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考作文指导(19):议论性散文
高考作文指导(19) 议论性散文

2010高考作文指导(19):议论性散文1.怎样写好议论性散文2.议论性散文论点的提炼3.议论性散文分论点的提炼4.议论性散文的论据选用越来越“香”的议论性散文在高考作文中,议论性散文很“吃香”。
因为较之其他文体,它的优势多多:形式自由,便于抒发自己的见解和感受;语言表达容易显示个性化特色,易于展示自己的文采和才华;议论便于联系话题;散文形式较灵活自由,便于广泛选材。
据权威统计,高考考生选写议论性散文的比例在逐年升温,2000年6%,2001年23%,2002年44%……相反,选用规范性议论文写法的人数则呈逐年减少的趋势:2000年40%,2001年36%,2002年12%……【作家在线】坦然看生活活着真叫累,有人这么感喟。
活着真叫烦,更有人这么嘘叹。
活着真的美丽,而我却喜欢这么对生活绾结的。
寻找了千百种理由之后,才得以发现:生活在我的视野下呈现出与别人的不同,不是生活赐予我有什么不同,却仅仅是因为,在我的胸襟之中,盈盈地盛满这么两个字:坦然。
我坦然,于是我心美丽。
我心美丽,于是我的人生跟着美丽。
曾经看到了那些假日垂钓者,一大早出门,夕阳之下拎着空空的鱼篓回家的时候,仍是一路欢歌,不禁讶然:付出了一天的等待却一无所获,怎么还可以这般快乐满怀?给我的回答却是:鱼不咬我的钩那是它的事,我却钓上来一天的快乐!对钓鱼的人来说,原来最好的那条鱼便是快乐。
坦然是一种失意后的乐观。
曾经看到那些下零点班的纺织女工,写满倦意的脸上却交织着与朝霞一样灿烂的笑靥,我便想:怎么说女孩子从事这种职业也不是最让人满意的呀?给我的回答却是:公主永远只有一个。
但如果没人为她织出那么多彩锦,一个公主也没有哇!对织布的人来说,原来最美丽的那匹布却是穿在了自己的身上。
坦然是沮丧时的一种调适。
曾经看到了一个扫了三十几年大街的老伯,每天把一条长长的大街扫得一尘不染,让上早班的人粲然走过。
我便想:这么几十年这样平平淡淡地走过,这老伯可以说是小城里生活得最不顺心的一个了?给我的回答却是:这条街只有我扫得最干净。
高考议论性散文全程辅导篇

议论散文的开头
优秀的应试作文,要开篇点题, 开宗明义,开门见山,先声夺人。因 此,议论散文的开头,语言要富有文 采,明示中心论点。中心论点最好放 在开头文段的末句。
10
开头部分
一、精彩开头的技巧
1.比喻入题,直接扣题 “理智和情感是人类生活中的两只脚印,人类 在认知事物的道路上的每一次成长都和他们的 理智及情感有关。
19
从以上的例子就可以看出,这些精 巧的开头并非只是简单套用某种入题的 技巧才显示出新意来,而是结合了几种 或多种技巧,并且,从优秀考场作文的 开头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的是这些考生 驾驭语言的能力和良好的语文素养,这 才是他们获高分的根本原因。
所以,希望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 既要有意识地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也 要厚实自己的知识积淀。
寅初的理论遭到批判,人口激增、国家受
害……这些事例,不都有力地说明了“从善如
流”的重要吗?
32
5.巧用因果句
本论部分
事业是人生的不朽丰碑。人类的史册告诉我们:
凡是留下英名的人,总是创造了永存的事业。
孔子、司马迁、鲁迅之所以千秋万代传颂,是
因他们为民族文化宝库增添了财富;屈原、岳
飞、郑成功之所以载入史册,是因他们为中华
7
结尾部分
意气,是成就人生所必需的。然而,现实生 活中缺乏意气之人委实不少,他们在温柔富贵乡 中疲软筋骨麻木神经,在歌舞升平中平息了壮志, 在灯红酒绿中丧失人性……凡此种种,我们要坚 决反对,打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扫清道 路。
人,要有意气,要意气风发。
8
议论散文的特点
议论文的框架 散文化的笔法
20
议论散文的分论点
分论点,从属于中心论点,它 具体深入地从多方面或多层次阐释 和证明中心论点。分论点的提炼方 法主要有:
高考作文议论性散文

高考作文议论性散文一些人在事后问道:“为什么会这样?”萧伯纳却总是追问没有发生的事情“为什么不能这样”。
萧伯纳的这句名言让我沉思: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有些人一生总是碌碌无为满怀抱怨,而有些人总是能够在失败后奋起终获成功。
总是在往事的失意中沮丧,只能让你失去太阳后,再错过月亮和星星,成功的机会一次次离你远去。
因此,我奉劝失意者,与其躺在失意的沟堑中抱怨,不如奋起改变,改变自己,你一定能够迎来新的希望。
改变自己是智者的领悟,勇敢地改变自己首先需要有改变生活的态度。
萧伯纳的名言何尝不是对自己生活的总结啊!曾经的萧伯纳已经对英国戏剧失去了信心,他写的许多评论文章都充满讽刺和指责,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阅读了易卜生的著作,小说里主人公的命运深深触动了他。
从此,他开始改变自己,学会用一种新的视角观察生活,用一种新的态度重新写作。
终于,他不仅改变了自己多舛的命运,更使自己成为英国历史上伟大的文学家。
改变其实很简单,它只需要我们改变认识生活的态度,放弃自己的成见,发现生活的另一面即可。
改变需要我们敢于尝试。
明代戏曲理论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变则新,不变则腐;变则活,不变则板。
”我们要敢于改变,无论最终是什么结果,我们都不应该放弃改变。
受困于内忧外患的晚清政府,面临摇摇欲坠的局面,仍有许多仁人志士努力去做各种尝试,他们学西学,兴教育,虽然这种改变没能挽救清政府的命运,难道我们能够否认他们的功劳吗?历史的评价已经给出公允的结论,康有为、梁启超的“戊戌变法”虽然不成熟而且有许多局限性,但是它为后来的改革和革命提供了许多可以借鉴的经验。
所以我要说,不要因为一次挫折,就畏惧不敢改变自己,每一次不成功的改变必将是一次伟大的尝试,敢于改变自己,我们就拥有了迈向成功的机遇。
改变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积累的过程。
改变不仅仅需要改变我们的思想和坚定自己的信念,我们还必须懂得:改变是一种磨炼,需要我们能够承担破茧成蝶的痛苦。
著名画家凡·高曾经担任教区牧师,他多次和煤矿矿工下井,乘坐缆车下降的过程非常恐怖,让他几乎晕厥,可是其他工人却没有抱怨。
10篇优秀议论性散文

10篇优秀议论性散文(范文)(一)活着不要再等待活着不要再等待,因为时间就是生命,它不会因为你无知的等待而放慢脚步,人人都知道只有生命存在时,才会有美丽的世界,才会创造出更美好的未来,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将自己美丽的青春放在等待里,等待的遗憾,我们承受不起。
一次,有位丈夫在整理妻子的遗物时,无意中发现一条丝巾,这是由高级丝绒制成的,是丈夫在出差时特意为她带回的。
妻子在几天前的一场意外中不幸去世了。
原来她生前生前从未戴过,她一直在等,她说要等到一个特别的日子才戴,可如今,她已永远失去了机会。
的确,人生在世,为了等待,我们会错过太多太多。
珍爱生命,珍惜时间,因为活着每天都是精彩的。
活着不要再等待,因为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可以摧毁世界上的一切,它可以把坚固的城堡化作历史的残迹,可以把布满大森林的山脉变成布满珊瑚丛的海洋。
然而,时间也可以造就一切,它可以使无知的孩子变成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可以让即将被病魔吞噬的人重新找回青春和活力。
时间对于一个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病人来说比什么都重要,哪怕是短暂的十几秒甚至是几秒,也许医生就足已将他带出死亡之谷。
抗日战争期间,白求恩大夫在战争前线奋力救死扶伤的情景仍旧铭记于心,他不顾自身,连续手术七天七夜,成功救治了几十名伤者。
想问,为何他会有如此大的动力呢?对,这是他作为一名医生的一种信念:时间就是生命,抓住每一秒的时间,治好每一个病人。
诚然,对医生而言,活着不能再等待,等待意味着死亡,只有视时间如生命,善待病人,不断地为他们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才是他们的职责所在。
活着不要再等待,等待不是美,只有学会驾驭时间,作时间的主人,永远走在时间的前头,那才是美;只有学会将时间看作生命,在生命的每一点都有精彩的一划,那才是美。
让我们放弃无知的等待,去追求自己的未来,永远把时间当作自己的朋友,甚至如自己的生命,这样才能创造更美的世界。
(二)不能忘记的过去六十年前,法国,诺曼底,犹他海滩,一队又一队的美国与英国士兵冒着枪林弹雨向前方的碉堡冲去,一个接着一个的战士倒下了,仍然有人呐喊着向前奔跑,片刻,鲜血染红了整个海滩……六十年前,苏联,斯大林格勒,前线,一辆又一辆的卡车载着刚从训练营里出来的新兵,军官在车上喊着:“我们不需要活着的逃兵!”话刚落音,就有一枚弹片击穿他的头颅。
2010年高考议论性散文写作技法指导

2010年高考议论性散文写作技法指导rxz2008议论性散文是一种散文,但这种散文具有鲜明的议论性。
我们关注这种文体,主要是因为它在近年来的考场作文中大获丰收。
从高考阅卷现场看,考生写议论性散文的最多;在所有一类文中,议论性散文的比例也最大。
一、议论性散文的特点议论性散文在写作上较为自由,它不需要像议论文那样步步为营,循规蹈矩,它可以记叙,可以议论,也可以抒情,能在形象中传达道理,在抒情中渗透观点;它具有议论性,所以观点明朗,态度鲜明,不像一般散文那样含蓄蕴藉,便于作者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更便于阅卷者快速领会作文的内容和目的。
议论性散文的特点,在比较中更容易理解。
比较一:在结构和语言方面,议论性散文与议论文有明显不同。
先看一组例子。
高考议论文《把握人生的弯道》片段:开头部分:弯道是赛车运动中的必经路段,而“弯道超越”则是每位一流赛车手的必备技术。
一些车手注重车行中的弯道,于是他们登上了最高领奖台,而一些车手却轻视弯道,于是他们注定要失败……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一些人成功了,因为他们实现了“弯道超越”;而相反,一些人则将自己的前途断送在了弯道上。
结尾部分:面对弯道,我们无法避免;面对弯道,我们只有向前。
前方是绝路,希望在拐角。
勇敢面对,把握人生的弯道,超越对手,超越自我,实现人生的腾飞。
高考议论性散文《让弯道一马平川》片段:开头部分:当“挑战无处不在”的竞争口号在现代人身上已得到切肤刻骨的体现时,当“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的求胜意志已渗透芸芸人心时,我们在哪里攀援、超越、享受胜利之后的生命大欢欣?我们在哪里获得失败后修复生命的回天之术?李敖给出了漂亮的答案:“若是生命没有弯曲的荆棘之原,创造会终结,信念会熄灭。
”他的神来之语让答案昭然若揭——在弯道处超越,弯道便将一马平川。
结尾部分:苍山不语,尚倚红日傲风云;流水不止,犹作清泓向碧心。
弯道,不仅要迎接,更要超越。
迈出坚定的双脚,弯道也将一马平川。
2010年高考全国课标卷作文解析及升格示例

2010年⾼考全国课标卷作⽂解析及升格⽰例2010年⾼考全国课标卷作⽂解析及升格⽰例【真题回放】阅读下⾯的材料,根据要求写⼀篇不少于800字的⽂章。
(60分)有⼀种热带观赏鱼,在⼩鱼缸⾥不管养多长时间,也只能长到三⼨来长,然⽽,将这种鱼放到⼤⽔池中,两个⽉就可以长到⼀尺长。
狼是⼀种有极强好奇⼼的动物,它们对周围的环境总是充满兴趣,不断体验,从⽽躲避危险,发现⾷物,顽强地⽣存下来。
⼼理学家罗森塔尔曾随机挑选出⼀些学⽣作为“最有前途者”,然后将名单交给班主任,由于⽼师对这些学⽣寄予了更⼤的期望,⼋个⽉后,他们的成绩明显提⾼。
以上现象启发⼈们认识到⼈才成长是有⼀定规律的。
要求选准⾓度,明确⽴意,⾃选⽂体,⾃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解密】2010年陕西卷(新课标卷)的作⽂命题继续采⽤了材料作⽂的形式,不同的是采⽤三个⼩故事。
命题具有暗⽰性、互补性和拓展性,通过动物故事启发⼈们思考。
⼩鱼之所以能长成⼤鱼,是放到了⼀个⼤⽔池⾥,它成长空间变了;狼之所以能够顽强⽣存,也是因为它充满好奇,不断探索;学⽣成绩之所以明显提⾼,是因为他们被看作“最有前途者”⽽激发出信⼼。
⽽材料的最后⼀句话“以上现象启发⼈们认识到⼈才成长是有⼀定规律的”,意在引导考⽣要通过所给的三则故事分别概括出其中隐含的成长规律。
那么,⼈才成长有怎样的规律?仔细分析这三个故事,便可得出“⼈才成长需要⼀个适合⾃⼰的宽松的环境”(或“成才需要⾃由发展的空间”),“⼈才成长需要好奇⼼和探索欲”,“⼈才成长需要受到⿎励(或“成才需要积极的⼼理暗⽰ ”)”三个⽅⾯的⽴意⾓度。
写作时只要选取其中任意⼀点即可。
当然,也可以整体把握,在⽂章中把⼈才成长的⼏个因素都有所涉及。
命题⽴意⽴⾜现实,关注社会⽣活,突出“⼈的成长与成才”这⼀主题,贴近学⽣⽣活,从审题的⾓度说不难、不偏。
这也说明了⾼考命题不会刻意在审题⽅⾯难为学⽣,⽽让学⽣腾出必要时间构思⽴意,展⽰⾃⼰真实的作⽂⽔平,体现了新课改让学⽣有话说,让学⽣有充分表达与交流的能⼒的理念。
【作文专题】高三语文写作--满分议论性散文精选12篇

高三语文写作--满分议论性散文精选10篇1、谦让不可弃面对激烈的招聘竞争,一位名叫张媛媛的女大学生却数次让座,不过就是这份谦让,却被认为不适合激烈的市场竞争。
这让我深思。
(简单摘引材料,语言简洁,抓住了关键)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流传千年,指导着千万代的炎黄子孙找到人生中的航标,成就大业。
其中,谦让一词,占据的重量犹如泰山之重。
谦让是一种美德,是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人所必备的。
因此,无论何时,谦让不可弃。
(提出观点,鲜明有力)谦让不可弃,它是一种人格美。
孔融让梨的故事流传至今,成为了小孩启蒙时期的必读名篇。
孔融在吃梨子时,将大的好的让给兄长和父母,把最小的留给自己。
孔融的谦让,也许有人认为他吃亏了,不过这只是人格低下的人才这么认为的。
从中看到的,是一种孝道,尊敬之道,是一种道德高尚的人格美。
(分论点1,谦让是人格美)谦让不可弃,它是一种宽广和崇高。
在中国古代的帝制中,世袭制之前禅让制。
尧帝作为皇帝时,爱民如子,待民至亲至善,天下事如同自己的事,国家治理得一片祥平。
但是岁月不饶人,人终会老去。
尧帝也到了有心无力的时候,用有人要继承他的位置。
有人认为尧的儿子可以担当,但尧地知道自己的儿子无能为力,于是把目光瞄准了有才能的舜,于是把位置禅让给舜。
舜也不负众望,用心之国,人民更加安居乐业。
尧帝是谦让的,他没有从家人的利益出发,让位给儿子,而是以天下人为念,让位于舜。
尧帝的谦让,是一种宽广和崇高。
(分论点2,谦让是宽广和崇高。
)谦让不可弃,它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航标。
刘备临终托孤,手握诸葛亮的手,希望诸葛亮能代替自己,征战天下,自立称王。
的确,以诸葛亮的才能,帝位大可取而代之。
也许是谦让,也许是自己心中的航标,他拒绝了,他要以臣子的力量终生为幼主效力。
到了诸葛亮死的那一刻,仍然为国家贡献着力量。
(分论点3,谦让是人生航标)谦让不可弃,它是安定与和谐的统一。
来到韩国的街头,车水马龙,却丝毫没有混乱。
车道有人,车主会谦让,让人先走。
议论性散文写作指导

议论性散文写作指导议论性散文是用散文的笔法写成的以说理为终极目标的文章。
历年公开发表出来的高考考场高分作文中,议论性散文所占的比例最大,下面是小编为你分享的议论性散文写作指导,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帮助,希望大家会喜欢。
同时也希望给你们带来一些参考的作用。
一、议论性散文的特点议论性散文与散文和议论文相比,既有其共性又有其异性,这主要表现在:1、内容的丰富性在思维形式上,议论性散文如天马行空,自由无羁,便于考生将平日阅读积累的大量知识,根据实际需要,精心选择那些鲜活生动的材料,恰到好处地用于文中,使文章言之有物,内容充实,显示出知识性、趣味性和怡人的书卷气,厚重耐读,更易于打动读者。
2、语言的形象性它与一般议论文相比,文学色彩更浓厚,整体的文学性高于一般的议论文,往往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观点,议论生动、形象,很有感染力。
3、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在表达形式上,议论性散文更加自由灵活,无拘无束,可记叙可议论,可描写可抒情,可引经据典,可发表见解。
描写使内容形象具体,记叙使列举材料清楚真实,议论使文章富于思辨,观点鲜明,主题明确,抒情则使文章更真切感人。
写作时可使用多种修辞手法,运用多种句式,使文章语言精辟,文辞华美,最大限度地表现自己语言的功夫,展示自己的文采。
4、结构的灵活性议论性散文的写作主要是发散性思维,这就决定了这种文体结构灵活,能散得开,能收得拢,跌宕起伏,绝对不至于陷入呆板的结构形式之中,能体现灵活自由的思维特点。
5、强烈的抒情性抒情是散文的一大特点,在议论性散文中,也必须重视抒情。
在以理服人的时候,还要以情感人。
强烈的抒情性是议论性散文的突出特点。
议论性散文的最高境界就是情理交融。
二、写好高考议论性散文的方法1、要有明确的观点贯穿全文有同学认为,既然是议论性散文,就可以随意写了,不必顾及论点、论据、论证等。
其实,议论性散文是用散文的笔法写成的议论文,同样要有明确的中心论点,只是写法上比规范的议论文更灵活些,文笔、形式更随意些,因此好作文必须“中心突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高考作文指导(19):议论性散文1.怎样写好议论性散文2.议论性散文论点的提炼3.议论性散文分论点的提炼4.议论性散文的论据选用[链接]越来越“香”的议论性散文在高考作文中,议论性散文很“吃香”。
因为较之其他文体,它的优势多多:形式自由,便于抒发自己的见解和感受;语言表达容易显示个性化特色,易于展示自己的文采和才华;议论便于联系话题;散文形式较灵活自由,便于广泛选材。
据权威统计,高考考生选写议论性散文的比例在逐年升温,2000年6%,2001年23%,2002年44%……相反,选用规范性议论文写法的人数则呈逐年减少的趋势:2000年40%,2001年36%,2002年12%……【作家在线】[作家范文]坦然看生活活着真叫累,有人这么感喟。
活着真叫烦,更有人这么嘘叹。
活着真的美丽,而我却喜欢这么对生活绾结的。
寻找了千百种理由之后,才得以发现:生活在我的视野下呈现出与别人的不同,不是生活赐予我有什么不同,却仅仅是因为,在我的胸襟之中,盈盈地盛满这么两个字:坦然。
我坦然,于是我心美丽。
我心美丽,于是我的人生跟着美丽。
曾经看到了那些假日垂钓者,一大早出门,夕阳之下拎着空空的鱼篓回家的时候,仍是一路欢歌,不禁讶然:付出了一天的等待却一无所获,怎么还可以这般快乐满怀?给我的回答却是:鱼不咬我的钩那是它的事,我却钓上来一天的快乐!对钓鱼的人来说,原来最好的那条鱼便是快乐。
坦然是一种失意后的乐观。
曾经看到那些下零点班的纺织女工,写满倦意的脸上却交织着与朝霞一样灿烂的笑靥,我便想:怎么说女孩子从事这种职业也不是最让人满意的呀?给我的回答却是:公主永远只有一个。
但如果没人为她织出那么多彩锦,一个公主也没有哇!对织布的人来说,原来最美丽的那匹布却是穿在了自己的身上。
坦然是沮丧时的一种调适。
曾经看到了一个扫了三十几年大街的老伯,每天把一条长长的大街扫得一尘不染,让上早班的人粲然走过。
我便想:这么几十年这样平平淡淡地走过,这老伯可以说是小城里生活得最不顺心的一个了?给我的回答却是:这条街只有我扫得最干净。
对扫街的人来说,原来扫得最清洁的恰恰是自己的心。
坦然是平淡中的自信。
……忽然想起来泰戈尔的最有名的一句诗:“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这不便是对“坦然”作了最好的诠释?是的,许多的事得失成败我们不可预料,也承担不起。
我们只需尽力去做,求得一份付出之后的坦然和快乐;许多的人我们捉摸不透,防不胜防、往往是我们想走近,人家却早巳设起屏障。
我们不必计较,我们惟一能做的是,在我们必须面对他们的时候,奉上我们的真心,然后感铭自己的博大;许多的选择如果能让我们抓住,有可能抵达我们的成功,但我们一次次失却机会。
没有关系,那只是命运剥夺了你活得高贵的权利,却没有剥夺你活得伟大的权利。
记住: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悠雅;没有原野的芬芳但可以有小草的翠绿!生活中没有旁观者的席位,我们总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光源,自己的声音!我们有美的胸襟,我们才活得坦然;我们活得坦然,生活才给我们快乐的体验。
(余秋雨)[范文启示]既有议论文的鲜明论点、丰富论据和严谨论证,又有散文的飘逸结构、跳跃语言和轻松表达,两者水乳交融,读来爽目、开心。
【实用兵法】怎样写好议论性散文一篇成功的议论性散文,靠什么来支撑?1.一个清晰明确的观点议论性散文,是用散文的笔法写成的议论文,同样要有明确的中心论点。
[点招]议论性散文的论点的提炼(1)词语型话题作文,中心论点可用其造句进行提炼。
(2)句子型话题本身就是中心论点。
(3)关系型话题作文,重在辨清构成话题的词和词、短语和短语之间的特定关系。
这种关系即为中心论点。
[举例]①话题:平凡与伟大——两者是“对立统一”关系。
所以,正确的观点有:◇平凡蕴育伟大;◇伟大源自平凡;◇没有平凡,也就不会有伟大;◇我们只有从平凡的点滴小事做起,才能构筑伟大人格的大厦。
②话题:自信·自满·自负”——两者是“是非对立”关系。
正确的观点应该是:要自信,不能自满,更不能自负。
③话题:和而不同。
——“和”与“不同”是“并列共存”关系。
正确的理解是:既要做到“和”,又要做到“不同”,即“既要善于调和矛盾,与别人和谐相处,同时又要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立见解,不能随风倒、随大流”。
[点拨]多重关系话题的观点提炼有的关系型话题,具有多重性,要善于对材料和提示语进行认真分析,以准确地确立论述观点。
[例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登山队员参加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活动,在海拔8000米的高度,他体力不支,停了下来。
后来当他讲起这段经历时,大家都替他惋惜,为何不再坚持一下呢?再攀一点高度,再咬紧一下牙关!“不。
我最清楚,海拔8000米是我登山生涯的最高点,我一点都没有遗憾。
”他说。
在这则材料中,登山队员对自我的认识与“大家”对他的期望是不一致的。
在现实生活中,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一致、不一致都值得我们深思。
请就“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试题引用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 自定I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分析]“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之间具有多重关系:有时对立,有时因果,有时一致。
如何确立观点?◇材料中别具匠心地给我们讲述了一位登山队员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故事。
这位运动员事后对这次活动的“自我认识”以及别人对这件事的看法(即“他人期望”),实际上就是对话题“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理解的生动示例,对话题作了有力诠释,明确导向。
◇而且,提示语提醒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一致、不一致都值得我们深思”,不但蕴涵着审题立意的深度,富含哲理思辨的金矿,而且还为我们提供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
请读“佳作验招”满分作文《菊花飘香的时节》。
2.一个开合有度的结构议论性散文,看似信马由缰,形式多样,实则开合有度,紧凑完美。
[举例]优秀考文《智慧和思想――我的选择》结构:开头:我收到了三所大学的招生简章,我必须做出一种选择。
正文:分三个部分写对三种大学的态度和认识,各自单独成段,用小标题拉紧结构。
结尾:我选择了智慧大学……[点招]议论性散文的论据选用归纳近年高考佳作,提供以下四种技法供参考:(1)名句串联做法:根据表达需要,将一些名言名句镶嵌在文句中,串联成文,造成一种前呼后应、排山倒海的气势。
如:是啊!这一路艰辛,这一路坎坷,这一路无奈。
苏轼没有消沉,没有失落,他永远也不会去吟唱那软绵绵的情诗与愁苦。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只属于李清照这弱小女子。
“杨柳岸,晓风残月”“竟无语凝噎”只适合柳三变的多愁善感。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忧虑只为李后主吟唱叹息。
苏东坡是“关西大汉”,他只吟“大江东去”的豪迈,他只唱“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作者拈来李清照、柳永、李煜和苏轼等人有代表性的诗句,串联成文,既避免了完整的事实论据所使用的繁琐,又形成了文章本身的张力和质感,给人以内容的厚重感和更多的诗意回味。
(2)夹叙夹议法做法:一边对自己选用的材料进行简要的概括叙述,一边根据材料的内容进行议论。
如:高尚的思维造就永恒的幸福。
纵观古今,历览中外,楚之屈原,于“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中不同流合污而投身汨罗江,死亡的虽然是血肉的身躯,而升华的却是永恒的幸福。
毛泽东在敌人的围剿之下,最后毅然决定长征,一个高尚清晰的思维造就了新中国十几亿人的幸福。
被下放的邓小平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然而思维的火花却在他的脑中飞扬——改革开放,一个让亿万中国人富起来的制度就这样产生了。
至此,我们不得不说,思维的方式决定了人类文明的幸福,幸福需要思维的解读。
以屈原、毛泽东、邓小平作为论据,证明“高尚的思维造就永恒的幸福”这一观点。
每个事例后都有一两句精辟的议论,既深化了所叙述的内容,又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和强烈的震撼。
(3)素描列举做法:用概括、凝练的语言把所引事例讲明白就可以了,而不必具体展开进行叙述。
如:与朋友交往,宽容是鲍叔牙多分给管仲的黄金。
他不计较管仲的自私,也能理解管仲的贪生怕死,还向齐桓公推荐管仲做自己的上司。
与众人交往,宽容是光武帝焚烧投敌信札的火炬。
刘秀大败王郎,攻入邯郸,检点前朝公文时,发现大量奉承王郎、侮骂自己甚至谋划诛杀自己的信件。
可刘秀对此视而不见,不顾众臣反对,全部付之一炬。
他不计前嫌,化敌为友,壮大自己的力量,终成帝业。
这把火,烧毁了嫌隙,也铸炼了坚固的事业之基。
作者对鲍叔牙多分给管仲黄金、光武帝焚烧投敌信札这两件事情,没有更多地展开铺写,而是千方百计地加以浓缩,以素描的形式出现,从而较好地证明了宽容的重要性,收到了以少胜多、以简胜繁的艺术效果。
(4)正反展示做法:正反列举,使所论述的内容正误分明,是非显豁。
如:商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最终落得个葬身火海的下场;唐太宗虚心纳下,开创“贞观盛世”;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子的诤谏于不顾,无奈客死他乡;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市,赢得诸侯朝拜。
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从谏如流”势在必行。
文段选用了商纣王、唐太宗、楚怀王和齐威王四个论据,反正结合,对照鲜明,充分说明了对待进谏不同的态度,必然会导致不同的结果,从而证明了“从谏如流”的重要意义。
3.一套逻辑严密的论证要让叙和议密切联系,共同服务于观点,当然不可缺少严密的论证过程。
[举例]优秀考文《是谁在赞美皇帝的新装》:先用题记明确了文章的论点;然后用四个部分展开论证:第一部分用苏格拉底、尾生、诸葛亮讲诚信的例子,证明“诚信”二字浸透了血泪;第二部分则叙写了林肯竞选总统的例子,用具体生动地文字证明了“诚实的人最值得信任”的分论点;第三部分用安徒生童话中“皇帝的新装”说明现实生活中有些“成人”却不敢讲实话,只狡猾地赞美“皇帝的新装多漂亮”;第四部分则由重庆彩虹桥倒塌之前一个小学生写桥上有一条大裂缝,而遭到呵斥的例子,引出“是谁在扼杀真理”的诘问。
——“形”不可谓不散,但各部分之间的逻辑性极强,乃从不同的层面证明了“人生应该讲诚信”观点。
[点招]议论性散文分论点的提炼(1)分解法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展开与说明。
如:中心论点“奋斗是理想的阶梯”——“奋斗”表现为“刻苦勤奋”“珍惜时间”“迎难而上”等,所以分论点可拟定为:①刻苦勤奋,是理想的阶梯;②珍惜时间,是理想的阶梯;③迎难而上,是理想的阶梯。
(2)阐述法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揭示与阐发。
如:优秀作文《这山望着那山高新解》——作者在辩证地引出学习、工作应有“这山望着那山高”的精神后,用了一组分论点来阐述它的含义:①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永不满足的精神;②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③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进取开拓的精神;④这山望着那山高,是一种力争上游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