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地区水泥稳定石粉渣道路基层施工暂行技术规定

合集下载

水泥稳定层施工方案

水泥稳定层施工方案

水泥稳定层施工方案————————————————————————————————作者:————————————————————————————————日期:深圳市大浪南路改造工程基层水泥稳定层方案施工单位:广东水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编制人:审核人:编制日期:水泥稳定层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大浪南路位于深圳市宝安区大浪和龙华街道,北接规划观天路,南与现状龙观路相连。

本项目为现状路改造工程,道路沿线均为建成,为既有道路改扩建工程,,全长约3474.349m,采用城市Ⅱ级道路标准,设计速度为40公里/小时,标准断面路幅宽40米,主道双向六车道。

道路改造工程主要包括道路工程,箱涵工程、给排水工程、燃气、电力电信及照明工程、交通设施及监控工程、景观绿化工程等。

本路基结构分别为4%水泥稳定石粉渣基层及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由于两种稳定层在施工工艺上并无太大区别,下面仅以稳定级配碎石为例进行工艺描述。

二、施工方法1、施工流程石屑水泥碎石↓监理工程师验收土路基料斗↓合格↓加水施工放样拌和↓运输出料摊铺混合料↓检平↓碾压↓找补整型↓碾压↓监理工程师检测↓合格养护2、主要施工方法(1)材料的准备①水泥:采用终凝时间较长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水泥进场时,检查水泥的出厂合格证及厂家的化验报告,严禁使用没有出厂合格证及厂家化验报告的水泥。

水泥使用前,对其进行检验,以确定其性能是否满足使用要求。

②石屑:石屑坚硬、耐久、干净无杂物,含泥量不大于3%,最大粒径不超过1cm。

③拌和采用自来水,不含有害杂质。

(2)机械的准备检查拌和机及压路机是否运行正常,计量设备是否准确。

(3)试验路段工程开工前,将拟用的材料样品委托实验室进行混合料组成设计,并将结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在未开始铺筑水泥稳定石屑基层至少28天前,先在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地点试铺一段800m2的试验路段。

试验路段试验方案包括采用不同设备类型及技术,用不同的压实方法,以检验所采用的设备能满足备料、拌和、摊铺和压实的效率以及施工方法和施工组织的可靠性。

2017年道路基层施工暂行技术规定

2017年道路基层施工暂行技术规定

编制说明石粉渣是碎石场的筛余料,利用石粉渣修建道路基层,不但可就地取材,并能提高道路工程质量,具有一定的技术经济价值,在我市已使用多年。

现已全面推广使用,但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规定,影响施工质量。

为保证工程质量。

由深圳市工程质量监督检验总站黎文芳收集研究分析了本市有关单位历年来的试验研究和施工经验总结资料。

并调查了广东省有关单位的试验研究和使用情况,参照国内外有关资料和规范。

编制出《深圳地区水泥稳定石粉渣道路基层施工暂行技术规定》,经反复讨论修改,最后经市政府基建办公室组织专业会议审查定稿。

第一章总则1、水泥稳定石粉渣是采用碎石场的细筛余料,掺入适当的水泥和水的混合料,经过拌和、压实、养生后,达到规定强度的路面基层材料。

2、水泥稳定石粉渣具有早期强度高(七天抗压强度可达到使用强度的70%左右),水稳性好,具有良好的板体性,但耐磨性差,不能作为道路的面层。

3、水泥稳定石粉渣的强度可以调整。

适用于修筑各级道路基层,尤其适合于多雨地区,以及重交通量道路和高速公路面基层。

第二章材料1、石粉渣集料要求颗粒坚硬,不含土块等杂质。

一般松干容重1500~1600kg/m³,细度模量~。

2、石粉渣材料应粗细掺配,一般其粒径组成应控制为:毫米以上的粗颗粒和毫米以下的细粒料各占一半为宜,粒径不大于40毫米;小于毫米的粉料不超过10%。

3、水泥应选用终凝时间长的品种,而且以较低标号为宜,如325号。

4、拌和混合料和养生的用水,一般采用清洁的饮用水为宜。

第三章混合料1、水泥稳定石粉渣混合料的配比,一般采用重量比,水泥剂量以石粉渣干重的百分数表示。

2、水泥稳定石粉渣混合料的最佳配合比应通过试验决定,根据我市实践经验,作为重交通量干线路面基层的水泥剂量采用石粉渣干重的6%。

3、混合料的含水量应接近最佳压实含水量,一般应通过试验决定。

如受试验条件限制时,也可参考我市实践经验使用,一般最佳压实含水量可控制在7 ~ 9 % 的使用范围。

深圳市道路工程建设技术标准指引【模板】

深圳市道路工程建设技术标准指引【模板】

深圳市道路工程建设技术标准指引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二〇一二年四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3)第二章设计指引 (4)1路基 (4)2路面 (9)3无障碍设施 (22)4公交中途站 (23)5交通管理设施 (25)6井盖及盖板 (30)7道路照明 (32)8绿化 (36)第三章施工管理 (40)1路基工程 (40)2沥青路面 (43)3水泥混凝土路面 (48)4人行道 (51)5排水和管线 (54)6公交站 (56)7交通工程 (58)8道路照明 (60)9绿化工程 (62)第四章检测和验收 (66)1试验与检测 (66)2组织验收 (81)第五章附则 (82)总则1 城市道路和公路是彰显城市建设水平和整体形象的重要窗口之一。

为进一步落实我市道路(包括城市道路和公路,下同)工程精细化管理目标,统一和规范我市道路的建设标准,严控工程质量,打造精品设施,建设宜居城市,特制定本标准。

2 本标准依据现行的国家、行业、地方规范和标准,结合我市地方特点和条件,遵循安全、先进、适用、环保、经济、美观等原则,制定各条款。

3 本标准适用于深圳市域范围内的道路建设项目(含新建、改建、扩建及大中修工程)。

本指引主要针对道路路面、路缘石、人行道、井盖、盖板、盲道、公交站及交通管理设施等道路工程内容的管理。

从设计、施工监管、检测和验收四个方面予以指导。

各参建单位(指建设、代建、设计、监理、施工及质监等单位)应自觉遵守本指引相关要求。

4 道路项目应严格遵循国家、行业、地方规范标准及本指引相应条款;本标准未作规定的,按国家、行业、地方有关规范和标准执行;当国家、行业、地方颁布新的规范或标准,相关条款要求高于本标准的,适用从高、从严原则。

设计指引1 路基1.1 一般规定1.1.1 路基设计应保证路基工程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1.1.2 路基设计应符合现行《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2012)及《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中的相关规定。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施工技术方案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施工技术方案

深圳市水官高速公路连接线(清平高速公路)项目第8A标段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施工技术方案中铁七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深圳水官高速公路连接线(清平高速公路)项目路面基层及底基层工程第8A标段项目部二〇一二年九月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施工技术方案一、编制依据本施工方案的编制是以深圳市水官高速公路(清平高速公路)项目路面基层及底基层工程第8A标段招标文件、《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057—94)、《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J095—95)、《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和两阶段施工图设计及相关文件为依据。

二、适用范围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适用于新建和改建各级公路的半刚性路面结构。

三、工程概况本合同段为深圳市水官高速公路(清平高速公路)项目路面基层及底基层工程第8A标段。

本项目是清平高速公路二期工程,立项名称为《深圳水官高速公路连接线(清平高速公路)工程》,路线全长12.749公里,起于一期工程已建成的龙景立交北侧(桩号为K7+680.517),向北跨越布吉吉华路、秀峰山塘、平南铁路、坂李大道(规划路),下穿机荷高速公路(东段),继续向北与平湖街道的富安西路相交后,在平湖嘉湖路上平行高架,上跨十号路、西宝路,惠华路及平大路,再沿观澜街道的环观南路和烟桥路继续平行高架,跨越高尔夫大道,至设计终点(桩号为K20+430),与规划中的外环高速公路塘背立交衔接。

全线设吉华大桥、甘坑大桥、平南铁路大桥、石壁大桥、富安立交主线Ⅰ、Ⅱ号桥、平湖高架桥、金龙立交主线Ⅰ、Ⅱ号桥和观澜高架桥;设置互通式立交4座。

全线在富安互通式立交设置匝道收费站3座,在金龙互通式立交设置匝道收费站4座。

本项目为双向6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80km/h,标准路基宽度32.0m,其断面构成为:2.0(中央分隔带)m+2×3×3.75(行车道宽)m+2×0.5(左侧路缘带)m+2×2.50硬路肩m(含右侧路缘带0.5m)+2×0.75(土路肩)m=32.0m。

道路水泥石粉渣施工

道路水泥石粉渣施工

道路水泥石粉渣施工(一)水泥摊铺1.根据水泥石粉渣层的厚度和预测的干容重及水泥剂量,计算每一平方米水泥石粉渣所需的水泥重量,并换算出每包水泥(50Kg)的摊铺面积和水泥纵横摆放的间距,然后用石灰在石粉渣上撤出每袋水泥摆放的标线。

2.水泥摊铺时,须注意使每袋水泥的摊铺面积基本相等。

水泥摊铺后,认真检查表面有无空白或过分集中的地方,如有,及时予以平衡处理。

3.水泥摊铺后,必须立即进行拌和、压实施工,不得延误。

(二)拌和深度和时间的控制1.混合料的拌和按4遍进行掌握,开始两端不应翻拌到底,以防水泥落到层底,后面两遍,须翻拌到底。

2.水泥加水后,水化反应立即开始,拌和及碾压施工必须紧跟进行,水泥石粉渣层的施工,从拌和到碾压成活的时间宜控制在3小时之内,最长时间不得超过水泥的终凝时间。

(三)碾压成型1.整平后,混合料的含水率以不大于配合比最佳含水率的2%为宜,如表面水分不足,应适当均匀洒水,并用14吨压路机进行碾压,从路缘开始,沿纵向逐渐移至路中,每次轮迹重叠二分之一,速度1.5—1.7公里/小时,碾压遍数可掌握在6—8遍,以外观没有明显轮迹,并无浮料、脱皮、松散和软弹现象而告成活。

养生时间不少于7天,此间严禁一切机动车辆行驶。

2.基层表面不平整的修整很困难,故施工过程必须严格控制好板面高程和平整度。

3.与构筑物连接的地方,如地下管线的地面井口、挡墙边缘等,往往不能充分地压实,施工过程中应采用打夯机进行补夯。

4.因砼板内发生的应力,一般在边缘部位较大,若这部分的基层承载力不足,则容易造成砼板的损坏,故必须特别留意有砼板的两侧加宽部分的基层施工质量。

四、基层(水泥石粉渣稳定层)的质量检查验收1.道路面层施工前,必须严格按照“XX地区《道路水泥石粉渣稳定层质量检验评定暂行标准》”的各项要求,对道路基层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验收,具体的检查验收工作由我施工单位先行验收合格后,申请监理工程师组织验收合格后,请其在有关检查验收记录上,予以签证认定,对于该工程道路基层的质量验收,外观检查主要检查基层表面是否平整密实,有无坑洞、松散,有无明显起伏和粗细集中等现象,以及12T以上重型碾压机机械轮迹是否大于5毫米等情况:实测实量应把重点放在压实度、厚度、板结厚度、高程和平整度等项目上,对于经检查认定为质量不合格的路段、部位,如果是压实度、厚度、板结厚度或高程不符号要求的,不管面积多大,必须全部返工重做:对于其它检查项目,允许进行整修,但必须经质量监理单位组织质量复检合格,办理检查验收签证后,方可进行水泥路面工程施工。

g深圳地区水泥稳定石粉渣道路基层施工暂行技术规定

g深圳地区水泥稳定石粉渣道路基层施工暂行技术规定

深圳地区水泥稳定石粉渣道路基层施工暂行技术规定第一章总则1.1、水泥稳定石粉渣是采用碎石场的细筛余料,掺入适当的水泥和水的混合料,经过拌和、压实、养生后,达到规定强度的路面基层材料。

1.2、水泥稳定石粉渣具有早期强度高(七天抗压强度可达到使用强度的70%左右),水稳性好,具有良好的板体性。

但耐磨性差,不能作为道路的面层。

1.3、水泥稳定石粉渣的强度可以调整,适用于修筑各级道路的基层,尤其适合于多雨地区,以及重交通量道路和高速公路基层。

第二章材料2.1、石粉渣集料要求颗粒坚硬,不含土块等杂质。

一般松干容重为1500~1600kg/m2,细度模量3.3~3.5。

2.2、石粉渣材料应粗细掺配,一般其粒径组成应控制为:粒径2.5毫米以上的粗颗粒及粒径2.5毫米以下的细颗粒各占一半为宜;粒径大于40毫米的粗粒及粒径小于0.7毫米的粉料不超过10%。

2.3、水泥应选用终凝时间长的品种,而且以较底标号为宜,(如325号)。

2.4、拌和混合料和养生的用水,一般采用清洁的饮用水为宜。

第三章混合料3.1、水泥稳定石粉渣混合料的配比,一般采用重量比。

水泥剂量以石粉渣干重的百分数表示。

3.2、水泥稳定石粉渣混合料的最佳配合比应通过试验决定。

根据我市实践经验,作为重交通量干线路面基层的水泥剂量采用石粉渣干重的6%。

3.3、混合料的含水量应接近最佳压实含水量,一般应通过试验确定。

如受试验条件限制时,也可参照我市实践经验使用,一般最佳压实含水量可控制在7~9%的使用范围内。

现场外观检查,一般以能手握成团、但不冒浆粘手、落地能散开为宜。

3.4、混合料施工时的含水量控制:当天气干热时,可采用最佳含水量范围的上限(8~9%);当天气潮湿时,可采用最佳含水量范围的下限(7~8%)。

施工时每立方松混合料的加水量可用下式计算:Wg=1.06Yo’(W-Wa)式中:Wg-----每立方米松混合料的加水量(kg/m3)W-----最佳含水量的取值(7~9%)Wa-----石粉渣混合料的含水量(%)Yo’-----石粉渣的松容重3.5、混合料的最大压实干容重应通过试验确定。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方案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方案

深圳市水官高速公路连接线(清平高速公路)项目第8A标段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方案中铁七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深圳水官高速公路连接线(清平高速公路)项目路面基层及底基层工程第8A标段项目部二〇一二年十月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方案一、编制依据本施工方案的编制是以深圳市水官高速公路(清平高速公路)项目路面基层及底基层工程第8A标段招标文件、《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057—94)、《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J095—95)、《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和两阶段施工图设计及相关文件为依据。

二、适用范围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适用于新建和改建各级公路的半刚性路面结构.一般位于沥青混凝土面层或水泥混凝土面板下。

三、工程概况本合同段为深圳市水官高速公路(清平高速公路)项目路面基层及底基层工程第8A标段。

本项目是清平高速公路二期工程,立项名称为《深圳水官高速公路连接线(清平高速公路)工程》,路线全长12。

749公里,起于一期工程已建成的龙景立交北侧(桩号为K7+680.517),向北跨越布吉吉华路、秀峰山塘、平南铁路、坂李大道(规划路),下穿机荷高速公路(东段),继续向北与平湖街道的富安西路相交后,在平湖嘉湖路上平行高架,上跨十号路、西宝路,惠华路及平大路,再沿观澜街道的环观南路和烟桥路继续平行高架,跨越高尔夫大道,至设计终点(桩号为K20+430),与规划中的外环高速公路塘背立交衔接。

全线设吉华大桥、甘坑大桥、平南铁路大桥、石壁大桥、富安立交主线Ⅰ、Ⅱ号桥、平湖高架桥、金龙立交主线Ⅰ、Ⅱ号桥和观澜高架桥;设置互通式立交4座.全线在富安互通式立交设置匝道收费站3座,在金龙互通式立交设置匝道收费站4座.本项目为双向6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80km/h,标准路基宽度32。

道路水泥稳定石粉渣基层方案

道路水泥稳定石粉渣基层方案

道路水泥稳定石粉渣基层方案本合同段路面基层为6%及4%水泥稳定石粉渣,采用集中厂拌、汽车运输及摊铺机机械摊铺,然后采用压路机压实,经监理验收合格后进行基层施工。

配备平地机2台、压路机8台、摊铺机2台、洒水车3台、稳定土拌合机1台、15T自卸汽车20台,保证按时完成本工程的路面基层的施工。

(1)施工准备1、导线、水准点复测路面开工前,再次组织测量人员对全线导线点、水准点进行复测,恢复施工过程中毁坏、丢失的导线点和水准点,并将测量结果报监理工程师批复。

2、测量放样:在路基上恢复中线,碎石施工采用导线法控制高程、厚度和平整度,在两侧每5米钉一导线桩,上挂导线,并用拉力器测其拉力,两端要固定紧,不能松弛。

3、材料的供应和储存拌合场的进出场道路和堆料场地要清理、整平、压实,对其表面进行水泥砼固化处理并完善排水系统,经监理工程师检验认可后方可使用,各种集料进场前要经过检验。

不同粒级砂石料要分隔堆放,并做好标识。

雨季施工时,料堆要覆盖防雨。

材料应分规格堆放并有一定的储量。

4、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试验开工前,做好各种粒径石料、砂、水泥等原材料试验,并做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试验,按设计文件规定的强度确定最佳配合比及混合料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形成报告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5、准备下承层底基层施工前,需将路基顶面进行复测、整形,对因车辆行驶及自然因素造成的坑凹不平处,应按规范要求进行填补压实。

施工前对下承层进行检验及清理,并洒水润湿,合格后再进行上层的施工。

6、试验路段在工程开工前一个月,将拟用于本工程的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提交监理工程师批准。

路面底基层、基层开工前14天,在监理工程师的监督下,备齐并投入本项工程的全部路面工程设备及各种材料,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并向监理申报试验段施工方案。

用《招标文件》中技术规范规定的方法各铺筑一段单幅长度200m的试验路段,以证实混合料的最佳级配和拌和、摊铺、压实机具的效率。

确定最佳机械组合、碾压方法、松铺系数及摊铺厚度,并验证配合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地区水泥稳定石粉渣道路基层施工暂行技
术规定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编制说明
石粉渣是碎石场的筛余料,利用石粉渣修建道路基层,不但可就地取材,并能提高道路工程质量,具有一定的技术经济价值,在我市已使用多年。

现已全面推广使用,但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规定,影响施工质量。

为保证工程质量。

由深圳市工程质量监督检验总站黎文芳收集研究分析了本市有关单位历年来的试验研究和施工经验总结资料。

并调查了广东省有关单位的试验研究和使用情况,参照国内外有关资料和规范。

编制出《深圳地区水泥稳定石粉渣道路基层施工暂行技术规定》,经反复讨论修改,最后经市政府基建办公室组织专业会议审查定稿。

第一章总则
1、水泥稳定石粉渣是采用碎石场的细筛余料,掺入适当的水泥和水的混合
料,经过拌和、压实、养生后,达到规定强度的路面基层材料。

2、水泥稳定石粉渣具有早期强度高(七天抗压强度可达到使用强度的70%左
右),水稳性好,具有良好的板体性,但耐磨性差,不能作为道路的面层。

3、水泥稳定石粉渣的强度可以调整。

适用于修筑各级道路基层,尤其适合于
多雨地区,以及重交通量道路和高速公路面基层。

第二章材料
1、石粉渣集料要求颗粒坚硬,不含土块等杂质。

一般松干容重
1500~1600kg/m3,细度模量~。

2、石粉渣材料应粗细掺配,一般其粒径组成应控制为:毫米以上的粗颗粒和毫
米以下的细粒料各占一半为宜,粒径不大于40毫米;小于毫米的粉料不超
过10%。

3、水泥应选用终凝时间长的品种,而且以较低标号为宜,如325号。

4、拌和混合料和养生的用水,一般采用清洁的饮用水为宜。

第三章混合料
1、水泥稳定石粉渣混合料的配比,一般采用重量比,水泥剂量以石粉渣干重
的百分数表示。

2、水泥稳定石粉渣混合料的最佳配合比应通过试验决定,根据我市实践经
验,作为重交通量干线路面基层的水泥剂量采用石粉渣干重的6%。

3、混合料的含水量应接近最佳压实含水量,一般应通过试验决定。

如受试验
条件限制时,也可参考我市实践经验使用,一般最佳压实含水量可控制在
7 ~ 9 % 的使用范围。

现场外观检查,一般以能用手握成团,但不帽浆粘
手,落地能散开为宜。

4、混合料施工时的含水量控制,当天气干热时,可采用最佳含水量范围的上
限( 8 ~ 9 %),当气候潮湿时,可采用下限( 7 ~ 8 %),施工时每立方米松混合料的加水量可用下式计算。

W g = Y′。

( w – ws )
式中:wg———每立方米松混合料加水量( k g /m3)
w———最佳含水量取值( 7 ~ 9 % )
ws———石粉渣混合料的拌水量( % )
Y———石粉渣松容重
5、混合料的最大压实干容重应通过实验确定。

如受试验条件限制,也可参考
我市经验数据使用,一般最大压实干容重为2100~2200 kg / m3。

6、6%水泥稳定石粉渣混合料。

七天的试件抗压强度大于30 kg /cm2 (相当弹
性模量6000 kg /cm2左右),而不大于40 kg /cm2(相当弹性模量7000kg /cm2左右)。

第四章施工
1、路槽工程质量必须符合《市政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暂行标准道路工程》C J J
1—8 1的有关标准。

2、路基弹性模量小于1000kg/cm2时,宜设垫层,垫层厚度一般不宜小于15
厘米。

3、配料方法可采用重量方法、体积法和层铺法。

4、拌和方法可采用机械路拌法、机械厂拌法、人工路拌法。

一般宜采用机械
拌和法;如采用人工拌和时,应严格控制拌和的均匀性,可参照附录的施工方法进行。

5、辗压前必须检查控制最佳压实含水量和拌和的均匀性。

每次压实厚度最小
为10厘米,最大为20厘米,超过20厘米。

可分层压实,下层压实后,表面洒水润湿,即可施工上层。

(使用18吨重型振动压路机辗压时,每次压实厚度最大可到25厘米)。

6、松铺厚度为压实厚度乘以压实系数,压实系数宜接试铺决定。

用人工拌和
人工摊铺的压实系数一般可参考使用第一章第3条。

为防止辗压推移,应先用轻型压路机或履带拖拉机进行稳压,自两侧压向路中,两轮压路机每次重叠 1 / 3宽,三轮压路机每次重叠后轮宽 1 / 2。

用机械拌和机械摊铺的混合料,可直接用12—15吨三轮压路机压实。

最后应辗压至表面平整无明显轮迹,压实度应大于最佳密实度的98 %,标
高等其他指标均需符合质量验收标准。

7、辗压过程中要注意找平,在轻型压路机稳压后,要及时铲高补低,填补处
要翻松加料,重新压实成整体,不得出现填补的薄层现象。

8、分段施工的衔接处要注意处理。

可留出一定长度不压。

预留衔接处要适当
加水泥和水重新拌和、整平,与下段同时压实。

衔接处也可先压实,待下段施工时再挖松,并适当加水泥和水拌和、整平,与下段同时压实。

9、水泥稳定石粉渣混合料从加水泥拌和到完成压实的延迟时间(包括干拌时
间在内),不应超过3小时。

10、压成型后,必须及时洒水养护,禁止用水管冲洒,一般养护期不小于七
天,养护结束应即施工面层。

每天洒水次数,以保持表面润湿为宜。

11、雨季施工要注意做好预防措施。

根据天气情况,采取分段施工。

保证雨前
压实。

如未压实,被雨水冲刷,雨后凉至最佳含水量后,再加水泥拌和压实。

第五章质量标准及检查验收
1、水泥稳定石粉渣路面基层的施工,必须按照下表项目进行检验。

每道工序
结束,均需经检验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

凡不合格项目均需作处理。

2、水泥稳定石粉渣路面基层质量验收标准及允许误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水泥稳定石粉渣路面基层质量
验收标准与允许误差表
附注:1、Δ为重点项目,优良工程必须100%合格。

2、试验方法见《公路路面基层材料试验规程》J T J
J T J 057—85
附录:
水泥稳定石粉渣混合料
人工拌和施工方法
水泥稳定石粉渣混合料的拌和方法。

可采用机械路拌法、机械厂拌法、人工
路拌法。

就拌和均匀性而言,机械拌和优于人工拌和。

所以在具备机械条件的地方应优先选用机械拌和法。

如不具备机械拌和条件,或者路段较短(小于500米),工程量零星分散,则采用人工拌和较为简便。

人工拌和方法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先拌和铺法,另一种是先铺后拌法,先铺后拌法由于在整个路面都铺满集料,没有空地作移位翻拌,往往翻拌不到底,尤其是松铺厚度较厚时,超过人工使用锄的铁口长度时,更不易翻拌到底,底部往往遗留一层漏拌材料,水泥剂量沿深度竖向分布不均匀,上部水泥多,中部向下水泥逐渐减少,底部空白没有水泥。

先拌后铺法则较先铺后拌法均匀。

此法先经量方,所以配料也较准确。

而且按计算距离把料分堆卸在路中,路两侧不堆料,因此翻拌时有空地可移位,可消除底部漏拌现象,能保证翻拌到底和均匀性。

所以如采用人工拌和时,应使用先拌后铺法,此法的主要程序和技术要点如下。

一、摊铺石粉渣集料
根据道路设计的宽度和基层厚度,计算每米路长所需的石粉渣松方量。

g——每米路长所需石粉渣的松方量
b——设计路宽
h——基层设计厚度
r。

——混合料压实干容重
r。

′——石粉渣松方干容重
单位均以米、立方米、公斤计算。

并在运料车的装料斗上直接量度每车实际装载的松方量,把每车实际装载量除以每米所需的松方量。

即得每车料在路槽的堆放距离,按距离把料卸在中点,然后
进行摊铺,摊铺时力求周边方正,厚度均匀,表面平整,路的两侧留有空地。

以便翻拌移位、堆与堆间也要留有适当空隔(见图一)。

同时随摊铺
石粉渣卸料摊铺示意图
随捡除超尺寸的大块料和土块等其他杂物。

二、洒水闷料
石粉渣集料摊平后,如含水量不足应在集料上洒水闷料。

洒水量应使石粉渣含水量达到最佳含水量的70%左右,洒水要均匀,防止局部水分过多或过少现象,洒水后宜经一夜充分闷料。

三、摊铺水泥
摊铺平整的石渣集料应成为顶面小底面大的梯形体,量度其实际松铺厚度,然后计算每袋水泥的摊铺面积。

h——石粉渣松铺厚度。

r。

——石粉渣松方干容重。

单位均以米、立方米、公斤计算。

算得每包水泥摊铺的面积后,在摊铺平整的石粉渣顶面上划出每袋水泥摊铺面积格线。

按划好的格线,每格摆放一包水泥(见图)并用刮板将水泥摊铺平整。

摊铺水泥划分格线平面图
摊铺水泥剖面图
四、拌和
为了控制从加水泥拌和到压实成型的延迟时间不超过3小时,保证水泥稳定石粉渣混合料的压实和强度,拌和前必须做好劳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