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概论第十三章 环境评价

合集下载

环境科学概论含答案

环境科学概论含答案

1、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在研究了美国使用杀虫剂所产生的危害之后,出版了《寂静的春天》。

2、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包括: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

3、影响近地层空气质量的因子主要包括:污染源因子、气象因子和地形因子。

4、生产者、消费者 _________ 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类群。

5、按监测目的分,环境监测分为:监视性监测、特定 _________ 和研究性检测。

6、典型物理污染包括:噪声污染、电磁辐射、光污染、放射性污染和热污染。

7、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环境先恶化后改善的情况,称为环境库兹涅兹曲线。

8 按照处理原理除尘装置主要分为机械除尘、湿式除尘、过滤除尘和电除尘。

9、根据不同的原则,环境划分也不同。

按环境主体,环境可分为人类环境和生物环境。

10、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数量逐级—递减二是能量流动是—不循环___________ 的,—不可逆____ 的。

11、根据大气的物理性质差异和垂直运动状况,可将大气圈分为五层,分别是__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 ________ 和逸散层12、大气是由多种气体、水汽、—液体颗粒_________ 和—悬浮固体杂质_________ 成的混合物。

其组分可分为稳定组分______ 和不稳定组分 _______013、人工环境根据空间分布特点可分为___点状环境_、—■面状环境—和—线状环境一。

14、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包括引起呼吸道疾病、致癌_______________ 、传染病暴发流行____ 和_损伤遗传物质_015、水中所含的杂质,按其在水中的存在状态可分为三类:_悬浮物____ 、—胶体、溶解物。

16、水体中的污染物按其种类和性质一般可以分为四大类,即一无机无毒物_、_无机有毒物____ 、—有机无毒物—和—有机有毒物—0仃、土地退化包括_土地荒漠化_ 、一土地盐碱化_ 、___土壤污染_____ 种形式。

环境评价概述

环境评价概述

展的角度考虑布局。
(3)技术层次

尽管发展方向选择正确,经济结构布局合
理,但总要消耗环境资源,总会在不同方面和
不同程度上影响环境质量。因此必须选择先进
的生产工艺、切实有效可行的治理措施。
2019/8/15
21
2.类型

包括产业和行业的划分等等。
3.范围:
指人类社会行为所涉及到的空 间的大小和特征。
2019/8/15
6
2、环境的基本特性
整体性与区域性
变动性和稳定性
资源性与价值性
3、环境的分类 按环境的范围分 按环境要素分 按性质分 按主体分 此外,在医学和生态学中,还有人
把环境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2019/8/15
7
4、环境要素
环境要素:构成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 的、性质不同而又服从总体演化规律的基 本物质组分。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社会环 境要素
2019/8/15
15
6.环境质量的生存价值
(1)环境与人体内环境的平衡
人类社会在利用自然发展自身的同时又在改 造自然。 环境一方面支持着人类社会的生存 发展,同时又在改变着人类。
环境人类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能量的传递 和物质的转换关系。
(2)环境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①物理方面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如气温、湿度、 气流(风)和热辐射等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影响。
物理学评价、地质学评价、经济学评价、美 学评价等。
2019/8/15
27
(三)按评价区域分 城市环境质量评价、农村环境质量评价、流域环
境质量评价、风景旅游区环境质量评价、自然保护区 环境质量评价、海洋环境质量评价、工矿区环境质量 评价、交通环境质量评价(公路、铁路)等。

环境评价基础知识

环境评价基础知识
结果分析
对预测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影响程度、范围和持续时间等方面。
评价方法
采用定性和定量评价方法,对环境影响进行评价,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05 环境保护措施与建议
污染控制措施
减少污染源
通过技术改造和管理措施,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量。
优化能源结构
推广清洁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降低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
地方标准通常更加严格,以适应地区 环境特征和应对特定环境问题
环保法律法规与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大气污染防治法》
《水污染防治法》 环保税收优惠政策及奖励机制,鼓励企业采取环保措施
环保国际公约与协议
01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02
《京都议定书》
03
《蒙特利尔议定书》
04
《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 》
节能减排
推广节能技术和设备,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循环经济
推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现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减量化、 再利用和资源化。
绿色消费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鼓励消费者选择环保产品和服务。
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议
产业结构调整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淘汰落后产能。
科技创新驱动
加强环境科技创新,提高环保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评价方法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包括资料调研、现场勘察、 模型模拟等。
案例特点
涉及范围广,需综合考虑社会 、经济、环境等多方面因素。
案例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评价目的
预测和评估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为项目决策提 分 析。
ABCD
VS
预测方法

环境评价学总结

环境评价学总结

一、名词解释环境:以人类或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法律上的定义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系统: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即从环境整体出发,从各个部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联系出发,用系统思想和方法重新考察、分析、处理环境问题,寻求以人类或人类为中心的环境整体的最优化。

环境质量: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类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类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概念。

环境影响:指人类或人类社会的各种环境活动对环境产生的作用和所引起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对人类或人类社会的效应,环境影响包括了人类社会的各职能搞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反作用两个方面。

环境质量变异:环境系统在人类活动和自然力作用下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动及演化过程,这种环境变动及演化过程所遵循的客观规律称为环境质量的变异规律。

环境评价:一般指对一切可能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异的人类社会行为产生的环境影响,从保护环境和建设环境的角度进行定性与定量的评定。

具有系统性、客观性、价值性、主观性和变异性特点。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根据近期环境质量监测资料以及区域背景环境资料,对一定区域内人类社会近期和当前的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异所进行的描述与评定。

生态平衡: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各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流动、信息流的传递,达到互相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这种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称为生态平衡。

生态危机:是指由于人类盲目活动而导致局部地区甚至整个生物圈结构和功能的失衡,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环境基准:环境中污染物对特定对象不产生不良或有害影响的最大剂量或浓度,不具法律效力。

环境标准: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维持生态平衡,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对污染源的监测方法以及其他需要所指定的标准的总称,一般来说是有关保护环境、控制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各种技术规范的总称。

现代环境科学概论 环境监测与评价PPT学习教案

现代环境科学概论  环境监测与评价PPT学习教案
第4页/共20页
➢ 环境要素观测 大气: 气象——风向、风速、气温、气压、湿度 天气——云、雾、雨 地形、地物 地表水:河宽、河深、流速、流量、流向 沿岸地形 土壤、底质
➢ 分析方法 ——原则上应采用国家规定的统一的标准方法 ——高含量污染物用容量法,低含量的采用仪器分析方法 ——多组分测定选用兼有分离和测定的方法, 阴离子(F—、Cl—、NO3—、SO4—)选择离子色谱, 有机物选择气相(液相)色谱 ——经常性监督监测尽量采用连续性自动监测仪
大气采样:考虑气象条件变化特征 在污染物出现高、中、低浓度时段分别取样 日均浓度测定每隔2—4小时取1次样 一般每日采样不小于3次,夜(大气稳定)、中午(不 稳定)、早晨或黄昏(中等稳定) 年均浓度测定每月1次,每次3—5天
地表水采样: 年际监测常在丰水期(必须)、平水期、枯水期(必 须)每期2次
污染源下游断面等间隔连续采样,取混合样 日变化大的断面等间隔连续采样,取混合样,7—14天 PH、DO、细菌总数单独取样,取各次平均值
第14页/共20页
评价程序
➢ 管理程序
可研
发展计划 项目建议书 立项
委托 环评大纲
工程实施
环评 审查、审批 环评报告书 审查、审批
第15页/共20页
➢ 工作程序
收集政策法规 初步工程分析 准备阶段 现状调查 筛选重点 确定评价等级 编制大纲 详细工程分析 现状监测调查 工作阶段 环境影响预测 环境影响评价
➢采样的质量控制:采样点、时段的审查 采样器校正 吸收技术及吸收剂检查 采样方法和标号确定
第6页/共20页
➢ 样品运输、贮存的质量控制:防流失 防污染 温度
保存时间 ➢ 分析质量控制:方法
仪器、试剂 标准 操作

环境评价概念及发展概述

环境评价概念及发展概述
▪ 1978年12月,中发[1978]79号文件批转的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 小组《环境保护工作汇报要点》中,首次提出了环境影响评价 的含义。1979年4月,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在《关于全国 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情况的报告》中,再次提出把环境影响评价
作为一项方针政策.
▪1979年9月《环境保护法》(试行)颁布,规定:
的标准。 环境质量是指环境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
适宜性。 环境质量既指环境的总体质量(综合质量),
也指环境要素的质量,如:大气环境质量、水环 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生物环境质量等。
13
第二节 环境质量与环境评价
每一个环境要素,可以用多个环境质量参数加 以定性或定量描述。
环境质量参数通常用环境介质中物质的浓度 来表征。
28
2、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沿革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经历由无到有, 有局部到全国,由不完善到逐步完善, 可分为四个阶段
(1)引入和确立阶段(1972-1979)
▪ 主要由一些高校及科研院所,参与开展环境质量评价及其方法 研究,并取得一系列环境评价结果。在报刊和学术会上,宣传 和倡导环境影响评价。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后,环 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开始引入我国。
33
(3)强化和完善阶段(1990-2002)
▪ 进入90年代后,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不断进一步强化和完 善。在强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同时,加强了生态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如三峡工程、京九铁路工程等),开展了区 域环境影响评价。防止污染和生态保护并重。
▪ 通过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在中国开始实行建设项目环境 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并逐步扩大和完善公众参与的范围。
11
(3)环境系统 环境是一个系统,它具有系统的特征。 环境系统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 它的子系统有: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

环境科学概论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科学概论环境质量评价

2. 污染源评价 (2)等标污染负荷
•某个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
•某种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
•m为该地区污染源的个数
•所有污染源和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
•n为该污染源的污染物种 类
PPT文档演模板
环境科学概论环境质量评价
• 污染源评价 (3)等标污染负荷比
•某个污染源的污染负荷比
•某种污染物的污染负荷比
PPT文档演模板
污染物 粉尘量
CO CO2
产生量(g) 5000 300 21
污染物 产生量(g)
硫化氢
544
氰化物
70
NOx
370
环境科学概论环境质量评价
•济宁市
•临沂市 •徐州市
•1997年, 排污量> 100t/d 的企业共 计1562 家
•驻马店市
PPT文档演模板
•六安区
•主要污染物为COD和 NH3-N
KiB
0.073 0.698i
0.091 0.442 0.218
硫化物
0.441 0.002 0.004 0.248
Kj
0.559 0.237 0.204 1.000
根据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规 定,排放到V类水体的污水,应执行二级排放标准,即: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单位:mg/l
污染物 挥发酚 CODcr
二级标准 0.5
300
PPT文档演模板
SS
硫化物
200
1.0
环境科学概论环境质量评价
第一步:求等标污染指数
PPT文档演模板
•等标污染指数
环境科学概论-环境质量 评价
PPT文档演模板

01环境评价概述

01环境评价概述
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01环境评价概述
22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I类 II类 III类
IV类
V类
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低背景含量,适用于各种用途
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适用于各种用途
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 及工、农业水
环境质量及评价
01环境评价概述
1பைடு நூலகம்
环境评价概述
环境 环境要素 环境质量
01环境评价概述
2
空气质量日报(预报)
API 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的简称)
50 点对应的污染物浓度为国家空气质量日均值一级标准; 100 点对应的污染浓度为国家空气质量日均值二级标准; 200 点对应的污染物浓度为国家空气质量日均值三级标准; API 更高值段的分级对应于各种污染物对对人体健康产生
等级和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大纲
查 环境影响预测
国家、地
方有关法 规和标准
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
提出环境保护建议和措施 给出评价结论、 编制报告书
01环境评价概述
建设 项目 工程 分析


阶 段
环 境




第 二
工 作
阶程
段序
第 三 阶 段 12
课堂讨论
目的:明确环境影响评价的 相关(利益)方的职责
01环境评价概述
(3)报告书编制阶段 汇总、分析第二阶段工作所得到的各种资料、数据,得出结
论,完成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制。
01环境评价概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3.2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3.2.1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程序
确定评价目的,判定实施计划
收集与评价有关的背景资料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背景值的预测 进行环境质量现状的分析 评价结论及对策
13.2.2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方法
环境污染评价方法:分为单因子指数和综合 指数两类。
生态学评价方法: 植物群落评价
景观评价法
动物群落评价 水生生物评价
13.3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分类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层次和性质分为: 战略性环境影响评价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 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生命周期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
战略行动 (决策、规划、立法、 政策等)
区域开发规划
• 环境质量影响的效应和作用 • 人为活动造成的环境影响具有阶段性 • 所有环境系统都具有“阈”值 • 环境质量变异存在着自然演化的过程
13.1.5 环境评价的方法
➢ 综合评价方法
用于综合地描述、识别、分析和评价开发行动对各 环境因子影响或引起的总体环境质量变化。
➢ 专项分析和评价方法
用于定性、定量地确定环境影响程度及重要性。 评价方法:环境影响特征度量法、环境指数和指标 法、专家判断法、智暴法、 德尔菲法、巴特尔指数法、 费用—效益分析法以及定权方法、现场监测和调查、统 计与多元分析法等。
建设项目规划
技术和产品发展 规划
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
战略 环境影响评价
区域开发 环境影响评价
单个建 设项目
EIA
多个建 设项目
EIA
技术开 发
EIA
生命周 期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的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建设单位提出已 批准的建设项目建议书
1研究国家有关的法律文件 2研究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其它文件
筛选重点评价项目
13.4 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1)分类管理 (2)评价报告内容 (3)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后评估
开发区发展规划 初步分析
收集相关规划、环保政 策、法规等有关资料
识别主要环境影响,拟定评价范围、评价内容、 评价重点、评价方法等
编制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
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和现场监测
规划方案分析
污染源分析
现场踏勘、初步 环境现状调查
环境容量与总量控制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规划合理性分析综合论证 公众参与
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 编制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报告书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确定评价范围的基本原则
评价要素 陆地生态 空气
地表水(海域) 地下水
评价范围
开发区及其周边地域,参考HT/J19“非污染生态影响” 可能受到区内和区外大气污染影响的,根据所在区域现 状大气污染源、拟建大气污染源和当地气象、地形等条 件而定 和水污染物受纳水体,根据废水特征、排放量、排放方 式、受纳水体特征确定。
三峡工程环境影响的识别 主要环境要素的研究
谢谢
根据开发区所在区域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地 下水开采利用状况量,及与开发区建设活动的关系确定。
声环境
开发区与相邻区域噪声适用区划
固体废物管理 收集、贮存及处置场所周围
13.5 案例分析
三峡工程概况分析 (1)环境背景 (2)三峡水利枢纽对环境的影响
三峡工程的论证 (1)经济效益 (2)工程特征指标
我国环境评价的发展过程
1973年,最早开展的环境质量评价工作是《北 京西郊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1979年颁布了《环境保护法(试行)》规定建 设有污染项目必须提交环境影响报告书,自此我国 开始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从 2019年9月30日起正式实施《环境影响评价 法》。
13.1.4 环境评价的原则
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 和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大纲
环境现 状调查
国家、地方有关法 规、标准
环境影响预测 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
1.环境保护建议和措施 2.给出结论 3.报告书的编制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图
建设项目 的工程分 析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1)环境影响的识别方法
核查表法
矩阵法
(2)环境影响预测方法 (3)环境影响信息的解释和传播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