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建筑防火设计要求

合集下载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24版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24版
返回目录
三、主要修订内容
(一)总平面布局 (二)平面布置 (三)安全疏散 (四)建筑构造 (五)消防设施 (六)灭火救援
返回目录
(一)总平面布局
□布局原则
➢ 建筑防火设计中的总平面布局应服从城市的总体规划和城市消防 规划要求,根据建筑物的高度、使用性质、体量或规模等因素, 合理确定其位置、防火间距、消防车道和消防水源等。特别是对 于高层建筑、生产厂房与仓库等建筑高度高、人员密集或火灾危 险性大的建筑物,更应经认真调查研究,通过综合分析后确定。
返回目录
二、总则
□适用范围
1 厂房; 2 仓库; 3 民用建筑; 4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 5 可燃、助燃气体储罐(区); 6 可燃材料堆场; 7 城市交通隧道。
返回目录
二、总则
□适用范围
➢人民防空工程、石油和天然气工程、石油化工工程和火力发 电厂与变电站等的建筑防火设计,当有专门的国家标准时,宜 从其规定。 ➢本规范不适用于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厂房(仓库)、花炮厂 房(仓库)的建筑防火设计。
8、完善了防止建筑火灾竖向或水平蔓延的相关要求。
返回目录
一、修订说明
□条文统计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共有条文387 条,《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1995 (2005年版)共有条文214条,两者有相同、相近要 求的条文170条,约占《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总条文的80%。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24年版共有条文424条,其 中强制性标准条文165条,约占全部条文的39%。 2024版规范相对于原两本规范,新增条文69条、修 改128条、删除114条。
返回目录
一、修订说明
□主要修订内容

公路隧道消防技术标准

公路隧道消防技术标准

公路隧道消防技术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公路隧道消防设施的技术要求,包括设计、施工、安装、检测、维护和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一、设计
1、公路隧道消防设施的设计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的规定,并应考虑消防设备和设施的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和可操作性。

2、公路隧道消防设施的设计应考虑隧道的特殊性,确定合理
的消防设备和设施的位置和数量,以确保消防安全。

3、公路隧道消防设施的设计应考虑建筑物的火灾抗热性能,
并采取有效的防火措施。

4、公路隧道消防设施的设计应满足消防通风、灭火和报警等
要求,确保消防设备和设施的正常运行。

二、施工
1、公路隧道消防设施的施工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确保消防设备和设施的正确安装和运行。

2、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消防设备和设施的安装,并确保其正确使用。

3、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消防设备和设施的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

4、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消防设施的维护,确保其正常使用。

三、安装
1、公路隧道消防设施的安装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确保消防设备和设施的正确安装和运行。

2、安装过程中,应注意消防设备和设施的安装,并确保其正。

隧道建筑防火设计要求

隧道建筑防火设计要求

第一章隧道建筑防火设计要求针对公路隧道火灾特点,设计人员对隧道工程采取主动防火与被动防火两种措施。

主动防火设计从防止火灾发生与对火灾采取及时扑救的角度出发,包括内部照明系统、通风系统、消防设备布置、火灾发生前后的火灾探测、报警、灭火及疏散系统,以及隧道的运营管理与灾情发生时的应急方案等一系列设计;被动防火设计主要就是通过采取提高衬砌混凝土材料的耐火性能、喷涂防火涂料、安装防火板材等防火保护措施来保证隧道结构的安全,使灾后只需进行简单的修护而不影响隧道的正常使用。

ﻫ一、建筑结构耐火(一)构件燃烧性能要求ﻫ为了减少隧道内固定火灾荷载,隧道衬砌、附属构筑物、疏散通道的建筑材料及其内装修材料,除施工缝嵌封材料外均应采用不燃烧材料。

通风系统的风管及其保温材料应采用不燃烧材料,柔性接头可采用难燃烧材料。

隧道内的灯具、紧急电话箱(亭)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制作的防火桥架。

隧道内的电缆等应采用阻燃电缆或矿物绝缘电缆,其桥架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制作的防火桥架。

ﻫ(二)结构耐火极限要求用于安全疏散、紧急避难与灭火救援的平行导洞、横向联络道、竖(斜)井、专用疏散避难通道、独立避难间等,其承重结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隧道主体结构耐火极限要求。

ﻫ隧道内附属构筑物(如风机房、变压器洞室、水泵房、柴油发动机房等)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与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的楼板、顶板以及防火门与隧道分开;附属构筑物(用房)内部的建筑构件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的规定。

ﻫ(三)结构防火隔热措施ﻫ隧道结构防火隔热措施包括喷涂防火涂料或防火材料、在衬砌中添加聚丙烯纤维或安装防火板等。

隧道主体结构与附属构筑物等设计,要充分考虑隧道结构防火性能要求,采用相应的衬砌结构形式。

当其结构不能满足规定的耐火极限要求时,应采取防火措施以达到耐火极限要求。

ﻫ二、防火分隔ﻫ隧道为狭长建筑,其防火分区按照功能分区划分。

隧道施工防火规定

隧道施工防火规定

隧道施工防火规定
是指在隧道施工过程中,为防止火灾事故发生,保障施工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而制定的相关规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隧道施工防火规定:
1. 隧道施工过程中,应设置专门的火灾防治管理人员,负责火灾防控工作。

2. 施工现场应配备足够数量的灭火器材,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其正常可靠。

3. 施工现场应进行明火作业的限制,如焊接、切割等作业应采取防火措施,必要时要设置防火帷幕或使用防火阻燃材料。

4. 施工现场应设立多个合适的逃生通道,并保持通畅。

5. 隧道施工现场要定期进行消防安全巡查,发现隐患要及时整改。

6. 隧道施工现场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防止烟雾积聚。

7. 施工现场要定期进行排查,确保各种易燃易爆物品储存、使用的安全。

8. 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要加强安全教育培训,确保施工人员了解防火知识和应急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隧道施工防火规定可能因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隧道而有所不同,施工单位应根据相关法规和技术要求制定具体的防火规定和措施。

第 1 页共 1 页。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条文说明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条文说明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目录1总则 (2)2术语、符号 (3)2.1术语 (3)2.2符号 (5)3厂房和仓库 (5)3.1火灾危险性分类 (5)3.2厂房和仓库的耐火等级 (13)3.3厂房或仓库的层数、面积和平面布置 (17)3.4厂房的防火间距 (23)3.5仓库的防火间距 (28)3.6厂房和仓库的防爆 (31)3.7厂房的安全疏散 (35)3.8仓库的安全疏散 (37)4甲、乙、丙类液体、气体储罐(区)和可燃材料堆场 (38)4.1一般规定 (38)4.2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的防火间距 (39)4.3可燃、助燃气体储罐(区)的防火间距 (44)4.4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的防火间距 (49)4.5可燃材料堆场的防火间距 (52)5民用建筑 (54)5.1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 (54)5.2总平面布局 (58)5.3防火分区和层数 (60)5.4平面布置 (65)5.5安全疏散和避难 (72)6建筑构造 (89)6.1防火墙 (89)6.2建筑构件和管道井 (91)6.3屋顶、闷顶和建筑缝隙 (94)6.4疏散楼梯间和疏散楼梯等 (96)6.5防火门、窗和防火卷帘 (102)6.6天桥、栈桥和管沟 (104)6.7建筑保温和外墙装饰 (105)7灭火救援设施 (107)7.1消防车道 (107)7.2救援场地和入口 (110)7.3消防电梯 (112)7.4直升机停机坪 (113)8消防设施的设置 (114)8.1一般规定 (114)8.2室内消火栓系统 (117)8.3自动灭火系统 (118)8.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24)8.5防烟和排烟设施 (125)9供暧、通风和空气调节 (127)9.1一般规定 (127)9.2供暖 (128)9.3通风和空气调节 (129)10电气 (135)10.1消防电源及其配电 (135)10.2电力线路及电器装置 (140)10.3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 (143)11木结构建筑 (145)12城市交通隧道 (151)12.1一般规定 (151)12.2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 (155)12.3通风和排烟系统 (156)12.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58)12.5供电及其他 (159)附录A建筑高度和建筑层数的计算方法 (160)附录B防火间距的计算方法 (160)附录C隧道内承重结构体的耐火极限试验升温曲线和相应的判定标准 (161)1总则1.0.1为了预防建筑火灾,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制定本规范。

隧道施工防火规定(最新版)

隧道施工防火规定(最新版)
第一条隧道工程施工防火是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防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纳入整个隧道施工组织设计中进行统筹规划和实施。
第二条要加强隧道施工人员防火知识培训,增强施工人员防火意识,提高火灾自救能力。制定隧道防火工作预案,组建义务消防队,加强日常消防检查。
第三条根据隧道工程地质、施工工艺和隧道施工设施配备、材料使用情况确定隧道防火重点部位和区段,设置警示标识,制定专项安全防火措施,确定防火责任人,落实防火责任。
第十五条在隧道内移动变压器时,必须把各方面电源全部断开(任何运行中的星形接线的设备中性点,必须视为带电设备),必须从变压器高、低压两侧断开,经接地并确认释放完了变压器内的残留电源后,方可移动。要安排专人负责守护断电ative Design Co., Ltd.
第十二条向隧道内送风的鼓风机周围3米内禁止明火作业,以防明火被吸入鼓风机引起火灾。在隧道内斜、竖井口、横通道口明显处悬挂1~2个灭火器,以备用。
第十三条在隧道内维修设备时,清洗零件的油盆与照明灯具之间的距离应在3米以上。
第十四条在隧道内整理或加工火工品时,一般情况下,不能使用碘钨灯照明。若无其他灯具照明时,碘钨灯与火工品的距离应在5米以上。使用其他灯具照明时,火工品与灯具之间的距离应在3米以上。
第四条隧道内的电气线路应悬挂设置,接头应紧固可靠,电气线路的导电能力应与负荷相适应,严禁超负荷运行。
第五条对长、特大隧道内大型电器设备(变压器、高压开关柜、变配电室)设置安全防护栅栏,设置警示标识,每处配备4kg干粉灭火器1~2个,其四周2米内禁止放置易燃易爆物品。
第六条隧道内值班电工必须定期对电线路及用电设备进行安全巡视,发现安全隐患及时维修,并做好巡视维修记录备查。长、特长隧道内所用电缆宜采用非延燃电缆和电线。
( 安全管理 )

隧道施工防火刚性规定

隧道施工防火刚性规定

隧道施工防火刚性规定背景介绍隧道工程是一种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而隧道施工过程中防火措施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隧道内的火灾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更可能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

因此,制定针对隧道施工防火措施的规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当前针对隧道施工防火的刚性规定。

相关法规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对建筑物设计中的防火问题进行了规范。

其中规定,建筑物应采取措施防止火灾及烟气扩散,同时保证人员疏散通道的安全和畅通。

2.《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暂行规定》GB50460,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施工进行了规范。

其中规定,地下综合管廊开挖的隧道应采取防火措施,隧道内应设置合适的消防设备。

相关标准1.《隧道防火规范》TJJT-200,对隧道防火的规范进行了详细说明。

其中规定,隧道施工中应设置防火隔离带,防止熔渣、火星等物质落入道床,引起火灾。

同时,对隧道内的照明、通风、排烟设备进行了详细规定。

2.《隧道施工规范》JTJ105-98,对隧道施工进行了规范。

其中规定,隧道施工中应采取防火措施,隧道环片及衬砌应选择不燃性材料,以减少火灾的发生。

防火刚性规定隧道施工中的防火措施是必不可少的,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和人员安全,制定防火刚性规定十分必要。

下面就是隧道施工防火刚性规定的主要内容。

1. 设立防火守卫带隧道施工现场应设立防火守卫带,带宽应不小于10米。

防火守卫带应设置防火墙、防火门等防火设施,防止外界火灾蔓延。

守卫带内不得存放可燃易爆物品,不能进行明火作业。

2. 选用不燃性材料隧道环片及衬砌应选用不燃性材料,例如钢筋混凝土、岩石等。

在施工现场,严禁使用易燃材料,例如木板、泡沫等。

3. 设置消防设备隧道内应设置合适的消防设备,以及疏散指示标志。

应配备足够数量的灭火器、消防栓、消火栓等。

同时,应经常对这些消防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

4. 保证通风系统正常运行隧道施工中的通风系统应保证正常运行,以排除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和有害气体。

隧道施工防火规定范文

隧道施工防火规定范文

隧道施工防火规定范文一、引言隧道施工防火工作是保障隧道施工安全的重要工作之一。

隧道作为通行的重要通道,其施工期间的防火措施必须得到充分的重视和落实。

本规定旨在规范隧道施工防火工作,保护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隧道施工顺利进行。

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 编制施工防火方案在进行隧道施工前,施工方必须编制施工防火方案,明确防火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

该方案必须经过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施工。

方案中应包括以下内容:(1)施工现场的火灾危险性评估,包括施工材料的易燃性、施工作业的火灾风险等。

(2)施工隧道的防火措施,包括施工材料的防火处理、施工作业的防火要求等。

(3)施工现场的消防设施和应急救援设备的配置和布置。

(4)施工人员的防火培训和安全教育。

2. 安全员的配备和培训施工方必须安排专业的安全员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

安全员必须经过岗前培训,熟悉施工现场的火灾防控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能够熟练操作消防设施和应急救援设备。

3. 施工现场的消防设施布置施工方必须按照施工防火方案的要求,配置和布置相应的消防设施。

消防设施包括消防水源、灭火器材、消防水枪、疏散通道等。

消防设施必须放置在容易被发现和使用的位置,且必须经过定期检查和维护。

4. 施工现场的防火组织施工现场必须建立健全的防火组织,明确各岗位的防火职责和工作要求。

施工方必须定期组织防火演练,提高施工人员的防火意识和应对能力。

三、施工过程中的防火措施1. 施工材料的防火处理施工方必须对易燃材料进行防火处理,如给予防火涂料、加工防火板等。

施工现场必须禁止存放易燃材料,如油漆、溶剂等。

临时堆放的材料必须定期清理,防止火源积聚。

2. 施工作业的防火要求(1)施工过程中必须禁止使用明火作业,如焊接、切割等。

必须采取防火措施,如使用防火布、防火板等。

(2)施工现场必须保持整洁,禁止堆放杂物和废弃物。

杂物和废弃物必须及时清理,以防止火源积聚。

(3)施工现场必须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且必须能够快速到达作业现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隧道建筑防火设计要求针对公路隧道火灾特点,设计人员对隧道工程采取主动防火和被动防火两种措施。

主动防火设计从防止火灾发生和对火灾采取及时扑救的角度出发,包括内部照明系统、通风系统、消防设备布置、火灾发生前后的火灾探测、报警、灭火及疏散系统,以及隧道的运营管理和灾情发生时的应急方案等一系列设计;被动防火设计主要是通过采取提高衬砌混凝土材料的耐火性能、喷涂防火涂料、安装防火板材等防火保护措施来保证隧道结构的安全,使灾后只需进行简单的修护而不影响隧道的正常使用。

一、建筑结构耐火(一)构件燃烧性能要求为了减少隧道内固定火灾荷载,隧道衬砌、附属构筑物、疏散通道的建筑材料及其内装修材料,除施工缝嵌封材料外均应采用不燃烧材料。

通风系统的风管及其保温材料应采用不燃烧材料,柔性接头可采用难燃烧材料。

隧道内的灯具、紧急电话箱(亭)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制作的防火桥架。

隧道内的电缆等应采用阻燃电缆或矿物绝缘电缆,其桥架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制作的防火桥架。

(二)结构耐火极限要求用于安全疏散、紧急避难和灭火救援的平行导洞、横向联络道、竖(斜)井、专用疏散避难通道、独立避难间等,其承重结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隧道主体结构耐火极限要求。

隧道内附属构筑物(如风机房、变压器洞室、水泵房、柴油发动机房等)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的楼板、顶板以及防火门与隧道分开;附属构筑物(用房)内部的建筑构件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的规定。

(三)结构防火隔热措施隧道结构防火隔热措施包括喷涂防火涂料或防火材料、在衬砌中添加聚丙烯纤维或安装防火板等。

隧道主体结构和附属构筑物等设计,要充分考虑隧道结构防火性能要求,采用相应的衬砌结构形式。

当其结构不能满足规定的耐火极限要求时,应采取防火措施以达到耐火极限要求。

二、防火分隔隧道为狭长建筑,其防火分区按照功能分区划分。

隧道内地下设备用房的每个分区的最大允许面积不应大于1500m2,防火分区间应采用防火墙或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耐火构件,将隧道附属构筑物(用房),如辅助坑道以及专用避难疏散通道、独立避难间等,与隧道分隔开,形成相互独立的防火分区。

(一)防火分隔构件隧道内的水平防火分区应采用防火墙进行分隔,用于人员安全疏散的附属构筑物与隧道连通处宜设置前室或过渡通道,其开口部位应采用甲级平开防火门,用于车辆疏散的辅助通道、横向联络道与隧道连接处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卷帘进行分隔。

(二)管沟分隔隧道内的通风、排烟、电缆、排水等管道、管沟等需要采取防火分隔措施进行分隔。

当通风、排烟管道穿越防火分区时,应在防火构件的两侧设置防火阀和排烟防火阀。

隧道行车道旁的电缆沟,其侧沿应采用不渗透液体的结构,电缆沟顶部应高于路面,且不应小于200mm。

当电缆沟跨越防火分区时,应在穿越处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 的不燃烧材料进行防火封堵。

(三)附属构筑物(用房)防火分隔附属构筑物(用房)应靠近隧道出入口或疏散通道、疏散联络道等设置。

构筑物(用房)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建筑构件分隔,其隔墙上应设置能自行关闭的甲级防火门。

构筑物(用房)应设置相应的火灾报警和灭火设施。

有人员职守的房间必须设置通风和防排烟系统。

为隧道供电的柴油发电机房,除满足上述要求外,还应设置储油间,其总储量不应超过1m³,储油间应采用防火墙和能自行关闭的甲级防火门与发电机房和其他部位分隔开,储油间的电气设施必须采用相应的防爆型电器。

三、隧道的安全疏散设施隧道安全疏散通常是利用隧道内设置的辅助坑道或者专门设置的疏散避难通道,空隧道内车辆和人员在火灾及其他紧急情况下进行安全疏散、紧急避难。

(一)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1.安全出口安全出口即在两车道孔之间的隔墙上开设直接的安全门,作为两孔互为备用的疏散口,人员疏散和救援可由同平面通行,方便快捷。

隧道内地下设备用房的每个防火分区安全出口数量不应少于两个,与车道或其他防火分区相同的出口可作为第二安全出口,但必须至少设置1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建筑面积不大于500m2且无人值守的设备用房可设置1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2.安全通道安全通道根据隧道形式不同,可分为四类:一是利用横洞作为疏散联络道,两座隧道互为安全疏散通道;二是利用平行导坑作为疏散通道;三是利用竖井、斜井等设置人员疏散通道;四是利用多种辅助坑道组合设置人员疏散通道。

(1)矩形双孔(或多孔)加管廊的隧道。

在两孔车道之间的中间管廊内设置安全通道,并沿纵向人行横通道的间隔和隧道通向人行疏散通道入口的间隔,宜为250m~300m (见图4-4-4)。

安全通道两端应与隧道洞口或通向地面的疏散楼梯相连,火灾时,人员从一孔隧道进入安全门,穿越安全通道至另一孔隧道。

(2)圆形隧道。

在圆形隧道的两孔隧道之间设置连接通道,并在通道的两端设置防火门。

当一条隧道发生火灾时,人员可通过横通道疏散至另一条隧道进行疏散。

连接通道的间距一般宜为400~800m,当设有其他相应的安全疏散措施时,间距可适当放大。

圆形隧道的安全通道常设置在车道板下,通过安全口和爬梯、滑梯进出。

人员可从安全口经安全通道进行长距离疏散。

设有安全通道情况下,其安全口的设置间距一般可取80~125m。

(图4-4-5)。

(二)疏散楼梯双层隧道上下层车道之间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设置疏散楼梯,发生火灾时通过疏散楼梯至另一层隧道,间距一般取100m左右。

(三)避难室为减少因救援人员不能及时到位地区的人员伤亡,长大隧道需设置避难室。

避难室与隧道车道形成独立的防火分区,并通过设置气闸等措施,阻止火灾及烟雾进入。

避难室大小和间距根据交通流量和疏散人员数量确定。

四、隧道的消防设施配置隧道的消防设施主要有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防排烟系统、通信系统、灭火器、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等。

(一)灭火设施根据隧道类别不同,其配置的灭火设施也不尽相同。

级别越高,配置的灭火设施越齐全。

常用灭火设施布置如下:(1)消火栓系统。

除四类隧道和行人或通行非机动车辆的三类隧道外,隧道内应设置消防给水系统,且宜独立设置。

隧道内的消火栓用水量不应小于20L/s,隧道外的消火栓用水量不应小于30L/s。

对于长度小于1000m的三类隧道,隧道内外的消火栓用水量可分别为10L/s和20L/s。

消火栓给水管网应布置成环状;严寒地区隧道外的消火栓及给水管道应采取防冻措施。

如有危险品运输车辆通行的隧道,宜设置泡沫消防栓系统。

隧道消火栓系统。

隧道内消火栓的间距不应大于50m(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对于危险级别较高的隧道,为保护隧道的主体结构,有些还采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其类型一般为水喷雾灭火系统或泡沫水喷雾联用灭火系统,以达到更好的灭火及保护效果。

水雾喷头宜采用侧式安装的隧道专用远近射程水雾喷头。

(3)灭火器。

隧道内灭火器设置按中危险级考虑。

隧道内应设置ABC类灭火器,设置点间距不应大于100m。

运行机动车的一、二类隧道和运行机动车并设置3条及以上车道的三类隧道,在隧道两侧均应设置灭火器,每个设置点不应少于4具;其他隧道,可在隧道一侧设置,每个设置点不应少于2具。

(二)报警设施除隧道内需设置火灾报警设施外,其配套设备用房如:变压器室、配电室、机房等也应配有警铃、手报、广播、探测器等相应的报警和警报设施。

1.警报设施的一般规定隧道入口处100~150m处,应设置报警信号装置。

通行机动车辆的一、二类隧道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无人值守的变压器室、高低压配电室、照明配电室、弱电机房等主要设备用房,宜设置早期火灾探测报警系统。

其他用房内可采用智能烟感探测器对火灾进行检测和报警。

当隧道封闭段长度超过1000m时,应设置消防控制室。

2.系统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016—2013)的规定。

(1)火灾报警控制器数量的设置。

当隧道长度L小于1500m时,可设置一台火灾报警控制器;长度L大于等于1500m的隧道,可设置一台主火灾报警控制器和多台分火灾报警控制器,其间宜采用光纤通信连接。

(2)火灾探测器选择和设置。

国内交通隧道中主要采用双波长火灾探测器和光纤分布式温度监测(差温)系统,一般≤45m范围内设一个双波长火灾探测器,安装在隧道的侧壁或顶部;光纤分布式温度监测(差温)系统以长线形(二车道)和环形(三车道)方式在探测区域从头至尾敷设,安装在隧道的顶部。

车行隧道内每隔100m~150m设置手动报警按钮。

(三)防排烟系统隧道工程的防排烟范围包括行车道、专用疏散通道及设备管理用房等。

采用的排烟模式通常可分为纵向、横向(半横向)及重点模式,以及由基本模式派生的各种组合模式。

1.防排烟系统的一般规定通行机动车的一、二、三类隧道应设置防排烟设施。

当隧道长度短、交通量低时,火灾发生概率较低,人员疏散比较容易,可以采用洞口自然排烟方式。

长度较长、交通量较大的隧道应设置机械排烟系统。

2.排烟模式排烟模式应根据隧道种类、火灾疏散方式,并结合隧道正常工况的通风模式确定,将烟气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以保证乘客疏散路径满足逃生环境要求,并为消防灭火创造条件。

长度大于3000m的隧道,宜采用纵向分段排烟方式或重点排烟方式;长度不大于3000m 的单洞单向交通隧道,宜采用纵向排烟方式;单洞双向交通隧道,宜采用重点排烟方式。

(1)纵向排烟。

发生火灾时,隧道内烟气沿隧道纵向流动的排烟模式为纵向排烟模式,这是一种常用的烟气控制方式,可通过悬挂在隧道内的射流风机或其他射流装置、风井送排风设施等及其组合方式实现,纵向排烟示意图如图4-4-6所示。

该排烟方式较适用于单向行驶、交通量不高的隧道。

纵向通风排烟时,气流方向与车行方向一致。

以火源点为分界,火源点下游为烟区,上游为清洁区,司乘人员向气流上游疏散。

由于高温烟气沿坡度向上扩散速度很快,因此当坡道上发生火灾、采用纵向通风控制烟流、通风气流逆坡向时,必须使纵向气流的流速高于临界风速。

(2)横向(半横向)排烟。

横向(半横向)也是一种常用的烟气控制方式。

排烟和平时隧道通风系统兼用,横向方式通常设置风道均匀排风、均匀补风,半横向方式通常设置风道均匀排风、集中补风或不补风。

火灾情况下,利用排风风道均匀排烟。

横向(半横向)排烟示意图如图4-4-7所示。

横向(半横向)排烟方式适用于单管双向交通或交通量大、阻塞发生率较高的单向交通隧道。

(3)重点排烟。

重点排烟是将烟气直接从火源附近排走的一种方式,从两端峒口自然补风,隧道内可形成一定的纵向风速。

该方式在隧道纵向设置专用排烟风道,并设置一定数量的排烟口。

火灾时,火源附近的排烟口开启,将烟气快速有效地排离隧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