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艺术的概况

合集下载

中外建筑的赏析

中外建筑的赏析
为其他类. 按照杂项类的功能和作用,大致分为以下
四个类别:
1置物类:书箱、衣箱、官皮箱、百宝箱、 文具箱、印匣、其他箱匣、都承盘、提
盒等;
屏风的诞生,开始是专门设 计于皇帝宝座后面的.史记 中也记载:天子当屏而立. 经过一段漫长时间的发展, 屏风开始普及到民间,走进 了寻常百姓家,成了古人室 内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晋派
只是一个泛称,不仅 指山西一带还包括 陕西、甘肃、宁夏 及青海部分地区,只 是在这些地区当中 山西一带的建筑风 格较为成熟. 晋派 建筑大体分为两类: 一类是山西的城市 建筑,这是狭义上的 晋派建筑; 另一类
是陕北及周边地区 的窑洞建筑,这也是 西北地区分布最广
中国古代建筑形式与风格
孔庙、文庙、夫子庙、至圣庙、先师庙、先圣庙、文宣王 庙---中国传统文人及帝王的治国儒学的精神家园 中国特有的世界
京派
中国北方院落民居
以京派建筑最为典型, 而京派建筑里以四合 院最为典型. 四合院是 北京地区乃至华北地 区的传统住宅. 北京四 合院所以有名,还因为 它虽为居住建筑,却蕴 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是中华传统文化的 载
体.四合院的营建是极 讲究风水的,从择地、 定位到确定每幢建筑 的具体尺度,都要按风
时代风格3种
①秦汉风格. ②隋唐风格. ③明清风格.
中国建筑的构造
一以木构架为主的结构方 式
中国古代建筑惯用木构架 作房屋的承重结构.木构梁 柱系统约在西元前的春秋 时期已初步完备并广泛采 用,到了汉代发展得更为成 熟.木构结构大体可分为抬 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以 抬梁式采用最为普遍.抬梁 式结构是沿房屋进深在柱 础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重 叠数层瓜柱和梁,再于最上 层梁上立脊瓜柱,组成一组
木雕屏风是古时建筑物内 部挡风用的一种家具,所谓 屏其风也.最早大多放在床 后或床侧,后逐渐由固定的 发展为活动的,式样和助能

中外建筑艺术和文化

中外建筑艺术和文化

中外建筑艺术和文化建筑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象征。

中外建筑艺术和文化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它们相互交融、共同发展,给世界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建筑文化遗产。

中国建筑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一直延续至今。

中国古建筑讲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强调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和尊重。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往往融合了思想、文化、艺术等多个元素,不仅体现在建筑形态、结构、色彩、装饰等方面,更包含了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例如,众所周知的紫禁城,它不仅是中国封建皇宫建筑的典范,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而西方建筑风格却是多种多样的,有古典主义、哥特式、新古典主义、现代主义等等。

西方建筑强调理性、科学、功能和技术,以表达个人和社会的审美观点,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环境。

例如,法国的埃菲尔铁塔、美国的自由女神像、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都是西方建筑的代表作品。

两种文化和风格的建筑形成的巨大反差,也引起了不同文化之间的思考和交流。

中国和西方之间的建筑文化交流可以追溯到近两千年前的丝绸之路时期。

中国的土木工程技术和建筑艺术逐渐传播到中亚、印度、西亚和欧洲等地,为当时世界建筑史贡献了重要的一笔。

例如,著名的远洋航线发源地——云南普洱市思茅区的普洱茶马古道,是古代重要的商贸和文化传播通道之一。

基于文化和艺术观念的不同,中外建筑文化在生态环境保护、文化传承和创新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传统中国建筑依托自然山水环境,风水布局吉祥,讲究以人为中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而西方建筑始终强调实用、功能性和可操作性,并在现代化建设中体现出来。

例如,在建筑材料、劳动力成本等方面的考虑,往往会对现代建筑的设计带来影响。

尽管存在不同之处,中外建筑文化和艺术的交融和共同发展已成为世界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世界文化遗产——温州南麂岛”依托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和西方现代建筑理念相融合,成为修建于岛上的一组高档民宿,极具文化特色。

根据中外建筑史发展概况浅谈影响建筑艺术或者风格的因素

根据中外建筑史发展概况浅谈影响建筑艺术或者风格的因素

根据中外建筑史发展概况浅谈影响
建筑艺术或者风格的因素
中国建筑作为世界建筑史上最为重要的一个分类,具有很悠久的历史,并且包含了中国、日本、韩国等具有很明显的东方特征而根据中国古代体制的关系,这些地方的建筑都可以称为中国系建筑。

既然有这么多地方都深受中国建筑风格的影响,那么中国建筑风格的特征究竟是什么呢?其实中国建筑风格不同于西方所有建筑风
格的特征之一就是木结构建筑体系,从很早的时候起中国的木结构
建筑技术就已经走向成熟并且根据朝代的不同,木结构建筑也表现出不同的建筑风格。

唐朝以前,中国的建筑多以夯土为主要的承重结构,然后用木结构框架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唐代以后,中国的木结构建筑技术才慢慢成熟,已经可以不使用夯土这种容易潮湿塌陷的材料,而改用榫卯连接整个木结构的构件。

除了这些在建造手法以及材料上与西方的建筑不同外,中国建筑风格还有很多自己细节上不同的地方如飞檐斗拱无处不体现着建筑的精致、细节的与众不同。

雕梁画栋更是表现出了中国建筑的富丽堂皇和非凡的彩绘装饰。

中国的建筑风格虽然跟古罗马的柱式建筑风格不同,但是它也有雄伟如长城般的建筑,以及细腻如苏州园林般的建筑,它随着中国悠久的历史而不断发展包罗万象,让后世在看到一个个精彩建筑的同时,可以想象到它们背后的悠久历史。

中外建筑的异同点

中外建筑的异同点

中外建筑的异同点引言建筑是人类创造的艺术和工程结合体,反映了不同文化和时代的特点。

中外建筑在风格、材料和构造等方面存在许多异同点。

本文将从建筑风格、建筑材料以及建筑构造三个方面,对中外建筑进行全面、详细、深入地探讨。

建筑风格中式建筑风格1.中国传统建筑注重天人合一的理念,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例如,寺庙、园林等建筑常常采用曲水流觞、假山水池等布局,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辅相成。

2.中式建筑讲究整体性和封闭性,常常以门楼或者围墙作为形式进入,形成一个独立的空间。

另外,飞檐翘角的特点也是中式建筑的显著特征。

西式建筑风格1.西方建筑风格强调对称、均衡和几何形状的使用。

例如,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采用了柱廊和圆顶等元素,营造庄严、宏伟的氛围。

2.西式建筑追求开放性和透明性,常常使用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将室内和室外空间进行了无缝连接。

此外,标志性的塔楼和摩天大楼也是西式建筑的典型特点。

建筑材料中式建筑材料1.中国传统建筑常使用木材、砖石和陶瓷等材料。

例如,传统的建筑结构常使用木构架和榫卯连接,墙体则常采用青砖黑瓦的形式。

2.中式建筑还常使用竹子和纸等天然材料,如阳明堂的纸板墙体和江南水乡的竹编屋舍。

西式建筑材料1.西方建筑常使用混凝土、钢筋和钢铁等现代化材料,以及玻璃和铝合金等。

这些材料具有耐久性和强度,能够支撑起高层建筑和大跨度的结构。

2.西方建筑也更加注重建筑外观的表现,例如使用大理石和花岗岩等高贵材料作为立面装饰。

建筑构造中式建筑构造1.中国传统建筑常使用木结构和榫卯连接的方式进行构造。

例如,传统的屋架结构采用悬山顶、斗拱和彩画梁等装饰,形式独特。

2.中式建筑注重构造的平衡和稳定,例如使用斗拱和叠拱的结构来分担重力,使建筑更加牢固。

西式建筑构造1.西方建筑常使用钢筋混凝土的框架结构,例如使用纵横向的柱、梁和楼板等构件进行组装。

这种结构方式可以提供更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

2.西式建筑的结构设计注重力学原理和工程技术,以确保建筑的安全性和抗震性。

中外建筑史总结知识点.

中外建筑史总结知识点.

古代希腊建筑一、古代爱琴海地区建筑:公元前3世纪出现于爱琴海岛屿、希腊半岛和小亚细亚西海岸地区,以克里特岛和希腊半岛的迈西尼为中心,又称克里特——迈西尼文化。

克里特、克里特岛的建筑全是世俗性的、著名的克诺索斯的米诺王宫。

空间高低错落。

依山而建,规模很大;建筑风格精巧纤丽、房屋开敞、色彩丰富。

宫殿西北有世界上最早的露天剧场。

迈西尼。

其文化略晚于克里特,主要是城市中心的卫城。

迈西尼卫城及泰仑卫城。

风格粗犷,防御性强。

迈西尼卫城的城门因其雕刻得名为“狮子门”。

二、古代希腊建筑:古希腊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古希腊建筑是欧洲建筑的先河,范围包括巴尔干半岛南部、爱琴海诸岛屿、小亚细亚西海岸,以及东至黑海,西至西西里的广大地区。

历史分期古风时期:世纪,希腊文化传播到西亚、北非,并同当地传统相结合。

石梁柱结构体系的演进及神庙制型早期的建筑是木构架结构,以后用石材代替柱子、檐部,从木构过渡到石梁柱结构。

型制脱胎于贵族宫殿的正厅以狭面为正面并形成三角形山墙。

为保护墙面而形成柱廊。

庙宇只有一间圣厅、平面为长方形,以其窄端为正面。

布局制型有端墙列柱式、端柱式、围柱式(包括双重围柱式、假围柱式等。

古希腊柱式古希腊的庙宇除屋架外全部用石材建造。

柱子、额枋、檐部的艺术处理基本上确定了庙宇的外貌。

希腊建筑在长期的推敲改进中稳定了一整套做法后即形成了不同的柱式(Order盛期的两大柱式,各有自己强烈的特色。

爱奥尼(Ionic柱式产生于小亚细亚地区,特点是比例较细长,开间较宽,柱头有精巧如圆形涡卷、柱身带有小圆面的凹槽,柱础为复杂组合而有弹性,柱身收分不明显,檐部较薄,使用多种复合线脚。

总体上风格秀美、华丽,具有女性的体态与性格。

晚期成熟的科林斯(Corinthian柱式柱头由毛茛叶组成,宛如一个花篮,其柱身、柱础与整体比例与爱奥尼柱式相似。

美学思想与风格特征反应出贫民的人文主义世界观。

认为“美是由度量和秩序所组成的”,而人体的美也是由和谐的数的原则统辖着,故人体是最美的。

高中美术鉴赏专题 中外建筑艺术

高中美术鉴赏专题 中外建筑艺术

高中美术鉴赏专题:六:中外建筑艺术重点难点解和掌握中外建筑发展历史中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类型及其主要风格、特征。

学会分析纷乱复杂的建筑风格产生和演变背后的内在原因。

了解中外园林的主要流派及其特征,建立对园林艺术概貌的认识,培养初步的鉴赏能力。

探索不同园林艺术流派的产生原因及发展脉络。

知识归纳一、总述1.建筑艺术是由空间和实体构成的艺术,它包含建筑形式美的规律,并通过视觉给人以美的感受,是科学、艺术、实用相结合的综合性艺术;2.建筑的类型是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增加的,包括民居、宫殿、庙宇、陵墓、商店、银行、驿站、码头、火车站、飞机场、书院、学校等;3.建筑艺术的特性:①科学性:建筑是艺术与科学结合的艺术,各地的地理环境也影响到建筑的形式;②适用性:建筑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们的使用需要;③艺术性:建筑是人类文化艺术成就的载体,随时代、社会、文化的发展,建筑有着风格上的演变;④文化性:建筑被喻为石头的史书,具有深刻的文化性,一个时代主要的建筑反映出民族的文明和社会形态;4.建筑的表现语汇:形体、比例、尺度、均衡、节奏、色彩与质感、环境等;二、中外经典建筑艺术类型中国特点外国特点宫殿故宫(明清)凡尔赛宫(法)阿兰布拉国王行宫(西班牙)庙堂布达拉宫山西浑源悬空寺(北魏)天坛祈年殿(明清)塔云南丽江得月楼河北正定隆兴寺(宋)河北广惠寺华塔(金)帕特农神庙(希腊)科隆大教堂(德)圣米歇尔山修道院(法)朗香教堂(法)沙特尔大教堂(法)卡梁清真寺神学院(乌)课标要求领会中外建筑经典范例的艺术特征和不朽成就,通过对不同类型的中外建筑作品的介绍、分析和探讨,归纳了宫殿、庙堂、陵墓、民居等主要建筑类型的产生背景、艺术风格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对各类型建筑的风格特征和艺术成就有初步的了解与认识,深切领会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拓宽眼界,兼容并蓄,领略外国造园艺术的成就。

陵墓秦始皇陵明十三陵泰姬玛哈尔陵(印度)金字塔(埃及)民居福建土楼民居安徽黟县民居欧洲北部住宅与马来西亚住宅匈牙利民居园林北京北海公园(辽)北京颐和园(清)苏州园林:网师园狮子林拙政园北京五四广场大连海之韵广场日本枯山水金阁寺庭园京都龙安寺方丈庭园意大利法尔奈斯庄园法国维贡府邸花园凡尔赛宫花园英国斯托海德风景园布伦海姆风景园其他长城北京香山饭店北京菊儿胡同北京平安大街古罗马大斗兽场悉尼歌剧院(丹麦)流水别墅(美)巴黎凯旋门(法)法兰克福火车站(德)三、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保护1.古建筑的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文化价值;2.古建筑与城市的关系:古建筑与城市关系密切,是城市文化的标志与象征,具有特色的古建筑是城市风貌的点睛之笔,而有相当规模的古建筑群更奠定了城市文化的基调;3.如何协调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保护的关系?①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保护之间的矛盾:a.用地之争(经济利益驱使)b.宏观城市规划与个别古建筑的保护产生矛盾;c.经济利益驱使,将古建筑群作为旅游资源过度开发,却不注意维护;②如何协调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a.精心保护文物古迹;b.对古建筑进行合理改造(德国法兰克福火车站);c.新建筑要与历史环境相协调(北京菊儿胡同、平安大街)。

古今中外建筑简介

古今中外建筑简介

古今中外建筑简介建筑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历史的痕迹与记忆,同时也展示了各个时代的审美观与技术水平。

古今中外的建筑风格千差万别,每一种都饱含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建筑特点。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从东方到西方,简要介绍几种典型的古今中外建筑风格。

一、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古代建筑源远流长,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传统中国建筑注重对自然的融合,根据地理、气候因素以及社会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建筑技艺和审美标准。

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性建筑包括故宫、长城和苏州园林等。

故宫作为中国皇帝居住和办公的地方,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宏伟与精美;长城是一道东方古老的烽火长卷,它的雄伟壮丽和伟大历史价值为全世界所称道;苏州园林则以其精心设计的庭院和精致的园林景观,展示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有魅力。

二、古希腊罗马建筑古希腊罗马建筑代表了西方古代建筑艺术的巅峰。

古希腊建筑以柱式建筑为特点,注重对称和比例,建筑体量轻盈、线条流畅。

而古罗马建筑则更加注重宏伟与实用性,巴斯利卡和圆形剧场等建筑成为古罗马建筑的代表,同时也对后世建筑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是中世纪欧洲的建筑风格,以其宏伟的尖顶、高耸的尖拱和精美的窗户玫瑰花窗而闻名。

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和英国威斯敏斯特教堂等。

巴黎圣母院以其高耸的尖塔和精美的雕塑让人印象深刻,而威斯敏斯特教堂被誉为英国最重要的宗教建筑之一,也是英国皇室加冕仪式的举行地。

四、摩洛哥摩尔式建筑摩尔式建筑是阿拉伯建筑的一种风格,主要分布在北非摩洛哥地区。

这种建筑风格融合了伊斯兰艺术与摩洛哥本土文化,以其独特的装饰图案、色彩丰富以及精雕细琢的建筑细节而闻名于世。

代表性建筑有卡萨布兰卡大清真寺和摩洛哥马拉喀什的穆罕默德五世清真寺等。

五、现代建筑现代建筑体现了当代社会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建筑的不断创新与思考。

现代建筑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也追求艺术上的创新和表现。

现代建筑师尝试用新材料和新技术,设计出了许多壮观的建筑作品,如美国纽约的帝国大厦和迪拜的哈利法塔等。

建筑之美——古今中外

建筑之美——古今中外

建筑之美——古今中外建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为了生存而建造的,更是为了表达人类文化、艺术和价值观而建造的。

因此,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建筑之美都是一个非常广阔和有趣的话题。

一、古代建筑的美古代建筑是迄今为止最早的建筑遗迹,代表了古代人的建筑技术、审美观念和文化价值。

在古代,建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供奉神灵或作为社会活动的场所,比如宗教建筑、城市建设和宫殿建筑等。

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建筑,在建筑技术和美学方面更是达到了高峰。

古希腊的神殿是建筑和艺术的完美结合,采用了对称美学原则,让建筑更为稳固和富有“正义”感。

同时,古希腊的建筑也给后世建筑带来了很多启示,比如柱式建筑、建材的使用和根据建筑物用途选择合适的建筑样式等等。

古罗马的建筑则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宏伟的规模。

他们在建筑材料、纪念性建筑和市政建设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影响。

比如,古罗马的浴场建筑和露天剧场依然被人们欣赏和学习。

二、现代建筑的美现代建筑,在设计和建造方面有了更多的自由度,并且在使用的材料和技术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创新。

因此,现代建筑更加注重的是表达建筑师对现代生活所理解的观念和价值。

当代建筑的代表可以是建筑和自然之间艺术的独特结合。

这一结合集合了数学和自然哲学的理论,以及从用地的基础设计和结构设施的实例触发的人类感性体验。

现代有很多建筑大师,在建筑风格和理念上也有不同的风格和想法。

比如,法兰克·劳埃德·赖特的机能主义与景观主义相结合的坚实风格,米塞斯·凡松的机会主义创造式建筑,在设计上的加强创新和对结构不确定性的认识等等。

三、中西合璧的建筑之美中西合璧的建筑,也是很多的人喜欢的。

一方面,中国传统建筑的华丽和非凡,悠长的历史和文化底蕴给路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且,这些建筑物的设计和结构度量着全球建筑学界的重要传承。

另一方面,西方建筑的简洁、实用以及先进技术更能体现现代化建筑风格。

比如,中国古代的弄堂、四合院、宫殿、庙宇等等,结构鲜明、线条流畅,既优美又实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拜占庭式建筑—莫斯科红场上的 华西里·伯拉仁内教堂
拜占庭式建筑—亚历山大·涅夫斯 基大教堂 (索非亚)
拜占庭式建筑—里加圣诞主教座 堂
世博会中国馆之斗拱
西安大唐芙蓉园仿建筑斗拱的导 向牌
南京南站仿斗拱大立柱
斗拱翡翠戒指
阿房宫今西安西郊15千米的阿房村一带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
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 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 咸阳。”在原阿房宫遗址附近一带,新建了用于电视剧拍摄的阿房宫宫殿,
加上通体的中国红,完美地了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北京奥林匹克大道的路口矗 立着 两根高21米的朱红色图 腾柱--------“和谐阙”,它象征 着21世纪中华民族的振兴。 和谐阙建造上采用柱式结构, 具有中国传统的“表”、“柱” “阙”的意味。柱的上部是中 国红陶瓷镂空浮雕,柱体下 部是巨大、坚实的花岗岩的 斗拱造型,支撑着擎天巨柱。
罗马式建筑--意大利比萨主教堂
罗马式建筑--德国沃尔姆斯主教堂
罗马式建筑--圣塞文-梭尔-加尔坦 佩教堂
罗马式建筑--达勒姆座堂
罗马式建筑--圣塞宁教堂
罗马式建筑--施派尔主教座堂
拜占庭式建筑
屋顶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顶”。 整体造型中心突出。在一般的拜占庭建筑中,建筑构 图的中心,往往十分突出,那体量既高又大的圆穹顶 ,往往成为整座建筑的构图中心,围绕这一中心部件 ,周围又常常有序地设置一些与之协调的小部件。 柱:柱头呈倒方锥形,刻有植物或动物图案,富于装 饰性。 它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独立方柱上的结构方法和与之 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制。其典型作法是在方形平面的 四边发券,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 ,仿佛一个完整的穹顶在四边被发券切割而成,它的 重量完全由四个券承担,从而使内部空间获得了极大 的自由。 在色彩的使用上,既注意变化,又注意统一,使建筑 内部空间与外部立面显得灿烂夺目。
为人造景区。
唐代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写道:“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
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阿房宫—上天台
阿房宫—兰池宫
阿房宫—祭地坛
阿房宫—东市
阿房宫—磁石门
未央宫复原图
鸱吻chīwěn又叫鸱尾、螭吻,龙生九子之一,口润嗓粗而好吞
半圆形的拱券为古罗马建筑的重 要特征。
哥特式建筑(尖形拱券)—科隆 大教堂
伊斯兰建筑的拱券则有尖形、马蹄形、弓 形、三叶形、复叶形和钟乳形等多种。
穹顶现代词,指的是悬垂的半球体空间或面积。
罗马式建筑
10-12世纪,欧洲基督教流行地区的一种建筑风 格。多见于修道院和教堂,给人以雄浑庄重的 印象。 特征:墙体巨大而厚实,墙面用连列的小券, 门宙洞口用同心多层小圆券,以减少沉重感, 西面有一,二座钟楼,有时拉丁十字交点和横 厅上也有钟楼。中厅大小柱有韵律地交替布置 ,窗口窄小,在较大的内部空间造成阴暗神秘 气氛,朴素的中厅与华丽的圣坛形成对比,中 厅与侧廊较大的空间变化打破了古种结构。在立柱 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 上的一层层探出成弓 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 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 块叫斗。两者合称斗 拱。
2006年上海双年展参展作品《斗 拱》
斗拱层层叠加,秩序井然,越抱越紧,有着难以估量的承载力,可以托起 千钧重量。中国人都愿意赋予它立鼎万钧,和衷共济,团结向上的精神,
女神神庙。
多立克柱式是古典建筑的三种柱式中出现最早的一种(公元前7世纪
),特点是比较粗大雄壮,没有柱础,柱身有20条凹槽,柱头没有装饰,多立克柱又 被称为男性柱。最早的高度与直径之比为6:1,后来改至7:1。著名的雅典卫城的帕
提农神庙。
科林斯柱式它实际上是爱奥尼克柱式的一个变体,两者各个部位都
很相似,比例比爱奥尼克柱更为纤细,只是柱头以毛茛gèn叶纹装饰,而不用爱奥尼 亚式的涡卷纹。毛茛叶层叠交错环绕,并以卷须花蕾夹杂其间,看起来像是一个花枝 招展的花篮被置于圆柱顶端,其风格也由爱奥尼亚式的秀美转为豪华富丽,装饰性很
强,但是在古希腊的应用并不广泛,如雅典的宙斯神庙。
据说雅典雕刻家卡 利马斯无意中发现 一个草编的篮子, 里面是一个来自科 林斯的贫穷女孩仅 有的家当,女孩已 经悲惨的死去了。 这个篮子被一块扳 子或屋顶的砖瓦覆 盖着,爵床叶在篮 子周围生长,悬垂 部分呈卷曲状。卡 利马斯为这种迷人 而简单的组合所感 动,随即绘成素描,
然后刻在石头上。
伊瑞克提翁神庙的女像柱式同一种姿态
,一腿微弯,全身的重力放在另一条腿上,使人感受到她们不因负 荷产生的压抑感,整体优雅端庄。
围柱式建筑
古希腊古风时期神庙建筑的典型形式, 即建筑周围用柱廊环绕。
拱券
拱券,拱和券的合称。块状料(砖、石 、土坯)砌成的跨空砌体。
拱券是一种建筑结构。简称拱,或券, 又称券洞、法圈、法券。它除了竖向荷 重时具有良好的承重特性外,还起着装 饰美化的作用。其外形为圆弧状,由于 各种建筑类型的不同,拱券的形式略有 变化。拱券结构是罗马最大成就之一。
导论 中外建筑艺术的基本概 况
榫卯sǔn mǎo
在两个木构件上所 采用的一种凹凸结 合的连接方式。凸 出部分叫榫(或榫 头);凹进部分叫 卯(或榫眼、榫槽) 这是我国古代建筑、 家具及其它木制器 械的主要结构方式。
企口
企口板:一侧有 凹槽,(榫槽) 另一侧有凸榫的 木板(榫头), 拼接后结合紧密, 不易翘起。多用 做地板等。
,遂成殿脊两端的吞脊兽,即吻兽,取其灭火消灾。
南禅寺大殿位于山西省五台县城西南22公里李家庄西侧。南禅
寺坐北朝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
佛光寺大殿山西五台山。
爱奥尼柱式源于古希腊,是希腊古典建筑的三种柱式之一 ,特点是
比较纤细秀美,又被称为女性柱,柱身有24条凹槽,柱头有一对向下的涡卷装饰。爱 奥尼柱由于其优雅高贵的气质,广泛出现在古希腊的大量建筑中,如雅典卫城的胜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