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物质的变化复习
探索物质的三态变化及其原理

探索物质的三态变化及其原理物质的三态变化指的是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
这些变化是由于物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改变所导致的。
本文将探索物质的三态变化及其原理。
一、固态固态是物质最稳定的状态。
在固态中,物质的分子紧密地排列在一起,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很强。
固体的形状和体积是固定的,分子只能做微小的振动运动。
固态的物质具有一定的硬度和弹性,能够保持自己的形状。
固态物质的三态变化原理是由于温度的改变引起的。
当温度升高时,固体的分子运动加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
当温度降低时,分子的振动减弱,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
当固态物质受到极低的温度或者其他外力的作用时,可能会发生相变,从固态转变为其他的态。
二、液态液态是介于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状态。
在液态中,物质的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弱,分子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间隙。
液体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变形性,可以自由流动而不被限制的形状。
液态物质的体积是不固定的,但其形状受到容器的限制。
液态物质的三态变化原理同样是由于温度的改变。
当温度升高时,液体的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分子运动的速度增加,液体会逐渐转变为气体。
当温度降低时,液体的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增加,分子运动减缓,从而形成固态。
三、气态气态是物质最具自由性的状态。
在气态中,物质的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最弱,分子间存在着较大的间隔。
气体具有较高的可压缩性和无固定形状。
气体的体积和形状完全受到容器的限制。
气态物质的三态变化原理同样是由于温度的改变。
当温度升高时,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增加,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气体的体积会扩大,压力也会增加。
当温度降低时,气体分子的运动减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气体的体积会缩小,压力也会降低。
总结起来,物质的三态变化是由于温度的变化而引起的。
固态物质在温度升高时会转变为液态,再升高温度则转变为气态;液态物质在温度升高时转变为气态,温度降低则转变为固态;气态物质在温度降低时转变为液态,再降低温度则转变为固态。
探索物质的变化复习讲义

探索物质的变化的复习第1节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有没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就是化学变化.2.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的区别:变化指的是生成了新物质,性质指的是可以生成新物质.3.CuSo4·5H2O=== CuSo4+5H2O CuSo4+5H2O=== CuSo4·5H2OCuSo4+2NaOH===Cu(OH)2↓+Na2SO4CuSo4溶液为蓝色用途(1)可以用CuSo4来检验水的存在,如果有水,则会变蓝色;(2)可以用硫酸铜检验蛋白质的存在,如果加入硫酸铜溶液有沉淀产生,则有.第2节探索酸的性质1.酸的性质:(1)酸能与酸碱指示剂反应: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使无色酚酞不变色.(2)酸+碱=盐+水3HCl+Al(OH)3=AlCl3+3H2O 2HCl+MG(OH)2=MgCl2+2H2OHCl+NaOH=NaCl+H2O(3)酸+盐=新酸+新盐实验:鸡蛋壳(主要万分是CaCO3)与稀盐酸的反应现象:鸡蛋壳表面有气泡产生,伸入试管的燃着的火柴熄灭化学方程式:2HCl+CaCO3=CaCl2+H2O+CO2↑用途:可以用来检验CO2 2的存在,也可以用于实验室制CO2气体(4)酸+金属氧化物=盐+水实验一: 除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实验现象: 溶液变成黄色,时间稍长有气泡产生化学方程式Fe2O3+6HCl=2FeCl3+3H2O Fe+2HCl=FeCl2+H2↑实验二: 氧化铜(黑色)与盐酸的反应现象: 黑色氧化铜溶解,溶液变成蓝色化学方程式CuO+2HCl=CuCl2+H2O5.酸的个性:(1)盐酸(HCl)A.浓盐酸是无色液体,具有挥发性,打开瓶盖会有白零产生,具有刺激性气味B.工业盐酸因含有杂质而显黄色C.实验:稀盐酸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现象: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产生化学方程式: HCl+AgNo3=AgCl↓+HNO3用途:可以用来检验氯离子的存在(2)硫酸(H2SO4)A.浓硫酸有很强的腐蚀性,如果不慎溅到皮肤上,要先用干布拭去,然后用大量的水冲洗;B .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沿玻璃棒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用手触摸烧杯外壁时,可发现很热.C.浓硫酸有脱水性,当滴在纸上时,会使纸变黑(化学性质)D.浓硫酸有吸水性,可以用它来用干燥剂(物理性质)E .检验稀硫酸(或-24SO )——取少量待检液体取于洁净的试管中,各滴入几滴2BaCl 溶液和稀3HNO ,有白色沉淀产生(3)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分别取待检液体于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各滴入几滴2BaCl 有白色沉淀产生的原溶液是稀硫酸,无现象产生的原溶液是稀盐酸.(4)硝酸(3HNO ) A .挥发性; B .腐蚀性; C.不稳定性(见光易分解,贮存在棕色瓶中)第3节 探索碱的性质1.碱的概念: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离子(-OH )化合物叫做碱.2.碱的性质:(1)碱能与酸碱指示剂反应:碱使无色酚酞变红,使紫色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用途:A.治胃病; B.用熟石灰[]2)(OH Ca 改良酸性土壤.(2)碱+酸盐+水 中和反应——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O H NaCl HCl NaOH 2+=+ O H SO Na SO H NaOH 2424222+=+ 用途:A.治胃病; B.用熟石灰[]2)(OH Ca 改良酸性土壤.(3)碱+非金属氧化物=盐+水实验:澄清石灰水中通入2CO 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化学方程式:22)(CO OH Ca +(4)碱+盐=新碱+新盐实验一:氯化铜溶液(蓝色)氢化钠溶液反应. 现象:生成蓝色沉淀 化学方程式:NaCl OH Cu NaOH CuCl 2)(222+↓==+实验二:氯化铁溶液(黄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现象:生成红褐色沉淀 化学方程式:NaCl OH Fe NaOH FeCl 3)(333+↓=+3. 碱的个性(1)氢氧化钠(NaOH )A 、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B 、氢氧化钠是一种白色固体,在空气中易潮解,同时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需密封保存.C 、氢氧化钠极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D 、氢氧化钠具有很强的腐蚀性E 、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a.加盐酸,有气体产生说明已变质:↑++==+223222CO O H NaCl HCl CO Nab.加入氯化钙溶液,有沉淀产生说明已变质:NaCl CaCO CaCl CO Na 23232+↓==+c.加入氢氧化钙溶液,有沉淀产生说明已变质:NaOH CaCO OH Ca CO Na 2)(3232+↓==+F 、氢氧化钠变质后除杂方法:)(32CO Na NaOH加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 N a O HC a C O OH Ca CO Na 2)(3232+↓==+ G 、氢氧化钠可以用来做干燥剂,可以干燥氢气和氧气,不能干燥2CO 和2SO(2)氢氧化钙[]2)(OH CaA 、俗名:熟石灰、消石灰;B 、氢氧化钙溶液俗称石灰水;C 、O H CaCl HCl OH Ca 22222)(+==+ O H CaSO SO H OH Ca 244222)(+==+(3)鉴别2)(OH Ca 和NaOH 溶液—分别取少量待检液体于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分别通入2CO 气体(或各滴入32CO Na 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原溶液是2)(OH Ca ,无现象产生的原溶液是NaOH .第4节 几种重要的盐一、盐的概念—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组合的化合物.1、几种常见的盐:(1)俗名:纯碱或苏打 (2)结晶水合物:O H CO Na 23210⋅(3)碳酸钠晶体在空气中易风化 (4)碳酸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显碱性2.碳酸钙(3CaCO )(1)是大理石、石灰石、贝壳和鸡蛋壳的主要成分; (2)3CaCO 是一种难溶的盐;(3)O H CaCO CO H OH Ca 233222)(+↓==+(4)碳酸盐的检验:加稀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3.食盐(NaCl )(1)生理盐水——0.9%的氯化钠溶液 (2)33NaNO AgCl AgNO NaCl +↓==+三、盐水性质(1)盐+酸==新盐+新酸(2)盐+碱==新盐+新碱 (3)盐+盐==新盐+新盐 (4)某些盐加热易分解↑++==22334CO O H NH HCO NH四、盐的制取1.酸、碱、盐的溶解性:-OH 只有+K 、+Na 、+4NH 、+2Ca 、+2Ba 溶. -3NO :全溶:-Cl 只有AgCl 不溶 -24SO :只有4BaSO 不溶 -32CO :只有+K 、+Na 、+4NH 溶2.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手互相交换成份生成两种新化合物的反应.3.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1)反应物中没有酸时,反应物必须都能溶于水;(2)生成物中必须有气体、沉淀或水中的一种。
《探索物质的变化》1-3节测试卷

《探索物质的变化》1-3节测试卷班级姓名学号(相对原子质量:H-1;O-16;C-12;Cl-35.5;Ca-40;Na-23)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成语被誉为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
下列成语中,其本意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A.磨杵成针B.死灰复燃C.木已成舟D.积土成山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A.颜色是否发生了变化B.物质的状态是否发生了变化C.物质的种类是否发生了变化D.物质的质量是否发生了变化3.已知硅酸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则硅酸的化学式为()A.H2SiO4B.H4SiO3C.H2SiO3D.Na2SiO34.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是()A.将水缓缓倒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边倒边搅拌B.将浓硫酸缓缓倒入盛有水的量筒中,边倒边搅拌C.将浓硫酸和水同时倒入一试剂瓶中,充分振荡D.将浓硫酸缓缓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边倒边搅拌5.我校初中科学实验室所用的化学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毒、有腐。
在使用时,一定要严格遵照有关规定和操作规程,确保安全。
现有下图所示四种图标,请你找出适合贴在存放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浓碱药品橱上的图标()A.B.C.D.6.有三种液体:①盐酸;②氢氧化钠溶液;③水。
它们的pH值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A.①③②B.①②③C.②③①D.③②①7.下列各组物质,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判断反应发生的是()A.石灰石和盐酸B.CuO+H2SO4C.Ba(OH)2+H2SO4D.NaOH+HCl8.下列物质中,属于碱的是()A.纯碱B.烧碱C.生石灰D.硫酸铜9.鲜肉是日常主要食品之一,新鲜度可以通过测试pH值来判断。
据资料,pH与肉的新鲜度关系为:新鲜肉pH5.8—6.2;次鲜肉pH6.3—6.6;变质肉pH6.7以上。
新鲜肉在变质过程中酸性强弱的变化为()A.变弱B.变强C.不变D.无法确定10.区别NaOH溶液与Ca(OH)2溶液的方法是()A.滴加盐酸B.滴加BaCl2溶液C.滴加指示剂D.通入CO211.将浓H2SO4滴在干燥的石蕊试纸上,可观察到试纸()A.只变红B.先变红后变黑C.只变黑D.先变黑后变红12.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下列物质中,不含酸的是()A.汽水B.食醋C.食盐D.发酵后的面粉13.使用pH试纸检验试液的酸碱度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A.将试纸的一端浸入待测液中B.把试纸全部投入待测液中C.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湿润试纸D.以上均正确14.下列所示分别是二氧化碳的制取、干燥、收集和性质检验的装置图,其中正确的()CO2A.B.C.D.15.下列实验能使得到的溶液pH值增大的是()A.往水中通入CO2气体B.往盐酸中加入CaOC.往稀盐酸中加浓盐酸D.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盐酸16.下列物质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增加的是()(1)浓硫酸(2)浓盐酸(3)纯碱(4)烧碱(5)生石灰A.(1)(2)(3)(4)(5)B.(1)(3)(4)(5)C.(1)(4)(5)D(1)(4)17.下列属于中和反应,且反应后溶液总质量减少的是(反应物均为水溶液)()A.K2CO3+HCl B.NaOH+HClC.Ba(OH)2+HNO3D.Ba(OH)2+H2SO418.固体NaOH和CaO的混合物叫做碱石灰,常用作干燥剂。
第1章探索物质的变化复习PPT课件(初中科学)

下列是关于某些物质产生变化时的现象描述
1、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
2、CuO粉末在稀硫酸中逐渐消失
3、硫酸滴入氢氧化铜中,蓝色沉淀消失
4、碳酸钠遇到盐酸产生气泡
5、锌粒加入硫酸中,锌粒周围产生气泡
酸 的
1.酸6、能硫使酸酸钠碱溶液指中导滴剂入变氯色化钡生成白色沉淀 2.酸78、、能镁铁与条丝某在放些氧入气硫金中酸属燃铜反烧溶应液生中成,表盐面和附氢着气红色铜
10、打开浓盐酸瓶盖有白雾产生 11、甲烷在空气中燃烧 12、硫酸铜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
盐的化学性质
4、碳酸钠遇到盐酸产生气泡
(盐与酸反应)
6、硫酸钠溶液中滴入氯化钡生成白色沉淀 (盐与盐反应)
8、锌粒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表面附着红色铜 (金属与盐反应)
12、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 (盐与碱反应)
换 (H前面)(稀HCl或稀H2SO4)
反 金属1 + 盐溶液:→ 新金属2 + 新盐 应
类
型
条
件
金属1比金属2活泼
酸碱盐之间复分解反应的四种情况及产生的条件 复分解反应产生的条件:生成水或沉淀或气体
四种情况
酸与碱反应
(中和反应)
酸与盐反应 碱与盐反应 盐与盐反应
反应物条件 酸需可溶
酸需可溶 两者均需可溶 两者均需可溶
生成物条件
生成水或 沉淀或气体
沉淀 沉淀
现有三种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
Na2CO3、NaCl、Na2SO4溶液,请 用所提供的AgNO3、BaCl2、HNO3 试剂将它们进行鉴别。
请根据所描述的现象填写相应的反应物
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1、酸、碱与指导剂反应 2、酸+金属=盐+氢气 3、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4、酸+碱=盐+水 5、酸+盐=新酸+新盐 6、碱+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7、碱+盐=新碱+新盐 8、盐+盐=新盐+新盐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物质的变化》复习优质教学课件

铁锈是 红棕色的,没有金属光 泽,表面 粗糙,质地 较脆。不导 铁和铁锈
电,不被 磁铁 吸引。
不是同种物
质
铁制品的防锈措施
• 防止铁生锈的办法:把铁制品与水、空气进行隔绝。
防止铁制品生锈的常见方法:(防锈)
1.保持铁制品干燥和洁净 2.涂油; 3.刷油漆; 4.电镀或烤蓝:镀上其他金属的保护层; 5.制成不锈钢;(改变内部的结构) 6、烧制陶瓷。
实验结论:铁生锈是水和空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无水 有空气
铁生锈伴随了颜色的改变,产生了“铁锈”这种新物 质,是一种缓慢的化学变化。
空气与水交界处的 铁钉生锈最严重。
“铁钉生锈”实验
观察一下这两枚铁钉,他们有什么不同?铁和铁锈是同 一种物质吗?
铁是银白 色的,有金属光泽,表
面 光滑,质地 坚硬 。导电,能
第四单元 物质的变化
复习课件
单元导航
1 2 3 4 5 6 7
1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物质。上课使用的课本和桌椅、 居住的房子和各种食物,都是由物质构成的。各 种动植物,包括我们的身体,也是由物质构成的。
➢声音、空气、光、火焰、电流等也是物质。世界 是由物质组成的。
1、厨房中的物质。 水是透明并且会流动的液体,它没有味道;
小苏打和白醋发生的反应留下的液体,既不是醋,也不是 小苏打,是一种叫做醋酸钠的新物质。
日常生活中,还有一些物质可以和白醋产生气体,你能通过实验发现吗?
碳酸钙
实验现象: 鸡蛋壳和贝壳浸泡在白醋中,其表面会出现大量 的气泡。
实验结论: 白醋和鸡蛋壳发生了化学变化,产生了气体。 白醋和贝壳也发生了化学变化,产生了气体。
3
1.蜡烛燃烧产生新物质。
九年级科学探索物质的变化_填空题

探索物质的变化填空题训练酸22、如将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浓硫酸的质量将会(填“增加”、“减小”或“不变”)。
23、纯净的盐酸是一种_ ____色,有刺激性气味液体,浓盐酸有__ ___性,在空气中会形成___ _______。
25、鉴别一种溶液中是否存在氯离子(Cl-)的方法为加入和试剂。
2、纯净的盐酸是一种_______色,有_______气味的液体,浓盐酸在空气中会形成___。
4、证明某一种无色液体是稀硫酸必须分别证明溶液中含有离子和离子,为证明这两种离子需要的试剂是,,。
5、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里,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
6、浓硫酸敞口放置质量会变,质量分数会变,因为浓硫酸能直接吸收空气中的,具有性,可作剂。
26、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沿着容器壁慢慢地注入中,并不断,使产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
32、浓硫酸不小心溅到皮肤上的处理办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4、以锌粒、氧化铜和稀硫酸作原料,制取铜。
写出制取出铜所需的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证明某一种无色液体是稀硫酸必须分别证明溶液中含有离子和离子,为证明这两种离子需要的试剂是,,。
29、食醋可用于调味、熏蒸消毒等。
食醋的主要成分为醋酸(CH3COOH),在水中可电离出(CH3COO-)和(H+),其中pH7(填>、<或=)。
29、煮水的壶中或暖水瓶中常常积有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可以加入适量的除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0、(1)小华同学用pH试纸按正确操作测定洗发剂的pH略大于7,则洗发剂显性;测得护发剂显酸性。
(2)弱酸性有益于头发的健康。
想一想,洗发时应先用剂,后用剂。
1、观察下列电离方程式回答问题:HNO3→H+ + NO3- HCl→H+ + Cl- H2SO4→2H+ +SO42-⑴HNO3的酸根是, H2SO4的酸根是。
探索物体的化学变化

探索物体的化学变化当我们观察周围的世界时,不难发现物体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化学变化。
从食物烹饪到金属氧化,这些变化无处不在。
本文将探索物体的化学变化,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并展示一些具体的例子。
一、化学变化概述化学变化指的是物质通过改变其化学组成而发生的变化。
它是一种引起物体性质和形态改变的过程。
在化学变化中,物质原子或分子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新的物质形成。
二、化学变化的原因化学变化的发生通常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1. 化学反应:当不同的物质接触并产生化学反应时,化学变化就会发生。
例如,我们在烹饪过程中的食物变化就是由于化学反应导致的。
2. 温度变化:温度的改变可以促进化学变化的发生。
高温通常会增加物质分子的活动性,加快反应速率。
3. 光照:某些物质对光线敏感,当光照射到物质上时,化学反应就会发生。
三、化学变化的影响化学变化可以引起物体性质和形态的明显改变。
例如:1. 颜色变化:当物质经历化学变化后,它们的颜色通常会改变。
例如,当水果变熟时,颜色会从绿色转变为黄色或红色。
2. 气味变化:某些物质在经历化学变化后会散发出不同的气味。
例如,烤面包散发出的香味就是面团中淀粉分子的化学变化导致的。
3. 发光:某些物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发出明亮的光。
这种现象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发光材料的制造。
四、具体例子1. 铁的锈蚀:当铁长时间暴露在潮湿空气中,它会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了铁的氧化物,即铁锈。
这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变化现象。
2. 蛋白质变性:当蛋白质在受高温、酸碱度变化或其他外界条件刺激下,它们的构象发生改变,导致蛋白质失去活性。
这在烹饪过程中是常见的化学变化现象。
3. 酸碱反应:当酸和碱接触时,它们会产生化学反应,产生水和盐。
例如,醋和碱性溶液混合后会产生气泡。
结论:物体的化学变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通过观察和了解化学变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性质和行为。
在实际应用中,化学变化的知识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多便利,例如烹饪、药物研发等领域都离不开对化学变化的研究。
探索物质的变化——知识点整理

探究物质的变化1. 物质的变化(1) 物理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没有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如:水的三态变化、玻璃破碎、石蜡熔化、铁丝绕成各种形状、铁在高炉里熔成铁水、酒精挥发、硫酸铜晶体溶解在水等都是物理变化。
(2) 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如:火柴燃烧、植物的光合作用、绿叶变黄等都是化学变化。
还有下列变化也是化学变化:① 硝酸铅和碘化钾反应322322)(KNO PbI KI NO Pb +↓===+② 硫酸铜晶体加热变成无水硫酸铜↑+===⋅∆O H CuSO O H CuSO 242455白色蓝色③ 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2424)(2OH Cu SO Na NaOH CuSO④ 电解水↑+↑===22222O H O H 通电2发光、放热、变色、气体的放出、沉淀的析出等现象能帮助我们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但不一定是充分的依据,有的物理变化也有发光放热现象,如电灯发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
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是看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3. 观察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三阶段)(1) 变化前:记录物质的名称,观察并记录物质的形态、颜色等。
(2) 变化中:观察并记录物质的形态、颜色、能量变化等现象。
如:蓝色硫酸铜溶液中滴入无色氢氧化钠溶液,生成蓝色沉淀。
(3) 变化后:记录生成物质的形态和颜色等。
4. 推理(推测)我们可通过物质的变化推测物质的性质,通过物质的性质推测物质所发生的化学变化。
变化性质推测推测⇔观察硫酸铜晶体实验活动中的变化可推测归纳硫酸铜晶体的性质: (1) 物理性质:硫酸铜晶体呈蓝色,易溶于水,水溶液呈蓝色 (2) 化学性质:① 硫酸铜晶体加热脱水生成白色粉末↑+===⋅∆O H CuSO O H CuSO 242455白色蓝色②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2424)(2OH Cu SO Na NaOH CuSO③ 无水硫酸铜与水反应生成蓝色硫酸铜水合物蓝色白色O H CuSO O H CuSO 242455⋅===+5. 酸的概念在水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食醋、碱性肥皂水 B.食醋、酸奶
C.糖水、酸奶
D.食醋、食盐水
探索物质的变化复习
1、使指示剂变色
1、使无色酚酞液变红的物质,能使紫色石磊试 液呈现------( D ) A:无色, B:红色 C:紫色 D:蓝色
2.利用无色酚酞试液可以鉴别的一组溶液是( D ) A、BaCl2、H2SO4、HCl B、NaOH、KOH、HCl C、K2CO3、Na2CO3 、HCl D、NaCl、NaOH、HCl
寻求物质变化的证据.
4.物质变化的证据一般是宏观上的:如物体的__ 发生变化, __发生变化,有___或___生成
状态;颜色;(温度);沉淀或气体
探索物质的变化复习
(1) 基本概念
电离时所
酸
生成的阳 离子全部
电离时所生成
的阴离子全部
碱
是氢离子
是氢氧根离子
的化合物
的化合物
盐
由金属阳离子 (包括铵根)和
用途
硫酸 盐酸
酸洗 干燥剂 制氢气 其他
酸洗
氢氧化 氢氧化 氯化钠 碳酸钠
钠
钙
造纸 肥皂 轻工 纺织 石化
中和土 壤酸性 建筑 漂 料
探索物质的变化复习
1、在稀硫酸、浓硫酸、盐酸:具有挥发性的酸— ——H—C—l —可做酸性气体干燥剂的酸是—H—2S—O—4——在空 气中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会减小的酸是—— ——H—C—l ——:质量会增加的酸是H——2S—O—4。
酸根离子构成
探索物质的变化复习
1、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酸的通性),主要是由 于( C ) A、都能与指示剂反应 B、都能与碱起中和反应 C、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 D、都能电离出酸根离子
2、下列各组物质中,全部都是酸的是( C ) A、H2CO3 H2O NaHCO3 B. H2S H2SO4 SO2 • HCl H3PO4 HNO3 • D. H2SO4 NaHSO4 HCl
探索物质的变化复习
1、有等质量的铝、镁、锌三种金属分
别跟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 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可 m 用右图表示,则X、Y、Z三种金属依
x Y z
次是-----------( A)
A:Al、Mg、Zn B:Mg、Al、Zn O
时间
C:Mg、Zn、Al D:Zn、Mg、Al
---------( B)
A: Na、Zn、Mg、Cu B: Na、Mg、Zn、Cu C: Mg、Na、Zn、Cu D: Cu、Zn、Mg探、索物N质a的变化复习
2、酸+金属 盐+氢气
(1)金属活动性
(2)Fe与酸反应 (3)有关质量的计算
1、若各制取1克氢气,所需钠、镁、锌三种
金属的质量关系是------(C)
A、Na<Mg<Zn
B、Na>Mg>Zn
C、 Zn>Na>Mg
D、相等
2、下列四种金属若质量相等,分别跟足量
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最多的是----( C)
A、Mg
B、Fe C、Al 探索物质的变化复习
D、Zn
2、酸+金属 盐+氢气
(1)金属活动性 (2)Fe与酸反应 (3)有质量的计算 (4)实验现象 (5)与图表有关
2、区分稀盐酸和稀硫酸,应选用的药品( A )
A、BaCl2溶液 C、稀HNO3
B、NaCl溶液 D、硝酸银溶液
3、下列物质既能用浓H2SO4干燥,又能被烧碱 干燥的是----------( A )
A、CO B、CO2 C、NH3 D、HCl 探索物质的变化复习
4、北京市正在实施“人文奥运文物保护计划”, 其中修缮长城使用了大量的氢氧化钙,氢氧化钙
探索物质的变化复习
H2SO4
酸
HCl
物(理2性)质两种吸填重空水要性:的溶酸液的浓度
稀释
脱水性 酸入质水量,的沿变内化
SO42-的检验 B稀aH(NNOO壁33)2,慢搅拌,
用途 酸洗液、干燥剂(做不与硫酸
反应的气体干燥剂):
物理性质如HCl挥、颜发C色O性2、:工纯C溶O业净、液:的H的黄:2浓等色无度色
的俗称是( C )
A、火碱 B、烧碱 C、熟石灰 D、小苏打
探索物质的变化复习
1(、3能)基使指本示剂性变质色 ①
酸
碱
探索物质的变化复习
3、某同学从资料上获悉,一些紫色的叶或花瓣
浸出液具有类似石蕊试液的性质。如果他想知道
紫色喇叭花是否具有这种性质,应把花瓣浸出液
分别滴入下列哪组物质进行观察-------( A )
用途 除铁锈等
质量的变化
Cl-的检探索验物质的变化复习稀AgHNNOO3 3
NaOH
碱
Ca(OH)2
(物理3性)质两种水白干溶色重燥液固剂要有体:的滑做易腻与碱溶感它于和不水涩反味应
俗名
的气体干燥剂 烧碱H、2、火O碱2、、N苛H性3、钠CO等
用途 制皂、造纸、纺织、石油等
白色固体、微溶于水 物理性质 水溶液有滑腻感和涩味 俗名 熟石灰、消石灰 用途 建筑业,漂白粉,中和酸性土壤 制取 CaO+H2O=Ca(OH)2 溶解性探索物质温的变化度复习越高,溶解性越小
《探索物质的变化》的 复习
探索物质的变化复习
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
_在__变__化__中__是__否__有__新__物__质__生__成______ 2.化学变化的实质是:___有__新__物__质__生__成_______
3.了解物质变化的方法:必须通过观__察_和实___验_等,
探索物质的变化复习
1、能使指示剂变色 1、
2、酸+金属 盐+氢气 (活动性排在氢前的金属)
酸
碱
探索物质的变化复习
2、酸+金属 盐+氢气
(1)金属活动性
(2)Fe与酸反应 1:下列物质能由金属和盐酸反应制取的是------
------------( B ) A:FeCl3 B:ZnCl2 C:CuCl2 D:AgCl 2: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探索物质的变化复习
1、能使指示剂变色 1、
2、酸+金属 盐+氢气 (活动性排在氢前的金属)
酸
3、酸+某些金属氧化物 盐+水
碱+非金属氧化物
(可溶)
盐+水 2、 碱
探索物质的变化复习
3、酸+金属氧化物 碱+非金属氧化物
盐+水 盐+水
(1)与铁锈反应的实验现象及方程式
1、将生锈铁钉投入稀硫酸中,开始观察到的现 象是铁——锈—逐——渐—消——失—,——溶—液——成—黄——色—,化学方程 为F—e_2_O__3_+_3__H__2_S__O__4_=__=_F__e_2_(_S__O__4_)_3_+_3__H__2_O__________ ,较 长时 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铁——钉—表——面—有——少—量——气—泡——产—生—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Fe+H2SO4==FeSO4+。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