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泽起义失败原因

合集下载

历史趣谈关于大泽乡起义的成语 大泽乡起义的意义

历史趣谈关于大泽乡起义的成语 大泽乡起义的意义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关于大泽乡起义的成语大泽乡起义的意义导语:鸿鹄之志:陈胜年轻时给人当雇工时,对田间一起农作的人说“苟富贵,勿相忘”,在不被人看好时,又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揭竿而起:鸿鹄之志:陈胜年轻时给人当雇工时,对田间一起农作的人说“苟富贵,勿相忘”,在不被人看好时,又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揭竿而起:公元前209年,秦朝廷强征了一批平民到渔阳戍边看守。

时逢七月,天降大雨,道路不通,延误了规定到达渔阳的期限,按照秦律是要被处死的。

情急之下,作为屯长之一的陈胜毅然决定谋划起义,遂找了另外一位也是穷苦出身的屯长吴广商议,吴广完全赞同陈胜的想法。

二人决定揭竿而起,发动起义。

为了鼓动大家参与其中,陈胜说:“天下苦秦久矣”。

认为秦二世昏庸无道,当立公子扶苏,然扶苏被胡亥害死,现在我们假如用公子扶苏的名义发起起义的号召,将会有很多人响应。

为了让大家信服,还使用迷信鬼神,鱼肚藏书用以表明他们乃是天命所归。

到了半夜,吴广又偷偷点起一堆篝火,装作狐狸叫,还大喊着“大楚兴,陈胜王”。

之后,吴广故意挑事,顺手杀死了那个被激怒的营卫,陈胜大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杀死另外一个营卫,纷纷揭竿而起,占领了大泽乡。

陈胜是有战略的意识的农民领袖,打下陈县后,建立了张楚政权,推动了全国范围反动暴秦斗争的高潮。

吴广率领义军久攻荥阳不下,被部下设计杀害,攻秦队伍也全军覆没,陈胜在逃跑的途中也被杀害,大泽乡起义就此结束。

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的故事大泽乡起义,又称“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大泽乡起义发生在秦朝末期,是秦末农民起义的一部分,生活常识分享。

七年级上册期中历史默写填空题 (1)

七年级上册期中历史默写填空题 (1)

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1. ()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发现于(),距今约()年。

()发现于陕西蓝田,距今约160万年。

()发现于湖北郧阳,距今约100万年。

2.()遗址位于周口店龙骨山上,该古人类距今约70万——20万年。

该古人类的体质特征:头骨,前额低平,(),颧骨突出,脑容量比现代人小。

平均身高()厘米,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该古人类生活状况: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结成群体,共同从事获取食物的劳动,已经会使用()。

学会用()是人类演化史上的里程碑。

3.该古人类(该古人类遗址)的地位与意义:该古人类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

包括该古人内在内的我国境内直立人遗存的发现,()。

4.()距今约3万年,生活在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属于晚期()。

()在继续使用打制石器的同时,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可能已经知道()。

他们靠采集、狩猎为生,会缝制衣服,有()意识,会埋葬死者。

5.人类进化的过程:南方古猿→能人→()→()。

()都是直立人,()是智人。

第2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和黍的国家。

2.()距今约7000年,生活在浙江余姚(),该遗址位于(),该原始人类的房屋主要是(该原始人类种植(),主要生产工具是(),饲养猪、狗,懂得使用天然漆器、会制作()。

该遗址出土了目前已知我国最早的象牙雕刻器。

3.仰韶文化:主要分布在()中游地区,距今约7000——5000年,仰韶先民主要从事()作农业生产,过着()生活。

在陶器表面绘出鱼、鸟、花等图案的()是仰韶文化的重要特征。

仰韶文化包括()和()。

5.西坡文化:仰韶文化时期是氏族社会的兴盛时期。

()西坡遗址发现的面积超过200平方米的大房子可能是氏族首领居住或处理部落事物的场所。

到了距今5000年前后的()晚期,墓葬规模和随葬品数量出现明显的差别。

6.大汶口文化:主要分布于黄河下游和淮河中下游地区,距今约5900——4400年。

部编版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测试)(教师版)

部编版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测试)(教师版)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测试一、选择题(4分×12题=48分)1. 他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其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这次起义的首发地是()A. 陈B. 大泽乡C. 咸阳D. 巨鹿【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公元前209年在大泽乡起义,B项符合题意;陈胜吴广在陈建立张楚政权;陈胜吴广想攻入咸阳;秦末大起义中,项羽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

由此分析ACD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考点:新改版七年级上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秦末农民起义2.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了起义。

对这次起义认识正确的是()A.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B. 这次起义直接导致秦朝的灭亡C. 起义前准备充分,建立“张楚”政权D. 在巨鹿之战中消灭秦军的主力【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了起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泽乡起义又称“陈胜吴广起义”,是秦末农民战争的一部分,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考点:新改版七年级上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秦末农民起义3.毛泽东说过:“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大泽乡起义尽管失败了,但它彰显了它独特的作用,陈胜、吴广起义的独特历史作用是()A. 以大无畏的精神,推翻了秦朝的统治B. 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永远闪耀光辉C. 起义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激励了农民起来反抗D. 攻占郡县,沉重打击地主阶级的统治【答案】B【解析】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大泽乡起义简介

大泽乡起义简介

大泽乡起义简介大泽乡起义又称“陈胜吴广起义”,是秦末农民战争的一部分,沉重打击了秦朝,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平民起义。

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大泽乡起义简介,希望你喜欢。

中文名称:大泽乡起义参战部队:秦朝,陈胜吴广农民军战争结果:农民军失败时间: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秋地点:陈县(今河南淮阳)人物:陈胜吴广秦始皇大泽乡起义详情失期密谋公元前209年,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的地方官派了两个军官,押着九百名民夫送到渔阳(今北京市密云西南)去防守。

军官从这批壮丁当中挑了两个个儿大、办事能干的人当屯长,叫他们管理其他的人。

这两个人一个叫陈胜,阳城人,字涉,是个给人当长工的;一个叫吴广,阳夏人,是个贫苦农民。

陈胜年轻时候,曾经和别人一起被雇用耕田,一次当他停止耕作走到田埂上休息时,感慨恼恨了好一会儿,说:“假如谁将来富贵了,大家相互不要忘记了。

”和他一起受雇佣的伙伴们笑着回答说:“你是被雇给人家耕田的,哪能富贵呢?”陈涉叹息着说:“唉!燕子、麻雀这类小鸟怎么能理解大雁、天鹅的远大志向呢!”七月,恰遇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他们估计已经误了到达渔阳规定的期限。

过了规定的期限,按照法津规定是都该杀头的。

陈胜、吴广就商量说:“如今逃走也是死,起义干一番大事业也是死,同样都是死,为国事而死好不好?”陈胜说:“天下受秦王朝统治之苦已经很久了。

我听说二世皇帝是始皇帝的小儿子,不应该他来继位,应该继位的是公子扶苏。

扶苏因为屡次规劝始皇帝的缘故,始皇帝派他领兵在外地驻守。

如今有人听说他并没有什么罪,却被二世皇帝杀害了。

老百姓都听说他很贤德,不知道他已经死了。

项燕原是楚国的,多次立功,爱护士兵,楚国人都很爱戴他。

有的人以为他已经死了,有的人以为他逃亡在外躲藏了起来。

现在假使我们冒用公子扶苏和项燕的名义,向天下人民发出起义的号召,应该会有很多人响应。

”吴广认为很对。

于是他他就去占卜吉凶,占卜的人知道他们的意图,说道:“你们的事都能成,能够建功立业。

大泽乡起义失败的历史教训 大泽乡起义意义

大泽乡起义失败的历史教训 大泽乡起义意义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大泽乡起义失败的历史教训大泽乡起义意义导语: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它从根本上动摇了秦王朝统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它从根本上动摇了秦王朝统治,为尔后项羽、刘邦灭秦创造了有利条件,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面的封建统治者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育,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和开明统治很大程度上是受农民起义的影响。

大泽乡起义在三路西进的农民军中,吴广一路由于秦荥阳守将坚不出战,被阻,不能西进;宋留一路正由南阳向武关进发之中;只有周文率领的农民军沿途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与支持,进展十分顺利。

仅几十天时间,即横扫淮河、黄河流域。

抵达函谷关时,已发展成为拥有车千乘、众数十万的劲旅。

起义军乘势越过函谷关,直插关中,一路打得秦军险阻不守,关梁不阖,长戟不刺,强弩不射,闻风溃逃。

直打到距咸阳仅百里的戏(陕西临潼境内)地方,给秦都咸阳造成严重威胁。

对于农民起义的消息和农民军西进的壮举,秦二世开始不以为然,高枕无忧。

当听说周文率几十万大军进逼咸阳时,他才大梦初醒,惊恐万状。

连忙采纳章邯的建议,释放修骊山墓的刑徒和奴产子,并编为军队。

由章邯率30万大军向农民军猛扑。

在周文率军西进关中时,陈胜曾命令武臣派赵兵入关增援,但武臣等人忙于发展自己的势力,不以大局为重,拒不前去支援。

吴广屯兵荥阳坚城之下,也不分兵前往援助。

致使周文军陷于孤立无援境地。

又由于周文对敌人突然增兵没有准备,因此,虽与秦军几生活常识分享。

大泽乡起义读后感

大泽乡起义读后感

大泽乡起义读后感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农民起义,发生在明朝万历年间。

这次起义由农民领袖李自成发动,最终导致了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这段历史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政治制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大泽乡起义的发生,是因为当时明朝政府的腐败和压迫性政策导致了农民的不满。

在这种情况下,李自成等领袖发动了起义,希望能够改变农民的命运。

起义初期,农民军凭借着人数优势和地利优势,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

但是随着清军的介入,农民军最终失败,李自成也最终被清军所俘。

读完大泽乡起义的历史,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动荡和农民的苦难。

明朝政府的腐败和压迫政策,使得农民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他们没有土地,没有权利,被剥削和压迫。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只能选择起义,希望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然而,起义最终失败了,农民们的苦难并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更加加剧了。

大泽乡起义的失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它告诉我们,单靠农民的力量是无法改变整个社会的命运的。

农民们需要有一个更加有力的组织和领袖,才能够真正地改变自己的命运。

同时,政府也需要更加关注农民的生活,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避免类似的起义事件再次发生。

大泽乡起义的历史,也让我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政治制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它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也展现了农民们的不屈和勇敢。

这段历史对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政治制度有着重要的意义,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总的来说,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历史。

它让我们了解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动荡和农民的苦难,也让我们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政治制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希望我们能够从这段历史中吸取教训,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让农民们能够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知识点总结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知识点总结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考点一、秦的暴政
一、秦始皇的暴政
1.表现:①沉重的赋税②繁重的徭役和兵役③刑罚残酷(严苛的法律)④焚书坑儒
2.特点:好大喜功、急于求成
二、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
三、影响:使社会经济严重破坏,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和苦难,激起人民的反抗。

考点二、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起义)——揭竿而起
1.原因:①直接原因:遇雨误期②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2.爆发: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率众起义。

3.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4.发展:攻占陈县后,陈胜称王,建立了“张楚”政权。

5.结果:失败
6.失败原因:起义军未经过严格军事训练、作战实力有限。

内部存在矛盾,缺乏后援等。

7.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考点三、秦朝的灭亡
一、巨鹿之战
项羽: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

(成语:破釜沉舟)
二、秦朝灭亡
刘邦:公元前207年,率军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约法三章)。

大泽乡起义感悟

大泽乡起义感悟

大泽乡起义感悟大泽乡起义,这可真是个超酷的历史事件呢!一、起义的背景咱就说秦朝那时候吧,老百姓的日子可不好过。

各种繁重的赋税,还有没完没了的徭役。

就像修长城啊,阿房宫啥的,全是老百姓在那辛苦劳作。

而且秦朝的法律还特别严苛,犯点小错可能就要受到很重的惩罚。

大泽乡这个地方呢,有一群被征发去戍边的老百姓,因为下雨道路被淹了,不能按时到达目的地。

按照秦朝法律,这是要被处死的呀,你说这多冤。

二、起义的过程这时候陈胜和吴广就站出来了。

他们觉得反正都是死,不如起来反抗一下。

于是他们就利用一些手段来煽动大家的情绪。

像在鱼肚子里藏帛书,上面写着“陈胜王”这种事儿,虽然现在看起来有点小迷信,但是在当时可很能唬住人的。

然后吴广又故意激怒押送他们的军官,让军官打他,这一下就把大家的怒火都点燃了。

他们就杀死了军官,然后陈胜站出来发表了一番超燃的演讲,大概就是说咱们都是男子汉,难道就这么白白送死吗?不如干一番大事业之类的话。

然后大家就纷纷响应,揭竿而起啦。

这就是最早的农民起义,他们没有啥好的武器,就用竹竿当武器,这是一种多么勇敢的行为啊。

三、起义的意义这起义可不得了啊。

它就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历史上激起了巨大的涟漪。

首先呢,它给秦朝沉重的打击。

秦朝一直觉得自己很强大,没人敢反抗,大泽乡起义让他们知道老百姓也是不好惹的。

而且这起义也给后来的人做了个榜样,让大家知道,当被压迫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是可以反抗的。

从那以后,历史上就不断有农民起义,虽然有的成功有的失败,但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我觉得大泽乡起义里的陈胜和吴广特别了不起。

他们虽然是普通老百姓,但是有那么大的勇气去挑战强大的秦朝。

这就告诉我们,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只要有决心,有勇气,小人物也能做出大事情。

而且这也让我更加明白,一个好的政权得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要是只知道压迫,那迟早是要被推翻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朝末年的陈胜吴广大泽乡农民起义,在近代史学界评价非常高。

两人首倡反秦,成为第一代农民起义的领袖,属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载入史册。

在我看来,他的历史意义并不是这些虚有的第一,而在于他警示后来者,哪里有压迫,哪里就要有反抗。

貌似强大者,其实也是不堪一击。

正如毛泽东所说“一切美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

貌似强盛的大秦帝国,原来也不过烂泥糊起的豪华大厦。

激起后来的各路英雄逐鹿而起。

这才是这次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所在。

大泽乡起义,只经过短短的六个月就飞灰烟灭了,(公元前209年7月——12月)“其兴何其暴也,其亡亦何其暴也”。

兴衰有据,我们不应以成败论英雄。

而应以事实论是非。

据我个人分析,大泽乡农民起义失败有八大理由。

一、从起义的动机上讲,陈胜吴广的大泽乡农民起义只是自保的起事。

是官逼民反的一次行动。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死国可乎?”从起义的动机上讲,谈不上自发,够不上高尚,只是先觉悟者的被迫集体行动,犹如方言所说“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三皇五帝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我们后来人把这次起义的动机拔高了。

他们起义的目的就是要共同解除高悬在头顶的死亡威胁。

一旦威胁解除,人就变得没有方向了。

他们起事前谋划周密,准备充分,组织周全,知道“从民欲也”。

等到势力稍微大了,没有死亡威胁了,就头脑发昏,目光短浅,不知天高地厚了。

开始称王摆阔了,滑入了“从己欲也”。

岂有不失败之理。

二、各自为政,一盘散沙,争权夺利,内耗过甚,是历次农民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所在。

陈胜吴广起事之初,小心谨慎,打着扶苏、项籍的招牌,自己只自封为将军、太尉,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待到事业刚有起色,就开始称王,“王候将相,宁有种乎”,你陈胜称王,那武臣、韩广也另起炉灶,分别自立为赵王、燕王。

狄人田儋自立为齐王,宁陵君姬咎为魏王,各王之间,都开始有自己的小九九了。

没称王的田臧借故杀吴广,也让自己身居高位。

起义者内部明争暗斗,各自为政,为了一点私利,大打出手,互相厮杀,内耗过甚,看似一个整体,实则貌合神离、分崩离析。

没有抱成一团,拧成一股绳,岂有不亡之理?
三、志大才疏,缺乏谋略,过早称王,暴露了自己的野心,是起义败亡的先兆。

陈胜吴广是举着扶苏、项籍的旗帜,打着“吊民伐罪”口号去伐暴秦的。

却有始无终。

随着起义的逐步深入,开始制定的战略方针就抛之脑后。

陈胜称王,当时就遭到名士张耳、陈余的强力反对。

他们以为称王不利于聚集人心,但陈胜根本听不进去,依然故我,没有实施“深挖洞,广积粮,缓称王”谋略。

就连他手下大将葛婴都知道立楚国
后裔襄疆为楚王收服人心,陈胜败亡后,秦嘉也只自封大司马,而立景驹为楚王。

可见陈胜的谋略让人不敢恭维,甚至可以说,陈胜自封为楚王,是起义败亡的先兆。

事后范增也曾说,“今陈胜首事,不立楚后而自立,其势不长。

”“陈胜败亡,张楚覆灭,纯属咎由自取”。

由此可以看出,作为农民起义领袖的陈胜,缺乏成熟政治家必备的深谋远虑,缺乏足够的耐心,缺乏“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素质,过早暴露了自己的野心,这对于聚集人心,凝聚战斗力就大打折扣。

枪打出头鸟,陈胜的义军也就率先被剿灭。

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应该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步步为营。

切忌操之过急。

四、气度不足,缺乏做领袖的气质,难以成就大事业。

气度决定事业的成败。

气度大的人,身边容易聚集优秀人才,形成一个气场,从而产生良性循环;气度少的人,即使身边暂时有人才,也难以留得住,人才流向就似多米诺效应。

陈胜的气度不足首先表现在他自立为楚王上。

因为他始终觉得自己打天下,就不该立别人为王。

为他人作嫁衣裳。

其次是表现在亲朋好友投奔他的处事方法上,缺乏大度和宽容之心。

他岳父和大舅投奔他,想享几天清福,陈胜刻薄寡恩,惹得老头子留下一句对他事业影响很大的话:“怙强而傲长者,不能久焉”;曾一起种田的老乡投奔他,只是说了他那时的尴尬事,陈胜就叫手下把老乡给砍了;手下大将葛婴也是为他事业着想,立了楚国后裔为假楚王,并事后进行了补救,也被陈胜给砍了。

缺乏气度,缺乏宽容之心,缺乏做领袖的素质,“无亲陈王者”导致难以聚集人才,影响事业发展。

五、得意忘形,贪图享乐,是其败亡的又一理由。

当初躬耕时说“苟富贵,勿相忘”。

富贵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这本没有什么对错,不值得去说什么。

作为事业刚有点起色的陈胜,得意忘形,鼠目寸光。

不去考虑如何把事业做大做强,而就开始像个暴发户一般,开始贪图享乐。

这就不对了,因为他肩上还有无数的弟兄,他必须对他的弟兄负责。

曾经的老乡到他王宫,羡慕不已,说了一句“涉之为王沉沉者”。

这句话什么意思?“陈胜,你当了大王好阔气!”事业初创,不与士卒同甘共苦,患难与共,就注重个人享受,又怎么能激发士兵的战斗热情?须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六、赏罚不明,滥杀无度,难以网罗优秀人才。

就目前的材料上看,陈胜的赏罚不明,没有找到足够的证据。

但也不是无中生有。

吴广奉命攻打秦国重镇荥阳,久攻不下,手下田臧认为吴广骄傲,不懂兵法,于是矫王令把他杀死,提着吴广的头去向陈胜请罪。

吴广本无罪,且有拥立之功,现在身首异处,凶手就在眼前,陈胜非但不杀,反封田臧为楚国令尹。

(相当于丞相)可见是如何赏罚不明。

赏罚分明,与民同利,实现双赢,才是发展事业、开创江山的前提。

陈胜手下大将葛婴,为他鞍前马后、出生入死,只因为战斗需要,来不及请示私立了一个楚王,在事后了进行了妥善处理,却遭到陈王诛杀;大将邓说兵败,按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亦遭诛杀;就连生前一起躬耕的老乡,只是说了几句他以前的尴尬事,不是被赶走,而是直接拉出去砍了。

可见其滥杀程度。

“伴君如伴虎”,杀得手滑了,谁还敢去为他卖命?滥杀无度,直接导致他身边难以聚集优秀人才,没有优秀人才,怎会有大好江山?!正因为他滥杀无度,导致人人自危,弄得身边连一个忠心耿耿的人都没有,最终竟被自己的车夫庄贾谋害而亡。

实在令人痛心。

七、轻视民众的力量和作用。

一直以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做为是树立远大理想的代名词流传至今。

而我却有另一种解释:谁为燕雀,谁为鸿鹄,不言而喻。

即使你是志向远大的鸿鹄,你也不能就说别人是目光短浅燕雀吧。

人最可怕的是狂妄自大,目中无人。

抬高自己没错,但绝不能损害别人。

轻视别人、轻视民众,就一定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到头来不仅影响人际关系,还必将影响自己的事业。

八、大秦帝国僵而未死,瘦死的骆驼压死马。

这一点好理解,不作阐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