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实验室检查的作用及注意事项

合集下载

实验室水质质量检测操作及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分析

实验室水质质量检测操作及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分析

实验室水质质量检测操作及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分析摘要: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与人们生活有着直接联系。

随着城市发展水平的提升,人们对水质质量提出高要求,而水质检测主要针对水体污染物、水体浓度变化等了解水质情况。

针对实验室水质检测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按照规定检测方法,得出合理水质检测数据。

实验室水质检测工作的展开充分保证水资源质量,从根源控制实验室变量,选择合适检测技术和检测设备增强检测结果准确性,充分发挥水质检测和处理作用。

关键词:实验室:水质质量:检测操作:注意事项1.实验室水质检测操作控制要点1.检测人员职业素养实验室水质检测期间,检测人员职业素养成为实验室水质检测正常进行的关键,与检测结果有效性和应用价值产生直接联系。

在具体实验室水质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重点控制实验流程,认真观察实验情况,仔细记录检测结果,严格遵守实验室操作规范,加强控制实验变量和数据,为实验室水质检测具有重要意义[1]。

1.实验室仪器和样品管理实验室水质分析工作必须加强重视仪器和样品设施管理工作,积极对各种类型的水质样本借助专业仪器进行深度检测,尤其是在具体操作下,维护实验仪器功能,确保水质检测结果更加准确。

主要原因是高质量实验仪器会直接影响检测结果,具体仪器管理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其中包含维护、维修、调试等,充分体现出日常维护的重要性。

但很多情况下,大多数实验室经常无视仪器设备正常保养,导致实验室水质检测结果与预期结果相差很大,无法保证其结果准确性。

这一问题的出现引起第三方检测机构的重视,而社会第三方机构以长期经营为主,不仅关注成本,还需缩短日常维护时间,加大提升经济效益。

除此之外,要求检测人员谨慎选择完整、代表性的水质样品,确保水质检测结果真实、有效。

[2]。

1.实验室水质检测的具体操作流程1.取样取样(图1)阶段是实验室水质检测的首要环节,也是整个实验水质检测的重要部分,关乎水质检测是否能正常进行。

实验室检查名词解释

实验室检查名词解释

实验室检查名词解释1. 实验室检查简介实验室检查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分析、测试和观察方法,对人体体液、组织、器官等生物学样本进行化学、生物学和物理学特性的测定,以提供疾病诊断、预防、治疗和监测的有关信息。

实验室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辅助诊断疾病,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

2. 实验室检查的分类实验室检查可以按照检测项目的类型进行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项:2.1 血液检查血液检查是指通过采集患者的静脉血样本,分析其中的成分和参数,以评估患者的血液功能和健康状况。

常见的血液检查项目包括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糖、血脂、肝功能指标等。

血液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检测贫血、感染、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

2.2 尿液检查尿液检查是指通过采集患者的尿液样本,分析其中的成分和参数,以评估患者的肾脏功能和泌尿系统健康状况。

常见的尿液检查项目包括尿常规、尿蛋白定量、尿沉渣镜检等。

尿液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检测尿路感染、肾功能损害、糖尿病等疾病。

2.3 粪便检查粪便检查是指通过采集患者的粪便样本,分析其中的成分和参数,以评估患者的消化系统健康状况。

常见的粪便检查项目包括隐血试验、寄生虫检查、菌群定量等。

粪便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检测消化道出血、肠道感染、消化不良等疾病。

2.4 生化检查生化检查是指通过采集患者的血液、尿液、其他体液样本,分析其中的生化物质,以评估患者的各种器官和系统的功能情况。

常见的生化检查项目包括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脂肪代谢等指标。

生化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各种疾病,如肝炎、肾炎、代谢紊乱等。

2.5 免疫学检查免疫学检查是指通过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分析其中的免疫学指标,以评估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和疾病状态。

常见的免疫学检查项目包括血液抗体测定、细胞免疫功能检测、自身抗体检测等。

免疫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

3. 实验室检查的意义和作用实验室检查在临床医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3.1 辅助诊断实验室检查可以提供客观、可靠的数据信息,帮助医生明确诊断,辅助判断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细胞学检验注意事项有哪些

细胞学检验注意事项有哪些

细胞学检验注意事项有哪些细胞学检验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实验室检查方法,用于观察和分析细胞的形态学结构、形态学变化和数量等。

细胞学检验在诊断、监测和评估许多疾病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细胞学检验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操作者在进行细胞学检验时需要遵循一系列的注意事项。

下面将详细介绍细胞学检验的注意事项。

首先,进行细胞学检验前,操作者需要准备好必要的实验室器材和试剂。

这包括显微镜、离心机、培养皿、载玻片、染色剂、细胞培养液等。

同时,要确保这些器材和试剂的质量良好,不受污染,以免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其次,操作者在进行细胞学检验时需要佩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包括实验室白大褂、口罩、手套等。

这可以有效地减少误差和样本交叉污染的风险,同时保护操作者的健康和安全。

第三,进行细胞学检验时,操作者需要熟悉和掌握相关的实验操作技巧。

这包括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特征、掌握制备细胞悬液和制作细胞涂片的技巧、掌握染色方法以及对细胞进行计数和分类的方法等。

只有熟练掌握这些技巧,操作者才能正确、快速地进行细胞学检验,并准确分析和解释结果。

第四,细胞标本的采集也是细胞学检验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操作者需要选择适当的采样部位,遵循无菌技术,根据不同的标本类型选择合适的采样工具,如细针穿刺、吸取液体标本等。

同时,还需要注意标本采集的时间、方法和顺序,以避免样本被污染或损坏。

第五,细胞学检验过程中保持严格的质量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

操作者需要使用质控样本进行校准和验证,确保仪器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此外,要保持实验室的干净整洁,定期检查和维护实验设备,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第六,进行细胞学检验时,操作者需要把握好适当的检测时间。

有些检测需要在标本采集后立即进行,以避免标本的质量和有效性受到影响。

而有些检测需要特定的培养时间或处理时间,操作者需要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操作。

第七,细胞学检验结果的分析和解读也需要谨慎。

操作者需要学习并掌握正常和异常细胞形态学特征,根据细胞的数量、分布和形态学变化评估细胞状态。

医学检验的重要意义及检验中的注意事项

医学检验的重要意义及检验中的注意事项

医学检验的重要意义及检验中的注意事项摘要:医学检验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室检测和分析,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科学的依据。

本文旨在探讨医学检验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意义,以及在进行检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关键问题。

首先,医学检验对于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提供可靠的证据来判断疾病的存在和类型。

其次,医学检验在治疗方案的决策中起到关键作用,它可以评估治疗效果、监测病情变化,并为病人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最后,本文还介绍了在进行医学检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关键问题,包括检验标本的采集和保存、实验室设备的校准和维护、结果的解释和报告等方面,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深入研究医学检验的重要意义和注意事项,可以提高临床医生和实验室工作人员对医学检验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医学检验的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医学检验,重要意义,注意事项,疾病诊断,治疗方案一、引言医学检验是现代医疗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通过实验室检测和分析,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医学检验主要涉及实验室检测技术和方法以及对检测结果的解读和评价。

在现代医学中,医学检验已经成为临床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决策的重要工具。

然而,在进行医学检验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关键问题,如样本采集不当、实验室设备的问题等,这些问题可能导致检验结果的不准确和可靠性的降低。

因此,深入研究医学检验的重要意义和注意事项,对于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医学检验的重要意义(一)疾病诊断的重要工具医学检验在疾病的诊断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血液、尿液、组织等样本的检测,可以获取大量的生理和病理信息,从而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存在和类型。

例如,血液常规检查可以提供关于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的信息,这对于诊断贫血、感染和出血等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可以帮助早期发现和诊断癌症,从而提高治疗的效果和预后。

(二)治疗方案的决策依据医学检验在治疗方案的决策中起到关键作用,通过检测特定的指标和标志物,可以评估治疗的效果和监测病情的变化。

实验室检查记录

实验室检查记录

实验室检查记录引言概述:实验室检查记录是实验室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记录实验室的检查情况,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实验室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本文将从实验室检查记录的重要性、记录内容、记录方式、记录频率和记录存档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实验室检查记录的重要性1.1 确保实验室安全:通过记录实验室的检查情况,可以及时发现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确保实验室的安全。

1.2 提高工作效率:实验室检查记录可以帮助实验室管理人员了解实验室设备的运行情况,及时进行维护和保养,提高实验室的工作效率。

1.3 保障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实验室检查记录可以记录实验室设备的校准情况,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实验室检查记录的内容2.1 设备检查情况:记录实验室设备的运行情况、维护情况以及校准情况。

2.2 实验室环境检查:记录实验室的温度、湿度、通风等环境因素的检查情况。

2.3 安全检查情况:记录实验室的安全设施是否完善、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等情况。

三、实验室检查记录的方式3.1 纸质记录:可以使用实验室检查记录表格进行记录,便于查阅和管理。

3.2 电子记录:可以使用实验室管理软件进行实验室检查记录,方便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查阅和分析。

3.3 实时记录:建议实验室管理人员在进行检查时及时记录,以免遗漏重要信息。

四、实验室检查记录的频率4.1 日常检查:建议进行日常检查,确保实验室的设备和环境处于良好状态。

4.2 定期检查:定期对实验室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3 特殊检查:针对特定实验室设备或环境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

五、实验室检查记录的存档5.1 存档要求:实验室检查记录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方式进行存档,确保记录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5.2 存档管理:建议实验室管理人员建立存档管理制度,对实验室检查记录进行分类、整理和管理。

5.3 存档查阅:实验室检查记录的存档应当方便查阅,以备日后需要。

《健康评估》第六章常用实验室检查

《健康评估》第六章常用实验室检查
5种白细胞正常百分数和绝对值 细胞类型 中性粒细胞(N) 杆状核 分叶核 嗜酸性粒细胞(E) 嗜碱性粒细胞(B) 淋巴细胞(L) 单核细胞(M) 百分数(%) 0~5 50~70 0.5~5 0~1 20~40 3~8 绝对值(×109/L) 0.04~0.05 2 ~7 0.05~0.5 0~0.1 0.8~4 0.12~0.8
一、血清电解质测定
(一)标本采集方法 (二)血清钾测定 (三)血清钠的测定 (四)血清氯测定 (五)血清钙测定
(六)血清磷测定
二、血脂测定
常用实验室检查5
健康评估
二、血脂测定
1.正常参考值
(1)血脂总胆固醇(TC):
成人:2.9~6.0mmol/L,儿童3.1~5.5mmol/L; (2)血清甘油三脂(TG): 0.56~1.70mmol/L
常用实验室检查3
健康评估
第四节 痰液检查
常用实验室检查4
健康评估
一、标本采集方法 二、一般性状检查
(一)痰量 (二)颜色 (三)外观性状 (四)气味 (五)目视可见的病理性有形成分
三、显微镜检查 四、痰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常用实验室检查4
健康评估
第五节 常用血液生化检查
常用实验室检查5
健康评估
常用实验室检查1
健康评估
二、血液一般检查(血常规检查)
(一)血红蛋白( Hb )测定和红细胞( RBC)计数
1.标本采集方法 2.参考值 3.临床意义
(二)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
1.标本采集方法 2.参考值 3.临床意义
常用实验室检查1
健康评估
二、血液一般检查(血常规检查)
健康人群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参考值
健康评估

实验室使用过程中有哪些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注意事项

实验室使用过程中有哪些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注意事项

实验室使用过程中有哪些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注意事项实验室是科研和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但由于实验室内涉及到一定的实验仪器和试剂,因此在实验室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下面将从实验室内常见的安全隐患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一、常见安全隐患1.仪器设备安全隐患:实验室内常见的仪器设备有各种实验台、显微镜、离心机、搅拌器等。

这些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电器漏电、故障、不良接地等问题,有可能对实验人员造成电击和火灾危险。

因此,实验人员在使用这些设备之前需要进行设备的检查和维护,并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

2.实验试剂安全隐患:实验室内常规使用的试剂包括酸、碱、有机溶剂、毒性试剂等。

这些试剂在使用过程中可能泼洒、挥发、溅溢等,导致皮肤烧伤、呼吸道受害等危险。

因此,实验人员在操作试剂时需要佩戴防护眼镜、实验服、手套等防护用具,并在通风良好的实验室内操作。

3.实验室环境安全隐患:实验室内还存在化学品储存、危险废物处置、紧急救援等一系列问题。

化学品储存不当可能导致试剂的混用或泄漏等事故,危险废物处置不当可能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而实验室内一旦发生火灾、爆炸等紧急状况时,如何快速有效地进行救援也是一个安全隐患。

二、注意事项1.实验室规章制度:在实验室内进行操作前,需要了解实验室的规章制度,遵守实验室的相关规定和操作程序。

需要注意的是,实验室内禁止在操作区域吃东西、喝水,禁止乱丢垃圾,以免引起安全事故。

2.个人防护:实验人员需要佩戴实验服、手套、防护眼镜等个人防护用具,并根据具体实验情况佩戴呼吸面具、防毒面具等,确保自身安全。

3.实验设备和试剂的检查:在使用仪器设备之前,需要对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没有故障和安全隐患。

对于试剂,需要检查试剂的保存状态和有效期,避免使用过期试剂造成安全隐患。

4.实验操作技能:实验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操作经验和技能,正确掌握实验操作方法,避免误操作导致意外事故发生。

5.废物处置和危险品储存:实验人员需要在实验完成后,妥善处理实验产生的废弃物和危险品。

实验室室内检测常用方法技巧及特点经典案例

实验室室内检测常用方法技巧及特点经典案例

2021/5/27
15
8、保存图谱 保存图谱:待所有峰都检测出来后,按
GC-1690气相色谱仪“停止”按钮;N2000工 作站继续采集数据1~10min,在电脑上用鼠标 点击“停止采集”。实验图谱会自动保存于 设定的文件夹内。到此,一个进样实验完成。
若再次进样,等待柱箱温度下降至柱箱初温 5~10min后,再次按上述流程进样。
2021/5/27
19
光谱法
根据我们实验室常用的光谱法有以下三种: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
2021/5/27
20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一、基本原理 二、分析条件的选择 三、分析方法及注意事项
2021/5/27
21
一、基本原理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根据被测物质在 紫外-可见光的特定波长处或一定波长范围内 对光的吸收特性而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 析的方法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2021/5/27
16
9、关机
关机前先关闭N2000色谱数据工作站和电 脑;将GC-1690气相色谱仪的柱箱、检测器、 热解吸仪、辅助2的温度参数设定为≤99℃, 等待温度全部降低至99℃以下。关闭燃气控 制器的空气流量,使氢气火焰检测器火焰熄 灭,火焰熄灭后讲空气流量调回正常,最后 关闭气相色谱仪;
实验室检测常用方法及特点
一、称量法 二、色谱法 三、光谱法 四、样品预处理 五、校准曲线的要求
2021/5/27
1
称量法
实验室一般的分析称量方法有以下几种:
1、直接称量法 2、增量法 3、减量法 4、指定法
2021/5/27
2
1、直接称量法
称量物体,如烧杯、表面皿、坩埚等, 一般采用直接称量法。即用砝码直接与被 称物平衡,此时砝码的重量就是被称物的 重量。所称固体试样如果没有吸湿性并在 空气中是稳定的,可用直接称量法。 方法如下:用一条干净的纸条拿取被 称物放入天平的称量盘,然后去掉纸条, 在砝码盘上加砝码。此时,砝码所标示的 重量就等于被称物的重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实验室检查的临床意义及注意事项
一、常见的临检项目:
1.血常规:血常规主要检测血液中的细胞成分,包括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血
小板4大类,共20项。

看血常规主要看4项,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含量Hb。

(1)红细胞及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红细胞数
成年男性:120-160g/L 4.0-5.5×1012/L
成年女性:110-150g/L 3.5-5.0×1012/L
新生儿:170-200g/L 6.0-7.0×1012/L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
成男:>6.0×1012/L >170g/L
成女:>5.5×1012/L >160g/L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
成男:<4.0×1012/L <120g/L
成女:<3.5×1012/L <110g/L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病理性增高,常见于肺心病、先心病、脱水、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病理性降低则见于贫血、失血、白血病等。

(2)白细胞计数:正常值:成人:4.0-10.0×109/L 儿童:5.0-12.0×109/L
白细胞分类: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50%-70%
粒细胞减少症:<1.5×109/L 粒细胞缺乏症:<0.5×109/L
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出血、损伤、心梗、粒细胞白血病等;
粒细胞降低见于伤寒、再障、急性粒细胞缺乏症、脾功能亢进、某些抗癌药物等;
▪淋巴细胞:20%-40%
淋巴细胞增高见于病毒感染、结核、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等;淋巴细胞降低见于细胞免疫缺陷病、放射病等;
▪嗜酸性粒细胞:0.5%-5%
增多: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等;降低:伤寒、副伤寒等;
▪嗜碱性粒细胞:0-1%
增多:慢粒、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等;
▪单核细胞:3%-8%
增多:伤寒、单核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等;
(3)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正常值100-300×109/L
减少见于急性白血病、再障、脾亢、DIC等;增多一般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粒、真性细胞增多症等;
2.网织红细胞:参考值:百分数0.005-0.015
增多:骨髓红细胞系增生活跃,见于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等;减少:骨髓造血功能减低,常见于再障。

3.有核红细胞:需要空腹抽血。

正常成人外周血中不能见到,在出生1周之内的新生儿外周血中可见到少量。

成人外周血中出现有核红细胞均属病理现象,结果阳性可能疾病: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小儿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溶血病,增多增生性贫血、红白血病、恶性贫血、癌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