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农民起义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楚汉之争,又名楚汉战争、楚 汉争霸、楚汉相争、楚汉之战等,即 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汉五 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西楚霸 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 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
下雨误期是起义的偶然因素,是 导火索,但是“天下苦秦久矣”,所 以秦的暴政是起义的必然因素,是根 本原因。
2、项羽、刘邦起义
(1)巨鹿之战:以少胜多 (2)秦朝灭亡:公元前207年 (3)楚汉之争:争夺帝位
秦
前期 陈胜、吴广起义 失败
的
暴
政
后期 项羽、刘邦起义
项羽大 败秦军
灭秦朝
刘邦直 抵咸阳
楚汉之争
二世更加残暴
秦二世为巩固帝位,凶残地杀 死自己的兄弟姐妹,任意屠杀文武 大臣。对民众的剥削更为残酷,并 恣意挥霍,四处巡游,穷奢极欲, 使人民陷入无法生活的境地。
安徽大泽乡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 万楚军(后期各诸侯义军也参战),同秦名将 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 秦军主力在巨鹿(今 河北平乡 )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 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 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 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带动诸侯义军一起最终 全歼王离军,并于八个月后迫使另二十万章邯 秦军投降。从此项羽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 导地位。经此一战,秦朝主力尽丧,名存实亡。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一、秦的暴政
1、赋税沉重 2、徭役兵役繁重 3、刑法残酷 4、二世更加残暴
二、秦末农民大起义
1、陈胜、吴广起义
(1)时间:公元前209年
(2)地点:大泽乡
(3)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4)意义: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具有 首创精神。
秦末农民起义

秦始皇好大喜功、奢侈无度,还在统一战争中,每灭一国即仿 效其宫室,在咸阳修筑相同的宫殿,并将“所得诸侯美人、钟鼓, 以充入之”;后来,更“营建朝宫”,其“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 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同时,秦始皇还 大规模营建死后的“骊山陵墓”,不仅工程浩大,而且在陵内“以 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以人鱼膏为烛”,极尽奢华。这两项工程 役使的人工在70万以上。 秦王朝庞大的中央集权官僚机构、军队和连年不断的营建、征 伐,所有负担都落到农民身上。农民的赋税和徭役、兵役十分沉重。 史书记载,当时农民贫穷的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猪)之食 (《汉书· 食货志》);被征发的壮年男子已经“不足”,甚至连 “丁女”(青年女子)也被征用,致使大量劳动力脱离生产,田地 大多荒芜。
4、起义的经过:
大泽乡
第2课 秦末农民起义
陈县 建立 张楚政权
失败
秦末农民起义形势图
第2课 秦末农民起义
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最终失败了, 那是不是就没有作用了?
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 民起义,具有革命首创精神;
起义沉重打击了秦的统治,鼓舞了 后继者为反抗暴政而战
第2课 秦末农民起义
纪念陈胜吴广起义的银币
1、起义时间:
公元前209年
2、起义爆发的地点:
大泽乡(今安徽宿州市东南)
3、起义领导人:
陈胜、吴广
第2课 秦末农民起义
大泽乡起义(想象画)
大泽乡起义处 (今安徽宿县东南)
第2课 秦末农民起义
有人说,如果陈胜、吴广在 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没有 遇到大雨,秦末农民战争就 不会爆发。你同意这种观点 吗?说说你的理由。
陈胜、吴广浮雕(明信片)
第2课 秦末农民起义
七年级历史上册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3、楚汉之争 鸿门宴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结果: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 定都长安(今西安),史称西汉。 刘邦就是汉高祖。
想 一 想
项羽义军为什么能 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 歼灭秦军主力?
胜利原因:
• 项羽英勇善战 • 策略正确,士气高涨 • 顺应民心
刘邦为什么能打败项羽?
项羽
刘邦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战胜 秦军,后来与刘邦争夺天下时,却被 实力只有他四分之一的刘邦打败。项 羽死前叹道:“天亡我也,非战之罪 也。”你认为他的说法对吗?请说说 你的理由。
(1)刘邦进入关中后,约法三章,大得 人心;项羽相反,进入关中后,纵兵烧杀 抢掠,大失人心。
(2)刘邦善于用人,身边有一批谋士良 将,如“汉初三杰”萧何、张良、韩信等 ;项羽则不能容人,连谋士范增最后也愤 然离去。 (3)刘邦有关中做根据地,无后顾之忧; 项羽没有。
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统一天下
B.焚书坑儒
C.统一货币、度量衡 D.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6、象棋棋盘上两军之间有楚河汉界,楚河汉 界与下列哪一历史有关( )
A.秦统一六国 B.楚汉之争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7、下列对秦朝短期而亡的主要原因的分析, 最准确的是( )
A.焚书坑儒 B.不讲礼义廉耻,所以人民叛离 C.因为秦统一了六国的货币、度量衡等 D.暴虐措施使人民不堪忍受,用刑太重
C.秦赵之争 D.楚汉之争
4.楚汉战争项羽失败的主观原因是 BD
A.实力不如刘邦 B.骄傲自大,不听取意见 C.未图再起,乌江自杀 D.纵兵烧杀抢掠,大失民心
返回
1、秦始皇统治时,市场上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这说明了 什么( )
初一历史秦末农民大起义

秦的暴政 大泽乡起义 秦的灭亡
第10课、秦末农民起义
复习.导入
中 皇帝
央 集
权 中央政府
专 制 主
义 地方政府
《教育哲学》
秦始皇
太 丞 御史 尉 相 大夫
军事
行政
监察
郡
县
第10课、秦末农民起义
统一的意义
秦朝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分裂割 据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 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第10课、秦末农民起义
谢谢合作
秦始皇陵 《教育哲学》(山西临潼骊山)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自学指导一 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
1、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
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 ,439年,
统一
流域。
2、当时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
、 相互影响,
已经成为趋
势。
北魏的建立
鲜卑姓 拓跋 拔拔 邱穆陵 步六孤 贺赖 独孤
汉姓 元 长孙 穆 陆 贺 刘
改易服饰
与汉族通婚
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女子作后宫 ,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 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 族高门,鲜卑、汉族互为姻亲。
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 和发展,促进了北方各 族社会的进步,加快了 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砖画
蒸馍与烙饼原是少数民族的 食物,魏晋时在中原却很风行。
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
在生产方式上,少数民族学习汉 族的先进生产经验,成为农业居民。
根据上述图片,请你谈谈对 “民 族融合”的理解?
民族融合是指各民族间 在长期杂居相处中,彼此学 习、互相影响、民族界限日 益缩小的过程。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国却仅仅存在了短短的15年,秦王朝为什 么会昙花一现、迅速走向灭亡了呢?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老 百 姓 生 活
“我家有三子: 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 老二惹权贵,至今被放逐; 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 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 敢怒不敢言,惟恐遭劫难; 轻则砍手足,重则全村连。”
作用: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三 “文景之治”
文帝和景帝继 汉高祖之后, 为了发展,采 取了哪些措施?
汉文帝
汉景帝
夫农,天下之本也,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粢盛 (zi cheng)(古代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皇 后亲桑以奉祭服,其具礼仪。 ——《汉书·文帝纪第四》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 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汉书·景帝纪第五》
年八十已上,赐米人月一石(dan),肉二十 斤,酒五斗;其九十已上,又赐帛人二匹,絮三 斤。 ——《汉书·文帝纪第四》
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 (you)、车骑服御无所增益。 ——《汉书·文帝纪第四》 治霸陵皆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 坟,欲为省,毋烦民。 ——《史记·孝文本纪第十》
秦的暴政
秦朝的赋税,主要有田
租、口赋、杂赋三种。这
些赋税加在一起,要占到 农民收获物的三分之二。
秦的暴政
修 建 阿 房 宫
秦的暴政
修 建 阿 房 宫
“六王毕,四海一, 蜀山兀,阿房出”。 ——唐朝杜牧《阿房宫赋 》
秦的暴政
造 骊 山 陵 墓
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坑全景
秦的暴政
秦末农民起义简介

秦末农民起义简介秦末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始于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其后各地响应,其中属项羽和刘邦领导的两支军力最强。
推翻了秦朝,打击了地主阶级。
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秦末农民起义简介,希望你喜欢。
中文名称:秦末农民起义参战部队:秦朝、各地农民军战争结果:农民军获胜、秦朝灭亡时间:公元前209-公元前206年地点:中国北方人物:章邯陈胜项羽刘邦吴广秦末农民起义详情大泽乡起义秦二世元年(秦以十月为岁首,二世元年为前210年十月至209年九月)七月,陈胜、吴广等900余人被征发去渔阳(今北京密云县西南)戍边,途中在蕲县大泽乡(今安徽省宿州东南)遇大雨误期,根据秦朝法律,戍卒误期到达目的地的一律处死。
情急之下,陈胜吴广领导戍卒杀掉押送的秦朝军官,发动反秦起义,并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豪言壮语,史称“大泽乡起义”。
起义后,义军首先攻下了蕲县,然后兵分两路分别向东西两面进军:陈胜吴广命令符离(今安徽宿州东北)人葛婴率兵攻打蕲县以东;陈胜吴广则率主力西进,先后攻占了铚(今安徽宿州西南)、酂(今河南永城西)、苦(今河南鹿邑县)、柘(今河南柘城北)、谯(今安徽亳州)。
一路上苦秦已久的百姓纷纷加入义军,等到陈县(今河南淮阳)附近时,义军已经有兵车六七百乘,骑兵千余,步卒数万人。
陈县称王陈县是秦朝陈郡的郡治,是当时重要的城市。
义军攻占陈县后,陈胜吴广召集当地的三老和豪杰们商议大事。
三老、豪杰都劝陈胜称王,于是陈胜就被拥立为王,号“张楚”(张大楚国之意,有人认为是国号,有人认为是年号,有人认为是口号)。
陈胜起义和称王的消息传出后,各地受尽秦朝官吏之苦的人们,纷纷杀掉当地的秦朝官员以响应。
于是,陈胜决定部署军队,以主力西征,偏师略地,向西、北、南方向三面出击,以打击秦朝,扩大势力:陈胜任命吴广为假王(假为代理之意),监督诸将向西北攻击秦朝重地荥阳(今郑州西北),以打开进攻关中和咸阳的大道;又命铚(今安徽宿州西南)人宋留向西南进攻秦朝的南阳郡(其治所在宛城,今河南南阳市),以通过武关进攻关中。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自小由叔叔项梁养 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后来任亭长
大,楚国的贵族, 因被封于项地,所以以 地为氏。大泽乡起义不久,项羽同叔父项梁
为泗水郡押送徒役去骊山,徒役们有很多在半路 逃走了。刘邦估计等到了骊山也就会都逃光了, 所以走到芒砀山时,趁着夜晚把 所有的役徒都
在会稽郡斩杀郡守之后迅速崛起,举兵反秦。 放了。 秦二世元年(前209)九月,刘邦在沛县
阿房宫图
墓高50丈,周围5里,尽管经过2000多 年风雨浸蚀,今天仍然可以看到骊山陵遗 址高高隆起,犹如一座小山,骊山陵现在 还没有打开过。据文字记载说,墓里面顶 上用珍珠做成日月星辰。下面,用水银做 成江河湖海。里面还珍藏着多种奇器珍宝。 为防止后人盗墓,命令工匠装了不少机弩。 如果有人进入陵墓触动机关,便能自动把 来人射杀。骊山陵是一座宏伟而又堂皇的 地下宫殿,从秦王嬴政即位的那年(前246) 开始修建,一直到前210年死去,足足修了 36个年头。
长城
骊山陵墓
刑罚严酷
秦朝法律严苛,民众不慎即触犯法律,一人犯法,亲族和邻 里都 要受到牵连。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 斩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
死刑:车裂、腰斩、活埋等10多种
肉刑:割鼻、断腿、挖膝盖等 秦法还规定:族诛、连坐等
一人犯法,罪及三族 一人犯法,邻里同罪
秦代的刑具
唯恐遭劫难。”老农的话反映出秦末( ) ①滥用民力,徭役沉重 ②刑法苛刻 ③常年征战,兵役繁重 ④赋税沉重 A. 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A 10.童谣“阿房,阿房,始皇亡”暗指( )
A.秦始皇滥用民力,民怨沸腾 B.有人要在阿房宫刺杀秦始皇 C.秦始皇刑法残酷,社会动荡 D.秦始皇将葬在阿房宫
秦末农民起义

秦末农民起义
秦末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反秦起义。
秦朝末年,赋税严重,刑罚严酷,社会矛盾激化。
公元前209 年,陈胜、吴广以扶苏、项燕为名发动大泽乡起义,陈胜自立为将军,封吴广为都尉,宣扬“大楚兴,陈胜王”。
农民起义军攻占陈县后,陈胜称王,建立了张楚政权。
陈胜、吴广农民起义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
其后,刘邦、项羽等起义军继续攻秦,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秦末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它标志着中国农民阶级的觉醒和反抗精神的高涨,也为后来的汉朝建立奠定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学习主题 第2课 秦末农民起义
《汉书》(又名《前汉书》)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班固
(公元32年~公元92年) 字孟坚
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 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至于始皇,遂并天下,内兴功作,外攘夷狄,收泰半(三分之二)
之赋,发闾[lǘ]左之戍(兵役)。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
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澹[dàn]其欲也。海内愁怨,
——《史记·陈涉世家》
第三学习主题 第2课 秦末农民起义
陈胜、吴广建立政权的地方——陈县(今河南淮阳) 陈县人对陈胜说:“将军被(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功宜为王。”
——《史记·陈涉世家》
第三学习主题 第2课 秦末农民起义
第三学习主题 第2课 秦末农民起义
陈胜虽死,其所置 遣侯王将相竞亡秦,由 涉(胜)首事也。
遂用溃畔(叛)。
——《汉书·食货志》
董仲舒“(秦朝)田租、口赋(人头税)、盐铁之利,二十倍于
古”。
——《汉书·食货志》
第三学习主题 第2课 秦末农民起义
束颈的铁钳
秦朝刑具(陕西临潼出土)
铁桎(zhì脚镣)
(秦)始皇为人,……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上(始皇)乐
以刑杀为威。
——《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朝刑罚严酷,以至)赭[zhě]衣塞路,囹圄[líng yǔ]成市(穿囚 衣的犯人堵塞了道路,监狱多得像市场一样),天下愁怨,溃而叛之。
沉重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苛酷刑罚
万里长城
秦始皇统治时期,农民要把收获物的大部分作为赋税交给政府,还要定期和不定期的被 征发去服兵役和徭役(古时统治阶级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
第三学习主题 第2课 秦末农民起义
秦长城
第三学习主题 第2课 秦末农民起义
秦始皇陵(陕西临潼)
秦始皇陵于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初即位开工修建,前后历时38年,后期据史书记载动 用徭役、刑徒72万余人。
第三学习主题 第2课 秦末农民起义
将军俑
跪射俑
立射俑
庞大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车士俑
文吏俑
第三学习主题 第2课 秦末农民起义
阿房,阿房,亡始皇。
——秦朝民谣
阿房(ē páng)宫复原图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在咸阳大兴土木,建宫筑殿,其中阿房宫规模最大。据《史记·秦 始皇本纪》记载,公元前212年,秦始皇认为都城咸阳人太多,而先王的皇宫又小,下令在 故周都城丰、镐之间渭河以南的皇家园林上林苑中营造一座新朝宫,即阿房宫。
第10课 秦末农民起义
秦的暴政 大泽乡起义 秦朝的灭亡 课堂小结
导入一
第三学习主题 第2课 秦末农民起义
秦始皇像
电影《英雄》剧照
公元前259年正月生于邯郸,为其父嬴子楚(庄襄 王)与原吕不韦妾赵姬所生。姓嬴,名政,又称赵政。
公元前246年即位,年13岁。公元前238年,22岁的 嬴政亲理政事,除掉吕不韦、嫪毐[lào ǎi]集团,制定统 一六国策略。公元前210年死于出巡途中。
——《汉书·刑法志》
第三学习主题 第2课 秦末农民起义
指鹿为马
赵高(?~前207)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赵高欲为乱,恐 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 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 右。左右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 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
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三学习主题 第2课 秦末农民起义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
大泽乡起义(想象画)
公元前209年,陈胜(陈涉)和吴广率领900农民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州市东南)发动 起义。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从此开始。
第三学习主题 第2课 秦末农民起义
大泽乡起义处(今安徽宿州市东南) (陈胜召集九百戍卒)曰:“天下苦秦久矣……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 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 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于沙丘平台(今河北平乡东北)。小儿子胡亥与赵高、李斯 勾结,阴谋夺得皇帝位置,称为秦二世。秦二世昏庸残暴,使秦朝加速走向灭亡。
第三学习主题 第2课 秦末农民起义
大泽乡起义
第三学习主题 第2课 秦末农民起义
纪念陈胜吴广起义银币
陈胜、吴广浮雕
秦朝末年,社会矛盾激化,全国到处像堆满了干柴,随时都可能燃烧起来。陈胜和吴广 揭竿起义,点燃斗争的烈火。熊熊火焰,照映出起义者的英雄形象。无情烈火,将专制的秦 王朝毁灭。
第三学习主题 第2课 秦末农民起义
云梦睡虎地秦简
1975年12月19日,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秦代竹简。它是研究中国法律、历史、军 事、政治、文化等内容的宝库,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考古价值,被国家文物局列为与曾 候乙编钟齐名的国家级文物,并与秦始皇兵马俑一起列入建国50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第三学习主题 第2课 秦末农民起义
——《史记·陈涉世家》
大意:陈胜虽然死了,他扶 持的王侯和他的部将们竞相进攻 秦朝,灭亡秦朝是由陈胜领先开 始的。
陈胜墓(今河南永城市东北芒砀[dàng]山主峰西南麓)
陈胜,字涉,秦末阳城(今河南登封县)人,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领导了大泽乡起义, 建立“张楚”政权。前208年12月,陈胜在今安徽亳[bó]县的下城父地方,被他的车夫、叛徒 庄贾杀死。
陕西渭南的“焚书”灰堆遗迹
在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之后,秦始皇着手于思想和文化领域。公元前213年,秦始皇 采纳丞相李斯建议,下令在全国范围内“焚书”,主要是焚毁民间收藏的《诗》《书》、记 述六国历史的书籍和诸子百家著作。
第三学习主题 第2课 秦末农民起义
陕西临潼的坑儒谷遗址
徐福(神武天皇)
秦始皇后期追求长生不老、成仙,方士们为其寻求丹药,齐人徐福出海寻求长生不老 药,花费巨大没有结果。后来有方士寻药不成,辱骂秦始皇后逃跑。公元前212年,秦始皇 于咸阳郊外渭水边上活埋了方士和儒生共460多人。有认为坑杀的主要是方士,而非儒生。
导入二
第三学习主题 第2课 秦末农民起义
荆轲刺秦王(汉代画像石)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史记·刺客列传》)”在秦国做人质的燕 太子丹逃回燕国。看到如今秦军已逼近易水,心里十分忧虑,派勇士秦舞阳作荆轲助手,前 往刺杀秦王。
第三学习主题 第2课 秦末农民起义
秦的暴政
“焚书坑儒”
第三学习主题 第2课 秦末农民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