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数据采集方法
野外数据采集

补充: 进口全站仪
拓普康 索佳 徕卡
拓普康
株式会社拓普康成立于1932年。于二十世纪末已发展成为闻名于世界的光机电技术综合厂家,近七十年间在其固有的领先于世界的光学技术基础上,又不断融合精密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逐步形成了光机电一体的先进精密机械制造体系。目前,拓普康公司已在全世界设有17家子公司,遍布美国、欧洲、澳洲、中东、亚洲等地区和国家。
将仪器架设在木制三脚架上。金属的会产生振动。
基座上的固定钮和中心固定螺旋旋紧。
搬动仪器握住提手,运输中减轻震动。
避免温度突变时立即工作。
电源打开时不要将电池取出,存储数据可能会丢失。
课堂总结
野外数据采集模式 数据采集的内容和格式 地图要素的分类和编码 工作草图的绘制 全站仪野外数据采集
补充: 国产全站仪
四位编码法
0类:地貌特征点 1类:测量控制点 2类:居民地、工矿企业建筑物和公共设施 3类:独立地物 4类:道路及附属设施 5类:管线与垣栅 6类:水系及附属设施 7类:境界 8类:地貌与土质 9类:植被
101三角点 102小三角点 105导线点 106埋石图根点 108水准点
001一般地形点 002山脊点 003山谷点 004山顶点 005鞍部点
锦上添花的
日本索佳的SET-22D是一佳作。它操作方便、功能齐全、结构稳定,但其不足之处是没有彻底中文化,使国人接受起来有一个过程。 索佳SET-22D 南方NTS-550 南方NTS-550彻底中文化,而且以很实在的价格推向市场。 NTS-550
尽善尽美的
日本拓扑康的GTS-600全站仪是国际最畅销、功能最强的全站仪之一,其优异的软件受到了使用者的好评,但昂贵的价格、不彻底中文化的缺点使它没有在中国普及。 南方NTS-660 日本拓普康GTS-600 南方的NTS-660全站仪解决了这两个难题。 NTS-660
如何进行野外测量和数据采集

如何进行野外测量和数据采集野外测量和数据采集对于许多学科和领域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无论是生态学、地理学、环境科学,还是农业、建筑等领域,野外测量和数据采集都是研究和决策的基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些关键的步骤和技巧,帮助您更好地进行野外测量和数据采集。
首先,进行野外测量和数据采集前,我们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要的是确定研究目的和假设,明确我们需要测量和采集哪些数据。
其次,我们需要编制合理的测量计划。
这包括确定测量地点、样本数量、采样间隔和时间等。
合理的测量计划可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从而增加后续数据分析的可靠性。
在进行野外测量和数据采集时,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工具。
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目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测量方法。
比如,生态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样地调查、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测量,以及环境因子的测量等。
而地理学研究中则需要使用测距仪、地形图和卫星影像等工具。
在选择测量方法时,需要考虑准确性、可操作性和经济性等因素。
测量和数据采集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一些常见的问题和误差。
首先是测量误差。
测量误差可能来自于测量仪器的精度、操作员的技术水平、环境条件的影响等。
为了减小误差,我们可以采取多次测量和重复采样的方法,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质量控制。
其次是采样偏差。
采样偏差指的是样本并不代表总体的情况,这可能导致数据的失真。
为了减小采样偏差,我们需要根据样本选择的原则进行合理的采样,并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和随机性。
另外,在进行野外测量和数据采集时,我们需要遵循一些伦理和法律规定。
例如,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法律法规,以及保护个人隐私的原则等。
在测量和采集过程中,我们需要尊重和保护研究对象,合法合规地获取数据。
此外,我们需要妥善保存和管理数据,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可用性。
最后,数据的分析和解释是野外测量和数据采集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适的统计方法和模型,我们可以从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和结论。
在进行数据分析时,我们需要根据研究目的和假设,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并对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
建筑工程测量:野外数据采集步骤

(6)结束前的定向检查。检查方法同⑷,如发现定向有误,应查找 原因进行改正或该站重新进行碎部测量。
测记法成图示意
3、注意事项
(1)在进行地貌采点时,可以用一站多镜的方法进行。一般在地性线 上要有足够密度的点,特征点也要尽量测到。例如在山沟底、山坡边测点。 陡坎的坎上坎下同时测点。
建筑工程测量
主要内容:野外数据采集步骤
学习目标
1、能完成数据采集外业准备工作; 2、能正确实施野外数据采集的步骤; 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能正确理解野外数据采集的检核作用。
1、数据采集准备工作
(1)测站设置 输入或选择数据采集文件名(与全站仪已有数据文件名区分开,可采用班级+组
号命名,如造价1911班第一组:ZJ191101); 输入测站点、后视点数据(可提前将所有控制点的数据存储进仪器,方便调用)。
(2)安置仪器。用钢尺量取仪器高,进行测站数据设置,包括:输 入测站点的三维坐标和仪器高;
(3)测站定向。瞄准后视点,锁定仪器水平度盘,输入定向参数, 即:输入后视点的坐标或定向边的方位角(可通过坐标反算得到);
(4)定向检核。测量某一已知点的坐标(误差小于图上0.2mm)。测 量结果符合后,定向结束。否则,应重新定向,以满足要求为准;
(2)参数设置 测距模式(精测模式、跟踪模式等);大气参数(温度、气压);棱镜常数(一
般为-30mm)等 (3)检查内存空间 野外数据采集之前,应检查全站仪内存空间的大小,以保证采集数据的安全存储。
2、数据采集操作步骤
(1)绘制草图。进入测区后,绘草图领镜(尺)员首先对测站周围 的地形、地物分布情况大概看一遍,认清方向,及时按近似比例勾绘一 份含主要地物、地貌的草图,便于观测时在草图上标明所测碎部点的位 置及点号;
如何使用测绘技术进行野外数据采集

如何使用测绘技术进行野外数据采集测绘技术在野外数据采集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它不仅能够提高数据采集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也为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地图制作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
本文将从测绘技术的原理和分类入手,阐述如何使用测绘技术进行野外数据采集。
一、测绘技术的原理与分类测绘技术是一门利用测量、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方法,对地球和地球表面进行几何形状、空间位置及特征的信息获取和处理的技术。
根据测绘手段的不同,测绘技术可以分为传统测绘技术和现代测绘技术两大类。
传统测绘技术主要包括地面测量、摄影测量和地形测量等。
地面测量是通过使用测量仪器对地物的位置进行测量,常用的仪器有全站仪、经纬仪等。
摄影测量是利用航空或航天摄影机拍摄的影像资料,通过解析像片或影像进行测绘。
地形测量是通过地形图、地势图等形式来表达地形、地貌特征的测绘方法。
现代测绘技术主要包括遥感和GPS测量等。
遥感技术是通过卫星或飞机获得的远距离的影像或数据来获得地表和地球大气的信息。
GPS测量是利用全球定位系统来获取地面点位坐标和高程等信息。
二、测绘技术在野外数据采集中的应用测绘技术在野外数据采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广泛应用于地形测量、地理勘查、土地利用规划、资源环境调查等领域。
1. 地形测量地形测量是测绘技术在野外数据采集中的一项重要应用。
通过使用测量仪器和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地表的高程、坡度、地形起伏等信息。
这些数据对于土地利用规划、水资源管理、国土调查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 地理勘查地理勘查包括地质勘查、矿产勘查等。
测绘技术在地理勘查中可以通过采集地质构造、矿产资源、地下水资源等数据,为矿产资源评估、环境保护、灾害风险评估等提供支持。
3. 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是城乡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采集土地利用类型、土地使用现状等数据,可以为土地利用规划、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4. 资源环境调查资源环境调查是对某一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特征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价。
野外数据采集

野外数据采集数字测图作业通常分为野外数据采集和内业数据处理编辑两大部分。
野外数据采集通常利用全站仪或RTK GPS接收机等测量仪器在野外直接测定地形特征点的位置,并记录地物的连接关系及其属性,为内业成图提供必要的信息,它是数字测图的基础工作,直接决定成图质量与效率。
数据编码野外数据采集仅仅采集碎部点的位置(点的坐标信息)是不能满足计算机自动成图要求的,还必须将地物点的连接关系和地物诚性信息(地物类别)记录下来。
通常是用按一定规则构成的符号串来表示地物属性和连接关系等信息,这种有一定规则的符号串称为数据编码。
数据编码的基本内容包括:地物要素编码(或称地物特征码、地物属性码、地物代码)、连接关系码(或连接点号、连接序号、连接线型)、面状地物填充码等。
一、国家标准地形要索分类与编码按照《1:500 1:1OOO 1:2000外业数字测图规程》(GB/T 14912—2005)的规定,野外数据采集编码的总形式为:地形码+信息码。
地形码是表示地形图形要素的代码。
在《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3923—2006)和《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100—2004)中对比例尺为1 : 500、1 : 1000、1 : 2 000的代码位数的规定是6位十进制数字码,分别为按数字顺序排列的大类、中类、小类和子类码,具体代码结构如图8-16所示。
左起第一位为大类码;第二位为中类码,是在大类基础上细分形成的要素码;第三、第四位为小类码,是在中类基础上细分形成的要素码;第五、第六位为子类码,是在小类基础上细分形成的要素码。
代码的每一位均用0〜9表示,例如对于大类:1为定位基础(含测量控制点和数学基础);2为水系;3为居民地及设施;4为交通;5为管线;6为境界与政区;7为地貌;8为植被与土质。
表8-1为8个大类中大比例尺成图中基础地理信息要素部分代码的示例。
图8-16 碎部点编码规则表8-1 1:500、1:1000、1:2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部分代码Xmap数字测图系统的编码是在《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第1部分:1 : 500 1 :1 000 1:2 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 (GB/T —2007)7位编码方式的基础上,扩展了一位的编码,这扩展用来表示要素的表示方法。
测绘技术中的野外数据采集方法介绍

测绘技术中的野外数据采集方法介绍测绘技术在现代社会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为国家的规划、管理和发展提供准确的地理信息。
而这些准确的地理信息的获取离不开野外数据的采集。
本文将介绍测绘技术中常用的野外数据采集方法。
一、GPS定位测量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利用卫星进行地面位置测量的技术。
它通过接收来自卫星的信号来确定接收器的位置,并将其坐标数据传输到数据采集设备上。
GPS定位测量广泛应用于测量地理位置、划定边界、绘制地图等方面。
通过使用GPS定位测量,野外数据的采集工作可以更加高效和准确。
二、激光扫描测量激光扫描测量是一种利用激光雷达仪器进行三维野外数据采集的方法。
它通过发射激光束并测量其反射回来的时间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和形状。
激光扫描测量可以高速地获取大量的点云数据,进而实现对周边环境的精确描述。
这种采集方式广泛应用于测绘、建筑、工程等领域。
三、航空摄影测量航空摄影测量是利用航空器携带的摄影测量仪器进行数据采集的方法。
它通过摄影测量仪器拍摄地面照片,通过地面控制点的测量和影像解算来确定地物的位置和形状。
航空摄影测量具有覆盖范围广、效率高等优点,可以迅速获取大范围地理信息。
四、地面测量技术地面测量技术是指在地面上使用测量仪器进行数据采集的方法。
它通常涉及到使用测距仪、水平仪、经纬仪等测量仪器进行测量,通过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来获取地理信息。
地面测量技术广泛应用于测绘、工程勘察、土地管理等领域。
五、无人机遥感技术无人机遥感技术是指利用无人机携带的遥感设备进行数据采集的方法。
无人机可以携带摄像机、红外测温仪、多光谱相机等设备,通过对地面的拍摄或扫描来获取数据。
无人机遥感技术具有机动灵活、覆盖范围广等优点,可以获取到更加详细和精确的地理信息。
通过上述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测绘技术中的野外数据采集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不同的方法有着不同的应用场景和优势。
地震野外数据采集技术与方法[荟萃知识]
![地震野外数据采集技术与方法[荟萃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917aeed8dd88d0d233d46ad8.png)
• 2. 相邻两道检波器间的距离—道间距x 一般为目的层深度的1/10。很深时不按 此比例。工程地震中,常采用5-10m的 道间距。
专业精制
16
3. 最大炮检距应选为目的层深度的7-10倍 以上;为连续追踪折射界面,一般按6-12 个检波点设置一个震源点来进行设计。
24
图 3.2-4 观测系统图示
b 单边激发简单连续观测系统; c 中间激发简单连续观测
系统;d 间隔激发 单次覆专盖业精连制续观测系统
25
2.单次覆盖间隔连续观测系统 激发点与接收排列的第一道间隔一段距
离远离激发点接收,以避开声波和面波干 扰,见3.2-4(d)
3. 延长时距曲线观测系统 在测线上遇到障碍物时采用的观测系统, 见图3.2-5.
专业精制
39
第三节 地震波的激发
• 一、炸药震源
• 特性:1.激发的是脉冲波,频带宽, 能量强,高频成分丰富。地震脉冲波 的视周期与炸药量的关系是
T*
1
KQ3
(3.3.1)
专业精制
40
• 式中K是常数,炸药量大,激发产生 • 的视周期越大,频率越低。 • 见图3.3-1和图3.3-2所示。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应采用小药量激发, 一般为几十克到几百克;
专业精制
22
二、观测系统
• (一)反射波法观测系统 • 1. 单次覆盖简单连续观测系统; • 图3.2-4(a)是双边激发单次覆盖观测
系统,上边是综合平面图,下边是时距 平面图; •
专业精制
23
• 3.2-4(b)是每激发一次,排列沿测线向 前移动一个排列长度,称单边激发简单 连续观测系统;
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的野外数据采集

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的野外数据采集一、测图前的准备工作(一)图根控制测量野外数据采集包括两个阶段,即图根控制测量和地形特征点(碎部点)采集。
测区高级控制点的密度不能满足大比例尺数据测图的需求时,应加密适当数量的图根控制点,又称图根点,直接供测图使用。
图根控制布设,是在各等级控制下进行加密,一般不超过两次附合。
在较小的独立测区测图时,图根控制可作为首级控制。
图根控制点(包括已知高级点)的个数,应根据地形复杂、破碎程度或隐蔽情况而决定其数量。
如果利用全站仪采集碎部点,就常规成图方法而言,一般以在500m以内能测到碎部点为原则。
一般平坦而开阔地区每平方千米图根点的密度,对于1/2000比例尺测图不少于4个,对于1/1000比例尺测图不少于16个,对于1/500比例尺测图不少于64个。
图根平面控制点的布设,可采用图根导线、图根三角、交会方法和GPS RTK 等方法。
还可采用“辐射法”和“一步测量法”。
辐射法就是在某一通视良好的等级控制上,用极坐标测量方法,按全圆方向观测方式,一次测定周围几个图根点。
这种方法无需平差计算,直接测出坐标。
为了保证图根点的可靠性,一般要进行两次观测(另选定向点)。
“一步测量法”就是将图根导线与碎部测量同时作业。
利用全站仪采集数据时,效率非常高,可少设一次站,少跑一遍路,适合数字测图,现在有很多测图软件都支持。
“一步测量法”的步骤归结为(如图5-1所示):先在已知坐标的控制点V501上设测站,在该测站上先测出下一导线点C1(图根点)的坐标,然后再施测本测站的碎部点30,36,56,50的坐标,并可实时展点绘图。
搬到下一测站C1,其坐标已知,测出下一导线点C2的坐标,再测本站碎部点40,41点坐标…,待导线测到C5测站,可测得V511坐标,记作V511′点。
V511′点坐标与V511点已知坐标之差,即为该附合导线的闭合差。
若闭合差在限差范围之内,则可平差计算出各导线点的坐标。
为提高测图精度,可根据平差后的坐标值,重新计算各碎部点的坐标,然后再显示成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野外数据采集方法
野外数据采集包括两个阶段:控制测量、碎部点采集。
控制测量的方法与传统的测图中的控制测量基本相似,但以导线测量为主的方式测定控制点位置。
碎部点数据采集与传统的作业方法有较大的差别。
这里主要介绍采用全站仪进行碎部点数据采集的两种方法。
一、测记法数据采集
碎部点的数据采集每作业组一般需要仪器观测员1人、绘草图领尺(镜)员1人、立尺(镜)员1~2人,其中绘草图领尺员是作业组的核心、指挥者。
作业组的仪器配备:全站仪1台、电子手簿1台、通讯电缆1根、对讲机1副、单杆棱镜1~2个,皮尺1把。
数据采集之前,先将作业区的已知点成果输入电子手簿。
绘草图领尺员了解测站周围地形、地物分布,并及时勾绘一份含主要地物、地貌的草图(也可在放大的旧图上勾绘),以便观测时标明所测碎部点的位置及点号。
仪器观测员在测站点上架好仪器、连接电子手簿,并选定一已知点进行观测以便检查。
之后可以进行碎部点的采集工作。
采集碎部点时,观测员与立镜员或绘草图员之间要及时联络,以便使电子手簿上记录的点号和草图上标注的点号保持一致。
绘草图员必须把所测点的属性标注在草图上,以供内业处理、图形编辑时用。
草图的勾绘要遵循清晰、易读、相对位置准确、比例一致的原则。
一个测站的所有碎部点测完之后,要找一个已知点重测进行检查。
二、电子平板数据采集
测图时作业人员一般配备:观测员1人、电子平板(便携机)操作员1人、立尺(镜)员1~2人。
进行碎部测图时,在测站点安置全站仪,输入测站信息:测站点号、后视点号及仪器高,然后以极坐标法为主,配合其它碎部点测量方法施测碎部点。
例如电子平板测
绘系统中,常用的方法有极坐标法、坐标输入法,它们的数据输入
可以通过通信方式由全站仪直接传送到计算机,也可以采用设计友
好、清晰的图形界面对话框输入,如图6-31。
对于电子平板数字测图系统,数据采集与绘图同步进行,即
测即绘,所显即所测。
图6-31 碎部点测量输入对话框。