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类主观题
高考政治启示类主观题分析

高考政治主观题“认识类、启示类”解题方法一、高考政治主观题总体要求(一)、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的特点:信息量大,能力层次多,综合要求高,选拔功能强。
(二)、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的命题特点:重视基础,突出运用——能力立意;热点多元,模拟情境——拓展思维;强调联系,细分入口——回归教材;角度多维,分层设问——思维综合;适度开放,难度稳定——引导创新。
(三)、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学生得分偏低的主要原因:1、基础知识未落实:①概念界定不清——判断失误;②观点理解不透——迁移失败;③知识表述不全——要点失缺;④人文通识不广——思维失活。
2、答题能力未到位:①无法提炼有效信息——茫然失措,切题困难;②不能形成有机联系——思路不清,运用失当;③没有结合热点分析——东拉西扯,要点不显;④难以形成稳定观点——观点游离,点睛缺失。
3、审题能力未达标:①问题要求不明——破题不易;②问题主体不清——思路不顺;③问题角度不准——切入不当;④答题套路不熟——得分不高。
4、综合能力待提高:①书写潦草,刺人眼目;②句段不分,难以评判;③术语不准,辞不达意;④逻辑混乱,层次不清。
(四)、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审题过程要注意“六部曲”1、看:看什么——看设问怎么看——要看出设问的范围;行为主体;客观对象(待解决的问题等);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并一次性将所有的问题看完。
2、抓:抓什么——抓住材料的关键词,中心意;怎么抓——通常可用“首尾法,词语频率法,同一中心法,引导法”来抓。
3、领:领什么——领悟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考什么知识原理;怎么领——从题目的材料出发,去思考,并调动相关的知识。
4、联:联什么——紧扣题目的材料联系该题所处的时政背景和时政术语;怎么联——回想相应的教材知识网和相关热点背景,准确完整地联想。
5、列:列什么——列出答题纲要;怎么列——把相关题目设问所要求的材料知识、教材知识、时政知识等内容按先后次有序地列出答案要点。
高考政治《措施、启示类主观题》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政治《措施、启示类主观题》真题练习含答案1.[2024·湖南卷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8—2022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转移净收入情况(注:数据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人均可支配转移净收入增长为名义增长)(1)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农村居民转移净收入与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并说明其政策启示。
答案:(1)关系:农村居民的转移净收入是构成其可支配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转移净收入的增加为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创造动力,对提高农村居民的整体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政策启示:实施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增加财政转移支出,提高农村居民的转移净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增强农村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解析:个人收入分配、中国共产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全民守法第(1)问,要求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农村居民转移净收入与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并说明其政策启示。
观察图中数据变化趋势,透过现象得出本质:农村居民的转移净收入在可支配收入中占一定比重→农村居民的转移净收入是其可支配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居民的转移净收入和可支配收入均呈增长态势,且二者增速变化趋势较为一致→转移净收入的增加为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创造动力,对提高农村居民的整体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由材料和上述分析得出政策启示:我国应该实施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增加财政转移支出,提高农村居民的转移净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增强农村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2024·重庆市第八中学高三模拟]2023年10月7日~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会议的最重要成果就是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
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
我们要深入把握蕴含其中的重大创新观点、科学方法论和重要战略部署,深刻领会其核心要义。
高中政治主观题启示类

“启示类”题型设问方式: " 启示类 " 的设问有 " 给我们什么启示" ,它包括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启示等等。
解题方法: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应从材料、设问的关键词和材料呈现的措施中去感悟;在对所给的材料进行认真的分析、提炼的基础上,从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角度去回答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能这样做、不这样做有什么危害的依据是什么,然后再推论出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
1.从材料、设问的关键词和材料呈现的措施中去感悟;2.一般不答原理,只答方法,启示就是方法;3.答案最好是方法论和材料的统一。
答题格式:① 理论依据﹙考点﹚+﹙主体﹚怎样做或② 理论依据﹙考点﹚+材料说明的道理(答案一般写明知识点,做到观点材料的结合即可,不必详细展开去分析。
)解题关键有两点:一、分析材料,明确材料中的做法。
对材料要全面分析,特别要是分析状态和措施两个层次。
从状态的角度看,要分析材料反映的问题是什么,或意义有哪些,然后从问题产生的原因中吸取教训,从成功之处总结经验,从而得出“启示”。
从措施的角度看,要分析材料中成功的做法有哪些,不成功的做法又有哪些,成功的做法启示我们可以或应该这样做,不成功的做法则启示我们不应该或不可以这样做。
这就是对我们的启示。
二、回归课本,找到知识的对应点。
在上述分析材料的基础上,再回归课本,把分析得出的结论与教材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对应起来,即弄清材料对我们的启示——“应该怎样做”或“不应该怎样做”,在课本上的内容到底是哪些,然后把材料与基础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即可。
典例分析:( 07 高考文综北京卷 38 题第 1 问)一般地说,企业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个从“起始期” 、“成长期”到“成熟期” 、“失败期”的生命周期,被称为“第一曲线” 。
为了能够实现持续发展,避免失败,企业需在高峰到来之前开辟一条新道路,这条道路发展的轨迹被称为“第二曲线”,完成下列问题。
( 1)从唯物辩证法角度,谈谈“第二曲线”的开辟和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2020考研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启示”型问题

2020考研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启示”型
问题
“启示”型问题
考研政治中有一类型的题目属于启示型问题,常以“启示”“借鉴”“经验教训”“认识”“对策”等引导词来提问,就当前政治不法现象,对材料中的行为作法要求我们总结规律、提出对策、得出结论、分析得失的材料问答题。
设问方式:xxx给我们什么启示?/我们从xxx中可以吸取怎样的经验教训等。
解题方法:回答这种设问题目时,应在对所给的材料进行认真的分析、提炼的基础上从中先归纳出材料所反映的知识和道理,然后再推论出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
答案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结合。
真题例证:
35、(2)第一个村监会的建立对推动基层民主制度建设的启示?
答:(2)基层群众自制制度的主要内容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自制体系。
广大人民在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对所在基层组织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民主自治,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最直接、最广泛的民主实践。
【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主观题答题模板,各大题型

【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主观题答题模板,各大题型!1、初中政治主观题类型“是什么”型题目只需熟悉课本的知识点,按照题目答题就可以。
“认识”型简答题这类题目的设问方式通常是“如何认识”、“如何看待”、“谈谈你的看法”、“分析这一现象”等等。
这类题目的解题方法通常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去解答,即“对与错”、“重要性、必要性”、“具体措施”等。
“启示”型题目这类题目的设问方式是:这个事给我们有什么启示?回答时,要注意提炼材料中的观点,结合所学的知识点来分析,从中归纳出材料反映的道理。
“评析”型题目这类题目一般是“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回答这类题目时,首页要判断是对还是错,或者是不全面,然后根据相应的依据如法律法规和教材的理论等,再联系材料中的观点进行分析。
“漫画”型题目漫画类的题目,要找准漫画与知识点的链接点,首先要看标题,看标题能否给出指引性的知识点或者观点;然后看文字,看看漫画中有哪些文字,通常漫画里的文字都是“意味深长”的;最后看画面,漫画夸张之处通常是其弦外之音,真正的寓意也就在这里。
“图表”型题目“图表”类型的,首先要看标题,标题比较直观的说明了图表的内容;然后要将图片数据做三个对比,“横向比”、“纵向比”和“综合比”,将三个对比的数据归纳整理,通常就会得出想要说明的问题;最后要看看图表下面的注释,看看有没有特别的注释。
“体现型”题目这类题目通常会问“体现了什么?、怎么体现”等等。
回答的时候,应该写上教材的知识点,再加上材料的关键词来体现这一知识点。
所以解题的思路就是:定知识点、联系知识点、梳理答题。
“反映”型题目这类题目通常会问“反映了某一问题发生了哪些变化”、“反映了什么现象或什么问题?”、“说明了什么?”等。
回答的时候要对题目材料所给的信息全面把握,将感性的材料理性化。
“为什么”型题目这类题目的设问方式是:为什么说……、为什么要……。
回答这类为什么题目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说明你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等等。
新课标通用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题型二主观题专题训练四启示类含解析

四、启示类【题型特点】启示类试题,一般借助某一详细的案例(胜利的案例或失败的案例),要求考生对案例中的详细措施、现象、后果进行思索。
此类试题一般借助对详细情境的思索,指向详细措施的实施,问题呈现的缘由,以及行为实行所产生的主动和消极影响。
常见设问方式是“带给我们什么启示”“从中我们获得什么启示”。
【技巧方法】解答启示类试题一般须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分析材料,挖掘信息点。
既要分析材料呈现的现象所存在的问题,从问题产生的缘由中吸取教训、获得启示,也要分析这一现象的可取之处,从中总结阅历,得出启示。
二是回来课本。
把分析得出的结论与教材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对应起来,即找到“应当怎样做”或“不应当怎样做”在教材上的对应学问点。
格式:该主体的做法→启示(抽象概括)→此做法能达到的效果。
一般写出原理或学问点即可,不必绽开分析。
【题型训练】1.(2024·江苏南通调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日,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接连被曝出狂犬疫苗生产记录造假、百白破疫苗为“劣药”等严峻违反《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行为。
疫苗造假,一个很重要的缘由是企业对巨大利润的疯狂追求,唯利是图。
疫苗造假除了疫苗本身可能对人身体健康造成损害外,接种不胜利给人造成的损害一样很严峻。
事务发生后,长生生物股票连续跌停,面临破产风险。
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确保药品平安是各级党委和政府义不容辞之责,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放在首位。
李克强总理作出批示,要求国务院立即派出调查组,对全部疫苗生产、销售等全流程全链条进行彻查。
对一切危害人民生命平安的违法犯罪行为坚决重拳打击,对不法分子坚决依法严惩,对监管失职渎职行为坚决严厉问责。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有关学问说明“假疫苗”事务给我们的启示。
答案①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企业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接连出现问题疫苗破坏了该企业的形象和信誉,甚至使企业无法在市场上生存。
②市场调整具有自发性的弊端。
启示、认识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主观题专项指导与训练六、认识、启示类试题方法指导一.什么是启示类历史试题?启示类试题通常是通过“启示”、“借鉴”、“经验教训”、“说明了什么”、“认识”、“对策”、“建议”、“态度”、“感想”等求答语来提出。
其中,“启示”是指从历史中总结出来的可供后人借鉴的认识,要求学生对某一特定历史问题总结规律、提出对策、得出结论、分析得失,一般放在主观题的最后部分,用来检测学生的历史思维层次、历史认识水平及历史感悟能力。
“认识”在哲学意义上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前者即通过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片面的、现象的和外部联系的认识,后者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反映事物全体的、本质的和内部联系的认识。
历史试题的“认识”往往是以“谈谈你的……认识”形式表现的,这种“认识”,实际上就是“评价”、“看法”,至少要回答“是什么”、“怎么样”才行。
与“启示”有所不同的是,“认识、看法”需要考生表明对该问题的态度,然后再得出规律性、本质性的结论,或者从经验教训中提炼出历史认识和看法,强调的是依托问题谈自己的感悟。
一般有如下几种情况:对问题进行总体把握,实际就是对所给材料进行高度概括;对问题做出简要的分析评价;由某一具体问题上升到谈对某一类问题的看法;通过历史问题对相关的现实问题作出预测,提升到理性高度。
二.启示型历史试题的答题指导解答“启示类”试题可按如下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是“读”。
一是读懂背景材料的中心意思,明确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方面的历史现象或问题;二是读懂设问的指向和规定,明确设问要求回答的是哪方面的启示,这是解答好试题的前提。
第二是“找”。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找出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或问题的原因;二是找出教材中对此类历史现象或问题的基本知识,并分析产生这些历史现象和问题的原因,这是解题的关键。
只有找出原因,我们才能明确今后应该借鉴哪些经验,避免哪些失误。
只有回归教材,找出相应的观点和表述,我们才能将原因上升到应有的理论高度,提炼出精练的答案。
中考道德与法治二轮复习题型突破课件:启示、启发类主观题题型分析与解法

上述案例对你提升公共参与能力有何启示?
[答案] 上述案例中,广州市某中学蓝天环保社团就校园附近的河水污 染问题,向中央第四环境保护督察组写信,同时附上相关调查视频、照 片等证据,关心环保工作的同时,依法行使了建议权和监督权,这启示 我们:①增强亲社会意识,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关心国家建设、社会管理 及其他公共事务,做负责任的公民。②要珍惜公民的政治权利,依法行 使表达、建议、监督等政治权利。③在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时要实事求 是,必要时出示相关证据,不捏造事实。④要善于思考,勇于实践,积 极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2.审题过程 一般情况下,此类题答题格式为“材料说明的道理或者原理+应该怎么 办”。答案一般写明原理或知识点,要求我们应该怎么办,做到观点与 材料的结合。在解题过程中要把握以下五个基本原则:
3.解题思路 启示类的题目可按照“示——理——启”的解题思路作答,也可按照“是 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解题思路作答。
4.答题要求 (1)解题过程程序化;(2)答案组织要点化;(3)答案表述术语化; (4)答案结构逻辑化;(5)答案编写完整化:各要点要做到原理+方法论、 观点+材料、基础分+提高分这三个方面的统一;(6)字迹书写整洁化。
5. 两题分析
(1)(2017·广州中考)环境治理,人人有责。在中央第四环境保护督察组 督察广东期间,某中学蓝天环保社团给督察组写了一封信。据此回答问题。
(2)(2022·北京海淀)2022年3月3日晚,《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颁奖 盛典》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央视新闻客户端等平台播出。以“平凡 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为核心主题,全面展现中国人所经历的波澜 壮阔的2021年。获奖者之一是双耳失聪的青年学生江梦南,她靠唇语来 感知外界的信息,来感受声带的震动并练习发声,往往一个音节要重复 上千次她才能学会。正是学唇语这个决定,让她不仅没有失学,而且一 路考出了偏远的瑶族乡镇,目前在清华攻读博士学位。 青年学生江梦南的成长过程给你带来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