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在我们身边》练习
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我们身边的科学》含反思三篇

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我们身边的科学》含反思《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我们身边的科学》含反思》这是幼儿园优秀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我们身边的科学》含反思!设计思路:现在的科学技术发展迅猛,而通信工具也越来越多,小朋友的家里有电话、有手机、有电脑、有可视电话……可是幼儿对这么多的通信工具的用途并不了解。
针对幼儿关注的话题,我们预设了本次活动,激发幼儿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幼儿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一、活动背景:随着时代的前进,现代科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
小朋友在生活中会发现许多科学。
为什么沙发有弹性?为什么轮子都是圆形?如果用方形或三角形做轮子会怎样?为什么有光的地方就会有影子呢?为什么影子有的时候长,有的时候短?当我们仔细观察和思考的时候,会发现我们身边有许多秘密,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探索、去了解。
在“我们身边的科学”这个课程活动中,我们希望通过以生活中常见的科学为话题,从生活中幼儿常接触和感兴趣的事物入手,可以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培养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活动目标:1. 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感兴趣,能积极地参与探索活动,会用语言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
2. 通过尝试、感知和操作,积累一定的学习体验,形成有关概念。
三、区角环境的创设:1.益智区:1)幼儿比较并记录自己的发现,看看什么更有弹性。
2)幼儿尝试、比较让玩具动起来的不同方法并记录。
2.阅读区:教师提供小汽车、树、花图片,让幼儿有表情地讲《蓝汽车》的故事。
3.表演区:利用小动物的头饰,等东西,根据顾客需要的物品,玩小猴卖“”的游戏。
4.生活区:提供大小不同的刷子,豆类、米、沙子等;咖啡色或黑色卡纸、白色绘画纸、黄色绘画纸、瓶盖子、笔、糨糊、剪刀。
5.美工区:教师提供大大小小的牌形硬卡纸。
6.建构区:利用大、中型积木和拼插片等材料搭建汽车等各式玩具,建一个开心科技园。
中班科学领域《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附反思

中班科学领域《我们身边的科学》教案附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我们身边的科学》,详细内容包括:1. 生活中的科学现象;2.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3. 科学实验:观察植物的生长。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2. 培养幼儿运用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3. 培养幼儿关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重点:让幼儿了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实物(如种子、发芽的豆苗等);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植物能生长?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结合实物,讲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2)教师示范如何进行观察,引导幼儿运用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观察植物,记录观察结果;(2)幼儿分享观察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2)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幼儿思考生活中的其他科学现象。
六、板书设计1. 《我们身边的科学》2. 内容:(1)生活中的科学现象;(2)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3)植物的生长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身边的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了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了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对观察方法的掌握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其他科学现象,如天气变化、动物行为等,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观察、思考、发现。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方式;4. 随堂练习的组织与指导;5. 板书设计的清晰与逻辑性;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践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科学在我们身边》PPT课件(8篇)

风力发电
海上石油开采
克 隆 羊
无土栽培
摄像机
望 远 镜
笔记本电脑
课外拓展
• 以“身边的科学”为主题进行一次调查活 动
这世上只有两样东西可以深深地震撼我们的心灵, 一是我们 内心深处崇高的道德准则, 一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
——(德)康德
牛顿因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 “万有引力”。
感谢您的阅读! 为 了 便于学习和使用, 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 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学习永远不晚。 JinTai College
实验一 吹蜡烛
• 隔着漏斗 • 隔着瓶子 • 隔着木块、铅笔盒、书本
注:注意纪律
注意安全(不要被蜡烛烧伤)
实验二 吸饮料
• 两支吸管,一支插到饮料里, 一支放在杯外
• 用嘴同时吸两个吸管,看能否 吸到饮料
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
探究实验2 喷泉实验
讨论题:
科学技术还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
科学在我们身边
问题.1.你最感兴趣的自然现象是什 么?
2.你知道科学家是如何进行研究的吗? 3.你了解当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吗?
奇妙的大自然
美丽的含羞草
奇妙的大自然
奇妙的大自然
睛朗的夜空会出现流星
日本富士山——典型的火山锥。
“能否站起来”
• 实验要求: • 一名学生端坐在讲台前的椅子上,双脚往前放。
另一名学生把手指放在他的额头前,不让他的身 子向前倾,试一试,能站起来吗?
“吹蜡烛” 注意的事项
1、瓶子、木块、和漏斗与蜡烛的距离必须相 等;
2、嘴与蜡烛的火焰要在同一个水平线上; 3、这个实验不是比赛吹蜡烛,而是试一试哪
科学在我们身边
问题.1.你最感兴趣的自然现象是什 么?
科学在我身边(作文20篇)

科学在我身边(作文20篇)科学在我身边(作文20篇)科学在我身边作文(一):只要你留心,科学便无处不在。
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如果你说:"不。
"那就大错特错了,只要你留心,就能发现科学的奥妙。
举个例子吧,"鸡蛋浮起来了!"信不信由你,听我慢慢道来。
"鸡蛋浮起来!鸡蛋浮起来了!"的欢呼声仍回荡在教室里,怎样回事呢?原先,今日徐丽娟教师带大家做了一个让鸡蛋浮起来的实验。
今日一上课,徐教师便拿了一个烧杯,里面放了一把勺子,拎一个塑料袋,里面放了一鸡蛋与一包盐。
大家都十分迷惑不解,徐教师要干什么呢?大家的小声议论并没有让徐教师停下手中的事,徐教师笑眯眯的走到讲台前对大家说:"今日我们要来做一个让鸡蛋浮起来的实验。
"实验开始了,徐教师叫同学打了半烧杯水,把鸡蛋第一次放进水里,鸡蛋一下子扎了个猛子钻入水中。
徐教师把鸡蛋捞了上来开始加盐。
看来,徐教师是想有一个比较呀。
第二次试验开始了,只见徐教师把鸡蛋放进水里,鸡蛋像一只调皮的.小金鱼一样,在水里扎里个猛子又浮了上来,多么神奇呀!原先这和水的密度有关,密度大浮力就大,密度小浮力就小,加盐就是增加水的密度,密度大了鸡蛋也就浮上来了。
我望着这只鸡蛋,它好像变成了一只大鹏,带着我飞上了科学的蓝天。
科学在我身边作文(二):一天晚上,我在帮妈妈做晚饭,妈妈叫我把新买的酱油瓶拧开,可我怎样拧也拧不开。
我就问妈妈:"妈妈,酱油瓶怎样拧不开?你能帮我拧开吗?"妈妈说:"你自我去动脑筋,我不帮你拧。
"我很生气地说:"妈妈,你为什么不帮我拧开?"妈妈说:"再动脑筋,就是不告诉你。
"我就只能动脑筋想了。
我想了想应当是属于科学一类。
于是,我就不高兴地开始翻起我以往学过的科学书。
突然,翻到了热胀冷缩这一课,我心里比吃了蜜还要甜,比考了100分还要高兴。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 我们周围的物体 练习题含完整答案【各地真题】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我们周围的物体练习题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观察下图,我们发现植物()。
A.能生长B.没变化C.不是活的2.在观察食盐在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时,我们()。
A.按照实验要求一步一步操作观察B.想怎么做就怎么做3.闻不明物体的正确方法是()。
A.凑近闻B.用手轻轻将气味扇到鼻子跟前4.下列()苹果最重。
A. B. C.5.下面物体中最重的是()。
A.乒乓球B.小橡皮C.大橡皮6.活动探究,观察水、小木块和空气。
只有()不是透明的。
A.水B.小木块C.空气7.不是水的作用的是()。
A.浇灌农田B.发电C.自然流淌8.把小石子放入水中,发现小石子()。
A.没有溶解B.溶解了9.下列物体中,不能流动的是()。
A.牛奶B.水C.木块10.同种植物的叶子,它们的()是相同的。
A.颜色B.大小C.形状二.填空题(共10题,共52分)1.写出三种观察植物的方法()、()、()。
2.观察叶子时,要观察它的()、()、()。
3.我知道大自然的事物有()、()、()、()等……4.为了发现物体的特征,可以从()、()、()、()方面比较。
5.植物可以提供动物生存所必需的()。
6.水没有(),具有()性。
7.植物的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和()制造了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称为光合作用。
8.为了加快物质的溶解,我们常用的方法有()、()、()。
9.植物可以()我们的环境。
10.测量物体轻重的实验步骤是()——()——()。
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1.将同一种物体铺平,盛装的数量不会改变。
()2.平时不能随意蹂踏草坪。
()3.观察不明物体时可以用口尝。
()4.不是所有的植物都需要大量的水分。
()5.溶解到水中的物质是消失不见了。
()6.我们观察物体的特征时,尽量用到多种观察器官。
()7.水和空气都能流动。
()8.沙子能被水溶解。
()9.对于缺乏液体了解时,我们可以用鼻子闻或者用口尝试。
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科学在我们身边》方案

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科学在我们身旁》设计方案六年合践活《科学在我身》方案活意:同学在生活中,身的一些事物会生趣:什么人会得近?眼有很多种,它的原理是什么?互网上大批的信息存在哪里?⋯⋯了学生感觉到科学的魅力,学会从察身的事物开始自己感趣的事物行科学研究,得科学研究的成功体,安排此活。
活目:1、通学生从身感趣的事物察,认识所涵的科学道理下手,培育学生的科学察趣,激学生行科学研究的情。
2、通料、上网收集等方法,追科学明的踪迹,使学生感觉科学明其实不神奇,进而体科学家的研究精神。
3、鼓舞学生通、察等方法感趣的行研究。
进而培育学生的手践能力。
4、通手抄或画科学想象画,促学生知更新、思活、合践能力的提升。
活程:1、感觉身的科学,通学生沟通,把感趣的事物下来,而后整理好,行深入的研究。
研究方法:通上网或许做小一步解决。
表格:12、追科学的踪迹。
1/3经过上网找寻古今中外科学家的故事。
使学生从小建立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信念,学习科学家为科学事业、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甘于献出一生精力的精神。
表格23、科技小制作或小实验。
选择教授一些拥有一订价值的科技小制作及风趣的科学小实验,培育学生着手、动脑的能力4、画一幅科学想象画或许办一份手抄报。
我们小组的研究报告组长:组员:生活中的问题研究解决的方法所蕴涵的科学道理找寻科学发明的踪迹组长:组员:科学家遇到生活什么启迪研究的过程发明成就我的体验感觉新年作[刘长卿]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2/3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3/3。
《科学在我们身边》 学习任务单

《科学在我们身边》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认识到科学无处不在,存在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2、培养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科学现象的能力。
3、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增强探索科学的欲望。
二、学习内容1、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观察厨房中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如煮水时的沸腾、食物的发酵等。
了解卧室中的科学,如床垫的支撑原理、灯光的照明原理。
探究客厅中的科技产品,如电视、音响的工作原理。
2、交通出行中的科学研究汽车的动力系统、制动原理。
了解飞机飞行的力学原理和导航技术。
探讨公共交通工具中的节能减排技术。
3、自然环境中的科学观察四季变化中的天文和地理现象。
研究天气变化的原因,如风雨雷电的形成。
了解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链和能量流动。
4、人体健康与科学学习人体的生理结构和功能。
探究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中的科学原理。
了解运动对身体健康的科学影响。
三、学习资源1、科普书籍《时间简史》《万物简史》《从一到无穷大》2、科普纪录片《美丽化学》《人体奥秘》《行星》3、科普网站中国科普网科普中国网果壳网4、科技馆和博物馆当地科技馆的展览和活动。
自然博物馆的藏品和讲解。
四、学习方法1、观察法每天留意身边的事物和现象,记录下来并思考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2、实验法可以在家中进行一些简单的科学小实验,如用醋和小苏打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
3、讨论法与同学、家人或朋友交流对某个科学现象的看法和理解。
4、阅读法定期阅读科普书籍和文章,拓宽科学知识面。
五、学习过程1、第一阶段:知识积累(一周)阅读指定的科普书籍和网站文章,观看科普纪录片,记录重要的知识点和感兴趣的科学现象。
2、第二阶段:实践观察(两周)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观察和实验,每天至少记录一个科学现象,并尝试解释其原理。
3、第三阶段:交流分享(一周)与同学或家人组织讨论会,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共同探讨和解决疑惑。
4、第四阶段:总结反思(一周)整理学习过程中的笔记和记录,总结自己对科学的新认识和体会,思考如何将科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科学在我们身边》 学习任务单

《科学在我们身边》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认识到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存在和重要作用。
2、培养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科学现象的能力。
3、激发对科学的兴趣,树立探索科学的意识。
二、学习内容1、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观察并解释厨房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如煮水时的沸腾、食物的发酵等。
了解家用电器的工作原理,如冰箱的制冷、洗衣机的转动。
探索身边的材料科学,如不同材质的衣物和家具的特点。
2、人体与科学认识人体的生理结构和机能中的科学原理,如心脏的跳动、血液循环。
理解人体的感官与外界信息传递的科学机制,如眼睛看东西、耳朵听声音。
研究保持身体健康的科学方法,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
3、自然环境中的科学观察四季变化的规律,了解天文地理方面的知识。
研究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如风雨雷电、阴晴雪雾。
探索动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生态平衡的科学奥秘。
4、现代科技与生活了解通信技术的发展,如手机、互联网的工作原理和对生活的影响。
认识交通工具的进步,如汽车、高铁的动力和控制技术。
探讨医疗技术的创新,如疫苗的研发、手术的改进。
三、学习资源1、相关科普书籍《十万个为什么》《时间简史》《万物简史》2、科普网站科普中国网果壳网科学松鼠会3、科普视频《走进科学》系列BBC 科学纪录片四、学习活动1、观察记录每天记录身边观察到的科学现象,至少三项。
用简单的文字解释这些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2、实验探究选择一两个感兴趣的科学小实验,如自制酸碱指示剂、探究摩擦力的影响因素等,亲自动手操作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3、小组讨论与同学组成学习小组,定期交流自己的观察发现和实验心得。
共同探讨一些复杂的科学问题,如全球变暖、基因编辑等。
4、科普写作以“科学在我们身边”为主题,写一篇科普文章,向他人介绍自己所发现的科学知识。
五、学习评价1、观察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3、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贡献度。
4、科普写作的科学性、逻辑性和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在我们身边》习题
一、基础过关
填一填
1.科学就是(),然后想办法()的过程。
2.有了(),才会有发明创造,我们的生活才不断改善。
3.科学就在我们(),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
4.科学家为了明白一个事物的真象和原理,就要不断地(),真到弄清楚为止。
二、综合训练
判断题
1.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
()
2.用手指顶住坐在椅子上同学的头,这个同学就站不起来,是因为他的力气小。
()3.吹气时,用漏斗的宽口对着蜡烛的火焰,蜡烛容易灭。
()
4.克隆技术是当今最前沿的科学技术之一。
()
5.科学研究没有一定的程序,科学家的发明也是巧合的结果。
()
6.科学就是提出问题,然后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
三、拓展应用
"吹蜡烛"实验。
实验材料:蜡烛、火柴、漏斗、瓶子、木块、课本、文具盒、砖块等。
实验要求:在同学们的实验桌上放着蜡烛、火柴、漏斗、瓶子、木块、课本、文具盒、砖块等。
隔着这些形状不同的物体吹蜡烛,会把蜡烛吹灭吗?同学们先提出猜想,再进行实验。
注意事项:
1、物体要和蜡烛体质相等的距离。
2、这些物体要高于蜡烛火焰。
3、要正对着物体吹。
4、注意安全。
实验现象:隔着漏斗、瓶子等能吹灭蜡烛吗?隔着木块、文具盒书本等能把蜡烛吹灭吗?你能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吗?汽车、轮船、飞机等为什么要做成流线形的?
参考答案一、基础过关
1.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科学研究
3.身边
4.做实验
二、综合训练
1.√
2.×
3.×
4.√
5.×
6.×
三、拓展应用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