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甘正传》镜头分析

合集下载

阿甘正传细节分析

阿甘正传细节分析

阿甘正传细节分析1。

阿甘和对丹中尉说自己要做船长时,丹中尉嘲笑说如果阿甘做了船长自己就会做太空人,这为以后也埋下了一个小伏笔,因为最后丹中尉的假腿就是用造航天飞机的材料做的。

2。

阿甘最后和珍妮举行婚礼时,丹中尉是站在最后,其他人都是座着的。

对于失去双腿的人,能够站立着就是幸福。

3。

阿甘在住宾馆的时候打电话叫人到对面楼去查看一下,他被楼对面的手电桶光照的眼睛睡不着,这其实就是着名的”水门事件”,导演巧妙安排了甘作为检举人,我们可以在后面马上看到尼克松辞职的一幕。

4。

阿甘跑步时被溅了一脸泥水了吗?阿甘用路人递过来的背心擦脸,从此就有了文化衫。

要知道在这之前是没有在背心上印字或图案的。

5。

丹把赚的钱投资苹果电脑了吗?阿甘居然说是投资水果行业,真是搞笑。

6。

这部片子最搞笑的是:阿甘在美式足球比赛中,当他得分后冲向场外时,看台上飘下一张标语:STOP!7。

一开始阿干还小得的时候他妈指着电视上那个跳摇摆舞的说“少儿不宜”。

之前这个人还在阿甘他们家投宿过。

这个人就是猫王。

呵呵~没想到他也客串了一把。

的确在那个时候,猫王最先引导了扭臀的时尚,不过一开始大部分美国人都觉得这个招牌动作是很下流的。

8。

拿背心擦脸的那个不只是文化衫那么简单。

擦出来的印记就是着名的品牌smile啊,那个人就是创始人。

呵呵~原来也是阿甘指引他了9。

阿甘在集会上碰到一个黑人在滔滔不绝的演说,以前不知道是什么人,后来看了丹泽尔华盛顿的片子后知道是黑豹党。

10。

阿甘到白宫作客,洗手间里有一张梦露的相片。

11。

影片中你还可以看到:鲍勃·霍普(Bob Hope),美国喜剧演员,生前得到1500余个奖项,《吉尼斯世界纪录》因此称之为“最受尊重的娱乐界人士”。

2003年7月27日去世。

另外还有一个大家都熟悉的美国登月宇航员——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

还有一处大家更熟悉的,阿甘在退伍之后回到家,他妈妈给他准备的球拍是“毛主席”牌的,上面有个很大的毛主席头像。

阿甘正传 影片分析

阿甘正传 影片分析

《阿甘正传》影片分析分析片段,阿甘奔跑(时间:影片1小时51分20秒到1小时58分):此片段供用到了三十一个镜头。

镜头一:镜头开场用了全景,并用树和房子的影子及光线交代时间,在一个早晨,独自坐着的阿甘有了跑步的想法。

随着阿甘的向前的跑动,镜头跟随移动,变成为大远景,并响起充满动力的音乐。

镜头二:镜头开场用了中景,主要阿甘因奋力奔跑而摇摆的身体以及坚定的眼神,此时旁白讲述跑的原因“只想跑步”。

镜头三:镜头开场用了一个人物正面的远景,镜头正对着围墙出口,阿甘一冲而过,随着阿甘的移动镜头也跟着移动,似乎暗示阿甘冲出围墙,冲出旧的生活,奔向新的生活。

镜头四:镜头开场用了大远景,镜头中心正对马路分岔口,阿甘跑着冲过马路。

未有半点徘徊,表现阿甘有明确的目标(镇的边缘)。

镜头五:镜头开场用了大远景,移动的镜头随着阿甘的奔跑而变化,先向后缩,然后阿甘跑过镜头,镜头又跟着移动,直到阿甘在一条看不到尽头的马路上向前奔跑。

此时旁白讲述阿甘的下一个目的地(格林鲍镇)。

镜头六:镜头开场用了近景,然后逐渐变化成远景(此时镜头开始逐渐升起成为俯拍)、全景、大远景。

此时旁白讲述下一个目标(横越阿拉巴马州)。

镜头七:镜头开场用了特写,镜头切到现实阿甘在候车点讲述,讲述了“只是自己喜欢跑”,说出了下个镜头即将到达的地点(圣大蒙尼卡游艇港口),镜头迅速切换到下个镜头。

镜头八:镜头开场向上仰拍地点圣大蒙尼卡游艇港口,并逐渐下移成为大远景。

交代阿甘到了一个目标地点。

镜头九:镜头开场用了远景,阿甘跑到圣大蒙尼卡游艇港口,此时太阳刚从海面上升起,海面上还映着日出的斜影。

阿甘没有停留,镜头又开始跟随阿甘移动,镜头由大全景变成近景。

镜头稍微带有斜向下的俯拍。

镜头十:镜头开场是大远景,镜头稍微斜向上仰拍(阿甘在一个坡面上奔跑)。

旁白交代到达另一个海洋,其实是告诉观众,已经横穿了整个美国。

镜头十一:镜头开场是大远景,镜头里的动景只有拍打着的海水和跑动着的阿甘,到达海洋的时间跟镜头九一样,也是日出时分。

《阿甘正传》蒙太奇手法分析

《阿甘正传》蒙太奇手法分析

《阿甘正传》蒙太奇手法分析材料类1510王德睿20152228导演在处理把捕虾作为人生志愿的布巴、立誓要战死沙场的丹泰来中尉的时候用了很多的叙事蒙太奇手法点缀。

比如当布巴向阿甘介绍自己的时候:画面很自然地跟着话语转换到布巴的妈妈等一系列的场景。

这些场景是修饰电影语言的关键笔墨。

将不同的空间和角度拍摄的镜头组合起来的,从而来刻画人物,展现事件。

片中有一个情节是阿甘讲诉他名字的来由。

从开始讲妈妈是怎样给他取的这个名字那一段都是阿甘的“一段回忆”:这里也是一个典型的“叙事蒙太奇”。

凭借蒙太奇的作用:该电影在叙事风格上享有了时空的极大自由:甚至可以构成与实际生活中的时间空间并不一致的电影时间和电影空间。

比如:好几次重大历史事件:学校解除种族歧视政策:好几届总统被刺杀:乒乓外交:反战集会等等。

这都是电影在拍摄中无法实现的:而如果要实现这一场景必须借助蒙太奇手法:把时间和空间不真实的拉入电影中来:从而叙述事件。

影片主要有两条线索:一条描写了阿甘从上大学到参军再到参加越战最后到退伍的一生:同时另一条线索是描写了珍妮的一生:写出了珍妮为了求得荣誉:为了出名:忍心离开阿甘自己去闯荡漂泊的一生。

这两段虽然是发生在不同的空间:但是随着镜头的不断切换:使它们在叙事上呈现出互相关联的叙事段落:交叉剪接在一起:引起观众联想,随着珍妮的一次次与阿甘的相遇和分离而伤心:随着丹中尉的颓废而失落:随着珍妮的吸食毒品而为她感到悲哀:直到最后她年轻的生命结束感到惋惜、难过。

导演这样安排:无非是想在通过阿甘和珍妮的命运的对比和丹中尉命运的变化告诉观众一个哲理;人的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要靠自己的奋斗来创造命运:即便我们有各种缺陷:承受着各种不幸和灾难:但是只要能坚定一种信念:就能创造出奇迹。

影片开始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飘飞的羽毛:影片一开头:一根羽毛飘飘荡荡:吹过民居、马路:最后落到阿甘脚下:优雅却平淡无奇;影片的结尾:阿甘坐在他母亲曾经送他上学的长凳上:目送儿子上了校车后:默默地想着什么:一根羽毛从他脚前飘起:飘向蓝天、白云之间。

浅议影片《阿甘正传》中的摄影及剪辑手法

浅议影片《阿甘正传》中的摄影及剪辑手法

浅议影片《阿甘正传》中的摄影及剪辑手法摘要:摄影和剪辑手法在一部影片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合理的拍摄和剪辑对于一个影片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结合《阿甘正传》这部影片中某些具体的镜头和场景,对本片的拍摄手法和剪辑手法进行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运动镜头长镜头转场镜头蒙太奇引言:本文首先对影片的内容作了详细、具体的介绍,然后通过影片中经典的场景和片断分析摄影的手法及剪辑的手法,在这两个手法的运用上展现了影片整体的效果,突出了影片的艺术价值。

一、影片梗概故事发生在80年代的一天,在美国乔治亚州某镇的一个公共汽车站的长椅上,本片主人公阿甘正在向一同等车的人讲述自己奇特的经历。

天生有智力缺陷的阿甘不仅成为过橄榄球明星而且参加过越战,接见过总统,成为了亿万富翁,人生经历十分坎坷,但是他却有自己的信念和处事原则,始终追求着自己的幸福。

阿甘在结束了讲述之后,匆匆赶往珍妮的住处,他与珍妮还有小阿甘共同度过了一段幸福而短暂的时光。

不久,珍妮去世了,阿甘与儿子又开始了一个新的生活。

二、摄影手法《阿甘正传》这部影片采用了不同的摄影手法,使得整部影片最大限度地突破了舞台框架对空间的束缚,最大限度地接近现实生活空间的原生形态,不仅使得电影脱离戏剧成为了一门独立的艺术,而且给人们带来了完美的视觉享受。

以下就是影片中采用的拍摄手法:1、运动镜头运动镜头是镜头相对于被摄物体的位置变化。

它是与固定镜头相对而言的,它时常被用来加强物像之间的空间关系,引导观众的注意力随着镜头运动,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

⑴推拍。

推拍是摄影机通过移动逐渐接近被摄体的镜头。

随着摄影机的前推,影像经历由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到特写的变化。

由于推拍过程中取景范围在逐渐变小,因此渐渐的排除了背景和陪衬,主体的体积由小变大,细微部分的特征就逐渐清晰起来。

因此,推拍有突出主体、突出重点、突出细节、层层深入的造型效果。

⑵跟拍。

跟拍是摄影机的拍摄方向与被摄体的运动方向一致或完全相反,同时与被摄物体之间保持相等距离运动的镜头。

《阿甘正传》镜头分析

《阿甘正传》镜头分析
镜头拉近,体现了短暂得温馨画面却很隽永得感觉。
屋内与屋外情形得对比,体现了这一刻宁静时光得珍贵,同时有一种不为外界所扰得感觉,象征两人此刻都不愿理会外界,只沉浸在自身得情感里,宁静而美好。
15
阿甘在路上奔跑。
近景,展现了阿甘脸上坚定得表情与身后环境得变幻。
平拍,正面,体现了阿甘不变得坚持。
镜头跟随阿甘得前进而不断后退,体现了一种不变得宁静感。
10
丹中尉在桅杆上吼叫。
远景,将整个场景展现出来。
仰拍,以一种旁观得角度。
镜头不断得拉近,使丹中尉得表情展现出来。
体现了丹中尉内心得压抑,渴望发泄得情感。
11
阿甘得母亲死去。
特写,展现出了阿甘母亲临死前得眼神与表情,表现了一份伟大得母爱。
平拍,斜侧,完全展现了人物得表情。
镜头不断拉近,体现出阿甘最母亲得依赖不舍。
镜头分析——《阿甘正传》
镜头序号
画面内容
景别
拍摄角度
框架运动
镜头分析
1
羽毛从空中降落到阿甘得脚下。
从近景到远景再到近景,营造出了一种飘忽不定得感觉。
俯拍与仰拍得集合,就是镜头一直跟随这羽毛,始终让它占据着画面得中心位置。
摄像机在高空中不停追拍羽毛,再从高空缓缓下落,跟随羽毛静静落到地上,仿佛就是观众得眼睛一直追随着羽毛。
5
阿甘带珍妮离开酒吧,珍妮伏在栏杆上面。
特写,从脚部一直到臀部,脸得特写。
平拍,斜侧,让珍妮得双脚及脸部表情完整得出现在观众眼前。
镜头不断得向上,先出现脚,再到脸,表现出一种忧郁落寞得感情色彩。
体现里珍妮内心得空虚,落寞,镜头得移动与阿甘得目光一致,近景与缓慢上升,显出阿甘对她得一种膜拜,珍视,她将她视为自己得珍宝,可她并不懂得她内心得需求。

阿甘正传观感分析

阿甘正传观感分析

阿甘正传摘要:《阿甘正传》是由罗伯特·泽米吉斯导演,汤姆·汉克斯、罗宾·怀特主演的一部经典老电影,由美国作家温斯顿·格卢姆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于1994年在美国上映。

该片主要讲述了先天智障的男主――阿甘靠着自己的善良、诚实、天真等多种美好品质在众多不同领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的励志故事。

该片从主人公阿甘的“第一人称”视角展开回忆,回忆了阿甘平凡又不平凡的人生。

本文将从音乐、人物主题,观点镜头、色彩、节奏分析这部影片。

一、《阿甘正传》中的音乐这部影片的开头是一片洁白的羽毛从蓝天随着“FORREST GUMP SUITE”的钢琴音乐声中缓缓飘落,音乐声开头轻柔舒缓,临结尾变得高亢激昂,最后又回归平静,象征着主人公阿甘的人生,也像音乐一般起伏,就如影片中阿甘说的“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会是什么味道。

”这个场景很好的运用了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结合,在美妙的音乐声中,镜头慢慢往下拉,投射到房屋建筑、人来车往的街道,最后镜头拉到阿甘。

并且开头音乐停止响起的时候设计得非常巧妙,羽毛最后飞落到阿甘的鞋子边,阿甘把羽毛放进了自己箱子里的书本里,关上箱子的那一刹那,音乐停止,影片正题由此开始。

这首钢琴曲在影片中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片头,第二次出现在片尾。

同样的故事书,阿甘的儿子打开书本的那一刻,羽毛被风吹起,随着风飘向远方,这时候,钢琴曲响起。

琴声优美动人,让观众想起阿甘的一生,一个先天智障的傻子,为橄榄球运动员,当过乒乓球运动员,得到了爱情和友情,使得影片升华,引起观众共鸣,达到深入人心的效果。

这首钢琴曲成为影片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更使得阿甘正传这部电影成为世界经典是一个重要的助推力。

《阿甘正传》中的音乐并不占主导地位,在电影元素中是不容易让人察觉的,但是,它是成功的,它的完整性和对情节的发展补充是无可挑剔的。

二、《阿甘正传》的人物与主题阿甘,一个执着、简单、善良、坚持不懈的先天智障。

电影构图分析阿甘正传

电影构图分析阿甘正传

电影构图分析《阿甘正传》前一阵在论坛贴了个《大腕》的镜头分析帖,现在看来十分浅薄,这一阵在家里翻出老碟片,阿甘正传,以分析法重看,又有不少收获,发上来与各位同好交流,这个片子很老了,应该是1994年的,其实奥斯卡的水平也似乎参差不齐,某一年没有好片,像《角斗士》也可以作为最佳影片,可是1994年好片子一下子就出了三部《肖申克的救赎》,《低俗小说》和《阿甘正传》,最终《阿甘正传》胜出,《肖申克的救赎》颗粒无收。

《泰坦尼克号》能拿十几项奥斯卡奖,可是像《辛德勒的名单》只有七项,所以这个东西的水平好像也没法说......用这种方式分析其实有一定缺陷,电影一遍拍不好可以再来一遍,截图一遍截不好也可以再来一遍,从连续的镜头中截图总比直接按快门容易一些,因此这种分析仅为摄影构图的借鉴。

这次我换了截图软件,可以单格后退(上次只能单格前进,错过了就得重来),可以快进快退,截出的画面也不必再调整幅宽,有一点不方便就是截的都是bmp 格式,不过批量转换一下也很容易,图的上下有两条黑边,原片如此我也无能为力,实际画面的画幅要比16:9还宽些,我想要避免上次分析《大腕》时仅仅考虑其基本构图手法,因此类似三分法啦,三主体啦,这些片子我就都没有截,我个人感觉此片的主要看点,也是我截图与选图的标准是:1.多重空间的营造2.纪实的典型符号3.国家地理糖水片我最看重的还是前两项,第三项的片子不多,但是我感觉的确是非常漂亮的,也选了,就算正餐之外的甜点吧。

有人统计了一下阿甘正传中的历史事件,我搜索到的版本是22项,这还都是有名有姓的:1.3K党3K党(Ku Klux Klan, KKK)是美国最早的恐怖组织之一,1866年就有了。

主要鼓吹白人至上的种族主义,使用私刑、绑架、集体屠杀等手段迫害黑人、犹太人和东方人。

2.猫王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ELVIS PRESLEY)可能是20世纪美国流行音乐中最重要的人物。

他虽然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无可争议的是他使摇滚乐在世界范围的流行普及化。

《阿甘正传》长镜头分析

《阿甘正传》长镜头分析

《阿甘正传》长镜头分析《阿甘正传》讲述了智障儿童阿甘始终怀揣善良和单纯,充分运用其特长而拥有的励志传奇的一生。

纵观全片,我们不难发现整部影片中仅有的两处长镜头——一头和一尾,导演巧妙的运用了长镜头的好处,将长镜头的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

首先我们来看片头出现的长镜头,在一片阴霾中的蓝色高空里,若隐若现的羽毛开始漫无目的的“飘”,它飘到房顶上空,飘到树林里,飘到马路边,又随着风飘落到行人的肩上,高高低低的飘着,随后缓慢的飘到了主人公阿甘的脚下,那么这段长镜头好在哪里呢?首先,在蓝中带灰的天空里我们能够一眼发现在安静的天空飘动着的它,自然,我们的目光和注意力就会放在这个羽毛上,羽毛高低起伏的飘着,我们的目光也会高低起伏的随它而动,它会飘到哪去,下一秒往哪飘,我们的注意力都会跟着这个羽毛走,它卖尽了关子,慢慢地、慢慢地飘着,飘到这又飘到那,然后慢慢地飘到了主人公的脚下,于是我们的注意力会随着转移到主人公的鞋子,然后我们会发现故事就从这鞋子开始讲述给我们听,到这里第一个长镜头结束,导演运用这么一个长镜头既轻松愉快的为整部影片拉开了帷幕,同时又通过这个长镜头很好的为后文主人公的出场和他从小到大的一系列故事的讲述埋下了伏笔,另外,运用长镜头开片还给了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

我们再看片尾的长镜头,首先最大的作用就是首尾呼应,我们再来分析下片尾的内容来判断此处长镜头的作用和目的,片尾是阿甘送自己的儿子上学,两人坐在椅子上等待校车的到来,和当初阿甘的母亲送阿甘上学一样,所以阿甘也习惯性的准备提醒儿子“不要搭陌生人的车”,可能是想到自己与儿子不一样吧,所以阿甘没有说出口,然后儿子上车后,羽毛又从阿甘脚下飞起,慢慢的飞向了天空,长镜头结束,整部影片也随之结束,这里的长镜头,除去前面说的首尾呼应之外,它同样也为整部影片画上了轻松愉快的结尾,同样的,我认为这里的羽毛,不单单只是羽毛了,有了新的意义,预示着儿子的未来像羽毛一样,向天空飘去,却又不知去向哪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羽毛下降到人间象征着故事的开始。
2.羽毛的纯洁象征着阿甘内心的纯净。
3.羽毛的飘忽象征着命运的波折。
4.与结尾相结合,象征了完整的一生。
2
几个调皮的孩子汽车追福尔斯特
近景,特写佛尔斯特的脚如何艰难的移动,与她脸上的呆却坚定的表情。
侧拍,展现了她跑步的速度与节奏,从开始的艰难缓慢,后面逐渐变快,变得移动自如。
镜头一直跟随着福尔斯特的移动,与她节奏统一。
体现了福尔斯特被同伴歧视,但内心没有怨恨而就是纯洁坚定,她的步伐与她的性格一样,如磐石一般坚定。
3
珍妮与福尔斯特在玉米地里祈祷
从近景到远景,渐渐变成了上帝视角,体现出一种悲悯的情怀。
不断加高的俯拍,就是画面不断变大,任务变小。
镜头不断升高后退,景物随之变远,造成一种渐渐远离的感觉,使画面有一点感伤。
这已画面最好的诠释了阿甘内心的单纯与坚持,也正就是因为这份在纷扰世界的坚定,她才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人生。
16
阿甘寻找珍妮,跑过马路。
中景,展现了阿甘脸上的喜悦与奔跑的急切。
平拍,正面,使人物的表情与动作很好的展现。
镜头跟随阿甘的奔跑而后移,使光一直在她的脸上,体现了她内心的喜悦,奔向心爱之人的快乐。
6
丹中尉带着下属在越南的小路上行军。
远景,完整展现了美国士兵行军时的状态。
俯拍,以一种旁观的姿态,也含有一种讽刺。
镜头不断拉远,表现出了前路的未知性。
体现了美军行军的一种散漫,暗含这对越战甚至对外侵略战争的讽刺。有反战情结。
7
巴布中弹,在阿甘的怀中死去。
近景,将巴布将死时脸上的迷茫完全展现出来。
平拍,从斜侧转侧面。使人物的表情清晰表露。
美丽的天空代表阿甘无论在何种环境中依旧不变的纯净内心,她仰望天空,象征着一种纯洁,而仰望这一姿态,代表思念。
镜头拉近,体现了短暂的温馨画面却很隽永的感觉。
屋内与屋外情形的对比,体现了这一刻宁静时光的珍贵,同时有一种不为外界所扰的感觉,象征两人此刻都不愿理会外界,只沉浸在自身的情感里,宁静而美好。
15
阿甘在路上奔跑。
近景,展现了阿甘脸上坚定的表情与身后环境的变幻。
平拍,正面,体现了阿甘不变的坚持。
镜头跟随阿甘的前进而不断后退,体现了一种不变的宁静感。
镜头不断的拉近,如同两人不断向对方走近。
体现两人割舍不开的身后感情,同时两人的相聚在大环境的衬托下显得唯美而感人。
9
阿甘去巴布的墓前。
中景,展现了阿甘的动作与脸部的情,她发颤的手及专注的眼神。
仰拍,斜侧,将任务的表情与动作完整呈现。
镜头不断的拉近。
体现了阿甘对巴布的思念,同时表现了她对感情的执着,并没有因为巴布的离开而减轻她们之间的友谊,她依旧记得并思念着她。
平拍,斜侧,使画面具有美感,十分与谐。
镜头不断右移,使珍妮脸上的光变得柔与与温暖,体现人物内心。
此刻镜头前的珍妮脸上就是少有的宁与笑容,与她此时的心情相符,体现了她经历漂泊后此刻内心的宁静平与,与对此刻生活的享受。
14
珍妮与阿甘在房内跳舞。
远景,将屋外的大雨与屋内一起展现,产生对比。
平拍,侧面。利于展现屋外的情形,形成对比。
画面温暖的光线如同人物此时的内心情感,她始终没有对珍妮的若即若离而产生埋怨,她一如既往地爱着她,等待着她也追寻着她,展现了阿甘令人感动的爱。
17
珍妮死前与阿甘对话。
中景,展现了两人的表情,珍妮此时脸上的宁静安详。
平拍,斜侧,把两人静静相对的感觉表现了出来。
镜头不断拉近,光从窗外照到珍妮的面上,这就是对后面情节的一种预示。
10
丹中尉在桅杆上吼叫。
远景,将整个场景展现出来。
仰拍,以一种旁观的角度。
镜头不断的拉近,使丹中尉的表情展现出来。
体现了丹中尉内心的压抑,渴望发泄的情感。
11
阿甘的母亲死去。
特写,展现出了阿甘母亲临死前的眼神与表情,表现了一份伟大的母爱。
平拍,斜侧,完全展现了人物的表情。
镜头不断拉近,体现出阿甘最母亲的依赖不舍。
5
阿甘带珍妮离开酒吧,珍妮伏在栏杆上面。
特写,从脚部一直到臀部,脸的特写。
平拍,斜侧,让珍妮的双脚及脸部表情完整的出现在观众眼前。
镜头不断的向上,先出现脚,再到脸,表现出一种忧郁落寞的感情色彩。
体现里珍妮内心的空虚,落寞,镜头的移动与阿甘的目光一致,近景与缓慢上升,显出阿甘对她的一种膜拜,珍视,她将她视为自己的珍宝,可她并不懂得她内心的需求。
镜头缓慢拉近,最后移开,体现出悲伤的环境与巴布离开的无奈。
巴布死时脸上不时恐惧而就是迷茫的表情令人动容,同时暗含着拍摄者对越战的怀疑,镜头的远离,表现出对于死去的战士的悲伤之情。
8
阿甘在白宫前讲话,瞧见珍妮,与她在水中相聚。
远景,将整个场景都展现了出来,体现了大背景,同时显得唯美。
俯拍,将整个画面尽收眼底。
珍妮脸上柔软的光芒与宁静的笑容展现了她此刻的内心情感,在经历了无数命运波折后的感悟,也昭示了她即将离开的命运,而可此纯净的光线,代表了她最后内心得到救赎,平静的死去。
18
阿甘回忆越战时雨停后天空的景象。
从中景到近景。
从平拍到仰拍,将天空一点点展现,极具美感令人震撼。
镜头上移,就是一种体现思念的表达手段。
镜头分析——《阿甘正传》
镜头序号
画面内容
景别
拍摄角度
框架运动
镜头分析
1
羽毛从空中降落到阿甘的脚下。
从近景到远景再到近景,营造出了一种飘忽不定的感觉。
俯拍与仰拍的集合,就是镜头一直跟随这羽毛,始终让它占据着画面的中心位置。
摄像机在高空中不停追拍羽毛,再从高空缓缓下落,跟随羽毛静静落到地上,仿佛就是观众的眼睛一直追随着羽毛。
镜头的渐渐远离,伴随着轻缓的音乐,带给观众一种悲伤怜悯的情节,同时展现了珍妮内心的悲伤。
4
福尔斯特在雨天等着珍妮回学校。
中景,展现出福尔斯特静静等候的姿态。
平拍与斜侧拍摄,正好瞧清福尔斯特的所有动作与表情。
镜头缓慢地拉近,体现了福尔斯特等候的耐心与坚定。
在暴雨的反衬下,福尔斯特的等待显得漫长,但她一动不动的姿态,表现出她对珍妮深厚的感情。
展现了阿甘母亲对孩子伟大而坚持的爱,她用一种理解的方式正确的表达着母爱,她就是阿甘成功的重要原因。
12
珍妮回到父亲的房子,扔石头发泄。
近景与远景的交叉。
平拍,正面,将珍妮脸上的愤怒爱上表露无遗。
尽头不断变远变近。
体现了珍妮对父亲的怨恨,与她童年所承受的可怜命运与不公遭遇。
13
珍妮坐在窗前。
近景,展现了珍妮脸上的表情与肢体的动作,她静静坐在那里,体现了一种宁静的姿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