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交通运输业学案
【学案】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重点:工业文明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难点:理解工业革命历史时期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
课前自主学习1.英国人经过多年的钻研,制成了性能可靠的蒸汽机,并应用于越来越多的生产部门,大幅度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人类进入。
2.1807年,的发明促使改进纺纱机器的改进,发明的“珍妮机”标志着工业革命开始。
3.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被称为。
4.和,以欧美列强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课堂合作学习知识点一从珍妮机到蒸汽机情景激疑18世纪中期英国兴起了技术革新的热潮。
在技术变革中影响最深远的成就是瓦特制成的性能可靠的蒸汽机。
它的广泛使用把人类推向蒸汽时代。
蒸汽时代是在什么条件下出现的?有何意义?知识归纳1.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1)一个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2)四个条件①劳动力条件:通过圈地运动,大批农民被从土地上赶走,不得不去手工工场做工。
②资本条件:通过殖民贸易和殖民地掠夺获得财富。
③技术条件:工场手工业的迅速发展。
④市场条件:18世纪以后,英国海外扩张的步伐加快,海外市场日益扩大,商品出口急剧增加,工场手工业已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
2.进程和重大发明(1)棉纺织业的重大发明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之后纺织业涌现出更多更先进的纺织机器,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等。
(2)动力机器的革新英国人瓦特制成了性能可靠的蒸汽机,并于1785年正式工厂投入使用,并迅速推广到各个生产部门,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工业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即“蒸汽时代”。
(3)交通运输业的革新:第一艘用蒸汽机驱动的轮船,第?台蒸汽机车,第一条铁路建成……交通运输业也进入一个以蒸汽为动力的时代。
(4)蒸汽机应用越来越广泛,工厂越来越多。
点拨棉纺织业是英国当时的新兴工业,受旧习惯的束缚较少,对于新方法的采用较为容易。
高中地理教案必修二第四单元 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

学校:临清二中学科:地理编写人: 张月兰审稿人:崔桂芳第四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是第四单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它是建立在第一节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基础上,对其中的交通运输布局等有关内容进行深入学习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
(2)学会分析重大交通运输工程建设的区位因素。
(3)了解各种交通运输站点的特征和功能,以便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
(4)了解城市交通网规划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措施。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青藏铁路资料和上网查询与本地区相关的新建交通线资料,学会分析影响具体交通线的区位因素。
(2)以上海港为例,了解综合交通枢纽的区位因素。
(3)总结分析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因素和选址原则,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重大交通工程的介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对家乡交通网络进行分析评价,培养学生关注身边问题、学以致用、参与家乡建设和发展的思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1、交通运输网中的线、点的区位因素。
2、理解城市交通网规划的基本原则,城市交通问题及解决措施。
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有差距。
尤其是我们地处农村,又不靠海,所以学生对港口及航空港所需的区位条件比较陌生,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
五、教学方法1、综合分析法,对各交通运输线和站点进行区位因素分析。
2、充分利用有关资料,进行案例分析和归纳。
3、探究法进行采用区域交通布局设计。
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做好课前预习学案,把握基本的课文内容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七、课时安排:2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有哪些?在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中,哪一种方式是最基本的、历史最悠久的、地域性最强的联系方式?——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教案

交通运输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交通运输的定义与分类;
2. 掌握交通运输的重要性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 能够描述不同交通工具的特点与使用条件;
4. 培养学生们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教学步骤:
引入活动:
1. 以问题导入,引发学生对交通运输的思考:你认为交通运输的作用是什么?交通工具有哪些种类?
2. 简要介绍交通运输的定义和主要分类。
知识讲解与示范:
1. 分组交流:将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交通工具进行研究,包括特点、使用条件等,并准备做一个小展示。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介绍所研究的交通工具,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和讨论。
知识梳理与总结:
1. 教师总结学生们展示的交通工具,归纳它们的分类和特点。
2. 引导学生总结交通运输的重要性和作用,讨论交通运输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拓展活动:
1. 观察实践:安排学生在家或周边进行交通工具的观察实践,记录不同交通工具的特点和使用条件,并撰写观察报告。
2. 研究交通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一个与交通运输相关的问题,例如交通拥堵、交通安全等,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展示与分享。
课堂检视:
教师观察学生们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合作与交流能力以及对交通运输知识的掌握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与评价。
家庭作业:
要求学生从媒体或书籍中收集关于交通运输的新闻或信息,撰写一篇关于交通运输的短文,并描述新闻或信息中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
2020最新高中地理 第4单元第2节 交通运输布局学案 鲁教版必修2

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1.理解影响交通运输线、点、城市交通网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基本原则。
(重点) 2.结合具体案例,掌握交通运输线、点建设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
(重难点)[自主预习·探新知]教材整理1 交通运输线阅读教材P93至P96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类型铁路、公路和水运航道、航空线、管道等。
2.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长期以来是最重要因素,现在影响已经减弱。
(2)社会经济因素:影响越来越重要。
(3)技术因素:一直重要。
3.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步骤(1)预测运输需求及分布。
(2)选择最经济的运输方式和路线等级标准。
(3)确定线路的路径及走向。
教材整理2 交通运输站点阅读教材P96至P99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类型及地位交通线上的火车站、汽车站、港口、机场等,是交通运输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2.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经济、社会、技术等因素。
3.港口(1)概念:具有一定面积的水域和陆域面积,供船舶出入和停泊、货物和旅客集散的场所。
(2)区位因素水域条件航行条件停泊条件陆域条件筑港条件腹地条件影响经济价值的因素主要有: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经济腹地等。
4.交通枢纽(1)单一交通枢纽。
(2)综合交通枢纽:两种以上的运输方式衔接的地区,是运输网中的心脏。
教材整理3 城市交通网阅读教材P100至P101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影响因素:自然、历史、社会经济等因素。
2.布局原则(1)利于形成完整的道路系统和合理的交通运输网。
(2)既要满足当前需要,又要适应未来的交通运输发展。
(3)要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性质,结合具体城市用地情况,构筑不同的道路系统。
(4)充分利用地形、地质和水文条件等,合理规划主干道路,减少工程量。
(5)应考虑城市环境和保护城市风貌的要求,并且要满足铺设各种管线以及与地铁工程等结合的需要。
3.城市交通问题日益严重4.正误判断:(1)自然因素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越来越小,因此可以忽略。
第4课《交通运输》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4课《交通运输》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目前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
技能目标:能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的不同特点;
教学难点:能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目前主要有哪些交通运输方式吗?它们各自拥有什么特点?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交通运输》;
二、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
师:课件出示我国交通运输情况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我国目前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三、如何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师:通过学习,刚才我们了解了我国目前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和它们的特点。
师:现在请同学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我们如何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进行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五单元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一、铁路与大路1.传统交通工具(1)南方多水路,船是主要运输工具。
(2)北方多旱路,人们以乘坐马车为主。
2.近现代交通工具(1)铁路:①19世纪80年月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
②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根本格局。
③20世纪上半叶,中国铁路建设进展缓慢。
④成立后,先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
到“九五〞期末,中国铁路运营总里程已跃居位、世界第四位。
⑤在机车的制造方面有很大进展,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
(2)大路:①20世纪初,汽车开头消失在上海等大城市。
外国近代筑路技术传入中国。
②民国时期,大路交通开展受到很大限制。
③成立以后,全国建立起比拟密集的大路网,包括青藏高原在内的山区也通了汽车。
二、水运与航空1.水运(1)19世纪70年月初期,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打破了列强在中国的垄断局面。
(2)成立后,由国家统一管理的轮船运输业,获得较快开展,20世纪90年月以后开头萎缩。
2.航空(1)1909年,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头。
(2)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
(3)成立初期,民航开展有限。
(4)开放以后,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三、通讯工具的变迁1.近代通讯(1)电报:①19世纪70年月,丹麦的电报公司私自把电报线架设到上海,建起一个电报机房。
②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③20世纪初,上海崇明装置无线电台,设立无线电报局。
(2) :19世纪80年月,外国开头在上海设立公司。
2.现代通讯(1)成立后,渐渐形成全国电讯网络。
(2)开放以后,由浪费品变成日用品。
(3)近年来,人们还通过互联网,发送电子邮件。
3.影响: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转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易错提示]1.近代与现代中国铁路建设的一个最大不同点就是铁路主权问题。
专题五 近代中国经济生活的变迁 学案-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3.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4.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5.大众传媒的发展。
[线索提炼]线索一:从闭关自守到被迫开放,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鸦片战争后,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和洋务企业的出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等。
中国被迫放弃闭关自守政策,开始服从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附庸。
线索二:民族资本主义在曲折发展中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9世纪末,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
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一战后,民族工业萧条。
20世纪30年代,民族工业又有新的发展,但是官僚资本主义获益最大。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民族工业发展艰难,陷入困境。
线索三:考点清单命题趋势专题五 ××近代中国经济生活的变迁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深受时代的影响。
西方列强在破坏中国旧的生产方式,催生近代工商业的同时,也把新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带入了这块古老的大地,与跌宕起伏的政治风云一起改变着中国传统农耕经济下的社会生活。
尽管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先后有别、均衡不一、新旧并存、中西合璧,带有浓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色彩,但却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促进了近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常规考点一、近代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表现、特点和影响(1)原因①资本主义的入侵,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原因。
②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是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条件。
③本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也给予了自然经济一定的打击。
④人们商品意识的增强,重农抑商、重义轻利观念的改变,航运、铁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使城乡经济联系加强,等等,也是促使自然经济解体的因素。
⑤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分散的个体小手工业生产,技术水平低下,生产规模狭小,分工和协作不发达,生产的发展,成本的降低,质量的提高,都受到了根本的限制,终究抵挡不住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的强有力的进攻。
人教版必修二4.2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设计

山东省昌乐一中北大公学高中2019级高一地理课时学案班级 小组 姓名 使用时间 2020 年 月 日 编号: 第1页课 题4.2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编制人 审核人课标 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学习目标 1.结合案例分析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结合案例分析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的影响。
重点 难点 能够结合案例说明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变化对相关聚落的发展影响深远。
自 学 质 疑 学 案疑问纪录 学 案 内 容请把自学过程中的疑问点记录下来,准备合作互学【导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从唐朝诗人徐凝的这句诗中,可想当时扬州的繁华。
此后1000多年, “二分明月”的扬州在我国城市中的繁华地位不减, “下扬州”成为达官显贵、文人墨客以至平民百姓的梦想(图4.10)。
然而,至近代,扬州的繁华地位逐渐被上海、苏州等城市所取代。
扬州从未成为国家的行政中心,为何能“二分明月”达1000多年?历史进入近代,是什么改变了扬州的发展条件,而使其“二分明月”的繁华不再?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阅读课本87-90页文字与图片,标划以下问题: 1. 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有哪些?2.交通运输本身作为重要的产业对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3.“一带一路”建设对沿线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 【思考】:读课本88页图4.11“广西凭祥交通位置示意”,回答 1.凭祥成为我国重要陆路口岸的支撑条件是什么?2.哪些因素促使凭祥成为我国著名的木制家具产地?训练展示学案学生笔记合作探究先独立完成训练展示题,然后小组讨论。
【探究一】材料:贵广高铁全长约860千米,全程运行仅需4个多小时。
一直以来,交通不便使得贵州和广西北部很多旅游资源养在深闺。
贵广高铁被誉为一条可以尽览南中国山水风光和民族风情的“最美风景线”。
下图为贵广高铁线路图。
探究下列问题(1)说出贵广高铁的建成对广东省的意义。
(2)分析贵广高铁建成对贵州今后发展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地理编号DL-04-10-15中国的交通运输业编写人:审核人:编写时间:2014-10-15班级组别教学目标:1. 我国的主要交通运输线、铁路枢纽和港口。
2. 我国交通运输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教学重点:1.铁路、公路有关的区位因素。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容:[自主探究]一、课本容:91页:图4.6掌握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二、训练页子训练页子85--86页:1、掌握考点一中国铁路线(五纵三横),我国主要的河航道,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
2、掌握并背会训练页子87页考点二铁路、公路线和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因素。
[精析点拨]1.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合理选择2. 影响交通线路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技术因素。
其中,自然因素是限制性条件,社会经济因素是决定性因素,技术是保障3. 港口建设的条件包括:自然条件(水域条件、筑港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经济腹地、城市依托、政策)4. 交通运输线建设的意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经济意义:①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沿线经济发展(必答);②带动商业、旅游业等相关第三产业的发展(必答);③促进资源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④带动少数民族或革命老区经济发展⑤加强地区间的交流与联系政治意义:①利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巩固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定;②巩固国防、保卫边疆等战略意义:①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②缓解交通运输紧的局面[知能化]训练页子89页双击巩固训练[课堂小结]训练页子85页知识体系[布置作业]1 •纵贯我国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的铁路干线是A. 京广线B.京哈线C.京哈一京广线D.焦柳线2 •我国西北地区物资出口最为便捷的港口是A. B. C.天津 D.3 .为改善煤炭外运条件而修建的铁路为A. 大线B.宝中线C.包兰线D.京九线4 .我国最大的煤炭输出港是A、港B、天津港C、港D、日照港5 •公路运输是日本目前最主要的运输方式,其原因是①汽车工业发达,汽车拥有量多②公路运输机动、灵活③公路运输运量大、运费低④公路四通八达,现代化水平高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6 •货运中水运占主要地位,原因是①河网密布,通航里程长②经济对外依赖严重③海岸线长,多良港④水运运量大,运费低,速度快A.人口向方向迁移B.工业向方向迁移A.①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读我国北煤南运示意图,完成7〜8题。
7 •经过①线运输至港口的铁路主要是()A •神黄铁路B.京包铁路C.大铁路D.京沪铁路8 •煤炭输入地之所以要大量运入煤炭的原因是()A •东部地区煤化学工业发达B. 煤炭作为燃料,价格比核电、水电便宜C. 东部、南部经济发达,工业对常规能源需求量大D. 东部人口密度大,冬季要用煤作燃料取暖,需求量大产收区煤就运输通道C.增加商业网点的数量D.农业生产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下图为某交通运输方式以澳门为中心的等时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1. 该交通运输方式为A.水路运输B.航空运输C.铁路运输D.高速公路运输12. 如果以该图信息作为研究依据,最能反映的问题是A•澳门工业原料的来源地围 B.澳门工业产品的覆盖围C.澳门农产品的来源地围D.澳门旅游业的最优吸引半径11〜12题。
(2009年高考文综卷)下图显示某年省与相邻省级行政区往来货物的铁路运输量差异。
读图,回答第13〜14题。
-&二型昴H展辭渥■•倫用血| 馆韵I 2(KJ | 船M) I MM) I HIM 1 (MN) 2 20112 40Q 2 6G0 2 邻省运往湖北门的广珠轻轨是“珠三角”轨道交通网的主轴线之一,在珠三角城际轨道系统中动工最早,目前土建施工情况良好。
据悉,广珠轻轨建成后,从江门西站出发,10多分钟就可到,30多分钟就可到、,不用1小时就能到,江门将融入“珠三角1小时城市圈”。
据此回答9〜10题。
13.输出货运量最多的邻省(直辖市)位于以A.南B.北C.东D.西接受9. 上述材料表明了交通运输发展方向的哪个方面14.承担由邻省(直辖市)输入的货运量最大的铁路线是A.大型化B.高速化C.专业化D.科技化 A.京沪线、京广线 B.京广线、焦枝线 C.京九线、枝柳线 D.陇海线、焦枝线10.广珠轻轨的建设可能对途经城市产生的影响是川藏铁路(至)已经列入国家中长期建设规划,至运输距离为1629公里,全线贯通后到只需8个多小时。
结合下图回答15-16题。
15 •川藏铁路起止地所在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C .包兰铁路D .成昆铁路16. 川藏铁路的战略意义远大于青藏铁路,建成通车后将 A .完善进藏通道,进一步加强与中、东部发达地区的联系 B. 开发沿线旅游资源,促进香格里拉、地区旅游发展 C. 加快沿线资源开发,改善投资环境, 形成沿线工业走廊 D. 促进川藏地区对外开放,构建中国 ―-盟陆路经贸通道下图为某岛屿图,读图完成 17〜18题。
17. 最适宜建港口的是 A.① B.② C.③D.④18. ⑤处建飞机场的有利条件是A. 离海港近,便于客货的中转B. 该岛风景优美,游客多,经济效益好A .灌溉水源丰富B .降雨充沛C .黑土广布D .农业机械化程度高新华网2009年3月13日电 继京津城际铁路通车后,市又和省已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框架,将建设两条轻轨连接市和市,此举将加快京冀一体化步伐。
另据报道,铁道部已把 时速350千米的京唐城际铁路项目列入铁道部铁路发展规划,并同意提前启动。
据此回答 21〜23题 21 .材料显示京冀的交通运输建设正向 _________ 方向发展()A .大型化B .高速化C .专业化D .科技化22. 京津城际铁路已于 2008年8月1日建成通车。
下列对其带来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A .为环渤海地区发展提供动力和依托B .使京津两地发展形成优势衔接和互补C .削弱了作为政治中心的地位D .促成了京津都市生活圈23.京唐城际铁路的建设,对省的发展来说,最大受益地区是( )A .市B.市C.市D.市交通运输线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在各种交通运输中,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 要的运输方式。
据此回答 24〜25题。
24.属于我国南北向铁路动脉与长江黄金水道交汇的城市有( )A .、B .、C .、南京D .、 25.一位学生准备利用暑假去旅游,按最近路线,经过的铁路线有( ) A .浙赣线、湘黔线B .湘黔线、成昆线C .湘桂线、浙赣线D .南昆线、贵昆线(2010年模拟)读构想中的兰(州)厦(门)铁路及沿线地区图,回答 26〜28题。
C. 地势较高,云雾少,降水少A .地形、水源B .水源、热量C .光照、热量D . 土壤、地形20.平原N 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是D.地形平坦,视野开阔,利于飞机的起飞降落 (2010年联考)读我国38 ° N 沿线某地剖面示 意图,完成19〜20题。
19 .图中铁路M 为( ) A .京九铁路 B .京广铁路 海拔(米)26.自 兰厦105° 110° 115°"河流 一^等气温年较差线一-铁臓东向西与 铁路相交的南北向铁路干线依次是()A.焦柳线—陇海线一京广线—京九线B.浙赣线一京广线一京九线一宝成线[C.宝成线—焦柳线一京广线—京九线D.京九线一京广线一焦柳线—宝成线27. 图示A、B、C、D四地描述正确的是()A. A地位于巴山地,气温年较差大B. B地位于盆地,气温年较差小C. C地位部分河段形成地上河D. D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28. E地区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中突出的生态问题是()A. 土地次生盐碱化B.水土流失严重C. 土地石漠化D. 土地沙化(2010年联考)根据我国公布的《国家高速公30. 形成我国高速公路东西分布不均衡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的差异B.地质灾害频率差异 C .气候的差异D.经济发展水平高低31. 下列社会经济作用,与高速公路①关系不大的是()A.改善对外交通,促进边境贸易B.带动北疆沿线的经济发展C.有利于从中亚进口大量原油D.促进对外交往,加强民族团结32. 下图是“东亚某沿海地区示意图”,乙是传统的港口城市、丙是新建港口城市。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路网规划》方案,我国将用30年时间形成8.5 万千米国家高速公路网,其布局如下图。
据此完成29〜31题。
29. 关于《规划》中高速公路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A. 国家高速公路网将连接全国大陆上所有的省会级城市B. 地势第二、第三级阶梯都不会形成网状高速公路C. 、、呼和浩特将成为西部最大的高速公路枢纽海岛屿都有国家高速城市水域火牟站-100—(1)制约乙城港区进一步发展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城是以装卸、仓储、造船为主的港口城市,其港区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6分)(2)A线和B线是连接甲城和丁城的公路选线方案。
较合理的是__________ ,简述你的理由。
(6分)相连-50-(1) “三通”后,海峡两岸的旅客,一般多选择的运输方式是 _____________ ,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货物运输多选用的运输方式是 ______________ 。
(2) 台南的新鲜水果、花卉运到,宜选用的运输方式是 ___________ 。
( 2分) (3) 未直航前,和大陆间的人员和货物往来, 需经转口。
与直航相比,转口有哪些局限性? (4分)(4)首航的各大陆港口中,属于河港口的是 ____________ ,试分析其成为重要河港口的 区位条件。
(8分)35 .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湾跨海大桥于2008年5月1日正式通车。
大桥南起慈溪,北至海盐 (如下图所示),是世界上建造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之一。
(3)从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角度考虑,判断图例①为 _______ 区,理由是 ______________ 34 :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④为区 ,理由是 _ ____________________ 。
( 8 分) (1)京沪高铁经过的省区有 _________ 、、4省和、 _________ 、3直辖市(6 分)33根据海协会与海基会台北会谈达成的协议, 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于2008 年12月15日全面启动。
下图是两岸开放的港口和首航船只的运输路线图,据图回答下列 问题。
无尢鬲 汙示*大蘆,背m 常山、澤越、轉昙気k 秋 貢啊 <«. :«仏Jen.jtdj.nnff. g 、気元矗、比札上亂 舟山° fl 州、XX. ・增护K 拾下,宁AL 卿H 、AV.黑瓯 暉拥、■门,仙脅、NIHLIB 口,ttH. 射軾rtn.Cttl.rtiW 逮秋書if.北羯 翩賢铁臥 7L®,洋牌祁轉F 附屯点仓・ 砥鈿孰 Oin杨虬常卅.:*虬 世江、Hl 立卷放耳之山.九江、ftcr mm 導 u w色* 蠶律1需自耳弭豪■[玄密罕)一台中、走謹、 柑堆軒点牛雌口,口皿舍鬥料宇.水金■第祖墙白呼.» 第站公萼合牛5、*,走口.(4)你认为修建京沪高铁有哪些重要意义? ( 4分)飜霜舉黑壮的技全思运肓时闻 £小时 義沪高連铁路(2) 决定京沪高铁建设的首要区位因 素是 _________ ( 2分)(3) 京沪高铁全线尽可能采用以桥代 路的方式,主要目的是什么? ( 2 分)負卄赴a一;£--.||£的13LS 千来:NM )丰来 21卜客运车拈(5)分析成为我国最大外贸港的原因(1)分析造成大桥施工困难的自然 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