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现代史时期的阶段特征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各时期阶段特征

高中历史各时期阶段特征

高中历史各时期阶段特征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写照,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标志性事件。

高中历史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从古代到现代,每一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本文将针对高中历史课程中所学的各个时期,分析其主要特点。

1. 古代时期古代时期指的是中国历史上夏、商、周等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社会逐渐形成了一个封建等级制度,统治者通过颁布法律和征税来维持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农业依然是社会的基础,手工业和商业也逐渐发展起来。

古代社会注重礼仪与道德,儒家思想逐渐兴起。

2. 先秦时期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战国前的时期。

这一时期,伴随着国家的分裂和战争,诸子百家思想逐渐兴起,儒家、道家、墨家等思想纷争激烈。

统一中国的理想逐渐出现,孔子的儒家思想影响了后世的政治和社会发展。

3.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帝国时期。

秦朝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了统一的法律和文字,对军事和经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汉朝继承了秦朝的体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汉朝时期也是丝绸之路的开辟时期,传递了中国的文化和商品。

4. 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东部和南部被分裂为多个政权,在政治和文化方面出现了分化和多样化的现象。

佛教的传入对中国的宗教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唐宋元时期唐宋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宗教、文化和商业繁荣的时期。

在唐宋元时期,中国对外交往频繁,丝绸、茶叶和陶瓷等商品的贸易达到了一个高峰。

佛教、道教和儒教并存,文学、艺术和科技也取得了重要的发展。

6.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的末期。

在明清时期,中国面临着外来侵略和国内动乱的威胁。

丝绸之路逐渐式微,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却日益频繁。

明朝时期的航海家郑和远航西洋,展示了中国的实力。

清朝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封闭状态,科技和经济相对滞后。

7. 近现代时期近现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和变革的时期。

高中历史各时期阶段特征

高中历史各时期阶段特征

高中历史各时期阶段特征中国历史是悠久而丰富多彩的,经历了多个不同的时期和阶段。

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重要的历史事件。

本文将对高中历史中各个时期的特征进行探讨,并对每个时期进行简要的介绍。

一、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三个朝代,被称为封建时代。

这个时期的最大特点是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农业经济的发展。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的诞生。

商朝期间,奴隶制度和农业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到了周朝时期,分封制度的引入使得社会结构更加稳定。

同时,这个时期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文化事件,如《尚书》和《易经》的形成和发展。

二、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动荡和割据时期。

这个时期的最大特点是分封制度的破裂和百家争鸣的兴起。

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尤其是齐、楚、秦等国家的崛起和争斗使得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思想交锋成为主导,儒家、法家、墨家等各种思想学派都在这个时期形成和发展。

三、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统一和分裂交替的特殊时期。

这个时期的最大特点是统一和多元文化的交融。

秦朝的统一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一统王朝的建立。

汉朝的兴起和发展使得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外族入侵和内部分裂,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分裂和动荡的时期。

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文化和宗教事件,如佛教的传入和发展。

四、隋唐宋元明清时期隋唐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封建时代,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中心时期。

这个时期的最大特点是繁荣和相对稳定。

隋朝的统一为唐朝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唐朝时期,中国出现了经济繁荣和文化繁荣的“开元盛世”。

宋朝时期,中国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封建社会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科技和文化成就。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数的外族王朝,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朝的崛起和清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五、近代时期近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社会从封建到现代社会的过渡时期。

高中历史各时期阶段特征

高中历史各时期阶段特征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阶段特征归纳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国家分裂到局部统一,诸侯争霸,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封建制度初步建立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经济初步确立,手工业三种类型出现,商业打破“工商食官”思想文化思想百家争鸣;文艺百花竞艳;科技领先世界。

总体特征社会大变革,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本阶段重大历史事件:秦汉时期政治国家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和巩固经济封建经济初步发展,手工业技术进步,商业严格限制思想文化思想统一,儒学成为封建统治思想;科技领先,文化气度恢宏对外关系对外交往初步发展总体特征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本阶段重大历史事件:隋唐时期政治国家统一,政治清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完善经济封建经济繁荣,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思想文化全面繁荣,兼收并包,科技领先对外关系对外交往进一步发展总体特征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本阶段重大历史事件:宋元时期政治国家由分裂到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和新发展经济封建经济高度繁荣,手工业进一步发展,商品经济活跃,经济重心实现南移思想文化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成为官方哲学;科技发展高峰;文艺通俗化对外关系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总体特征统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社会继续发展本阶段重大历史事件:明清时期政治国家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民营手工业占主导;商品经济空前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思想文化承古萌新。

理学的藩篱里产生了早期的反封建民主思想;传统科技向总结性发展,出现西学东渐;文艺具有反封建色彩对外关系由开放走向闭关,中外差距拉大,中国人民开始反殖民反侵略斗争总体特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社会由盛转衰本阶段重大历史事件:古代希腊罗马史——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罗马史(公元前8世纪~6世纪)是西方文明的源头。

政治以雅典为代表的古代希腊逐渐形成了城邦民主政治,成为近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和制度的渊源。

高中历史阶段特征全整理

高中历史阶段特征全整理

中国古代史重要提示:1、中国古代史通常按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五大部分来梳理,且之间互为因果。

以唐代经济繁荣的原因为例,唐代经济繁荣的原因有:(1)国家统一,政局稳定;(2)统治者推行重视经济发展的政策;(此处可替换,如,民族交流频繁的原因,即可将此处“经济”换成开明的民族政策)(3)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4)对外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5)文化科技发达;(6)人民的辛勤劳动;(7)前代良好的经济基础。

(这是中古史归纳原因的一般公式,务请牢记)2、使用时注意结合课本,“阶段特征和基本线索”只起梳理和归纳的作用,答题时应注意将相关课本的知识充实进来。

第一阶段先秦(距今约17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阶段特征】先秦包括原始社会、夏、商、西周和东周(春秋、战国),经历了三种社会形态。

涉及原始社会的出现与发展及解体,奴隶社会的形成(夏)、发展(商)和鼎盛(西周)和瓦解(春秋)以及封建社会的确立(战国)时期;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

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形态演变的根本原因。

【基本线索】1、政治方面:社会制度不断进步(1)原始民主制。

原始社会包括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阶段,氏族公社分为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

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共同消费、平等生活。

尧、舜、禹时期的“禅让”制,是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反映了原始社会的原始民主制度。

(2)分封制和井田制。

夏朝建立了奴隶制国家机器,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西周为了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政治上实行宗法分封制、经济上实行井田制,使周王朝成为地域空前广大的奴隶制国家。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日益崩溃,封建制逐步形成,社会正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

韩非子顺应社会变革的要求,提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理论,符合封建统治者建立中央集权地需要。

秦国的商鞅变法,建立县制,维护和巩固了封建经济基础。

2、经济方面: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距今一万年左右,处于刀耕火种阶段。

高中历史各阶段简明特征_

高中历史各阶段简明特征_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1、政治:诸侯争霸,实现局部统一;分封制逐渐瓦解,封建制度逐步建立。

2、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提高;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步建立。

3、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战争,各民族逐步融合。

4、文化:私学兴起,思想流派纷呈,百家争鸣局面;文学艺术,百花竞艳;科学技术,世界领先。

阶段特征: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1、政治: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巩固时期。

2、经济: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确立,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3、民族:华夏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初创时期;4、对外:“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同西亚和欧洲大秦开始交往5、文化:加强文化专制,儒学在汉代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统一性和多样性结合;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水平居世界领先;气势恢宏。

封建国家处于分裂状态,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江南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1、政治:秦汉以来封建的大一统局面被打破,其间虽有西晋的短期统一,但分裂是这一时期政治的主要特点。

2、经济:江南经济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

3、民族:汉族和各少数民族的大融合。

4、文化:士人群体发展;佛教、道教传播,三教并立;体现民族融合特色;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进一步发展;科技成就突出,数、农、医药学地理阶段总特征:国家统一,疆域辽阔;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民族和睦;文化兼收并蓄(多元化);对外交流频繁;1、政治:封建社会第二个大一统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创新)完善时期。

2、经济: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发展;3、民族:隋唐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阶段,民族政策开明,民族关系空前融洽。

4、对外:对外交通发达,海陆并举;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对日本、朝鲜政治制度影响深远。

5、文化:全面繁荣;兼收并蓄;世界领先;影响深远。

阶段特征:①分裂割据、民族政权并立统一②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扩展;④经济重心南移,⑤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⑥宋元文化领先世界(开放性、开创性)12、经济:工商业市镇兴起,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城市经济格局打破时空限制,经济功能增强;2、民族:民族政权长期并存;出现了又一次民族融合;少数民族封建化;形成新的民族。

世界现代史阶段特征及知识整合

世界现代史阶段特征及知识整合

世界现代史阶段特征及知识整合现代史是指从欧洲文艺复兴开始直至现今的历史阶段。

在这个时期,社会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革和进步。

以下是世界现代史的阶段特征及知识整合:1.文艺复兴与大航海时代(15世纪)文艺复兴标志着人文主义的兴起,强调人类的本质和自由创造力。

大航海时代开始于15世纪,随着欧洲国家(尤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探险,世界开始变得更加互连和互相了解。

这一时期的特征包括:个人主义的崛起、人文主义的推动、学术和科学的进步、殖民主义的出现以及文化传播的扩展。

2.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兴起(18世纪)工业革命是现代史中最重要的转折点之一,它从18世纪末开始,标志着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这一时期的特征包括:机器的广泛应用、工厂制度的建立、劳动力的大规模流动、城市化的加速、经济的资本主义化、市场经济的发展、阶级矛盾的加剧以及社会和政治的需求。

3.欧洲的政治变革和民族主义的兴起(19世纪)19世纪是欧洲政治变革的时期,特别是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引发了一个新的秩序。

此时期的特征包括:民族主义的兴起、共和制度的建立、工人运动和工会的兴起、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的发展、妇女争取平等权利运动的兴起。

4.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二战期间的全球冲突(20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二战是两次全球性的冲突,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帝国主义体系瓦解,新的国家诞生,列强之间的地位发生了转移。

第二次世界大战加速了殖民地独立运动,以及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的崛起。

这一时期的特征包括:全球冲突的加剧、民主主义和法治的发展、国际组织的建立、科技进步对战争的影响、人权和种族平等运动的兴起。

5.冷战与后冷战时期(20世纪末至今)冷战时期是指1945年至1991年之间的紧张局势和对抗,主要由美国和苏联领导的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竞争引发。

冷战结束后,全球发生了许多变化,包括社会、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变革。

这一时期的特征包括:全球化的加速、科技的迅速发展、经济体系的转型、国际合作和多边主义的重要性。

高考历史世界史各阶段特征汇总!附历史复习法

高考历史世界史各阶段特征汇总!附历史复习法

西方文明的源头【阶段特征】政治:古希腊民主政治机构为人类提供了一套先进的管理模式,给后世以借鉴,成为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而在古代罗马政治制度中,罗马法则独树一帜,构成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套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是现代西方法制制度的法律基础。

文化:古代雅典的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等早期人文思想家。

他们强调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主张用教育来塑造人的个性。

他们对人的价值的阐述成了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世界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历程第一阶段向工业文明迈进(公元 14 世纪——16 世纪末)【阶段特征】经济: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殖民者在亚非美的殖民扩张,促进了欧洲的资本主义发展,打破世界各地区间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人类历史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

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精神文化领域的反映,传播了人文主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迅速发展。

政治:14、15 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萌芽并发展,逐渐引起重大的历史变革。

第二阶段开启工业文明大门的政治革命(公元 17 世纪——18 世纪末)【阶段特征】思想: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同时,也为启蒙运动的兴起提供了土壤。

启蒙运动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一套政治构想。

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新兴的美国开创了政治新体制,法国大革命摧毁了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

法治取代人治、公民取代臣民,为工业文明的到来开启了大门。

政治:17、18 世纪,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为了获得相应的政治和经济权利开展了反对封建专制(殖民)统治和等级制度的政治革命。

首先,英国爆发了反对专制王权的政治革命,为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的确立开辟了道路。

第三阶段工业文明时代的确立与扩展(18 世纪末——19 世纪中后期)【阶段特征】经济:18 世纪下半叶,英国市场的扩大促进了技术的革新,引发了工业革命。

18 世纪末,工业革命开始向西欧和美洲的一些国家扩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工业文明转型,工业文明时代到来。

中国世界近代现代史阶段特征

中国世界近代现代史阶段特征

中国近代现代史各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单元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1840年------19世纪60年代)1、政治上:(1)自鸦片战争起,中国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2)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由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转变为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其中,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成为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

(3)中国革命任务发生变化:由反对本国封建统治转变为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任务。

(4)中国革命性质发生变化,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5)阶级关系发生变化:19世纪四五十年代,在外商开设的船坞和工厂里,第一批无产阶级诞生;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出现了一批为外国列强转卖商品、收购原料的中国人,称为买办商人;1851---1864年间,中国发生了太平天国运动。

2、经济上:(1)鸦片战争后,西方商品涌入中国市场,促使中国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2)19世纪70年代以前,西方列强对华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3、对外关系上: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清政府被迫由闭关锁国转为对外开放,由妄自尊大转为对外妥协,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清政府开始成为西方列强的附庸和工具。

4、思想文化上: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思想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地主阶级先进知识分子林则徐、魏源等人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农民运动领袖洪仁玕提出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形成“西学东渐”局面。

单元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19世纪60年代--------1901年)1、政治上:(1)中国主权进一步沦丧,到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加剧。

(2)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出现暂时“和好”的局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热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
2、世界局势趋
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②美苏争霸(20 世纪 50 年代
向缓和,世界多
70 年代美国陷入侵越战争泥
政治 中--80 年代末)(自赫鲁晓夫
极化趋势的加
潭,与苏联争霸处于守势,战
上台开始,至戈尔巴乔夫改革
强:①政治格
略收缩。中苏关系恶化,社会
结束)
局:“一超多强”
主义阵营瓦解。中国恢复在联
现代史 1、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 社会主义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的调整时期
【时间】1917-194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总体特征】 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
【具体特征及史实】

大危机和二战(1929-19 战后初期的世界(1945
20 世纪 20 年代的世界

45)
-50 年代初)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
【时间】1945--现在,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冷战 共处和激烈竞争的和平共处时期,也是当代资本主义和当代社会 主义曲折发展的时期;同时也是民族解放运动纵深发展-----帝国 主义殖民体系瓦解时期;还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发展及对全 球影响深化扩展时期。
【总体特征】
两极格局、冷战争霸;两极格局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
(2)资本主义:经济 斯专制。英法绥靖政策,
危机:政局混乱,社 成为欧亚战争策源地,二
会动荡;
战爆发(1939-1945)
①物理学的革命(相对论和量子理论),先进科学技术成果被应用于军事,
②现代艺术占主导地位:现代主义文学反映了现代西方人心灵的迷惆和痛
苦;现代主义美术,具有明显的反传统反理性特征。现代主义音乐兴起。 文
2、世界经济
济体系,世界经济向体系化、
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制度化方向发展;
全球化进入高
经济
欧共体的形成、日本崛起为经
3、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速发展阶段,它
济大国、中国的振兴。
利用国家政权大力干预经济,
既加速了世界
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
经济的发展繁
制度。
荣,也加剧了全
2、社会主义在发展中逐渐陷
【具体特征及史实】
分期 五十至七十年代初
七十至八十年代
九十年代以来
1、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
1、世界经济区
时期。成为资本主义经济高速
域集团化的发
发展的黄金时期。资本主义世
展趋势:欧盟、
界呈现出三足鼎立的局面。
北美自由贸易
2、以美国为主导的布雷顿森
区、亚太经济合
林货币体系和国际贸易体系
作组织。
构成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
(2)资本主义:资本
对外战争来解决经济危 贸总协定》(GATT)。
主义国家从战后经济
机,成为欧亚战争策源
恢复和发展
地;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
以加强国家干预的办法,
避免在危机形势下走上
法西斯道路,资本主义运
行新机制的建立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危机期间,各国以邻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
的建立,20 年代国际 为壑,大打贸易战和关税 成:雅尔塔体制、杜鲁
战争危险与平衡并存:雅尔塔
了科学社会主
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体制、①美苏冷战:A.杜鲁门
义和党的领导,
中国的振兴、美苏自身实力的
主义←→共产党与工人党情
国内政局失控,
相对下降
报局、马歇尔计划←→经互
苏联解体、两极
B.表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
会、北约←→华约、柏林危机)
格局瓦解:
解;世界经济出现美、日、西
第三世界兴起
发展日益成为
控。
时代的主流;但
是明显呈现缓 和与动荡并存 的局面
①文艺:现代主义更加色彩纷呈①文学:荒诞派戏剧;②艺术:猫王为代 表的现代派音乐 文化 20 世纪西方文学和苏联文学;现代主义美术 科技: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与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 术为代表)推动了信息时代的来临,极大地改变着人类社会。
球竞争中的利
入困境,进行经济体制的改
益失衡,对发展
革: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
中国家而言既
革,但未突破斯大林体制;改
是机遇,又是严
革最终失败。
峻挑战。
3、70 年代资本主义国家陷入
“滞胀”,各国减少了对经济
的干预。
1、戈尔巴乔夫
1、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出现: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政治改革放弃
A.因素:欧共体的形成、日本
政 关系相对稳定。(1) 战,恶化了国际关系
门主义、马歇尔计
治 社会主义:俄国十月 2、1936 年苏联新宪法, 划、 “北约”和华约;
革命的胜利,第一个 标志着苏联社会主义的 德国、朝鲜的分裂和古
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建成和斯大林模式的形 巴导弹危机。
苏联建立。中国、德、日建立法西
高中历史:现代史时期的阶段特征
历史各时期的阶段特征 政 治 包 括 社 会 形 态 、社 会 矛 盾 、制 度 建 设 、民 族 关 系 或 中 外 关 系 、军 事 斗 争 和 对 外 政 策 ;经 济 包 括 经 济 形 态 、经 济 发 展 阶 段 、 经济发展动力、经济各个领域的表现、经济制度、政策;思想 文化包括重大思想运动、教育、科技、文艺等。
2、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欧共
(美国、欧盟、
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
体的形成、日本崛起为经济大
日本、俄罗斯、
关系正常化,2、苏联陷入严
国、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
中国);②政治
重的政治经济困境,戈尔巴乔
的振兴。
形势:总体上趋
夫政治改革放弃了科学社会
3、亚非国家民族独立运动,
于缓和,和平与
主义和党的领导,国内政局失
界经济危机爆发。
(1)社会主义:苏联斯
大林模式:基本实现了国
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1)社会主义:苏俄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开展了社会主义建
的建立。(2)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设:战时共产主义政

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实 的形成: “布雷顿森林
策、实施新经济政策

行国民经济军事化,发动 体系”(WB、IMF)、《关
它日益通俗化大众化,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社会主义文学成就辉煌;③ 化
影视艺术产生发展:卓别林是“无声片”时代最负盛名的艺术家;苏联电
影迅速发展;1927、1935 有声、彩色电影分别问世;1925 电视的发明(贝
尔德),1929 年,英国播送了世界上第一个电视节目。
2、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两种社会制度共同发展与相互竞争的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