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甘正传》意识形态解读

合集下载

美国电影《阿甘正传》反映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美国梦、乐观主义

美国电影《阿甘正传》反映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美国梦、乐观主义

美国电影《阿甘正传》反映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美国梦、乐观主义作者:于晓华来源:《中外企业家·下半月》 2013年第6期于晓华(长春工程学院外语学院,吉林长春130012)摘要:电影往往是我们平时日常生活的一个反应。

通过电影,观赏者对于不同国度的人的风格、生活习惯以及风俗都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电影《阿甘正传》中的主人公阿甘一生的传奇经历,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通过对这部电影赏析,我们了解到了美国世代传承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

本文旨在分析《阿甘正传》这部电影所反映的这些美国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包括美国梦和美国人的乐观主义。

关键词:美国电影;《阿甘正传》;美国梦乐观主义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17-0-01从上个世纪发展到现在,科技革命的兴起,全球的信息和传播事业以一个惊人的速度迅速发展起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我们也进如一个十分便捷的信息化时代。

在信息时代,媒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报纸、杂志、电视、电影等是较为先进的信息传播活动形态。

在这其中电影就像一个微观世界,表现出不同的社会价值观和思想观念。

在美国电影中,“美国梦”和“乐观主义”是常被涉及的主题。

那什么是“美国梦”呢?最具代表的关于“美国梦”的电影就是《阿甘正传》。

《阿甘正传》(1994)是由罗伯特.泽梅基斯导演,汤姆.汉克斯主演的一部“愚人电影”(反智电影)。

该电影获得了巨大成功——在1995年的第67届奥斯卡金像奖角逐中,《阿甘正传》一举获得13项提名,还夺得了当年全美10大票房影片的首位,并在有史以来最卖座的影片排行榜上名列第四,4年后该片又进入美国史上最伟大的百部电影之列。

因此,《阿甘正传》可以说是美国电影史上一部愚人电影的神话。

一、《阿甘正传》简介上世纪中叶,美国南部阿拉巴马州的绿茵堡镇,福瑞斯特.甘(阿甘)就出生在此地,生活在单亲家庭的他,是由母亲孤身一人将他抚育成人。

美国梦、乐观主义——美国电影《阿甘正传》反映的思想观念和价值

美国梦、乐观主义——美国电影《阿甘正传》反映的思想观念和价值

美国梦、乐观主义——美国电影《阿甘正传》反映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张盛【摘要电影反映人们的生活。

思想观念和价值观。

透过电影观赏者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

美国电影《阿甘正传》中的主人公阿甘一生的传奇经历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通过这部电影我们了解到了美国世代传承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

本文旨在分析《阿甘正传》这部电影所反映的这些美国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包括美国梦和美国人的乐观主义。

【关键词】美国电影《阿甘正传》美国梦乐观主义世纪以来的年。

世界传播事业和信息产业飞速发展。

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将人类带入了信息社会。

在信息时代媒介扮演著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报纸、杂志、电视、电影等是较为先进的信息传播活动形态。

其中电影也许是最具影响力的传媒。

电影就像一个微观世界。

表现出不同的社会价值观和思想观念。

在美国电影中。

“美国梦”和。

乐观主义”是常被涉及的主题。

那什么是。

美国梦”呢最具代表的关于“美国梦”的电影就是《阿甘正传。

阿甘正传是由罗伯特泽梅基斯导演汤姆??汉克斯主演的一部。

愚人电影”反智电影。

该电影获得了巨大成功——在年的第届奥斯卡金像奖角逐中…阿甘正传一举获得项提名包揽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剪辑和最佳视觉效果六项大奖还夺得了当年全美大票房影片的首位并在有史以来最卖座的影片排行榜上名列第四年后该片又进入美国史上最伟大的百部电影之列。

因此《阿甘正传可以说是美国电影史上一部愚人电影的神话。

一、《阿甘正传》简介福瑞斯特??甘阿甘出生在上世纪中叶、美国南部阿拉巴马州的绿茵堡镇由于父亲早逝他的母亲独自将他抚养长大。

阿甘的智商只有但凭借跑步的天赋他顺利地完成大学学业并参了军随后开赴越南战场。

在军营里他结识了。

捕虾迷”布巴和神经兮兮的丹??泰勒中尉。

布巴在越战中丧生。

丹中尉失去了双腿阿甘则因为救人成了战斗英雄。

回国后阿甘为了履行对布巴的承诺买下了一艘破船开始捕虾。

一系列机缘巧合后他不但化解了丹中尉的怨气还莫名其妙地累积了大量资产。

任选角度论述阿甘正传的艺术特色

任选角度论述阿甘正传的艺术特色

任选角度论述阿甘正传的艺术特色电影作为新生的大众艺术, 从诞生起便以其透明性、通俗易懂与娱乐性等特点被大众所接受, 并成为日常生活中消遣的工具, 其大众性与娱乐性也是早期电影和绝大多数商业电影追求或努力保持的特征。

大众关于电影的讨论, 也大多集中在电影中的故事、情景、画面构图及演员的服装、对白 (内心独白、旁白、人物间对话) 、运用特效等方面。

在此, 就要提到电影中的艺术特色重要元素——视觉元素与听觉元素及叙事方式。

那么下面我将以经典电影《阿甘正传》为例, 从影片中的视听元素与叙事方式两个方面出发浅析本部电影,带你一起更好的理解这部经典影片。

1 视听语言的表征及意蕴1.1 视觉层面的象征性阐释视觉层面包含多方面的元素, 如摄影机的机位, 而机位又包括电影画面整体的构图、光线, 光影与电影的整体色彩搭等等。

戴锦华教授认为:“用专业化的表述方式是, 机位意味着某种画面的景别, 即电影画面究竟是特写(分为特写、大特写) 、近景、中景还是全景, 意味着角度:仰拍、俯拍或平视。

而构图则是借自古老绘画艺术的语言元素, 在种种电影的构图方式中, 一种需要予以强调的元素, 是所谓对‘画框中画框’的运用。

”“人与物、人与镜中像相映照, 可以借助种种关于镜像的隐喻, 构成虚与实、真与伪、真言与谎言的表达。

”构图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如孤独、忧愁、欢乐等视觉呈现, 构成某种直面或侧面的自我表述。

通过电影所呈现的视觉元素, 可以构建电影的叙事结构或深层意义结构, 从而达到展示成为心理剧的重要元素和手段之一。

另一重要的电影视觉元素是造型与光和色彩, 如影片中人物的服装及头发造型、整体形象、整部影片的空间造型, 它是影片的基调之一, 人物的形象与电影想要表达的意义有密切的联系, 无言地讲述着时光的故事。

当然, 这也是在导演及美工的选景基础上才会有的效果。

光与色彩, 既属于电影整体造型的一部分, 又是电影视觉语言中的分支。

浅谈电影《阿甘正传》

浅谈电影《阿甘正传》

浅谈电影《阿甘正传》电影《阿甘正传》取材于二战结束后不久的美国,讲述了一个智商只有75的先天弱智孩子阿甘的成长史。

从而从他的生活反应出美国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以独特的角度对美国几十年来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做了展现。

它使美国人重新审视国家和个人的过去,重新反省美国人的本质。

电影中的阿甘是一个智障者,先天弱智,智商只有75,然而他的妈妈是一个性格坚强的女性,她要让儿子和其他正常人一样生活,她常常鼓励阿甘“傻人有傻福”,要他自强不息。

而上帝也并没有遗弃阿甘,他不仅赐予阿甘一双疾步如飞的“飞毛腿”,还赐给了他一个单纯正直、不存半点邪念的头脑。

在上学的校车里,阿甘与金发小女孩珍妮相遇,从此,阿甘开始了他一生不停的奔跑。

在中学时,阿甘为了躲避同学的追打而跑进了一所学校的橄榄球场,就这样跑进了大学。

在大学里,他被破格录取,并成了橄榄球巨星,受到了肯尼迪总统的接见。

大学毕业后,在一名新兵的鼓动下,阿甘应征参加了越战。

在一次战斗中,他所在的部队中了埋伏,一声撤退令下,阿甘记起了珍妮的嘱咐(你若遇上麻烦,不要逞强,你就跑,远远跑开)撒腿就跑,直到跑到了一条河边,这时,他才猛的想起自己的好朋友巴布还没跑出来,于是他又奋不顾身地跑回去救巴布,同时还救起了许多的同伴,可是,当最后阿甘终于救出巴布时,巴布却再也没能醒来。

战争结束后,阿甘负伤救了战友作为英雄受到了约翰逊总统的接见。

在一次反战集会上,阿甘又遇见了珍妮,而珍妮已经堕落,过着放荡的生活。

阿甘一直爱着珍妮,但珍妮却不爱他。

两人匆匆相遇又匆匆分手。

后来,他又迷上了乒乓球,而且技术练得十分精湛。

后作为乒乓外交的使者,到中国参加过乒乓球比赛,并为中美建交立了功。

因为“傻人有傻福”,阿甘还阴差阳错地发了大财,成了百万富翁。

而阿甘不愿为名利所累,他做了一名园丁。

阿甘时常思念珍妮,而这时的珍妮早已误入歧途,陷于绝望之中。

终于有一天,珍妮回来了,她和阿甘共同生活了一段日子,在一天夜晚,珍妮投入了阿甘的怀抱,之后又在黎明悄然离去。

一座意识形态的浮桥——《阿甘正传》从小说到电影

一座意识形态的浮桥——《阿甘正传》从小说到电影

只 猴 子 一 起 作 为 试 验 品 被 送 往 太 空 … … 这 一 系 列 荒 诞 的 经 历 构 成 了 他 充 满 黑 色 幽 默 的 一 生 。小 说 中 阿
甘确 实穿 越 了历史 , 参 与 到每一 个历 史情 境 中, 但 影 片 中所 呈 现 的 是 他 被 命 运 偶 然 推 人 到 历 史 的 重 要 时 刻 ,
却 也 超 越 于 历 史 本 身 ,赋 有 “ 置 身 其 中却 置 身其 外 ” 的 纯洁 无 邪 。小 说 中 的詹 妮确 实 是 一个 实 践性 解 放 的 女 人 ,同 时 也 是 一 名 激 进 活 跃 的 反 战 人 士 和 反 文 化 运 动 的 参 与 者 , 但 小 说 中 的 她 要 比 在 电 影 中传 统 许 多, 她 的个人 生 活与她 的社 会实 践也 没有 直 接关联 , 在 留 给 阿 甘 的信 里 她 说 她 只想 找 个 地 方 过 单 纯 的 日子 。 而 电影 里 那 个 独 立 自主 而 又 温 柔 善 良 的 姑 娘 变 成 了 堕 落 的 代 名 词 。 在 校 读 书 期 间 她 与 男 友 同 居 ,毕 业 后
为 了成 为 明 星 在 低 级 的 夜 总 会 里 裸 体 弹 吉 它 , 在 反 战 运 动 中与 男 性 产 生 不 正 当 关 系 ,遭 受 殴 打 , 还 染 上
毒 瘾 差 点 自杀 ,最 后 死 于 艾 滋 病 毒 ,她 的命 运 与 她 的 政 治 行 为 已 经 二 位 一 体 。 从 小 说 到 电影 的人 物 设 置可 以看 出阿甘 和 詹妮 的角 色 进行 了一 定程 度 的互 换 。电影 中詹妮 的扭 曲叛 逆 和 阿 甘 的 善 良守 护 与 小 说 相 比形 成 反 差 ,所 要 表 现 的 是 对 美 国 主 流 价 值 的 强 调 和 歌 颂 。 单 纯 、善 良 、 勤 劳 、诚 实 ,几 乎 具 有 一 切 主 流 价 值 的 阿 甘 一 次 次 将 詹 妮 从 暴 力 和 侵 犯 中 解 救 出 来 ,而 詹 妮 却 一 次 次 离 开 他 。影 片 在爱 情 故 事 的表 象 下 隐藏 了一种 重 要 的叙 事 策 略— — 意 识形 态 腹语 术 。电影 中的詹 妮 死 于艾

阿甘:推动美国社会和谐的力量——从意识形态角度解读影片《阿甘正传》

阿甘:推动美国社会和谐的力量——从意识形态角度解读影片《阿甘正传》

[摘要]荣获67届奥斯卡六项大奖的美国影片《阿甘正传》讲述的是智障人阿甘经历了二战后美国将近四十年的风雨激荡的历史,成为商业巨贾的故事。

阿甘以他坚韧不拔的精神、传奇般的人生和事业上的成功成为推动分崩离析的美国社会走向和谐的感召力量,在美国主流文化和亚文化之间,在不同种族和民族之间,在人和神之间冲破障碍,架起相互沟通的桥梁,促进美国多元文化的融合和发展。

[关键词]社会和谐;主流文化;亚文化;融合进入21世纪,神州大地上龙的传人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创建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中。

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东方人的愿望.也是西方人的理想。

1994年,以美国本土3亿美元票房创造奇迹的好莱坞大片《阿甘正传》就表达了美国民众对回归传统道德价值观的渴望、对和平稳定的社会生活的向往,也间接地反映出在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下的政府不可能从上而下成功地推动社会和谐,而只能寄希望于英雄人物的出现和感召。

阿甘就是这样一位应时出世的英雄。

戴锦华先生认为《阿甘正传》及时地出现在当代美国文化四分五裂并丧失了稳定的价值观念的时刻,为美国社会提供了一种社会融合和想象性拯救的力量。

”[1]( P198)确实如此,导演将阿甘刻画成一个道德完善的。

救世主”。

他的生活经历贯穿美国50年代到80年代这段社会动荡、风雨飘摇的历史。

当时美国民众仍然没有走出政治谋杀。

三K党对黑人的迫害、惨痛的战败、性虐待及毒品泛滥带给他们的伤痛。

阿甘让人从另外一种眼光看这个千疮百孔的社会,对社会热点和敏感问题提供了新的解读方法,弱化了人们心中的哀痛。

作为社会矛盾的协调员,人类精神危机的救赎者,他提供了解决社会矛盾的总体思路——达成多元文化下的“和解”。

即通过他固守的传统美德和保守主义行为去解决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矛盾造成的种种社会危机和人类生存困境中的精神危机,实现主流文化和亚文化的融合、种族和解、民族和解、人与神的和解等多元文化语境下的融合。

进而促进美国社会的和谐和发展。

一、美国主流文化和亚文化的融合文化是一个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具有纷繁的种类和深广的内涵。

意识形态批评——《阿甘正传》

意识形态批评——《阿甘正传》

意识形态批评——《阿甘正传》意识形态批评——《阿甘正传》2009级马伶徽《阿甘正传》这部影片在美国获得了票房奇迹,这部获得奥斯卡大奖的影片让我们在享受好莱坞商业大片的同时也了解到了整个美国社会的复杂与意识形态,《阿甘正传》符合了当时社会主流文化的趋势,同时也博得了民众的呼声,所以他幸运的挤进了美国最伟大的电影行列,创造了成功的社会神话。

《阿甘正传》改变自原著小说,省略了小说中的部分情节,讲述内容从上世纪50代开始,到80年代结束。

通过一个小人物阿甘的视角,来体验社会的冷暖百态,而这些经历的背后也无不透视着美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将意识形态暗含在影片之中,并向全世界传播。

首先是五六十年代的黑人民权运动,导演多处将新闻纪录片中的历史镜头与剧中察觉的细节上得以体现,白人学生公然喊出“我们不愿意合校”的口号,而阿甘作为一个傻里傻气的局外人,却做出相反地举动,给黑人学生捡书,之后还在战争中认识了黑人朋友。

对于民权运动的间接交待也体现在影片的其他情节中。

珍妮梦想成为新左翼民谣歌手琼·贝丝,而贝丝本身是坚定的民权运动积极分子。

珍妮演唱的歌曲《答案在风中》也是60 年代的民权运动主题歌之一。

其次是越南战争,阿甘参与到越南战争中,但导演很巧妙地避过了战争,我们在影片中只看到战火,听到炮弹声,却从未出现一个越南士兵;以及战争结束后阿甘上台争对战争进行演讲时,音响突然出现故障,巧妙地避过了政治敏感话题,这些设计都是导演精明之处。

再来则是六十年代伴随规模空前的黑人民权运动同时发生的是反文化运动,它包括了发生在60 年代美国社会的一切抗议运动。

珍妮的男朋友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这里是反文化运动的发起地。

这场运动的主力是嬉皮士。

他们通过装扮对美国社会表示不满与反叛,而影片中阿甘与珍妮相遇时,珍妮的装扮已经是典型的嬉皮士风格。

另一方面,嬉皮士运动与吸毒紧密相关, 吸大麻在当时已成为一种对抗主流文化的武器,影片中珍妮和男朋友吸毒的画面已经反映出来。

电影《阿甘正传》中后现代主义精神的呈现

电影《阿甘正传》中后现代主义精神的呈现

电影《阿甘正传》中后现代主义精神的呈现【摘要】电影《阿甘正传》在探讨后现代主义精神时,通过对社会观念和权力结构的颠覆、时间观念的desconstrucción、以及反讽和拯救等方式展现了后现代主义主题。

阿甘以他的善良、纯真和乐观,挑战了现代社会对成功和价值的定义,同时颠覆了权力和身份的固有概念。

电影中强调了时间的流动性和相对性,突出了人的选择和机遇在塑造命运中的重要性。

最终,影片通过阿甘的故事启示观众,后现代主义精神在批判现实的同时也提供了希望和拯救,为人们重新审视和思考生活中的意义和真理。

【关键词】电影《阿甘正传》、后现代主义、精神、表现方式、社会观念、权力结构、时间观念、反讽、拯救、启示1. 引言1.1 电影《阿甘正传》简介《阿甘正传》是一部由导演罗伯特·泽米吉斯执导、汤姆·汉克斯主演的经典电影。

该片于1994年上映,讲述了一个智障男子阿甘从小到大经历的一系列奇幻故事。

影片以阿甘自传的形式展现了他从一个看似平庸的男子变成了一个传奇人物的生活历程。

从越战到运动员到渔夫,阿甘凭借着自己的善良和坚持,影响着周围人的生活。

电影《阿甘正传》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主题被广泛认为是一部具有后现代主义精神的作品。

影片巧妙地融合了现实与幻想,对传统观念和权力结构进行了颠覆,同时也对时间观念进行desconstrucción,表达了后现代主义的反讽与拯救。

通过阿甘的经历,观众得以窥见一个充满希望和可能性的世界,这种精神对当代社会依然具有启示意义。

2. 正文2.1 后现代主义精神的定义后现代主义精神的定义涉及多个方面,但主要包括对现代理性的怀疑和对固有观念的颠覆。

后现代主义认为人类所创造的意义和价值观念是相对的,不具有普遍性和绝对性。

它反对任何形式的确定性和单一真理,强调多样性、复杂性和相对性。

后现代主义的概念常常与后现代主义哲学家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和米歇尔·福柯的思想相关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阿甘正传》的意识形态解读首先,这么一部世界闻名的经典之作,就不需要再喋喋不休的说它有多成功和它取得了多少的大奖以及它众所周知的电影情节什么的。

影片中最突出和成功的一点就是意识形态的运用,所以这里重点要说的是《阿甘正传》里旗帜鲜明的意识形态。

关于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具有理解性的想象、一种观看事物的方法存在于共识与一些哲学趋势中,或者是指由社会中的统治阶级对所有社会成员提出的一组观念。

意识形态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直接相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意识形式。

意识形态的内容,是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和人与人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反映。

意识形态的各种形式起源于以生产劳动为基础的社会物质生活。

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各以特殊的方式,从不同侧面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

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意识形态的有机整体。

意识形态电影批评
意识形态电影批评是以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为依据的电影批评理论。

20世纪60年代,法国《电影手册》和《电影力》的左倾政治取向,引起了电影理论和批评的改观,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路易·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深刻影响了西方电影批评理论。

1969年,他发表的《国家机器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一文强调指出,宗教、教育、家庭、法律、工会、文化和大众传媒是“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其功能是向个体灌输主流意识形态,使个体接受现存社会规范和社会结
构,在生产关系体系内“自愿”接受社会角色,以非武力或非强迫的方式迫使个体服从现存社会关系。

1970年让·路易·博德里的《电影:电影基本装置的意识形态效果》和让·路易·柯莫里的《技术与意识形态》的发表,标志着意识形态电影理论的确立。

意识形态电影理论强调,电影作为一种表达手段,属于意识形态上层建筑,无论就电影的生产机制、电影表现的内容和形式,以至电影的基本装置而言,都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

电影既受制于国家意识形态机器,也再生产这种意识形态。

《阿甘正传》意识形态的解读
影片主人公阿甘是一个智商只有75被人称作“傻瓜”的美国青年,然而他正直、善良,创造了许多常人无法实现的奇迹。

他的生活经历贯穿了美国50年代到80年代。

该片不仅提及了这段时间里著名的历史事件,而且以阿甘的独有经历带给观众心灵上的慰藉。

同时,影片体现了鲜明的美国社会意识形态,也展现了意识形态的运用对电影成功的巨大作用和对观众的有效影响。

一、种族和解
该片对种族问题的关注是花了大笔墨的,可以说阿甘在影片中充当了种族之间的调解者。

影片有多处明显体现种族问题的地方,这里就截取两处作为例子。

一是阿拉巴马大学校长乔治.华盛顿拒绝两名黑人学生人校学习,当时肯尼迪派出国民警卫队与之对峙,乔治.华盛顿才勉强退让。

该片把阿甘嵌入到了这个历史事件当中,阿甘从众多围观的白人中走出来,很自然地把黑人女学生掉在地上的书捡起来还给她。

影片虽然只是给主人公设置了这样一个微小的动作,但传达出的意义是深远的。

二是阿甘和黑人布巴之间的友情。

布巴总是不停地和阿甘说他捕虾的梦想,而阿甘在叙述中也总是说布巴是他的“最好的好朋友”。

丹中尉有一次问他俩是否是双胞胎,阿甘和布巴相互对视片刻,很认真地回答他们没有亲戚关系。

发问者的有
意调侃,回答者的严肃认真,让人深思。

还有退役后的阿甘为了完布巴的遗愿,把所有积蓄都投入了捕虾业。

捕虾成功后,他将一半的收入分给了布巴一家,改变了他们的阶级地位。

阿甘在捕虾失败之时曾去一所黑人浸礼教祈祷,成功后的他将部分财富捐赠给这所黑人浸礼教。

影片在这一情节的设置让白人和黑人之间又多了条联系的纽带,而无疑阿甘就是影片中的这条闪光的纽带。

二、传统价值观的回归
“《阿甘正传》不仅是一部励志片更是对战后美国社会价值变迁的回顾和总结,它倡导一种传统的,带有宗教色彩的保守主义价值观的回归。


1、以家庭为中心的价值观念
阿甘虽然智商不高,生活在单亲家庭,但是母亲对他正确的教育是他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阿甘和母亲相依为命,他是母亲的骄傲,当得知母亲生病之后,正在捕虾的阿甘一头扎进水中,迫不及待地回到母亲身边。

同样生活在单亲家庭的珍妮,从小忍受父亲的酗酒,猥亵,导致珍妮反叛的性格与最后的沦落。

最后当阿甘也和珍妮结婚组成家庭,使她终于回到了自己渴望已久的家庭生活。

即使是影片最后小阿甘也失去了母亲,和父亲相依为命。

由此看来该片关注了美国单亲家庭问题,倡导以家庭为中心的价值观念。

2、保持宗教信仰
影片多处涉及到宗教信仰的问题,得救后的丹中尉成为失去双腿的残疾人,他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自暴自弃,埋怨阿甘从战争中救出自己。

他经常问阿甘:“你找到你的上帝了吗?”提出这样的问题可以说是一个人在信仰上出了差错。

最后在暴风雨过后,丹中尉终于平静下来,他接受了命运的安排,并衷心地感谢阿甘的救命之恩,用阿甘的话讲就是“他已经达到了和神的和谐。

”阿甘去教堂祈祷捕虾顺利,并捐助黑人浸礼教等等情节都表明该片倡导美国民众保持自己的宗教信仰。

三、妇女解放
即使影片抹去了60年代妇女解放运动的痕迹,只是单纯的阐述阿甘和珍妮彼此交错的爱情故事,但是这不能够阻挡观众对妇女解放问题的思考。

珍妮是从小生活在不幸的家庭中,而后反叛主流、吸毒的迷途者,她代表了反抗社会和不公平待遇的社会底层妇女。

小时候要躲避不幸的家庭生活,长大后为成名、做民谣歌手、反战等等,珍妮始终在不断地抗争着。

尽管珍妮不停地抗争,但却没有阻止自己走向堕落和毁灭。

虽然影片给了珍妮一个美好的结局,与最爱她的阿甘结婚组成家庭,但是这看似美好的归宿下,折射出了妇女解放的道路的任重而道远。

四、跑步前进的人生
小时候的阿甘腿脚不灵便,需要带着脚撑走路,每次受到欺负时,珍妮都要他快跑。

第一次的快跑,不仅使阿甘摆脱了同学的欺负,还使他打破了脚撑的束缚,自由地奔跑。

从此之后跑步成了阿甘的特长,他进了橄榄球队从而顺利进入大学并毕业;他因为跑得快而在战场上幸免于难还救了多名战友成为战斗英雄;他跑遍了整个美国而成为许多人在精神上的崇拜对象。

因为从未停止过奔跑,阿甘成就了自己也影响了他人。

影片想要通过阿甘的奔跑,告诉观众跑步前进的人生将是精彩不断的,你不会预料到下一个路口会是什么景色。

就像阿甘母亲说的那样“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不知道下一颗将是什么味道”。

结语
利用电影来传达某种意识形态的做法由来已久,《阿甘正传》以它独特的取材以及巧妙的意识形态运用传达出种族和解、社会价值观的回归等方面的意识形态,使得这部影片做到了艺术与商业的完美结合,从而叫好又叫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