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文学常识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文学常识

中国传统文学常识

中国传统文学常识
中国传统文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古代文学、诗歌、散文、戏剧等多个领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国传统文学常识。

1. 古代文学
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先秦时期的《诗经》和《楚辞》。

古代文学包括诗、赋、曲、文等多种文体,代表作品有《论语》、《庄子》、《红楼梦》等。

2. 诗歌
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学的重要部分,是表达作者情感和思想的一种高度压缩的文学形式。

中国古代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种形式。

古体诗以五言和七言为主,近体诗则以五言、七言和四言为主。

代表作品有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登高》等。

3. 散文
散文是中国传统文学的一种文体,是一种不受诗歌韵律和格律规定的文学形式。

散文分为古文和白话文两种形式。

古文以《庄子》、《论语》
为代表,白话散文以鲁迅的《狂人日记》、茅盾的《子夜》等作品为代表。

4. 戏剧
戏剧是中国传统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唐代的《雜劇》。

中国戏剧主要分为昆曲、京剧、豫剧、越剧、黄梅戏等多种类型。

代表作品有《长生殿》、《牡丹亭》、《红灯记》等。

5. 四大名著
四大名著是中国传统文学的代表作品,包括《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

这些作品被誉为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文学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以上是中国传统文学常识的一些介绍,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学的丰富内涵。

中国文学常识100条

中国文学常识100条

中国文学常识100条语文文学常识一、常见借代词语: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社稷、轩辕:国家4、南冠:囚犯5、同窗:同学6、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婵娟、嫦娥:月亮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13、伉俪:夫妻14、白丁、布衣:百姓15、伛偻,黄发:老人16、桑麻:农事17、提携,垂髫:小孩18、三尺:法律19、膝下:父母20、华盖:运气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22、庙堂:朝廷二、作者作品: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完整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文学常识

(完整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文学常识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文学常识中国古代的典籍可以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分。

经部主要是儒家经典.史部指由朝廷主持修纂或得到朝廷认可的“正史”、“野史笔记”及其他史书.子部是指经、史之外的专门著作。

集部包括各种汇集历代作家不同体裁作品的书籍,以诗文为主。

1、经:四书五经—-《诗》、《书》、《礼》、《易》和《春秋》合称为“五经”,《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大学》和《中庸》本来是《礼记》中两篇。

到宋朝时有“十三经"的说法,它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孟子》《尔雅》。

2、史:“二十四史”是指自从《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直到《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这些史书通常被视为“正史”.在正史之外,司马光主编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唐代刘知几所著的我国第一部史学理论专著《史通》等也有很大影响。

3、子:囊括了经史之外的专门著作,如《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

类别包括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等14类.4、集:收录个人作品的称为“别集",如白居易的《白氏长庆集》、欧阳修的《欧阳文忠公文集》.收录众人作品的则称为“总集”。

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是梁朝萧统编的《文选》。

《全唐文》、《全唐诗》也是比较著名的总集。

5、六艺:即《诗》、《书》、《礼》、《易》、《乐》和《春秋》。

由于《乐经》不传,于是又变为《五经》.6、《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丛书,编纂开始于清代乾隆年间,历时15年,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7、《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语录的儒家经典著作.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孔子强调“礼”和“仁”的学说。

8、《孟子》作为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一,集中地体现了孟子的思想。

中国文化常识100个

中国文化常识100个

【中国文化】应知应会文学常识100个“三言二拍”、“初唐四杰”、“五大奇书”、“春秋三传”、“史学双璧”……你还记得多少?100个必备文学常识↓↓一起来温习吧!1、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2、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3、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4、古代四大类书《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全唐文》5、八股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6、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7、五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金瓶梅》8、十三经《易经》《诗经》《尚书》《周礼》《仪礼》《左传》《礼记》《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9、六子全书《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10、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11、书法四体正、草、隶、篆12、文房四宝湖笔、徽墨、宣纸、端砚13、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锋、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14、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15、三书《魏书》《蜀书》《吴书》16、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17、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18、三史《史记》《汉书》《东观汉记》(魏晋南北朝)《史记》《汉书》《后汉书》(唐开元之后)19、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20、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21、左思《三都赋》《蜀都赋》《吴都赋》《魏都赋》22、南朝三谢谢灵运、谢安、谢眺23、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24、李清照三名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新来瘦,非千病酒,不是悲秋。

25、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黄庭坚26、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27、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周文宾28、清代词家三绝纳兰性德、朱彝尊、陈维嵩29、扬州八怪汪士慎、李鳝、金农、黄慎、高翔、郑燮、罗聘、李方膺30、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31、楷书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洵、赵孟页32、南宋诗坛四大家杨万里、陆游、范成大、尤袤33、大李杜李白、杜甫34、小李杜李商隐、杜牧35、千古文章四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36、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37、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38、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39、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40、元末明初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41、元杂剧四大爱情剧《西厢记》《墙头马上》《拜月亭》《倩女离魂》42、元杂剧四大悲剧《窦娥冤》《汉宫秋》《赵氏孤儿》《梧桐雨》43、中国十大古典悲剧《窦娥冤》《赵氏孤儿》《汉宫秋》《琵琶记》《精忠旗》《娇红记》《清忠谱》《长生殿》《雷峰塔》《桃花扇》44、中国十大古典喜戏《救风尘》《墙头马上》《西厢记》《李逵负荆》《看钱奴》《幽阁记》《中山狼》《玉簪记》《绿牡丹》《风筝误》45、中国历史上十大女诗人班婕妤、蔡琰、左芬、苏蕙、谢道韫、鲍令晖、薛涛、李清照、朱淑贞、秋瑾46、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二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47、民间四大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48、《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个组成部分,使用赋、比、兴的手法。

经典文学文化常识

经典文学文化常识

经典文学文化常识经典文学文化常识文学常识比较零碎,在学习和复习的时候需要整理一下,所以,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文学常识大全,一起来学习下。

经典文学文化常识11、《诗经》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由孔子修编。

共收入诗歌305首,古称“诗三百”。

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

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开端。

《楚辞》中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也是我国古代第二部诗歌总集。

由西汉刘向收集而成。

主要有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第一个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宋玉等人作品。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代表作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

端午节吃粽子,就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诗经》与《楚辞》并称“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源头。

2、《春秋》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汉书》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史书。

《论语》是中国第一部语录体著作。

儒家经典之一。

由孔子的弟子编辑而成,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司马迁《史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被史界誉为“实录、信史”巨著。

鲁迅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高度概括史学、文学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孙武《孙子兵法》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

《说文解字》中国第一部字典。

藏族叙事诗《格萨尔王传》我国最长的史诗。

鲁迅《狂人日记》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

鲁迅代表作有《阿Q正传》,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等。

郭沫若《女神》中国第一部新诗集。

3、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俄国——克里姆林宫中国——故宫4、民间四大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5、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将"四书"、"五经"合称为《四书五经》,是古代儒家经典,成为中国历代读书人的必读书。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经典文学文化常识2孟子,名轲,宇子舆,战国时儒家代表人物,世称亚圣。

中国传统文化-文学常识

中国传统文化-文学常识

中国传统文化-文学常识1. 岁寒三友:松、竹、梅。

2.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3. 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4.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5. 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6.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7. 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8. 三皇五帝: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娲、神农;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9. 三教九流:“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10. 五金:金、银、铜、铁、锡。

11. 五味:酸、甜、苦、辣、咸。

12. 五行:金、木、水、火、土。

13. 五岳:泰山(东)、衡山(南)、华山(西)、恒山(北)、嵩山(中)。

14. 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九华山、峨眉山、普陀山。

15. 六合:天、地、东、南、西、北六个方位。

16. 八荒: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八个方向。

17. 中国的古称:九州、神州、赤县、华夏、九土、中华、华夏。

18. 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19.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0.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1. 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22. 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23. 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24.扬州八怪:郑燮、罗聘、黄慎、李方膺、高翔、金农、李鱓、汪士慎。

25. 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 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26. 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27. 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文学常识大全

文学常识大全

文学常识大全一、作者作品: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fǔ)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韩非子道家:庄子、列子墨家:墨子17、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18、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19、《楚辞》为西汉刘向所辑,收有屈原、宋玉写的赋,因具楚地方声,故称《楚辞》,对后代文学创作有深远影响。

20、屈原是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

1000条文学常识

1000条文学常识

1000条文学常识,千万记住,错了丢人相信很多朋友都学过语文,头条里面也不乏各位文学大神,但下面这1000条文学常识,你们可能不一定都记得住哦~!~不信你们看!一、中国文学之最1、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2、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3、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4、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5、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6、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7、古代最著名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8、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9、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10、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陆游;11、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12、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13、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14、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15、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16、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17、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18、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19、古代最早的纪传体通史是《史记》;20、古代最杰出的铭文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21、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是鲁迅;22、现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是茅盾的《子夜》;23、现代最有影响的短篇小说集是鲁迅的《呐喊》。

二、文化常识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三国:魏、蜀、吴。

3、“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4、“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5、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

6、苏轼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7、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诗经。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也就是前1100年到前600年,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篇。

〈诗经〉在先秦叫做〈诗〉,或者取诗的数目整数叫《诗三百》,本来只是一本诗集。

但是,从汉代起,儒家学者把《诗》当作经典,尊称为《诗经》,列入“五经”之首。

《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当初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

“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

“风”包括了十五个诸候国的民歌,即“十五国风”,共160篇。

占了诗经的一半以上。

与《雅》、《颂》相比,《风》显得活泼,生活气息更浓,如开篇《关雎》写初涉爱河的青年。

《氓》写被丈夫抛弃的女子的哀怨。

《静女》写恋爱时的微妙心理。

“雅”是正声雅乐,是正统的宫廷乐歌。

“雅”分为“大雅”和“小雅”,一共有105篇。

“大雅”是用于隆重盛大宴会的典礼;“小雅”则是用于一般宴会的典礼。

“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祖先,祈祷赞颂神明,现存共四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年(庚戌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即农历八月廿七~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先祖为宋国(今河南商丘市夏邑县)[1-2]贵族。

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政治理论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儒家文化圈及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全中国各地都有孔庙祭祀孔子。

特点①创办私学,广收门徒。

②“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③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

④他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

其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

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严格了等级制,把贵族和庶民截然划分治者与被治者。

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

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

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孔子晚年时期的最高理愿望称之为《大同》在大同的世界里,天下的人,不止以自己的家人为亲,不止以自己的父母儿女为爱,而是相互敬爱,爱天下所有的人。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孩子们都能获得温暖与关怀,孤独的人与残疾者都有所依靠,男人各自有自己的事情,女人有满意的归宿。

天下没有欺诈,没有盗贼,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人讲信修睦,选贤举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3《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河南鹿邑人)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被华夏先辈誉为万经之王。

4通常法家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

主要代表人物有申不害、商鞅、韩非子、李斯等。

主张法制,反对礼治。

另外,法家在古时候是指明法度的大臣。

首次出自韩翃的《赠别崔司直赴江东兼简常州独弧使君诗》:“官重法家流,名高墨曹吏。

”法家在古代与“方家”同义,都是指对书法家、画家等的尊称。

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

他们以在法律界及法理学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而闻名,并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

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制定各项政策提供了相当有效的理论依据,后来的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集权体制以及法律体制,这就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法制主体。

法家在法理学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对于法律的起源、本质、作用以及法律同社会经济、时代要求、国家政权、伦理道德、风俗习惯、自然环境以及人口、人性的关系等基本的问题都做了探讨,且卓有成效。

法家主要代表人物有李悝(kuī)、慎到、商鞅、申不害、李斯、韩非子等。

商鞅:原名卫鞅,也叫公孙鞅,战国时期魏国人。

商鞅早年为魏国宰相公叔痤家臣。

公孙痤病死后,魏王并没有重用商鞅。

后来听说秦孝公下令求贤者,便携同李悝的《法经》到秦国去。

通过秦孝公宠臣景监,三见孝公,商鞅畅谈变法治国之策,孝公大喜,商鞅得到了施展他变法理想的舞台。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为:建立新型的军功爵制,激励士兵奋勇杀敌;奖励耕织,保证了秦国后方粮草充足;制定新法,使得百姓各司其职,安分守己。

秦国自商鞅变法后,迅速成为一个强大的诸侯国,为后世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

韩非子:韩非是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韩非本是韩国的王族贵人,但是,他的理论不被当时的韩王所采纳。

在悲愤之下,写出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十余万言的著作。

后来这些著作传到了秦国,秦王政看完后,发出了“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的感叹。

但韩非在出使秦国时,没有得到秦王政的信任,更被李斯、姚贾陷害,最后自杀于秦狱中。

韩非虽然一生都没能施展自己的抱负,却著成了流传千古的《韩非子》。

李斯:战国末年楚国人。

早年为郡小吏,后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入秦。

初被吕不韦任以为郎,后劝说秦王政灭诸侯、成帝业,被任为长史。

秦王采纳其计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六国,离间各国君臣,又任其为客卿。

秦王政十年(前237年)下令驱逐六国客卿。

李斯上《谏逐客书》阻止,为秦王政所采纳,不久官为廷尉。

在秦王政统一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

秦统一天下后,与王绾、冯劫议定尊秦王政为皇帝,并制定有关的礼仪制度。

被任为丞相。

他建议拆除郡县城墙,销毁民间的兵器,以加强对人民的统治;反对分封制,坚持郡县制;又主张焚烧民间收藏的《诗》、《书》、百家语,禁止私学,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

还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

秦始皇死后,他与赵高合谋,伪造遗诏,迫令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

后为赵高所忌,于秦二世二年(前208年)被腰斩于咸阳闹市,并夷三族。

5佛者,心也,空性是也,本质本心是也,能觉一切之本体,万物之源,亦名太极是也,何为太极?无极而太极,即没有极性、没有属性、没有色相、无生无灭的本质,故名为佛性,名为法身,名为真如,名为摩尼珠,名为如来藏,此佛身,非色身,非因缘身,非有漏之身,若是如此,谁人学佛?如《大佛顶首楞严经》所言:七大即如来藏性·周遍法界,清净本然,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妙明真心,本非因缘,亦非自然性,无生,故不灭,我非虚无,此心非得,无从得处,故然不失,是本然存在。

有者当有,无者当无,初有终有,初无终无,无中生有,有灭成无,皆是戏论,是动静法。

《金刚经》:离一切相,名为诸佛,即名为诸佛。

离于外相,求证真心,才能成佛,离于形体。

佛同虚空,不生不灭,本质是也,故人信服,有法可依,有理可遁,有行可修,有佛可成,不着相状,不着于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若着于相,即是非佛,着相即为所缚,何可名佛?何名生死解脱?何能让人信服?离相证心,如如不动,不生不灭,乃名成佛。

《大宝积经》卷八七:“无生者,非先有生,后说无生,本自不生,故名无生。

因此,故【坛经】言:即心即佛,见性成佛,一切万法以心为本,离于本质本心,一切言说与取着,烦恼及生死,悉皆无所安立之处,如楼无基,如树无根,无有是处,此同虚无论、断灭见。

如来的智慧,就是妙明真心本来的清净,并因此而能够圆照整个宇宙一切。

所以,真正的绝对唯心主义,其实就是唯质,而一切主观与客观的谈论,都是着著本质运动所产生的虚假表相,如同戏论,没有绝对定义可言,徙有其表。

是故,释伽牟尼在菩提树下睹明星而悟道,成佛后的第一句话是:“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本有真心,因不见着,妄取外物,终不可得,抱揽诸尘,攀缘成身,亦不得久,头外安头,终不可得。

虚空实无增减,世人之烦恼与生死,皆因颠倒取相妄想而有,如人在梦中,不死言死,不见自心,若见地狱,何名为死?此假相终不常不实不久,何以能取当为真?以为常法?乱立定义?是故,金刚经中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若识一切相无人无我,亦无我所有,即能明心见性,名为见如来,见心根本,见心本质,常而不坏,一切苦乐生死,皆唯自心所现,心却不坏。

又引《楞伽经》,以印众生心地,恐汝颠倒不信,此一心之法各各有之。

故《楞伽经》以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

夫求法者,应无所求,心外无别佛,佛外无别心。

不取善不舍恶,净秽两边俱不依怙,达罪性空念念不可得,无自性故。

故三界唯心,森罗及万象,一法之所印。

凡所见色,皆是见心,心不自心,因色故有。

汝但随时言说,即事即理,都无所碍。

菩提道果,亦复如是。

于心所生,即名为色,知色空故,生即不生。

若了此意,乃可随时着衣吃饭,长养圣胎,任运过时,更有何事。

汝受吾教,听吾偈曰:“心地随时说,菩提俱亦宁。

事理俱无碍,当生即不生。

”所以,佛并不是指某人,人是本质所暂时依住的现象,见到不生不灭的本质,并能回归的人,才叫佛,本质即为佛,本质若不是佛,佛的法力与智慧又从何得来?妄想所得?终不实际,佛就因有法力,才得以在乱世中称雄,而不像耶稣那样被人陷害。

若实无此心此质此体,一切人物,即同虚无,若从虚无中生,何觉何受?何乐何苦?何动何静?本质虽有,不以色见,本质虽小,不等于无。

因心自迷,不见自心,故有妄动,因有妄动,故有现象,因有现象,故有世界,若能归心,得还本质,名为得佛,法力亦得,故佛说虚空,不说虚无,无有是处,天堂地狱,唯心所现,离心则无地狱,亦无能苦能受能得者,故创世论,即同虚无论,无中生有,此为外道戏论,戏不见心者。

认识自心的本质,才能真正认识全宇宙太空,空而不空,只是其本性没有妄动造作,暂无形相现象而已,空间本质,本来无相,如同空气,如同于水,即没有色相,乃至人相、我相、寿众相,寿者相,一切相,都是运动现象,现象无常,人即非常,非常者,即为不实,不实者,即非真实。

,所以,依止于自心本质,才名为依住于真实,依住于佛、法、僧,名为成佛,离于虚妄攀缘之性,则能离身。

本质本身就是绝对的实在,所以世界会有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定律,若是如此,虚无即不存在,无中生有则是戏论,一切事物都只是本质的动静之相而已。

所以,离于本质这个实在之外,怎么可能还有另一个真实的存在?水怎么可能容得下浪成为真实?水因会动,浪即不实,本质亦然,本质一动,万物不实,物尚不实,人亦不实,一切人与物皆非真实常在,所以无神,一切都基于本质,基于空间本身平等分散的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