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数据采集与巡护信息系统

合集下载

野外数据采集

野外数据采集

补充: 进口全站仪
拓普康 索佳 徕卡
拓普康
株式会社拓普康成立于1932年。于二十世纪末已发展成为闻名于世界的光机电技术综合厂家,近七十年间在其固有的领先于世界的光学技术基础上,又不断融合精密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逐步形成了光机电一体的先进精密机械制造体系。目前,拓普康公司已在全世界设有17家子公司,遍布美国、欧洲、澳洲、中东、亚洲等地区和国家。
将仪器架设在木制三脚架上。金属的会产生振动。
基座上的固定钮和中心固定螺旋旋紧。
搬动仪器握住提手,运输中减轻震动。
避免温度突变时立即工作。
电源打开时不要将电池取出,存储数据可能会丢失。
课堂总结
野外数据采集模式 数据采集的内容和格式 地图要素的分类和编码 工作草图的绘制 全站仪野外数据采集
补充: 国产全站仪
四位编码法
0类:地貌特征点 1类:测量控制点 2类:居民地、工矿企业建筑物和公共设施 3类:独立地物 4类:道路及附属设施 5类:管线与垣栅 6类:水系及附属设施 7类:境界 8类:地貌与土质 9类:植被
101三角点 102小三角点 105导线点 106埋石图根点 108水准点
001一般地形点 002山脊点 003山谷点 004山顶点 005鞍部点
锦上添花的
日本索佳的SET-22D是一佳作。它操作方便、功能齐全、结构稳定,但其不足之处是没有彻底中文化,使国人接受起来有一个过程。 索佳SET-22D 南方NTS-550 南方NTS-550彻底中文化,而且以很实在的价格推向市场。 NTS-550
尽善尽美的
日本拓扑康的GTS-600全站仪是国际最畅销、功能最强的全站仪之一,其优异的软件受到了使用者的好评,但昂贵的价格、不彻底中文化的缺点使它没有在中国普及。 南方NTS-660 日本拓普康GTS-600 南方的NTS-660全站仪解决了这两个难题。 NTS-660

野外测绘技术中的采样与数据收集方法

野外测绘技术中的采样与数据收集方法

野外测绘技术中的采样与数据收集方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野外测绘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野外测绘是通过对地理、地质、生态等要素进行采样和数据收集,进而进行信息记录和分析的过程。

本文将探讨野外测绘技术中的采样与数据收集方法。

一、采样方法采样是野外测绘的核心步骤之一,它对于后续的数据准确性和结果可靠性至关重要。

采样方法根据不同的测绘目的和要素特点可以有多种选择。

1. 随机采样法随机采样法适用于要素分布均匀、无明显规律的情况。

在野外测绘中,可以使用随机数表或者随机数发生器进行随机点的选择,然后在选中的点位置进行采样。

这种方法能够避免主观因素对采样结果的影响,提高数据的客观性。

2. 格网采样法格网采样法适用于要素分布有规律、均匀的情况。

首先将测绘区域划分为等大小的网格,然后在每个网格的中心或角点进行采样。

格网采样法简单易行,适用于大面积的野外测绘工作。

3. 分层采样法分层采样法适用于测绘区域内要素存在不同分布特征的情况。

首先将整个测绘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层次,然后在每个层次内使用不同的采样方法进行采样。

分层采样法能够更好地反映不同层次的要素分布情况,提高采样效率和准确性。

二、数据收集方法数据收集是野外测绘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数据的完整性和质量。

数据收集方法根据不同的测绘要素和设备条件可以采用多种方式。

1. GPS定位GPS定位是野外测绘中常用的定位方式之一。

通过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可以获得高精度的位置坐标数据。

该方法适用于地理要素、测量标志物等位置信息的收集。

2. 远程遥感远程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卫星、飞机等载体获取地球表面的图像数据。

利用遥感图像,可以对地理、地质、生态等要素进行快速捕捉和分析。

远程遥感在野外测绘中起到了收集大范围数据的重要作用。

3. 传感器测量传感器测量是通过安装传感器设备对测量要素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的方法。

例如,在生态测绘中可以使用环境传感器记录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在地质测绘中可以使用地震仪采集地壳变动数据。

如何使用测绘技术进行野外数据采集

如何使用测绘技术进行野外数据采集

如何使用测绘技术进行野外数据采集测绘技术在野外数据采集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它不仅能够提高数据采集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也为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地图制作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

本文将从测绘技术的原理和分类入手,阐述如何使用测绘技术进行野外数据采集。

一、测绘技术的原理与分类测绘技术是一门利用测量、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方法,对地球和地球表面进行几何形状、空间位置及特征的信息获取和处理的技术。

根据测绘手段的不同,测绘技术可以分为传统测绘技术和现代测绘技术两大类。

传统测绘技术主要包括地面测量、摄影测量和地形测量等。

地面测量是通过使用测量仪器对地物的位置进行测量,常用的仪器有全站仪、经纬仪等。

摄影测量是利用航空或航天摄影机拍摄的影像资料,通过解析像片或影像进行测绘。

地形测量是通过地形图、地势图等形式来表达地形、地貌特征的测绘方法。

现代测绘技术主要包括遥感和GPS测量等。

遥感技术是通过卫星或飞机获得的远距离的影像或数据来获得地表和地球大气的信息。

GPS测量是利用全球定位系统来获取地面点位坐标和高程等信息。

二、测绘技术在野外数据采集中的应用测绘技术在野外数据采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广泛应用于地形测量、地理勘查、土地利用规划、资源环境调查等领域。

1. 地形测量地形测量是测绘技术在野外数据采集中的一项重要应用。

通过使用测量仪器和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地表的高程、坡度、地形起伏等信息。

这些数据对于土地利用规划、水资源管理、国土调查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 地理勘查地理勘查包括地质勘查、矿产勘查等。

测绘技术在地理勘查中可以通过采集地质构造、矿产资源、地下水资源等数据,为矿产资源评估、环境保护、灾害风险评估等提供支持。

3. 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是城乡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采集土地利用类型、土地使用现状等数据,可以为土地利用规划、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4. 资源环境调查资源环境调查是对某一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特征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价。

野外数据采集

野外数据采集

野外数据采集数字测图作业通常分为野外数据采集和内业数据处理编辑两大部分。

野外数据采集通常利用全站仪或RTK GPS接收机等测量仪器在野外直接测定地形特征点的位置,并记录地物的连接关系及其属性,为内业成图提供必要的信息,它是数字测图的基础工作,直接决定成图质量与效率。

数据编码野外数据采集仅仅采集碎部点的位置(点的坐标信息)是不能满足计算机自动成图要求的,还必须将地物点的连接关系和地物诚性信息(地物类别)记录下来。

通常是用按一定规则构成的符号串来表示地物属性和连接关系等信息,这种有一定规则的符号串称为数据编码。

数据编码的基本内容包括:地物要素编码(或称地物特征码、地物属性码、地物代码)、连接关系码(或连接点号、连接序号、连接线型)、面状地物填充码等。

一、国家标准地形要索分类与编码按照《1:500 1:1OOO 1:2000外业数字测图规程》(GB/T 14912—2005)的规定,野外数据采集编码的总形式为:地形码+信息码。

地形码是表示地形图形要素的代码。

在《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3923—2006)和《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100—2004)中对比例尺为1 : 500、1 : 1000、1 : 2 000的代码位数的规定是6位十进制数字码,分别为按数字顺序排列的大类、中类、小类和子类码,具体代码结构如图8-16所示。

左起第一位为大类码;第二位为中类码,是在大类基础上细分形成的要素码;第三、第四位为小类码,是在中类基础上细分形成的要素码;第五、第六位为子类码,是在小类基础上细分形成的要素码。

代码的每一位均用0〜9表示,例如对于大类:1为定位基础(含测量控制点和数学基础);2为水系;3为居民地及设施;4为交通;5为管线;6为境界与政区;7为地貌;8为植被与土质。

表8-1为8个大类中大比例尺成图中基础地理信息要素部分代码的示例。

图8-16 碎部点编码规则表8-1 1:500、1:1000、1:2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部分代码Xmap数字测图系统的编码是在《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第1部分:1 : 500 1 :1 000 1:2 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 (GB/T —2007)7位编码方式的基础上,扩展了一位的编码,这扩展用来表示要素的表示方法。

护林员森林管护巡检管理系统方案-GPS巡检系统 智能巡检管理系统

护林员森林管护巡检管理系统方案-GPS巡检系统 智能巡检管理系统

护林员森林管护巡检管理系统方案-GPS巡检系统智能巡检管理系统护林员森林管护巡检管理系统方案-GPS巡检系统智能巡检管理系统1.引言1.1 背景随着森林资源的逐渐减少和环境的日益恶化,森林管护成为了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护林员作为森林管护的主要力量,需要时刻关注森林的安全和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类问题。

传统的管护巡检方式存在着效率低、数据录入不准确等问题。

因此,开发一款集成GPS定位和智能巡检功能的管理系统,成为了迫切需求。

1.2 目的本文档旨在介绍护林员森林管护巡检管理系统方案,该方案基于GPS巡检系统和智能巡检管理系统的集成实现,旨在提高护林员管护工作的效率、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2.系统架构2.1 系统总体架构护林员森林管护巡检管理系统方案采用分层结构设计,包括数据应用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存储层。

数据应用层负责与用户进行交互,显示巡检任务和结果;业务逻辑层负责处理用户请求和业务逻辑;数据存储层负责存储系统所需的各类数据。

2.2 功能模块2.2.1 用户管理模块此模块实现对护林员账号的管理,包括账号注册、登录、权限分配等功能。

2.2.2 巡检任务管理模块此模块实现对巡检任务的管理,包括任务下发、任务接收、任务执行等功能。

2.2.3 巡检点管理模块此模块实现对巡检点的管理,包括巡检点的创建、编辑、巡检点属性的设置等功能。

2.2.4 巡检数据管理模块此模块实现对巡检数据的管理,包括巡检数据的记录、上报、整理等功能。

2.2.5 统计分析模块此模块实现对巡检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巡检点覆盖率、巡检任务完成率等统计指标的计算。

3.系统设计思路3.1 GPS巡检系统设计采用GPS技术对护林员位置进行实时定位,记录巡检过程中的位置信息,并通过地图展示护林员的巡检路径。

3.2 智能巡检管理系统设计引入智能巡检管理系统,通过RFID技术对巡检点进行唯一标识,并借助移动终端设备进行巡检数据的录入和上报。

4.实施计划4.1 系统开发制定系统开发计划,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验收等阶段的时间安排和任务分配。

护林员GPS定位巡检管理系统

护林员GPS定位巡检管理系统

护林员GPS定位巡检管理系统一、GPS定位巡检管理系统概述本系统是为林业护林部门提供对防火、防盗、防虫灾的巡检管理系统,通过GPS全球定位技术,和GIS地理信息实现对森林护林员防火、防盗、防虫灾工作进行严格规范化的管理,能通过GPS巡检器(安卓手机)自动或手动上报信息,并支持拍照、录像,能及时向管理中心反馈巡检过程中发现的各种事件,并标明准确的经度纬度,在发生危及森林管护人员人身及生命安全的突发事件时,能一键报警发送紧急求救信号,标明准确的经纬度,给营救人员提供准确的地理位置。

并且能完成林业局自行定义巡检地区、巡检路线、巡检时间、巡检人员、排班计划、网络查询、远程管理及异地传输等强大的功能,使用简单方便,无需要任何操作也能完成护林巡检工作。

二、GPS定位巡检管理系统组成GPS森林防护人员智能巡检系统由GPS巡检器(安卓手机)、客户端软件及管理平台软件组成。

三、GPS定位巡检管理系统特点1、自动接收定位信息,工作现场无须布点,因此可节省庞大的现场工程建设和维护费用。

2、 GPS定位巡检管理系统利用已有的成熟的GSM公用网进行数据通讯,无需建设通讯网络,也不存在对通讯网络的日常维护,作到建网成本的低投入。

3、具有自动上传信息功能,可实时上传当前位置及巡检情况。

四、GPS定位巡检管理系统手持终端(安卓手机)基本功能:1、GPS定位巡检管理系统兼容性非常强,支持安卓2.1以上系统平台搭载使用,对手机品牌、型号、通信运营商没有任何要求。

使用专业巡检器,巡检软件GPS卫星定位精度在5-20m以内。

1.1 支持脱机工作:客户端主界面显示当前状态是否联机工作(没有网络信号时支持脱机工作,到有信号时自动上传数据),缓存记录提示系统有多少条信息没有上报1.2 显示当前巡检设备的经纬度,最后面显示误差值1.3 支持手机读卡1.4 支持中文语音提示:客户端操作是否成功及到达巡检点自动语音提示。

1.5 及时报警:当护林人员遇到紧急情况或生命危险时,可按一键报警,直接将当前所在位置的经纬度发送到服务上,管理者可通过回传的报警信息及时做出相应处理,尽可能的避免事故的发生。

野外信息采集系统立项报告

野外信息采集系统立项报告

内蒙古遥感中心野外导航与信息采集系统二○一二年九月十五日目 录(CONTENT)1、概述 (3)2、研发内容 (3)2.1研究内容 (3)2.1.1基于Arc Engine的GPS定位跟踪的设计及实现 (3)2.1.2坐标转换 (3)2.2主要功能 (4)2.2.1野外导航 (4)2.2.2外业信息的采集 (4)2.2.3常用坐标系之间的转换 (4)3、技术路线 (4)3.1硬件环境 (4)3.2软件环境 (4)4、技术实现 (5)4.1技术关键 (5)4.4.1 GPS接收信号的解析 (5)4.1.2 解析后GPS数据的转换 (6)4.1.3 导航信息在地图上的实时表示 (7)4.14 地图投影的转换 (7)4.2技术难点 (7)4.3创新点 (7)野外导航与信息采集系统撰写人:njujp081、概述本系统是为方便外业信息采集而开发的。

本系统采用C/S(客户端/服务器)结构,运用Visual Studio2008和Arc Engine2010开发而成。

2、研发内容2.1 研究内容本项目研究的内容如下:2.1.1基于Arc Engine的GPS定位跟踪的设计及实现在现阶段进行的行业应用中,提出了对GPS跟踪定位的需求, 要求定位服务能够与GIS、业务等实现无缝结合, 充分发挥其在行业应用上的功能。

本项目研究如何运用ESRI公司提供的Arc Engine 10.0版本的嵌入式开发组件以及外接GPS模块实现能够灵活移植,具备良好的扩展性和稳定性的GPS定位追踪。

2.1.2坐标转换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能得到的数据的格式各式各样,数据的投影系统更是千奇百怪,如何采用一种比较便捷的方式去组织数据,规定数据格式、数据的投影,去方便与简化我们外业信息采集时的工作。

本项目研究坐标之间的相互转换以及常用的四参数、七参数转换的模型与参数计算,并如何应用参数进行坐标的转换。

2.2 主要功能野外导航与信息采集系统主要实现以下功能:2.2.1野外导航野外导航主要是实现GPS位置的实时定位与显示以及航迹的记录。

“数字卧龙”野外数据采集与巡护信息系统培训

“数字卧龙”野外数据采集与巡护信息系统培训
目录 系统概述 系统框架与功能
系统功能介绍
系统概述
野外考察是获取数据资源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 保护自然保护区物种免受人为破坏和开展大熊猫等 物种的生态生物学研究的基础。卧龙及周边其它大 熊猫自然保护区每年都需要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野 外调查,以获取物种分布和人为干扰等数据。自然 保护区的野外调查分为野外监测和野外巡护,获取 的数据包括动物生境信息、大熊猫粪便咬节、样线 调查、竹子样方和植被样方等。
系统框架与功能 系统框架与功能
野外数据采集与巡护信息系统包括任务制定管理, 数据管理与维护,人员管理,工作业务报表。
移动作业子系统
信 息 定 制 野外 基础 数据 采集 地 图 位 置 获 取 野外 巡护 数据 采集 即 时 消 息
信息管理子系统
任 务 定 制 采集 数据 模板 定制 工 作 业 务 报 表 数 据 管 理 维 护
系统功能介绍 工作业务报表-野外基础数据采集 通过PDA客户端采集的野外基础数据列表。可以通过查看详 情导出表格数据。
系统功能介绍 工作业务报表-野外巡护数据采集 野外巡护数据采集数据列表
系统功能介绍 工作业务报表-大熊猫监测数据采集 大熊猫监测数据采集数据列表
系统功能介绍 工作业务报表-野生动物种群状况监测 大熊猫野外种群状况监测记录数据列表
巡 护 上 报
数 据 同 步
人 员 管 理
地图系统Biblioteka 系统首页 登录系统后将显示如下页面,数据动态加载,图片自动切换, 右边的导航栏可以切换到相关系统。
系统功能介绍 任务定制管理 制定相关的数据采集任务或者巡护任务,并分发至PDA,并能随时 跟踪任务完成的进度。制定内容包括:任务编号、线路名称、巡视 周期、巡视单位、巡视类型等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5.1.2 野外数据采集与巡护信息系统
5.5.1.2.1 需求分析
野外考察是获取数据资源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保护自然保护区物种免受
人为破坏和开展大熊猫等物种的生态生物学研究的基础。

卧龙及周边其它大熊
猫自然保护区每年都需要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野外调查,以获取物种分布和人
为干扰等数据。

自然保护区的野外调查分为野外监测和野外巡护,获取的数据
包括动物生境信息、大熊猫粪便咬节、样线调查、竹子样方和植被样方等。

目前,卧龙以及其它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野外调查数据获取方式是科研人
员提前准备好一定格式的纸质报表,在野外考察过程中手写录入。

待回到办公
室后,再将获取的数据录入计算机系统。

这种方法的缺点:(1)需要录入两次,效率较低,而且容易出错;(2)实时性差;(3)格式不规范;(4)无法集成采集多信息源(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5)纸质材料在野外环境下容易破损和丢失,不便保存,也影响到数据的有效长期保存。

另外在卧龙保护区
的保护和科研工作中,都要进行野外巡护,通常来说工作人员都是携带相关的
设备去野外进行调研,然后记录下这次野外巡护过程中经过的地点,在这些地
点拍的照片或者记录的信息,作为这次巡护过程的信息保存下来。

目前这种记
录过程都是靠人工完成,而且无法把巡护的路径和照片等信息进行自动集成整合,实现野外巡护多源信息的自动化集成和保存。

所以需要一套野外观测数据
的自动化采集与巡护信息系统。

5.5.1.2.2 标准规范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 73-97)》
《国家三角测量规范(GB/T 17942-2000)》
《数字地形图系列和基本要求(GB/T 18315-2001)》
《数字测绘产品质量要求第1 部分(GB/T 1794.1-2000)》
《软件工程术语(GB/T 11457)》
《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GB 8566)》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GB 8567)》
《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GB/T 12504)》
《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GB/T 12505)》
《软件配置管理计划(CADCSC)》
5.5.1.2.3 建设方案
野外数据采集与巡护信息系统主要是根据自然保护区科研人员野外监测和巡护的需求,能够动态定制数据采集信息,在野外考察过程中通过携带的移动
设备实现数据的数字化采集,并能够将采集到的科学数据通过网络或者存储卡自动导入后台数据库系统中。

同时实现巡护路径和巡护信息获取与保存、无缝集成和可视化展现,实现保护区巡护信息的有效管理,为巡护工作提供参考,更好的促进保护工作。

该系统应主要实现如下功能:
(1)野外数据采集:
1)基础数据维护:维护野外采集点的信息。

2)采集任务管理:生成采集任务,并将其发送到采集终端上。

3)采集数据管理及分析:接受采集到的信息,并根据业务需要进行分析和管理。

4)身份认证:完成野外作业人员的身份认证管理。

保证调查结果真实有效。

5)任务获取:完成野外人员采集任务的获取。

可获取阶段性任务和实时任务。

6)采集数据填报:完成外业人员监测数据的填报和获取数据填报相关的辅
助数据。

包括自动生成:时间、地点(坐标、海拔)等信息。

7)数据传输:通过无线WIFI、运营商网络完成外业数据到数据中心的及时
传输和或异步导入。

8)消息管理:具有多种手段的消息传递的方式,保证业务正常及时的进行。

(2)与中心系统配合完成巡护信息录入:
1)制定巡护计划及巡护内容。

2)巡护计划可以定期制定,或临时决定,巡护内容可以预先设置。

3)输入实际巡护时间及路线,并将采集信息反馈到中心。

4)录入巡护内容数据。

5)实现对巡护计划及内容的查询,并根据预先的计划作提示功能。

6)提供对巡护内容的统计功能。

数据采集主要通过定制的采集终端实现,采集完成后,通过WIFI、运营商
3G 网络等将采集信息上传局端采集系统。

具体网络结构如下:
具体功能模块设计如下:
1)定制模块:数据定制模块以Web 方式提供用户定制界面,用户选择所需
要的采集信息,并生成定制信息的描述文件。

2)数据采集模块:数据采集模块主要是根据用户生成的定制信息描述文件,
动态生成能在移动设备上运行的采集程序,为用户提供友好的采集界面,同时能自动获取地理位置信息和时间信息,以准确定位用户采集信息的位置和时间,减少用户的操作时间:防止人为输入导致的错误。

3)数据同步模块:数据同步模块主要是实现两大功能:第一是把相关字典
信息同步到移动设备上,这样用户在野外采集信息时候可以选择而不是输入字典信息(如物种信息);第二是把用户采集的数据通过网络或者存储卡实现和后台数据库的同步,以实现采集数据有效保存。

4)巡护路径和巡护信息的获取和保存模块:首先获取巡护设备中的路径信
息和其它设备(如照相机等)采集的其它巡护信息(如照片等)。

再根据数据库结构和关联性写入到后台数据库中,实现持久化的保存。

5)巡护信息的集成和可视化展示模块:把路径信息和巡护信息无缝集成,
并通过WebGIS 平台实现巡护路径及其相关信息的可视化展示。

6)巡护相关历史信息的查询:科研人员通过该模块可以查询原来的巡护路线,以更好地制订现在或者未来的巡护路线。

野外数据采集与巡护信息系统包括野外数据采集子系统和野外巡护信息子系统,野外数据采集子系统的具体业务实现流程如下:
首先,用户(数据库管理员)基于已建好的后台关系数据库,根据具体的
采集需求进行定制操作(包括为每个采集页面的所有录入字段设定标题、编辑
风格、数据源等信息,以及设定移动设备上的采集菜单项、每个子菜单项对应
的采集页面集合),定制子系统将用户的定制信息保存成固定格式的XML 文件;
另外用户可以设定数据库中的某些关系表作为字典数据表,定制子系统从这些
字典表中抽取出字典数据,保存成嵌入式关系型数据文件格式。

然后,用户利
用数据同步子系统的数据导入功能将XML 文件和字典文件复制到移动设备上;最后,运行移动设备上的数据采集程序,即可获得用户需要的数据采集系统。

用户录入的信息保存在移动设备上的嵌入式数据库文件中,最后通过数据同步
子系统的数据导出功能将这些数据从移动设备导出到后台数据库。

野外巡护信息子系统的具体流程如下:
首先,运用GPS 记录仪,自动记录工作人员巡护的GPS 轨迹,工作人员
再通过照相机等其它设备采集其它信息。

其次,巡护数据获取模块从GPS 定位设备获取位置信息、从照相机等设备获取巡护信息,并存入到后台巡护数据库中。

然后,巡护信息集成把路径信息和巡护信息无缝集成,转换成能在WebGIS 平台展现的文件(如KMZ 文件等),并利用WebGIS 平台可视化展示。

最后,工
作人员可以通过检索巡护数据库的巡护历史数据,去罗列以前的巡护航迹,为现在或者未来的巡护作参考,从而实现更好的保护工作。

5.5.1.2.4 设备配置和性能要求
本系统根据整体情况需求,配置55 台工业级数据采集终端(主机设备由主
机系统统一考虑配置),工业级采集终端设备主要技术指标要求如下:
1. 触摸屏,屏幕大小不低于3.5 英寸,彩色显示不低于320*240 像素;
2.锂电池,待机时间要求8 小时以上(可包含外接电池);
3.有扩展插槽;
4.主机通讯:与主机通讯至少有其中一项:USB、RS232;
5.处理器:主频不能小于533MHz ;
6.操作系统:Windows Mobile 6.1 或以上操作系统;
7.内存:RAM 不少于128M;ROM 不少于128M,并且有可扩展内存插槽,扩充内存不低于4G 内存;
8.工作温度:-10°C-40°C;
9.密封规格:IP65 以上;
10:集成GPS,可采集航点、航线、航迹,自定义属性数据。

导航精度不
低于5 米;
11:集成彩色摄像头,像素不低于300 万。

12.工业级PD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