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公开课教案(精品资料).doc
10 秦末农民大起义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3、残酷的刑法
阅读课本P48页的材料研读部分,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三描述的 奇怪现象?说明了秦朝的刑法有什么特点? 【材料三】 秦朝,在市场上,有这样 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 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
束颈的铁钳
铁桎(脚镣)
4、焚书坑儒
阅读课本P48左上方的相关史事,了解“焚书坑儒”
“焚书”是焚烧哪些书籍?“坑儒”又是坑杀哪些人? 实质是什么?如何评价?
例:春秋时期,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核 心思想“仁”,提出仁者爱人,政治上主张以德治国,教 育上主张有教无类,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 总结许多教育规律,如因材施教,温故知新
1.秦的暴政的体现? 2.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根本原因,直接原 因?
3.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 3.反秦起义中以少胜多的战役是什么战役? 有个成语出自于此,是什么?
全国总人口约2000万 估算秦朝耕田所剩劳动力人口数量?
这对当时社会生产了什么影响?
秦始皇陵想象图
成千上万的农民背井离乡,脱离农业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 重破坏。
2、沉重的赋税
【材料二】: 秦朝的赋税,主要有田租、口赋、杂赋三种。这些赋税加在一起,要占到
农民收获物的三分之二。 董仲舒说秦朝“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 ——《汉书·食货志》。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强大的秦帝国,嬴政自称始皇 帝。他妄想自己的帝国千秋万代,但是帝国却仅仅存在了短短的14 年,秦王朝为什么会昙花一现、迅速走向灭亡了呢?
【歌谣中的历史】
我家有三子: 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 老二戍边关,至今未归还; 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 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 敢怒不敢言,惟恐遭劫难。
项羽:巨鹿之战,以少胜多 灭秦主力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第10课《秦末农夫大起义》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盼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协助!作业内容第10课《秦末农夫大起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学问实力:了解秦的暴政,识记大泽乡起义的时间、领导人;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与楚汉之争的史实。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秦始皇,为稳固同意采纳的措施引入新课;通过分析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的关系,及陈胜吴广起义与秦灭亡的关系,学习因果关系的方法。
三、情感、看法、价值观:通过本科的学习,让学生相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夫抵抗和秦灭亡的主要缘由,确定和赞扬陈胜吴广起义的首创精神及推翻暴政的历史功绩;相识人民群众对历史开展的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秦的暴政2、大泽乡起义难点:1、秦朝暴政对农夫起义的影响2、项羽刘邦反秦活动的作用【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秦王嬴政横扫六国后,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为稳固自己的统治,他建立了一套什么样的制度,并且为了稳固统一采纳了哪些措施?当时的秦帝国强大无比,那么为什么只存在了短短的十几年就灭亡了?生:略。
师:那么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十课的内容,坚信同学们在学习了本节课之后会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有一个清楚的相识。
生:略师:请同学们齐读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PPT首先,咱们一起来看本节课的第一局部,秦的暴政,表达在哪些方面。
一、秦的暴政1.秦朝赋税、兵役、徭役繁重师:首先同学们来看一首歌谣,然后告知教师,你从这那么歌谣里得到了什么信息。
同学们主要卡教师用红色标出来的字。
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戍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聚;敢怒不敢言,惟恐遭劫难。
生:略师:对,通俗的说就是吃不饱穿不暖,那么咱们换句话说这是什么现象?对,赋税很重,还有什么?看关键字,修长城,守边关,这些活是给谁干的?对,国家,那么咱们可以说是什么?很好,徭役、兵役繁重。
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教案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一、新课标标准通过了解陈胜和吴广等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
二、内容分析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王嬴政建立秦朝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统治,希望自己开创的帝业能够相传万世。
然而历史并没有像他想的那样,强大的秦朝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很快就走向了灭亡。
秦末农民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封建专制残暴统治的结果,所以它的爆发具有必然性。
三、教学目标1.掌握秦暴政的主要表现,知道陈胜、吴广起义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史实。
(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唯物史观)2.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史实,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通过对陈胜、吴广起义的学习,认识农民起义的历史作用。
(唯物史观、家国情怀)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设计意图】:以问题设置,聚集学生注意力,开展新课学习。
(二)讲授新课1.秦的暴政(重点)(1)教师活动教材研读:归纳秦的暴政的表现(2)学生活动表现1:赋税沉重。
表现2:徭役兵役繁重。
表现3:刑罚严苛。
表现4:“焚书坑儒”。
表现5:秦二世对民众的压迫更为残酷。
2.陈胜、吴广起义(1)教师活动问题探究: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没有这个原因,秦末农民战争还会爆发吗?(2)学生活动会①直接原因:大雨使戍守误期,按律要被处死。
②根本原因:秦的暴政【记笔记】(3)教师活动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这一起义有什么历史意义?材料1: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竞亡秦,由涉首事也。
——司马迁《史记》材料2:从陈胜吴广开始,历史不断地发生农民反抗地主压迫的大小起义。
——范文澜《中国通史》(4)学生活动①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是第一次农民大起义;②沉重的打击了秦王朝的统治;③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3.秦朝的灭亡(1)教师活动阅读教材P63,概况巨鹿之战的基本情况。
(2)学生活动(3)教师活动问题探究:秦朝因暴政灭亡对后世有何借鉴意义?(4)学生活动1.统治者应当实行“仁政”,爱惜民力;2.应对君主权力适度制约;3.法家学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应当与儒家学说相调和。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要求学生掌握秦朝暴政;大泽乡起义的过程;张楚政权的建立;项羽的巨鹿之战;刘邦进逼咸阳和秦的灭亡;楚汉之争及其后果。
2.能力与过程:从众多的史实中分析战争发生的原因以及分析战争胜败的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爱国、爱民的教育,体会到“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陈胜、吴广起义和秦末农民战争推翻秦统治的经过。
教学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三、课前准备学生自主预习本课并收集与本课有关资料四、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温故知新(提问):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是哪个朝代?生答:秦朝师: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强大的秦帝国,嬴政自称秦始皇。
他妄想自己的帝国千秋万代,但是帝国却仅仅存在了短短的15年,秦王朝为什么昙花一现、迅速走向灭亡了呢?一、秦的暴政情景:当时在秦朝市场上,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由此情景引出秦朝的刑罚(1)刑法的严苛死刑:坑杀、腰斩、车裂、醢(音海,即剁成肉酱)等十多种肉刑:割鼻、断腿、挖膝盖等秦法还规定:族诛连坐等(2)赋税和徭役繁重多媒体出示秦长城、阿房宫、秦始皇陵等一组图片,让学生感受要修这些规模宏大的建筑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出示数据材料:秦朝法律规定,男子17岁就需要到官府登记户籍,从此开始服徭役,直到60岁才能免除。
据估计,秦始皇北筑长城征调50万,南戍五岭50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70万,加上修驰道等其他徭役,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三百万人。
计算:秦朝全国总人口有2000万人妇女人数有1000万人男子中的老弱病残、小孩650万人青壮劳动力还有多少?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300万人耕田种地的还有多少?通过计算让学生感同身受,不到50万的人口,需要种地养活2000万人。
思考:1、修建宫殿陵墓和长城需要很多钱,钱从哪里来呢?2、农民要将收获的多少上交国家?3、以上图片和材料说明了什么?学生思考,答出赋税徭役的繁重(3)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秦始皇去世后这些暴政是不是随之消弭了?学生思考回答。
【精编】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 秦末民族大起义 教案.doc

1教学目标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
识记陈胜吴广起义的地点、时间、建立政权、巨鹿之战、秦朝灭亡、楚汉之争、刘邦建汉。
掌握秦朝灭亡的原因。
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
学会从插图和史料中获取历史信息的方法。
学会搜集成语典故。
能够正确评价秦始皇。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重点:秦末农民大起义的根本原因和战争经过。
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谜语导入教师:请大家猜两个人物谜语,谜面:“捷报”和“太湖风光”,谜底,打两个古代历史人物名字。
学生:……“捷报”是陈述胜利,谜底是陈胜,“太湖风光”,是太湖(吴)风光一望无际,视野宽广,同时“湖”、“光”又是“吴”、“光”的谐音词,谜底为“吴广”。
21·世纪*教育网教师:大家知道陈胜吴广是什么时期的人?他们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今天,我们就围绕着这两个人物来学习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过渡:当时希望和平安定的秦朝百姓打出了“伐无道,诛暴秦”的口号揭竿而起,所以说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原因是秦朝的暴政,而秦朝的暴政首先表现在,繁重的徭役。
活动2【讲授】秦的暴政教师:秦始皇的暴政,要从他广建宫殿陵墓说起。
秦始皇为了追求享乐,建了许多豪华的宫殿。
还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他就在咸阳大兴土木,大建宫殿。
他每灭掉一个诸侯国,就命令画下该国宫殿图样,在咸阳盖起同样的一处。
这样,咸阳附近盖满了各式各样的宫殿,关内300处,关外400多处。
但秦始皇还不满足,又建了一处更加豪华的宫殿——阿房宫(“阿房”读音)阿房宫“东西500步,南北50丈,上可以坐一万人,下可以建5丈旗。
规模可谓宏大。
秦亡后,项羽一把火烧了阿房宫,据说大火三月不灭,由此同学们可以想见阿房宫的规模有多大了。
当时曾流传歌谣“阿房,阿房,亡始皇”。
版权所有同时,秦始皇还为他死后的荣光大建陵墓。
秦始皇的陵墓——骊山陵是一座宏伟而又堂皇的地下宫殿,从秦始皇即位那年(公元前246年,)开工修建,一直到公元前210年死去,前后历时36年,后期据史书记载动用徭役、刑徒72万余人。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优质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优质教案《秦末农民大起义》第一课时本课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学习主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是中国古代史的必修重点内容之一。
秦朝的统一,将中国历史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但是强大的秦王朝却昙花一现,很快就走向灭亡,本课通过“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楚汉之争”三个部分生动再现了秦亡汉立的历史过程,本课条理清晰,因果分明,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知识与能力目标】1、要求学生掌握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地点和历史意义;2、巨鹿之战、秦朝的灭亡、楚汉之争、西汉的建立;引导学生探究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探究秦亡前后,项羽、刘邦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初步比较战争性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出示图片和文字材料,组织学生分析探讨,动脑思考等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秦朝的暴政,探究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史料论证的历史学习方法;2、通过讲述讲述本课内容有关的历史成语典故、历史故事,发挥学生潜能,体验学习历史知识的乐趣,进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4、通过历史地图的使用帮助学生建立历史时空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秦亡和楚汉之争胜败原因的探究,从而形成对“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一道理的深刻理解。
【教学重点】秦未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教学难点】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1、查找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等相关资料,精心排练,以便在课堂上交流;2、组织学生编写《陈胜、吴广起义》剧本、服装的设计和准备、道具的制作等,并指导排练;3、制作课件。
一、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学过的知识导入新课)秦朝建立后,秦始皇认为他开创的帝业能够代代相继,传之万世。
然而,秦始皇死后三年,秦朝就灭亡了。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公开课教案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1、识记大泽乡起义的时间、领导人2、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3、培养用积极观点和积极分析方法认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4、学习因果分析的方法二、能力与方法1、通过分析秦始皇,为巩固同意采取的措施引入新课2、通过分析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的关系,及陈胜吴广的起义与秦灭亡的关系,学习因果关系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揭露秦的暴政,肯定和赞扬陈胜吴广起义的首创精神及推翻暴政的历史功绩2、认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和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二.教学重点:大泽乡起义、秦朝的灭亡三.教学难点:秦朝暴政对农民起义的影响、项羽刘邦反秦活动的作用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解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建立,而这个国家的缔造者便是“千古一帝”———秦始皇。
为了巩固统治,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政治的、经济的、也有思想文化的。
请同学回答一下有哪些具体措施?(学生回忆上一课内容,回答问题。
)过渡: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强大的秦帝国,嬴政自称秦始皇。
他妄想自己的帝国千秋万代,但是帝国却仅仅存在了短短的15年,秦王朝为什么迅速走向灭亡了,是谁推翻秦朝呢?讲授新课:一秦的暴政精读课文,自主学习:(要求:看课本47~48页第一目“秦的暴政”及相关史事,完成问题。
)1秦暴政的表现(简练的词句概括)2根据所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略)小结:秦朝的暴政表现在:1赋税沉重2徭役兵役繁重3刑法严苛4二世更残暴过渡:秦朝残暴统治下,如果你是秦朝老百姓,你打算怎么办?过渡: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秦二世时,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了。
二、陈胜.吴广起义精读课文,自主学习要求:看课本48~49页第二目“陈胜吴广起义”,完成下列问题:1找出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地点、经过、政权、结果2是谁的起义军在哪次战役中击败了秦军主力?3秦朝的残暴统治最终是被谁推翻的?(学生回答略)探究一:如果陈胜、吴广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没有遇雨,秦末农民起义还会爆发吗?为什么?(分组讨论,学生活动略)能力拓展: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这一起义有什么历史意义?参考答案: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优质课教学设计(安徽省县级优课)

第五届中学优化课堂教学研究周公开课教学设计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课标要求】知道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了解秦朝的灭亡。
【知识与能力】1.了解和掌握秦的暴政的主要表现,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2.通过对秦末农民起义原因的分析,增强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楚汉之争具体史实的学习,分析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材料和相关史实的研究学习,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
2.充分利用本课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成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知识面。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秦的暴政是导致秦末农民起义和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认识到人民才是历史的真正主宰;2.陈胜、吴广的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为后来的农民反抗残暴的统治树立了榜样。
三、学习者分析七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历史思维能力较薄弱,对历史事件发生的深层原因及本质缺乏深刻的认识,需要教师采取灵活适当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对课文灵活处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应该从动手、动脑、动口等方面激发兴趣,调动学生思维。
四、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措施教学重点及突破:1.秦的暴政 2. 陈胜、吴广起义重点解决措施:1.秦的暴政: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分析归纳秦的暴政。
2.陈胜、吴广起义:引导学生学会从原因、过程、结果、意义四个方面了解难点:对秦亡和楚汉之争胜败原因的探究难点解决措施:材料研读,小组合作讨论,教师点拨,分析归纳五、课前准备1.学生搜集本课有关成语2.学生创作、排练课本剧《大泽乡起义》六、教学设计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本节课是使用2016版七年级历史新教材的一节教学研讨课,经过几次磨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实验中学石国红
一.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1、识记大泽乡起义的时间、领导人
2、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
3、培养用积极观点和积极分析方法认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学习因果分析的方法
二、能力与方法
1、通过分析秦始皇,为巩固同意采取的措施引入新课
2、通过分析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的关系,及陈胜吴广的起义与秦灭亡的关系,学习因果关系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揭露秦的暴政,肯定和赞扬陈胜吴广起义的首创精神及推翻暴政的历史功绩
2、认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和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
二.教学重点:大泽乡起义、秦朝的灭亡
三.教学难点:秦朝暴政对农民起义的影响、项羽刘邦反秦活动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解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建立,而这个国家的缔造者便是“千古一帝”———秦始皇。
为了巩固统治,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政治的、经济的、也有思想文化的。
请同学回答一下有哪些具体措施?(学生回忆上一课内容,回答问题。
)
过渡: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强大的秦帝国,嬴政自称秦始皇。
他妄想自己的帝国千秋万代,但是帝国却仅仅存在
了短短的15年,秦王朝为什么迅速走向灭亡了,是谁推翻秦朝呢?
讲授新课:
一秦的暴政
精读课文,自主学习:(要求:看课本47~48页第一目“秦的暴政”及相关史事,完成问题。
)
1秦暴政的表现(简练的词句概括)
2根据所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略)
小结:秦朝的暴政表现在:1赋税沉重
2徭役兵役繁重
3刑法严苛
4二世更残暴
过渡:秦朝残暴统治下,如果你是秦朝老百姓,你打算怎么办?
过渡: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秦二世时,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了。
二、陈胜.吴广起义
精读课文,自主学习
要求:看课本48~49页第二目“陈胜吴广起义”,完成下列问题:
1找出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地点、经过、政权、结果
2是谁的起义军在哪次战役中击败了秦军主力?
3秦朝的残暴统治最终是被谁推翻的?(学生回答略)
探究一:如果陈胜、吴广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没有遇雨,秦末农
民起义还会爆发吗?为什么?(分组讨论,学生活动略)
能力拓展: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这一起义有什么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小结:(见下表)
陈胜、吴广大起义(大泽乡起义):
过渡:陈胜、吴广牺牲后,农民起义仍在继续发展。
刘邦、项羽继续领导农民起义军反抗秦朝统治。
刘邦、项羽农民起义:
1)巨鹿之战项羽大败秦军主力(“破釜沉舟”以少胜多)
讲故事:请同学给大家讲讲“破釜沉舟”的故事。
(略)
2)刘邦率军入咸阳,秦灭亡。
探究二:席卷六国的强大秦朝,为什么只存在了十几年就灭亡了?它给了我们什么深刻启示?
参考答案:原因:秦朝对人民实行暴政
启示:任何政策的推行,都必须考虑人民的承受能力,不能损害人民的利益。
(得民心者得天下)
过渡:秦亡之后,西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之间又展开了长达四年之久的争夺帝位之争,史称“楚汉之争”。
三楚汉之争
精读课文,自主学习
要求:看课本49页第三目“楚汉之争”,完成下列问题。
1.楚汉之争双方代表各是?
2.楚汉之争结果?(学生活动略)
小结:秦朝灭亡之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
最终刘邦赢得了楚汉战争的胜利,于公元前202年建立了西汉王朝。
探究三:
项羽死前叹道:“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
”
刘邦在谈到为何能战胜项羽时
说:张良、萧何和韩信都是人杰,我不如他们,但“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你认为他们的说法对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用人才。
小结;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能力拓展:
刘邦、项羽先后领导了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
这两次战争的性质是否相同?为什么?
末农民起义这一重点学习了三部分知识,包括秦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
其中秦的暴政是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
正因为秦的统治残暴,人民才起来反抗推翻残暴统治。
陈胜、吴广农民起义虽然失败了,但之后的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起义结束了秦的暴政。
秦亡后,此时农民起义的性质转变了,战争由推翻暴政转变为争夺帝位,最终刘邦在楚汉之争中取胜,建立了历史上著名的大汉朝!我们下节课再具体学习这一课。
作业布置:
1课堂作业:收集本课中出现的成语典故,知道其出处并能大致描述故事经过。
2课后作业:课后活动和基训第10课
板书设计: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一.秦的暴政
1赋税沉重
2徭役兵役繁重
3刑法严苛
4二世更残暴
二.陈胜、吴广起义
1陈胜、吴广起义
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结果、意义
2项羽、刘邦起义
三.楚汉之争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