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上海市高三5月最新语文模拟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合集下载

上海市2019届高三5月最新语文模拟试卷精选写作专题汇编(12页)

上海市2019届高三5月最新语文模拟试卷精选写作专题汇编(12页)

上海市2019届高三5月最新语文模拟试卷精选汇编写作专题浦东新区三模26.有人说,世界上不是缺少价值,而是缺少对价值的肯定。

对此,你怎么看?写一篇800的文章,题目自拟。

静安区5月二模三写作70分26.认识到知识的局限性是否和不断求知同样重要?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

要求:(1)自拟题目;不要写成诗歌。

(2)不少于800字。

高考压轴卷三、写作70分26.“混搭”原是一个时尚界专用名词。

指将不同风格,不同材质,不同身价的东西按照个人口味拼凑在一起,从而混合搭配出完全个人化的风格。

“混搭”现象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三、写作(70分)此题考核写作能力,是一道材料作文,材料的内容围绕“混搭”展开,立意要从“混搭”的含义分析入手,从材料中的“混合搭配出完全个人化的风格”,可以可以理解为“混搭”其实也是一种创新的方式,其目的是打破传统,创造出一种新的面貌、新的景象。

从这个角度来立意,可以肯定“混搭”的求新求异的可贵品质。

从相反的角度看,但同时,“混搭”因为缺乏统一的标准与可靠的控制,其效果是难以预测的,因此“混搭”是有很多风险的。

从这个角度来立意,可从“规范”“探索”等话题来思考。

行文时注意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论述,论述中可以从“质变和量变”的理论角度分析,还可结合现实中的一些做表面文章事件从反面分析其危害。

【参考范文】正确对待混搭“混搭”就是混合搭配,原本是时尚界的一个专用名词,指着装时摒弃传统的搭配模式,将不同风格、不同材质、不同身价的东西按照个人口味拼凑在一起,从而达到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从穿衣到化妆,从音乐到饮食甚至家居装修都可以“混搭”,这股风近年来刮到了餐饮行业,不仅从菜肴上混搭,连经营模式也流行混搭。

肯德基之前卖烧饼、油条、豆浆,最近还看到有排骨粥卖,原来—个彻头彻尾的洋快餐店现在也放下身段,开始吆喝起中式美食了。

2019年上海高三一模语文汇编(文言文一)【精校Word版】

2019年上海高三一模语文汇编(文言文一)【精校Word版】

2019 年高三一模文言文一汇编【精校Word版】宝山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

(18分)大西洋(明)沈德符①①利玛窦字西泰,以入贡至,因留不去。

近以病终于邸上赐赙葬甚厚今其墓在西山。

往时予游京师,曾与卜邻..,果异人也。

②初来即寓香山岙,学华言读华书者凡二十年,比.至京,已斑白矣。

入都时在今上庚子年,途经天津,为税监马堂所谁何..,尽留其未名之宝,仅以天主像及天主母像②为献。

礼部以所称大西洋,为《会典》所不载,难比客部久贡诸夷,姑量赏遣还。

上不听,俾从便僦居。

③④③玛窦自云:其国名欧罗巴,去中国不知几千万里,今琐里诸国,亦称西洋,与中国附近,列于职贡,而实非也。

今中土士人授其学者遍宇内,而金陵尤甚。

盖天主之教,自是西方一种,释氏所云旁门外道,亦自奇快动人,若以为窥伺..中华,以待⑤风尘之警,失之远矣。

【注】①利玛窦(1552 —1610 ):意大利传教士,明朝万历十年来到中国。

后因病卒于北京。

②《会典》:朝廷职掌制度的书。

③琐里:古代南洋群岛上的一个小国名。

④西洋:当时将南海以西沿海各地都称为“西洋”。

⑤风尘之警:军事行动。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 2 分)(1)比.至京()(2)若以为窥伺..中华()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 2 分)(1)曾与卜.邻.()A.选择邻居B.寻找住所C.占卜验证D.询问邻居(2)为税监马堂所谁何..()A.斥责B. 盘问C.何人所为D.呵护何人17.第①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 分)A. 近以病终于邸上,赐赙葬甚厚,今其墓在西山。

B.近以病终,于邸上赐,赙葬甚厚今,其墓在西山。

C.近以病终于邸,上赐赙葬甚厚,今其墓在西山。

D.近以病终,于邸上赐赙,葬甚厚今,其墓在西山。

18.将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 6 分)19.根据文中内容推测,利玛窦是意大利人,为何自称自己来自大西洋?( 4 分)20.根据第③段内容,概括利玛窦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2019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汇集

2019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汇集

2019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汇集(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4题。

(8分)和徐都曹[南朝齐]谢眺宛洛佳遨游,春色满皇州。

结轸青郊路,回瞰苍江流。

日华川上动,风光草际浮。

桃李成蹊径,桑榆萌道周。

东都已俶载,言归望绿畴。

【注】徐都曹:徐勉。

都曹,官名。

宛洛:南阳和洛阳,这里指建康。

皇州:帝都,指建康。

结轸:停车。

俶载:指农事伊始。

12.出版社准备编辑一套古代文学作品选,可以收录本作品的一书是()。

(1分)A.《乐府诗选》B.《古诗菁华》C.《诗余选集》D.《律诗集粹》13.下列关于本作品写作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叙述与写景结合B.寓情于景物之中C.用典而不失自然D.铺陈和比喻兼用14.你认为本作品哪一联写景写得最好?请赏析其妙处所在。

(5分)答案:(三)(8分)12.B(1分)13.D(2分)14.(5分)答案示例:我觉得“日华川上动,风光草际浮”一联写得最好。

这一联写日光遍布江上,青草沐浴着阳光,在微风中摆动。

其中“动”“浮”二字,捕捉精准,感受细腻,化虚为实,最有表现力。

阳光本是最难以捉摸的,作者却能抓住阳光落于江上、波光粼粼的画面,写出日光仿佛在江上跳跃的效果。

日光又落在草叶上,风吹草动,仿佛风也有了光,浮动在草际。

这一联描绘的画面清新灵动,明丽旖旎,我们读诗时也能感受到作者赏景的喜悦,很有感染力。

评分说明:选诗句和对诗句的赏析分别评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

(19分)项经传公讳经,字诚之,号怡庵,襄毅公长子。

成化丁未成进士,明年,授南京福建道御史,奉命简阅内库。

内库向为豪贵人掌,公既至,循故实,稽录羨余,无敢冒利者。

比又视南城,南城肃然。

为御史者七年,倔强有父风。

升太平府知府。

至则叹曰:“嗟乎!太平,建康南屏也,实国家股肱郡,然民贫矣,不宽不可。

”于是身抚循之,流亡来归者万计。

移治临江。

临江与袁、筠诸郡接壤也,土寇剽逸,出没其间,民无休居。

2019届上海市高三5月最新语文模拟试卷精选汇编:现代文阅读专题 (2)

2019届上海市高三5月最新语文模拟试卷精选汇编:现代文阅读专题 (2)

现代文阅读专题1浦东新区三模(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学者的本分胡成①学术研究的要旨,在于知识创新意义上的发现和发明。

就其成败得失来看,如果套用托尔斯泰的那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那么似可以说成功的学者都很相似,不成功的学者各有各的烦恼和伤心。

一般说来,学术上能够成功之人,是在正确的时间里研究正确的问题,需要天赋、训练、勤奋,当然还要有点运气。

这就注定只有极少数人能够脱颖而出,成为学术研究的佼佼者。

毕竟,在未知世界里的探索,前面充满了太多不确定性,大多数人终生只是在黑暗中跌跌撞撞,虽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却不见得能有收获。

②当然,有幸做出点成绩者大有人在。

不过,倘若不能进入学术史意义上的“发凡起例”,或者说带来科学革命意义上的“范式转换”,那点成绩也只是为他人建造巍峨大厦增砖添瓦。

这就像吾人进到北京故宫,首先映入眼帘而赞叹不已的,是炫丽的房顶、威严的大殿、堂皇的拱门、挺拔的圆柱;不会有多少人注意修造这些建筑所用的青砖绿瓦。

好在,终生以学术为业之人,多多少少都有些病态的自恋情结。

即使生不逢时、身处逆境,也没有太多想到知难而退。

③由此说来,学术生涯确如马克斯·韦伯所说是“一场疯狂的冒险”,多数人注定一无所获,失意而归。

韦伯语重心长地质问那些年轻学生:“你能够年复一年看着平庸之辈一个接一个爬到你的前面,而既不怨怼也无创痛吗?”在他所谓学术生涯是“一场疯狂的冒险”的讲述里,很难说没有自己心理不平衡和受挫感的投射。

④韦伯的这一质问怕还有实实在在物质生活上的羞涩和失落。

目前很多大学的薪酬制度,采行的是“竞赛制”,教授分为“基底工资”加“岗位津贴”。

就基底工资而言,几乎所有学者都无法过上体面的生活。

作为补偿,基底工资之上加了一定数量的“岗位津贴”,评定标准是所谓数字化的业绩考核。

所以,当下“不成功”的学者,最终如果能够坚持下来而不至于魂不守舍,一定比当年的韦伯更能经受住各种“折腾”。

上海市各区2019年高三一模语文分类汇编 - 文言文二

上海市各区2019年高三一模语文分类汇编 - 文言文二

2019年宝山区一模(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

(18分)李氏山房藏书记(宋)苏轼①象犀珠玉怪珍之物,有悦于人之耳目,而不适于用。

金石、草木、丝麻、五谷、六材,有适于用而用之则弊,取之则竭。

悦于人之耳目而适于用,用之而不弊、取之而不竭,贤不肖之所得各因其材,仁智之所见各随其分,才分不同而求无不获者,惟书□!②自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

当是时,惟周之柱下史①老聃为多书。

韩宣子适鲁,然后见《易象》与《鲁春秋》。

季札聃于上国②,然后得闻风、雅、颂。

而楚独有左史倚相③,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士之生于是时,得见六经者盖无几,其学可谓难矣,而皆习于礼乐,深于道德,非后世君子所及。

自秦汉以来,作者益众,纸与字面日趋于简便,而书益多,世莫不有,然学者益以苟简,何哉?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

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

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其文词学术,当倍蓰④于昔人;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此又何□?③余友李公择,少时读书于庐山五老峰下白石庵之僧舍。

(A)公择既去,而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为李氏山房。

藏书凡九千余巷。

公择既已涉其流,探其源,采剥其华实,而咀嚼其膏味,以为己有,发于文词,见于行事,以闻名于当世矣。

而书固自如也,未尝少损。

将以遗来者,供其无穷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当得。

是以不藏于家,而藏于其故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

④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而庐山固所愿游而不得者。

盖将老焉,尽发公择之藏,拾其余弃以自补,庶有益乎?而公择求余文以为记,乃为一言,使来者知昔之君子见书之难,而今之学者有书而不读为可惜也。

【注释】①柱下史:掌管王室藏书的官。

老聃會任东周王室柱下史。

②上国:中原地区的诸侯国,此指鲁国。

③倚相∶春秋时楚国的史官。

周代史官分左史、右史。

④倍蓰(xi):超过数倍。

2019届上海市高三5月最新语文模拟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2019届上海市高三5月最新语文模拟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文言文阅读专题1浦东新区三模(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

(18分)①王思远,琅邪临沂人。

尚书令晏从弟也。

宋建平王景素辟为南徐州主簿,深见礼遇。

景素被诛,左右离散,思远亲视殡葬,手种松柏。

与庐江何昌宇、沛郡刘琏上表理之,事感朝廷。

②建元初,迁太子中舍人。

文惠太子与竞陵王子良素好士,并蒙赏接。

思远求出为远郡,除建安内史。

长兄思玄卒思远友于①甚至表乞自解不许。

及祥日②,又固陈,世祖乃许之。

③邵陵王子贞为吴郡,世祖除思远为吴郡丞,以本官行郡事,论者以为得人。

以疾解职,还为司徒谘议参军。

高宗辅政,不之任,仍迁御史中丞。

临海太守沈昭略赃私,思远依事劾奏,高宗及思远从兄晏、昭略叔父文季请止之,思远不从,案事如故。

④建武中,迁吏部郎。

思远以从兄晏为尚书令,不欲并居内台权要之职,上表固让。

曰:陛下矜遇之厚,古今罕俦。

正以臣与晏地惟密亲,必不宜俱居显要。

且亦缘陛下以德御下,故臣可得以礼进退。

上知其意,乃改授司徒左长史。

⑤初,高宗废立之际,思远与晏闲言,谓晏曰:兄荷世祖厚恩,今一旦赞此人,未知兄将来何以自立。

若及此引决,犹可不失后名。

晏不纳。

后晏败。

⑥思远清修,立身简洁。

宾客来通,辄使人先密觇视。

衣服垢秽,方便不前;形仪新楚,乃与促膝。

上从祖弟季敞性甚豪纵,上心非之,谓季敞曰:卿可数诣王思远。

永元二年卒,年四十九。

注:①友于:兄弟之爱。

②祥日:丧祭名。

③阿戎:称堂弟,此指王思远。

(有删改)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⑴宋建平王景素辟为南徐州主簿( ) ⑵高宗辅政,不之任(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分)(1)思远不从,案事如故()(1分)A.案件B.查究C.几案D.按照(2)陛下矜遇之厚,古今罕俦。

()(1分)A.庄重B.骄傲C.自夸D.体恤17.第②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长兄思/玄卒/思远友于甚至表乞/自解不许B. 长兄思/玄卒思/远友于甚至表乞自解/不许C. 长兄思玄卒/思远友于甚至/表乞自解/不许D. 长兄思玄卒/思远友于/甚至表乞/自解不许18.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上海市各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一

上海市各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一

上海市各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一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一2019年宝山区一模(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

(18分)大西洋(明)沈德符①利玛窦字西泰,以入贡至,因留不去。

近以病终干邸上赐赙葬甚厚今其墓在西山。

往时予游京师,會与卜邻,果异人也。

②初来即寓香山岙,学华言读华书者凡二十年,比至京,已斑白矣。

入都时在今上庚子年,途经天津,为税监马堂所谁何,尽留其未名之宝,仅以天主像及天主母像为献。

礼部以所称大西洋,为《会典》②所不载,难上客部久贡诸夷,姑量赏遣还。

上不听,俾丛便僦居。

③玛窦自云:其国名欧罗巴,去中国不知几千万里,今琐里诸国,亦称西洋④,与中国附近,列于职贡,而实非也。

今中土士人授其学者逼宇内,而金陵尤甚。

盖天主之教,自是西方一种,释氏所云旁内外道,亦自奇快动人。

若以为窥伺中华,以待风尘之警⑤,失之远矣。

【注释】①利玛窦(1552-1610):意大利传教士,明朝万历十年来到中国,后因病卒于北京。

②《会典》:朝廷职掌制度的书。

③琐里:古代南洋群岛上的一个小国名。

④西洋∶当时捋南海以西沿海各地都称为“西洋"。

⑤风尘之警:军事行动。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1)比.至京()(2)若以为窥.伺中华图谋()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分(1)會与卜邻..()A.选择邻居B.寻找住所C.占卜验证D.询问邻居(2)为税监马堂所谁何..()A.斥责B.盘问C.何人所为D.呵护何人17.第①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近以病终于郾上,赐赙葬甚厚,今其墓在西山B.近以病终,于邸上赐,赙葬甚厚今,其墓在西山C.近以病终于郾,上赐赙葬甚厚,今其墓在西山D.近以病终,于邸上赐赙,葬甚厚今,其墓在西山18.将第②段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礼部以所称大西洋,为《会典》所不载,难上客部久贡诸夷,姑量赏遣还。

上不听,俾丛便僦居。

上海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最新语文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2

上海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最新语文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2

文言文阅读专题 2虹口二模(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5题。

(13分)复鲁絮非书(节选)(清)姚鼐①鼐闻天地之道,阴阳刚柔而已。

文者,天地之精英,而阴阳刚柔之发£。

惟圣人之言,统二气之会而弗偏。

然而《易》、《诗》、《书》、《论语》所载,亦间有可以刚柔分矣。

值其时其人,告语之体,各有宜也。

自诸子而降,其为文无有弗偏者。

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其光也如杲日,如火,如金铁;其于人也,如凭高视远,如君而朝万众,如鼓万勇士而战之。

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鸪之鸣而入寥廓。

其于人也,漻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

观其文,讽其音,则为文者之性情形状,举以殊焉。

②且夫阴阳刚柔,其本二端,造物者糅而气有多寡进绌①,则品次亿万,以至于不可穷,万物生焉。

故曰:“一阴一阳之为道。

”夫文之多变,亦若是也。

糅而偏胜可也;偏胜之极,一有一绝无,与夫刚不足为刚,柔不足为柔者,皆不可以言文。

今夫野人孺子闻乐,以为声歌弦管之会尔;苟善乐者闻之,则五音十二律,必有一当,接于耳而分矣。

夫论文者,岂异于是乎?宋朝欧阳、曾公②之文,其才皆偏于柔之美者也。

欧公能取异己者之长而时济之,曾公能避所短而不犯。

观先生之文,殆近于二公焉。

抑人之学文,其功力所能至者,陈理义必明当;布置取舍,繁简廉肉③不失法;吐辞雅驯④,不芜而已。

古今至此者,盖不数数得,然尚非文之至。

文之至者,通乎神明,人力不及施也。

先生以为然乎?[注]①绌(chù):通“黜”,退。

②曾公:指宋代散文家曾巩。

③廉肉:《礼记·乐记》:“使其曲直繁瘠,廉肉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而已矣。

”孔颖达疏云:“廉,谓廉棱,肉,谓肥满。

”比喻风格峻峭硬瘦和丰满润泽。

④雅驯:典雅,顺畅。

古人多称文辞善于修饰为“雅驯”。

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专题1浦东新区三模(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

(18分)①王思远,琅邪临沂人。

尚书令晏从弟也。

宋建平王景素辟为南徐州主簿,深见礼遇。

景素被诛,左右离散,思远亲视殡葬,手种松柏。

与庐江何昌宇、沛郡刘琏上表理之,事感朝廷。

②建元初,迁太子中舍人。

文惠太子与竞陵王子良素好士,并蒙赏接。

思远求出为远郡,除建安内史。

长兄思玄卒思远友于①甚至表乞自解不许。

及祥日②,又固陈,世祖乃许之。

③邵陵王子贞为吴郡,世祖除思远为吴郡丞,以本官行郡事,论者以为得人。

以疾解职,还为司徒谘议参军。

高宗辅政,不之任,仍迁御史中丞。

临海太守沈昭略赃私,思远依事劾奏,高宗及思远从兄晏、昭略叔父文季请止之,思远不从,案事如故。

④建武中,迁吏部郎。

思远以从兄晏为尚书令,不欲并居内台权要之职,上表固让。

曰:陛下矜遇之厚,古今罕俦。

正以臣与晏地惟密亲,必不宜俱居显要。

且亦缘陛下以德御下,故臣可得以礼进退。

上知其意,乃改授司徒左长史。

⑤初,高宗废立之际,思远与晏闲言,谓晏曰:兄荷世祖厚恩,今一旦赞此人,未知兄将来何以自立。

若及此引决,犹可不失后名。

晏不纳。

后晏败。

⑥思远清修,立身简洁。

宾客来通,辄使人先密觇视。

衣服垢秽,方便不前;形仪新楚,乃与促膝。

上从祖弟季敞性甚豪纵,上心非之,谓季敞曰:卿可数诣王思远。

永元二年卒,年四十九。

注:①友于:兄弟之爱。

②祥日:丧祭名。

③阿戎:称堂弟,此指王思远。

(有删改)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⑴宋建平王景素辟为南徐州主簿( ) ⑵高宗辅政,不之任(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分)(1)思远不从,案事如故()(1分)A.案件B.查究C.几案D.按照(2)陛下矜遇之厚,古今罕俦。

()(1分)A.庄重B.骄傲C.自夸D.体恤17.第②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长兄思/玄卒/思远友于甚至表乞/自解不许B. 长兄思/玄卒思/远友于甚至表乞自解/不许C. 长兄思玄卒/思远友于甚至/表乞自解/不许D. 长兄思玄卒/思远友于/甚至表乞/自解不许18.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宾客来通,辄使人先密觇视。

衣服垢秽,方便不前;形仪新楚,乃与促膝。

19.分析第①段写“景素被诛,左右离散”的作用。

(4分)20.从第③段和第⑤段看,王思远具有和的特点(2分)15.(2分)(1)征召(2)赴、往、到16.(2分)(1)B (2)D17.(2分) C18.(6分)有宾客来访,(他)总要派人先暗作观察,如果来人衣服有污垢,(他)就趁便不上前,如果来人仪表鲜明整洁(或整洁漂亮),他才愿意促膝相谈。

(通、辄、密、觇视、方便、乃、两处省略为7个点,错一个,扣一分,扣满6分为止。

)19.(4分)左右的人(那些下属)只知道远祸全身,不顾恩义(1分),与王思远“亲视殡葬,手种松柏”的行为(1分)形成对比(1分),突出了王思远的重情重义的美德(1分)。

20.(2分)刚正不阿(不畏权贵),深谋远虑[参考译文]王思远,是琅笽临沂人。

尚书令王晏的堂弟。

王思远被宋朝时建平王刘景素征召为南徐州主簿,很被以礼相待(看重)。

景素被杀后,手下人东逃西散,王思远亲自负责他的殡葬事宜,又亲手在他墓上种植松柏。

并和庐江何昌宇、沛郡刘琏上表为其说明,感动了朝廷。

建元初年,调任太子中舍人,文惠太子和竟陵王萧子良平素喜欢结交名士,王思远很受他们赏识和接纳。

王思远请求出仕边远郡县,被任命为建安内史。

长兄王思玄去世,王思远兄弟之情甚笃,上表恳请辞官,未被准许。

到了祭日,又坚决请求,世祖这才准奏。

邵陵王萧子贞为政吴郡,世祖任命王思远为吴郡郡丞,以本官行郡事,舆论都认为他是最适当人选。

(思远)后因病辞职,还京任司徒谘议参军。

高宗辅佐治理政务后,没有重用王思远,依然迁任他为御史中丞。

临海太守沈昭略贪赃徇私,思远便据实弹劾,高宗和思远堂兄王晏以及昭略叔父沈文季都请他别这样做,思远不从,依然像以前一样调查此事。

建武年间,王思远迁任吏部郎。

他考虑到堂兄王晏现为尚书令,便不想和他都在中央任要职,上表坚决辞让,他说:陛下对我的厚爱,古今难比。

只是因为我和王晏关系亲密,的确不宜都居要职。

而且也是因为陛下以德统率臣下,所以臣下才敢以礼选择进退。

皇上理解他的心思,于是改任王思远为司徒左长史。

当初,高宗施行废立君主的时候,王思远和王晏闲聊,他对王晏说:哥哥蒙受世祖厚恩,今日一旦帮助此人,不知你将来如何立身。

如果现在自杀,还能够挽回以后的名声。

后来王晏事败。

王思远为人清修,立身简洁。

有宾客来访(交流),他总要派人先暗作观察,如果来人衣服有污垢,他就想法不上前接近,如果来人仪表鲜明整洁(整洁漂亮),他才愿意促膝相谈。

皇上的从祖弟弟萧季敞性情豪纵,皇上心里不满,就对他说:你可以多去拜访王思远几次。

永元二年(思远)去世,当时四十九岁。

静安区5月二模(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

(18分)西郭先生传[明]冯从吾①先生姓姚氏,讳显,字微之,咸阳人。

正统九年乡举在太学三上封事皆辟异端崇正道安社稷之谋。

景泰五年四月,上疏言王振修大兴隆寺,车驾不时临幸,佛本夷狄,信佛得祸。

若梁武帝足鉴。

时上欲幸隆福寺,太学生济宁杨浩与先生相继言,上遂罢行,名震天下。

②后寓居长安西郭,藩臬诸公造之,食以蔬粝,无弗饱者。

令齐东、武城二县祀名宦,循政详山东通志中。

当时民歌之曰:“先有子游,后有姚公,学道爱人,同一古风。

”而先生自赞其像曰:“六尺长躯,尺五长发,学古人官,读孔孟书,躯兮发兮,五十三年而知五十二年之非。

躯兮发兮,碌碌庸庸,不能做邦家之基。

”官至太仆寺丞。

③冯从吾曰:师友之益大矣。

先生之寓居长安也,以与李介庵讲学,故介庵以理学鸣关中,而先生与之为友,交砥互砺,俱成名儒,是先生之气节盖从学问涵养中来也。

彼虚矫恃气者,视先生当赧然愧矣。

(选自《冯从吾文集》)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1)藩臬诸公造之()(2)当时民歌之曰()16.为下列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分)(1)循政详山东通志中( )A. 全、整个B. 沟通C. 顺畅D.精通(2)故介庵以理学鸣关中( )A. 叫B.使发出声音C.有所表达或抒发D.著称、闻名17.对第①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正统九年乡举\在太学三上封事\皆辟异端\崇正道\安社稷之谋B. 正统九年乡举在太学\三上封事\皆辟异端\崇正道安\社稷之谋C. 正统九年\乡举在太学\三上封事皆辟异端\崇正道\安社稷之谋D. 正统九年\乡举在太学\三上封事\皆辟异端崇正道\安社稷之谋18.把第③段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彼虚矫恃气者,视先生当赧然愧矣。

19.根据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3分)20.分析第③段内容对于表现西郭先生形象的作用。

(4分)15. (1)到……去。

造访、拜访(1分)(2)编歌、赞美(1分)16. (1)A (1分)(2)D (1分)17. A (2分)18.那些虚假矫情恃才傲气的人,与姚先生的(高风亮节)相比应当脸红羞愧啊。

(5分)19.直言进谏、节俭廉洁、躯兮发兮,碌碌庸庸,不能做邦家之基(3分)20.第③段通过冯从吾的议论,显现了西郭先生交友为学的价值观和思想互益人生态度,进而与“虚矫恃气者”对比更加突出西郭先生的宽阔心胸和做人气节。

(4分)高考压轴卷(四)阅读下文,完成第 15--20 题(18分)①公孙贺字子叔,北地义渠人也。

贺祖父昆邪景帝时为陇西守以将军击吴楚有功封平曲侯著书十余篇。

②贺少为骑士,从军数有功。

自武帝为太子时,贺为舍人,及武帝即位,迁至太仆。

贺夫人君孺,卫皇后姊也,贺由是有宠。

元光中为轻车将军,军马邑。

后四岁,出云中。

后八岁,遂代石庆为丞相,封葛绎侯。

时朝廷多事,督责大臣。

自公孙弘后,丞相李蔡、严青翟、赵周三人比坐事死。

石庆虽以谨得终,然数被谴。

③初,贺引拜为丞相,不受印绶,顿首涕泣,曰:“臣本边鄙,以鞍马骑射为官,材诚不任宰相。

”上与左右见贺悲哀,感动下泣,曰:“扶起丞相。

”贺不肯起,上乃起去,贺不得已拜。

出,左右问其故,贺曰:“主上贤明,臣不足以称,恐负重责,从是殆矣。

”④贺子敬声,代贺为太仆,父子并居公卿位。

敬声以皇后姊子,骄奢不奉法,征和中擅用北军钱千九百万,发觉,下狱。

是时,诏捕阳陵朱安世不能得,上求之急,贺自请逐捕安世以赎敬声罪。

上许之。

后果得安世。

安世者,京师大侠也,闻贺欲以赎子,笑曰:“丞相祸及宗矣。

南山之竹不足受我辞,斜谷之木不足为我械。

”安世遂从狱中上书,告敬声与阳石公主有私,及使人巫祭祠诅上,且上甘泉当驰道埋偶人,祝诅有恶言。

下有司案验贺,穷治所犯,遂父子死狱中,家族。

节选自《汉书·公孙贺传》15.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1)元光中为轻车将军,军.马邑(2)石庆虽以谨得终,然数被谴.16.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分)(1)父子并居.公卿位A.居.官任职B.岁月不居.C.后来居.上D.安居.乐业(2)丞相李蔡、严青翟、赵周三人比.坐事死A.比.权量力B.比.肩接踵C.无与伦比.D.比.屋连甍17. 第①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贺祖父昆邪/景帝时/为陇西守/以将军/击吴楚/有功封平曲侯/著书十余篇。

B. 贺祖父/昆邪景帝时为陇西守/以将军击吴/楚有功/封平曲侯/著书十余篇。

C. 贺祖父昆邪景帝/时为陇西守/以将军击吴楚/有功封平曲/侯著书/十余篇。

D. 贺祖父昆邪/景帝时为陇西守/以将军击吴楚有功/封平曲侯/著书十余篇。

18. 把第④段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下有司案验贺,穷治所犯,遂父子死狱中,家族。

▲▲19. 根据第③段判断公孙贺不接受丞相之职的直接原因是()(3分)A. 公孙贺担心自己出生边远地,见识浅陋,不利管理国家。

B. 公孙贺担心自己靠军功做官,没有全面治理国家的才能。

C. 公孙贺担心自己像前面三位丞相一样被责罚,处危险中。

D. 公孙贺担心自己在英明君主的监管之下,难以施展才能。

20. 第③段“诏命丞相之职不受”反映了公孙贺__ __的性格特点,第④段“以朱安世赎敬声罪”反映了公孙贺___ _ 的处事方式。

(用四字短语概括)(4分)(四)(18分)15. (1)驻扎(2)斥责【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

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题中,军,名词动用;谴,注意根据偏旁推断。

16. (1)A (2)D【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

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