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抗感冒药的不良反应
服用感冒药的不良反应

服用感冒药的不良反应感冒作为我们生活中的常见疾病,是一年四季都会发生的,并且还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因此许多人会服用感冒药来治疗,那么服用感冒药的不良反应是什么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服用感冒药的不良反应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服用感冒药的不良反应1、解热镇痛类,如对乙酰胺基酚、阿司匹林、双氯芬酸钠、氨基比林,布洛芬,尼美舒利。
绝大多数感冒药都含有这一类的成分,主要的作用就是帮助退烧、止痛。
感冒药的不良作用也是这些成分引起的,比如胃肠不适、肝肾损害,甚至神经损害。
当然,合理剂量范围的用药是不会有这些副作用的。
不用担心,该用药时还是应该要用的,不要害怕药物的不良反应而耽误病情,引起更大的问题。
2、抗过敏类,比如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苯海拉明。
很多感冒药都有这一类的成分,比如新康泰克,日夜百服宁(夜片),三9感冒灵等。
主要有缓解鼻塞、鼻痒、喷嚏的作用,也可以帮助减轻咳嗽。
这类药用后容易犯困,所以需要开车时就不合适在白天服用含这类成分的感冒药了,很小的婴儿也应慎重使用。
3、收缩血管类,比如伪麻黄碱。
以前还有一种药苯丙醇胺,也称为PPA,很来因为副作用,被禁用了(以前的康泰克有这个成分,禁用之后,这个成分就改为盐酸伪麻黄碱,药物名称也就改为新康泰克了)。
这成分的主要作用就是减轻鼻粘膜充血,从而减轻鼻塞。
这个药物成分会影响心血管和血压,所以有心血管病、高血压、甲亢、前列腺疾病患者慎重使用含这个成分的感冒药。
4、止咳类,比如右美沙芬。
该类药物主要就是帮助止咳,比较适合于那些感冒伴有干咳的人,如果痰比较多,则不是太合适,毕竟痰要咳出来才好,强行止咳,痰留在气管,则不容易好转。
所以痰多者应该是用化痰,帮助排痰的药物,而不是止咳。
5、抗病毒类,比如金刚烷胺、金刚乙胺、奥司他韦等。
这些是西药的抗流感病毒药物,一般的感冒药中比较少见这一类成分,感冒药快克就含有金刚烷胺,在感冒的早期使用可以加快病情恢复,不过,金刚烷胺、金刚乙胺的耐药已经比较常见了,效果也有所下降。
抗感冒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

吉林大学网络教育毕业论文题目:抗感冒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学院年级专业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职称论文提交日期感冒作为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并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一般主要采取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这三种方法,在并发细菌感染时可采用抗细菌治疗的方法。
抗感冒药使用出现的不良反应属于药学的范畴,越来越多的患者已认同大病去医院,小病去药店的观点。
现如今,感冒药已成为各家必备的药物之一,但是感冒药的种类繁多,有相当一部分的人缺乏相关的医药知识,同时使用多种感冒药,致使如今感冒药滥用现象的发生,并有可能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所以说,合理的应用感冒药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主要介绍了感冒药的应用,分析滥用感冒药产生的不良反应,提出合理科学的运用感冒药的重要性。
关键字:抗感冒药应用不良反应前言 (1)1.抗感冒药物的运用 (2)1.1 关于抗感冒药物的处方组成 (2)1.2 根据感冒症状合理选用抗感冒药 (2)1.3 与抗病毒药物联合使用 (3)1.4与免疫调节治疗药物联合使用 (3)2.抗生素的滥用 (3)3.使用抗感冒药常见的不良反应 (4)3.1解热镇痛药 (4)3.1.1消化系统 (4)3.1.2泌尿系统 (5)3.1.3血液系统 (5)3.1.4过敏反应 (5)3.2鼻黏膜血管收缩药 (5)3.3抗过敏药 (5)3.4中枢兴奋药 (6)3.5抗病毒药 (6)4.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用药 (6)5.抗感冒药物的合理选用 (6)5.1合理科学用药,避免感冒药的盲目滥用 (6)5.2不能盲目使用感冒药,应对症用药 (7)5.3禁止婴幼儿患者应使用感冒通类的药物 (7)结论 (8)致谢 (9)参考文献 (10)前言感冒作为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对于来说人们都不陌生。
感冒指的是由病毒、混合感染或变态反应引起的上呼吸道卡他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鼻塞、流涕、打喷嚏、咳嗽、咽部不适及畏寒、低热等局部和全身症状。
根据发病的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的不同,每个人的临床表现也不相同。
抗感冒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

抗感冒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抗感冒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抗感冒药是常用的一类药物,广泛用于治疗感冒引起的疾病和症状,它们也称为OTC(非处方药或非用药药物)。
尽管它们能有效治疗感冒,但使用不当会对人的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
首先,抗感冒药有可能引起副作用。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恶心、头痛、失眠、腹泻、皮疹等。
还有一些抗感冒药可能会增加血压,出现心跳加快、气促等症状。
如果患者本身有高血压、心脏病、出血性疾病等慢性疾病,则宜少量少剂量地使用抗感冒药。
其次,抗感冒药也可能与其他药物形成药物相互作用,增加药物不良反应或药效转变。
例如,服用抗感冒药同时服用氯胺酮药可能会导致血压过高,而服用抗炎药同时服用抗感冒药也可能会引起肝功能不全的症状。
因此,使用抗感冒药前应该谨慎地考虑所服用的其他药物。
最后,抗感冒药有一定的耐受性。
如果患者长期使用抗感冒药,很可能会形成耐药性,也就是说,抗药性菌会变得抵抗抗感冒药,本身感染的症状仍然无法得到改善。
因此,使用抗感冒药应该意识到其风险,并采取合理的使用方法,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1、使用正确的剂量和方法。
根据临床情况,选择合适的剂量和药物,但一定不要超过药典上规定的最大剂量。
一般来说,在严重病情的情况下可以大剂量服用,但是患者应尽可能地使用最小剂量。
同时,应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
2、禁止自行改变剂量和药物。
抗感冒药不要自行改变剂量,否则可能会导致药效失常或不良反应出现。
同时也不能自行更改多种药物,除非与医生商量。
3、避免长期使用抗感冒药,以免出现耐药性。
抗感冒药的使用时间过长可能会形成耐药性,使得药物的疗效下降,甚至产生新的病原体,因此,当感冒持续存在时,应尽快就诊,找出病因,改变药物。
此外,应避免把抗感冒药作为日常疾病的常备药。
要定期做体检,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治疗,尽量避免使用抗感冒药。
总之,抗感冒药是常用的OTC药物,能有效控制感冒症状,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副作用或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甚至出现耐药性等不良反应。
抗感冒药物的应用与不良反应浅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年第 17卷第 07期
79
Hale Waihona Puke 抗 感 冒药物 的应 用与不 良反应浅析 ·药事管理 ·
王 莉
(河南 省西平县人 民医院病房药房 ,河南 西平 )
摘要 :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抗感冒药大多为非处方药,因为大部分的患者都对医药知识比较缺乏 ,一旦患感冒后想赶紧把病治好, 常常同 时服用几种感 冒药 ,这就造 成 了抗感 冒药滥用的情况发 生,若不注 重合理 用药,将会造 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本文就抗感 冒药物 的应用与不 良反应进行分析探讨 ,确保 药物的合理应用。 关键 词 :抗感 冒药 ;不 良反应 ;分析 中 图 分 类 号 :R969.3 文献标识码 :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7.07.051
0 引言
感 冒是 临 床 上 的 常见 病 ,在 人 们看 来 ,已经 是 不用 去 医 院 治疗 的疾病 了 ,常 常被 人 们 所 忽视 ,一 般 人们 患 了感 冒 自 己 到 药 店 买 点 药 就 可 以 了 ,但 是 ,从 实 际 的用 药情 况 来 看 , 人 们 对抗 感 冒药物 的 了解 是很 少 的 ,患 者一 旦 患 了感 冒就想 通 过 吃药 在 短时 间 内快速 的痊 愈 ,常常 会几 种抗 感 冒药 一起 吃 ,他 们错 误 的以为 多 吃一 些药 没 事 ,疾病 好 的快 ,殊不 知这 已经 造成 了药物 的滥 用 ,甚 至会 造 成严 重 的后 果 。本 文 就来 谈 谈 这一 问题 。
抗感冒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

感 冒是 由多种病 原体 引起 的一种 十分 常见 的急性感 染 性呼吸道疾病 。治疗感 冒的药物 品种 繁多 ,但因抗感 冒药 中 的许多成分相 同或具有相 同的药 理效应 ,所以几种感 冒药 同 时服用等 于加大药物剂量 ,药物 的毒副作用也成倍增加 。 1 抗感冒药物的常见不 良反应
· 138 ·
Hale Waihona Puke 旦生 旦筮 鲞箜 翅 in JMod DrugAppl,Jun 2010。V01.4.No.12
表 2 规 定 日剂 量 频 率 (DDDs)前 1O名 抗 菌 药物用药总量 、DDD
3 讨 论 抗菌药物应用率是 临床 抗菌药 物应 用相关 信息 采集及
评价的常用 指标 ,住 院患者横断 面抗 菌药物应用 率则可及 时 反映全院及 各科室用药动 向,并 可利 用计算机 管理系统进行 实时监控 。住院患者横 断面 抗菌 药物应 用率 是从不 同 的侧 面反映医院抗菌药物的应用 情况 J。《医 院感 染监测 规范》 中对临床抗菌药物使用 调查 方法 中要求 可采用 普查 或抽样 调查的方法调查 某 日或某时 间段住 院 (出院 )患者抗 菌药物 使用情 况。在抗 菌药物 利用 的调查 上 ,WHO药 物利 用研究 组则推荐 的 DDD作 为测定 药物利 用的单位 。两者结合 ,基 本 可反映医院的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
我院本次抗菌药物应用率是临床抗菌药物应用相关信息采集及调查中483例使用抗菌药物病例中治疗性使用318例占评价的常用指标住院患者横断面抗菌药物应用率则可及时658但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病例中病原学送检96例反映全院及各科室用药动向并可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进行送检率仅3018且送检科室集中于呼吸内科综合icu实时监控
抗感冒药的不良反应

抗感冒药的不良反应作者:刘益顺来源:《中外医疗》 2011年第30期刘益顺(南京市江宁区横溪街道丹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南京 210000)【摘要】抗感冒药的不良反应属于药理学范畴,虽然抗感冒药大多数是非处方(OTC)药品,但由于绝大部分人还是缺乏相应的医药知识,一旦患感冒后就想尽快治好,常常不遵照医嘱服用抗感冒药,往往加量服用或者几种感冒药同时服用。
这样就有可能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导致药源性疾病的增加。
【关键字】药理学感冒药成分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 R9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1)10(c)-0190-01感冒药的不良反应属于药理学范畴,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消化系统;(2)中枢神经系统;(3)心脑血管系统;(4)泌尿系统;(5)血液系统;(6)过敏反应。
虽然抗感冒药大多数是非处方(OTC)药品,但由于绝大部分人还是缺乏相应的医药知识,一旦患感冒后就想尽快治好,常常不遵照医嘱服用抗感冒药,往往加量服用或者几种感冒药同时服用。
这样就有可能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导致药源性疾病的增加。
如今已经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良好格局,抗感冒药已成为许多家庭药箱中的必备药。
面对种类繁多的新型抗感冒药品,由于大多数人还是缺乏相关医药知识,对感冒药所含有的成分不是很了解,在违背医嘱的情况之下,常常几种感冒药同时服用,错误地认为加量服用后效果要更好,感冒好的快些。
殊不知最常用的药品包括(OTC)药品,有使用不当时,也会对身体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
1 解热镇痛成分多数感冒药都含有解热镇痛药成分,用得最多、最普遍的是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
患者在使用含此成分的抗感冒药时,一般说明书注意事项内容里均有:(1)长期或大剂量服用可引起肝损害;(2)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3)3岁以下小儿应避免使用。
2 镇咳成分咳嗽是感冒的一个主要症状,在临床用药上往往是对症治疗。
抗感冒药应用的不良反应及合理选用论文

探析抗感冒药应用的不良反应及合理选用【摘要】由于抗感冒药多为复方,每种成分都可能产生各自的不良反应。
若选用不当,易造成重复使用,这样不但达不到治疗目的,而且会延误病情,甚至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
用药中应注意观察,以早期发现和处置不良反应。
本文就抗感冒药应用的不良反应及其合理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抗感冒药;不良反应;合理选用【中图分类号】r97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264-01感冒及抗感冒药常常不被重视,由于抗感冒药为非处方药(otc),使用广泛,如不注意合理用药,也可能导致严重不良反应。
本文就抗感冒药应用的不良反应及其合理应用进行分析。
目前抗感冒药的品种繁多,如:康必得、康得、感冒清、新康泰克等。
由于抗感冒药多为复方,每种成分都可能产生各自的不良反应。
若选用不当,易造成重复使用,这样不但达不到治疗目的,而且会延误病情,甚至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
感冒虽不是疑难杂症,但往往是症状复杂多样,迄今尚无一种药物能解决所有问题。
因此,一般多采用复方制剂,同时,所致不良反应也是复合的。
1 抗感冒药的常见不良反应1.1 解热镇痛药感冒发热的温度虽不高,但常伴有疼痛(头痛、关节痛、肌肉痛),解热镇痛药可退热,缓解头痛和全身痛,常用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等。
这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较多,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1 消化系统主要表现在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等,少数患者可出现消化道出血、肝功能损害。
对乙酰氨基酚短期服用很少引起胃肠道出血,但也有报道①。
服用双氯芬酸钠、阿司匹林对胃黏膜的损伤较大,易引起出血。
双氯酚酸钠可引起胃肠道溃疡、出血、穿孔等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与用药量成比例②。
1.1.2 泌尿系统泌尿系统不良反应是抗感冒药文献报道最多的。
主要包括血尿、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肾炎等。
解热镇痛药大都有可能对肾脏产生不良反应。
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在肾功能低下时容易引起肾损害;过量或长期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可致肝肾损害③。
抗感冒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

抗感冒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引言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多数情况下可以自愈。
但在某些情况下,需要采用药物治疗。
抗感冒药物是一类常用的治疗感冒的药物,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抗感冒药物的分类抗感冒药物根据其药理作用和成分可以被分成几类。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抗感冒药物:1.解热镇痛药物这类抗感冒药物的作用是解热和缓解疼痛。
对于感冒引起的发热和头痛症状,这类药物能够有效减轻。
解热镇痛药物的主要成分是扑热息痛和布洛芬等。
然而,这类药物也容易引起不良反应。
例如,扑热息痛会导致胃肠反应和过敏反应。
另一方面,布洛芬会影响肾功能,尤其是在老年人和已有慢性肾病的人。
2.抗组胺药物抗组胺药物常用于缓解过敏性鼻炎等症状。
这些药物能够抑制组胺对身体的影响,减轻鼻塞和流涕等症状。
抗组胺药物的主要成分是氯苯那敏和扑尔敏等。
但是,这种药物也会产生不良反应。
例如,氯苯那敏会导致口干、头晕和恶心等不适症状,而扑尔敏则可能会导致嗜睡和头晕等反应。
3.收敛剂这类抗感冒药物能够收缩血管,减轻鼻黏膜肿胀和流涕等症状。
主要成分包括麻黄碱和去甲麻黄碱等。
然而,收敛剂也会导致不良反应,例如,麻黄碱和去甲麻黄碱可能会导致心悸、高血压和失眠等症状。
4.抗病毒药物抗病毒药物通常被用来治疗流感等病毒性感染。
这种药物能够减轻症状和缩短病程。
抗病毒药物的主要成分是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等。
这些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问题、头痛和疲劳等。
如何合理应用抗感冒药物1.理解自己的症状在使用抗感冒药物之前,首先要了解自己的症状。
不同的抗感冒药物适用于不同的症状。
例如,对于流感引起的发热和头痛症状,解热镇痛药物是更好的选择。
而对于过敏性鼻炎引起的鼻塞和流涕症状,则建议使用抗组胺药物。
2.避免过量使用抗感冒药物过量使用抗感冒药物可能会导致中毒。
因此,在选择和使用抗感冒药物时,应注意剂量和使用频率。
同时,在使用多种抗感冒药物时,需要注意药物成分和作用,以避免重复用药和药物相互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抗感冒药的不良反应
发表时间:2012-07-03T09:52:37.31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3期供稿作者:李兆昌[导读] 药品不良反应(A 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的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李兆昌(顺德第一人民医院综合药房广东佛山 528300)【摘要】药品不良反应(A 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的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这些反应不同程度的损害人体健康,甚至威胁生命。
抗感冒药属于药学栏目范畴,属于非处方用药。
而任何药物都可能引起ADR,只是程度和出现的几率不同。
【关键词】抗感冒药药品不良反应(ADR) 【中图分类号】R9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3-0105-02 感冒通、康泰克、快克、速效伤风胶囊、板蓝根、维C银翘片等抗感冒药是我国较为普及的常用药,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这些抗感冒药也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
现将8种常用抗感冒药的ADR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维C银翘片
维C银翘片为中西药复方制剂。
2004年1月1日至2010年4月30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中有关维C银翘片的病例报告数共计1885例,严重病例报告共计48例,无死亡报告。
严重病例的不良反应表现为:全身发疹型皮疹伴瘙痒、严重荨麻疹、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大疱性表皮松解症、肝功能异常、过敏性休克、过敏样反应、昏厥、间质性肾炎、白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等。
1.2阿斯匹林
属于水杨酸类解热镇痛药,一般剂量是安全的,但过量服用可导致血液PH值下降,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同时可刺激呼吸中枢和呕吐中枢,引起呼吸急促、恶心呕吐,并因第8对脑神经受刺激而引起耳鸣、耳聋。
尤其是儿童应慎用阿斯匹林,避免引起阿斯匹林肝脏毒性或药物性肝炎。
还可引起肾脏毒性、造血功能障碍等毒性反应。
1.3感冒通
感冒通是中西药复方制剂,能迅速缓解由感冒引起的头痛等症状,临床应用广泛。
但是,服用感冒通有可能引起ADR。
临床表现除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流涕、头晕、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外均有肉眼血尿。
根据多项检测结果结合病例临床特征分析,感冒通引起肾损害的主要部位可能在肾小管及肾间质。
患儿血尿期及血尿后血清过氧化脂质(LPO)及超氧歧化酶(SOD),结果多数病例未见异常变化,故不支持感冒通引起缺血性肾损害学说[1]。
感冒通引起血尿原因除与药物自身成分有关外,还与过敏因素及服药者个体差异有关。
儿童肾脏发育尚不成熟,药物更容易对其造成损害,故儿童最好不用或慎用。
1.4康泰克
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心血管系统反应,这是由其中的苯丙醇胺引起的。
苯丙醇胺是化学合成的拟交感神经药,具有较强的缩血管作用,能迅速缓解流鼻涕、鼻塞等症状,同时也能引起血管紧张性头痛和高血压,剂量过大时,症状更明显。
苯丙醇胺常用剂量为25mg/次,tid。
康泰克含苯丙醇胺50 mg,q12h,剂量偏大。
100mg苯丙醇胺可产生严重的高血压反应,甚至发生颅内出血。
对50例应用康泰克的患者进行不良反应观察,发生42例轻症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头晕、心慌、全身不适、血压轻度升高等反应,经停药后自行恢复。
8例严重反应者均有血压明显升高、心律失常等,其中5例孕妇先兆流产,2例儿童出现癫痫样症状。
笔者认为,孕妇服用该药时,由于子宫肌血管收缩,子宫相对缺血、缺氧,酸性代谢物增多,刺激子宫平滑肌引起子宫收缩,产生腹痛,出现先兆流产表现。
建议孕妇、哺乳期妇女、婴幼儿和有心脏病、高血压患者禁用该药。
1.5速效伤风胶囊
临床上曾有1例44岁女性患者服用速效伤风胶囊6粒, 次日致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并多器官衰竭而死亡的报告[2]。
另据文献报道:有3例致畸的病例可能都是由速效伤风胶囊引起的,其中1例男婴先天性尿道下裂,2例女婴分别为中位完全性肛门闭锁、先天性直肠阴道漏。
3例均为首胎,3对夫妇身体健康,双方家族中均无先天畸形病患者,孕期无严重疾患,无其他物理化学等致畸因素接触史,故考虑该药可能是致畸的重要因素[3]。
有4例哺乳期闭乳症患者是由速效伤风胶囊引起,服用4粒后发现乳汁减少,停药后经调治,乳汁分泌稍有增加,但仍不能满足婴儿需要。
其他3例因服用量较多,经催乳无效。
因此,哺乳期妇女应慎用。
1.6板蓝根
板蓝根是中成药,也是防治感冒的常用药,其服法、用量必须严格遵照包装上的药品说明,滥用也可能出现副作用。
有患者因连续服用了板蓝根冲剂,出现头昏、胸闷等症状。
人在健康状态下过多服用板蓝根,会伤及脾胃;极少数过敏体质患者,也可能因服药引发过敏等不良反应。
1.7快克胶囊
快克胶囊 (又名复方氨酚烷胺)是一种解热镇痛药,用于缓解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鼻塞、咽痛等症状,也可用于流行性感冒的预防和治疗。
快克的主要成分及含量为对乙酰氨基酚250mg,金刚烷胺100mg,氯苯那敏2mg,人工牛黄10mg,咖啡因15mg。
其中对肝脏有明显损害作用的只有对乙酰氨基酚,当应用剂量过大时可引起肝脏损害,严重者可致昏迷甚至死亡。
文献报道快克胶囊有皮肤过敏、血尿[4]和多脏器功能衰竭致死亡病例,偶见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厌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因此,绝对不能同时服用与本品成份相似的其他抗感冒药。
1.8鱼腥草注射液
鱼腥草注射液经过人工提取时,受技术限制,难以达到纯制剂的要求,植物蛋白无法去尽,容易造成过敏反应。
鱼腥草注射液不良反应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年龄小的出现不良反应恢复的比较快,50岁以上病人发生不良反应的比较多,且症状较重[5]。
肌注可能致大疱性表皮松懈萎缩坏死型药疹,或过敏性休克。
2005年,北京市药监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有两例因鱼腥草注射液产生不良反应死亡。
因此,在给患者给药时一定要谨慎,如果注射液出现混浊、沉淀、变色、漏气等问题仍然使用,或者没能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控制给药剂量、浓度、滴注速度、给药途径,就有可能使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2 讨论
ADR并非只是这8种常用抗感冒药才会出现这些问题,而是所有药品都可能出现的情况,ADR只是个概率问题,即它总会出现,无非是出现多少的问题。
只是这种药品对绝大多数患者而言,依然是安全的。
用药产生不良反应基本无法预测,因为一种药物往往具有多重的药理作用,药物的剂量、剂型、用药途径的不同,药物的相互作用及赋形剂的影响,不同种族、不同年龄、不同性别,还有胖瘦程度、营养状况、血型、遗传因素、病理生理状况的不同,以及环境因素,都会使每个人反应的情况不一样,对药物产生的敏感性不一样,而产生不尽相同的不良反应。
但其实,如果药品本身不是假劣药品,再排除以下情况:误服误用,超量服用,服用时间过长,服用方法不当(如一些中药煎煮时间不足),用药途径不当(如作为肌肉注射用的中药注射液被用于静脉注射)等等,正确服用药物,还是能够保障用药安全的。
参考文献
[1]吴燕祥,熊嗣玉,杨杏鲜.感冒通性血尿患儿尿酶、血清LPO和SOD的变化[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1996,5(3):137.
[2]于晋国,江良生.速效伤风胶囊致中毒性表皮坏死松懈型药疹1例[J].中华皮肤科杂志,1992,25(3):157.
[3]黄红山,丁志英.速效伤风胶囊致畸3例[J].实用妇产科杂志,l992,8(4): l96.
[4]孙桂芳. 复方氨酚烷胺致血尿1例[J].医药导报, 2007(6): 683-683.
[5]韦明华. 鱼腥草注射液的不良反应[J].护理研究,2006年,20(4):1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