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二轮复习各阶段特征史实整理精编历史阶段特征2020版 专题复习共28页文档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各阶段特征、备考知识点解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和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时期的中国)

高中历史各阶段特征、备考知识点解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和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时期的中国)

高中历史各阶段特征、备考知识点解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和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时期的中国)一、时间:从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到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二、本期历史分期1、明朝:从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称帝到1644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明崇祯帝在万岁山吊死,共276年的历史。

都城先在南京,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

2、清朝:清朝的前身是1616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后建立的后金,后金的都城先在赫图阿拉,夺取明辽河以东地区后又迁到了沈阳。

努尔哈赤死后,其子皇太极继位,改女真族名为满洲,1636年皇太极称皇帝,改国号为清。

1644年清军入关,迁都北京,确立了对全国的统治,此后一直延续到1912年2月12日宣统皇帝下诏退位。

整个清朝的历史以1840年英国发动侵华的鸦片战争为分水岭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属于中国古代史的范畴,后期属于近代史的范畴。

三、教材中提到的重要名词1、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明英宗,明熹宗,明神宗,明崇祯帝。

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嘉庆帝,以上为清朝前期的皇帝;清朝后期的皇帝是道光帝,咸丰帝,同治帝,光绪帝,宣统帝,共五帝。

2、文臣武将:张居正,于谦,郑和,戚继光,俞大猷,魏忠贤,朱常洵;戴名世,郑成功。

3、农民领袖: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

4、少数民族首领:也先,俺答汗,葛尔丹,渥巴锡;努尔哈赤;大和卓,小和卓;五世达赖,五世班禅。

5、民族关系:蒙古族(两次发生分裂),“土木之变”,北京保卫战,互市,呼和浩特;八旗制度,后金,满洲;康熙帝平定葛尔丹叛乱,土尔扈特部归国;回部,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藏族,“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册封,驻藏大臣。

6、西方列强:葡萄牙,荷兰,俄国。

7、政治:废丞相,厂卫,八股取士,三司,迁都北京;陕北起义,均田免粮,大顺政权和大西政权,山海关之战;军机处,文字狱,内阁,六部,理藩院。

高三历史复习之历史阶段特征

高三历史复习之历史阶段特征

三、中国古代文明走向衰落并逐渐向 近代文明转型 ——明清
明清(1368~1840年)是中国古代文明走向 衰落并逐渐向近代文明转型的时期。
1.政治上: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机处, 皇权高度集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空 前加强,严重阻碍了新经济、新思想的 出现和发展,反映了封建制度正在走向 衰落。
3.思想上: (1)近代科技出现,推动了人文 主义思想的发展和完善 (2)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 运动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批判封 建思想,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十一、近代工业文明的兴起与发展— —工业革命及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
从工业革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1800~ 1918年)是资本主义的工业革命时期, 人类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经济上: 隋唐、宋元时期,农耕经济全面繁 荣,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取得了 辉煌的成就,海上和陆路的对外交 往空前繁荣。 3、思想上: 理学的兴起
4. 文化上: (1)魏晋南北朝时期,特立独行的士 人群体的形成,推动了书法(王羲 之)、绘画(顾恺之)、文学等艺术的 发展; (2)隋唐时期,科举制度扩大了知识 分子队伍,推动了文学艺术的进步; (3)宋代,知识分子地位提高、市民 阶层队伍扩大都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1.政治上:
资产阶级先后提出了君主立宪、民主共 和等救国方案,开始探索在中国建立民 主政治的道路。 2.经济上: 资产阶级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下, 积极创办实业,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 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一战期间形成 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
3.思想上: 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三民主义、 民主和科学精神,在社会上起到了 思想启蒙的作用。 4.社会生活上: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都推动了社会生活向文明化方向发 展。

高中历史阶段特征

高中历史阶段特征

高中历史阶段特征〔一〕中国古代史1.春秋战国时期〔前771-前221〕是我国大动乱、大变革、社会转型时期总特征:社会大动乱大变革;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

〔1〕政治: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宗法分封制逐步瓦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2〕经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迅速开展;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形成和初步开展。

〔3〕思想:百家争鸣;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私学兴起。

2.汉时期是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开展的历史时期总特征:国家统一,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开展。

〔1〕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稳固,官僚体制逐渐代替贵族体制,奠定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根底。

〔2〕经济:封建经济初步恢复和开展;丝绸之路,中外经济交往频繁。

〔3〕思想:实行思想专制;儒学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3.晋南北朝作为上承汉下连隋唐这两大鼎盛时期的过渡阶段。

总特征:政权更替频繁,封建国家大分裂;局部统一出现和民族大融合。

〔1〕政治:政权更替频繁,封建国家大分裂;北孝文帝改革推动民族大融合;推行九品中正制选官制,形成士族制度。

〔2〕经济:精耕细作农业技术成熟;南北经济开展的差距缩小。

〔3〕思想:佛教、道教盛行,冲击了儒学的统治地位。

4.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总特征:国家统一,政局相对稳定;封建经济继续开展;封建社会显现繁荣景象。

〔1〕政治:国家统一;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的建立与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完善。

〔2〕经济:精耕细作日益成熟;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

〔3〕思文:“三教并立〞;诗歌繁荣;书画艺术繁荣。

5.宋元时期,是封建社会进一步开展的时期〔1〕政治:分裂割据和假设干民族政权并立走向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2〕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开展,经济中心南移完成;坊市制度的时空限制被打破,城市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城市经济功能增强;地区出现世界最早纸币交子;海外贸易兴旺。

〔3〕思文:形成新儒学即理学,“存天理,灭人欲〞实际是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特征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阶段特征

2023届历史二轮复习资料——阶段特征先秦至秦汉夏商周三代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沿用;夏商两朝实行内外服制度;西周盛行宗法制、分封制和礼乐制度。

(2)经济上:刀耕火种,集体劳作。

井田制是主要土地制度,由奴隶集体劳动;青铜铸造业发达,进入“青铜时代”;实行“工商食官”制度。

(3)文化上:流行占卜;甲骨文已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文字。

统治者敬天保民思想。

贵族垄断教育,学在官府。

春秋战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1)政治上:分封制、宗法制逐渐瓦解,礼崩乐坏,周王室衰微,诸侯展开争霸兼并战争,社会动荡不安;各国为富国强兵,纷纷进行变法,贵族政治逐步走向官僚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雏形出现;奴隶主贵族没落,新兴地主阶级日益强大;士阶层活跃。

(2)经济上:铁犁牛耕出现,生产力得到发展,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小农经济逐渐形成;重农抑商政策兴起。

(3)思想文化上:百家争鸣,私学兴起,学术下移,科技文化也取得较快的发展。

(4)民族关系上:诸侯争霸战争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但客观上加强了华夏族和其他各族的接触,华夏认同感逐渐增强,促进了民族交融,国家渐趋统一,为秦朝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创造了条件。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1)政治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和巩固(中外朝、尚书台、刺史、察举);汉承秦制且有创新。

汉武加强中央集权。

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黑暗。

(2)经济上: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封建经济初步发展;汉代铁犁牛耕推广到全国,农业生产力不断进步,封建土地私有制和租佃关系发展,汉代田庄经济兴起,豪强地主势力强大;手工业较发达,领先世界;商品经济不断发展,陆上丝绸之路繁荣,政府对市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重农抑商政策强化。

(3)思想文化上: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尊崇儒术,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

科技和文化全面繁荣。

高三历史复习阶段特征总括

高三历史复习阶段特征总括

专题:阶段特征关注社会转型时期的重大事件和阶段特征。

(1)中国古代史: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

(2)中国近现代史:鸦片战争时期(19世纪40—60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国初期、五四运动前后、新中国成立后的过渡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新时期(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3)世界古代史:古希腊古罗马(民主政治制度和法制建设、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4)世界近现代史:近代曙光初现(14——16世纪)、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工业革命时代(18世纪中后期—19世纪中后期)——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代(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大危机、二战后初期、20世纪70年代初、冷战结束以来。

一、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1、先秦时期【基本特征】农耕文明的奠基与形成。

夏商周时期是农耕文明的奠基时期。

春秋战国是农耕文明的形成时期。

经济上农耕文明开始走向成熟。

铁器、牛耕的使用,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形成,重农抑商政策成为经济指导思想,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政治上,旧制度逐渐瓦解,中央集权制确立。

文化上,“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基本特征】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初步发展经济上农耕经济初步发展。

政治上国家统一、疆域辽阔,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和巩固。

文化上,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统治思想;科技成就显著,医学、造纸术、地动仪是主要标志;汉赋是文学领域这个时期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文学形式3、魏晋隋唐时期(公元220——907年)【阶段特征】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农耕文明逐步走向繁荣时期。

经济上,魏晋时期南北经济趋于平衡,唐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隋唐时期,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曲辕犁的出现提高了生产技术水平,手工业和商业繁荣;中唐以后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之历史阶段特征全录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之历史阶段特征全录

目夺市安危阳光实验学校高中历史阶段特征全录中国古代史重要提示:1、中国古代史通常按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五大部分来梳理,且之间互为因果。

以唐代经济繁荣的原因为例,唐代经济繁荣的原因有:(1)国家统一,政局稳定;(2)统治者推行重视经济发展的政策;(此处可替换,如,民族交流频繁的原因,即可将此处“经济”换成开明的民族政策)(3)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4)对外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5)文化科技发达;(6)人民的辛勤劳动;(7)前代良好的经济基础。

(这是中古史归纳原因的一般公式,务请牢记)2、使用时注意结合课本,“阶段特征全录”只起梳理和归纳的作用,答题时应注意将相关课本的知识充实进来。

第一单元先秦(距今约17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阶段特征】先秦包括原原始社会、夏、商、西周和东周(春秋、战国),经历了三种社会形态。

涉及原始社会的出现与发展及解体,奴隶社会的形成(夏)、发展(商)和鼎盛(西周)和瓦解(春秋)以及封建社会的确立(战国)时期;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

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形态演变的根本原因。

【基本线索】1、政治方面:社会制度不断进步(1)原始民主制。

原始社会包括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阶段,氏族公社分为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

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共同消费、平等生活。

尧、舜、禹时期的“让”制,是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反映了原始社会的原始民主制度。

(2)分封制和井田制。

夏朝建立了奴隶制国家机器,世袭制代替了“让”制。

西周为了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政治上实行分封制、经济上实行井田制,使周王朝加速了全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成为地域空前广大的奴隶制国家。

(3)专制主义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日益崩溃,封建制逐步形成,社会正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

韩非子顺应社会变革的要求,提出建立专制主义集权的理论,符合封建统治者建立集权地需要。

秦国的商鞅变法,建立县制,维护和巩固了封建经济基础。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各阶段特征史实整理精编历史阶段特征(全)2020版 专题复习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各阶段特征史实整理精编历史阶段特征(全)2020版 专题复习

①理学北宋兴起,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元将朱熹 编注的《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明 初确立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②宋代一方面 重文,讲文人意趣,一方面文学艺术世俗化的倾向明 显。a宋代书法追求个性,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 法”,各具情态的宋四家。b绘画:文人山水画更加 注重意境。风俗画。c宋词。d宋代小说——话本。e 宋南戏;元曲:元杂剧 关汉卿,散曲。
想成为统治思想和传统主流文化。③秦小篆,汉隶。④汉赋
科 ①⑤造绘纸画术的发明与改进:西汉植物纤维纸、东汉蔡伦改进。 技 ②医学:张仲景、华佗。③天文:东汉张衡:水运浑象仪和
地动仪;他关于地球是圆形的见解比欧洲早1000多年。④数 学:东汉《九章算术》⑤西汉农学:《氾胜之书》,一般认 为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农书。
庭三种形态。西周官营手工业,春秋私营工商业兴起,周朝 工商食官,春秋出现自耕农经济,战国兴起重农抑商思想。)
思 思想自由,文化繁荣。 文 春秋:孔子创立儒家;老子创立道家。战国:百家争鸣
教育学术下移,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 (商朝的甲骨文是所知最早的成熟文字。《诗经》保存西周初 期——春秋中期的诗歌,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战国楚辞。)
1.先秦:旧石器时代——战国(春秋战国:社会转型, 动荡变革 )
王位继承制度、内外服制度、宗法分封制礼乐制度确立并走 政 向瓦解,中央集权制逐步确立;由分裂走向统一。(各国变 治 法商鞅变法、争霸战争、世卿世禄制走向瓦解、按军功授爵)
经 生产力发展,铁器、牛耕开始使用并逐步推广;井田制走向 济 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手工业形成官营、私营、家
1.宋元: 宋(960——1127——1276) 元(1271——1368)
政 宋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元统一全国,疆域空前辽阔。 治 ①宋加强专制集权:a加强皇权,削弱相权:二府三

高考历史世界史各阶段特征汇总!附历史复习法

高考历史世界史各阶段特征汇总!附历史复习法

西方文明的源头【阶段特征】政治:古希腊民主政治机构为人类提供了一套先进的管理模式,给后世以借鉴,成为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而在古代罗马政治制度中,罗马法则独树一帜,构成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套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是现代西方法制制度的法律基础。

文化:古代雅典的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等早期人文思想家。

他们强调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主张用教育来塑造人的个性。

他们对人的价值的阐述成了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世界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历程第一阶段向工业文明迈进(公元 14 世纪——16 世纪末)【阶段特征】经济: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殖民者在亚非美的殖民扩张,促进了欧洲的资本主义发展,打破世界各地区间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人类历史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

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精神文化领域的反映,传播了人文主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迅速发展。

政治:14、15 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萌芽并发展,逐渐引起重大的历史变革。

第二阶段开启工业文明大门的政治革命(公元 17 世纪——18 世纪末)【阶段特征】思想: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同时,也为启蒙运动的兴起提供了土壤。

启蒙运动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一套政治构想。

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新兴的美国开创了政治新体制,法国大革命摧毁了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

法治取代人治、公民取代臣民,为工业文明的到来开启了大门。

政治:17、18 世纪,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为了获得相应的政治和经济权利开展了反对封建专制(殖民)统治和等级制度的政治革命。

首先,英国爆发了反对专制王权的政治革命,为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的确立开辟了道路。

第三阶段工业文明时代的确立与扩展(18 世纪末——19 世纪中后期)【阶段特征】经济:18 世纪下半叶,英国市场的扩大促进了技术的革新,引发了工业革命。

18 世纪末,工业革命开始向西欧和美洲的一些国家扩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工业文明转型,工业文明时代到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