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下册重要知识点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自然地理环境1.1 大气圈大气圈是围绕地球表面的一层气体,包括对流层、平流层、同温层、臭氧层和中间层。

1.2 水圈地球上水的分布不平均,主要来源于雨水和冰雪融水。

1.3 地球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己的轴心做旋转,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做椭圆形的运动。

1.4 太阳能太阳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源,太阳能可以通过光伏板、太阳能热水器等设备来转化成电能或热能。

第二章中国地理环境2.1 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和太平洋西岸,是世界上面积第三大的国家。

2.2 中国的地形地貌中国的地形地貌多样,有高原、山地、盆地、平原等不同类型的地貌。

2.3 中国的气候中国的气候主要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高原季风气候。

2.4 中国的水系中国的主要河流有长江、黄河、珠江等,这些河流对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三章人口与城市3.1 人口问题人口增长速度、人口结构、人口分布不均等是全球范围内的人口问题。

3.2 人口迁移人口迁移主要分为城市化、农村流出、国际移民等几种类型。

3.3 城市化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城市化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城市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环境4.1 能源资源能源资源包括化石能源、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多种类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4.2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包括金属矿、非金属矿等,对工业和农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4.3 水资源水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资源,但全球范围内的水资源分布不均衡,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是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4.4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指生物群落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保护生态环境是维护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任务。

第五章世界地理环境5.1 世界的大洲世界上的大洲有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等。

5.2 世界的气候世界的气候多样,有寒带气候、温带气候、热带气候和极地气候等几种类型。

七年级下册地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册地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册地理重点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地理坐标1. 地球的构造特点:地球是一个由固体地壳、液态地幔和固态地核构成的行星。

2.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不完全的椭球体,南北两极略扁平,赤道稍微凸出。

3. 地理坐标:地理坐标是描述地球上地点位置的方法,由经度和纬度组成。

4. 经度和纬度:经度是指通过北极和南极之间的某一点与通过本初子午线的大圆线相交所成的角度;纬度是指通过赤道和某一点之间的大圆线与通过北极圈或南极圈的大圆线的夹角。

二、地球的运动与季节变化1.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球以自西向东的方向自转,完成一次自转称为一天;地球绕太阳运动,完成一次公转称为一年。

2. 地球季节变化:地球公转的轨道呈椭圆形,地球在不同位置时受到太阳光照的程度不同,导致地球不同地区的气温和天气状况存在季节变化。

3. 四季的划分: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是划分四季的时刻。

春分和秋分时,南北半球的昼夜时间相等;夏至和冬至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夏至),昼短夜长(冬至)。

三、中国的地理位置与区域划分1. 中国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东临太平洋,濒临黄海、东海和南海,陆地东西纵深约5500千米,南北横跨面积约5500千米。

2. 中国的区域划分:中国主要划分为东、中、西三大区域,还分为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南、西北等六个地理区域。

四、中国的自然地理1. 中国的自然地理特点:中国自然地理多样,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多样化的气候和地貌。

2. 中国的气候带:中国的气候可划分为亚热带、温带和寒带三个主要气候带。

3. 中国的主要山脉:中国主要山脉有喜马拉雅山脉、祁连山脉、天山山脉、松花江-黑龙江-大兴安岭山脉等。

4. 中国的主要河流:中国主要河流有黄河、长江、珠江、黑龙江等。

5. 中国的主要湖泊:中国主要湖泊有青海湖、鄱阳湖、洞庭湖等。

6. 中国的主要荒漠:中国主要荒漠有塔克拉玛干沙漠、库鲁木齐沙漠等。

五、世界地理1. 世界的大洲:世界的大洲主要有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初一下册地理必背知识点打印

初一下册地理必背知识点打印

初一下册地理必背知识点打印一、亚洲。

1. 位置和范围。

- 亚洲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

- 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 亚洲按照地理方位可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6个地区。

2. 自然环境。

- 地形。

- 亚洲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 世界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世界最高大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世界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世界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的群岛是马来群岛。

- 气候。

- 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季风气候显著。

- 影响亚洲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

- 河流。

- 亚洲的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

- 长江是亚洲最长的河流,湄公河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3. 人文环境。

- 人口。

-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其中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地区。

- 亚洲人口增长过快带来了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问题。

- 文化。

- 亚洲不同地区的文化各具特色,如华夏文化、印度河流域文化和阿拉伯文化等。

- 亚洲的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是黄河 - 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和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二、日本。

1. 位置和范围。

- 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及其附近的一些小岛组成。

2. 自然环境。

- 地形。

- 日本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

富士山是日本的最高峰,也是一座活火山。

- 气候。

- 日本主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明显。

- 资源。

- 日本地域狭小,资源贫乏,大部分原料和燃料需要进口。

3. 经济。

- 日本是发达的加工贸易型经济,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 日本的主要工业部门有电子、家用电器、汽车、造船、钢铁等。

- 日本的农业生产水平高,渔业发达,北海道附近海域是世界著名的渔场。

七年级下册地理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归纳(优秀11篇)

七年级下册地理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归纳(优秀11篇)

七年级下册地理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归纳(优秀11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是作者敬业的小编帮大家收集整理的11篇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归纳,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归纳篇一日本1、位置:属于东亚,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

东面临b—太平洋,西隔a—日本海、朝鲜海峡、东海同俄罗斯、中国、朝鲜、韩国相望,北有鄂霍次克海。

日本国土南北狭长,并与经线斜交,日本大部分处在23N——46N之间,跨经、纬度广,将使日本的地理环境更为复杂多样,如跨纬度广,日本的南北温差就大,跨经度广,东西地方时间差就大。

c—濑户内海2、组成:由A—北海道、B—本州岛、C—九州岛、D—四国岛等四个大岛、数千个小岛及其周围海域组成,其中面积较大的是本州岛。

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神户和横滨是日本较大的两个对外贸易港口),对日本的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

(将位置和组成中的海洋和岛的名称在书上P18图7.2找到位置并记住)3、多火山、地震:原因:日本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互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即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被称为“地震国”和“世界火山博物馆”。

防震减灾方面有关的知识(会判断某些做法的对错)。

4、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

富士山是日本国的象征,是一座活火山,也是全国的较高峰。

山麓樱树成林,景色迷人。

较大的平原为关东平原。

5、气候: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征:(具有海洋性特征),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较为丰富,太平洋沿岸夏季多台风。

6、经济类型:日本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产生的背景:日本地域狭小,资源贫乏,是一个资源小国,有优良港口方便运输,所以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模式)。

特点:对外依赖严重,对外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工业品。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归纳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 地球是一个近似的椭球体。

-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其影响(昼夜更替、季节变化)。

2. 地图的基本知识- 地图的定义及其作用。

- 地图的比例尺、图例和方向表示方法。

- 地图的种类(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

3. 地形图的识别- 等高线的概念及其在地图上的表示。

- 地形的种类和特征(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层的组成及其作用。

- 气候类型及其分布(热带、温带、寒带气候)。

- 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2. 水文循环- 水文循环的过程及其重要性。

- 河流的类型、流域的概念和河流的水文特征。

3. 地貌- 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概念及其影响。

- 地貌的形成过程(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4.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的类型(地震、火山、洪水、干旱、台风等)。

- 自然灾害的成因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 城市化的过程、特点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 农业与工业- 农业的分类(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及其分布。

- 工业的分类及其区位因素。

3. 交通与贸易- 交通方式的选择及其对地区发展的影响。

- 贸易的基本概念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4. 旅游与环境保护- 旅游资源的分类及其开发。

- 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其保护措施。

四、地理实践活动1. 实地考察- 实地考察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 实地考察报告的撰写。

2. 地理实验- 地理实验的设计、实施和结果分析。

- 地理实验报告的撰写。

3. 地理调查- 地理调查的方法和步骤。

- 地理调查报告的撰写。

以上是对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的一个基本归纳,每个部分都包含了该领域的核心概念和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和理解的基础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重点和难度,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吸收和运用这些知识。

初一下半年地理知识点

初一下半年地理知识点

初一下半年地理知识点(一)1、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它们因此也成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人们描述天气时,关注的时间是一天,描述气候时,关注的时间是一年。

3、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出生率是一年内出生的婴儿数占总人数的比率;死亡率是一年内死亡人数占总人数的比率;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就是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大于0,表示人口增加。

5、2006年3月,世界人口总数已达65亿。

6、人口疏密的程度可以用人口密度来表示;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单位是人/平方千米。

7、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等低纬近海的平原地区,是人口稠密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给人类生存带来了困难,是人口稀疏地区。

8、目前,世界上每年增加近8000万人。

9、人口数量过多、人口数量增长过快对环境、经济和社会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10、人口增长过快必然会带来交通堵塞、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和饥饿贫困等问题。

初一下半年地理知识点(二)1、为了解决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2、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人类可以分为白种、黄种和黑种三个主要人种。

3、三大人种在世界上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分布区,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

4、黄种人皮肤呈淡黄色,头发黑直,面庞扁平,体毛中等;白种人肤色、眼色、发色都很浅,头发天生就是波状,鼻梁高,嘴唇薄,体毛较多;黑种人肤色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

5、世界上的所有人种都是平等的,没有优劣之分。

6、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印度北部、北美洲中部、大洋洲东部和南部以及南美洲东部沿海。

7、黑种人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和大洋洲西南部,南、北美洲也有分布。

8、黄种人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北部和西部。

知识点总结七年级下册地理

知识点总结七年级下册地理

知识点总结七年级下册地理一、中国地理1.中国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东临太平洋,东南、南临南海,南以海峡与台湾相望,西南与印度、不丹等国相邻,西接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等国家,北与蒙古国、俄罗斯、朝鲜相邻。

2. 中国地形:中国地形起伏变化,东部大部分为低洼平原和丘陵地带,中部为高原和丘陵地带,西部为高山地带。

3. 中国气候:中国地处副热带和温带的过渡带,气候类型多样,有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寒冷气候等。

4. 中国自然资源:中国自然资源丰富,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稀土元素、金属矿产和水资源等。

5.中国的地理分区:中国地理可以按照地势和气候特点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理区域。

二、世界地理1.各大洲的地理位置:世界上共有六大洲,包括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它们分布在地球的不同区域。

2. 世界的气候带:世界的气候带包括热带气候带、亚热带气候带、温带气候带和寒带气候带,不同气候带有不同的气候特点和植被生态。

3. 世界上的自然灾害:世界上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龙卷风、飓风、洪水、干旱等,它们给人类和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4. 主要国际河流:世界上主要的国际河流有尼罗河、美索不达米亚河、黄河、长江、亚马逊河等,它们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水资源。

5. 世界的自然资源:世界上的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等,它们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三、环境保护1. 环境异化:环境异化是指环境由于人类活动而发生的恶化和变坏,包括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空气污染、水质污染、噪音污染等。

2. 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它们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健康。

3. 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指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能量流动达到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维护生态平衡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非常重要。

4.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破坏未来子孙后代利益的发展模式,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之道。

初一七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精选10篇)

初一七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精选10篇)

初一七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精选10篇)初一地理重要知识点篇一气温和气温的分布1.气温与生活(1)气温:空气的温度,常用℃表示。

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2)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温影响人们的穿衣、饮食、住房、农业和交通等。

2.气温的变化(1)日变化概念: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变化特点:一天当中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气温日较差=气温-最低气温(2)年变化概念: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变化特点:南北半球气温的变化正好相反。

陆地上:北半球气温7月,1月最低;海洋上:北半球气温8月,2月最低。

气温年较差=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3)通常用气温的变化曲线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的气温变化情况。

(4)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绘制方法:一横月、二纵温、三定点、四连线3.气温的分布(1)等温线:气温相同的点的连线。

(2)表示:世界各地冷热不同,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

(3)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4)分布规律:①纬度差异:一般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P53中的图3.17)②海陆差异: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③垂直变化: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5)等温线图的判读:①等温线封闭,中心气温高的为高温中心,中心气温低的为低温中心。

②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6)世界“热极”撒哈拉沙漠,世界“冷极”南极大陆。

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篇二1、澳大利亚国徽上有袋鼠和鸸鹋两种动物,其特有动物还有考拉和鸭嘴兽。

2、羊只集中在东南部和西南部沿海的混合农业带。

由于地广人稀,农牧业生产机械化程度高,产品大部分出口,出口产品有羊毛、小麦、牛肉。

3、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集中在沿海地区,出口比例大,称“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晋教版初一地理下册重点第1页/(共10页)第八章认识亚洲8.1 位置、范围和自然条件1、亚洲的位置:①半球位置:位于东半球的东北部;②经纬度位置:北部越过北极圈,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③海陆位置:亚洲东、南、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西与欧洲相接,西南与非洲为邻。

2、亚洲的范围: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东北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按地理方位,通常把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六大区域。

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洲。

3、亚洲轮廓特点:海岸线曲折漫长,多港湾、半岛和岛屿。

4、亚洲地形特点:亚洲高原和山地面积广大,约占总面积的3/4 。

5、亚洲地势特点:中部高、四周低。

6、亚洲河流特点:亚洲的河流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和高原,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注入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7、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唯一缺少的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8、亚洲季风区内易造成水旱灾害的主要原因是:夏季风的强弱变化。

9、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的特点,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10、三种季风气候分别是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13、通过学习亚洲冬季风和夏季风的源地、风向、性质、带来的影响等差异,明确亚洲季风气候的特点。

①冬季风发源于大陆内部的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多为偏北风,性质寒冷干燥,受其影响亚洲东部、南部地区冬季普遍降水少、气温低。

②夏季风发源于太平洋和印度洋,多为偏南风,性质温暖湿润,受其影响亚洲东部、南部地区夏季普遍降水多、气温高。

14、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一月平均气温在-30 C以下,七月平均气温在10C 以上,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较大,而降水量稀少,且集中在夏季。

(蒙古乌兰巴托)15、欧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北部。

(半球位置)北极圈从欧洲北部穿过,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

(纬度位置)欧洲位于亚欧大陆的西部,北临北冰洋,西濒大西洋,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

(海陆位置)16、南美洲的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

西部是纵贯南北的安第斯山脉,东部高原和平原相间分布,有著名的巴西高原和亚马孙平原。

17、非洲地跨南北两半球,赤道横穿中部,绝大部分地区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以热带气候类型为主。

■非洲有 6 种气候类型,即:热带雨林气候、热带疏林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高原山地气候、亚热带沙漠和草原气候。

■非洲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以赤道为中轴,呈南北对称分布。

■非洲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基本上是由赤道地区向南北逐渐减少。

8.2 人口、文化和经济发展1、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2001 年亚洲人口达37.2 亿,约占世界总人口数的60.7%。

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亚洲,也是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

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日本的人口均超过 1 亿。

(中国、日本位于东亚;印度尼西亚位于东南亚;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位于南亚)2、东亚、南亚人口密集,其主要原因是本区平原面积广阔,气候温湿,自然条件优越;同时又- 1 -第2页/(共10页)是人类发祥地之一,居住历史悠久, 农业经济基础好。

3、北亚、中亚、西亚人口稀疏, 但原因不同, 北亚是气候寒冷, 中亚和西亚则是气候干旱。

4、亚洲生活着1000 个左右的民族, 其中汉族人口最多, 超过了10 亿。

5、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差异很大, 除日本为发达国家外,其余均属发展中国家。

6、亚洲绝大多数国家经济落后的原因是: 曾长期遭受殖民统治。

7、亚洲“ 四小龙” 是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的总称。

8、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可以分为四种类型:①出口加工国和地区: 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 ②农矿原料出口国: 蒙古; ③经济综合发展国:印度、中国; ④石油输出国: 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伊拉克、伊朗。

9、亚洲的三大文化:(共同特点: 都位于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①华夏文化, 发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②印度文化, 发源于印度河流域; ③阿拉伯文化, 发源于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9.1 东南亚——两洲两洋的“ 十字路口”1、东南亚是联系亚洲、大洋洲, 沟通太平洋、印度洋的“ 十字路口” 。

• 东南亚的范围: 包括北部的中南半岛和南部的马来群岛。

• 东南亚的位置: ①纬度位置: 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 小部分地区位于亚热带。

②海陆位置: 东南亚北靠亚洲, 东南接大洋洲, 东临太平洋, 西南临印度洋, 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 十字路口” 。

③相对位置: 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

• 东南亚的国家:12 个, 其中中南半岛有7 个, 马来群岛有 5 个。

2、位于中南半岛的国家有缅甸、泰国、老挝、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 其中与我国接壤的是缅甸、老挝和越南。

位于马来群岛的国家有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和东帝汶,其中与我国隔海相望的是菲律宾、文莱、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

3、马六甲海峡地处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 是太平洋西岸与印度洋、非洲东岸联系的重要通道。

马六甲海峡沿岸的国家有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

其中新加坡位于马六甲海峡的最窄处, 交通位置尤其重要。

4、东南亚流经国家最多的一条国际河流是湄公河(在我国称作澜沧江)。

5、印度尼西亚有“ 火山国” 之称。

6、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分布。

7、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因为河流为城市提供水资源, 沿岸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农业发达。

) 8、马来群岛的多数岛屿,地形崎岖,山岭众多,多火山、地震;平原狭小,多分布于沿海地区。

9、东南亚地处热带, 中南半岛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 一年中有旱季和雨季之分, 农作物一般在雨季播种, 旱季收获。

马来群岛大部分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 分布着茂密的热带雨林。

农作物随时播种, 四季都有收获。

10、目前, 旅游业已成为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国的重要产业。

■ 柬埔寨吴哥窟■ 缅甸仰光佛塔。

■ 泰国湾海滨。

■ 新加坡。

■ 越南下龙湾。

■ 马来西亚的双子座。

11 、东南亚富饶的物产:■ 粮食作物(水稻) ; ■ 热带经济作物(油棕、橡胶、椰子、蕉麻等) ; ■ 矿产资源(石油、锡等)。

12、水稻产区主要分布的国家有泰国、缅甸和越南。

13、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棕油生产国和出口国, 泰国的橡胶生产居世界首位, 菲律宾是世界上生产椰子最多的国家。

14、东南亚是世界上华人和华侨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

9.2 西亚——世界的石油宝库- 2 -第3页/(共10页)1、“ 五海三洲两洋之地” : 西亚地处亚洲、非洲、欧洲三大洲的交界地带, 位于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内陆湖)之间, 是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枢纽, 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2、黑海出入地中海的门户是土耳其海峡; 霍尔木兹海峡是波斯湾的唯一出口, 航运十分繁忙; 苏伊士运河沟通红海和地中海; 曼德海峡连接阿拉伯海与红海。

4、西亚的地形: 以高原为主。

5、亚热带沙漠草原气候的特点: 夏季高温炎热, 冬季气温稍低, 全年干燥少雨。

(世界最大的淡化海水生产国: 沙特阿拉伯。

)4、西亚地区的人们在干旱的环境下, 发展了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6、西亚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丰富、产量最大和出口量最多的地区, 有“ 世界石油宝库” 的称号。

7、西亚所产石油90% 以上供出口, 主要出口到美国、西欧和日本。

8、西亚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重要的产油国有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9、波斯湾石油输往美国、西欧、日本的海上运输线路:(1)印度洋T好望角T大西洋T西欧和美国(大型油轮)(2)红海T苏伊士运河T 地中海T直布罗陀海峡T 西欧和美国(小型油轮)⑶印度洋T马六甲海峡T太平洋T日本11、西亚的主要居民有阿拉伯人、土耳其人、波斯人和犹太人等。

其中阿拉伯人的分布最为广泛。

一般把阿拉伯人占人口多数的国家称为阿拉伯国家。

12、西亚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发源地, 这三种宗教都将耶路撒冷奉为圣城。

绝大部分居民信仰伊斯兰教。

13、西亚长期以来局势动荡、战争不断的是因为:①重要的地理位置; ②丰富的石油资源; ③紧缺的水资源; ④复杂的民族和宗教; ⑤领土纠纷等。

9.3 撒哈拉以南非洲黑人的故乡1、撒哈拉以南非洲位于撒哈拉沙漠以南, 介于印度洋和大西洋之间, 占非洲总面积的4/5 。

地形以高原为主, 地势从东南向西北倾斜。

2、撒哈拉以南非洲地跨南、北半球, 大部分地区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3、非洲气候特点:气温高,干燥区面积广,有六种气候类型,以赤道为中轴线,呈南北对称分布。

4、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降水明显分为干、湿两季。

(马里- 巴马科)5、世界之最:①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西起大西洋东岸, 东到红海之滨)。

② 世界上流程最长的河流: 尼罗河(发源于东非高原,自南向北流, 流入地中海, 全长约6600 千米)。

③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盆地: 刚果盆地。

④世界陆地上最长的裂谷带:东非大裂谷。

⑤世界上铝土矿储量最多的国家:几内亚。

⑥世界最著名的天然动物园: 塞伦盖蒂国家公园(位于坦桑尼亚境内)。

⑦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洲: 非洲(现在有54 个独立国家)。

⑧世界上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 撒哈拉以南非洲。

6、撒哈拉以南非洲丰富的资源:①丰富的矿产资源(黄金、金刚石、铜、铀、钴、钒、磷酸盐等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前列);②丰富的植物资源(森林和草原)(檀木、花梨木)③丰富的动物资源(大猩猩、河马、非洲象、角马、斑马、长颈鹿)7、赞比亚有世界“ 铜矿之国” 的称号。

南非的黄金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几内亚的铝土矿。

尼日利亚是本区石油输出国第 4 页/(共10页)8、撒哈拉以南非洲大约有6 亿人口, 其中90%以上是黑人, 这里是黑人的故乡。

9、问题: 什么是单一经济结构?形成这种结构的原因是什么?这种结构造成的后果是什么?撒哈拉以南非洲人民应该怎样扭转这种局面?①许多国家开采一种或几种矿产, 种植一种或几种经济作物, 作为本国的经济支柱, 这种经济结构我们把它叫单一经济结构。

②殖民者为了自己的利益, 一方面将非洲变成他们的原料产地, 一方面又将非洲变成他们商品的倾销市场。

③本区的国家出口初级产品的收入少, 而进口的工业制成品和粮食的支出多,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人民生活贫困。

④发展多样性农业、交通运输业和旅游业, 加强邻国间或区域性经济合作, 努力发展民族经济。

10、撒哈拉以南非洲面临的三大问题:(解决办法)①人口问题:应大控制人口增长速度, 提高人口素质; 加强民族团结, 减少部族冲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