钟?2、一大块金帝牌巧克力可以分成若干大小一样的正方形小块。
小明和小强各有一大块金帝巧克力,他们同时开始吃第一小块巧克力。
小明每隔20分钟吃1小块,14时40分吃最后1小方块;小强每隔30分钟吃1小块,18时吃最后1小方块。
那么他们开始吃第1小块的时间是几时几分?附:参考答案和解析(一)1、南京长江大桥共分两层,上层是公路桥,下层是铁路桥。
三年级奥数之和、差与倍数的应用题

和、差与倍数的应用题一、和差问题说到“和差问题”,小学高年级的同学,人人都会说:“我会!”和差问题的计算太简单了.是的,知道两个数的和与差,求两数,有计算公式:大数=(和+差)÷2小数=(和-差)÷2会算,还要会灵活运用,要把某些应用题转化成和差问题来算.先看几个简单的例子.例1 张明在期末考试时,语文、数学两门功课的平均得分是95分,数学比语文多得8分,张明这两门功课的成绩各是多少分?解:数学得分=(95×2+8)÷2=99.语文得分=(95×2-8)÷2= 91.答:张明数学得99分,语文得91分.注:也可以从 95×2-99=91求出语文得分.例2 有 A,B,C三个数,A加 B等于 252,B加 C等于 197, C加A等于 149,求这三个数.解:B=(252+ 197-149)÷ 2= 150,A=252-150=102,C=149-102=47.答:A,B,C三数分别是102,150,47.注:还有一种更简单的方法(A+B)+(B+C)+(C+A)=2×(A+B+C).上面式子说明,三数相加再除以2,就是三数之和.A+B+C=(252+197+149)÷C=299-252=47,B=299-149=150,A=299-197=102.例3甲、乙两筐共装苹果75千克,从甲筐取出5千克苹果放入乙筐里,甲筐苹果还比乙筐多7千克.甲、乙两筐原各有苹果多少千克?解:画一张简单的示意图,就可以看出,原来甲筐苹果比乙筐多5+7+ 5= 17(千克)因此,甲、乙两数之和是 75,差为17.甲筐苹果数=(75+17)÷2= 46(千克).乙筐苹果数=75-46=29(千克).答:原来甲筐有苹果46千克,乙筐有苹果29千克.例4张强用270元买了一件外衣,一顶帽子和一双鞋子.外衣比鞋贵140元,买外衣和鞋比帽子多花210元,张强买这双鞋花多少钱?解:我们先把外衣和鞋看成一件东西,它与帽子的价格和是 270元,差是 210元.外衣和鞋价之和=(270+ 210)÷2= 240(元).外衣价与鞋价之差是140,因此鞋价=(240-140)÷2=50(元).答:买这双鞋花50元.再举出三个较复杂的例子.如果你也能像下面的解答那样计算,那么就可以说,“和差问题”的解法,你已能灵活运用了.例5李叔叔要在下午3点钟上班,他估计快到上班时间了,到屋里看钟,可是钟早在12点10分就停了.他开足发条却忘了拨指针,匆匆离家,到工厂一看钟,离上班时间还有10分钟.夜里11点下班,李叔叔马上离厂回到家里,一看钟才9点整.假定李叔叔上班和下班在路上用的时间相同,那么他家的钟停了多少时间(上发条所用时间忽略不计)?解:钟停的时间+路上用的时间=160(分钟).晚上下班时,厂里钟是11点,到家看钟是9点,相差2小时.这是由于钟停的时间中,有一部分时间,被回家路上所用时间抵消了.因此钟停的时间-路上用的时间=120(分钟).现在已把问题转化成标准的和差问题了.钟停的时间=(160+120)÷ 2= 140(分钟).路上用的时间=160-140=20(分钟).答:李叔叔的钟停了2小时20分.还有一种解法,可以很快算出李叔叔路上所用时间:以李叔叔家的钟计算,他在12点10分出门,晚上9点到家,在外共8小时50分钟,其中8小时上班,10分钟等待上班,剩下的时间就是他上班来回共用的时间,所以上班路上所用时间=(8小时50分钟-8小时-10分钟)÷2=20(分钟).钟停时间=2小时 40分钟-20分钟=2小时20分钟.例6小明用21.4元去买两种贺卡,甲卡每张1.5元,乙卡每张0.7元,钱恰好用完.可是售货员把甲卡张数算作乙卡张数,把乙卡张数算作甲卡张数,要找还小明3.2元.问小明买甲、乙卡各几张?解:÷0.8=4(张).现在已有两种卡张数之差,只要求出两种卡张数之和问题就解决了.如何求呢?请注意××乙卡张数=21.4.××甲卡张数=21.4-3.2.从上面两个算式可以看出,两种卡张数之和是[21.4+(21.4-3.2)]÷(1.5+ 0.7)= 18(张).因此,甲卡张数是(18 + 4)÷ 2= 11(张).乙卡张数是 18-11= 7(张).答:小明买甲卡11张、乙卡7张.注:此题还可用鸡兔同笼方法做,请见下一讲.例7 有两个一样大小的长方形,拼合成两种大长方形,如右图.大长方形(A)的周长是240厘米,大长形(B)的周长是258厘米,求原长方形的长与宽各为多少厘米?解:大长方形(A)的周长是原长方形的长×2+宽×4.大长方形(B)的周长是原长方形的长×4+宽×2.因此,240+258是原长方形的长×6+宽×6.原长方形的长与宽之和是(240+258)÷6=83(厘米).原长方形的长与宽之差是(258-240)÷2=9(厘米).因此,原长方形的长与宽是长:(83+ 9)÷2= 46(厘米).宽:(83-9)÷2=37(厘米).答:原长方形的长是46厘米、宽是37厘米二、倍数问题“年龄问题”是这类问题的典型.先看几个基础性的例子.例8 有两堆棋子,第一堆有87个,第二堆有69个.那么从第一堆拿多少个棋子到第二堆,就能使第二堆棋子数是第一堆的3倍.解:两堆棋子共有87+69=156(个).为了使第二堆棋子数是第一堆的3倍,就要把156个棋子分成1+3=4(份),即每份有棋子156 ÷(1+3)=39(个).87-39=48(个).答:应从第一堆拿48个棋子到第二堆去.例9 有两层书架,共有书173本.从第一层拿走38本书后,第二层的书比第一层的2倍还多6本.问第二层有多少本书?解:我们画出下列示意图:我们把第一层(拿走38本后)余下的书算作1“份”,那么第二层的书是2份还多6本.再去掉这6本,即173-38-6=129(本)恰好是3份,每一份是129÷3=43(本).因此,第二层的书共有43×2 + 6=92(本).答:书架的第二层有92本书.说明:我们先设立“1份”,使计算有了很方便的计算单位.这是解应用题常用的方法,特别对倍数问题极为有效.把份数表示在示意图上,更是一目了然.例10 某小学有学生975人.全校男生人数是六年级学生人数的4倍少23人,全校女生人数是六年级学生人数的3倍多11人.问全校有男、女生各多少人?解:设六年级学生人数是“1份”.男生是4份-23人.女生是3份+11人.全校是7份-(23-11)人.每份是(975+12)÷7=141(人).男生人数=141×4-23=541(人).女生人数=975-541=434(人).答:有男生541人、女生434人.例9与例10是一个类型的问题,但稍有差别.请读者想一想,“差别”在哪里?70双皮鞋.此时皮鞋数恰好是旅游鞋数的2倍.问原来两种鞋各有几双?×2=6(份).400+70将是 3+1+6=10(份).每份是(400+70)÷10=47(双).原有旅游鞋 47×4=188(双).原有皮鞋 47×6-70=212 (双).答:原有旅游鞋188双,皮鞋212双.设整数的份数,使计算简单方便.小学算术中小数、分数尽可能整数化,使思考、计算都较简捷.因此,“尽可能整数化”将会贯穿在以后的章节中.下面例子将是本节的主要内容──年龄问题.年龄问题是小学算术中常见的一类问题,这类题目中常常有“倍数”这一条件.解年龄问题最关键的一点是:两个人的年龄差总保持不变.例12 父亲现年50岁,女儿现年14岁.问几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女儿年龄的5倍?解:父女相差36岁,这个差是不变的.几年前还是相差36岁.当父亲的年龄恰好是女儿年龄的5倍时,父亲仍比女儿大36岁.这36岁是女儿年龄的(5-1)倍.36÷(5-1)=9.当时女儿是9岁,14-9=5,也就是5年前.答:5年前,父亲年龄是女儿年龄的5倍.例13 有大、小两个水池,大水池里已有水 300立方米.小水池里已有水70立方米.现在往两个水池里注入同样多的水后,大水池水量是小水池水量的3倍.问每个水池注入了多少立方米的水.解:画出下面示意图:我们把小水池注入水后的水量算作1份,大水池注入水后的水量就是3份.从图上可以看出,因为注入两个水池的水量相等,所以大水池比小水池多的水量(300-70)是2份.因此每份是(300-70)÷2= 115(立方米).要注入的水量是115-70=45 (立方米)·答:每个水池要注入45立方米的水.例13与年龄问题是完全一样的问题.“注入水”相当于年龄问题中的“几年后”.例14 今年哥俩的岁数加起来是55岁.曾经有一年,哥哥的岁数与今年弟弟的岁数相同,那时哥哥的岁数恰好是弟弟岁数的两倍.哥哥今年几岁?解:当哥哥的岁数恰好是弟弟岁数的2倍时,我们设那时弟弟的岁数是1份,哥哥的岁数是2份,那么哥哥与弟弟的岁数之差是1份.两人的岁数之差是不会变的,今年他们的年龄仍相差1份.题目又告诉我们,那时哥哥岁数,与今年弟弟的岁数相同,因此今年弟弟的岁数也是2份,而哥哥今年的岁数应是2+1=3(份).今年,哥弟俩年龄之和是3+2=5(份).每份是 55÷5= 11(岁).哥哥今年的岁数是 11×3=33(岁).答:哥哥今年33岁.作为本节最后一个例子,我们将年龄问题进行一点变化.例15 父年38岁,母年36岁,儿子年龄为11岁.问多少年后,父母年龄之和是儿子年龄的4倍?解:现在父母年龄之和是38+ 36 = 74.现在儿子年龄的 4倍是 11×74-44= 30.从4倍来考虑,以后每年长1×4=4,而父母年龄之和每年长1+1=2.为追上相差的30,要30÷(4-2)=15(年)·答:15年后,父母年龄之和是儿子年龄的4倍.请读者用例15的解题思路,解习题二的第7题.也许就能完全掌握这一解题技巧了.请读者想一想,例15的解法,与例12的解法,是否不一样?各有什么特点?我们也可以用例15解法来解例12.具体做法有下面算式:(14 ×5-50)÷(5-1)= 5(年).不过要注意 14×5比 50多,因此是 5年前.三、盈不足问题在我国古代的算书中,《九章算术》是内容最丰富多彩的一本.在它的第七章,讲了一类盈不足问题,其中第一题,用现代的语言来叙述,就是下面的例题.例16 有一些人共同买一些东西,每人出8元,就多了3元;每人出7元,就少了4元。
专题四 和差、和倍、差倍问题(教师版)

专题四和差、和倍、差倍问题考点解析和差、和倍、差倍问题是小升初考试中的高频考点,也是较难考点之一,在小升初考试中经常以中等偏难题出现,是小升初考试中不能无视的一类问题。
解决此类问题时,注意区分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和差倍问题公式的区别,并利用画线段的方法更清楚地理清数量之间的关系。
学习难度:★★★★考点频率:★★★★精讲精练1 和差问题●概念两个数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叫做和差问题。
●根本公式〔和 + 差〕 ÷ 2 = 较大的数〔和 - 差〕 ÷ 2 = 较小的数为了帮助我们理解题意,弄清几种量间的关系,常采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表示几种量间的关系,以便于找到解题的途径。
例①〔陕西师大附小毕业卷〕甲、乙两个仓库共存粮食54吨,如果从甲仓库调7吨粮食到乙仓库,两个仓库的粮食正好同样多。
原来两个仓库各有几吨粮食?思路点拨由“从甲仓库调7吨粮食到乙仓库,两个仓库的粮食正好同样多“可知甲仓库原来比乙仓库多7 × 2 = 14〔吨〕粮食,又两个仓库共有粮食54吨,可根据和差问题进行解答。
解:原来甲仓库:〔54 + 7 × 2〕 ÷ 2 = 34〔吨〕原来乙仓库:〔54 - 7 × 2〕 ÷ 2 = 20〔吨〕答:原来甲仓库有34吨粮食,乙仓库有20吨粮食。
例②〔杭州市萧山区小学毕业卷〕甲、乙两车原来共装桔子89筐,从甲车取下12筐放到乙车上,结果甲车比乙车还多5筐。
两车原来各装桔子多少筐?思路点拨▶▶由“从甲车取下12筐放到乙车上,结果甲车比乙车还多5筐〞可知,甲车装的筐数是大数,乙车装的筐数是小数,甲车装的筐数与乙车装的筐数的差是〔12 × 2 + 5〕筐,甲车装的筐数与乙车装的筐数的和是89筐,因此可根据和差问题解答。
解:甲车:〔89 + 12 × 2 + 5〕 ÷ 2 = 59〔筐〕乙车:89 - 59 = 30〔筐〕答:甲车原来装桔子59筐,乙车原来装桔子30筐。
小学奥数差倍问题(教师版)

差倍问题1、知识与技能: 掌握用方程解决“已知两个数的差及这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运用画图法分析问题,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体验解法的多样性。
3.情感与态度: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解答差倍问题时,先要求出与两个数的差对应的倍数差。
在一般情况下,题中往往不会直接告诉我们,这就需要我们根据题目的具体特点将他们求出。
当题中出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数量时,一般把题中有关数量转化为与标准量之间有倍数关系的对应的数量。
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小数+差=小数1.暑假里爸爸带小明去钓鱼,爸爸比小明多钓16条鱼,爸爸钓鱼的数量是小明的3倍,爸爸和小明各钓多少条鱼。
2甲和乙的钱一样多,甲给乙30元,则甲所有的钱是乙的1/5(分数)。
你知道甲和乙原来各有多少钱吗?3.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比原来的数小了2.25。
原数是多少?4.学校举行体育比赛,跑步的人数比跳远的4倍少15人,已知跳远的比跑步的少45人,跑步的和跳远的各多少人。
5.有俩辆汽车上坐的人数相等,到站点后,第一辆汽车下去7人,第二辆汽车下去19人,这时第一辆汽车剩下的人数是第二辆汽车的3倍,假如现在都不上人,俩辆汽车现在各有多少人?6.有俩筐重量相7.等的香蕉,若从甲筐取走17千克,乙筐增加9千克,这时乙筐香蕉的重量是甲筐重量的3倍,俩筐原来各有多少千克的香蕉?1.六一期间,红旗小学举行围棋比赛,参加比赛的男生是女生的3倍,且女生比男生少20人,参加这次比赛的男女生各多少人?2.六一期间,阳光小学举行舞蹈比赛,参加比赛的女生比男生的2倍还多8人,已知男生比女生少28人,参加男女生各有多少人呢?3.甲乙俩人的钱一样多,甲给乙50元,则乙的钱是甲的6倍,甲乙原来各有多少元?4.有俩块同样长的白布,第一块卖出26米,第二块卖出8米,剩下的布,第二块的长度是第一块的3倍,这俩块布原来各有多少米?5.小涛和小娟跳绳比赛,如果小涛再跳40下,那他跳的数就和小娟跳的一样多,如果小娟再跳60下,那她跳的数就是小涛的3倍,两人各自跳了多少下?6.壮壮比爸爸小28岁,后年爸爸的岁数是壮壮的3倍,那么今年壮壮几岁?1.甲堆煤比乙堆煤多60吨,如果从乙堆煤运出30吨给甲,那么甲堆煤的重量是乙堆的2倍,两堆煤原来各有多少吨?2.一个粮油店运来两桶油,大桶有油120千克,小桶有油90千克,两桶油卖出同样多后,大桶剩的刚好是小桶剩的油的4倍,两桶各剩多少千克油?各卖出多少千克油?3.重阳节那天,贝贝和月月提着一篮子橘子和梨去敬老院慰问,每次从篮子中取出2个橘子和3个梨送个一位老人,最后剩下12个梨,橘子正好分完,这时他们才想起来原来梨是橘子的2倍,敬老院有几位老人?4.动物园里猴子的只数是熊猫的8倍,如果猴子和熊猫各再买来5只,那么猴子的只数是熊猫的3倍,猴子和熊猫原来各有多少只?5.大桶装水是小桶的3倍,大桶运出80千克,小桶运出8千克后,两桶剩下的水一样多,原来两桶各有多少水?6.学校图书馆新进一批图书,有文艺书故事书两种,每本文艺书比故事书贵6元,两种书各买300本,买文艺书的钱是买故事书钱的4倍。
5.和差倍综合-教师版

第5讲和差倍综合与年龄问题第一部分:教学目标和差倍问题的进一步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更加熟练的掌握和差倍公式。
在找出题目中的“和”和“差”后,能够迅速利用公式得出正确的答案。
另外,也应用到年龄问题的学习中!第二部分:知识介绍1.和差问题和差问题是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求大小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
为了解答这种应用题,首先要弄清两个数相差多少的不同叙述方式.有些题目明确给了两个数的差,而有些应用题把两个数的差“暗藏”起来,我们管暗藏的差叫“暗差”。
和差问题的基本关系式是:(两数的和-两数的差)÷2=较小的数较小的数+两数的差=较大的数(两数的和+两数的差)÷2=较大的数较大的数-两数的差=较小的数2.和倍问题和倍问题就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以及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的问题.和倍问题的特点是已知两数的和与大数是小数的几倍,要求两个数,一般是把较小数看作1倍数,大数就是几倍数,这样就可知总和相当于小数的几倍了,可求出小数,再求大数.和倍问题的基本关系式是:和÷(倍数+1)=小数(1倍数)小数×倍数=大数或和一小数=大数3.差倍问题差倍问题就是已知大小两数的差,以及大小两数的倍数关系,求大小两数的问题.差倍问题的特点与和倍问题类似。
解答差倍问题的关键是要确定两个数量的差及相对应的倍数差,一般情况下,在题目中不直接给出,需要经过调整和计算才能得到。
差倍问题的基本关系式:差÷(倍数- 1)=小数(1倍数)倍数×几倍=几倍数(较大数)或较小数+差=较大数备注:年龄问题的和差问题主要利用的年龄差不变。
4.年龄问题I)年龄问题变化关系的三个基本规律:两人年龄的倍数关系是变化的量.每个人的年龄随着时间的增加都增加相等的量;两个人之间的年龄差不变II)年龄问题的解题要点是:1.入手:分析题意从表示年龄间倍数关系的条件入手理解数量关系.2.关键:抓住“年龄差”不变.3.解法:应用“差倍”、“和倍”或“和差”问题数量关系式.4.陷阱:求过去、现在、将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对于和差、和倍、差倍问题要学会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分析求解;
(2) 年龄问题关键在于抓住年龄差不变,也可以借助线段图来分析解答。
【例 1】 某品牌乒乓球拍在北京奥运会后推出一款球拍的促销计划:该球拍每只售价为人民币60元,同
时购买者可获赠1张奖券,积累3张奖券可兑换1只球拍。
由此可见,1张奖券价值为________元。
【考点】和倍问题 【难度】3星 【题型】填空
【关键词】第七届,走美杯,四年级,初赛
【解析】 购买者60元可买1款球拍+1张奖券;而1只球拍的价格等于3张奖券的价格,所以4张奖券的
价值相当于60元,所以1张奖券的价值为15元。
【答案】15元
【巩固】 弹簧测力计可以用来称物体质量,弹簧伸长的长度也不同,观察下表,当物体重0.5千克时,弹
簧伸长______厘米,如果弹簧伸长18厘米,物体重______千克。
【考点】和倍问题 【难度】3星 【题型】填空
【关键词】2009年,第七届,走美杯,五年级,初赛
【解析】 当物体重0.5千克时,弹簧伸长:3÷(1÷0.5)=1.5厘米。
当弹簧伸长8厘米时,物体应重:18÷3=6
千克。
【答案】1.5厘米,6千克。
例题精讲
知识结构
和差倍问题
【例 2】爸爸和冬冬一起搬砖,原计划爸爸搬其中的一些,冬冬搬剩余的砖头.父子二人发现,如果爸爸帮冬冬搬10块,那么爸爸所搬的砖头数是冬冬的5倍;如果冬冬帮爸爸搬10块,那么爸爸所
搬的砖头数是冬冬的2倍.请问:原计划爸爸搬多少块砖,冬冬搬多少块砖?
【考点】和倍问题【难度】3星【题型】解答
题意,如果爸爸多搬10块,冬冬少搬10块那么爸爸搬的砖头数是冬冬的5倍;如果爸爸少搬10块,冬冬多搬10块,那么爸爸搬的砖头块数是冬冬的2倍.对于前一种情况,如果让爸爸再多搬100块,冬冬再多搬20块,那么爸爸搬的砖头块数仍然是冬冬的5倍,也就是说如果爸爸多搬110块,冬冬多搬10块,爸爸搬的砖头块数是冬冬的5倍.由以上的关系可以列式求出爸爸原计划搬的块数为:(11010)(52)21090
+÷-⨯+=(块),
冬冬原计划搬的块数为:(9010)51030
+÷+=(块).
【答案】爸爸原计划搬90块,冬冬原计划搬30块.
【巩固】小月和冬冬看同一本小说,小月打算第一天看50页,接着每天看15页;冬冬则打算每天看22页,最后两人正好在同一天看完。
这本小说一共多少页?
【考点】和倍问题【难度】3星【题型】解答
【解析】小月第一天比冬冬多看了28页,也就是说冬冬以后几天里面要比小月多看28页才能和小月同时看完小说,所以冬冬应该又看了2822-154
÷=天,那么可以知道这本小说一共:50415110
+⨯=
()
页,验证2241110
⨯+=页。
()
【答案】110页
【例 3】有8只盒子,每只盒内放有同一种笔.8只盒子所装笔的支数分别为17支、23支、33支、36支、38支、42支、49支、51支.在这些笔中,圆珠笔的支数是钢笔支数的2倍,铅笔支数是钢笔
支数的3倍,只有一只盒里放的是水彩笔.这盒水彩笔共有多少支?
【考点】和倍问题【难度】3星【题型】解答
【解析】铅笔数是钢笔数的3倍,圆珠笔数是钢笔数的2倍,因此这三种笔支数的和是钢笔数的3216
++=倍.1723333638424951289
+++++++=除以6余1,所以水彩笔的支数除以6余1,在上述8盒的支数中,只有49除以6余1,因此水彩笔共有49支.
【答案】49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