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1年英国农民起义

合集下载

关于英国历史资料

关于英国历史资料

关于英国历史资料英国历史是一部征服与合并的历史。

英国全称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由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组成,而整个英国的历史也就是由这四个区域的历史交织组成。

1535年威尔士成为英格兰王国的一部分,1707年苏格兰与英格兰正式合并为大不列颠王国,1800年大不列颠王国和爱尔兰合并成为大不列颠与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共和国独立,爱尔兰北部仍留在联合王国内。

下面由店铺带领大家简单了解一下。

英国历史资料我们或许曾对那个称为“日不落”的帝国有过莫大的好奇心,曾被它的嚣张跋扈而产生过很大的向往,但是对于英国历史文化的真正了解。

我想还是就应从那里开始。

百年战争从1338年持续到1453年,在这场浩大的英法战争中,英国由于实力的原因,导致了最终的失败,但是从威尔士与英格兰合并开始,英国的实力就不断的迅猛发展,到了1588年,英国以其强大的军队实力,击败了当时强大的西班牙“无敌舰队”,从此树立海上霸权。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并且引导了世界上资产阶级革命的进行,到了1649年5月19日,在结束了资产阶级革命后,英国宣布成立共和国。

英国经济实力的发展,使其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个工业革命国家,在世界上持续第一强国。

并且在19世纪时,到达了全盛时期,由于国家实力的雄厚,使得其领土不断扩张,以至于之后其殖民地的面积到达了本土面积的111倍,成为了但是世界上头号殖民大国,也就是“日不落帝国”。

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对经济产生了重大的打击,使得英国逐渐瓦解。

迫于压力,在1920年设立北爱兰郡,并于1921年至1922年允许爱尔兰南部脱离其统治,成立独立国家。

同样,对于英国来说,在其经济还未完全复苏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又爆发了,无疑又是一次雪上加霜的打击,因此其政治地位开始下降。

随着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相继独立,到60年代,英帝国殖民体系瓦解。

1973年1月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

文化英国历史文化,从“日不落”开始,便称为世界的中心,此刻英国文化中,以大本钟为其所独特的名片而被全世界理解,华丽的外形设计和清脆悦耳的声音,吸引着全世界的游客,至今已经有一个世纪之久。

世界中世纪史复习

世界中世纪史复习

民族大迁徙史填空:(1)嚈哒人,自称为匈奴,因其肤色较白,故亦称“白匈奴”。

(2)凯撒前49年著“《高卢战记》”和塔西佗98年著“《日耳曼尼亚志》”是反映古日耳曼人社会生活的两部重要著作。

列举:日耳曼人信奉的神灵1.日耳曼人信奉的主神为沃敦(Woden),又称“奥丁神(Odin)”,Wednesday即奥丁神之日。

2. 奥丁神的配偶“弗列亚”是婚姻家庭的保护神,Friday即弗列亚神之日。

3.“蒂尔神(Tyr)”或蒂乌神(Tiu)是战神,Tuesday即蒂乌神之日。

汪达尔主义指毁灭文化的行为。

5世纪中叶,西罗马帝国已衰弱不堪。

455年,汪达尔国王该萨里克乘罗马混乱之机,率舰队渡海,攻陷罗马,纵兵焚掠两星期(6月2日-6月16日)。

罗马古文物遭到严重破坏,毁灭文化的“汪达尔主义”由此得名。

阿里乌斯派古代基督教主要异端之一。

为北非神学家阿里乌斯所创。

该派反对三位一体说,否认基督的神性,并主张基督教徒应安于清贫,反对教会上层享受特权、聚敛钱财。

325年尼西亚会议上,阿里乌斯派被认定为异端,阿里乌斯被革除教籍、予以放逐。

以后,虽有反复,但阿里乌斯派在斗争中终归失败,仅流行于埃及、叙利亚和一些蛮族中。

问答:解释民族大迁徙91年,在四面受敌的情况下,北匈奴的一部分在北单于和贵族的率领下,离开漠北,向西进行持久而漫长的迁徙,最终进入欧洲腹地。

3至5世纪,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如匈奴、羯、鲜卑、氐、羌等,向南迁徙,在中国北方建立了多个政权。

从4世纪70年代起,嚈哒人南徙,到5世纪末6世纪初,形成了一个地域广大的嚈哒人国家。

6世纪,阿瓦尔人西迁,在多瑙河中游建国,常袭击拜占廷等周遭国家。

受亚洲民族大迁徙的影响特别是匈奴西迁的挤压,欧洲北部的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等民族也加快向南的大迁徙。

375年,匈奴打败了西哥特人,西哥特人随后越过多瑙河,定居罗马境内,后反,攻入意大利,410年攻陷罗马,419年在高卢建立西哥特王国。

406年罗马帝国撤除莱茵河边界守卫,汪达尔人、苏维汇人、阿兰人等趁机南下,在西班牙建立了汪达尔-阿兰王国和苏维汇王国,后汪达尔王国扩张至北非大部地区。

英国骑士

英国骑士

英国骑士制度的初探摘要:国内外专门研究骑士的著作和成果已很丰硕,对于英国的骑士制度,纯粹来说是一种外来物,是诺曼公爵威廉通过武力征服而带过去的,从而在英国的本土上得到逐渐发展,最终而又退出英国历史的舞台,对于外来的一种制度或是事物,必导致英国的骑士与西欧诸国的骑士在发展和衰退原因等一系列问题中必有不同之处,所以本文试图去初步探索英国骑士的发展原因,衰退缘由。

关键词:骑士定义产生衰落原因采邑制一、学界关于骑士的广义和狭义的观点广义的骑士包括伯爵、子爵、男爵等高级贵族在内;而狭义的贵族则指的是小土地所有者。

二、英国骑士制度的演变趋势英国的骑士制度作为封建主义贵族制度的伴随物物,始于11世纪初,发展于12——13世纪,13——14世纪进入“黄金阶段”,而后受到“百年战争”和“玫瑰战争”打击而逐渐萎缩。

三、全面了解骑士的定义威廉征服后,骑士制度逐渐得到发展,成为当时英国的小贵族,形成了一个阶级,具有一定的特权,所以应从军事、经济政治、社会等角度来全面认识骑士。

1、军事角度来看,骑士本质是一名重装骑兵,拥有武器和厚厚的盔甲,目的是从事作战,效忠于国王。

2、经济政治角度看,骑士又是封君封臣制的一部分,骑士是士兵,又是封地的持有者,国王赐封土地给封臣,封臣再将土地分封给骑士,从而获得一定土地的骑士为领主服役,负有军事义务。

战时,作为一个战时随国王出征,在和平时期,他们就是一名土地所有者。

但大多数情况下,骑士并不自接经营自己的土地,而是委派一名管家替他集中管理,而自己则多热衷于参加狩猎、比武大会等方面的军事性活动。

3、社会角度来看,骑士因其职业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社会阶层,而骑士作为“这个阶层的一个成员,具有很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具有自己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思想观念等等。

这些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则共同形成了影响深远的骑士精神。

四、英国骑士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原因确切的说,英国本土上并无真正的骑士,英国骑士是从欧洲大陆的出入而来,这种输入主要是通过战争的征服。

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

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

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每个朝代的终结都不缺农民的起义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贯穿于中国整个封建社会的始终,从黄巢起义到李自成再到太平天国起义,其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久,是世界历史之罕见的,对中国古代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每一次农民起义,都动摇了封建社会的基础,推动了历史的进程,但直到满清政府的灭亡,中国也未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而同时代的欧美各国,其封建社会历史远没有中国悠久,但却早早的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其原因有多方面的。

现在仅从农民起义对生产力的破坏来分析,我认为明清时代爆发的以农民阶级领导的农民起义及战争,由于其历史及阶级的局限性,不具备更先进的思想,对中国刚刚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了毁灭性的破坏作用,阻碍了中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明清两代的农民起义已经和封建社会初期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农民起义从性质上有了区别,不以改朝换代为目标,自己明确的提出了均田地,均富贵等鲜明的反封建要求。

在封建社会的初期,农民起义要么自己称王称帝,要么只反贪官,不反皇帝,要么假托皇室后裔,拥立或伪造一个正统皇帝,广大农民支持和参加起义,大多数只希望换个好父母官,好皇上,希望地主少收些租子,能活下去,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封建社会的存在基础,这些起义不是直接失败,就是被一些野心家利用所篡夺。

而在封建社会末期的农民起义,虽然提出了带有反封建性质的土地平均,财产平均的口号,但由于他们的历史和阶级局限性,无法理解自己遭受的剥削压迫根源所在,不能以推翻地主阶级和封建制度的思想来指导自己的起义,而这时候推动历史前进的任务,应该落在资产阶级身上,但那时中国的资本主义从各方面还十分弱小,无法领导和指导农民的起义,甚至也无法发动以农民作为主要同盟的资产阶级革命,而每一次的农民起义和战争,对封建社会生产力的破坏是严重的,打断了资本主义的进程,断送了刚刚起步的资本主义萌芽,又使它回到了它的起点,最终阻碍了中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农民起义农民起义是一个具有广泛应用的术语,通常意味着农村或农业人口的暴动,反抗既成的秩序或建制。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经过哪两次内战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经过哪两次内战

英国资产阶级⾰命时经过哪两次内战英国资产阶级⾰命时期的内战共有两次,第⼀次内战(1642~1646年)分为两个阶段:第⼀阶段从1642年到1644年夏,军事主动权基本上掌握在国王⼿中,议会当时主要处于防守地位.第⼆阶段从1644年夏到1646年,军事主动权完全转到议会⼿中.1642年8⽉,查理⼀世在诺丁汉城堡升起国王的军旗,宣布讨伐议会,发动内战.10⽉23⽇,发⽣了厄其⼭战役,议会军司令埃塞克斯伯爵放弃了彻底打击王军的机会,使国王能够在距离伦敦只有50英⾥的⽜津,建⽴⼤本营.1643年夏季,议会军⼀再失利.1643年秋,国王派军队从三⽅⾯向伦敦进攻,伦敦的安全受到威胁.8⽉初,由⼿⼯业者、帮⼯、学徒组成的伦敦民团奋起出击,附近农民武装也来⽀援,这才减轻了对伦敦的压⼒,挽回了局势.1643年10⽉11⽇,克伦威尔所率领的由⾃耕农组成的骑兵在温斯⽐附近获得了重⼤胜利.1644年7⽉2⽇,发⽣了内战以来最⼤的⼀次战役——马斯顿荒原战役,克伦威尔所率的议会军取得了辉煌胜利,但是南⽅和西⽅的议会军却遭到了惨败.议会不得不通过彻底改组军队的计划,规定建⽴统⼀的正规的“新模范军”,由国家供养,实⾏统⼀指挥.“新模范军”是由各郡招募的⼈组成的军队,纪律严明,作战勇敢,具有很强的战⽃⼒.它在1645年6⽉14⽇纳西⽐附近的⼀次战役中,⼀举击溃王军.王军损失了全部⼤炮和辎重,被俘5 000名.国王只⾝逃跑,并于1646年5⽉5⽇向苏格兰投降.1647年1⽉,议会以40万英镑的代价把查理买回软禁起来.1647年11⽉,查理⼀世逃往怀特岛,胁迫郡长叛变未遂被拘.他和苏格兰倾向王党的右翼秘密勾结,并煽动各地王党叛乱.1648年春发⽣第⼆次内战,3⽉到5⽉,王党在伦敦、威尔⼠、肯特郡等地制造暴动,苏格兰军也从北部⼊侵.军事⾏动是在三个孤⽴的地区:东南部、西部(包括威尔⼠)和北部展开的.克伦威尔率领议会军镇压了东部、西部的叛乱以后,向北挺进,迎击苏格兰的军队.1648年8⽉17⽇,克伦威尔在浓雾的掩护下从侧翼进攻苏格兰军.苏格兰军惨败.1万⼈被俘,其余向北逃跑.到8⽉底,第⼆次内战实际上已经结束.。

世界历史时间轴

世界历史时间轴

世界史和中国史的时间及事件对照表说明:有下划线:中国史及著名人物无下划线:世界史大约三百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人类约5000-7000年前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约4000-5000年前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公元前3113年玛雅在中美定居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形成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2700-2500年埃及兴建金字塔公元前3000年左右两河流域出现奴隶制城市国家公元前3000年代中期印度河流域哈拉帕文化约4000多年前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尧、舜、禹时期公元前2070年禹传予启,夏朝建立,(夏: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2600年埃及古王国第四王朝时期门考拉夫妇立像公元前2500年埃及狮身人面像石雕,也称为《斯芬克司像》。

公元前2100年左右埃及奴隶河贫民大起义公元前1894年古巴比伦王国建立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商朝建立(商代:公元前1600 年到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殷约公元前1792年-1750年古巴比伦制汉谟拉比法典石雕“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所发现的最早的成文的法律。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西周开始(西周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公元前1000年左右努比亚建立奴隶制国家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镐京,西周结束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春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公元前11世纪末以色列民族进入王国时期老子(约公元前580~约前500年)孔子(公元前552年-公元前479年)大约公元前600年,恒河平原上已建立起许多城镇。

北印度16个小国,统一为“摩揭陀”天国公元前594年雅典的梭伦改革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攻陷犹大国首都耶路撒冷公元前六世纪,居鲁士统一波斯佛教在印度产生公元前539年波斯占领巴比伦公元前538年犹大遗民重回耶路撒冷公元前525年波斯灭埃及公元前509年罗马成立贵族专政的奴隶制共和国公元前490年,马拉松战役公元前480年,波斯攻希腊,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率300斯巴达勇士死守直至全部阵亡。

1381年英国起义

1381年英国起义

1381年瓦特·泰勒起义1381年由瓦特·泰勒领导的英国农民反封建起义。

主要领导人还有约翰·保尔。

起义主要发生在工商业发达、农村分化剧烈的东南部地区。

14世纪时,英国货币地租已相当流行,有些地方庄园经济瓦解。

农奴的人身依附关系也日益松弛。

商品货币关系深入农村。

农民受剥削更甚,分化加剧。

1348~1349年黑死病席卷全国,人口大减,农村凋敝,劳动力缺乏,一时各地工资高涨。

封建政府从1349年起多次颁布劳工法令,企图把工资限制在黑死病以前的水平上,以保障封建主利益。

另外,长期对法战争,政治腐败,司法弊端丛生,税收不断增加,都给广大城乡劳动人民带来许多苦难。

起因为了反抗封建剥削压迫,各地农民不断开展拒服劳役、怠工、抗税等多种形式的斗争。

以约翰·保尔为代表的穷教士在起义前长期在群众中布道,用原始基督教的平等思想论证农民应当和封建贵族平等。

封建主曾数次把他逮捕入狱。

他们的宣传活动反映并促进了广大农民的不满和反抗情绪。

过程1381年5月,埃塞克斯郡和肯特郡的农民抗缴人头税,驱逐并处死官吏。

起义波及到赫里福德、剑桥、萨福克、诺福克等25个郡。

其中,以圣奥尔本斯规模最大,坚持斗争一个多月。

6月初,肯特起义群众占领了达特福德和梅德斯通,推举瓦特·泰勒为领袖。

6月10日进抵坎特伯雷,从监狱中救出约翰·保尔。

6月12日,肯特和埃塞克斯起义群众十万余人会合于布莱克希思。

6月13日,起义群众在伦敦贫民帮助下进入城内。

国王理查二世和一些封建主躲入伦敦塔中,起义群众完全控制了局势。

他们焚毁封建主宅邸,打开监狱,释放政治犯,焚烧庄园档案等。

14日,起义群众和国王于伦敦东北面的迈尔恩德谈判。

瓦特·泰勒代表起义群众,要求取消农奴制,大赦起义者,在国内自由贸易,消灭领主对人民的奴役,规定每亩地征收货币地租4便士。

在国王口头答应这些要求后,起义群众冲入伦敦塔,处死坎特伯雷大主教西蒙苏德伯雷和财政大臣海尔斯及其他一些封建主。

1381年的英国农民起义

1381年的英国农民起义

杰弗里乔叟,英国诗人,出生于伦敦一家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酒商兼皮革商。

1357年进入宫廷,任英王爱德华三世的儿媳阿尔斯特伯爵夫人身边的少年侍从。

1359年,随爱德华三世出征法国,被法军俘虏,后被爱德华赎回。

1366年,乔叟和菲莉帕结婚。

菲莉帕的妹妹后来嫁给爱德华的次子兰开斯特公爵,乔叟因而受到兰开斯特公爵的保护。

同时,乔叟也是爱德华三世的侍从骑士。

1369年,兰开斯特公爵贡特约翰的元配夫人布兰希逝世,乔叟写了悼亡诗《公爵夫人的书》(1369~1370)来安慰他的保护人。

1370至1378年之间,乔叟经常出国访问欧洲大陆,执行外交谈判任务他曾两度访问意大利(1372~1373;1378),这对他的文学创作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他发现了但丁、薄伽丘和彼特拉克的作品,这些作品深刻地影响了他的创作,使他从接受法国文学传统转向接受意大利文学传统。

从1374年开始,乔叟担任了一些公职。

他先被任命为伦敦港口羊毛、皮革关税总管(1374~1386),后来被英王理查二世任命为皇室修建大臣(1389~1391),主管维修公共建筑、公园、桥梁等。

乔叟还担任过肯特郡的治安官(1386),并当选为代表肯特郡的国会议员(1386)。

后来乔叟还担任过管理萨默塞特郡皇家森林的森林官(1391)。

乔叟于1400年10月25日在伦敦逝世,葬于威斯敏斯特教堂里的“诗人之角”。

乔叟把属于中古英语的东中部方言(伦敦方言)提高成为英国的文学语言。

他又善于继承和吸收法国诗人和意大利诗人的诗歌技巧,并且运用这些技巧来丰富和提高英诗的表达能力。

乔叟的最早的作品之一是他翻译的法文诗《玫瑰传奇》(1370)这个英译本的前1,700行诗一般公认为出自乔叟的手笔。

这个作品和上面提到的《公爵夫人的书》都是用八音节双韵诗体写成的,都显示出法国爱情诗的影响。

后来,乔叟写了声誉之殿(1379或1380),也是用八音节双韵诗体写成,但是这个作品却显示出意大利诗人但丁的《神曲》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81 年英国农民起义探析1381 年英国的农民起义,是封建时代西欧规模最大、程度最激烈的农民反封建的武装斗争。

长期以来,我国史学界偏重于对英国经济社会史的研究,但对该事件的原因、状态与影响还缺乏系统而明晰的认识。

笔者仅就所掌握的资料对这些问题做一分析,并对有关评价农民起义的学术取向浅陈管见。

一1381 年的英国农民起义究竟是如何酿成的,起义者的社会愿景究竟何在?弄清这些问题,无疑是理解这次农民起义的关键之所在。

在分析这一问题时,一般都把英国封建王权征收高额人头税看作是这次农民起义的根源。

实际上,正如一位史家所言,“需要探讨的是远比人头税复杂和根基深厚的原因”,因为“为现存的制度所产生的不满的确一直十分强烈而导致了一次广泛而又分散的起义”。

[1]58 这一现存的制度,当然是中世纪的那种以人身依附关系为特征的封建制度。

自诺曼征服后,随着封建化的日益加深和自由农民农奴化的普遍确立,封建的劳役地租和实物地租以及诸多的封建役务,一直是羁勒广大农奴的枷锁。

自14 世纪开始,随着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了满足奢侈生活与适应市场化的需要,封建领主开始让农奴缴纳货币地租,有的进而要农奴缴纳一笔钱来赎买人身自由,由此而开启了“农奴解放”的端绪。

这个过程当然是艰难的。

为了获得自由,农奴常常要将多年积聚的钱拿出。

又因为他在理论上不拥有财产,因此他不得不找第三者当担保人来与领主交涉,由此而受到商人和高利贷者的无情勒索。

此外,教会封建主领地中的农奴一般难以获得自由,因为主教、修道院长等没有权利出卖或放弃教会的包括土地与农奴在内的任何财产。

[2]1 因此,在当时的英国,农奴制在相当的程度上仍然延续,农奴人数仍占据人口的一半。

他们被固定在领主土地上劳动,深受沉重的敲剥,他们甚至不能赶跑来吃庄稼的兔子和鸟,因为这些都是主人的财产,被发现后要被处以罚金。

农奴结婚也要领主批准,不得与其他领主庄园的人完姻,因为这将带来对其妻子及其子女之领主权的纷争。

“农奴的生活水准最低,几乎就与动物差不多。

”[2]13 正因为其人身属于领主,当一个男性农奴去世时,主人就拿走他的最好的牲畜和衣物,如果其没有儿子,还要拿走他的最好的劳动工具。

而在女性农奴去世时,如果其没有未婚之女儿,则要拿走她的最好的衣物和床。

[1]60 此外,教会征收的什一税也加重了农奴的负担。

教会封建主集领主权和神权于一身,对农民进行双重压迫。

1348 年的黑死病(鼠疫),更使得农民的生存状况进一步恶化。

这次瘟疫使英国的人口几乎减少一半。

在肯特、埃塞克斯、赫特福德和苏福克这四个郡,由于劳动力缺乏,一些封建领主力图将已经获得自由的农民重新套上农奴制的锁链,出现了“第二次农奴化(Second serfdom)”的现象。

一些自由农民被强迫在领主的庄园领受一小块地,为领主终身低薪劳动。

而一些农奴要离开庄园,必须与领主达成协议,在农忙时回来为领主劳动。

[3]25 因此,这些郡成为大起义首先爆发和斗争激烈的地区。

有资料表明,在起义中最活跃的村,在肯特有118 个,埃塞克斯有105 个,苏福克有72 个,赫特福德有35 个。

[3]11诸多底层农民生存状态的恶化,也与庄园法庭的衰落有关。

长期以来,农村中的庄园法庭盛行着日耳曼原始马尔克公社的习惯法,农奴在其中利用它来抵制领主过分的敲剥。

但到了14 世纪,随着“农奴解放”与农村人口的逐渐流动,庄园法庭不断开庭的需要被大大削弱。

而且,在国王司法权力扩张和领主司法权的扼制下,庄园法庭更处于消解状态。

其时,王国赴各郡的“巡回法庭”虽被废除,但来自王家的特别调查团的法官继续在各郡巡查。

其任务主要为:提审狱中犯人(gaol delivery),听审与判决罪犯(oyer and termier),追捕暴乱者(trailbaston)。

此外,王廷还不断派出法官去地方强制实施有关财政、工资和治安的法令。

这些人与地方贵族一道,介入农村司法争端,而且还作恶枉法,引起社会不满。

甚至在1339 年的议会上,下议院也抱怨说,追捕暴乱者的调查团更多的是伤害无辜而不是犯罪者。

[4]151-152 另一方面,在这一时期,教、俗大贵族的领主法庭有所强化。

这类法庭一般都有熟悉教会法或罗马法的专业人士参加,国王的官员或法官则出席其最终的判决。

作为具有巡游特征的领主“议事会(council)”的一部分,这类法庭也随之巡查,解决庄园法庭中悬而未决的习惯法难题,且常常用曲解教会法和罗马法之原理的办法来诋毁、取代流行的习惯法,作出有利于领主的解释。

著名的圣·阿尔班斯(St. Albans)修道院的领主法庭正是引用罗马法来压迫依附农民,确保了领主圈占公共草场放牧以及独享渔猎的权利。

[1]63 正因为如此,1381 年的农民起义常常将法官和法律档案作为其攻击的重要目标。

广大农奴是这次起义的主要力量,但参加者绝不限于农奴。

不少已经获得自由并且开始经营致富的“农民精英”也投身于其中,期盼通过斗争获得更多的权益。

据史家统计,在肯特、埃塞克斯、赫特福德和苏福克这四个郡的180 名起义者中,有100 个拥有1—5 镑的财产,其中竟有15 名超过了5 镑。

在他们之中的36 人中,有15 人拥有14 英亩或更多的土地,2 人达到了32 英亩,9 人为7—12 英亩,12 人在 5 英亩或之下。

有的人还拥有牲畜,饲养数十只羊。

[3]15 这些“农民精英”此时不仅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而且还担任了庄园、村和百户区的基层头目。

另据史家对这四个郡的70名起义者身份的鉴别,其中有53 人曾经担任过庄园管家、犁队队长(负责向领主报告“十户区”中的罪犯)、百户长、法庭陪审员、治安员等。

[3]17 这次起义后王家派出的有关土地无人继承者的调查,即可为证。

托玛斯·散普森曾经是苏福克郡中发动和组织了五个百户区起义者的一个首领,他其实是一位经营成功的富裕农民(“约曼”),在克瑟、哈克斯德和福热斯顿这三个村庄拥有137 英亩土地,300 只羊和近100 头大牲畜,并与别人合伙在哈维奇经营一条船的运输,仅农牧产品的年收入就达到65 镑。

剑桥郡的起义骨干舒地·坎普斯的约翰·汉查彻,其拥有巴伦五分之一的庄园财产和其他6 个村庄的庄园财产,被认为“至少或许是一个正在演变为小乡绅的约曼”。

[4]180-181 另一位剑桥郡的起义者杰汶普勒的佛里·科柏在6 个村庄里也拥有地产,年收入24 镑。

埃塞克斯的最初起义爆发中心福宾的起义者威廉·杰尔德波勒,拥有价值49 镑的财产,其中有70 只羊,此外,从地租上看,他在这个地区还拥有100 英亩的地产。

来自于肯特郡的约翰·科维斯哈斯特,在兰伯哈斯特、布伦彻利和哈德罗三个教区拥有的地产为37英亩耕地,50 英亩牧场,5 英亩草地和20 英亩樵采地。

剑桥郡的巴顿的约翰·库克,拥有50 英亩的土地。

这些事实说明,“约曼能够为起义提供一定比例的人力”。

[4]181 针对这种状况,有人分析认为“起义者基本是那些男女,他们在一个期望值上升的世界中成长,但却被封建领主权的顽固和王室日益增长的税收负担所压迫”,因此而起来斗争。

[5]64一些城市、城镇的下层民众参与这次起义,从另一个角度显示了民众对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抗争。

以当时王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伦敦为例,该城大约有35000 至40000 人口,只有占人口四分之一的市民拥有市民权,[4]187 市政和行会由少数富商大贾垄断。

广大的工匠、小贩、低级教士等处于底层社会、不享有任何权利。

他们或对重税极其不满,或对自己的生活状态绝望,也都希望通过斗争来改变现状。

再如赫里福特郡的圣·阿尔班斯,当时居住在该镇的工匠与商人,一直在与圣·阿尔班斯修道院的院长作斗争,他们反对那种将该镇说成是修道院庄园之一部分的说法,坚持自己是市民,不受修道院的管辖,并要求官方承认他们永久的自治权。

[5]59而在剑桥、诺里季、约克等地,也都存在着类似的要求与斗争。

英国封建王权所推行的苛暴政策,直接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了这一起义的爆发。

在商品经济发展和“农奴解放”的过程中,不少农奴走出庄园到各地当雇工,成为工资劳动者,社会流动性日益增强。

但“黑死病”使人口数量骤减,导致了劳动力的极度缺乏和物价上涨,也促使雇工常常以拒绝受雇为由而要求提高工资。

从保护领主、行会的利益出发,英国王权通过议会颁布强制性法令。

1349 年,爱德华三世颁布劳工法令,规定12 岁至60 岁的男女,凡没有土地和其他生活资料来源者,都必须按黑死病流行前的工资受雇。

1351 年的法令规定,凡拒绝受雇者,要戴枷下狱。

1361 年又颁布新的劳工法,凡擅自离开雇主者,不但要坐牢,而且还要在身上烙印。

在此情况下,外出打工的农民和工匠,被迫接受苛刻的条件而受雇,生活十分贫困。

在14 世纪后期流行于世的长篇诗歌《皮埃尔的耕田人(Piers Plowman)》,对此作了生动描写:“劳动者没有土地维生,只能靠双手活命”;“因无钱就餐,只能以过时的蔬菜充饥”;“在匆匆行走中饥肠辘辘,抓些废弃之物来充饥”。

[6]63-65 而接踵而来的苛重税收,则将下层民众逼上了绝境。

1369 年再度爆发了英法“百年战争”,英国在军事上连遭失败,耗费了大量财力。

据统计,英国对法国的几次征讨与对加莱港、阿魁丹的防守,耗费巨大。

1376 至1381 年的这些费用,就耗去了467000 镑。

[7]177 为了筹措战争费用,解决严重的财政危机,英王理查二世于1377 年、1379 年和1381 年3 次通过议会决定征收新的人头税,规定14 岁以上男女,都要交纳人头税。

最初每人四便士,1380 年增加到每人一先令,总额分别为22586 镑,19304 镑和44843 镑,其中1381 年的税额比第一次多一倍。

在此期间,议会还先后以支助战争为名,两次批准征收动产税,分别为75629 镑和56721 镑。

[8]101 王权的这些举措,受到民众的抵制。

据统计,1377 年第一次征收此税时,全国有关档案注册人数为1355201 人,而在1381 年的第三次征收时,此注册人数则为896841 人,比第一次竟然少了约三分之一,为458720 人。

[9]28 这个数字多集中在伦敦附近经济比较发达的郡,其中减少的比例,在肯特为22%,诺福克为25%,伯得福德减为27%,埃塞克斯则高达36%,[5]54-55 这几个郡正是后来起义者集中的地区。

更有史家认为,一些地区的这类数字多的已超过50%,至少也有20%。

[9]27-28 正因为纳税人口剧减,导致王国财政陷入困境。

1380 年2 月在西敏寺举行的议会上,中书令理查·斯克罗普就感叹,征收的人头税和王国教士的支助金总共还不到22000 镑,而对布来顿的半年苦征的军队的薪水就已经超过了50000 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