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保留灌肠法操作评分标准
中药灌肠流程及评分标准

中药保留灌肠法中药保留灌肠又称肛肠纳药法。
是将中药煎剂或掺与散剂,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具有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等作用。
一、目的1.镇静、催眠。
用于高热等症。
2.控制肠道感染。
如结肠炎、直肠周围脓肿、肠道易激综合症。
3.控制慢性炎症的临床症状,如慢性盆腔炎、慢性前列腺炎等。
4.降低血液中的含氮物质,如氮质血症等疾患。
二、评估1.核对医嘱及治疗卡。
2.病人病情,发病部位,灌肠目的。
3.病人大便的性状及肛周皮肤情况。
4.病人心理状况、合作程度。
三、准备1. 护士衣帽整齐、带口罩、洗手。
2. 用物治疗盘内备一次性注射器(20ml 或50ml )、量杯(或小容量灌肠袋),少量温水、药液,小号肛管,弯盘、3.止血钳,润滑剂,棉签,卫生纸,橡胶单与治疗巾,10cm 高的小枕,便盆,必要时备屏风、温度计。
四、实施1.备齐用物携至病人床旁,对床号,姓名,做好解释,再次核对治疗卡。
2.根据病情选择适宜体位(左侧或右侧卧位),双膝曲屈,裤脱至膝部,臀部移至床沿,上腿弯曲,下腿伸直微弯,垫橡胶单与治疗巾于臀下,垫小枕于橡胶单下以抬高臀部10cm。
3.检测药液温度,注射器抽取药液(或倒入小容量灌肠袋内),连接肛管,润滑肛管前端,排气,夹紧肛管并放入清洁弯盘内,弯盘置于臀下,左手用卫生纸分开臀部,显露肛门,右手持血管钳夹入肛管前端轻轻插入15cm。
4. 松开血管钳,缓慢注入药液,液面距肛门不超过30cm,注入时间宜在15〜20分钟内。
5. 药液灌毕,夹紧肛管,分离注射器,抽5〜10ml温开水从肛管缓缓注入(或直接将温开水10ml 倒入灌肠袋内滴入)。
6. 抬高肛管,反折或捏紧肛管(灌肠袋直接关上开关),用卫生纸包住肛管前段,拔出肛管放于弯盘内。
7. 用卫生纸轻擦肛门,病人屈膝仰,抬高臀部,待10〜15 分钟后取出小枕、橡胶单和治疗巾,嘱病人静卧1小时以上。
8. 整理床单位,撤去屏风,开窗通风,观察病人反应。
中药点滴法保留灌肠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中药点滴法保留灌肠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一、操作目的正确进行中药点滴法保留灌肠操作,根据医嘱为患者经肠道用药,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二、物品准备治疗车(洗手液)、热水袋1个,一次性导尿管1根,常规灌肠用物一套、中药煎剂、治疗盘、治疗卡、温度计、石蜡油、弯盘、卫生纸、必要时备毛毯、屏风等三、操作流程报告(我是××科护士××,我操作项目是中药保留灌肠,现物品准备完毕,是否开始,请指示?是!)→洗手(六步洗手法)戴口罩→取治疗本核对治疗单→检查用物→口述:请二人查对→推车入病房→问候患者,您今天感觉好些了吗?→取治疗单查对床头卡→走到患者床前(您是*床**吗?现在我要遵医嘱为您进行中药保留灌肠了,他的作用是止泻、止痛,您去厕所吗?请排空大小便)→关闭门窗,屏风遮挡病人→倒中药于灌肠袋中,测量灌肠液温度→灌肠袋距肛门不超过30cm →用肛管末端连接一次性导尿管→将莫菲氏滴管下端引流管盘成环状置于热水袋下保温(水温60~66℃)。
→协助患者取右侧卧位→脱裤至膝部,臀部垫高10cm →铺治疗巾于臀下,置弯盘于臀边→分开臀部,轻轻将导尿管插入肛门15-20cm →松开水止,固定尿管,调节速度30滴/min,以病人感觉下腹温暖、舒适、无便意为宜(随时观察、询问患者感受。
如有异常立即通知医生)→灌肠完毕,用卫生纸包裹导尿管拔出,放入污物桶内,用卫生纸擦净肛门并轻轻按揉。
→记录时间,拿治疗单再次查对并行签字(扫码)。
→向患者行操作后交待(口述:*床**,灌肠已完毕,请尽量将中药保留2小时以上,如出现其他不适请及时告诉我,您还有别的需要吗?值班护士是×××,我们将会经常巡视病房,若巡视不到请按呼叫器)→协助患者整理衣着并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口述:请您好好休息)→撤去屏风、打开门窗→报告操作完毕→整理用物,洗手。
三、应知应会1、中药灌肠的目的?答:①镇静、催眠,用于高热等症。
中医医院中药保留灌肠肛滴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开关未关闭
未按压
未整理
未记录
-5
-5
-5
-5
-3
-2
-2
-3
-5
-5
-5
-5
-5
-2
-3
-5
-5
注
意
事
项
1、在保留灌肠操作前,应了解灌肠的目的和病变的部位,以便取合适的体位和插入的深度。
2、肠道疾患宜在睡前灌入。肛门、直肠、结肠等手术后及大便失禁者不宜作保留灌肠。
10
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点
-5
考核时间:考核者:
4、排气、关闭输液开关。左手戴一次性手套,弯盘置于臀部,取下输液器尼龙针及橡皮管,润滑输液管前端,分拔臀部,插入肛门10-15厘米(根据病变部位深浅决定插入深度,最深可达20-25厘米),稍停片刻,固定。
5、松开输液器开关,滴入通畅后,调整60-80滴/分
6、滴入过程中观察病人反应,药液滴入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中医医院
科室姓名得分
项目
内容
分值
扣分
标准
扣分
目的
将少量中药溶液灌入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黏膜吸收,达到治疗目的。
5
少一点
-5
用物
准备
中药灌肠液、输液瓶、网袋、输液器、治疗盘、弯盘、纱布、石蜡油、棉签、草纸、中单、水温计、小枕。
10
少一件
-1
素质
要求
仪表大方,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5
少一点
-1
操
作
步
骤
1、向病人解释,嘱病人排空二便。30分钟后再作保留灌肠。
2、回治疗室,核对中药瓶签中的床号、姓名,取出渣中药灌肠液约200ml,测量药温(39-41℃)、倒入清洁的输液瓶内,套网袋,插输液器。洗手。
中药保留灌肠法

中药保留灌肠法是指将一定量的中药液,灌入直肠或结肠内,通过黏膜的吸收和物质交换,通里攻下,清热解毒,行气活血以达到治疗的一种方法。
其方法简便,吸收迅速,作用较快,还可以避免某些药物对胃粘膜的不良刺激。
一、目标1. 减轻无血运障碍的黏连性、麻痹性、痉挛性肠梗阻或蛔虫粪块堵塞的肠梗阻。
2. 通过通利大便排出毒素,用于肠道感染、腹腔、盆腔感染及肾功能不全者。
3. 镇静、催眠等二、适应症不仅可以治疗结肠直肠的局部病变,而且可以通过肠粘膜吸收治疗全身性疾病。
如溃疡性结肠炎、尿毒症、麻痹性肠梗阻及支气管哮喘等。
三、禁忌症1. 人工肝门患者。
2. 严重内痔、糜烂性肠梗阻、肛管粘膜炎症、有活动性出血者。
3. 严重心衰、恶性高血压患者。
4. 结、直肠术后及因其他疾病所致直肠狭窄的患者慎用或遵医嘱。
5. 孕妇禁用或遵医嘱。
四、注意事项1. 遵医嘱实施中药保留灌肠。
2. 操作时注意保暖及保护患者隐私。
3. 操作前嘱患者排空大便,必要时遵医嘱先行清洁灌肠。
4. 药液温度应保持在39C ~41C,过低可使肠蠕动加强,腹痛加剧;过高则引起肠黏膜烫伤或肠管扩张,产生强烈便意,致使药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短,吸收少。
5. 抬高臀部10cm肛管插入肛门10~15cm采用直肠滴注法时, 药液液面距肛门30'40cm,滴速60-80滴/分,每次灌注量不超过200ml。
6. 在每晚睡前灌肠,灌肠后不再下床活动。
药液灌注完毕后,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并尽量保留药液1h以上,以提高疗效。
7. 中药保留灌肠后,患者大便次数增加,需注意对肛周皮肤的观察及保护,必要时可局部涂抹油剂或膏剂。
8. 操作过程中询问患者的感受,并嘱患者深呼吸,可减轻便意,延长药液的保留时间。
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灌肠并通知医生做好相应的处理。
9. 操作完毕后记录灌肠的时间、保留时间及患者排便的情况。
五、告知嘱患者深呼吸,减轻便意,延长药液的保留时间,如有不适及时通知。
六、操作流程接到医嘱双人核对到患者床前核对姓名、诊断,告知患者并解释 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 史患者体质及肛周皮肤粘膜情况病变的部位,以便掌握灌肠时的卧位和肛管插 入的深度近期有无实施肛门、直肠、结肠手术,有无大 便失禁 心理状况护士准备 护士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 罩用物准备 治疗盘、一次性灌肠器、弯盘、纱 布、凡士林、棉签、治疗巾、大量杯、 水温计、屏风、执行单、手套环境准备 整洁、安静、温度适宜核对 携用物到患者床旁,再次核对姓名、诊 断、解释体位 关闭门窗、合理体位,暴露臀部、注意保 暖,必要时屏风遮挡消毒 将治疗巾垫于臀下,弯盘置于臀旁。
保留灌肠法操作评分标准

要
求
应得分
3 6
扣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得分
说明
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态度和蔼
合计
100
保留灌肠法(包括中药)操作评分标准
项目
素质要求 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 一般情况及肛门部皮肤黏膜情况 评估 自理、合作程度 操 作 前 准 备 物品 备物齐全,放置合理 核对正确,解释耐心、细致 患者 体位合适,注意保暖,保护隐私 液面距肛门高度合适 润滑肛管前端 正确排气,不沾湿床单 操 作 流 程 插入深度准确,固定发放适宜, 灌肠 手法正确 灌入药液速度适宜 观察病情,正确处理异常情况 拔管方法正确,放置妥当 告知保留时间 患者体位舒适,协助衣着 操 作 后 整理 床单位整洁 整理用物,洗手 记录 正确记录灌肠结果 动作轻巧,安全、正确 评价 患者感觉良好 与患者沟通全科 理论提问 回答全面、正确 5 5 3 5 10 46 5 10 5 3 3 3 11 2 3 4 3 3 5 5 10 5 5 2 12 3 5 10
中草药保留灌肠操作评估标准

中草药保留灌肠操作评估标准概述中草药保留灌肠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使用。
为了确保灌肠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制定评估标准对该操作进行评估是必要的。
本文档旨在提供中草药保留灌肠操作评估标准的指导,以确保操作的安全和质量。
操作评估标准1. 设备准备- 灌肠器具:灌肠器、保留器等必要器具应符合卫生标准,具备清洁、无菌的状态。
- 中草药药物:选择符合药典标准的中草药药物,确保质量和安全性。
- 功能检查:确保灌肠器具和保留器功能正常,无损坏或渗漏。
2. 环境准备- 操作室:操作室卫生干净,通风良好。
- 温度控制:操作室温度适宜,确保患者舒适。
3. 患者评估- 体格检查:对患者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包括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
- 个人史询问:了解患者的病史和不良反应史,包括过敏史等。
- 预处理评估:确保患者腹部无明显异常,并评估是否适合进行灌肠操作。
4. 操作技术- 洗手消毒:操作人员在操作前需进行洗手,并使用合适的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 基本操作步骤:灌肠操作应按照标准步骤进行,包括灌入药物、保留一定时间和排除药物三个阶段。
- 注入速度: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控制注入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
5. 安全监控- 监测患者:灌肠操作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不适症状,如出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 灌肠量控制:根据患者情况,控制中草药药物的灌肠量,避免过量使用。
- 保留时间:依据医生指示和患者状况,严格控制药物保留时间。
结论中草药保留灌肠操作评估标准是确保该医疗疗法安全和有效的重要步骤。
通过遵守上述评估标准,可以提高中草药保留灌肠操作的质量,减少患者风险,并为临床中的中医疗法提供参考。
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操作,并在操作过程中进行必要的监测和安全控制。
中药保留灌肠疗法操作评分标准

操作
质量
70分
患者
核对患者身份信息,解释,取得患者理解与配合
5
体位舒适合理,取左侧屈膝卧位;暴露肛门部位,查看肛周皮肤情况;注意保暖,保护隐私
5
手法
遵医嘱用药,药液量适宜,一般不超过200mL
5
药液温度适宜39—41℃
10
再次核对患者身份信息;确定灌肠部位
5
灌肠方法,运用正确;液面距肛门30—40cm,灌肠管插入深度为20—30cm,注入时间约15-20min
中药保留灌肠疗法操作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得分:
在问题
准备
质量
15分
护士
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态度和蔼;衣帽整齐、洗手、戴口罩
5
评估
遵照医嘱要求,对患者进行评估,内容包括:临床表现、既往史、药物过敏史、肛周部位的皮肤情况、心理状况等
5
物品
中医护理盘(中药保留灌肠盘)、中药灌肠液(遵医嘱选择)、灌肠器(输液器、一次性导尿管)、水温杯、一次性治疗巾、弯盘、一次性PE手套等
5
记录内容完整
5
技能熟练
灌肠方法正确,操作熟练、动作轻巧
5
合计
100
15
药液未沾湿患者衣裤、被单;灌肠时间适宜
5
观察
观察病情变化,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5
灌毕
清洁肛门皮肤,擦干,协助穿衣
5
整理记录
合理安排患者体位,整理床单位;告知其注意事项,嘱其灌肠后尽量保留1h
5
整理用物,洗手;记录,签名
5
终末
质量
15分
评价
灌肠插入深度准确、肛门清洁情况良好、患者无特殊不适感受;全程体现人文关怀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小儿中药灌肠技术操作流程与考核评分标准

)患者基本信息、诊断、临床症状、既往史、灌肠药物中药灌肠目的及家长正确的抱姿和配合方法,出现的任何不适及时告知、协助排空二便置弯盘于臀边,润滑头皮针,患者姓名、住院号、药物轻插入肛门100"12cm,以80~10πd/分钟的速度缓慢灌入,及时安慰鼓励患儿,鼓励患儿说出假,当满主府别寸可调整深度或捻转,灌肠结束,用纱布包裹肛管,拔管嘱平£卜30分钟,利于保留药液♦如有不适及时告知。
30分钟内排便者要告知医务人员- --------- 灌肠过程、患J1.S应、疗效、签记录1名题目:小儿中药灌肠技术操作评分表编号:ABCD-GC-B-008.2 版次:2 制订日期:2009.7.28修订日期:2022.12.31页数:共页题目:小儿中药濯肠技术操作评分表编号:ABCD-GC-B-008.2 版次:2制订日期:2009.7.28修订日期:2022.12.31页数:共页【发生原因】I、肛管插管动作粗暴,石蜡油润滑不够造成肠道粘膜机械性损伤。
2、肛管过粗或质地较硬,反复插管。
3、患儿不配合,插入困难导致损伤。
【临床表现】1、肛门疼痛,排便时加剧。
2、严重时有肛门外出血或便中带血丝。
【预防处理】1、石蜡油充分润滑。
2、操作时顺应肠道解剖结构,手法轻柔,忌强行插入,不要来回抽插或反复插管,选择合适的肛管。
3、插入深度根据病变部位深浅,温度合适37~38℃。
4、做好家属沟通,正确环抱患儿,固定体位,便于顺利操作,必要时进行镇静。
5、肛门疼痛和已发生出血者要遵医嘱予以止痛、止血等对症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处不符合要求扣1分
操作后评价15分
1.按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分类处理使用后的物品
3
一处不符合要求扣1分
2.正确指导患者:
(1)注药过程中,指导患者入松、张口呼吸
(2)告知注(滴)药完毕的注意事项
5
未指导扣5分,一项指不全扣1分
3.语言通俗易懂,态度和蔼,沟通有效
2
语言、态度不符合要求各扣1分;沟通无效扣2分
5.如插管受阻时,嘱患者张口呼吸,不用腹压,轻巧缓慢插入,如有肛管紧贴肠壁或有被粪便堵塞之时,
可将肛管轻轻拔出再缓缓插入或挤压滴管,使药液缓缓滴入;抬高臀部,防止药液溢出。
6.肛门、直肠、结肠手术及大小便失禁的患者,不宜保留灌肠。
5
一项内容回答不全或回答错误各扣0.5分
(5)夹闭或反折导管,轻轻拔出
30
未再次核查扣3分;核查不全扣1~3分;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分
4.观察
(1)询问患者腹胀、腹痛、便意、药液温度感觉,如有不适,停止注药或调节药液温度
(2)观察患者面色,汗出,发现异常,立即停止,及时处理
(3)观察药液有无溢出,以便调节深度、高度、速度
10
未观察、未询问各扣5分;发现异常,未及时处理扣6分
(滴入法:药液面距肛门不起过30cm,剪掉输液管终端过滤装置连接肛管)。润滑导管前段,排气后夹闭导管,暴露肛门,告知患者不用腹压、张口呼吸,将导管轻轻插入肛门15~20cm
(4)开通导管,缓慢推注药液,注毕,夹闭肛管,将注身器与肛管分离,抽吸药液,连接肛管再注药,如此反复,直至药液注完,注入温水5-10ml或分离注射器抬高肛管末端,将管内药液全部灌入。(滴入法:滴速每分钟60~80滴)
十六、中药保留灌肠法评分标准
(注入法、滴入法)
(标准分100分)
程序
规范项目
分值
评分标准
扣分
得分
操作前准备20分
1.仪表端庄,着装整洁
2
一处不符合要求扣1分
2.核对:医嘱、注射单(卡)
5
未核对扣5分;一处不符合要求扣1分
3.操作前评估:
(1)患者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2)患者体质、心理状况
4.全过程动作熟练、规范,符合操作原则
5
一处不符合要求酌情扣1~2分
程序
规范项目
分值
评分标准
扣分
得分
回答答问题5分
目的:
将中药汤剂,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黏膜吸收达到治疗的目的。
注意事项:
1.排便后休息30~60分种再行保留灌肠,以减轻腹压,清洁肠道,利于药物保留。
2.保留灌肠时,应选择稍细的肛管并插入要深,液量不宜过多,压力要低,灌注速度宜慢,以减少刺激,使灌入的药液能保留较长的时间,利于肠黏膜吸收。
3.肠道疾病以晚间睡眠前灌肠为宜,此时活动较少又不进食,药液易于保留,发挥疗效。
4.了解灌肠目的和病变部位,以确定患者的卧位和插管深度。慢性细菌性痢病变多在乙状结肠和直肠,取左侧卧位;阿米巴痢疾病变多在回盲部,取右侧卧位;溃疡性结肠炎病变多在乙状结肠或结肠,插入深度应过18~25cm,(小儿酌减)可使药液到达病患处,以提高疗效
(2)将药液倒入治疗碗中或打开药瓶盖,用水温计测量药液温度在38~40℃,(滴注法:检查输液管,插入瓶塞或袋中)
(3)弯盘置于臀边,检查注射器、肛管,并取出置弯盘内,戴手套、戴手套,用注射器吸取药液,将注射器与肛管连接。
5
体位不合适扣3分;一处不符合要求扣2分
程序
规范项目
分值
评分标准
扣分
得分
操作流程60分
(3)环境是否符合隐私保护和保暖要求
(4)解释操作目的、方法、告知注意注意事项,嘱患者排空二便,取得患者配合
6
未评估扣4分;评估不全1处扣1分
4.洗手,戴口罩
2
一处不符合要求扣1分
5.准备用物:清洁治疗盘,中草药煎剂200ml以下,棉签,润滑剂,手套,一次性治疗巾,水温计,卫生纸,手消毒液,必要时备便盆,屏风。注入法另备:无菌小号肛管2根(20号以下)治疗碗,弯盘,温开水,甘油注射器,止血钳。滴入法另备:输入瓶(袋)装中药、输液管、无菌剪)
5.注(滴)毕:
(1)用卫生纸在肛门处轻轻揉擦片刻,询问患者灌肠的感受,告知患者卧床休息,尽可能忍耐,使药液保留1小时以上
(2)脱手套,协助患者衣着,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致谢
(3)洗手
8
未清洁皮肤、体位不舒适各扣3分;未询问患者感受、告知注意事项各扣5分;一处不符合要求扣2分
6.记录:在治疗单执行者及时间栏上签名、签时间
5
少一件或一件不符合要求扣1分
操作流程60分
1.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关闭门窗,必要时为患者遮挡
5
未核对扣3分,一处不符合要求扣2分
2.向患者解释,根据病变部位协助取左侧或右侧卧位,用小枕或升起床尾抬高臀部10cm,臀下垫一次性治疗巾,将裤子退至膝部,暴露肛门,注意保暖
3.注(滴)药:
(1)再次核查患者、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