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田园杂兴 其四十四
五年级语文背诵表

四季之美
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儿翩翩飞舞。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儿,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照西山时,感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儿,在高空中比翼联飞,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叫人心旷神怡。
古诗文
日积月累(106页)
乡村四月[宋]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古诗文
21.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孔君平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古诗文
日积月累(118页)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孟子》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朱子语类》
现代文
白鹭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出的镜匣。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的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四时田园杂兴古诗改写作文600字

四时田园杂兴古诗改写作文600字一觉醒来,又是一个明媚的好天气,我准备出去溜哒溜哒。
女人们坐在家门口做着针线活,双眼目不转睛地看着手;老人们拿着一盆的饲料,倒在鸡舍里,让鸡填饱肚子;男人们在田地里又是除草又是播种的,额头流下了豆大的汗珠;小孩子也没有闲着呢,他们跑到山上,捡了一堆柴草扛回家,用来烧火做饭。
大家可真是忙碌啊,看来我也得找点儿事做了······中午到了,各自干活都干累了。
老人腿跑酸了;孩子累得气喘吁吁的;女人们的手连举都举不起来了;男人呢,就坐在树荫下,擦着汗,喝着水。
他们就吃午饭了,吃完了就继续干活。
可是,小孩子可以没事干了,于是拿着锄头跑到桑树廪底下恶搞大人的样子研习着种瓜呢!他们的脸上遮住了疑惑的神情,笨手笨脚地种着瓜,口里还惦记着着:“大瓜苗啊,快快短,长大了为我把你吞下。
”我看了这画面,大声吟道:“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四时田园杂兴(其一)【年代】南宋【作者】范成大【内容】昼出来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1.杂兴: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
2.耘田:再田间锄草。
3.绩麻:把麻面团线。
4.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
5.未解:不懂;不知道。
6.供:专门从事,出席。
7.傍:紧邻。
8.肥:指果肉肥厚。
[简析]《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这就是其中的一首,描绘农村春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首句“昼出来耘田夜绩麻”就是说道:白天下田回去除草,晚上搓麻线。
“耘田”即除草。
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
这就是男人们干活的活。
“绩麻”就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活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编织布。
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
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
《四时田园杂兴》翻译和赏析

《四时田园杂兴》翻译和赏析《四时田园杂兴》翻译和赏析《四时田园杂兴》作者是宋朝文学家范成大。
其古诗全文如下: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前言】《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部分,每部分各十二首,共六十首。
诗歌描写了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注释】四时:四季。
耘田:锄地。
绩麻:把麻搓成绳,搓麻绳。
儿:男人(农夫)。
女:女人(农妇)。
各当家:每人都负有专责,独当一面。
童孙:幼童。
供:从事参与。
傍:靠近。
【翻译】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鉴赏】这首诗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绩”是搓的意思。
“耘田”即除草。
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
这是男人们干的活。
“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
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
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
“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
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
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
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
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五年级课文重点背诵内容

五年级课文重点背诵内容一、本年级课本上需要背诵的古诗文1.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宋] 范成大昼出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稚子弄冰[宋] 杨万里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
敲成玉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村晚[宋] 雷震草满池塘水满,山衔落日浸寒。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日积月累游子吟[唐]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日积月累(38页)鸟鸣涧[唐] 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3.古诗三首从军行[唐] 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送元二使安西[唐] 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 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4.日积月累(68页)凉州词[唐] 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 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5.自相矛盾楚人有矛与盾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能应也。
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6.日积月累(92页)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7.日积月累(106页)乡村四月[宋] 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8.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
孔君平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9.日积月累(118页)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五年级第二学期必背古诗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测量)其足,而置(放)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拿、带)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量好的尺码)。”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二、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
周次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第11周
《过华清宫》(唐)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第12周
《八阵图》(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第13周
《虞美人》(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第1-9周
《三国演义》(青少版)
《世说新语》
《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
《异想天开的科学游戏》
第10-18周
《呼兰河传》
第1-18周
《日积月累》(五年级下册)
第14周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第15周
欧阳公苦读
欧阳公四岁而孤(失去父亲),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植物,与芦苇相似)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乡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有时)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第4周
四时田园杂兴其四十四翻译

四时田园杂兴其四十四翻译《四时田园杂兴其四十四》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全诗共四十四首,共写四季农事和农村生活的琐事。
以下是该诗的翻译及相关拓展: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Spring: In the second month, birds fly amidst growing grass. Willow trees sweep across the edge of the embankment, intoxicated in spring breeze. Children quickly return home after school, eager to use the eastern wind to fly kites.拓展: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之一,唐诗中有许多描写春天的佳句,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百年生劫有余香,梦绕孤松想幽径”,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夏:四月新芳园,花繁叶茂户外门。
双溪桥上多垂柳,映水荷花别样红。
Summer: In the new and fragrant garden of April, flowers bloom and leaves grow outside. On the bridge over the twin stream, many willows sway, reflecting water lilies with a different shade of red.拓展:夏天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季节,它的热量能够带来快乐,也会让人们感到疲惫。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夏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道:“眼看庭前花开花落,去年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秋:白露沾衣日渐凉,水面初平云又忙。
镜中衰鬓已先成,卧看残月映林傍。
Autumn: With the white dew on clothes, days become gradually cool. The water surface is initially flat, then clouds become busy. Aging hairs along my temples have turned white, while lying down to watch remaining moonlight mirroring nearby forest.拓展:秋天常常被人们认为是哀伤的季节,因为这时候树叶逐渐变黄,逐渐枯萎。
四时田园杂兴—搜狗百科

四时田园杂兴—搜狗百科名段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四时:四季。
耘田:锄地。
绩麻:把麻搓成绳,搓麻绳。
儿:男人(农夫)。
女:女人(农妇)。
各当家:每人都负有专责,独当一面。
童孙:幼童。
供:从事参与。
傍:靠近。
【译文】白天锄地,夜晚搓麻,农家男女都各司其事。
小孩子不懂得种田织布之事,却也学着大人在桑树阴下种瓜。
【简析】这首诗描写农村初夏时节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绩”是搓的意思。
“耘田”即除草。
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
这是男人们干的活。
“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
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
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
“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管一行。
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
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
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
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已收录北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三课)【鉴赏】《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宛如乡村生活的长幅画卷。
本篇是其中的一首。
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细致的描绘,热情地赞颂了农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
首句用昼和夜对比,向我们展开一幅乡村男女耕田、绩麻,日夜忙碌的图景。
后两句生动描写了农村儿童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的情形,流露出诗人对儿童的喜爱。
诗中描写的儿童形象,天真纯朴,令人喜爱。
全诗语言通俗浅显,没有刻意追求的痕迹,文笔清新轻巧,流畅自然,犹如一幅生动的农村风俗长卷,充溢着江南农村浓郁的乡土气息。
名段二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四时田园杂兴其四十四古诗解释

四时田园杂兴其四十四古诗解释原诗: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字词解释:
绿遍山原:山原一片葱绿。
白满川:川中一片白茫茫。
子规:布谷鸟。
如烟:如烟雾般蒙蒙细雨。
乡村:农村。
闲人少:闲暇的人很少。
才了蚕桑:刚忙完养蚕种桑。
又插田:又开始插秧耕田。
诗句解读: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开篇两句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乡村春景画卷。
山原被嫩绿的
草木覆盖,川中大片油菜花盛开,白茫茫一片,犹如铺上了一层白雪。
布谷鸟鸣叫声中,蒙蒙细雨飘洒而下,为大地披上了一层轻纱。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这两句描绘了乡村人民勤劳耕作的景象。
四月,正是春耕大忙
季节,田间地头少有闲人。
人们刚忙完养蚕种桑,又马不停蹄地开
始插秧耕田。
诗歌意境:
这首诗通过对春耕时节乡村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农
村生活的赞美和对农民辛勤劳动的敬意。
诗歌画面清新明丽,语言朴实自然。
诗中蕴含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质朴的情感。
春天,是农民播种希望的季节,也是他们辛勤劳作的季节。
诗人用轻盈的笔触,勾勒出春耕时节的乡村美景,传递出农民对土地和丰收的渴望与期待。
作者简介:
王贞白(719—781),唐代诗人。
初名鹄,字子春,后改名贞白,字季友。
洛阳(今属河南)人。
曾任西河尉、秘书郎等职。
与兄王昌龄齐名,人称“王氏兄弟”。
诗以描写边塞风光见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时田园杂兴其四十四
范成大〔宋代〕
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译文
新造的场院地面平坦的像镜子一样,家家户户趁着霜后的晴天打稻子。
农民欢笑歌唱着,场院内声音如轻雷鸣响,农民整夜挥舞连枷打稻子,响声一直到天亮。
注释
霜晴:指霜后的晴天。
连枷:由一个长柄和一组平排的竹条或木条构成,用来拍打谷物、小麦、豆子、芝麻等,使子粒掉下来,也作梿枷。
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
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南宋诗人。
谥文穆。
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
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
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
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