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第一节 动与静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课件:2.1《动与静》 (共29张PPT)

(2)若人是静止的,则所选参照是 (3)路旁树木运动了,则所选参照物是
例2.在歌词中“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所描述
的现象中,我们以为竹排在“江中游”是以 物;我们说青山“两岸走”是以 参照物 ,为参照
全世界观众可通过卫星传输的信号在家里收看里约奥运会,这
注:(1)参照物的选择不是唯一的
(2)不选研究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 (3)一般不选天空 宇宙作为参照物 (4)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通常把地面或固 定在地面上的物体选为参照物
A
B
空中加油机A正在对战机B进行空中加油,为了确保飞行 安全,在加油时加油机A和战机B的飞行应同步。此时,加油机 A相对于 地面 是运动的,相对于 战机B 是静止的
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北运动,看到乙车
向南运动,由此可判断( A )
A .甲乙两车都向南运动 B. 甲乙两车都向北运动
C. 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
D.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
例5.在南北走向的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丙三辆汽车,甲车 上的人看到乙车匀速向南运动,丙车上的人看到甲车匀速向北 运动,乙车上的人看到路旁的树匀速向南运动,这三辆汽车中 相对于地面可能静止的是(C) A.只有甲车 C.只有丙车 B.只有乙车 D.甲车和丙车
“神州八号”和“天宫一号”对接前,相对 运动。对接后,
相对 静止 。
例1. 在括号里选填“运动”、“静止” (1)一辆车疾驶而过,车里的乘客相对于地面是( ), 相对于路旁的房屋是( ),相对于座椅是( )
(2)路旁的树木,相对于地面(
是( ),相对于车里的人是( )。
完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完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XXX提出了XXX说,这一理论被XXX用望远镜观察天空后得到了支持。
XXX发现了XXX三大定律,而XXX提出了相对论。
XXX则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一、动与静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而机械运动则是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因此选择参照物来描述运动。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长度的单位包括米、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和纳米,而时间的单位包括秒、小时、分钟、毫秒和微秒。
正确使用刻度尺需要认清磨损、量程和分度值,同时要放正、看垂直和估读下一位。
正确记录测量结果需要将测量值加上准确值和估读值,并记下单位。
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包括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可以通过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三、快与慢(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定义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国际单位是米/秒,常用单位是千米/小时。
速度的公式为v=s/t,变形公式为s=vt,直线运动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2、次声1)定义: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
2)特点:人耳听不到,但有些动物能听到。
常见于地震、火山爆发等自然现象中。
3、超声和次声的应用1)超声:医学、工业、军事等领域中广泛应用。
如超声检查、超声波清洗等。
2)次声:用于地震监测、矿山探测等领域。
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人类听力范围(20Hz~20kHz)的声波,应用广泛,如医学中的超声诊断仪、工业中的超声金属探伤仪、军事中的超声雷达等。
而次声波则是指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具有频率低、波长长、传播距离远、穿透力强、破坏力强等特点。
它们常用于预防自然灾害、军事探测等领域。
1.1动与静课件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

新课讲授
一、运动的描述 在物理学家把运动归纳成定律之前,人们就开始用文字、诗 歌、音乐、绘画等描述运动。 1.词汇与运动
我们词汇中有大量关于运动的词,对于不同类型的运动 有不同的词表示:上升、下降、快速运动、缓慢运动、回转、 振动等... ...同学们还知道哪些与运动有关的词汇?
地面为参照物
汽车为参照物
总结:运动或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说的,参 照物不同,运动的描述也就不同了。
讲授新课
三 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 就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包括三层含义: 1.运动是绝对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 2.静止是相对的。 3.对运动状态的描述是相对的,选择的参照物不 同,运动和静止情况是不同的。
随堂训练
2.“刻舟求剑”是人人皆知的典故,楚人之所
以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是由于他不
懂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的物理知识所导致的。运其动中“舟”相对于岸是
的 静,止“剑”相对于岸是
的。
随堂训练
3.在平直轨道上行驶的火车中,放在车厢内的苹果相 对于下列哪个物体是运动的( C ) A.这列火车的机车 B.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 C.从旁边走过的列车员 D.关着的车门
讲授新课
例5:请你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1.坐在顺水漂流的竹筏中的乘客,如果以江岸
为参照物,竹筏是运_动____的;而以流水为参照物,竹 筏是静_止____的。
2.两辆汽车同向行驶,描述汽车的运动是以_地__面__ 作为参照物,坐在甲车里的乘客看到乙车在向后退 ,该乘客是以_甲__车__作为参照物。这两辆汽车相比 较,甲__车__开得快。
研究的物体 动或静 同步卫星 同变步卫星 动
2.1动与静PPT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课件

做一做
将课本放在课桌上,再将文具盒放在课本上,用手慢慢拉 动课本,观察并思考:
1、如果以课桌为参照物,文具盒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2、如果以课本为参照物,文具盒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课桌
运动
文具盒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课本
静止
我们通常所说的运动或静止是以地面或地面上固定不动的物体 为参照物的。
1、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 2、参照物可任意选择。不论是静止的物体还是运 动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 3、参照物一但被选定后就认为该物体是静止的。 再看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4、经常选择地面或地面上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如“太阳东升西落。”(这时候默认地面为参照物。
赛跑冠军
豹在狂奔
狗 在 奔 跑
候鸟在飞行
飞机在飞行
我们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一切物体都在运动。 运动是绝对的,找不到一个绝对不动的物体。 静止是相对的。
物理学上用什么来描写物体的运动呢?
1、运动的描述: 物理学用物体位置的变化来描述
物体的运动。
小狗运动了吗?你怎么判断的?
“同步卫星” 选择地球为参照物 时,它是 静止 的;但选择太阳为 参照物时,它却又是 运动 的。
乘电梯上升的乘客,选
择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
_运__动___的;但选择电梯箱为 参照物时,乘客却又是_静__止__
的。
小结
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选取不同的参照物, 其运动情况可能不同。
“走”描写的对象是什么? 青山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从物理角度看,“游”和 “走”又如何来解释呢?
“游”是指 竹排运动
2024年秋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第一节 动与静(课件)

新知探究 知识点2 参照物与物体运动 重点
3.运动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分析
运动是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
例如:我们说站岗的
绝对的 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哨兵是静止的,这是
通常所说的静止,是指被
以地面或房屋作为参
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
静止是
球的自转和
面上的物体)的位置没有 公转在运动
发生变化
新知探究 知识点2 参照物与物体运动 重点
新知探究 知识点2 参照物与物体运动 重点
2.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如图所示,一位乘客坐在行驶的汽车里, 站在地上的人以地面为参照物,说她是 运动的;但坐在车里的司机以汽车为参 照物,说她是静止的.乘客相对不同的参照物(地面和车) 运动情况不同,这就是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新知探究 知识点2 参照物与物体运动 重点
新知探究 知识点2 参照物与物体运动 重点
特别提醒 物体运动和静止的判断
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在发生改变,则称这 个物体是运动的;反之,则称这个物体是静止的.描述 物体“运动”或“静止”时,都要特别说明是以什么为参照 物.在日常生活中,若没有特别说明,一般默认选择地 球(面)为参照物.
新知探究 知识点2 参照物与物体运动 重点
物体的运 动状态取 决于所选 的参照物
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所选择的参 照物不同,结论有可能不同,但都是正确的. 不事先选定参照物,就无法对某个物体的运 动状态作出肯定的回答,此时说这个物体运 动或静止是毫无意义的
新知探究 知识点2 参照物与物体运动 重点
4.运动与静止相对性的应用 (1)相对运动:指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 变化.如在影视剧拍摄时,为表现演员向某方向运动,可以 让背景板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2)相对静止:指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 生变化.如地球同步卫星相对于地面静止,以方便同步观测 和全球通信;加油机在空中给战机加油时相对于战机静止.
2.1动与静 课件(226)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 想一想:小明为什么说花花静止不动, 又说花花运动,这说明了运动与静止具 有怎样的关系?
四、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物体相对于一个参照物是运动的
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又是静止的。
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取 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空中加油机
地球同步卫星
以什么为参照物,两人是运动。 地面
思考一下: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要经历三个过程: 1、选择参照物 2、确定被研究的物体 3、判断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是否改变。
参照物的选择呢?
参照物的选择原则: 1、任意性,根据需要和方便,不能选自己 ; 2、一旦选定,就假定是静止的; 3、经常选择地面作为参照物。
1.在歌词中“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所描述的现象中 , 我们以为竹排在“江中游”
是以 为参照物;我们说青山“两岸走”是以 为参照物.
2.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一法国飞行员在2000m高空 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只小昆虫在游动,他顺 手抓过来一看,竟然是一颗子弹,你认为这可能的 原因是( ) A、子弹是静止在空中的 B、子弹前进的方向与 飞机飞行的方向相反,但子弹运动得很慢 C、子弹飞行的方向与飞机相同,并且子弹运动的 速度与飞机一样 D、这件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
3.通过电视我们看到“神舟九号”飞船中的一个情景:航 天员在失重的太空中飘浮起来并悬停在空中。这时的航天 员相对于_______是静止的,相对于______是运动的.
1、运动的世界: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 是不存在的。
2、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当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 运动(简称运动)
那么科学家又是怎么来描述运动呢?
2.1动与静 课件(365)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一、运动的世界
这就是太阳系,周围有九大行星绕它运动。
地 球 的 自 转 与 公 转
2.大陆板块的运动
正是大陆板块的运动与挤压,产生了雄伟壮丽的喜马拉雅山 脉。
3.生命在于运动 动物在运动
人在运动
我们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运动是绝 对的,并且运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运动的世界: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 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当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 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参照物:实现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做参照物。 ◆静止: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 改变,则称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升起 地面 ;奔驰 地面
;
静靠
车பைடு நூலகம்
;后退
车
。
例题⒊
思考:为什么行人说乘客运动得“真快”,而司机却 说乘客“没动”,乘客到底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研究的物体 乘客 乘客
参照物 位置是否改变
地面、树 司机、汽车
改变 没改变
动或静 动 静
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 情况就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参照物是船
2.“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竹排在江中游 ——参照物是青山 青山在走 ——参照物是竹排 3.月亮从云中钻了出来。 ——参照物是云
例题2、“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我坐在奔驰的车里,静靠 在椅背上, 欣赏着窗外的景物,只见路旁的树木急速
的向后退去… …” 请写出上文中的描述各选择了什么作为 参照物?
同步通信卫星是静止的,是 以_地_球为参照物。同步通信卫星 是运动的,是以_太_阳 为参照物。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2.1动与静1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 2.1动与静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材第二单元的第1节“动与静”。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掌握相对性原理。
2. 学习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以及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3. 探究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了解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掌握相对性原理。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物体运动状态的能力,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运动和静止的概念,相对性原理,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
难点: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小车、木板、滑轮等)。
2. 学具:笔记本、课本、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判断它们是运动还是静止。
2. 概念讲解:介绍运动和静止的概念,讲解相对性原理。
3. 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讲解如何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4. 实验演示: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物体在受到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的改变。
5.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让学生理解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8. 布置作业: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运动和静止的概念相对性原理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桌子上的书本(2)教室里的电风扇(3)行驶的汽车(1)小明站在原地不动,他的朋友在小明的前方10米处跑步。
(2)一辆自行车在平坦的公路上匀速行驶。
3. 一辆小车在平直的马路上行驶,突然遇到紧急情况,刹车后停止运动。
请分析刹车过程中力对小车运动状态的影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再通过讲解、实验、例题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和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3】分析教材第15页“交流与讨论”。
“运动”是电梯相对地面上升,因此是以地 面为参照物来说的,而“静止”是人相对电 梯(或妈妈)静止,因此,是以电梯(或妈 妈)参照物。
【例4】分析“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 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轻舟已过万重山”是以山为参照物,船在 运动。
第一节 动与静
一、运动的世界
日常 日出
太阳从东方升起
太阳从西边落下
海水奔流不息
飞机在飞行
狗 在 奔 跑
你能举出哪些在生活中熟悉的运动?
我们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二、运动的描述
(1)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
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画家用形态和色彩描绘运动。《万马奔腾图》《星夜》
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选定的“另一个物体”,也就是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 做参照物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要经历三个过程: (1)确定被研究的物体
(2)选择参照物 (3)判断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是否改变 (改变,说明运动;不改变则为静止)。
例 (1)汽车在公路上行驶。 (2)月亮升起来了。 (3)小王骑自行车上街。
被研究的物体 汽车 月亮 自行车 小王
相对于(标准物体) 公路上的树 远处的山 地面 自行车
位置发生改变 改变 改变 改变
没改变
运动或静止 运动 运动 运动 运动
研究的物体 标准物体
乘客 乘客
地面 汽车
思考:为什么行人说乘 客运动得“真快”,而 司机却说乘客“没动”
乘客到底是运动的还是 静止的?
位置是否改变 运动或静止
改变 没改变
运动 静止
例1 描述乘电梯上升的乘客,其运动情况如何?
以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若以电梯轿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例2 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一周所用的时间,距地球自转一 周的时间相等,那么卫星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 若以宇宙上的另一个物体(太阳)为参照物,卫星是运 动的。
运动和静止 的相对性
如果一个物体 相对于参照物 的位置发生改 变,则称这个 物体是运动的
机械运动 动与静
位置没有发 生改变,则称 这个物体是静 止的
1.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 2.参照物可任意选择。不论是静止的物体还是运动的物
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 3.参照物一但被选定后就认为该物体是静止的。再看研
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4.经常选择地面作为参照物。如“太阳东升西落。”(这
时候默认地面为参照物。)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3)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歌词来表现运动。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例 (1)汽车在公路上行驶。 (2)月亮升起来了。 (3)小王骑自行车上街。
汽车 月亮 自行车
相对公路上的树 相对远处的山 相对地面
飞快的行驶 升起来了 在运动
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标准物体)——位置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