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标准解析
车用柴油标准

车用柴油标准车用柴油是一种重要的燃料,广泛应用于各种交通工具和机械设备中。
为了保障车用柴油的质量和安全性,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和规定。
车用柴油标准主要包括燃烧性能、凝固点、闪点、密度、硫含量、粘度、水含量、灰分含量、铜带腐蚀、氧化稳定性等指标。
下面将从这些方面对车用柴油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燃烧性能是衡量车用柴油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优质的车用柴油应具有良好的燃烧性能,能够在燃烧时产生稳定的火焰,并且不会产生过多的烟雾和有害气体。
燃烧性能主要通过车用柴油的点火性能和燃烧稳定性来评价。
其次,凝固点是指车用柴油在低温下开始结晶凝固的温度。
低温环境下,如果车用柴油的凝固点过高,就会导致燃料管道和喷油嘴堵塞,影响发动机正常工作。
因此,凝固点是评价车用柴油适应低温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
再次,闪点是指车用柴油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产生可燃气体的最低温度。
闪点越低,表明车用柴油的易燃性越强,安全性越佳。
在车辆加油和储存过程中,闪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安全指标。
此外,密度、硫含量、粘度、水含量、灰分含量、铜带腐蚀、氧化稳定性等指标也都对车用柴油的质量和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密度和硫含量直接关系到车用柴油的能量密度和环保性能;粘度和水含量则会影响燃料喷射系统的工作效率;灰分含量和铜带腐蚀则直接关系到发动机的清洁程度和使用寿命;而氧化稳定性则直接关系到车用柴油的存储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总的来说,车用柴油标准是保障车用柴油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依据。
各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了不同的车用柴油标准。
在实际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生产、储存和加注,以保障车用柴油的质量和安全性。
同时,还应加强车用柴油标准的研究和修订,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推动车用柴油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0号车用柴油标准

0号车用柴油标准
0号车用柴油是一种燃料,通常用于柴油发动机驱动的车辆。
以下是0号车用柴油的详细精确标准:
1. 密度:0号车用柴油的密度通常在820-860 kg/m³之间。
2. 硫含量:根据国家和地区的法规,0号车用柴油的硫含
量通常限制在10-50 ppm(百万分之一)之间。
低硫柴油有
助于减少尾气中的有害排放物。
3. 凝点:0号车用柴油的凝点是指其开始结晶和凝固的温度。
根据地区的气候条件,凝点通常在-5至-15摄氏度之间。
4. 闪点:0号车用柴油的闪点是指其在特定条件下开始发
生燃烧的最低温度。
闪点通常在52-70摄氏度之间。
5. 粘度:0号车用柴油的粘度是指其流动性和黏稠度。
粘
度通常在2-4.5 mm²/s(毫米平方/秒)之间,这有助于燃
料在燃烧室中均匀喷射和燃烧。
6. 凝固点:0号车用柴油的凝固点是指其完全凝固的温度。
凝固点通常在-15至-25摄氏度之间。
7. 硫酸盐灰分:0号车用柴油的硫酸盐灰分是指其中的硫
酸盐和灰分含量。
硫酸盐灰分通常在0.01-0.03%之间。
这些标准可以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规和要求而有所不
同。
因此,在使用0号车用柴油之前,最好了解当地的法规和要求,以确保符合相关标准。
国标柴油不合格判断标准

国标柴油不合格判断标准引言:柴油是一种常用的燃料,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和工业生产等领域。
在使用过程中,质量不合格的柴油可能会影响发动机性能、增加污染排放、降低燃烧效率等问题。
为保障柴油的质量,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国标,对柴油的各项指标进行了规定。
本文将详细介绍国标柴油不合格判断标准。
一、国标柴油的主要指标国标柴油主要包括燃烧性能指标、物理性质指标和污染物排放指标三个方面。
燃烧性能指标主要包括馏程、凝点和闪点等;物理性质指标主要包括色度、粘度、密度等;污染物排放指标主要包括硫含量、水分含量、灰分含量、含氧量等。
二、国标柴油不合格判断标准的设定1. 燃烧性能指标不合格判断标准(1)馏程:国标要求柴油馏程应在165℃至385℃之间,超出这个范围即为不合格;(2)凝点:国标要求柴油凝点应在-10℃至5℃之间,低于-10℃或高于5℃即为不合格;(3)闪点:国标要求柴油闪点应高于65℃,低于65℃即为不合格。
2. 物理性质指标不合格判断标准(1)色度:国标规定柴油色度应为20号以下,超出这个范围即为不合格;(2)粘度:国标规定柴油粘度应在2.0 mm2/s至5.0 mm2/s之间,超出这个范围即为不合格;(3)密度:国标规定柴油密度应在820 kg/m³至845 kg/m³之间,超出这个范围即为不合格。
3. 污染物排放指标不合格判断标准(1)硫含量:国标规定柴油硫含量应在0.035%以下,超出这个范围即为不合格;(2)水分含量:国标规定柴油水分含量应在0.05%以下,超出这个范围即为不合格;(3)灰分含量:国标规定柴油灰分含量应在0.01%以下,超出这个范围即为不合格;(4)含氧量:国标规定柴油含氧量应在0.05%以下,超出这个范围即为不合格。
三、国标柴油不合格的影响国标柴油不合格可能会对发动机性能产生负面影响,导致燃烧不完全、动力下降、排放污染物增加等问题。
不合格的柴油还可能导致机械设备故障、加工工艺不稳定等问题,进而增加生产成本和降低工作效率。
普通柴油标准

普通柴油标准
普通柴油标准是指柴油的质量要求和规范,确保柴油符合特定的标准以满足发动机的要求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一般来说,普通柴油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 硫含量:柴油中的硫含量是一个重要的指标,高硫柴油会产生污染物,对环境和健康有害。
普通柴油标准一般要求硫含量低于特定的限制值,通常是百分之几。
2. 燃烧性能:柴油的燃烧性能对发动机的效果和尾气排放有很大影响。
普通柴油标准通常要求燃烧性能良好,能够提供稳定的燃烧过程。
3. 凝点:柴油的凝点是指柴油在低温下开始凝结的温度。
普通柴油标准一般要求柴油具有较低的凝点,以确保在低温环境下柴油不会凝结阻塞燃油系统。
4. 粘度:柴油的粘度是指柴油的黏稠程度。
普通柴油标准一般要求柴油具有适度的粘度,既要满足发动机的润滑需要,又要方便燃油的流动。
5. 燃点:柴油的燃点是指柴油开始自动燃烧的最低温度。
普通柴油标准一般要求柴油的燃点较高,以避免在正常运行条件下产生过早的自燃。
目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普通柴油标准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但这些基本的质量要求是相似的,以保证柴油的质量和性能。
检测柴油的几项标准

检测柴油的几项标准
柴油检测的几项标准包括:
1. 氧化安定性:柴油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抵抗空气氧化的能力称为氧化安定性。
2. 硫含量:硫含量是车用柴油的重要指标之一,硫含量过高,会加重柴油机的腐蚀程度,并对环境造成污染。
3. 10%蒸余物残炭:这是指柴油在标准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烧剩下的残渣中的碳含量。
4. 灰分:灰分是指柴油完全燃烧后,剩下的无机物质的质量与原柴油质量之比。
5. 铜片腐蚀:这是评价柴油对金属腐蚀性的指标。
6. 水分、机械杂质、润滑性、多环芳烃含量、运动黏度、凝点、冷滤点、闪点(闭口)、着火性(十六烷值、十六烷指数)、馏程、密度、脂肪酸甲酯、色度、酸度、灰分、铜片腐蚀等也是柴油检测的重要指标。
此外,柴油油品检测还可以通过看颜色,闻气味,看杂质,看粘度和泡沫的方法检测:
1. 看颜色:常用优质的柴油应为无色、浅黄色或浅棕色的透明液体,而颜色发黑发暗呈酱油色,为低标号掺配油。
2. 闻气味:优质柴油油味正常,劣质柴油有刺激性气味。
3. 看杂质:取少量燃油,将燃油全部经滤纸过滤,观察滤纸是否滤出杂质。
4. 看粘度和泡沫:柴油本身的粘度较大,随着温度下降粘度会变得更大,即:低气温下柴油的流动性较差。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还有疑问,建议咨询专业人士。
柴油质量标准

柴油质量标准柴油是一种重要的燃料,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和农业机械等领域。
为了保障柴油的质量,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柴油质量标准,以确保柴油的燃烧效率、环保性能和机械可靠性。
本文将就柴油质量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柴油的质量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凝固点、闪点、凝结水、硫含量、密度、粘度、燃烧性能和环保性能等。
其中,凝固点是指柴油在低温下开始结晶凝固的温度,闪点是指柴油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发生瞬间燃烧的最低温度,凝结水是指柴油中的水分含量,硫含量是指柴油中硫的含量,密度是指柴油的密度,粘度是指柴油的粘度,燃烧性能是指柴油在发动机中燃烧的性能,环保性能是指柴油燃烧产生的尾气对环境的影响。
其次,各国对柴油质量标准的要求有所不同。
例如,欧洲国家对柴油的硫含量要求非常严格,通常要求低于10ppm,而美国则要求低于15ppm。
此外,一些国家还对柴油的凝固点和闪点有着严格的要求,以应对极端低温环境下的使用。
另外,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对柴油的环保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要求减少柴油燃烧产生的颗粒物和氮氧化物排放。
再次,柴油质量标准的制定对于保障柴油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的柴油质量标准可以有效地保障柴油的燃烧效率和机械可靠性,延长发动机和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故障和维修成本。
同时,严格的柴油质量标准也可以有效地减少柴油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排放,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最后,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环保意识的提高,柴油质量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未来,我们可以预见,柴油质量标准将更加严格,对柴油的燃烧性能和环保性能的要求将会更高。
同时,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柴油的使用可能会逐渐减少,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柴油仍然是重要的燃料之一,柴油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柴油质量标准是保障柴油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手段,各国对柴油质量标准的要求有所不同,但都是为了保障柴油的燃烧效率、环保性能和机械可靠性。
柴油质量标准

柴油质量标准摘要柴油是一种常用的燃料,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和家庭用途等领域。
为了保障柴油的质量,各国和地区都制定了相应的柴油质量标准。
本文将介绍柴油质量标准的概念、分类以及国际和国内相关标准的内容。
1. 概述柴油是一种由石油提炼得到的液体燃料,与汽油相比具有较高的密度和沸点。
它在燃烧时产生的能量和排放物的含量直接影响到柴油机的性能和环境污染。
为了保证柴油的良好性能和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各国和地区都制定了柴油质量标准。
2. 国际标准2.1 欧洲柴油标准欧洲柴油标准由欧洲标准化组织(CEN)制定,主要包括EN 590和EN 16734两个标准。
EN 590是目前欧洲应用最广泛的柴油标准,针对公路车辆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的用途。
EN 590规定了柴油的物理化学性质、密度、硫含量、凝点、闪点、抗氧化性等指标。
EN 16734是欧洲最新发布的柴油标准,主要用于导航和内河船舶燃料。
2.2 美国柴油标准美国柴油标准由美国环保署(EPA)制定,分为两个阶段:Tier 1和Tier 2。
Tier 1标准于1994年生效,限制了柴油中的硫含量和多环芳烃的排放。
Tier 2标准于2006年生效,进一步降低了柴油车辆的排放限制,并增加了对排放系统的监控要求。
3. 国内标准3.1 中国柴油标准中国柴油标准由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AQSIQ)和中国石油化工标准化委员会(SAC/TC280)联合制定,主要包括GB 19147和GB 252-2011两个标准。
GB 19147是针对公路柴油的标准,规定了柴油的物理性质、凝点、闪点、锥度、排放物限制等指标。
GB 252-2011是针对非公路柴油的标准,同样规定了柴油的物理性质和排放物限制等指标。
3.2 区域柴油标准除了国家标准外,中国还制定了区域柴油标准,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和柴油使用情况进行细分。
这些标准主要由地方政府或地方标准化组织制定,覆盖了各个省市和自治区。
柴油的标准

1、看颜色。
合格的0号柴油的颜色一般为淡黄色或黄色,且清澈、透明。
若发现0号柴油浑浊或黑色、无色时,多为不合格。
2、闻味道。
合格的0号柴油,有油腻味或刺激性气味,若发现有臭味时,多为不合格。
3、看密度。
常温下,0号柴油的比重为0.85左右,若密度太高,则说明该柴油干点过高,发动机在正常工作过程中容易燃烧不完、冒黑烟、积碳。
若太低,则说明该柴油的低碳成分过多,机械正常工作过程容易产生爆震、机械加速无力或闪点过低。
可以通过密度计检测,或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上述现象时,4、闪点。
闪点是衡量柴油着火危险性的指标,闪点越低,则发生着火的危险性越大。
合格的0号柴油,国家标准要求的闪点为55℃(闭口),然而,只要向其混入一小部分低沸点烃,其沸点就会骤然下降,特别敏感。
因此,若有条件可以用闪点仪测量,简单方便。
若无条件,可以取少许柴油,敞口在太阳下,闪点较低时,可以看到油品挥发出来的大量烟气。
5、凝点。
柴油的标号是以凝点作为指标,因此,顾名思义,0号柴油的凝点为0℃。
海南夏天气候炎热,平均气温在20℃以上,因此,凝点高不会对机械产生太大的影响,但在冬季,若凝点过高,则会造成机械输油管堵塞、熄火。
当发现机械产生上述故障或使用的柴油结蜡时,可以判定该0号柴油不合格。
可以取约200mL柴油注入容积约300mL干净、干燥的塑料瓶中盖好、包好,放到冰箱中冷冻1~2小时取出,用量程适当的温度计插入瓶中,让柴油溶解,测其熔点,可以得知该柴油是否合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柴油指标解析国三柴油指标:氧化安定性,总不溶物,mg/100mL:不大于2.5安定性直接影响柴油机的工作,安定性差,形成沉淀就会使过滤器堵塞,在燃烧室形成大量积碳,导致磨损加剧。
一般用加速氧化法测定中间馏分燃料油固有安定性能的方法。
测定方法概要:将已过滤的350mL试样装入氧化管中,通入氧气,速率为50ml/min,在95℃下氧化16h。
然后将氧化后的试样冷却至室温,过滤,得到可滤出不溶物。
用三合剂把粘附性不溶物从氧化管壁和通氧管壁上洗下来,把三合剂蒸发除去,得到粘附性不溶物。
可滤出不溶的量和粘附性不溶物的量之和为总不溶物的量,以mg/100ml 表示。
意义和用途:本方法适用90%回收温度低于370℃的中间馏分燃料粙储存安定性。
本方法不能够预测中间馏分燃料油在油罐储存一定时间后生成总不溶物的量。
干扰因素:铜和铬能够催化氧化反应,使生成的不溶物的量增加。
配制的三合剂纯度不高,将会造成粘附性不溶物的量增加。
试样暴露在紫外光下,会造成不溶物的量增加。
影响因素:(1)油品是否易于氧化,首先与化学组成有关。
烯烃类安定性差,饱和烃安定性好。
(2)柴油中的非烃类化合物对安定性影响极大。
大多数硫参与成胶反应,尤其是硫醇、硫醇醚类对安定性唱响最大。
而噻吩比较稳定,对油品安定性没有明显影响;氮化物,无论是中性氮化物还是碱性氮化物,都能使油品储存时生成大量沉淀,并使颜色变暗。
所以氮化物即影响柴油的氧化安定性,同时又影响安定性;大多数酚类(氧化物)对柴油安定性影响不大,许多酚类还有抗氧性,但有些氧化物也影响柴油安定性,如脂肪酸等。
(3)不同的加工工艺所得到的柴油氧化安定性不同。
直馏柴油安定性好,焦化柴油安定性差。
(4)存放时间入储存方法对安定性有影响。
存放时间长,安定性差。
硫含量(质量分数)/%:不大于0.035硫含量对排放影响很大,特别是对NOX和PM产生明显促进作用,并可使汽车尾气催化转化器催化剂中毒。
对排放的影响柴油中的硫98%在燃烧过程中转化为SO2,其余2%作为硫酸盐排放,SO2通过排气催化剂会转化为硫酸盐,最终成为PM的一部分。
因此降低柴油的硫含量就相应的降低了PM排放量,也降低了排气烟度。
欧洲的汽车油料研究表明,柴油中硫的质量分数从500ug/g减少到30ug/g,将使得轻型车PM排放降低7%,重型车PM排放降低4%。
对PDF装置的影响当油品硫含量为3ppm时,柴油颗粒过滤器使得PM排放下降率为95%,而当柴油中硫含量增至30ppm后,PM排放下降率仅为70%左右。
当柴油硫含量达到150ppm时,PM排放下降率为0,此时柴油颗粒过滤器已失效。
当燃油硫含量大于150ppm时,使用DPF装置后PM排放甚至远大于发动机直接排放。
测定方法(紫外荧光法)概要:将柴油试样直接注入裂解管或进样舟中,由进样器试样送至高温燃烧管,在富氧条件中,硫被氧化成二氧化硫(SO2);试样燃烧生成的气体在除去水后被紫外光照射,二氧化硫吸收紫外光的能量变为激发态的二氧化硫(S02*),当激发态的二氧化硫返回到稳定态的二氧化硫时发射荧光,并由光电倍管检测,由所得信号值计算出试样的硫含量。
10%蒸余物残碳(质量分数)/%:不大于0.3柴油残碳量高,柴油机燃烧产生过多的积碳,影响发动机的燃烧效果,燃烧室温度过高,造成活塞、活塞环和缸套的早期损坏。
GB268给出了一种分析残碳的方法——康氏法。
本方法用于测定石油产品经蒸发和热解后留下的残碳量,以提供石油产品相对生焦倾向的指标。
本方法一般用于常压蒸馏时易部分分解、相对地不易挥发的石油产品。
方法概要:把已称重的试样置于坩埚内进行分解蒸馏。
残余物经强烈加热一定时间即进行裂化和生焦反应。
在规定的加热时间结束后,将盛有碳质余物的坩埚置于干燥器内冷却并称重,计算残碳值。
10%蒸余物残碳的制备方法有两种:GB6536《石油产品蒸馏测定法》和GB255《石油产品馏程测定法》。
制备时可采用两种方法的任何一种,现把其中的一种方法表述如下。
石油产品蒸馏测定法(GB6536):对要求测定10%蒸余物残碳的试样,用GB6536获得10%蒸余物。
蒸馏时使用250毫升蒸馏烧瓶、200毫升量筒和50毫升孔径的石棉垫。
将温度为13~18℃的200毫升试样置于蒸馏烧瓶内。
冷凝槽温度维持在0~4℃,对某些凝点较高的试样可能需要维持在38~60℃,以防止蜡类物质在冷凝管中凝固。
用量过试样的量筒(不要洗)作为接受器,并置于冷凝器出口的下方,不要使出口的尖端与量筒壁接触(为得到准确的10%蒸余物,应设法使馏出物温度和装温度一致。
把蒸馏烧瓶匀速加速,使其在加热后10~15分钟内从冷凝器中滴。
第1滴落下后,移动量筒,使冷凝器出口尖端与筒壁接触。
然后按每分钟8~10毫升的均匀蒸馏速度调节加热量。
继续蒸馏至馏出物收集到178±1毫升时,停止加热,使冷凝器中馏出物收集在量筒中直到180毫升(蒸馏烧瓶装入量的90%)为止。
立即用小烧瓶代替量筒接收冷凝器中最后馏出物,趁热把留在蒸馏烧瓶内的残余物倒入小烧瓶内,混合均匀。
此即为由原试样得到的10%蒸余物。
值得注意的是,若柴油中含有硝酸酯型十六烷值改进剂,10%蒸余物残碳的测定,应用不加硝酸脂的基础燃料进行。
柴油中是否含有硝酸脂型十六烷值改进剂的检测方法(GB19147-2009)概述如下:柴油试样在氢氧化钾-正丁醇混合物中皂化,用玻璃纤维滤纸过滤,留在滤纸上的物质干燥后用二苯胺处理。
二苯胺被硝酸盐氧化成蓝色醌型化合物。
生成的蓝色或黑色斑点显示有硝酸酯型十六烷值改进剂。
无颜色变化可确定没有硝酸酯型十六烷值改进剂。
灰分(质量分数)/%不大于0.01柴油灰分的组成和含量是根据原油的种类、性质和加工方法不同而异。
天然原油的灰分主要是由于少量的无机盐和金属有机化合物及一些混入的杂质造成的。
灰分中的V205熔点较低,粘附在金属表面上发生高温腐蚀性磨损,尤其在钠存在下,生成低熔点的钒钠混合氧化物,增加腐蚀作用。
因此,对钒较多的燃料油应加油溶性镁化物,以提高钒化物的熔点而防止腐蚀。
柴油灰分测定法(GB508-85):1)先打开高温炉,使温度升至775+-25℃。
取一对50ml坩埚,放在高温炉中煅烧10分钟后,取出在空气中冷却3分钟,然后在干燥器中(无干燥剂)冷却30分钟后称量,称至0.0001g。
重复煅烧、冷却、称量,直至连续两次称量间差数≤0.0005g为止。
2)在已恒重的两坩埚内分别称量25g柴油,用两张定量滤纸分别对折两下,卷成圆锥状,把距尖端5—10mm剪去,放入坩埚内,把圆锥状滤纸立插在坩埚内油中,将大部分试样表面盖住,滤纸浸透试样后,点火燃烧。
3)燃烧完成后,把盛有残渣的坩埚移入775+-25℃高温炉中,一般在此炉中煅烧1.5—2小时,然后将坩埚取出放空气中冷却3分钟,在移入干燥器内冷却30分钟后称量,称至0.0001g。
再移入高温炉中煅烧20分钟,重复煅烧、冷却及称量,直至连续两次称量间差数≤0.0005g为止。
计算:灰分X(%)=100*G1/GG1---灰分的重量,gG---试样的重量,g注意事项:1.取样前瓶中试样应剧烈摇动均匀。
2.干燥器内不装干燥剂。
3.燃烧时火焰高度维持在10厘米左右。
铜片腐蚀(50℃,3h)/级:不大于1铜片腐蚀是判定油品腐蚀性大小的质量指标,是对油品精制深度和洁净程度的反映。
柴油中的酸性物质具有一定的腐蚀性,腐蚀性的强弱一般用铜片腐蚀等级表示。
GB/T5096方法概要:把一块已磨光好的铜片浸没在一定量的试样中,并按产品要求加热到指定的温度,保持一定的时间。
待试验周期结束时,取出铜片,经洗涤后与腐蚀标准色板进行比较,确定腐蚀级别。
引起铜片腐蚀的原因:分析操作是否规范:分析操作过程中所用试管、量具、容器不洁净,采样时没有排放干净、油品静置时间不足、过滤不好,以及铜片制作过程不规范等,都会造成铜片腐蚀不合格。
解决的方法是规范分析过程的操作。
是否含有腐蚀性杂质:腐蚀性杂质一般是指样品在精制过程中夹带的水、碱或其它极性溶剂。
这类腐蚀一般是由于精制工艺段乳化或沉降罐沉降时间不足造成的。
一般表现为:馏出口腐蚀不合格,而成品罐采样时腐蚀减轻或变好。
解决的方法是改善反应条件以减轻乳化,或增加沉降分离时间。
是否原料组成发生变化而没有及时调整操作,柴油中含有水是铜片腐蚀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因为硫化氢极易溶于水,查找柴油含水的原因:是低分带来的(处理:加强低分脱水),还是汽提塔带来的(处理:提高过热蒸汽温度及汽提塔入口温度和分馏塔底温度)。
解决柴油罐铜片腐蚀不合格方法:通氮气搅拌。
水分(体积分数)/% 不大于痕迹(0.03%)可以用目测法,即将试样注入100ml玻璃量筒中,在室温(20±5℃)下观察,应当透明,没有悬浮和沉降的水分及机械杂质。
有争议时,按GB/T260测定。
GB/T260方法概述:将一定量的试样与无水溶剂混合,进行蒸馏测定其水分含量,并以百分数表示。
水在燃料油和润滑油中存在的状态:游离状:析出的微小水粒聚集成较大颗粒从油品中沉降下来,呈油水分离状态存在。
悬浮状:水分以水滴形态悬浮于油中,多发生于粘度较大的重油。
乳化悬浮状:水分以极细小的水粒状态均匀分散在油中,这种分散很细的乳浊液,由于水滴微粒极小,比悬浮状的水分更难除去。
溶解状:以水分子状态存在于油品烃类分子空隙间,与烃类呈均相。
其能溶解在油品中的溶解量决定于石油产品的化学成分和温度。
通常,烷烃、环烷烃及烯烃溶解水的能力较弱;芳香烃能溶解较多的水分。
温度越高,水能溶解于油品的数量也越多。
测定意义(1)测定液体石油产品中含有的水分,在油品计量时作为计算的依据。
容器中的油品检查后,减去水量,可计算出容器中油的实际数量。
(2)测出油品中的水分,可根据其含量的多少,确定脱水的方法,防止造成以下危害:①石油产品中水分蒸发时要吸收热量,会使油品发热量降低;②轻质石油产品中的水分会使燃烧过程恶化,并能将溶解于水中的盐带人汽缸内,生成积炭,增加汽缸的磨损。
③在低温情况下,发动机燃料中的水分会结冰,堵塞发动机燃料导管和滤清器,妨碍发动机燃料系统的正常供油;④石油产品中含有水分时,会加速油品的氧化和生胶;⑤油品含水时,能引起容器和机械的腐蚀。
水分对金属的腐蚀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水分能直接引起金属的腐蚀;另一方面是某些含硫及酸性腐蚀性物质能溶解到水中,加速对金属的腐蚀作用。
油品中如存在游离水,则对金属的危害很大;⑥润滑油中含水时,能促使润滑油乳化,破坏润滑油油膜,使润滑油的性能变化。
还会使润滑油中加入的添加剂发生降解而失去效用;⑦润滑脂中如有游离水,不仅会因水的存在腐蚀金属,而且有些润滑脂(如钠基脂)会因为游离水过多而乳化,引起油皂分离、滴点降低等。
机械杂质无(质量分数小于等于0.005%)机械杂质是指石油或石油产品中不溶于油和规定溶剂的沉淀或悬浮物,如泥砂、尘土、铁屑、纤维和某些不溶性盐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