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蓝色海洋教育特色,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海洋特色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海洋特色教育的实践与探索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实验小学围绕海洋特色教育研究,通过实施“蓝色海洋教育”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海洋主题实践活动,升华了海洋教育的精神品质,并取得了优异成绩,受到了各方好评。
一、开发海洋校本课程,丰富学生学习内容海洋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空间。
学校依托独特的地理位置,将海洋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增强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对课程进行了统一的整合规划,将学校课程与教育活动进行有机结合。
利用学科教学,渗透海洋教育,培养学生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的意识。
如语文、数学教师利用海洋教育开展研究性学习,与学生一起探秘海洋;艺术教师引导学生画出海洋之美,唱响海洋之歌……二是开设海洋校本课程,每班每周一课时,以年级为单位,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有识之士共同参与。
学校设置了探究类和技艺类两大课程体系。
探究类课程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为开发海洋文化校本课程的起点,由教师带领学生走进渔家小院、养殖场、渔港码头等“问题情境场”,引导学生回归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
通过实地考察、与渔民交流,学校逐步确立了“美人鱼”“小海螺”“舌尖上的海鲜”等一系列极具探究价值,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特点的课题,让学生进行研究探讨。
例如,三年级学生研究的“舌尖上的海鲜”课题,衍生出了一系列子课题:舌尖上的蛤蜊、舌尖上的鲅鱼、舌尖上的西施舌等。
技艺类课程包括海洋粘贴画、海洋动物刻画、沙画创作、贝壳创意画……深受学生喜爱。
学生通过这两大类课程的学习研究,感受到深厚的海洋文化内涵,在动手创造中体验到了海洋的魅力。
二、开展海洋特色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学校大力开展海洋特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收获,在收获中成长,提高实践能力。
1.组织蓝色海洋旅游节。
学生们常常与父母、教师、同伴等一起参加海洋文化旅游,当地或外地的海底世界、贝壳馆、极地海洋世界、海洋化工产业园、潮起潮落的海滩等场所都是他们百去不厌的地方,那里有太多的秘密值得他们去一探究竟。
让海文化精神在学校生根

宋协兵于丽孙家疃小学位于威海海岸线东北端的葡萄湾畔,是一所省级规范化学校,这里民风淳朴,海洋文明历史悠久。
学校生源主要来自周围六个渔村,依托资源优势,自2009年起,学校将滨海地域特色与学校文化积淀相结合,积极打造以海洋文化为特色的校园文化,提出“海纳百川——关注每一名学生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厚蓝色底蕴建和谐校园”为办学目标,提炼出“扬帆向未来”的口号,建设海洋特色校园,完善师生发展系列规章制度,开展一系列海洋文化教育活动。
校园文化建设的推进,使校园海洋文化气息浓郁,海味十足的孙家疃小学成为威海教育特色发展进程中一张精致的名片。
一、海昧环境建设,打造“海洋文化公园”走进孙家疃小学,处处都能感受到海洋的气息。
学校不论是围墙还是凉亭,都有一个海洋文化主题。
走进教学楼,海洋的清新感觉扑面而来,一楼突出童真童趣,主题是“海趣”,尤其是在走廊的尽头,几张小渔网、一些小贝壳,让这个小角落充满渔家的温馨;二楼传承民风民俗,主题是“海风”;三楼突出智趣,主题是“海韵”,彰显生命的韵味;四楼的主题是“海情”,突出校情、校史。
在设计的过程中,学校加入了更多让学生主动参与的动态元素。
楼梯的墙上,贴着一幅幅学生亲手做的海洋生物标本,给学校增添了更多的海洋味道。
和别的学校不同,孙家疃小学的很多学生家长都是渔民,在认识和接触海洋生物、环境等方面,孩子们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为了将这些优势利用起来,学校成立了贝雕制作、电脑绘画、剪纸、英语配音等十几个学生社团,同时制定了社团管理、考核和评价等系列制度,确保社团课程的良性发展。
每周的社团课中,学生或开心地制作,或自由地畅想,引领学生走出书本的狭小空间,在广阔的知识海洋中扬帆远航。
学校浓郁的海洋氛围,给予了孩子们心灵的惬意和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童真童趣真趣自然,海风海韵风韵无边”。
这是学校阅海亭上的一副对联,是学校教师自主创作的,折射出师生对“海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班级吉祥物来自大海,海洋精神在心中走进孙家疃小学五年级二班,墙上一张小海马的画像格外醒目,这是班级的吉祥物。
《蓝色海洋》(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下册

《蓝色海洋》(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蓝色海洋的基本概念,掌握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及海洋资源的丰富性。
2. 培养学生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环保素养。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蓝色海洋的基本概念2. 海洋生物的多样性3. 海洋资源的丰富性4. 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5. 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海洋生物的多样性、海洋资源的丰富性、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海洋生物图片、海洋资源实物、环保标语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海洋生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蓝色海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蓝色海洋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海洋的广阔与深邃。
3. 知识讲解:介绍海洋生物的多样性,让学生认识各种海洋生物及其特点。
4.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海洋资源的丰富性,让学生了解海洋资源的种类及利用现状。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
6.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制作环保标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蓝色海洋2. 海洋生物的多样性3. 海洋资源的丰富性4. 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5. 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七、作业设计1. 列举五种海洋生物,并简要介绍其特点。
2. 谈谈你对海洋环境保护的认识,如何保护海洋环境?3. 以“蓝色海洋”为主题,设计一幅手抄报,展示你对海洋的了解与关爱。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蓝色海洋的魅力。
3. 加强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特色强校 打造海洋教育特色品牌学校

---------------------------------------------------------------最新资料推荐------------------------------------------------------ 特色强校打造海洋教育特色品牌学校特色强校打造海洋教育特色品牌学校近几年,我校坚持以质量创声誉,以和谐带队伍,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之路,积极开展海洋教育实验探索,做到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教育与科研相结合、活动与德育相结合,形成了科研引领,校本深化,活动助推、文化升华的实验思路,建立了三全(全员、全程、全方位)海洋教育体系,构建了四条主线的海洋教育网络,激发了学生认识海洋、探究海洋、保护海洋的意识,博大、深邃、开放、包容的海洋文化已成为学校文化主流。
一、明确学校发展目标,打造海洋教育品牌根据我校多年的办学传统和办学特色,抓住青岛市大力发展蓝色经济的机遇,我校不断探索富有黄海地域特色和符合学校实际的海洋教育实验成功之路。
确定了依托海洋资源优势、打造海洋教育特色品牌为学校的发展之路。
我校实施海洋教育特色工作 2019 年正式启动,分三步实施。
2019年是普及阶段,以全员参与、形成氛围为目标,全校师生树立浓厚的海洋文化教育意识。
2019 年是提高阶段,以课题研究、形成特色项目为目标,积极开展海洋文化教育。
2019 年是升华阶段,以成果汇总、形成特色为目标,把海洋1/ 6教育特色项目上升为学校特色,进一步提炼学校特色办学理念,形成海洋教育特色的教育个性,从而把海洋教育升华为一种思想、一种文化。
二、拓宽海洋教育空间,丰富海洋教育活动海洋教育的主要载体是大量鲜活的实践活动,这也正是海洋教育吸引学生的魅力所在。
我校以参与、动手、创造为主题,开展了四大主题系列活动:走向海洋实践系列活动,探究海洋奥秘研究学习系列活动,帆船与航海运动系列活动,海洋科普系列活动,以学生熟悉的海洋环境作为切入点,从校园走向海洋,从校园拓展到大海,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海洋教育实践活动。
青岛市蓝色海洋教育特色学校建设实施方案—3

“青岛市中小学蓝色海洋教育实验”实施方案(讨论稿)中国是海洋大国,拥有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海洋构成中华民族的半壁疆域。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从战略的高度认识海洋,增强全民族的海洋意识,科学地开发和利用海洋对于我国的长远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青岛是我国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和山东重要的龙头城市,拥有极为丰富的海洋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打造蓝色经济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
加强蓝色海洋教育,是教育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服务的需要,也是推进教育改革与创新、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
为落实《青岛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蓝色海洋教育实验”项目,特制定本方案。
一、实施蓝色海洋教育实验的指导思想青岛市蓝色海洋教育实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学校特色发展、提升学校育人质量为目标,以课题研究和教育实验为支持,以海洋特色课程体系构建为重点,深入探索海洋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海洋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海洋的认知水平,形成正确的海洋价值观、可持续发展观,培养中小学生献身海洋事业、建设强大国家的远大理想,激发中小学生热爱海洋、保护海洋、探索海洋奥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学生特长发展,为培养新型的海洋人才奠定基础。
着力打造一批以蓝色海洋教育为特色的中小学校、幼儿园,推动学校在形成特色中提高质量、办出水平。
二、实施蓝色海洋教育实验的总体目标到2015年,蓝色海洋教育特色成为青岛教育改革和学校特色发展的品牌项目,85%以上的中小学校开设蓝色海洋教育课程,建成100所左右蓝色海洋教育特色学校;研发海洋教育系列教材,形成有青岛特色的蓝色海洋教育地方课程体系;校长、教师的海洋教育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显著提高,海洋教育渗透于学校德育、学科教学、综合实践活动和学校文化建设之中。
借助课题研究,打造海洋教育特色学校

借助课题研究,打造海洋教育特色学校隐珠中学是一座滨临大海的农村学校,学校恪守“为人生奠基,让生命精彩”的办学理念,依托课题研究,推进素质教育,用心打造海洋教育特色。
学校按照“学科引领,校本深化,活动助推,文化升华”的思路,努力构建海洋课题研究、学科教学渗透、海洋知识普及、海上帆船活动为一体的海洋教育体系,引发全校学生认识海洋的兴趣、热爱海洋的情感、建设海洋的意识。
学校自2005年涉足海洋教育,2007年被评为“青岛市帆船运动进校园活动先进集体”,2010年首批被命名为“青岛市海洋教育实验学校”、“青岛市帆船运动俱乐部学校”、“青岛市帆船运动特色学校”, 2011年立项申报青岛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蓝色海洋教育实验研究》,学校以“面对真问题、开展真研究、获得真发展”为科研宗旨,以课堂为现场、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从实际出发积极开展小课题研究,历经三年,学校校园环境、海洋教育教学、学生海洋意识培养、教师科研氛围等多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绩。
二、课题研究方法在课题研究与实践中,我们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主体教育理论为思想基础,采取了实践研究法和反思性教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海洋教育实践过程中进行研究工作,边实践边反思边总结,不断改进和完善我们的教学实践和课题研究。
1.研究手段:实践活动、现代教育技术、学科教学渗透2.研究对象:全体学生(受益者)、全体教师(应用者)3.研究时间:本课题于2011年5月立项申报青岛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经过了三个阶段的研究:第一阶段:2011年6月-2012年6月,准备阶段与初步实施阶段。
第二阶段:2012年7月-2013年12月,全面实施阶段。
第三阶段:2014年1月-2014年9月,应用成果及总结阶段。
4.研究组织:成立了课题组,对研究人员进行明确分工。
三、课题研究解决的问题1.塑造海洋特色环境,创建海洋育人氛围虽然我校地处海滨,南依风景秀丽的黄岛区城市阳台、海水浴场,但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沿海孩子的生活越来越城市化,海洋意识越来越淡漠。
蓝色校园创建活动方案

蓝色校园创建活动方案
1. 活动目标
通过创建蓝色校园活动,旨在提高学生和教职员工的环保意识,促进校园的可持续发展,营造一个绿色环保的校园环境。
2. 活动内容
2.1 环保教育
组织环保教育讲座、展览和影片放映等活动,向学生宣传环保
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2.2 校园清洁
定期组织学生和教职员工参与校园清洁活动,清理垃圾,打扫
卫生,保持校园的整洁和美观。
2.3 节约用水和用电
组织节约用水和用电的宣传活动,制作宣传海报,发放宣传册,向学生和教职员工传授节约用水和用电的方法。
2.4 促进可持续交通
推广步行、骑行和公共交通等低碳出行方式,减少汽车尾气的
排放,减少校园交通带来的噪音和污染。
2.5 构建校园绿色基础设施
在校园内建设绿化景观,种植树木和花草,建立垃圾分类和再
利用站点,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设施。
3. 活动实施计划
根据校历和学生课程安排,制定活动实施计划,确保活动的顺
利进行,能够最大程度地吸引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参与。
4. 活动评估和反馈
对每次活动进行评估和反馈,收集参与者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活动方案,提高活动的效果和吸引力。
5. 预计效果
通过蓝色校园创建活动,预计能够提高学生和教职员工的环保意识,促进校园的可持续发展,打造一个绿色环保的校园。
以海洋文化促进德育的思考与实践[文档资料]
![以海洋文化促进德育的思考与实践[文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16f120519e8b8f67d1cb9dd.png)
以海洋文化促进德育的思考与实践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学校发展的核心是教育内涵发展,内涵建设的出发点是“人的培养”,而目标则是学校育人文化的形成和文化自觉。
德育既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目标,又是落实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石,建设文化特色,丰富教育内涵,提升德育成效,是相辅相成、融为一体的。
因此,基于学校海洋文化特色建设下的德育实践创新必然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命题。
学校德育应该在办学理念的引领下,体现办学意志,反映学校文化,彰显价值取向。
一、“海洋文化”特色建设符合学校德育实际与发展需要我校是一所普通公办初中,地处城郊地带,学区居民主要以拆迁户及外来务工人员构成,家长受教育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学生缺乏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和氛围,多数孩子表现出不自信、不开朗、不上进等现象。
根据生源生活条件、学业水平等均处于较弱或较低层次的实际情况,学校决定创新德育内容方式,加快德育发展,提升德育成效,努力促使学生建立起“包容、自信、乐观、向上”的精神;同时,教师也需要以宽广的胸怀、开放的视野、自信的精神、乐观的品质,来更好地接纳众多处于困难甚或问题重重的学生与家庭。
所以,学校“海洋文化特色建设”应运而生。
人类的生命来自海洋,人类的文化起源于海洋。
海洋以她的浩瀚壮观、奥秘无穷、宽广博大,自由奔放等特质,使人类视海洋为力量与智慧的象征。
曲金良在《海洋文化概论》中说:“海洋文化,就是缘于海洋而生成的文化,也即人类对海洋本身的认识、利用和因有海洋而创造出来的精神的、行为的、社会的和物质的文明生活内涵。
”海洋文化中崇尚力量的品格,崇尚自由的天性,其强烈的个体自觉意识、竞争意识和开创意识,都比内陆文化更富有开放性、兼容性、冒险性、神秘性、开拓性、原创性和进取精神。
于是,我们遵照“为学生的成人、求知和创新奠基”的办学理念,着力创建学校海洋文化特色,弘扬海洋人文精神,丰富教育内涵,优化德育工作,以“奠基”的意识,培养学生(也引导教师)拥有宽广的胸怀,开阔的视野,自信、乐观的品质,探索、挑战的勇气,促进二中人自我超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造“蓝色海洋教育”特色,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青岛第五十九中学
近年来,青岛五十九中以促进学校特色发展、提升学校育人质量为目标,积极开展“蓝色海洋教育”,学校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海洋教育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爱海洋、保护海洋、探索海洋奥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学生特长发展,为培养新型的海洋人才奠定基础。
一、形成“蓝色海洋教育”学校特色课程,将海洋教育渗透到常规教学中。
青岛五十九中“蓝色海洋教育”课程建设主要遵循“四结合”原则。
校长是学校课程团队的核心,围绕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紧抓学校德育、教学两支主力队伍建设。
学校按照《课程方案》、社区环境、资源情况及办学特色,设计和编制“蓝色海洋教育”课程计划。
教师在实施中逐步做到相互渗透、有机整合,逐步编制海洋特色课程教材。
积极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开发和创设学生能参与实践的资源和条件,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课程系列。
学校还通过校园网建立“海洋教育专题”师生论坛,为师生提供海洋教育学习资源和交流的平台。
二、建立“蓝色海洋教育”学校社团,将海洋教育落实到到校内外实践活动中。
青岛五十九中以“蓝色海洋兴趣小组”为基础成立了“蓝色海洋”社团。
“蓝色海洋”社团的学生们带着研究专题去海洋地质所,就海洋生态、海洋植物状况、海洋鱼类生长状况等开展考察、咨询,写出多篇调查报告。
通过学校橱窗、校园文化墙、学
校网站宣传海洋知识,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学生们的环保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升。
“蓝色海洋”社团还通过升旗仪式的国旗下讲话发出“保护蓝色海洋”倡议,各班级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积极响应,在学校掀起了“蓝色海洋”学习研究的热潮。
三、打造“蓝色海洋教育”校园环境,将海洋教育融入到学校文化建设中。
青岛五十九中以“蓝色海洋”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是学校打造绿色校园的最大特色。
不仅在校园环境上营造海洋氛围,学校校更加注重坚持“活动育德”的教育策略,在活动中实施蓝色环保教育课程。
学校经常聘请海洋专家到校作专题讲座,普及海洋知识,增强学生们保护海洋的意识。
我校还是青岛市中小学帆船运动学校,不断输送帆船运动的优秀人才,参加省、市,乃至全国的比赛。
四、确立“蓝色海洋教育”评价机制,将海洋教育纳入到学生成长多元评价中。
学校不断拓宽评价途径,对学生实施多元评价。
(1)社会实践评价:参观心得与活动成果等。
(2)课内学业评价:出勤、成果交流、学业诊断等(3)海洋问卷评价:海洋认识、探索精神等。
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特色是一所学校未来的竞争力。
青岛五十九中将通过海洋教育引领师生在更广视野、更高起点、更深层次上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发展,努力把五十九中建设成为文化品位高雅、文化底蕴丰厚海洋文化特色学校。
青岛第五十九中学
2014年9月
的风是有灵性的,依着风的眼眸,我看到了那一株株桃花读信的倩影,在桃林深处,紫色的青藤爬满那个小屋。
我的小城,桃花已然开成海,像是一场粉色的春梦。
是否,可以赴一场最美的相逢,如是,便不负曾经许下的约定。
守住心底最美风景,是一种风度,一种期望。
让心,随花儿轻舞,让梦,随蝶儿翩跹。
等一缕柔风载满诗意,落满我的小院,好想,牵着你的手走在花开的路上,临摹又一个春的相遇,陌上绿色蔓延,让深情的诗句落在眉弯,打开灵魂的心门,写尽情意绵绵。
春雨如丝,暖了一季寒凉露出温暖,碧水映蓝天,云朵儿似乎摸到嫩草尖尖。
花香十里,暗香盈袖。
我们微笑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生命里,总会有一些人,渐行渐远,偶尔想起,却只是停留在文字里,那一抹淡淡的回忆。
唯有春天,总那么诗意明亮,始终晕染着眉心,让涩涩的往事随风,让一些温暖的记忆温润着心房。
珍惜眼前的幸福,紧握手中的暖意,面向青山绿水,一路微笑,一路行走……
情暖山水间,盈一份诗意于心田,以云的飘逸轻盈过往,以花的姿态拥馨香满怀,以文字的杯盏邀约一曲细水长流。
煮一壶春色,与时光对语。
窗前,柳枝儿发芽,玉兰含苞,时光一直绕指馨香。
心念如这徐徐春风,荡漾成一片流云。
春落人间,一种别样的景致美了心境,所有的疲惫与忧愁也随风而去,微笑着面对生活,用内心的那份热情,那份纯真来经营生活,来创造幸福,何尝不是一种快乐?我的流年,风过,红尘入画;雨落,缠绵入心。
行走在春天里,眼里满是明丽与清澈,一树一树的花开,细碎而芬芳;一片一片的绿地,静美而清新。
嗅着阳光的味道,把自己置身于大自然中,真好!只要心足够明媚,纵然有小小的
我们一路走来,沿途总会有美丽的风景。
于喧嚣红尘中,守着心灵的一方山水。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
春水初生,耐人寻味。
春雨如丝,丝如媚,绵绵的不着一点儿声息。
踏春而去,不知是哪一处的红尘山水在心间已布满了雅致,心如花开,一朵娴雅的光阴,柔软着眼角的笑意,置身于安暖的春天,一抹浅喜,一怀深爱。
一颗心,便在另一颗心的相随里静好。
春光无限温柔地洒满山川,我愿,生命里所有的远方,都开满春天的芬芳,待一轮明月悄悄爬上西窗,归来的都是安详。
三月,阳光明媚,草色青青,小鸟儿也灵动了起来,叽叽喳喳唱着春天的歌。
这样的日子,适合出去走走,吹吹风,赏赏春天的美景,放松一下身心,这也是一种快乐。
其实,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也许在旅程中我们会拥有某些东西,也会失去一些东西。
但无论怎样,我们一样在阳光下灿烂,风雨中奔跑,做自己的梦,走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