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选修一练习:期末综合测评卷
高中生物 综合学业质量标准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新人教版高中选修1生物试题

综合学业质量标准检测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利用生物工程生产啤酒、果醋、酸奶、腐乳的常用菌种分别是( C )A.酵母菌、枯草杆菌、乳酸菌、毛霉B.黄色短杆菌、酵母菌、大肠杆菌、乳酸菌C.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毛霉D.酵母菌、谷氨酸棒状杆菌、大肠杆菌、乳酸菌[解析]利用生物工程生产啤酒、果醋、酸奶、腐乳的常用菌种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毛霉。
2.下列关于大肠杆菌的培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配制固体培养基所加的琼脂是从红藻中提取的脂类B.在微生物培养操作过程中,为防止杂菌污染,需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灭菌C.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大肠杆菌活菌的个数,要保证待测样品稀释的稀释度合适D.使用过的培养基及其培养物必须经过灭菌处理后才能丢弃[解析]琼脂主要用海南的麒麟菜或石花菜制作出来的,其主要成分为膳食纤维和蛋白质,A错误;在微生物培养操作过程中,为防止杂菌污染,需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灭菌,B 正确;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大肠杆菌活菌的个数,要保证待测样品稀释的稀释度合适,C正确;使用过的培养基及其培养物必须经过灭菌处理后才能丢弃,D正确。
故选A。
3.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A.酶都提取于动植物细胞B.酶制剂能够重复利用C.果酒和果汁能够用酶制剂澄清D.酶固定化后被称为酶制剂[解析]酶制剂是指从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中提取的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物质,并辅以其他成分,用于加速食品加工合成和提高食品质量的制品,不能重复利用。
固定化酶不属于酶制剂。
4.关于生物技术实践中的有关检验,不正确的是( A )A.可以利用玫瑰精油无色透明、有诱人的橘香味判断是否成功提取玫瑰精油B.水中蒸馏、水上蒸馏、水气蒸馏的基本原理都相同,只是蒸馏过程中原料放置的位置不同C.检验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是否分离出了分解尿素的细菌,在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若指示剂变红,则说明分离成功D.检验胡萝卜素纯度的方法是纸层析法,原理是不同的色素分子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速度不同,若样品中有杂质,则会出现不同的色素带[解析]很多植物芳香油都有无色透明、有诱人的橘香味等特点,因此不能利用该特点来判断,A错误;根据蒸馏过程中原料放置的位置的标准,将水蒸气蒸馏法划分为水中蒸馏、水上蒸馏和水气蒸馏,B正确;分解尿素的细菌能将尿素转化成氨气,使培养基碱性增强,pH 升高,酚红指示剂会变红,因此在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若指示剂变红,则可以说明分离成功,C正确;检验胡萝卜素纯度的方法是纸层析法,原理是不同的色素分子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故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速度不同,若样品中有杂质,则会出现不同的色素点(带),D正确。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修1习题答案第3章体液调节第3章章末测评卷

第3章章末测评卷(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2河南郑州模拟)斯他林等在发现了促胰液素之后,继续进行研究:把一条狗的小肠黏膜刮下来,加入稀盐酸研磨后将滤液注射给另一条狗,后者在胰液分泌明显增加的同时,血压还骤然下降。
下列推测或叙述合理的是()A.本实验对照组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B.胰液的增加是小肠分泌促胰液素的结果C.该研究说明促胰液素还具有降血压的作用D.滤液中物质的作用效果多样说明激素不具有专一性2.第24届冬奥会于2022年2月4日20日在我国北京举行,我国健儿通过顽强的拼搏获得了15枚奖牌,创造了历届冬奥会的最佳成绩。
下列关于奥运健儿们在比赛过程中生理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短道速滑时,机体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使心跳加速B.越野滑雪时,垂体合成抗利尿激素增加,使尿量减少C.自由式滑雪时,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使兴奋增强D.花样滑冰时,受大脑皮层、脑干和脊髓等的共同调控3.(2022湖南长沙一中高二期末)下列有关人和动物的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幼年时口服生长激素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骼的发育B.成年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可能会导致机体患甲状腺肿C.在促进细胞代谢方面,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之间是协同作用D.性激素可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是由性腺分泌的,本质是脂肪4.(2022河南高三模拟)研究表明,人体下丘脑能够分泌多种激素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下丘脑能够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定向运输并作用于垂体B.下丘脑能够产生和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C.下丘脑不仅能够产生和分泌激素调节其他腺体的代谢,也能接受某些激素的调节D.下丘脑能够产生和分泌促胰岛素释放激素作用于胰岛B细胞,促进胰岛素的释放5.(2021山西高二期末)“环境雌激素(EES)”是指由于人类的生产、生活而释放到环境中的、影响人体和动物体内正常激素水平的外源性化学物质,比如聚乙烯、DDT等。
高中生物选修一期末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高中生物选修一期末考试试卷考试范围:选修一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一、单选题1.(本题1分)下列关于“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土壤取样时应选取距地表约3~8cm的土壤层B.为方便计数,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C.土壤中的细菌能分解尿素,是因为它们能合成脲酶D.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可以鉴定出分解尿素的细菌2.(本题1分)下表所示某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按物理性质该培养基属于液体培养基;按用途属于通用培养基B.按物理性质该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按用途属于选择培养基C.按培养基的成分,所培养的微生物可以是大肠杆菌D.按培养基的成分,所培养的微生物可以是酵母菌3.(本题1分)以下关于泡菜制作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A.乳酸菌在无氧环境下大量繁殖并发酵产生乳酸和CO2B.发酵过程中要注意经常向泡菜坛盖边沿水槽中补充水C.泡菜腌制的时间、温度高低和食盐用量都会影响亚酸盐含量D.泡菜制作过程产生的亚硝酸盐可能转变成致癌物——亚硝胺4.(本题1分)在体外进行DNA复制(PCR)过程中需要用到的酶是A.解旋酶B.DNA聚合酶C.RNA聚合酶D.逆转录酶5.(本题1分)关于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试验,叙述错误的是:A.发生重氮化反应需在盐酸酸化条件下进行B.提取剂配制好后需要用浓盐酸调节pH至1C.用比色法可精确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D.振荡提取时加入NaOH是为了中和酸性物质6.(本题1分)下列关于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A.泡菜制作过程中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是纸层析法B.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形成玫瑰红色染料C.制备样品处理液,加入氢氧化铝乳液的目的是除去杂质,澄清溶液D.泡菜腌制时间的长短会影响亚硝酸盐的含量,温度和食盐的用量不影响7.(本题1分)在培养基配制和微生物接种的过程中,确保无杂菌污染被称为无菌操作。
生物人教版选修1检测:期末综合测评卷 含解析

期末综合测评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与传统发酵有关的微生物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A B C D微生物酵母菌醋酸菌毛霉乳酸菌生物学分类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原核生物代谢类型异养兼性厌氧型异养需氧型异养需氧型异养厌氧型适宜温度18~25 ℃30~35 ℃15~18 ℃室温主要用途酿酒、发面酿醋、酸奶制作腐乳制作泡菜[答案] B[解析]酵母菌是一种真菌,属于真核生物,其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生存的适宜温度为18~25 ℃,可用于酿酒、发面等,A正确;醋酸菌是一种原核生物,其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生存的适宜温度为30~35 ℃,可用于酿醋,而参与酸奶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B错误;毛霉是一种真菌,属于真核生物,其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生存的适宜温度为15~18 ℃,可用于制作腐乳,C正确;乳酸菌是一种原核生物,其代谢类型为异养厌氧型,可用于制作泡菜,D正确。
2.以下关于微生物发酵的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需经常开盖放气B.利用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制作果酒C.醋酸杆菌利用线粒体供能进行果醋发酵D.腐乳发酵后期密封处理利于毛霉繁殖[解析]乳酸菌是厌氧菌,其产生的物质是乳酸,没有二氧化碳,因此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不需开盖放气,A错误;酵母菌无氧呼吸可以产生酒精,B正确;醋酸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内没有线粒体,C错误;毛霉的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密封处理不利于毛霉繁殖,腐乳发酵后期利用的是毛霉等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酶,此时毛霉已死亡,D错误。
3.如图为苹果酒的发酵装置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发酵过程中酒精的产生速率越来越快B.集气管中的气体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C.发酵过程中酵母种群呈“J”型增长D.若发酵液表面出现菌膜,最可能原因是发酵瓶漏气[答案] D[解析]酒精发酵过程中,开始时,酒精的产生速率逐渐加快,后来保持相对稳定,最后由于营养物质逐渐被消耗等原因,酒精的产生速率逐渐减慢,A错误;集气管中的气体是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B错误;发酵过程中酵母种群呈“S”型增长,C错误;若发酵液表面出现菌膜,最可能原因是发酵瓶漏气,醋酸菌大量繁殖所致,D正确。
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选修1 全册综合测试题

选修一全册综合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参与发酵的微生物都是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B.发酵全过程都需要防止杂菌污染,以免降低产品品质C.发酵过程都需在适宜温度下进行,腐乳制作温度最高D.产品中都需添香辛料和盐等佐料,以提高产品的口感2.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果醋发酵阶段应封闭充气口,防止杂菌进入B.腐乳制作过程中,前期发酵温度过低,腐乳“皮”不易形成C.研究人类某遗传病的发病率,在人群中随机取样调查D.酵母菌计数时,应先盖上盖玻片再用滴管吸取培养液,从盖玻片边缘滴入计数室3.以下有关生物技术实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某土壤浸出液中活菌数目时,测定值可能比实际值小B.制备果酒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拧松瓶盖,目的是向瓶中通气保证发酵顺利C.测定发酵过程中样品的亚硝酸盐含量时,需要与标准显色液进行比色D.以尿素为唯一氮源并加入酚红指示剂的培养基可分离并鉴定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4.下列有关蛋白质提取和分离的说法,错误的是( )A.透析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是利用蛋白质不能通过半透膜的特性B.采用透析法使蛋白质与其他小分子化合物分离开来C.离心沉降法通过控制离心速率使分子大小、密度不同的蛋白质分离D.蛋白质在电场中可以向与其自身所带电荷相同的电极方向移动5.各种动物血清内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组成是不同的。
可以通过比较各种动物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差异来判断动物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
下列各种实验方法中,不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A.测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氨基酸序列B.测控制乳酸脱氢酶同工酶合成的基因碱基序列C.用电泳法比较各种动物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电泳带D.检测不同动物的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pH6.淀粉酶可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获得,生产菌株在含有淀粉的固体培养基上可释放淀粉酶分解淀粉,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
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修一课后习题 第1章 第1章章末测评卷(含答案)

第1章章末测评卷(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2陕西延安中学高三期中)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过程2、6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B.乙表示组织液,丁表示细胞内液C.淋巴细胞可以存在于甲和丙中D.丙中甲胎蛋白、尿素、葡萄糖等的含量可作为某些疾病的诊断依据2.脑脊液充满在各脑室内,能不断产生又不断被吸收回流至静脉。
它向脑细胞供应一定的营养,并运走脑组织的代谢产物,调节着中枢神经系统的酸碱平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脑脊液属于细胞内液B.脑脊液是脑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直接媒介C.大脑深度思考时细胞呼吸释放的CO2能使脑脊液pH明显降低D.脑脊液可能含有葡萄糖、氨基酸和激素等物质3.(2022重庆开州高二期中)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的稳态指的就是三种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B.人体各种疾病都是由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C.外界环境的变化和机体的代谢活动均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D.内环境的稳态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实现的,与其他系统和器官无关4.下图表示人体的皮下组织,A、B、C表示细胞外液。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结构2的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B液和C液B.食用含碱性物质的食物时,A液的pH仍将保持相对稳定C.C液中的物质大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B液D.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会导致A液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水肿5.(2021安徽来安中学高二期中)已知生理盐水和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与实验小鼠的血浆渗透压相等。
现给甲、乙两组正常小鼠分别静脉注射20 mL生理盐水和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则两组小鼠在短时间内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A.甲组小鼠的渗透压降低B.甲组小鼠组织液中Na+增多C.乙组小鼠的血浆量减少D.乙组小鼠血浆pH减小6.(2021广西平南高二期中)内环境稳态一旦被破坏,会导致内环境紊乱和生命活动障碍,从而引发疾病。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修1习题答案第4章免疫调节第4章章末测评卷

第4章章末测评卷(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树突状细胞是功能强大的免疫细胞,它可启动T细胞增殖分化(如图)。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据图推测树突状细胞内溶酶体酶的活性较低B.树突状细胞具有一定的防御、自稳和监视功能C.树突状细胞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功能D.树突状细胞和T细胞都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2.(2021河北沧州高二期末)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溶菌酶是免疫活性物质,只能由免疫细胞产生B.胃液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C.当免疫防御功能较强时,机体容易被病原体感染D.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癌变细胞体现了免疫监视功能3.(2021山东师范大学附中高二期中)癌症免疫疗法表明:T细胞上具有终止细胞免疫反应的CTLA-4和PD-1两种蛋白质,通过抑制这两种蛋白质的功能,可以激活T细胞的免疫能力,从而杀灭更多肿瘤细胞。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细胞的能力,属于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B.T细胞上的CTLA-4和PD-1蛋白具有避免机体免疫功能过强的生理意义C.T细胞上的CTLA-4和PD-1蛋白可以终止细胞免疫,对体液免疫没有影响D.利用相应抗体,可解除CTLA-4和PD-1的抑制功能从而激活T细胞的免疫能力4.(2021山东济宁高三期末)研究发现滤泡性辅助T细胞(简称TFH细胞)参与了机体免疫,对维持机体免疫平衡起重要作用。
B细胞必须接受TFH细胞的辅助,才能活化、增殖、分化并产生抗体;没有TFH细胞的辅助,B细胞就会凋亡。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FH细胞参与体液免疫,不参与细胞免疫B.TFH细胞、B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均属于淋巴细胞C.同一个体内的TFH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核遗传信息不同D.TFH细胞与B细胞间存在信息传递,与B细胞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有关5.(2021广东高三月考)HIV是引起灵长类动物细胞病变的逆转录病毒之一,它对热敏感,在56℃的温度条件下30min即可灭活,亦对消毒剂和去污剂敏感。
人教版试题试卷生物选修一综合试题

生物试题(选修一)二中一、选择题:1、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常用的酶制剂一般不包括:()A、碱性脂肪酶B、酸性蛋白酶C、淀粉酶D、纤维素酶2、下列有关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A、某种固定化酶的优势在于能催化系列生化反应。
B、固定化细胞技术一次只能固定一种酶。
C、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都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反应物分离。
D、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都能反复使用但酶的活性迅速下降3、豆腐上长出了毛霉之后,下一步要加盐腌制。
加盐作用不包括:()A、浸提毛霉菌丝上的蛋白酶B、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C、促进毛霉的生长D、抑制杂菌的生长避免豆腐腐败变质4、有关凝胶色谱法和电泳法的说法正确的是:()A、它们都是分离蛋白质的重要方法B、它们的原理相同C、使用凝胶色谱法需要使用缓冲溶液而电泳不需要D、以上说法都正确5、下列关于实验室果酒、果醋制作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果酒制作的菌种属于真核生物,而果醋制作的菌种属于原核生物B、果酒制作需要的温度比果醋制作温度高C、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相应菌种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D、醋酸菌在糖源充足和缺少糖源时都能产生醋酸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酶洗衣粉就是将酶直接加到洗衣粉中B、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四类:蛋白类;脂肪类;淀粉类;蔗糖类C、温度、酸碱度和表面活性剂都会影响酶的活性D、普通洗衣粉只是缺少酶,不会污染环境7、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在实践中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腐乳制作中晾花可以增强酶的作用,并能使霉味散发B、加酶洗衣粉在各种条件下的洗衣效果都比普通洗衣粉好C、分离和纯化胃蛋白酶最好利用中性缓冲液作为抽提溶剂D、固定化细胞比固定化酶的催化效率高,使用于所有生产8、(多选)下列有关生物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A、制作果醋时,必需向发酵装置不断地补充氧气,以保证醋酸菌的生长B、制作腐乳时,加盐腌制可使豆腐块变硬且能抑制杂菌生长C、固定化酵母细胞分解葡萄糖速度要比酵母细胞快D、使用透析法可以去除样品中相对分子量较小的杂质二、简答题:9、豆腐乳的品种很多,红方腐乳因加入红曲而呈红色,味厚醇香;糟方腐乳加入酒精而糟香扑鼻;青方腐乳不加辅料,用豆腐本身渗出的水加盐腌制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综合测评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与传统发酵有关的微生物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A B C D微生物酵母菌醋酸菌毛霉乳酸菌生物学分类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原核生物代谢类型异养兼性厌氧型异养需氧型异养需氧型异养厌氧型适宜温度18~25 ℃30~35 ℃15~18 ℃室温主要用途酿酒、发面酿醋、酸奶制作腐乳制作泡菜[答案] B[解析]酵母菌是一种真菌,属于真核生物,其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生存的适宜温度为18~25 ℃,可用于酿酒、发面等,A正确;醋酸菌是一种原核生物,其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生存的适宜温度为30~35 ℃,可用于酿醋,而参与酸奶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B错误;毛霉是一种真菌,属于真核生物,其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生存的适宜温度为15~18 ℃,可用于制作腐乳,C正确;乳酸菌是一种原核生物,其代谢类型为异养厌氧型,可用于制作泡菜,D正确。
2.以下关于微生物发酵的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需经常开盖放气B.利用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制作果酒C.醋酸杆菌利用线粒体供能进行果醋发酵D.腐乳发酵后期密封处理利于毛霉繁殖[解析]乳酸菌是厌氧菌,其产生的物质是乳酸,没有二氧化碳,因此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不需开盖放气,A错误;酵母菌无氧呼吸可以产生酒精,B正确;醋酸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内没有线粒体,C错误;毛霉的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密封处理不利于毛霉繁殖,腐乳发酵后期利用的是毛霉等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酶,此时毛霉已死亡,D错误。
3.如图为苹果酒的发酵装置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发酵过程中酒精的产生速率越来越快B.集气管中的气体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C.发酵过程中酵母种群呈“J”型增长D.若发酵液表面出现菌膜,最可能原因是发酵瓶漏气[答案] D[解析]酒精发酵过程中,开始时,酒精的产生速率逐渐加快,后来保持相对稳定,最后由于营养物质逐渐被消耗等原因,酒精的产生速率逐渐减慢,A错误;集气管中的气体是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B错误;发酵过程中酵母种群呈“S”型增长,C错误;若发酵液表面出现菌膜,最可能原因是发酵瓶漏气,醋酸菌大量繁殖所致,D正确。
4.下列有关泡菜发酵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发酵时间越长,亚硝酸盐的含量越高B.发酵过程中只有乳酸菌的发酵作用C.发酵过程中乳酸菌可分解蛋白质和果胶D.发酵过程中要经常补充水槽中的水[解析]泡菜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为先增加后减少,A错误;发酵过程主要为乳酸菌的发酵作用,还有酵母菌的发酵作用,B错误;发酵过程中乳酸菌不分解蛋白质和果胶,因而能保持蔬菜脆嫩而不软化,C错误;发酵过程中要经常补充水槽中的水,以保持坛内无氧状态,D正确。
5.家庭制作泡菜并无刻意的灭菌环节,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可以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当环境中的乳酸积累到一定浓度时,又会抑制乳酸菌自身的增殖。
下列对这些现象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在发酵初期,泡菜坛内微生物的种内关系主要表现为种内互助B.在发酵初期,泡菜坛内密闭的发酵环境使乳酸菌在种间斗争中占据优势C.随着发酵过程的进行,由于乳酸量的积累,种内斗争趋于激烈D.发酵后期,泡菜坛内各种微生物的抵抗力稳定性维持在较高的水平[答案] D[解析]发酵初期,乳酸菌数量增加较快,种内关系主要为种内互助,A正确;密闭的发酵环境使乳酸菌在与其他微生物争夺食物的竞争中取得优势,B正确;随发酵的进行,营养物质消耗、乳酸积累,乳酸菌的种内斗争趋于激烈,C 正确;在发酵后期几乎都是乳酸菌,其他微生物的含量很少,而乳酸菌分泌的乳酸等物质可以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存,所以微生物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弱,D错误。
6.下列关于腐乳制作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将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肽和氨基酸B.豆腐胚表面有毛霉、青霉、曲霉等微生物,它们之间存在竞争关系C.腐乳的前期制作温度应控制在15~18 ℃环境条件下D.加入较多的香辛料和酒既能调味又能缩短腐乳成熟的时间[答案] D[解析]制作腐乳主要是利用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将豆腐内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从而改变豆腐的成分和口味,A正确;豆腐胚表面长有毛霉、青霉、曲霉等微生物,它们都利用豆腐内的营养来维持生命活动,因而存在竞争关系,B正确;毛霉生长的适宜温度是15~18 ℃,C正确;加入香辛料和酒能调味,杀菌防腐,酒精含量应控制在12%左右,酒精含量越高,对蛋白酶、脂肪酶的抑制作用也越大,使腐乳成熟期延长,D错误。
7.微生物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相关说法不合理的是()A.土壤中的微生物能降解多种化合物,是大自然的清洁工B.生活中许多发酵产品需要微生物,如酿醋需要的关键细菌是酵母菌C.可利用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分解秸秆,并将其产物转化为乙醇D.许多微生物也可导致人类患病[答案] B[解析]酿醋需要的关键细菌是醋酸菌,B错误。
8.下列是某种培养基的组成:蛋白胨10 g、乳糖5 g、蔗糖5 g、K2HPO4 2 g、蒸馏水定容至1000 mL,叙述正确的是()A.从化学成分看,属于天然培养基B.含有三类营养成分C.适合于培养自养型微生物D.用于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答案] A[解析]由于蛋白胨的化学成分不完全确定,所以从化学成分看,该培养基属于天然培养基,A正确;该培养基中包括氮源、碳源、水和无机盐等微生物的营养物质,B错误;由于该培养基中含有机碳源,所以适合于培养异养型微生物,C错误;该培养基为液体培养基,不能用于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D错误。
9.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和利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可对微生物进行计数B.接种时连续划线的目的是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获得单个菌落C.在无氮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可用来鉴定尿素分解菌D.利用刚果红培养基上是否形成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答案] C[解析]稀释涂布平板法又称活菌计数法,是通过一个细胞可繁殖成单个菌落这一培养特征设计的计数方法,可对微生物进行计数,A正确;平板划线法通过连续划线,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最后容易形成单菌落,B正确;鉴定尿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不是无氮培养基,而是有唯一氮源尿素的培养基,尿素分解菌分解尿素形成了氨,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用酚红指示剂即可鉴定出,C错误;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因此可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D正确。
10.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杂菌污染B.单菌落的分离是消除污染杂菌的通用方法C.培养基都必须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D.倒置平板防止皿盖上的冷凝水滴落[答案] C[解析]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杂菌污染是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A正确;通过单菌落分离纯化可得到纯度较高的微生物,避免杂菌污染,B正确;培养基一般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但若高温会导致培养基营养物质分解破坏,则不能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法,C错误;倒置平板可防止皿盖上的冷凝水滴落对培养基造成污染,D正确。
11.微生物(除病毒外)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并通过代谢来维持正常的生长和繁殖。
下列有关微生物营养的说法,正确的是()A.乳酸菌与硝化细菌所利用的碳源物质是相同的B.微生物生长中不可缺少的一些微量的无机物称为生长因子C.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浓度越高对微生物的增殖越有利D.生长因子一般是酶或核酸的组成成分,微生物本身合成这些生长因子的能力往往不足[答案] D[解析]乳酸菌的碳源是有机物,而硝化细菌可以利用无机物作为碳源,A 错误;生长因子是微生物体内不能合成的,需要量很小的一些有机物,B错误;培养基中营养物质浓度过高会造成微生物细胞失水,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C错误。
12.如表所示为某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此培养基属于液体培养基,其中的碳源是(CH2O)B.配制培养基时,溶化后分装前,必须要进行的是调整pH和灭菌C.接种时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操作D.若用该培养液选择培养纤维素分解菌,应除去青霉素,加入的是纤维素粉[答案] D[解析]此培养基中没有琼脂等凝固剂,属于液体培养基,其中的碳源是(CH2O),A正确;配制培养基时,在溶化后分装前,必须要进行的是调整pH和灭菌,这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B正确;接种时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操作,C正确;若用该培养基选择培养纤维素分解菌,应除去的物质是青霉素和(CH2O),应加入的物质是纤维素粉,提供碳源,D错误。
13.关于植物芳香油的叙述,错误的是()A.挥发性强,易溶于有机溶剂,一般来说价格昂贵B.都是由天然植物的茎、叶、树干、花、果实和种子等部位经过萃取而来的浓缩液体C.它是植物免疫和维护系统的精华D.植物芳香油广泛地应用于轻工、化妆品、饮料和食品制造等方面[答案] B[解析]植物芳香油挥发性强,易溶于有机溶剂,一般来说价格昂贵,A正确;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有蒸馏、压榨和萃取等,根据植物原料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提取方法,B错误;植物芳香油的存在对于保护植物体本身有重要作用,它是植物免疫与维护系统的精华,C正确;植物芳香油广泛地应用于轻工、化妆品、饮料和食品制造等方面,D正确。
14.用蒸馏法提取玫瑰油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蒸馏温度高,水和玫瑰油挥发得就容易,所以在高温下蒸馏效果好一些B.为了充分蒸馏玫瑰油,应该在较低温度下延长蒸馏时间C.在乳浊液分离的时候,为了有利于水和油层分开,向乳化液中加入氯化钠,增加盐的浓度D.水和油层分开后,应在初提取的玫瑰油中加入适量的无水硫酸钠吸去残留的水,放置过夜,经过滤除去固体硫酸钠后,就可以得到玫瑰油[答案] A[解析]蒸馏温度太高、时间太短,玫瑰油的品质就比较差,如果要提高品质,就需要在较低温度下延长蒸馏时间,A错误,B正确;向乳化液中加入氯化钠,增加盐的浓度,有利于水和油分层,通过分液漏斗排去下层的水,得到初提取的玫瑰油,再加入适量的无水硫酸钠吸去残留的水,放置过夜,经过滤除去固体硫酸钠后,就可以得到玫瑰油,C、D正确。
15.下列对从橘皮中提取橘皮油的操作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橘皮中含有的橘皮油的量较多,因此可以用机械压力直接榨出B.为了提高出油率,需要将橘皮粉碎并干燥C.在设计压榨装置时,要考虑容器能够承受的压力范围,防止将容器压破,导致实验失败和发生安全事故D.将压榨液倒入分液漏斗静置5~7 d,排去下层的沉淀物及水分,即可得到澄清的橘皮油[答案] D[解析]橘皮中含有的橘皮油的量较多,常用机械压力直接榨出,A正确;为了提高出油率,需要将橘皮粉碎并干燥,B正确;在设计压榨装置时,要考虑容器能够承受的压力范围,防止将容器压破,导致实验失败和发生安全事故,C 正确;压榨液先用普通布袋过滤除去固体物和残渣,然后离心进一步除去质量较小的残留固体物,再用分液漏斗或吸管将上层的橘皮油分离出来,此时的橘皮油还含有少量的水和果醋,需在5~10 ℃下静置5~7 d,使杂质沉淀,用吸管吸出上层澄清橘皮油,其余部分通过滤纸过滤,滤液与吸出的上层橘油合并,成为最终的橘皮精油,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